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畅运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事迹材料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观摩现场会暨年度工作务虚会上讲话

时间:2022-08-05 11:3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观摩现场会暨年度工作务虚会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观摩现场会暨年度工作务虚会上讲话

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观摩现场会暨年度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专门安排两天时间召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观摩现场会暨年度工作务虚会,既给大家提供了一次观摩学习的好机会,也让我们对全市明年工作思路和方向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有利于深入思考和谋划明年工作。刚才,大家都讲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听了很受启发;
魏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四个方面意见。

一、关于项目观摩的几点感受

会前,我们用了一天半时间进行了集中观摩,可以说,这些项目都是各县区的“压箱底”。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各个主体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路看下来,这些项目总体呈现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围绕市域“4+4”和县域“2+1”的产业布局,各地新上了一批强链、补链项目,完善和丰富了上下游产业链条,加快了主导产业集聚的步伐。经开区的美百加电器完善了智能家电产业门类,苏宿园区的可功科技为电子信息和精密机械产业发展注入更大动力,泗洪县的庆邦电子元器件产品广泛应用于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二是项目成长性进一步提升。14个工业项目中,有的主导了行业标准,有的掌握了核心技术,特别是有几个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高科技项目值得期待。宿豫区的秀强AR镀膜玻璃,处于国际领先位置;
沭阳县的威拓公路养护设备,拥有发明专利20件。3个现代服务业项目与“互联网+”结合得都很紧密,走在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湖滨新区的京东华东云数据中心,在国内大数据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已经初具规模,引进了一批知名电商企业,发展的势头看好。三是民生项目更加贴近群众需求。围绕问题和需求导向,各地兴建了一批接地气、受欢迎的民生实事项目。宿城区建成了医养护融合的养老服务机构;
市第一人民医院继上月健康管理中心对外运营后,本月初急诊医学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总体来说,成果是喜人的,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各地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起到了凝心聚力、鼓劲加压的预期效果。

当然,通过现场观摩,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一是新项目不够多。很多还是老面孔,不少是往年结转的项目,或者是二期、三期项目,今年新引进、新开工的项目偏少。项目是投资和发展的载体,如果我们不能在项目储备上有大的突破,明年就会出现动力接续不足的问题。二是项目质态还有待提升。各地的工业项目主要还是集中在传统领域的“2”里面,能够归到新兴产业“1”的没有几家,特别是有的项目明显就是老设备、旧工艺,现场管理也凌乱无序,距离现代化企业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质态是项目的生命,特别是在当前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不在引领性、先导型的项目上下功夫,将很难实现跨越赶超的目标。三是项目的体量还有待提高。工业项目中投资5亿元以下的超过一半,期盼已久的50亿级甚至百亿级以上的“大块头”还是没能看到。大项目的落户往往能够带来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入驻,形成葡萄串效应,进而带动一个产业的迅速崛起,一个地区只有大项目的集聚,产业才能更有竞争力。四是民生项目投入渠道相对单一,基本都还是政府在做,没有充分调动市场和社会主体的投资积极性。服务和保障民生,政府责无旁贷,但也不能大包大揽,一些个性化、高端化的需求还是要放给市场,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等等。希望各地在这些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二、关于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宿迁”的发展定位,突出“三抓三促”工作主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积极调适引领新常态,主动应对经济下行风险和各种挑战,统筹推进稳增长、抓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健康良好的态势,并呈现出“平稳、有进、见新、向好”的特点。

