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畅运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事迹材料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2机关写作四点思考,老秘无私分享!(2022年)

时间:2022-07-23 10:5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机关写作四点思考,老秘无私分享!(2022年),供大家参考。

2022机关写作四点思考,老秘无私分享!(2022年)

机关写作的四点思考,老秘无私分享!

 

“一杯茶、一包烟,一个标点推半天”“省床板、费灯泡,累了椅上靠一靠”“腰间盘、腱鞘炎,头发还要快掉完”,这是部分人对材料写手的刻板印象。的确,写材料是个苦差事、技术活,但在机关工作,能写出一笔好材料,它既是工作的要求,更是进步的阶梯。可能很多同志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写材料不过是“纸上赵括、房中将军”,务虚多实干少,很难出成绩,只会增负担。

诚然,“文山会海”的确让人深恶痛绝,它会导致工作只停留在嘴上、写在本上、挂在墙上,很难落实在行动上。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认为所有的文件或会议都是无用的,甚至把材料写手看作是这一切的罪魁原凶。有一个句话叫“存在既合理”,材料对于工作,特别是机关工作有着“不可或缺”的特性。

材料是开展工作的重要载体。习总书记说“我们要一张蓝图干到底”。“蓝图”是什么?“蓝图”就是国家整体建设和长远发展的规划。国家每个“五年计划”都是众多人心血的结晶。我们开展工作,也需要事前有调研,才能有的放矢;
事中有计划,才能稳步推进;
事后有总结,才能反思提高。这些都需要以文字的形式来体现。工作,不是某个领导大喊一声“干”,大家就一拥而上,就能干好,如果有,就真的是“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毛泽东同志是写作大家,文章言简意赅、直中要害、行为流畅、说理透彻。现今,许多文章仍值得“笔杆子”们仔细品读借鉴。

材料是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哪篇叫好出彩的稿件不是“笔杆子”挑灯夜战,呕心沥血而来。每一次的写作,前期都要参阅大量资料、做好详实调研,这样对一项课题或工作了解的就更加透彻全面;
写作中,要站在单位全局或分管领导的角度去展开、去总结、去讲评,这样会有更开阔视野;
制定一项计划方案,这样会增强工作中条理性;
在写作中,孤军奋战、反复修改、甘于幕后,这样会更加磨练心性,能够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凡此种种,也许只有“写作局中人”方能体会,在这种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中,个人的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这里也并不是忽略在一线、基层“墩苗”的重要性,两者是相得益彰、互不矛盾的。

材料是进步发展的重要阶梯。对于进步,很多人更迷信于“关系论”“机会论”,这些因素不可否认。我想说的是,就像“高考”一样,很多人都讲“考个好大学,不如有个好爹妈”,但“高考”在现阶段仍是较为公平的成材渠道,材料对于机关干部来说也是如此,这好似是“黑天鹅事件”或“灰犀牛事件”的命题,就是大概率或是小概率的事,大部分人还要追求大概率。现在各级机关都缺材料写手,“笔杆子”更易于在单位中崭露头角、受到青睐,如果没有大的缺点,再加之善于处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相比较而言,进步会更为顺畅,可以说是机关成长成材的一条捷径。

为什么啰里啰嗦先讲这么多写材料的意义?是因为,这么多年来,材料当中的“形式主义”,让人生恶了,我们不能一叶瘴目,对“笔上耕耘”还需有个清醒的认识,这对机关干部来讲意义非凡。下面对文章写作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很多虽是老生常谈,但也希望给许多即将或刚刚入门的写手们一点启示。

常积累、勤练笔

这是一个老话题了,老机关传经验必讲的一条。但真正善积累、会练笔的人并不多,也就是为什么单位“笔杆子”总是少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积累和练习,是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的。那要积累些什么呢?要积累常用公文,对于本职工作常用公文,要有范文储备,至少保证同一文种有两篇以上的范文,这样在急重任务来时,能够快速上手;
要积累领导讲话,收集整理单位主要领导和上级主管领导讲话,因为讲话中涵盖领导对整体建设或专项工作的思路与要求,这是写材料的基本遵循;
要积累历史资料,要对单位或行业的历史沿革、发展过程、人事变迁、重大事件等有一定的储备,这样会增强文章的厚度;
要积累前延资讯,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收集本行业的新观点、新要求、新词汇,使文章能够与时俱进,充满新意;
要积累友邻做法,要善于借鉴友邻单位的文章,并不是让大家照搬照抄,而是理解消化后,结合本单位的情况,进行再加工,否则会出现千人一面的情况;
要积累基本数据,对于本行业的数据要通过多种渠道多多掌握,并记牢记准,这是使文章增彩的重要方面。其实,要积累的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这里还有一个小提示,现在很多机关同志,习惯于把所有资料都存在电脑里,方便复制粘贴,其实可以把一些常用资料打出来,因为在写作时,不可能在电脑上不停打来文档,纸制资料更便于查找。在积累的同时,我们要参照范文,利用资料,多动笔练习,提升写作水平别无他路,只能下笨功夫。

