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议论文起承转合写法,起承转合式作文提纲(合集),供大家参考。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议论文起承转合的写法 起承转合式作文提纲篇一
一、解说
起承转合,是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的一个术语。清朝刘熙载《艺概、经义概》云:“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
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合在内;
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
所谓“起”,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明确地提出论点或论题。
所谓“承”,就是承接,就是承接中心论点或从正面或从反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所谓“转”分三种情况:由正面论述转入反面论述叫“反转”,由反面论述转入正面论述叫“正转”;
由正面论述进而转入更深一层意义的论述叫“进转”。
所谓“合”,就是文章全文的总结、综合,是全部论证的结束。
简单一点讲,“起”,就是开头;
“承”,就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
“转”,就是转折,从另一方面生发开去;
“合”,就是结束上文。这四字是对文章章法的总括。
起承转合式结构是论说类文章结构中的一种常见结构,由来已久。古代有相当多的作品如律诗、绝句、散文等常常采用这种结构,八股文也惯用这种结构。八股文被贬斥(主要是因为其内容空虚、乏味),这种结构也受到牵连。但是,作为写作规律的一种客观反映,这种结构依然具有其内在的生命力,今天依然在论说类文章中被大量地应用着,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高考作文想得高分,就必须训练自己文章的构思方法,特别是在文章的结构安排方面,看看自己哪个部分做不到位,就必须立即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很多同学起题太慢,没有开门见山地亮出自己鲜明的观点。承题不明显,没有针对材料或者话题进行议论以表明自己的看法。转题最重要,可是几乎没有,老是在就事论事,没有引申联想,也没有借题发挥,更没有亮出对比性的材料或者例子以证明话题之是与非——好象在传东西,你从上一个人手中接过来,也没有看清楚,就马上传给下一位了,我们看不出你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结题虽有,但不精练,不深刻,没有起到应有的强调的作用。
因此,高中生有必要认真了解一下起承转合式的文章结构。
起承转合式结构,有其固定的特性,但并非一成不变。
首先,“起”有不同的“起”法:有的开门见山直接摆出观点;
有的只在开头提出论题,中心论点不在开头的某一具体语句,而是包含在论题之中,需要概括、提炼。
“承”也有不同的“承”法:有紧承上文正面论述的“正承”,也有紧承上文反面论述的“反承”;
有作为“起”与“转”之间过渡的“短承”,也有作为全文重要论证部分的“长承”。
“转”也有不同的“转”法。“转”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承”。上文是“正承”,下文则“反转”,上文是“反承”下文则“正转”。上文是“正承”,下文还可以“进转”。上文是“短承”下文也可以“长转”,重在下文;
上文是“长转”,下文则“短转”或“不转”,重在上文。
“合”也有不同的“合”法,侧重点不同,或在正,或在反;
落脚点不同,或重在理论,或重在实践。就“承”和“转”的性质而论,大致有如下几种变式:
(1)起——正承——反转——合(2)起——正承——进转——合(3)起——反承——正转——合
当然,起承转合在每一篇文章中也并非一应俱全,可以无“起”(卒章显其志),也可以不“转”(“承”的部分就是全文中心),有时甚至可以不“合”。因此,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也不必囿于某一结构模式,而应根据内容的需要适当取舍。
二、例文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篇“起承转合式”结构的例文,以便加深理解。
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1、起——起题: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2、承——承题: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3、转——转题: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4、合——合题: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简析】这是一篇历代传诵的翻案名作。全文共九十多字,而无一句闲语,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起承转合,特别明显,是短篇文章中的典范。
本文的结构模式是:起——反承——反转——合。
孟尝君曾为齐相,《史记》有《孟尝君列传》。千百年来,世人皆称孟尝君能养士,连鸡鸣狗盗之徒也能为他所用,发挥一技之长。对此,历史上从未有人发过异论。王安石指出孟尝君养士,只获得鸡鸣狗盗的帮助,实际并未算真正的士,这是读史的新见解。可谓翻历史定案,发人所未发,言人所不敢言,又言之成理,使人耳目一新。而文章极为精悍,毫无枝叶,又可谓字字千钧。不愧为读书心得之名作。
读 书 与 成 才
缪群
