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供大家参考。
中国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9-05-13 02:32:02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年 1 期 邵献平 张玉 摘 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当今世界向何处去、当今难题如何解决的回答,是时代观的必然、问题观的使然、价值观的应然。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源于中华民族 5000 年的传统智慧,源于新中国 60 年和平外交的核心价值,源于中国人民的世界情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非一日之功,中国从自身成功中树立起大国自信,总结出中国方案,提出中国倡议,为世界发展绘制蓝图,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亲自演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外交思想; 中国方案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19.01.0010 跨国公司、大数据、国际组织等席卷而来,在国家间发挥着扭转乾坤的神奇效应。我们处在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 21 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1],在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的利益诉求带动了互通有无的全域来往,衍生出了命运相连的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凝聚中国智慧思量“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世界”等宏大的人类发展课题,他把握了历史制高点,展示出了一个大国领袖该有的责任担当和该有的博大胸襟,进而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答案。
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缘由,探索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2]。中国超越了感性的直观,对世界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站在马克思时代观的高度,解决“两大公害和三股潮流”的世界弊病,遵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倡议。
(一)
时代观指向:站在时代的“潮头” 1.“地球村”让世界变“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运用,我们所处的地球越来越变成我们所居住的“村落”。1964年,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首次提出“地球村”一词。书中从当前社会在交往方式、文化形态等发生的改变,具体表现为“村落都市化”走向“都市返村落化”,阐释了“地球村”的概念。一方面,“村落都市化”是指在社会发展初期,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使得个人对个人直接的、口语化的交流转化为个人对多人的非直接、文字化的交流。而另一方面,“都市村落化”意味着当前的电子媒介发挥着“反都市化”的逆向作用,使得个人的交往又重回到一对一的映射模式。简言之,地球虽然在地理区域上十分辽阔,而快捷的信息传递使全球人民即时联系在一起。
2.“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通常来讲,全球化意味着全球的联系力度更强、世界生活范围扩展更广、国与国政治经济的依存度更深、人们全球意识的萌生更快。世界各国的联系不再是碎片化、分散化、零星化的状态,而是构成了相互联系、密切合作的统一体。在全球化中最核心的是经济全球化,它既启示人们认识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然性,又引导人们凭借全球化的浪潮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长期实现。这都是因为“资本”的趋利性,“资本”往往能够灵敏地嗅出利润的“气息”,它为了获取高額的利润而在全世界各个角落中流动,形成利益共同体。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占尽劳动力价格的优势,往往能在这里获取高额的剩余价值,所以资本也十分喜欢栖居在这里,同时资本也带来了高风险、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因而经济全球化一面代表着机遇,一面代表着挑战。
3.“大数据”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3],数据游离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之中。新一代的生产率以及消费盈余必然会在人们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应用中突飞猛涨,这会极大地促进各个行业提升生产能力和质量。事实证明,大数据正在逐步扩大它所占据的领域,如当前的电商产业、慕课、物流配送、VR 等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拓展新的运营模式,创造大数据时代下的新业务。这种局面的形成离不开大数据的精确判断力和先行预测力,也就是说各个行业利用大数据能够较好地掌控从生产、消费、营销、补给等方面的未来趋势。在大数据市场的刺激下,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喷涌而出。“数据驱动”必将成为行业保持竞争优越性和支配性的重要据点。
(二)
问题观指向:解决“世界难题”的大国担当 1.两大公害。第一,霸权主义的专横跋扈。“霸权主义是指大国、强国凭借军事和经济实力,强行干涉、控制小国、弱国的内政外交,在世界或地区称霸的政策和行为”[4]。将时间拉回二战后,美国与前苏联是扬起霸权主义大旗的典型国家。二战后,美国获得了经济、军事的“甜头”,并在世界各地进行“以其所长攻其所短”的肆虐扩张,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同时,前苏联也成为了另一个重量级大国。苏联是与美国在国家各个领域不相上下的竞争对手,同样对外追逐霸权。两个超级大国对
外的激烈霸权竞争,牵动着国际和平的“神经”,全球陷入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之中。第二,恐怖主义的为非作恶。恐怖主义主要是通过非合法、非正当、非人性的手段,制造恐怖暴力事件,故意危害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企图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如在 2017 年斯德哥尔摩卡车袭击事件中,恐怖分子采取极端暴力行为,攻击手无寸铁的民众,引起社会动荡,胁迫政府的屈服,进而达到其组织的某种目的。恐怖主义并非一种原生物,而是一种派生物,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是恐怖主义的滋生土壤,霸权主义的干涉与扩张是恐怖主义的孕育温床。
2.三种态势。第一,总体缓和与局部紧张。从总体角度来看,国家间的关系相对缓和,国家间的利益彼此依存,国家间的冲突渐行解决。从局部角度来看,局部区域仍呈现出间断性、短时性的紧张局势,大多由领土、资源、宗教等争端引起,例如中印边界的领土争端;第二,宏观稳定与局部动荡。宏观环境上是有序稳定的,但微观地区时而也有动乱的萌发。如伊拉克战争和叙利亚的动荡等;传统安全威胁依然是“余波不停、治理不净、预防不止”,而非传统安全威胁“生根发芽、多番抬头、愈演愈烈”,两者此起彼伏、相互交织。第三,整体和平与局部冲突。和平依旧是世界的“一坛美酒”,在世界散发迷人之香。但局部地区仍存在战争的“一剂毒药”,它正在或潜在地威胁着地区人民的安全。如朝核危机、南海争端等。今天,在世界繁荣发展的背后也呈现前所未有的世界问题,历经沧桑数千年的文明演进,饱经风霜数百年的国际社会从来没有如今天这般有休戚与共、唇亡齿寒之感之识。世界向何处去,这是一个亟待国际社会回答的大问题。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9 年 1 期
推荐访问:中国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同体 倡议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