“稳”,主要体现在经济运行上。一是经济增速稳。前三季度全市GDP增长9.7%,二、三产业增幅均超过10%。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二是工业运行稳。市和三县两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从产业看,四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比全市工业总产值高1.9个百分点,四大特色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1.1%,发挥了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
从企业看,75.5%的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正增长,500强企业中开票销售增速超20%的企业达150户,减容、销户容量比去年同期减少13.95%,特别是进项税、销项税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说明企业产销两端稳步提升;
从产品看,列统的107个产品中近七成产量同比增长,反映工业运行总体良好。三是就业增收稳。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1万余人、增长4.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2%、比全省平均低0.6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其中工资性收入贡献率达46.4%。四是财税金融稳。财税方面,1-9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7%,其中税收占比84.3%,位居苏北第一。“房六条”实施以来,市区9、10两个月住宅销售套数和面积同比分别上升32%和33%,拉动全市房地产税收增幅提高到10.5%。金融方面,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2.2%、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46.3%、较年初上升1.16个百分点;
新增直接融资突破百亿、达119亿元,占全部融资比重达39.5%。今年以来,全市担保机构共为1719户工业企业提供贷款担保93.6亿元,有效化解了“两链风险”,维护了良好的金融生态。这“四个稳”不仅稳定了经济,稳定了民生,还稳定了发展的信心,更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更深层次调结构、促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进”,主要体现在结构优化上。一是产业结构呈现“两升一降”。产业集聚度有所上升,市域“4+4”主导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71.4%,各县区“2+1”产业产值也基本占据半壁江山,其中宿城区达到55.1%。“两新”产业占比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比重分别达19.6%、10.3%,同比提高0.1和0.2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退税增长312.1%,超过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高耗能产业占比逐渐下降,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每万元规上工业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1.1%,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产业质态在不断提升。二是投资结构呈现“两个优化”。工业结构优化,技改投资增速快于工业投资增速、设备投资增速快于技改投资增速,特别是高新技术行业投资增长48%,增速为工业投资两倍多。服务业结构优化,10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5亿元,占服务业投资比重46.1%;
生产性服务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65.9%,比全部服务业投资增速高54.6个百分点。三是要素投入呈现“三大转移”。工业用电量向先进制造业转移,金属制品业和交通运输、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分别增长33.5%、19.3%,对工业用电量增长贡献率分别高达125.3%和91.1%;
水泥、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则分别出现10%、20%的负增长。用工需求向高技能转移,在企业用工总需求比去年同期略有减少的情况下,中级以上技能型人才需求增长了7.3%,占用工总需求比重提高了3.3个百分点。信贷投放向“双新”产业转移,前三季度,“双新”产业新增贷款同比增长13.3%,高于全市平均贷款增幅1.16个百分点,高于四大特色产业信贷增幅8.1个百分点,资金流向的变化反映出社会投资热点正向“双新”产业转移。这些变化集中体现了经济发展方式逐步优化,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产业结构正在向中高端持续迈进。

“新”,主要体现在动力增强上。一是产业发展新增长点不断涌现。经开区智能家电产业产值增长超过200%,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十分之一;
宿城区绿色建材产业产值同比增长52.1%,占全区工业产值比重突破10%;
泗阳县汽车配件产业开票销售增长50.7%,入库税收增长234%;
宿豫区增材制造、泗洪县石墨烯等产业也都实现了新进展。新的增长点蓬勃发展,虽然有些还是青萍之末,但已显示出较强的发展潜力。二是新业态新模式孕育成长。电子商务加速发力,交易额同比增长68%,规模以上快递业务量、业务收入分别位居全国第18位和20位。“一村一品一店”模式在全省推广,京东宿迁馆上线运营不到4个月实现销售额近3000万元,三县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均超100%。旅游业持续火爆,旅游收入、接待游客同比分别增长20.3%、18.2%。“十一”期间,市区三台山森林公园累计接待游客32万人次、项里景区接待团队游客5.7万人次,泗洪县洪泽湖湿地景区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0%;
经济型酒店、高档酒店客房出租率分别达到89.2%、95%。三是改革促进新活力持续释放。按照减权、去利、市场化的原则,围绕“放、退、接、管”四个环节,重点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资格资质去行政化、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中介机构培育等一系列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各县区行政审批事项基本压减到了50项以内,沭阳县医药卫生体制、泗阳县投融资体制、泗洪县农村产权制度、宿豫区市场监管体制、宿城区金融领域等改革改出了特色和成效。在改革红利的释放下,市场活力充分激发,各类新主体不断壮大。1-9月,全市新发展私营企业、新增注册资本较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前分别增长35.6%、76.9%,其中公司制企业户数、注册资本分别增长126.3%、89%;
在我市电子商务秘书公司登记的外地网店达2580家。体制机制的不断优化,推动了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发展壮大,促进了社会和市场活力充分迸发,为经济发展积蓄了更多新动能。

