欢迎来到专业的畅运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事迹材料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课堂观察读后感10篇

时间:2022-09-09 14:10:05 来源:网友投稿

课堂观察读后感10篇

课堂观察读后感篇1

听了韩刚专家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记录》的讲座,本人顿开茅庐,受益匪浅,

课堂观察的心得体会。对观察教学课堂有了以下的感悟。

一.观察教学课堂对教师的重要性。本人认为课堂观察是一种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它有明确的目标者性,计划性。课堂观察与记录是让我们听课者和评课者消除了很多疑虑,因为它所关注的问题不再是对教师的评价,不再是为教师的教学划分等级,它指向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课堂观察的过程是合作关注学习,研究学习和促进学习的过程。它旨在提高课堂效率。明白了这点,对今后的评课有了明确的引领,有了很大的作用。

二、反思课堂教学观察的不足之处。课堂教学观察的内容:1.教学活动,过程,课型特点;2.活动时间与学生积极投入活动的时间长度;3.学生完成的主要学习任务及其使用的主要学习策略;4.教师提问的类型和学生回答的机会,内容与方式;5.同伴、小组活动的方式,所作回应,所作语言,小组的活动;6.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关系等。通过学习课堂教学观察的内容,本人认识到今后要由观察他人课堂中去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从感悟中去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以往听课,我们更多的是关注老师的教学情况,如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情况,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等,

然而,在课堂上我们更多忽略了探讨师生互动与教育成效之间的关系;观察学生的态度及其行为表现(如投入学习或非投入学习);课堂观察不清,很显然,由于听课目的不明确,加上课堂观察的技术或策略不明确,更无法有效进行听课活动。,而课堂观察要求我们更多是把视角更多地投向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有四十分的过程,投入越多产出也就越多。即使老师讲得再精彩,学生如果没有认真的听讲,对于这样的学生课堂效率就相当低。课堂的学习气氛,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左右教师的讲课情绪。课堂教学中,教师都应注意观察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否形成,学生反应是否积极,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是否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并在小组讨论中进行积极的交流,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等。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课堂上是否有人在打瞌睡、开小差,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对提出的问题毫无反应等负面情况。当我们把视线转向学生时,可以更好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的或者坏的,以后再从自己的课堂上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调整或者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

课堂观察中,教师不只是在观察,其实是在通过观察而参与研究,所以“当看到课堂教学中的相关情景,自然会联想到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形,从他人的成功或者失误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并及时基于自身教学理解和实践的教学假设:如果我来教,可以这样设计……”我们在观察他人的同时,实际上在对照自己,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或者找到共同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方法,促成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专业发展。这种假设其实是对自身教学行为的一种改进。所以在观察中,不要只停留在记录教学环节的层面上,更要记录自己听课时的即兴思考和设计。练就这样一种反思自己的教学自觉,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敏锐起来。

总之,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可以增进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提升学习成效;可以有助于教师发现、分析和解决教与学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本人要积极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进行分析与反思,善于观察教学课堂,使自己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观察读后感篇2

元旦假期结束,在开学的第一天我们迎来了一顿精神大餐,聆听了县教育局赵主任给我们带来了一直迷惑的课堂观察,为我们来指点迷津。

通过赵主任的讲解,我收获很多。我知道了在听课过程中我们要做的三个转到:第一要从关注环节转到关注细节;第二从关注他人转到关注自身,平时养成及时反思的自觉性;第三从关注现象转到追寻的意义。赵主任说了课堂教学语文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听、说、读、写和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三个原则(整体—部分—整体);四个关注点(兴趣、方法、能力、习惯);五项技能(感受、理解、品味、积累和运用)。在这些地方我感触最深的是从关注他人转到关注自己,从上学期开始我们联校一直在搞名师带徒活动,很荣幸我是其中的一员,通过几次活动,我发现我们这些人在活动中成长很快,不再是光关注讲课教师的活动,而是从讲课老师讲完后谈他的教学到自己如何处理课堂,这应该就是从关注他人到自己吧!这对于我们的成长应该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我感觉自己应该是在提升,活动的开展真的在成就我们。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赵主任敢于打破常规教学,敢于直面不合理的地方,勇于创新。的确我们平常都太受专家讲课设计的思维框框,有时是刻意的模仿,有点东施效颦的现象,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所突破,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就要像赵主任所说的敢于大胆的整合教材,敢于取舍教材内容,而不要迷恋教材。不要流于形式,不要整些没用的,要实打实的干。让学生多读书、少做题,读整本的书。让学生知道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把书读好。对于学困生赵主任也给我们指点了一个例子,建议降低难度,先抓基本的字词,阶梯式的教授,让每个孩子都有所学。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知道了自己以后课堂上更应该注意哪些细节,更侧重哪些,让自己的教学工作目标更加明确,为早日让自己迅速成长,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课堂观察读后感篇3

