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为什么爱说都凉了(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为什么爱说的都凉了?
我的一位前同事,前些天从部委辞职。辞职前,他在司里横向调动多次。司里实职处长岗位,他干过五、六个,几乎干遍了所有业务处。论业务全面,司里可能没有人比他业务更全面。
他辞职前很疑惑,作为资深处长,经历那么多岗位锻炼,为什么竟提不起来?通常来讲,轮岗交流是培养、锻炼干部的方式,提拔前一般有要求:要在下级两个以上岗位工作过。他怅然离去,自始至终不悟!他把仕途遇挫,归罪于领导不能任人唯贤,从未反思过自己有啥“毛病”。
其实别人都知道他有个“毛病”!他为什么没提起来。不是因为业务不行。他业务能力,大家公认挺强的。但他有个特点:
爱说!这正是他致命的“毛病”,虽然他自己可能不知道。毕竟,当局者迷啊!
爱说,有啥不妥吗?我在部委工作长达15年,根据亲眼观察:那些爱说的,无一例外,最后全“凉”了!
这么多年工作,遇过很多爱说的同事。可以把他们归为三种类型:
“谜般自信”型、“抬杠噎人”型、“角色错乱”型。
“谜般自信”型,顾名思义,这类人自我感觉超好,具有谜一般的自信!他们往往名校毕业,高等学历,风流俊朗,气度不凡!他们对自己期望极高,恨不能两年一提拔,火箭上升,几年当司长,将来当部长,未来当总理!也不知他们谜之自信,源于哪里?脸上总挂着迷人微笑,习惯于居高临下说话,时刻确保自己位于众人之中心。
“抬杠噎人”型,他们喜欢抬杠,简直为抬杠而生!你说东,他就说西;
你说这样,他就说那样。总之,他时时要证明:你说的不对,他说的才对!有时,一句话,他能把你噎回去,让你不知怎么接话;
有时就冒出一些怪话、难听话。
“角色错乱”型,这种类型的人,搞不清自己的角色,说话与角色不符。他们往往口气极大,高谈阔论!哪怕旁边有人悄悄耳语:他算干啥的?为什么他说起话来,感觉他就是总书记?即使他们仅仅是主任科员!
这三类人,表现形式不同,共同特点是:都爱说。共同结果是:都“凉”了!要么原地踏步,要么进步缓慢,要么早早辞职。
为什么爱说的人,在机关容易凉?道理一点儿不复杂。因为领导、群众都不喜欢这种人。首先,领导不喜欢这样的下属,认为他们出风头,博眼球,说话往往大而无当,不切实际。其次,群众不喜欢这样的同事,认为他们爱得瑟,爱表现,惹人反感,且容易被竞争者视为靶子,关键时刻群起而攻之!
杨修之死,预示了爱说者的下场!千百年来,技术在进步,不变的却是人性!
机关里,有很多规矩,没有写在纸面,但应该“你懂的”。不懂就会很尴尬!记得有一次开会,领导请大家畅所欲言。大家都纷纷发言后,领导开始总结。领导正总结得热闹,突然跳出一个人,他表示自己有话说。大家都很错愕,领导也挺意外,但领导还是让他说完。你说,领导虽表面不动声色,内心能高兴?将来能提拔这人?这样的人,能不凉?
在机关里,谁有话语权?没错,是领导。当你不是领导的时候,却要强争话语权,能不凉吗?
历来都是:领导喜欢能写的,不喜欢爱说的。
能写的“秀才”,尤其那些为领导起草讲话稿的秀才,是领导最喜欢的。因为他们的工作,实实在在为领导分忧。而爱说的人,出风头,好表现,甚至抢领导风头,与领导争夺话语权。最终结果往往是:能写的,提!爱说的,凉!
必须澄清:“爱说”与“会说”,完全是两个概念。爱说的人,未必会说;
会说的人,未必爱说。
会说的人,让人佩服。他们说话注意场合,言简意赅,逻辑缜密,充满智慧,引人入胜!
爱说,是忍不住的冲动,说的话常常与身份不符,是情商低的表现,是毛病;
会说,说到点子上,是智慧、是幽默、是才具,发言与身份一致,是智商高的表现,是能力!
会说的人,他们该说的时候就说,说得异常精彩;
不该说的时候不说,甚至一言不发。举个例子:前一段时间的中美阿拉斯加会谈。中方代表团很强大,包括:杨洁篪、王毅、崔天凯等人。崔天凯大使的口才怎么样?他与美国媒体的精彩互动,堪比教科书!崔大使口才极佳!王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的口才如何?那是绝对的一流!但崔天凯大使发言了吗?王国委发言了吗?崔天凯大使没有说话,王国委在杨洁篪说了句“王毅,你有什么补充”之后才作简短发言。这就是规矩,杨洁篪是代表团团长,应该由团长作主要发言。团长授权后,其他代表团成员可以发言。
有一种爱说,叫“二把手爱说”。
机关里的一把手与二把手,关系往往微妙,尤其二人存在潜在竞争关系时。二把手爱说,会招致很多麻烦,产生很多矛盾。一把手可能如坐针毡,听在耳里,烦在心里:“咋的,你啥意思?不清楚谁是老大?”
在一把手权威尚未树立之时,这种感觉尤甚。因此,处于二把手位置,以少说为佳!
还是老祖宗说的好: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在机关里,爱说不如能写。
能写的,都提了;
爱说的,都凉了!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