“好”,主要体现在质量效益上。从企业效益看,呈现出“两高两低”发展态势,即企业利润增速高于利税增速、利税增速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亏损面低于全省平均(低11.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低于去年同期(减亏12778万元)。

从城乡建设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取得突破,徐宿淮盐铁路、国电二期启动施工招标,通用机场选址正式获批,宿扬高速公路宿迁段开工建设,徐宿连航道列入省交通“十三五”规划,为宿迁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城市建管水平大幅提升,高水平开展项目建设,中心城市核心区建成率、配套率和达标率分别提高到80%、85%、90%。高品位实施园林绿化,财政广场改造、环城北路生态廊道等一批园林绿化工程圆满完工。高质量推进生态治理,空气质量良好率高于全省平均0.8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降幅全省第三,马陵河、西民便河等河道水质明显改善。高标准塑造城市文明,“大花轿”禁行、广场舞噪音治理等取得明显成效,《宿迁文明20条》广泛推行、深入人心。高起点开展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正式授牌,国家节水型城市正式获批,环保模范城市和人居环境奖城市均完成国家技术评估,文明城市直接晋升全国提名城市;
泗阳县荣获“中国十佳宜居县”称号,国家生态县高分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
泗洪县通过国家卫生县城评估。农村面貌大幅改善,投入1.35亿元完成全市3610个村庄环境整治,形象进一步提升。从民生改善看,“六大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据省最新监测报告显示,我市“六大体系”指标大都处于苏北先进位次,其中住房保障体系水平指数、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指数、社会养老服务满意度指数三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
民生实事项目扎实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现村居全覆盖,市区八校建设全面推进,区域供水管网到乡镇覆盖率提高到84.5%。政民良性互动步入常态化,坚持每月开展“星期三政民互动”,共计回复和解决群众问题1520个,群众评议总体满意率达90%,畅通的交流渠道大幅减少了负面舆情,增进了社会和谐。这些成绩说明经济社会发展质态不断提升,全市上下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营造了良好环境。

总之,“平稳、有进、见新、向好”的特点,充分表明全市经济运行仍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我们也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经济增长势头有所放缓,部分指标增速回落;
产业质态依然不高,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运行困难较多;
城乡统筹任务艰巨,民生工作尚有不少差距;
新常态下组织经济工作方式亟需改进,等等。这些问题,既有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也有自身基础制约的因素。对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三、科学客观认识和把握宏观发展形势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六年来增速首次破7,这是一个国际国内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从经济增速和经济总量来讲,超7一点或者破7一点没有太多质的不同,但是对人的心理却可能会有较大冲击,影响对未来宏观形势的预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标志着持续30多年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这个变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周期性变化,而是伴随着结构调整、优胜劣汰、以新动能替代原有发展动力的过程,说到底就是一个经济大调整、大变革、大转型的过程。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从老状态到新常态的转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经历相当长时间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并且要有长期应对困难考验的智慧和措施。具体到宿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正确看待:

1.正确看待宿迁发展速度问题。习总书记就“十三五”规划建议说明时指出,今后五年经济年均增长至少要达到6.5%,这也是中央首次表明对GDP增长的态度,也是不能突破的底线。对全国而言,6.5%以上就是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那么,对于宿迁来说,什么样的速度才算合理?我想应该满足三个方面:一是能支撑事业发展需要的速度。2014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上级转移支付补助等收入总共39.1亿元,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16.9%,其中保工资、保运转及基本民生保障支出达25.5亿元,年均增长20.1%,高于收入增幅3.2个百分点,剩余能用于建设发展的资金很少。为弥补财政资金不足,我们适度举借了一些政府债务,一些重大项目得以实施。“十三五”期间,从当前宏观形势看,财政收入将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过渡,预计很难保持“十二五”的高增幅,而新常态下惠民生、转方式、调结构却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
一些事关长远发展的大项目仍需巨额投入,仅徐宿淮盐高铁项目就需要地方政府配套投入12亿元。

