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畅运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事迹材料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00字论文(2022年)

时间:2022-07-02 12:5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00字论文(2022年),供大家参考。

2000字论文(2022年)

 

 关注劳动力的“过剩” 与“匮乏”

 新春伊始, 新闻媒体把目光聚焦在了“用工荒” 和“就业难” 的问题上。

 一方面, 企业用工荒的趋势似呈蔓延之势, 这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中国的新问题, “东西南北中, 普遍缺技工”, 这是今年年初在珠三角等地出现“用工荒”时流传最广的一句话。

 另一方面, 2011年大学应届毕业生约为 750 万人, 受高校政策性扩招的影响, 已经达到近年增长峰值, 未来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一边是“招工难” 凸显着劳动力的“匮乏”, 一边却是“就业难” 似乎在告诉世人中国劳动力的“过剩”。

 中国劳动力既“匮乏” 又“过剩”, 看似矛盾的“两面” 纠结在一起, 这在人类工业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现象同时在一个劳动力就业市场上, 像是鸳鸯火锅一样如此激烈的沸腾在一起, 究其根本原因, 一方面是我国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平衡所导致。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过快, 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张, 劳动力对预期收入的增长同样惊人,但当下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又不能在这之间做到有效的平衡; 另一方面, 在我国人们普遍受到“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传统思想的影响。

 使得人们对于人才的关注, 都集中于人才金字塔的最顶端精英管理层, 而人才金字塔基础的“灰领” 关注甚少, 甚至出现宁可花重金上大学毕业即失业, 不愿读职业技校学一技之长安身立命的普遍现象。

 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一份资料表明, 企业用工缺口主要发生在珠三角、 闽东南、 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

 珠三角地区为广东省现有 1900 多万民工的主要集中地,也是缺工最为严重的地区, 有近 200 万人的缺口, 缺工比率约为 10%。

 技术门坎低的劳动力密集型的制衣、 鞋帽、 玩具等行业带动了珠三角制造业起步, 但随着更多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制造转移到珠三角, 比如东莞的电脑配件产业, 广州的汽车生产及配件生产等,都催化了当地产业的升级, 对催生了人才的需求的升级, 制造企业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升级到了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工厂普通用工可随招随到。

 但结构性的技能人才仍紧缺, 据不完全估计, 今年此类人才的缺口约为 25 万人。

 中国塑胶生产巨头——广东联塑集团对此就深有体会

 联塑集团是国内塑胶业的巨头, 集团共拥有 6 个生产基地, 整个集团近5000 人, 今年面临着新的用人趋势。

 集团下面有一家机械制造公司, 在去年整个招聘过程中, 需要八九十名技术工人, 一年到头才招到 60%左右, 有很大的缺口, 从集团整个人员结构来看, 现在处于生产一线的、 技术性的灰领约占 7%-10%, 但我们的需求目标实际锁定在 20%。

 有资料显示, 我国企业的技能人才平均比例是 4%, 而德国是 40%。随着产业结构调整、 技术不断创新和企业不断的技术进步, 既懂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动手能力的人才在企业越发具有用武之地。

 企业为了提升自己的经济效益,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骨干不可或缺。

 解决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 是珠三角摆脱加工厂地位, 进入世界品牌中心的一个发展方向。

 中国几千年都有“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的封建思想, 受此影响, 现代社会将人群分为“干部” 和“工人” , 工人属劳动部门, 而干部则属人事部门。

 很多人强化做干部而非工人, 无意中承袭和强化了传统思想。

 在国外, 这个界限则很模糊, 包括德国、 日本等国家, 他们的大学生有 50%以上都走上生产一线,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干工人这一行。

 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读技校, 觉得孩子当工人自己没面子, 但是技工待遇低、工作苦脏累的时代已经过去, 现在技工的工作环境很现代化, 月薪成千上万的也不少, 若评上高级技师, 相当于大学副教授。

 我们的人才观、 教育观由于长期以来传统教育体制存在着缺陷, 对于人才的界定, 我们认为有文凭的就是人才, 没有文凭, 你就算不上人才, 而不管你的实际能力高低。

 这种人才观决定了我们的教育观, 只要考到高分就行, 结果造成了“高分低能” 的现象。

 在今年的央视春晚, 农民工演唱组合旭日阳刚的一首《春天里》, 唱出了新生一代农民工的心声。

 父辈农民工对“技术” 的渴望程度偏低, 只希望找点事做, 多赚点钱, 改善一下

 生活。

 而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 职业期望、 以及物质、 精神享受需求高于父辈, 但是工作耐受力、 对社会欠公平现象承受力低于父辈。

 中国农民工对自己的福利毫无话语权的时代结束了, 并以“民工荒” 的形式与企业主进行无意识的博弈, 面对这种情况, 用工单位首先要切实提高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 保障农民工应有的合法权益。

 用工荒的直接原因就是工资待遇偏低, 只有真正提高农民工的工资福利待遇, 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让农民工真正实现“体面劳动”, 才能破解“用工荒” 难题。

 其次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民工技能培训, 不断提高劳动者文化技术素质。“用工荒” 实质上也是“技工荒”。

 政府、 培训机构和企业要采取积极措施, 通过建立社会再教育机制, 组织引导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实现培训就业一体化, 不断提高农民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技术水平。最后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解决“用工荒”, 必须打破城乡 二元结构, 加快城镇化进程, 通过改革户籍制度, 加快农民市民化的身份转换, 享受与市民同样的医疗、 教育等福利, 促进农民工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工人。

 各媒体频繁报道大学生人才招聘会人满为患、 水泄不通的场面, 以及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案例, 给人们留下深刻的感性印象。

 而政府权威部门所发布的数据, 也从理性层面印证了“大学生就业难” 的客观事实。

 尤其是去年以来, 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加深,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形势更加趋紧。大学生就业市场之所以冰冻不减, 很大一部分原因或许在于产业结构:我国国民经济的构成中, 传统制造业和农业占了较大比重, 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则发展相对滞后。

 前者提供的是大量的体力劳动岗位, 后者才能为大学生提供大量的脑力劳动岗位。

 大学生的比较优势在于从事需要较高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脑力劳动。

 而在体力劳动领域, 大学生并不具备竞争优势。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的根本出路, 在于切实促进经济转型,实现国民经济从以传统制造业和农业为主, 向以先进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为主转变。

 其中最关键的突破点又在于放宽或取消对服务业的政策管制, 并大力促进其发展。

 学校方面引入技能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学校, 转变教育体制, 引入技能人才培养学历制。

 学生自身原因方面, 虽然疲于奔命的“考证族” 大有人在, 但真正懂得结合自身特点、 市场需求和行业状况进行职业规划, 有方向、 有目标、 有步骤地发展自己的学生并不多见。

 围绕就业加强制度建设显得急迫而重要。

 要通过制度建设将政府、 学校、 用人单位、 家长和学生都动员起来,确保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信息得到及时全面的收集整理、 发布、 传播和利用, 在信息的指导下逐步实现供需平衡和供需衔接, 从而提高择业的成功率。

  长期以来, 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 各地方并未对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进行过合理的规划。

 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一方面, 必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做真正适合国情和能在一段时间内长足发展的产业; 另一方面, 人们应打破“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的传统思想, 将对人才的关注分散开, 多培养技能人才, 为人才金字塔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荐访问:2000字论文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