走进北京西四新华书店门口,“祝你成才”四个大字列在橱窗里,引人注目,自然使我思考着读书与人才、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于是想说几句话。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把书籍比作阳光对人类那么重要。人类社会的前进与书籍的影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方志敏自幼喜爱读书,读西洋史,想做拿破仑;
读中国史,又想做岳武穆。后来,他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书,在革命实践中,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彭德怀年轻时读了《资治通鉴》,开始认真的考虑军人应对社会负有什么责任的问题。“司马光笔下的战争都是完全没有
意义的,只给人民带来痛苦——很像我自己的时代里中国军阀之间的混战。为了要使我们的斗争有一些意义,为了实现长期的变革,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彭总是这样和斯诺谈的。当他读了《新青年》杂志,才知道了社会主义;
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简介、《新社会》等,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不再悲观,怀着“社会是可以改造的”新信念而工作。彭总的革命实践,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彭德怀等同志的革命事迹表明,读思想进步、内容健康、知识丰富的书,可以使人们走向革命道路,可以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受到启发、教育、鼓舞,长志气,得知识,增才能,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以往这样的例证不少,今后也还会不断证实。歌德把读一本好书,比作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要提倡读好书,对读书要有所选择。
有些书籍玷污人类尊严,败坏社会风气,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鲁迅斥之为粪便和鼻涕。对于坏书,我们不能任其泛滥。英国小说家菲尔丁譬喻“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为了战胜敌对思想,某些专门单位和某些专门人员需要对某些坏书或反面教材进行研究,这是必要的,但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由于他们年纪轻,阅历浅,经历少,知识贫乏,辨别能力差,他们需要的精神食粮应是有益的营养品,应该提倡他们读好书。可是,有的青年,见书就买,买了就读,读了就信,甚至不加分析地就模仿,分不出真、善、美与假、恶、丑。别林斯基说:“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使无知变得更无知。”有些青年读者正是中了坏书的毒,由无知变得更无知,甚至走上邪路,其教训是颇为深刻的。
一段时间内,社会上神怪、侠义、公案旧小说和侦探推理、惊险小说畅销行时,对这类书出版发行太多,就会对精神世界造成污染,甚至产生公害。现在,很多同志开始认识到重任在肩,应当为广大读者多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贡献力量;
但是,也有极少数同志迁就甚至迎合某些读者精神空虚的庸俗趣味,把重要的思想宣传阵地,变成赚钱的场所。我们的出版工作者是做惟利是图的出版发行商,还是要做革命的出版发行家?这是不能不认真思考和选择的问题。
严 和 爱
张汉清
“严”和“爱”是辨证统一的。“严”体现了“爱”,“爱”表现在“严”,二者交融渗透,不可割裂。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和“高”因果相依,师傅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带出高明的徒弟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明此道,总是从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严格要求他们的子孙后代。
董必武教育子女“要做有补丁精神的战士”,根据党的需要随时准备“补”上去;
刘少奇要求孩子学好一门技术,为人民服务;
朱德甚至让八九岁的孙子自己洗衣服,以便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他们谁不爱孩子呢?正是因为爱,这才要求严。如果让自己的孩子养尊处优,不劳而获,或者百依百顺,姑息迁就,而对他们的思想、学习却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能叫做“爱”吗?这其实是“害”。孩子娇纵惯了,久而久之,有可能目空一切,胡作非为,甚至走上犯罪堕落的道路,又怎能成为有用之才?老一辈革命家所以寓“爱”于“严”,正是从长远利益出发的。
高尔基说:“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然而,会教育子女,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我们不能使“爱”停留于低级的庸俗的狭窄圈子里,要把亲子之爱与国家大业紧密相联,以“严”见“爱”,“爱”中求“严”,促使孩子健康成长。否则,溺爱过分,纵容庇护,势必事与愿违,自食恶果。杭州“二熊”不就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反面典型吗?
