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南考察学习心得体会(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
海南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陈豪 2011 年 4 月 24 日, 我有幸参加了周至县教育局组织的一线教师赴海南考察学习班第一期学习。
这次考察学习实现了 我多年以来的海南之旅的梦想, 这次为期五天的圆梦之旅, 使我们既汲取了 教育改革的新理念、 新举措, 也领略了海南的椰风海韵和民俗风情。
这次考察学习是我们周至县教育局首次组织一线教师出省考察学习,有这次机会与周至县教育局王局长的高瞻远瞩和开拓精神以及对一线教师的关爱和振兴周至教育的急切心情是分不开的。
这次考察学习由苟晓春局长带队, 分四组, 组长分别是教育局人事科副科长吴尔前、 监察科副科长陶惠彤、 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田军盟和电教站副站长解凯周。
组员是 2010年全县教师专业知识大赛初中组各科一等奖获奖老师。
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考察学习时间, 但对我的感受却是深刻的。
一、 采百家之长, 树一枝独秀。
四月二十五日, 也就是考察的第一天, 我们来到了 海南省独树一帜的海南中学和海口教育改革前沿学校海口第一中学参观学习。
在海南中学, 听了海南中学张校长做的两个多小时的报告。
海南中学是直属海南省教育厅领导的省重点中学。
其前身是私立琼海中学, 1923 年由琼籍教育家钟衍林创办, 主要招收东南亚华侨、 港澳同胞及侨属子女就读。
新中国建立后, 琼南中学、 匹瑾女中、 建华中学先后并入, 学校由私立改为公办, 并数易其名, 1953 年改称广东海南中学, 1959年被定为广东省首批重点中学。
1988 年海南建省后, 改为现名并定为海南省重点中学。
`
海南中学坚持“尚德、 睿智、 唯实、 创新” 的校训, 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 面向全体, 注重个性, 开发潜能, 发展特长, 综合提高” 的教育理念, 以“品德优良、 基础厚实、 素质全面、 个性鲜明、 特长突出,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能主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学生” 为培养目标, 以多元化、 多功能的课程体系为依托, 以现代技术为手段, 以民主、科学、 严格、 规范的管理为保障, 不断改革创新, 教育教学质量一直稳居全省各中学的首位, 为海南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0 年以来, 海南中学年年出高考状元。
海南省 8 年的 16 名文、 理科高考状元中有 10 名是海中学生, 这样的比例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2000年以来, 海南中学的高考平均入围率为 99. 3%, 第一批本科平均入围率78. 84%。
海南中学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
对教师职业倦怠, 正确疏导, 请华东师大教授进行心理辅导, 对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和学困生心理辅导;最早开展社会综合实践, 每学期一周,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集体意识,培养学生和老师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让学生到贫困的学校去,建立帮扶对子, 使学生受到教育得到感动; 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并不是完全否定以前的传统教育, 提问后让学生安静深思几分钟再回答; 不给老师定条条框框, 不要求教案和授课的形式; 学生评价老师, 也要考虑学生有意给老师打差评价, 对调研较差的老师, 调到行政管理部门工作; 跟班轮流, 给班主任减轻负担;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走廊、 电子显示屏, 学生作品和学校的文化建设内部设施都很到位; 开设英语实验班、 理化实验班, 体现因材施教。
在海口一中, 艾主任带领我们参观了 海口一中的校园, 校园建设规模
`
大, 文化气息浓厚。
我们还参观了 校史展室和学生书画作品展室, 听取了艾主任的《我们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的报告。