真领会、把要义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未能真正领会意图,盲目动笔,只能事倍功半。领导的意图包括总体性意图和具体性意图、明示性意图和暗示性意图、确定性意图和非确定性意图。只有充分领会这些意图,才能更好地抓住行文的主旨。材料起草者要领会什么?一般来说,应该了解领导交办材料的目的是什么,材料要阐述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受文对象和发送范围是什么,等等。那么,如何准确领会意图呢?要敢于问。有的领导在安排任务时,会主动找写材料的同志说明意图,这是再好不过的。但多数情况下,领导只是寥寥数语简单地交代下任务。面对这种情况,材料起草者就要大胆地问,问清材料起草的目的、要求、时限等,切忌不懂装懂、一知半解。要勤于思。领导交代工作意图,往往局限于原则性的指导,粗线条的轮廓。因此,起草者在接受材料任务之后,还要进一步精心思考,拓展思维,以便准确领会、理解和把握领导意图的精神实质。要敏于行。领导交代任务时,要迅速动笔,将其主要观点和主张等记录下来,防止相关要求出现遗漏。有时候领导要求起草“短急重”材料,也是根据上级紧急文件、电话等要求而下达的,可通过查阅相关文件、电话记录以及询问知情人等方式,深入了解意图。

先完成、再完美

有一些同志写稿,习惯于一段一段打磨推进,非要把这段话弄光溜了、顺当了,才肯下笔写下面一段。假如一直文思不竭,或许也不算个太大的毛病,可惜,障碍随时潜伏。而很多稿子是有时效性的,如果在前期过于纠结,字斟句酌,很容易造成虎头蛇尾。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一遍过的稿子。就是有水平的领导自己写材料,他也会不断推翻自己、不断修改完善。不要老想着一开始就要立意很高、言辞很美、说理很透,这是不可能的。高效率的写稿方式,都是先拉起个靶子,再一点点砍削。只要有了初步思路,就先按已有思路继续写下去,不要为了段落层次的安排过多耗费时间,不要写上一点就回过头去修改,更不要为了个别词或语句的使用而纠结。先一鼓作气把初稿堆出来,待全篇完成后,再回过头,大刀阔斧的改,效率会大大提高。要怎么改呢?要围绕章节逻辑进行修改,即文章初稿形成后的第一遍修改,重点看各章、节的标题是否紧扣文章的总题目,各章节标题之间是否逻辑自洽、脉络连贯、前后通顺,在此基础上确定各级标题;
要围绕内容切题进行修改,即第二遍修改,主要围绕各章、节的具体内容进行审改,重点看文字内容是否是围绕本级标题展开的,同一级标题下的内容概况是否全面、系统,以及各章节内容之间的结构、体例是否相互平衡等;
要围绕遣词造句进行修改,即第三遍修改,主要围绕段落、句式、用词等细节进行修改,尽力做到言简意赅、表达精准。

善借力、严把关

很多材料往往因为要得急、领导催得紧、时间不充裕,容易出现差错,特别是一个人起草材料时,即使想得再周到、再细致、再全面,也难免存有局限性。因此,起草者要善于借助外力,请本部门的同事或相关专业部门的同志对材料进行把关,确保材料质量。从把关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政策关、文字关、数据关、程序关等。政策关,就是说材料内容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符合上级单位的制度要求;
文字关,是指材料要做到观点明确,语言精炼,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直述不曲,无错别字等低级错误;
数据关,是指材料中引用的相关数据要真实可靠,不得弄虚作假,并应当使用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
程序关,是指材料发出前,必须经过相关领导逐级审阅同意,特别是对公文还要按照行文要求完成核稿、签发、用印等程序。不要总想着贪功独占,很多材料其实都是集体攻关的成果,也只有善于团结同事、注重团队作战的人,方能成为让人信服、被人信赖的“一支笔”。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