刚看到书名以为是一种教学模式,讲的是如何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所以就选了它。翻开书一看,原来“课堂观察”一词就是“听课”的意思,讲的是一种新理念的听课操作模式,顿时大失所望!耐心看下来,了解到这本书是探索课堂观察,研究如何从“教学中心”向“学习中心”转型的问题。

书的封面上有一段话:“学习伴随我们一生,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课堂中学习。但是,课堂中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判断的问题。”

在以往的听课中,我们往往侧重于教师的角度,观察教师的教案设计、重难点把握、新课导入、新知讲解、作业布置、巩固复习、板书、提问、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节奏、教师仪表仪态、教学语言等等,却常常忽略了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学生。我们常常会被似乎巧妙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所迷惑,而误判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的学习并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样成效卓著。

如果不深入到具体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去观察,不积累学生具体的学习证据,我们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误判。所以,我们要改变听课模式,要以学习为中心。

如何做到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呢?它有四个特征:首先,我们要理解学生的学习。每个学生的学习是独特的个性化进程,理解的方式是多样化的。第二,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获取学习的多种数据。在教室后面听课会影响学生的听课,得不到真实有效的数据,最好采用录像的方式。第三,观察认知学习与其核心要素间的整体关系。第四,基于学习证据推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课堂观察还要有先期的理论准备,本书提出“对理论的回避就是回避一种立场和价值判断”。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具有强烈理性色彩的研究行为,必定是一种有理论观照的行为。观察一个主题,就必须对这一主题进行理论思考。

“知识与技能类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方面,对目标达成的观察旨在解决“有效教学”的问题。本书提出“以目标作为分析课堂的脚手架,搭建起了我们观察一堂课的‘核心架构’。通过这一架构,我们能够迅速厘清一堂课的脉络,这样课堂中的零散片段才具有了归整的意义,才能在意义框架内加以探讨。”

要观察目标,就要对目标进行理解。本书提出,判断目标达成的标准有三:预设目标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进步度、目标达成过程是有意义的。

观察教学目标的达成,其核心是观察学生,观察学生的学习,观察学生在学习目标达成上的前后关系:“上课前后他们对目标的理解有多少,在课前是怎样的表现,在课后又是怎样的表现。”

书中还提出了“迷思概念”这个概念。课堂观察要观察学生的迷思概念,本书认为“迷思概念在课堂中经常体现为学生的‘错误’,有些‘错误’看似粗心,其实揭示了学生先备经验的局限性;有些‘错误’看似荒谬,却揭示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的负迁移”,“对迷思概念的观察是揭示学生认知观念和认知水平的一个重要指针”。如果对这些错误进行分析,将会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它是课堂观察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我们平时听课时有关注它,却很少去分析错误的原因。

这本书开辟了听课活动研究的新领域,开拓了我们教学研究的新视角。以上是我对这本书一些观点的摘要和表述,谈不上感想,因为我还没有这个理论高度,在平时听课时也没有探讨过这个领域。其实对我感触最大的只有一句话:“学习伴随我们一生,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课堂中学习。但是,课堂中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判断的问题。”

