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畅运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事迹材料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大秘漫谈文章怎么修改

时间:2022-07-22 19:3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秘漫谈文章怎么修改,供大家参考。

大秘漫谈文章怎么修改

大秘漫谈文章怎么修改???

 

文字材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其内涵不太确切,外延比较宽泛,说的人心知肚明,交流起来也毫无困难,但要真正把它掰扯清楚又不太容易。内涵就不说了(可能越说越乱),只说外延。从外延上看,本书所说的文字材料,泛指机关上呈下达的各种制式公文和非制式公务文书以及各类研究文章。

公文包括制式公文和非制式文书两类。制式公文指命令、通令、决定、指示、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通告、会议纪要。非制式文书主要指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汇报材料、讲话材料、经验材料、典型材料、建设规划、工作计划、规章制度等。

各级机关所写的研究文章跟院校和科研机构有所不同,习惯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术研究文章,一类是工作研究文章。前者选题宽泛,包括军队建设和作战的各种问题,多用于在全军或各大单位、各个系统的学术研讨会和学术年会上交流,同时向学术期刊投稿;工作研究文章的选题较窄,通常着眼于工作指导的需要,结合部队实际选题,研究的问题比较具体。向上级领导机关呈送的研究报告、咨询建议,有的是作为课题任务下达的,有的是主动研究上送的,也属于研究类材料的范畴。

另外,供新闻媒体采用的新闻稿件,如消息、通讯、特写等,也属于文字材料的范畴,但不是本书研究的重点。

经常听机关干部讲,“某某同志材料写得好”“某某同志写东西不错”,这里的材料和东西都是指文字材料。各种大型会议的准备,都少不了设材料组;某干部被抽调去写领导讲话、工作总结、调查报告,你问他最近干什么,他一准儿回答——“写材料”。可见,文字材料的外延的确非常宽泛。

那么,文字材料和通常所说的文章是什么关系呢?它们是交叉概念,同中有异,谁也不完全包括谁。但是,为了表述方便起见,本书将文章和文字材料作为同一概念使用,特此说明。

对文章的修改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指写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所有修改;狭义的理解,指初稿完成后的系统修改。从广义上讲,从开始动笔到文章定稿,作者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所作的所有改动都是修改。也就是说,广义的修改包括写作准备阶段的修改、执笔过程中的修改和写出初稿后的修改。

如果把文章写作过程分为选题、取材、谋篇、行文、修改五道工序,那么,修改就是写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对于文章的定稿来说,初稿只能算个半成品。如果你留心过楼房的建造就会发现,大楼封顶所花的时间只占工期的一半,甚至不到一半。封顶后的内外墙装修,地板铺装、门窗和楼梯安装,水电暖煤气管道施工,网线铺设,要花更长时间。文章也是这样,写出初稿,功夫还不到一半。一天写成的材料,可能要花几天时间来改。经过深化主题、斟酌标题、调整结构、校正观点、增删材料、润色文字等一系列修改,文章才算最终完成,成为成品。

总结多年来修改文字材料的实践,本人有一个切身体会:文章修改“有目标、无标准”。此话怎讲?所谓有目标,是说文章修改的目标是明确的,就是通过补充、改换、修饰,改正错误,弥补缺憾,使之从思想到形式都趋于完善、臻于完美。但是,文章的修改却无确切的标准,什么叫改好了,什么叫没改好,不好说;只能说尽了力了,改不动了,领导满意了,材料可以用了,修改暂时结束。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再改;换一个高手,还有改的余地,甚至余地很大。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是没有穷尽的。人无完人,文章同样。文章只能接近完美,不可能做到完美;完美只是心中的目标,不够完美才是眼前的现实。但是,如果因此而不去追求完美,完美就会离我们而去,渐行渐远。

从形式上看,修改是写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文章的完善阶段,但总体来看,修改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写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修改。

第一,写作准备阶段的修改。这一阶段对立意布局的反复推敲,对写作提纲的再三斟酌,都属于修改的范畴。准备阶段的修改非常重要。文章动笔前,要酝酿主题,设计思路,编拟提纲,修改就从这里开始。确立中心,选择题材,布局谋篇,都要经过反复思索,甚至多案比较。准备阶段的修改决定着全篇的成败。只有考虑得周密、成熟,写起来才能少走弯路。确定了严密的提纲,搭起一个好架子,文章结构就不会有大变动。正如盖楼要先打图样,作战要先做计划一样,如果立意、构思、布局阶段马马虎虎,没怎么想明白就匆忙动笔,写起来就不会顺利,甚至写不下去,勉强写下去,效果也好不了。所以,动笔前一定要深思熟虑,不要仓促上阵、随意而为。

第二,写作过程中的修改。从落笔开始,作者就进入了细致严密的思维过程。此时,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并用,事理的推断,形象的探索,层次的划分,段落的衔接,句式的选用,词汇的推敲,各方面都要经过分析、对比、抉择、改换、取舍,才最后形成初稿。这是边写边改、边改边写的阶段。作者在执笔行文中,免不了要时常回头改动已经写下的文字,小到词语的斟酌、句式的调换,大到材料的增删、段落的调整、标题的修改。这是写作过程中的修改。

第三,初稿完成后的修改。就是写出初稿后,逐字逐句、逐层逐段审读,通盘修改。相对于前两个阶段,这一阶段的修改更系统、更全面、更细致。修改中,不仅要考虑材料的取舍、层次的安排、结构的组织,还要进行细致的文字推敲和润色,字斟句酌,精雕细刻,力求不留瑕疵。

以上三个阶段中,写出初稿后的修改更为重要。因为文章在起草过程中,作者对观点、事例、层次、段落不可能想得很周密,词语的推敲、句式的选用更难做到准确无误。而草稿写出后,作者的着眼点就可以从局部埋头码字,转向居高临下地进行总体审视和检查,看中心论点的表达是否突出,各个层次、段落的安排是否妥当,转进是否流畅,表意是否明晰,词语是否精当,等等。另外,作者的站立点此时也可以从作者的角度移到读者方面,对文章进行客观、冷静、超脱的观察思考,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对文章评头论足、挑三拣四,甚至吹毛求疵。通过反复推敲修改,最终使文章趋于成熟完善。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