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机关干部要能出大主意谋大事,供大家参考。
机关干部要能出大主意谋大事
何谓大主意?我们认为,大主意不是适用于小范围的、零零碎碎的、小打小闹的权宜之计,而是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有效期长、事关重大的根本之策。机关干部要想提高“参谋”水平和谋划层次,成为党委、领导的“高参”,就必须克服“职小位卑、人微言轻”的自卑感,在出大主意上下功夫。大主意来自对大事的谋划。因此,要拿出大主意,必须紧紧围绕大事去出谋划策。
一、围绕中心工作出谋划策
中心工作是党委、领导最关注、投入精力最多的工作。一个单位的中心工作的好与差直接关系到其全面建设的兴衰成败。因此,围绕中心工作出谋划策就是出大主意谋大事。
首先,要强化参与意识,在参加中心工作的实践中把握中心工作的“脉搏”。机关各部门的工作都有明确的分工,而且越是高级机关,分工越细,业务越专,有的离中心工作近一些,有的离中心工作远一些。然而,无论哪一项业务工作,都是完成中心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有的部门分管的就是中心工作,如党委办、政府办等部门。因此,每个机关干部都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业务工作,积极参加中心工作,特别是对党委、领导统一组织的抓中心工作的各项活动,要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更多地了解中心工作的进展情况,取得围绕中心工作出谋划策的主动权和发言权。
其次,要强化保障意识,为中心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党委办、政府办、纪委等都是党委、领导的具体办事机关,而党委、领导的主要精力又是用于中心工作,因此,各级机关干部都要把服务保障的注意力集中到中心工作上,为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排除干扰,创造条件。如,为了把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工作搞上去,党委的各个部门要在党建、组织、宣传、统战、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政府口的各个部门要在经济运行、民生工作、安全稳定、社会发展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纪委机关的各部门要在监督执纪、案件查办、廉政教育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在如何为中心工作提供优质服务的问题上出谋划策,就是出大主意谋大事。
再次,要强化服从意识,妥善处理业务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矛盾。对于机关各部门的业务工作来说,从横向看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从纵向看有上下级机关之间的条条关系,而且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都需要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因此,机关的各项业务工作与中心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局部与整体的矛盾。这就需要机关各部门本着业务工作服从中心工作的原则,调整业务工作,为中心工作让路。比如,当党委统一组织的抓中心工作组与业务工作在人力上发生矛盾时,有关部门就要无条件地把精兵强将拿出来用于抓中心工作组,这就叫“谋大事”、顾大局,而绝不能“因小失大”。
二、围绕主要矛盾出谋划策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一文中指出,“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解决主要矛盾的章程或办法就是大主意。那么,如何围绕主要矛盾出谋划策呢?
首先,要准确地捕捉主要矛盾。因为主要矛盾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之中,所以捕捉主要矛盾离不开对某一事物所处的空间范围和发展阶段的具体分析。如,在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很多矛盾我们还要看到,主要矛盾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事物中和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中,主要矛盾是不同的。如先进单位与后进单位、党委部门与政府部门,都各有其主要矛盾,而且在其工作进程中,旧的主要矛盾被新的主要矛盾所取代也是常有的。因此,在捕捉主要矛盾时,要对事物所处的空间环境和发展阶段进行客观的全面的分析,从其所包含的诸多矛盾中找出起领导、决定作用的主要矛盾。