课堂观察读后感篇4

捧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这本书,注视着书名,心想:何为课堂观察?怎样进行课堂观察呢?认真拜读后觉得受益匪浅。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那么,课堂观察有什么价值呢?首先,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研究的本质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对某一教学现象,如: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努力追求其合理性,并实施在自己教学活动中,得以验证,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鉴赏。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教学实践上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教师间教学研究氛围的形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其次,有利于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当代教师职业要求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而研究型教师就体现在他的教学研究和反思上。

课堂观察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观察:教师的语言(提问、评价、引入语、过渡语、小结总结语、)、板书、媒体的使用、情感的投入、教学活动的组织、课堂引入、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效果的监测、包括班级生活环境的营造、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等;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与同伴合作的实效、掌握知识的情况、情感体验等。

怎样进行课堂观察呢?首先,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接着,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最后,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和结果的呈现。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介绍了许多与传统听评课截然不同的方法,他将过去一个人做的事,分成很多部分,由大家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参与,汇集集体智慧,让听评课活动变得更专业、更有实效性。我相信,在我们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定会有更多意外的收获!

课堂观察读后感篇5

课堂观察则是通过集体合作,分清各小组听课目标,在此基础上更明确地把握听课重点,甚至有时会通过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得到有力的数据证明,从而更加客观地进行评论。通过某个细节,某个特定的角度,观察课堂,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课堂观察后的反思,让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青年教师,如何通过课堂观察使自己的教学有效性提高,除了平常开课时,作为被观察对象,在课后从其他老师那听到指正和建议外。我觉得自己平常在教学中的自我反思则更加重要,毕竟听课的次数有限,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每堂课都录下来。所以每节课后能及时地反思课堂上观察发现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课堂上,有时候我也会不自觉的问学生“对不对?是吗?”诸如此类的口头禅。虽然没有统计过,但自己也感觉到出现的频率好象还挺多的。另外,在问题的设计上,也存在着问题多,问题散的不足。自己感觉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都有必要问,但是在实际课堂上操作的时候,有些问题就显得太浅,一问就知道,要么就问得太深,学生无从下手。这些是对教师自身的观察反思,那同样如果是对后进生每节课也进行观察反思,通过记录下的内容再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是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时可能只能观察到一部分不足之处,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反思是找到存在的问题,而从观察老教师的课堂中则是找到解决自身不足的方法,从而积累经验。观察他人的课堂,可能因此发他人的课堂经验,也可能总结出他人的课堂教训,但课堂观察归根结底还是要服务于自己的课堂,加深自身对于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

通过学习,觉得对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实践很有指导意义,教学目标的观察诊断,从这个维度来审视我们的课堂,一般都会考虑几点:

1、教学目标确定是否恰当(符合课标;结合教材;适合学生;

是否具有整体性或系统性;是否可操作)。

2、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3、教学目标是否落实

这里就有一个疑惑,教学目标需要让学生明确吗?一种反对的观点认为数学课的教学目标通常都是类似的,比如情感与价值、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只是根据学生年级段的不同,教学目标要达到的程度不同而已,因而教学目标不需要每节课呈现。我个人比较赞同另一种观点,也就是说教学目标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尤其是像我们的学生,至少明确了学习目标,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就有可能形成,也能促使部分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课堂观察读后感篇6

元旦假期结束,在开学的第一天我们迎来了一顿精神大餐,聆听了县教育局赵主任给我们带来了一直迷惑的课堂观察,为我们来指点迷津。

通过赵主任的讲解,我收获很多。我知道了在听课过程中我们要做的三个转到:

第一要从关注环节转到关注细节;

第二从关注他人转到关注自身,平时养成及时反思的自觉性;

