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着力提升基层武装工作质量效益,供大家参考。
着力提升基层武装工作质量效益
内容提要: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赋予人民武装工作新的内涵,要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创新落实,全面提升基层武装工作质量效益。要在使命任务牵引中凝聚共识,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中强势推进,在坚持齐抓共管中推进落实,在持续帮抓帮建中夯实基础,在用兵练兵强兵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基层武装
基层武装工作,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实施战争动员的基础,加强基层武装工作,对于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赋予人民武装工作新的内涵,我们应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创新落实,全面提升基层武装工作质量效益。
一、在使命任务牵引中凝聚共识
基层武装工作关系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关系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深刻变革时期,安全和发展的机遇与风险并存,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抓好基层武装工作,不仅能产生巨大的军事效益,还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各级党委、政府应切实增强做好武装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不可用时无备”的思想,坚持把武装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考量,放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实践中去谋划,实现武装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促进、协调发展。注重突出应急力量建设,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武装工作作为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实战化准备的重要抓手、巩固政权的可靠支撑、发展生产的骨干队伍、推进军民融合的有效形式来抓紧抓好。
二、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中强势推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武装工作面临许多矛盾问题,亟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予以研究解决。应坚持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摸清形势变化和社会环境对基层武装工作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突出民兵建设“三落实”,探索组织调整、训练改革、管理使用的方法路子,建立健全长效规范的保障机制;
突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调控手段,促进发展生产力与提高战斗力的深度统一,形成抓基层武装工作的新模式;
突出“双应一体”机制探索,把应急应战能力合在一起建、捆在一起抓,打牢民兵队伍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基础;
突出征兵工作改革这一使命要求,围绕提高兵员质量,狠抓征兵工作准备,健全完善高校征兵工作的制度机制,做到常规工作有创新、重点工作有亮点、难点工作有突破,以各项工作的创新落实,推动基层武装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三、在坚持齐抓共管中推进落实
基层武装工作实行的是上级军事机关和同级地方党委、政府双重领导体制,密切配合、推动建设是军地各级责无旁贷的职责。应不断完善军地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注重保持区位特色,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提升为政策规定,为基层武装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应坚持党管武装的优良传统,坚持军地双向兼职、地方党委议军、武委会例会、第一书记述职等制度,充分发挥军队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强统筹规划,聚力攻坚克难,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互利双赢。特别是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作为基层武装部政治教导员,必须牢固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自觉履行“第一推动者”“第一协调人”的职责,做到不任虚职、不挂虚衔,做到“研究经济不忽视军事、研究市场不忘记战场”,时刻绷紧党管武装这根弦,努力提高武装工作建设水平。基层武装部作为后备力量建设和实施战争动员的组织基础,基层武装部长和专武干部须分清主业和副业,把握好专职与兼职的关系,不能把“进班子”看作待遇和权力,应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精力用在武装工作末端落实上。
四、在持续帮抓帮建中夯实基础
深入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新理论新思想,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细化建设标准,提高务军能力,切实以战斗力标准牵引建设,全面推进基层人民武装工作的规范化、实战化、信息化建设。突出抓好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民兵应急分队建设,深入挖掘动员潜力,整合优势资源,切实打造一支放在身边、拿在手里、用在关键的应急力量。持续深入开展基层规范化建设达标活动,军地领导建立联系点、划分“责任田”,从重点工作入手、从短板弱项入手,对县区人武部、基层武装部和民兵营(连)展开新一轮帮抓帮建。
五、在用兵练兵强兵中发挥作用
基层武装工作的价值体现,最终要看作用发挥的实效。既要建强基层武装,更要会用、善用、用好武装。各级应发挥好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生力军作用,利用民兵组织严密、分布广泛、社情熟悉的优势,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发挥好抢险救灾中的突击队作用,按照常态化、专业化、规范化要求,加强民兵应急队伍建设,承担起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森林灭火、事故救援、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发挥好经济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主动服从大局、服务中心,组织民兵成建制参加重点工程建设、农田水利改造和生态环境治理,为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发挥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发动民兵大力开展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倡导新风等活动,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文明家庭建设中做表率、当标杆,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和良好形象,带动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