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品文档:漂亮底纹评课稿,供大家参考。
《漂亮的底纹》 评课稿 楚门镇二中耿君兴 本节课是小学信息技术第 3 册的内容, 通过本课教学, 让学生体验 Photoshop 6.0 中纹理滤镜的神奇, 掌握新建画布、 油漆桶工具的使用、 填充颜色(前景色)
的选择等操作, 重点是, 学生学会新建、 选色、 上色、 使用滤镜。
操作环节多, 对老师的系统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从复杂的内容中整理出了清晰的教学思路, 一条贯串始终的主线将整个课文连为一体, 并且主要内容层层递进, 亦步亦趋, 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 整个教学过程非常通顺流畅, 使课堂呈现出了既轻松活泼, 却又掌控得当的局面。
首先, 导入部分创设了一个很好的情境:
带给同学们一位会变魔术的朋友——卡塔先生,请大家他给带家带来的魔术表演。在大家欣赏和点评魔术表演时很自然地引出了今天的任务——制作漂亮的底纹。
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这个情景学生了解了今天学习的真正目的, 既不单是要学会如何制作底纹, 还明白了今天我为什么要学习制作漂亮的底纹。
如学生在评说过程中提出的底纹能让图片更加生动真实、 逼真等等。
此环节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 利用学生的审美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 积极地接受任务, 并且调动了课堂的气氛, 是每个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
其次, 任务出示之后, 师生共同进行分析, 找出了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新建、 填色、 纹理效果。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管老师对自己的角色有着相当准确的定位, 不是在做个说教者, 没有刻意的去进行任何知识的讲授, 而是借用书本和孩子的探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
可以说, 管老师在本节课中不再是一名导演, 而是剧中的一个组织者,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 很好的发挥了教师引导的作用, 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最后的作品评价中, 老师的语言不仅是对学生的鼓励, 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在进入取色、 上色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从小处入手, 注意新旧只是之间的联系, 不停的提出问题, 让学生找到取色上色的方法, 并付诸实践。
学习滤镜的过程, 教者采取了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者通过简单的教授后,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给予学生实践, 让他们在自由的想像天空中学习。
作业评讲, 尊重学生, 让学生说、 评, 与学生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 不以教师的标准为标准, 此时课堂气氛达到和谐与统一。
本科的最后, 教师并没有仅仅将本课的学习内容作为终点, 而是将本课的教学内容纳入整个学习体系,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为下节课的学习留下伏笔。
整个教学过程遵循启发性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
以讲授法, 任务驱动法贯穿教学。
很好的体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实现了教学的目的 以上是本节课中的精彩之处, 但课堂教学是缺憾的艺术, 所以也一些环节有待商榷。
如在新建画布的教学中, 学生问:
什么是象素? 什么是分辨率? 为什么要选 RGB 颜色模式?对于“象素“、 分辨率”、“RGB 颜色” 等这些专业素语, 教师不必过多的去解释, 只要让学生明白:“象素” 跟“厘米” 一样也是一个长度单位;“分辨率” 则可以理解为图片的清晰度;“RGB 颜色” 就是一种彩色模式。
过早或者提前灌输理论知识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 新授环节多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去尝试解决问题, 但是涉及到的学生太少, 我认为在请个别同学尝试操作时, 教师也应让其他的同学在下面尝试, 这样大家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 学习也会更加积极。
推荐访问:精品文档:漂亮底纹评课稿 底纹 评课 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