第三从关注现象转到追寻的意义。

赵主任说了课堂教学语文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听、说、读、写和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三个原则(整体—部分—整体);四个关注点(兴趣、方法、能力、习惯);五项技能(感受、理解、品味、积累和运用)。在这些地方我感触最深的是从关注他人转到关注自己,从上学期开始我们联校一直在搞名师带徒活动,很荣幸我是其中的一员,通过几次活动,我发现我们这些人在活动中成长很快,不再是光关注讲课教师的活动,而是从讲课老师讲完后谈他的教学到自己如何处理课堂,这应该就是从关注他人到自己吧!这对于我们的成长应该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我感觉自己应该是在提升,活动的开展真的在成就我们。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赵主任敢于打破常规教学,敢于直面不合理的地方,勇于创新。的确我们平常都太受专家讲课设计的思维框框,有时是刻意的模仿,有点东施效颦的现象,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所突破,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就要像赵主任所说的敢于大胆的整合教材,敢于取舍教材内容,而不要迷恋教材。不要流于形式,不要整些没用的,要实打实的干。让学生多读书、少做题,读整本的书。让学生知道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把书读好。对于学困生赵主任也给我们指点了一个例子,建议降低难度,先抓基本的字词,阶梯式的教授,让每个孩子都有所学。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知道了自己以后课堂上更应该注意哪些细节,更侧重哪些,让自己的教学工作目标更加明确,为早日让自己迅速成长,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课堂观察读后感篇7

一.观察教学课堂对教师的重要性。本人认为课堂观察是一种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它有明确的目标者性,计划性。课堂观察与记录是让我们听课者和评课者消除了很多疑虑,因为它所关注的问题不再是对教师的评价,不再是为教师的教学划分等级,它指向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课堂观察的过程是合作关注学习,研究学习和促进学习的过程。它旨在提高课堂效率。明白了这点,对今后的评课有了明确的引领,有了很大的作用。

二、反思课堂教学观察的不足之处。课堂教学观察的内容:1.教学活动,过程,课型特点;2.活动时间与学生积极投入活动的时间长度;3.学生完成的主要学习任务及其使用的主要学习策略;4.教师提问的类型和学生回答的机会,内容与方式;5.同伴、小组活动的方式,所作回应,所作语言,小组的活动;6.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关系等。通过学习课堂教学观察的内容,本人认识到今后要由观察他人课堂中去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从感悟中去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以往听课,我们更多的是关注老师的教学情况,如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情况,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等。然而,在课堂上我们更多忽略了探讨师生互动与教育成效之间的关系;观察学生的态度及其行为表现(如投入学习或非投入学习);课堂观察不清,很显然,由于听课目的不明确,加上课堂观察的技术或策略不明确,更无法有效进行听课活动。,而课堂观察要求我们更多是把视角更多地投向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有四十分的`过程,投入越多产出也就越多。即使老师讲得再精彩,学生如果没有认真的听讲,对于这样的学生课堂效率就相当低。课堂的学习气氛,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左右教师的讲课情绪。课堂教学中,教师都应注意观察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否形成,学生反应是否积极,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是否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并在小组讨论中进行积极的交流,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等。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课堂上是否有人在打瞌睡、开小差,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对提出的问题毫无反应等负面情况。当我们把视线转向学生时,可以更好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的或者坏的,以后再从自己的课堂上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调整或者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

课堂观察中,教师不只是在观察,其实是在通过观察而参与研究,所以“当看到课堂教学中的相关情景,自然会联想到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形,从他人的成功或者失误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并及时基于自身教学理解和实践的教学假设:如果我来教,可以这样设计……”我们在观察他人的同时,实际上在对照自己,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或者找到共同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方法,促成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专业发展。这种假设其实是对自身教学行为的一种改进。所以在观察中,不要只停留在记录教学环节的层面上,更要记录自己听课时的即兴思考和设计。练就这样一种反思自己的教学自觉,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敏锐起来。

总之,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可以增进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提升学习成效;可以有助于教师发现、分析和解决教与学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本人要积极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进行分析与反思,善于观察教学课堂,使自己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观察读后感篇8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要想“长教常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读书,不断思考,才会不断提升,不断成长。本次假期,通过拜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使我对“课堂观察”这一崭新的课堂研究方法有了深入了解,心中疑惑得到解答,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领会,学习和借鉴到新的经验方法来改善听评课的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课堂效益。

一.认识“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课堂观察是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目的,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分析、研究。“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等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课堂观察与传统听评课的关系

传统听评课主要体现形式:

1.进入课堂时,听评课者自己没有充分准备,也未与上课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2.听课过程中主要关注教师单方行为,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足够的关注;评课时缺乏有证据的观点,漫谈式、即席发挥话语过多。