其次,要深入矛盾之中,对矛盾双方进行研究。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一文中指出,“对于矛盾的各种不平衡情况的研究,对于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研究,成为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切共产党人都应当注意的。”因此,我们找到了主要矛盾之后,还要进一步对构成矛盾的双方进行深入研究,搞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搞清矛盾的双方如何在对立统一中相互转化并改变着事物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如某一个单位内部乱告状问题较多,长期处于后进状态,主要原因是干群关系紧张,而在这一矛盾中,干部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为此,我们在出谋划策时,就要着重分析干部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再次,要提出解决主要矛盾的方法,促使矛盾转化,促进事物发展。研究矛盾是为了解决矛盾,而解决矛盾则要有科学的方法。作为机关干部,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并能对矛盾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这是非常必要的,但归根到底还是要拿出解决主要矛盾的办法和对策,这才尽到了为党委、领导出谋划策的职责。
三、围绕抓根治本出谋划策
根本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事关单位建设的兴衰和方向。因此,在抓根治本上出主意、拿办法,是机关干部帮助领导出谋划策的重中之重。
首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机关干部接触面比较广,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多,耳闻目睹的情况也比较多。然而我们对这些情况,不能像录音机、照相机那样,仅仅满足于不走调、不走样地录下来、照下来,而要透过复杂多样的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和事物的内在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根本性问题,“参谋”到点子上。
其次,要深挖问题之根源。单位建设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机关干部围绕抓根治本出谋划策,就必须把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即深层次的原因搞清楚,如同治病必须找准病根一样。有的问题出在基层,根子在领导、机关;有的问题出在群众身上,根子在干部身上;有的问题出在群众之中,根子在领导班子之中;
有的问题出在治理管理方面,根子在思想教育方面;有的问题出在基层,根子在社会不良影响,等等。只要把根本原因搞清了,就能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再次,要善谋治本之良策。譬如医生治病,找到病根是首要环节,而开出治病的良方则是关键性环节。机关干部为党委、领导当“参谋”,找准问题的根本原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拿出治本的“锦囊妙计”。如X县提出的抓好基层党建“四个基本”(基本教育抓经常,基本队伍抓素质,基本制度抓落实,基本设施抓配套)建设的举措,就是听取了机关干部关于抓基层、打基础的诸多建议之后,综合归纳而成的。
四、围绕“老大难"问题出谋划策
“老大难”问题影响单位建设的健康发展,牵扯党委、领导的精力很多,解决起来费力大而见效慢。因此,机关干部如能在解决“老大难”问题上开出药到病除的“良方”,那将起到为党委、领导排忧解难的重要作用,对全局工作也将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要有敢于“碰硬”的意识。解决“老大难”问题是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政策、体制、环境、资金等方面的条件作支持,又需要上下左右协调一致、共同努力排除各种阻力和习惯势力。因此,解决“老大难”问题,既要花气力,又要担风险,搞好了是个“露脸”的事,搞不好就可能落埋怨。这就需要机关干部破除职小位卑、无所作为的思想和怕丢面子、怕陷入困境的畏难情绪,增强“干就能干好,干就能干出彩”的信心,以迎难而上的胆量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深入“虎穴”,投入到排大忧、解大难的谋划之中。敢于触及“老大难”的人越多,“老大难”被攻克的几率就越高,现存的“老大难”问题就会越来越少。
其次,要把“老大难”的症结找准。一般来讲,形成“老大难”问题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的,涉及上上下下、左邻右舍、里里外外,涉及行政管理、思想教育、制度建设等方方面面。因此,要拿出解决“老大难”问题的良策,必须从历史原因、政策原因、体制原因、环境条件、思想作风等多种因素入手,把方方面面的原因都搞清楚,都分析透,提出综合性意见,进行综合治理。
再次,解决“老大难”的办法要有科学性。大凡“老大难”问题,都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产生,经过长期的积滞,又与新情况新问题互相交织而成的。因此,解决“老大难”必须寻找新途径,采取新措施,对症下药,而不能思想僵化,观念陈旧,照搬照抄过去的经验和套路,陷入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的境地。这就要求我们在出主意、拿对策时,要广泛听取意见,不仅要听领导、老同志的,还要注意听新同志和群众的;
不仅要听正面的、顺耳的,还要听反面的、刺耳的。要反复研究论证。要带着建议到基层一线、到街头巷口,看看建议是否带有普遍性,是否反映了问题的本质和主流。要进行试点探索。对一些较难把握的建议,要大胆试验,先趟出路子,总结出经验,以求比较科学、比较具有普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