海口市第一中学前身为 1947 年创建的私立海南大学附属中学, 是新中国成立后海口市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完全中学。
海口一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坚持按教育规律育人, 形成了 自己“全面发展, 人文见长” 的办学理念, 凝练出了“厚德 博学 沉毅 致远” 的校训, 教育教学成绩名列海南省前茅, 有 6 名学生分获海南省高考文、 理科状元, 为北大、 清华等重点高校输送了一批批优秀学生。
海口一中的经验:
提高课堂实效, 不加班加点, 高三从二月份每天只上四节课, 真正提质增效。“状元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不加班加点并要取得好的成绩、 高的效率, 就必须规范教学行为。
高中的具体措施是: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聚焦学生的学, 把握“三个度”, 管理上抓“三基”, 规范在课外教学行为, 适度把时间还给学生。
按规定课时计划上课, 严禁非上课时间讲课补课; 严格规范作业、 试题、 考试次数以及教辅管理行为; 科学备考, 智慧备考, 精简课时, 提质增效。
初中的具体措施:
采用“自然分材, 四环节” 教学模式, 核心是教师让学生“顺势而学”, “自学”、“互帮”、“点拨”、“测评” 四个环节, 彼此联系, 也可以根据需要交换顺序。采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熊川武的“自然分材教学法”。
综合实践与校本课程为突破口。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有:
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 社会实践, 可校内也可校外。
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等。
我为这两所学校集全国新教育教学理念于一家 的“海纳百川 ” 的宽广胸怀, 和不“邯郸学步 ” 的理智创新做法而叹服, 教育改革需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采取新的举措, 但我们应该结合当地社会环境和学生的
`
实际, 不能照抄照搬, 应创新教育模式, 采百家之长, 树一枝独秀, 创出一条适合当地和本校实际的新路子 。
二、 赏椰风海韵, 品黎族风情。
4 月 24 日晚 11 点多, 我们在海南美兰国际机场下飞机, 与接待我们的原周至教育系统的孙权校长和海南当地导游王导会合。
刚出机场恍如到了异国他乡 , 满眼都是热带植物, 最多的是棕榈科植物, 我们都分不清具体是什么。
王导热情的告诉我们, 哪是大王棕、 哪是椰子树……我们满眼新奇, 满怀期待, 海南之旅会给我们带来浪漫还是激情?
第一次亲临大海。
4 月 26 日, 按照我们的行程安排今天将乘车到达红色娘子军的故乡 ——琼海, 外观博鳌亚洲论坛永久性会址、 乘船游览世界上分界海, 河最狭长的沙滩半岛——“玉带滩”。
所有队员都很激动, 我是第一次亲临大海, 那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了 。
到达目的地, 一下车, 就能闻到淡淡的猩咸的气味, 但还没看到海的影子。
王导招呼大家换上拖鞋,准备上船。
乘船的感觉和公园的游艇差不多。
不一会儿就到了“玉带滩”,队员们迫不及待的跳下游艇, 登上沙滩。
来不及拍照, 极目远眺, 但见烟波浩渺的南海一望无际, 层层白浪扑向脚下。
放眼望去, 海水的颜色分三层——略黄、 浅蓝、 深蓝直至天边, 远处渔船星星点点, 近处海鸥起起落落, 正是一幅绝妙的南海风情画。
和预想的有相似又不完全相同。玉带滩前不远处, 有一个多块黑色巨石组成的岸礁, 屹立在南海波浪之中, 状如垒卵, 突兀嵯峨, 那便是传说中女娲补天时, 不慎泼落的几颗砾石, 此石乃有神灵, 千百年来, 任凭风吹浪打, 它自 岿然不动, 一直和玉带滩厮守相望。
第二次亲临大海, 是在“ 日 月 湾海门公园”, 这里的海与玉带滩又
`
有不同。
玉带滩的沙滩上一块鹅卵石都找不到, 全是金黄的细沙细而均匀。
这儿的海岸矗立着高高的礁石, 海还是一样的碧蓝洁净。
海边的男男女女都在摆着各种 Pose 轮换着拍照留念。
当地人或牵着马, 或抱着大海龟, 招揽游客拍照赚钱。
海滩上有两块毗邻的巨石, 一块上刻着台湾岛, 另一块上刻着海南岛, 象征着两岸同胞虽远隔万水千山, 却割不断骨肉亲情, 都盼望着两岸早日 统一, 亲人早日 团聚。
黎族是海南最早的居民, 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至今已有数千年。