3.评课结果往往只是体现为一个无法解释的分数。

4.使用结果时往往错误类推,以一堂课类推教师的其他课。

5.“为听评课而听评课”。把听评课当成任务来做,教师听评课不是主动的为了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有效学习的愿望,而是迫不得已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

6.评课形式化。参与听评课的老师在发言时,要么大而全,要么过于客套,要么由专家或教研员把课堂变成了“一言堂”。

三.传统听评课群体中存在的三种独立角色:

1.评课专业户----自己很少或几乎不上课,评课却是他们的中心工作。

2.模仿专业户---听课仅仅是为了模仿。

3.听课任务户---听课就是为了听课。简单处理、任务取向,没有问题,不去思考,没有反馈,按规定填写“听课手册”了事。

四.听评课改革趋势----三大转变

三大转变——简单变复杂、对立变理解、业余变专业。

1.改变思维方式。对一堂课的评价,要考虑个体、时间、空间、情境等多种因素,把小整体放到大整体中去思考。必须正视教学的复杂性,以复杂的思维和观点去看待教学活动。无论是听评课的动机、过程还是结果,都要主张多样性的统一,并且多样性之间必须要有必要的张力。

2.注重对“听评课”的研究;对教师进行专门的教育或培训。

3.明确听评课的主体应该是教师特别是同行(学科)教师,而不是谁都可以充当听评课者。

五.课堂观察的目的

“观察他人的课堂,最终服务于自己的课堂”,这才是课堂观察最为根本的目的。通过课堂观察,不仅要丰富自己的课堂经验,修正自己的课堂教训,还要加深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

1.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经验

2.拓展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

3.反观自己课堂教学不足

4.探寻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

总而言之,课堂观察既不是对他人的课堂进行鉴别与改造,也不是装饰或者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而是通过优化听课人与上课人的课堂教学理念,以此提升听课人与上课人的课堂教学能力,实现上课人与听课人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改造。

“教学无涯,教无止尽”。通过阅读《课堂观察》一书,我汲取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期待课堂观察能真正地帮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定位,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对课堂教学、对整个教学流程的思考能力。取人之长,为我所用,从而不断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课堂观察读后感篇9

刚看到书名以为是一种教学模式,讲的是如何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所以就选了它。翻开书一看,原来“课堂观察”一词就是“听课”的意思,讲的是一种新理念的听课操作模式,顿时大失所望!耐心看下来,了解到这本书是探索课堂观察,研究如何从“教学中心”向“学习中心”转型的问题。

书的封面上有一段话:“学习伴随我们一生,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课堂中学习。但是,课堂中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判断的问题。”

在以往的听课中,我们往往侧重于教师的角度,观察教师的教案设计、重难点把握、新课导入、新知讲解、作业布置、巩固复习、板书、提问、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节奏、教师仪表仪态、教学语言等等,却常常忽略了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学生。我们常常会被似乎巧妙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所迷惑,而误判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的学习并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样成效卓著。

如果不深入到具体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去观察,不积累学生具体的学习证据,我们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误判。所以,我们要改变听课模式,要以学习为中心。

如何做到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呢?它有四个特征:首先,我们要理解学生的学习。每个学生的学习是独特的个性化进程,理解的方式是多样化的。第二,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获取学习的多种数据。在教室后面听课会影响学生的听课,得不到真实有效的数据,最好采用录像的方式。第三,观察认知学习与其核心要素间的整体关系。第四,基于学习证据推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课堂观察还要有先期的理论准备,本书提出“对理论的回避就是回避一种立场和价值判断”。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具有强烈理性色彩的研究行为,必定是一种有理论观照的行为。观察一个主题,就必须对这一主题进行理论思考。

“知识与技能类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方面,对目标达成的观察旨在解决“有效教学”的问题。本书提出“以目标作为分析课堂的脚手架,搭建起了我们观察一堂课的‘核心架构’。通过这一架构,我们能够迅速厘清一堂课的脉络,这样课堂中的零散片段才具有了归整的意义,才能在意义框架内加以探讨。”

