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畅运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事迹材料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学习理论

时间:2022-06-27 14:30:2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理论,供大家参考。

学习理论

 

 [1] 学习理论述评陈峥. 法制与社会. 2010. 2 学习的实质和学派之间的差异 学习是指有机体在后天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 也就是有机体的经验系统变化发展的过程。

 学习是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的变化的过程。

 学习理论是揭示人们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 以指导人们学习的理论。

 一. 行为主义 早期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1913-1930 年左右的行为主义被称为早期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有华生, 巴甫洛夫, 格思里等。

 最早问世的学习理论以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 1898 年提出的联结说为代表。他在猫解决疑难笼问题中认为学习即联结, 他把学习看作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 S-R 之间的联结。

 并通过尝试与错误来说明学习过程中的这种缓慢而不规则的变化, 学习正是在这种变化中形成的。他提出了学习的三大定律联系率, 效果率,准备率。

 巴甫洛夫与华生也认为学习是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 但这种联系的形成是个体获得经验的过程, 是建立起条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的过程。

 当 CS(条件刺激) -CR(反应) 形成了巩固的联系时学习就出现了 。

 格思里提出的邻近学习理论主要是通过修正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思路来解决其解释学习现象时的困难。

 邻近学习理论认为, 刺激与反应只要同时或相继出现, 就可以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

 同时他认为在学习过程中, 反应是可以偶然出现的。

 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点为客观主义, 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 强调联结学习, 外周论, 环境决定论。

 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930 年~ 1960 年左右的大约三十年间新的行为主义出现 代表人物有斯金纳, 托尔曼, 班杜拉等。

 斯金纳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

 有机体的学习获得经验的主要途径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有机体在刺激情境中可以自发地做出多种行为, 如果其中某个行为得到了 强化, 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就会提高, 不断强化的结果会形成在该情境中采用该行为的一种趋势, 形成了情境与反应的联系, 这就是有机体的学习。

 这种由于行动的结果得到强化而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系的过程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 个体获得经验的过程主要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托尔曼对 S-R 连接说的解释不满. 他首先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 主张把 S-R公式改为 S-O-R。

 O 代表有机体的内部变化。

 为了探索动物在学习中的变化针对联结派认为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联结的观点, 托尔曼沿着实验心理学的研究途径,设计了著名的位置学习的实验。

 根据研究结果, 托尔曼认为, 有机体的学习是通过认知获得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意义, 形成“认知地图” 。

 同时他还开创性的证明并反驳了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提出的必须通过强化才能学习的观点, 提出了潜伏学习。

 班杜拉系统地提出了以观察学习为基础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 人后天习得行为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是依靠个体的直接实践活动, 这是直接经验学习; 另一种

 是间接经验学习。

 即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而学习, 这是人类行为的最重要来源, 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间接学习模式是人类的主要学习形式。

 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是强调刺激与反应间的中间变量, 允许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 对行为的内部动因进行推测, 以操作行为观点解释中介变量。

  二.

 认知主义 作为认知派学习理论的鼻祖, 格式塔派通过观察猿猴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提出了“组织一完形” 说的认知派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有机体的学习是通过神经系统的组织作用达到“顿悟” , 从而建立与新情境相应的完形的过程。

 所谓“完形” 即情境各方面各部分的联系与关系。

 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

 据此, 布鲁纳和奥苏伯尔他们继承了完行说对联结说的批判观点, 认为学习中存在一个认知过程。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从新组织。

 他们强调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作用, 强调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逻辑。

 使内在逻辑结构的教材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关联起来, 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新材料在学习者头脑中获得了新的意义, 这些就是学习变化的本质。

 奥苏伯尔认为良好的认知结构有三个特点:

 一是可利用性; 二是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 三是原有知识的稳定性。

 同时他还提出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对后人理想学习的本质具有重大影响。

 认知行为主义发展到现代主要就是以信息加工理论为中心的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 学习结果是信息在人脑中表征, 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学习过程包括感觉加工, 短时记忆加工, 长时记忆储存。

 学习的重点不在于记忆, 而在于编码。

 人的不同水平的认知活动(注意, 知觉, 记忆, 思维) 的认知活动需要元认知的调节和控制。

  三.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习 理论. 它摒弃了 传统的知识“反应论” , 提出了新的“建构论” , 即学习实质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 。

 早期建构主义的代表皮亚杰学习理论建立在发生认识论基础之上, 该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从而使自身 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它包括活动学习, 主动自 发学习, 合作学习等主要内容, 学习是个体的认知结构通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过程逐步建构起来的。

 在皮亚杰的基础上, 科恩伯格对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 进一步的研究。

 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 认真的探索。

 维果斯基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 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 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的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 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 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 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维果斯基区分了个体发展的两种水平:

 现实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 一系列新解释。

 建构主义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在学生观上强调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及其经验世界的丰富性、 差异性:

 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但对世界的理解和贼予的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 由于个体的经验和对经验的信念不同, 于是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各异, 所以建构主义者更关注以原有的经

 验, 心理结构和信念为主来建构知识,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 社会性和情景性。

 将学习区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 主张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和知识结构的网络化,倡导情境性教学, 改变教学脱离实际的情况, 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四.

 人本主义 “以学习者为中心” 的学习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 技能和发展智力, 探究自己的情感, 学会与教师及班级体成员的交往, 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 实现自己的潜能, 达到自我实现的过程。

 人本主义学习观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

 他把他的理论推广到教育和教学领域。罗杰斯的学习观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 学习过程的本质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 是个人对知觉的解释。

 二是, 人的学习具有主动性和自 觉性, 这种主动性和自觉性来源于人的本能或所谓内在的潜能。

 三是, 学生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是有价值、 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

 四是, 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人本主义学习论的原则是必须尊重学习者, 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他们的意愿、 情感、 需要和价值观:

 必须相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 发展自己的潜能, 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 必须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 形成情感融洽、 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 把“人” 放到超越一切的位置来考虑, 强调独立人格的发展和全面发展人的因素(不仅是认知因素) , 这些思想将为学习理论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领域。

 人本主义心理学由于其理论的独特性又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 。

推荐访问: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