漫长的历史发展, 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独有的风俗习惯。
黎族的服饰:
黎族男子一般上身穿无领对胸无纽扣麻衣, 腰间前后各挂一块麻织长条布, 头上缠红布或黑布, 形状有角状和盘状, 黎族妇女一般穿对襟或偏襟, 直领或圆领上衣, 上衣边沿绣花, 并缀以贝壳、 铜钱、穿珠等饰品, 下穿桶裙, 头发扎成球形, 插以骨簪或银簪。
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他们在创造大量丰富动人的神话传说故事的同时, 也创作了 多彩的民间歌谣。
黎族人民在劳动生产、 婚宴喜庆、哭丧祭祀、 迎宾送客时, 往往都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他们善于触景生情, 遇事而歌, 随编随唱, 把生活中的悲痛和欢乐、 苦难和幸福、 理想与追求、 憎恨和钟爱, 都化作一首首歌谣, 洒向蓝天和大地。
王导给我们讲了 一个关于黎族的传说:
很久以前, 黎族遭到了 一场灾难(是战争或是天灾), 黎族人都在灾难中丧生, 只有一对兄妹因出海打渔而幸免于难。
等到他们回到黎族山寨, 看到被毁的山寨和罹难的亲人, 他们悲痛万分。
为了 黎族能够延续下去, 兄妹俩约定:
哥往东, 妹往西, 找遍海南, 寻找黎族的幸存者。
谁找到了 异性黎族人, 就和他结婚繁衍黎族的后代。
到明年的今天, 在这儿相会。
第一年, 到约定的时间, 他们相会
`
了, 但只有阿哥和阿妹。
第二年还是这样的结果。
第三年约定的时间到了,阿妹躲在树丛里看约定的地点, 还是阿哥一人。
阿妹用山上的一种植物上的刺, 把自己的脸和全身刺得面目全非, 并涂上一种植物的汁液。
哥哥以为终于找到了 不认识的黎族阿妹, 就和她结婚生子延续黎族的后代。
这个凄惨的故事是不是真实我没有考证。
黎族妇女绣面纹身的却是真实的。
但说法不同, 一种说法是他们把纹身看成民族的标志。
如果生时不纹身绣面纹上本家或本支系的特定标志, 死后则祖先因子孙繁多, 难以遍观尽袒。倘若“祖宗不认其为子孙, 则永为野鬼” 。
另一种说法是黎族过去村里的小姑娘一到十二三岁身体发育的时候就被长辈们强制绣面, 原因是当时世道混乱, 族群械斗及当兵的常有进村强抢霸占妇女的恶事, 所以每家每户的姑娘们都要绣面以防止此类厄运事件的发生。
黎族女子身上纹刺习俗在解放后已被废止, 现在还在世的绣面纹身女至少也要 70 岁以上了。
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我们观看了 黎族的竹竿舞。
竹竿舞又叫打柴舞, 在晒谷场或山坡的地坪上, 平行摆开腿一样粗的两条方木作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条手腕粗的长竹竿, 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 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 称为“打柴” 。
持竿者姿势有坐、 蹲、 站三种, 变化多样。
在有节奏、 有规律的碰击声里, 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 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 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当一对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 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嘿!
呵嘿!
” 场合极是豪迈洒脱, 气氛热烈。
如果跳舞者不熟练或胆怯,就会被竹竿夹住脚或打到头, 持竿者便用竹竿抬起被夹到的人往外倒, 并群起而嘻笑之。
相反, 善跳的小伙子在这时, 往往因机灵敏捷, 应变自如而博得姑娘的青睐。
`
赏不尽椰风海韵, 品不完民俗风情。
五天的海南之旅在和风细雨中结束了 。
能有这次考察学习的机会是教育局领导的关爱和鼓励, 是改变学习方式, 促进教师成长, 振兴周至教育的大手笔。
我们将这次考察学习的所学、 所感、 所悟渗透到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去, 影响带动周围的人, 为周至教育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周至县四群初级中学
陈豪 2011 年 5 月 10 日
推荐访问:海南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海南 考察 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