要观察目标,就要对目标进行理解。本书提出,判断目标达成的标准有三:预设目标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进步度、目标达成过程是有意义的。

观察教学目标的达成,其核心是观察学生,观察学生的学习,观察学生在学习目标达成上的前后关系:“上课前后他们对目标的理解有多少,在课前是怎样的表现,在课后又是怎样的表现。”

书中还提出了“迷思概念”这个概念。课堂观察要观察学生的迷思概念,本书认为“迷思概念在课堂中经常体现为学生的‘错误’,有些‘错误’看似粗心,其实揭示了学生先备经验的局限性;有些‘错误’看似荒谬,却揭示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的负迁移”,“对迷思概念的观察是揭示学生认知观念和认知水平的一个重要指针”。如果对这些错误进行分析,将会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它是课堂观察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我们平时听课时有关注它,却很少去分析错误的原因。

这本书开辟了听课活动研究的新领域,开拓了我们教学研究的新视角。以上是我对这本书一些观点的摘要和表述,谈不上感想,因为我还没有这个理论高度,在平时听课时也没有探讨过这个领域。其实对我感触最大的只有一句话:“学习伴随我们一生,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课堂中学习。但是,课堂中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判断的问题。”

课堂观察读后感篇10

通过学习让我对课堂观察有了初步的认识。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课相比,我认为传统听课关注的是全面的整体的课堂,而课堂观察则把观察的视角缩小,从点中看全面。也可以说课堂观察是在传统听课的基础上把听课目标更细致化,更明确化。另外传统听课基本上是每个人各自听完课后发表相关的意见。然而在一堂课上,一个听课老师既要观察开课老师的一言一行,又要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这样对于听课老师来说确实很难观察得细致、全面。

课堂观察则是通过集体合作,分清各小组听课目标,在此基础上更明确地把握听课重点,甚至有时会通过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得到有力的数据证明,从而更加客观地进行评论。通过某个细节,某个特定的角度,观察课堂,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课堂观察后的反思,让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青年教师,如何通过课堂观察使自己的教学有效性提高,除了平常开课时,作为被观察对象,在课后从其他老师那听到指正和建议外。我觉得自己平常在教学中的自我反思则更加重要,毕竟听课的次数有限,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每堂课都录下来。所以每节课后能及时地反思课堂上观察发现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课堂上,有时候我也会不自觉的问学生“对不对?是吗?”诸如此类的口头禅。虽然没有统计过,但自己也感觉到出现的频率好象还挺多的。另外,在问题的设计上,也存在着问题多,问题散的不足。自己感觉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都有必要问,但是在实际课堂上操作的时候,有些问题就显得太浅,一问就知道,要么就问得太深,学生无从下手。这些是对教师自身的观察反思,那同样如果是对后进生每节课也进行观察反思,通过记录下的内容再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是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时可能只能观察到一部分不足之处,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反思是找到存在的问题,而从观察老教师的课堂中则是找到解决自身不足的方法,从而积累经验。观察他人的课堂,可能因此发他人的课堂经验,也可能总结出他人的课堂教训,但课堂观察归根结底还是要服务于自己的课堂,加深自身对于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

通过学习,觉得对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实践很有指导意义,教学目标的观察诊断,从这个维度来审视我们的课堂,一般都会考虑几点:

1、教学目标确定是否恰当(符合课标;结合教材;适合学生;

是否具有整体性或系统性;是否可操作)。

2、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3、教学目标是否落实

这里就有一个疑惑,教学目标需要让学生明确吗?一种反对的观点认为数学课的教学目标通常都是类似的,比如情感与价值、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只是根据学生年级段的不同,教学目标要达到的程度不同而已,因而教学目标不需要每节课呈现。我个人比较赞同另一种观点,也就是说教学目标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尤其是像我们的学生,至少明确了学习目标,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就有可能形成,也能促使部分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推荐访问:读后感 课堂 观察 名师怎样观察课堂读后感 课堂观察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观察的感悟 小学课堂观察感悟 读懂课堂读后感 课堂观察的总结与反思 阅读观摩课观后感 课堂教学观后感 课堂研究读后感 课堂观察与评价策略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