同时政府新增举债更加严格、存量债务也进入了还款高峰。可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作保障,无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还是教育医疗卫生、民计民生改善等财政支出,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是能满足居民持续增收的速度。2014年,我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888元,比全国低4279元。假定未来全国居民收入年均增长8%,则我市需年均增长12.3%,到2020年方可追上全国平均水平,而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基本同步,这就要求我们的经济必须保持一个合理且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三是能实现小康目标的速度。以人均GDP为例,2014年我市人均GDP为39963元。根据测算,如果2020年达到57000元的全国目标,则人均GDP需年均增长8.3%,对应的GDP年均增速为8.8%左右;
若提前一年,即2019年达标,则人均GDP需年均增长10.4%,对应的GDP年均增速10.9%左右,实现有难度。所以说,合理的增长速度是实现小康目标的基础和关键。当然,我们所要的速度一定要是真实、不含水分的速度,是经济发展的真实体现,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益受惠。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宿迁当前仍处于跨越追赶的特殊阶段,始终保持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能快则快、好中求快。

2.正确看待宿迁转型升级问题。当前,宿迁正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可以说,重点中的重点、关键中的关键还是工业化。只有加快工业化,才有可能完成经济总量的积累;
有了总量作为基础和支撑,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才有可能持续推进,否则一切都将举步维艰。因此,现阶段宿迁发展的核心任务还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宿迁转型升级的方向和着力点更是工业化,我们的项目推进、招商引资等都要围绕这一中心工作来进行。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必须始终把做大总量作为核心任务,既立足于“快增”,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方向,加快培育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为转型升级留足空间;
又专注于“快转”,早行动、快行动,全面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引领性、先导型产业,抢占转型升级的先机。

3.正确看待宿迁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问题。当前,我市实体经济运行总体是好的,但也面临着较大下行压力。这其中有宏观紧环境影响的原因,大气候下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当前,生产成本过高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一般中小企业融资利率往往高达10-15%;
工业制造业企业收费项目多达90项,大众创业过程中各类显性收费项目多达50项;
物流要承担太多的路桥费、罚款等成本,直接抬高了制造业和原材料成本。同时,我们也要从微观层面剖析原因,目前宿迁有不少企业,产业层次低、内部管理差、企业负债严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受不了。所以说今天实体经济遇到的困难,也是与宿迁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现实有很大关系。新常态带来的调整是深刻的,意味着在生产成本抬高、转型升级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新形势下,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生产低附加值产品企业以及“三高企业”等终将被淘汰,这是市场规律的使然,也是调整的必然结果。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既要从制度层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打碎制约企业发展的枷锁,充分释放实体经济的活力;
又要从政策层面进行更加有效的扶持,做企业坚定的靠山,积极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4.正确看待投资拉动问题。根据统一增长理论,一个经济体的现代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农业为主的增长阶段;
第二阶段,以现代制造业、服务业为主的增长阶段;
第三阶段,基于人力资本的增长阶段。2014年,宿迁工业化率达到40.4%,正处于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有五个重要变量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首先,劳动力从低生产率行业流动到高生产率行业,特别是从传统农业经济过渡到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当农业就业人口低于总劳动人口20%时,就进入了另一个增长阶段。其次,人口红利。当人口红利减少时,经济增长就开始减速。第三,资本投资。投资回报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动力的大小。第四,人力资本。第五,劳动人口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当前这五个变量在中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经济正在经历着重要的转折期和调整期。对这一时期的宿迁来说,影响最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非第三大因素即资本投资莫属。因此,我们必须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当前抓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关键突破口。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