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领导心思你别猜,猜了也白猜!【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领导的心思你别猜,猜了也白猜!
在平时工作中,有的同志喜欢揣摩领导心思,揣摩研究领导意图本无可厚非,但劲若使偏了就有拍马之嫌,更难堪的是“拍马”拍错地方,反而适得其反。不信,就请看下面的事例:
一、热情接待反招不满。
有一次,市局张局长到某县局调研,时值午饭时间,县局办公室刘主任和县局孙局长便簇拥着市局张局长往食堂走去。孙局长、刘主任领着张局长一行来到食堂后面的小屋子,这里原本是个小库房,因听说市局领导要来,最近才整理修缮一新做了小食堂。县局孙局长和刘主任满脸堆笑把张局长往小食堂里请,可是张局长脸上却露出了不悦之情,他站在门口向小食堂望了望并没有进去,眼见张局长不进屋,孙局长解释道,大食堂人多嘈杂,这里环境优雅,请局长就在这里用餐,“我们还是去大食堂与大伙共同就餐嘛……”张局长不容置疑扭头往大食堂走去。孙局长布置的雅间就这样没有派上用场……
阿飞跟许多陪同不同级别领导调研的朋友有过交流,大家有一个深刻而共同的感受,一些下级机关在迎检中还不同程度停留于过去的“豪放”迎检思维模式,即招待上级工作组要豪气阔气放得开,万不可小家子气。主要原因无外乎招待不周怕被认为是不重视检查组,更担心因为接待“掉价”、“跌份”、“不热情”而被穿小鞋。
十八大以来,官场生态已发生了显著变化,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已成为各级倡导和追求的目标。作为头脑清醒、政治敏感性强、廉洁英明的领导干部,调研检查中更是十分注重言行举止,注重走近普通群众,注重接地气不搞特殊化;
一来要展现领导机关务实作风,身体力行推动作风建设落地生根,二来避免给基层留下不良印象,避免授人以柄。因此,基层在迎检中大可不必“想多了”,把心思过度放在招待上,既浪费精力财力物力还不一定能讨好领导。试想上级领导走基层本想向群众靠近,你偏要硬生生将其隔开,他怎能高兴?
二、署名惹来的批评。
某县政府办公室杨副主任早就打听好了新来的牛副县长是个学者型领导,平时喜欢在媒体发表些理论研讨文章。作为县政府机关响当当的笔杆子,杨副主任如今也到了“爬坡”冲刺的年龄阶段,无奈苦于怀才不遇,多年来他一直未能“更上一层楼”。刚来的常务副县长,是教师出身,与杨副主任的经历、爱好颇像,这让老杨喜出望外。为了给新领导一个惊喜,杨副主任结合新任副县长分管的工作,加班加点写了篇研讨文章,还顾不上呈报牛副县长他就急忙投给了市委机关报XX日报,没几天文章便刊发了。这天,杨副主任正拿着刊发文章的报纸笑得合不拢嘴,想象着如何去向副县长汇报汇报,没承想牛副县长正好找他来了,劈头盖脸质问他写的文章,为何不经自己允许就外投发表了?还留下一句话,我想发文章难道不会自己写啊?……
本以为是一场锦上添花的好心举动,却以领导的责怪而“收场”,杨副主任愣在那里半天没有回过神……
的确,有的领导喜欢隔三差五在媒体平台上发表点理论研讨成果,当然有的领导发表文章完全属于秘书代劳,但飞子接触过的领导也有是自己思考亲自动笔。然并卵,还有另一种情况,前文中的杨副主任并没摸清牛副县长的真实“套路”。原来,牛副县长之前的文章都是由他自己出思路秘书撰文,尔后经他修改同意后才发送给媒体。他并不喜欢下属随意就把自己名字作为文章署名对象。
职场中的人喜欢揣摩领导心思,究其出发点无外乎为取悦领导、接近领导,为掌握领导喜好,赢得好感做足铺垫,也是为了给领导留下好印象,使工作更能得到认可。然而,正所谓伴君如伴虎,领导们虽然不是老虎,但是个性迥异,习惯不一,作为领导身边人也好,作为与他有过交集的下属也罢,都不宜妄加猜测领导心思,更不能自作主张做出看似“迎合”领导的事情。
身处新的时代,擦亮慧眼,还需要自觉对标党中央要求,自觉对标各级讲话精神,自觉提高思想觉悟,只有在思想上与领导同频共振才能在行为上与领导步调一致。
有句话叫多琢磨事,少琢磨人。与其琢磨领导,不如参透职场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