无数事实证明,“严”是“爱”,“爱”须“严”,把“严”和“爱”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领导、老师、家长对青年、学生、子女从严要求,无疑是真正的爱,爱之愈深,求之愈严嘛。对此,我们要正确理解,并且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厚望。
请容纳生命的个性
(2000年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记得有一位作家说过,大千世界无所不有,作家要容得下生命的个性。推而广之,我们每个人、每个国家不都该如此吗?(起)
几个殊异的几何图形放置一块,若要选出不同于其他的一个,那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面对一个玫瑰园,有人说这是一个坏地方,因为每朵花下面都有刺;
而有人却认为这是好地方,因为每丛刺上面都有漂亮的花。而对下雨,诗人说它滋养诗情,农民说它灌溉田苗,行人嫌它妨碍走路。(承)
显然上面几种看法都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根据自己的利益或爱好得出不同的答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个性是彼此相异的,我们要有宽广的胸襟,容得下生命的个性。(正转)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甚至是多面性,我们在认识事物时,由于立场角度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答案又何必强求一律呢?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朵玫瑰,画家看色彩和构图,哲学家必定要用“默默无闻”的价值观来赞叹一番,而商人肯定考虑花的销路和利润。不怪他们,只因花儿有形状色彩,有内在气质,有市场需求,所以尊重个性应在情理之中。(正转)
尊重个性,才能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中国青年报》曾刊登一篇关于素质教育的文章,内容是如何用气压计测量一栋楼的高度,其答案有几十种之多。在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深深感到答案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个性是如此神奇。前一阶段,上海有个叫韩寒的中学生,文学才情极佳,为了能有更深的发展,他毅然冲破各种阻挠,决定退学搞创作。我想,只要他能一以贯之,坚持不懈,这种文学才华和鲜明个性的结合,说不定能给中国未来文坛树立一座丰碑。(正转)
反之,窒息个性,扼杀个性,强求一律,众口一词,必将摧残创造力,久而久之,社会还如何发展,如何进步?正如一位哲人说:在船上,如果众人都站在一边肯定不是好事,在社会上亦如此。(反转)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请容纳生命的个性。(合)【简析】本文暗合“起承转合”的写法。开头从一位作家的话引起,摆出自己的观点,这是“起”。接着对“几何图形”的选择、玫瑰园、下雨三种现象进行初议,证明观点,这是“承”。下面“转”说开去,由上文面的议论转入“点”的议论,一是自然界的玫瑰,二是素质教育,侧重谈对韩寒的看法,比之上文,这是由面及点的推进式深“转”。再接下去用“反之”承上启下,说扼杀个性的危害,这是从反面来证明论点的反转。有了这部分,内容就深刻、丰富多了。最后一节是合,结束全文,再次强调论点。
语言畅通,显示出有较强的功底。但也偶有语病。第3节开头“虽然”这个词错用,因为上下句不存在转折关系,应改“显然”或删去。
我 心 有 主
学生习作
曾在《元史》一书中看到这样一则材料。“许衡尝暑中行路,渴甚,道旁有梨,众争取啖,衡独危坐树下,或问之,曰:‘非其主而取之不可也。’或曰:‘此梨无主。’曰:‘此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起题)
也许有人会笑许衡“迂腐”,但“我心有主”却正意味着一个人能坚持自己的主见,恪守自己的操行,不为外物所役,不被名利所困。(承题)
遥看古今中外,能人贤士无一不“我心有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司马迁的勇于直谏最终使他遭受到人生最大的一次变故——受宫刑。在那样一个年代,这不仅是其肉体上的极大摧残,更是对其人格尊严的一种践踏。但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了前者,就因为他的心“有主”。你似乎可以看到北风呼啸的夜里,一位中年男子正托着他那与其年龄极不相符,极度虚弱的身体在昏暗的灯光下坚持创作。也许正是因为司马迁坚持自己的信念才能使《史记》流芳百世。(转题一,正转)
“举世混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希望能够在官场上有作为,使楚国能在诸侯中称雄。但天不如人愿,当时的楚国内忧外患,屈原处处受到排挤,屡次遭到陷害,心灰意冷的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只能含恨投汩罗江葬身鱼腹之中。“其心有主”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转题二,正转)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转题三,正转,略写)
明末抗清将领洪成畴,在兵败被俘之后,虽一度保持宁死不屈,不畏严刑的硬汉形象。但在孝庄的温情跟前,他那看似坚不可摧的爱国之心是那么的不堪一击,最终,他对清朝俯首称臣,成了“亡国贱俘”一般的叛徒,最后,身败名裂,为后人所耻笑。这难道不是“其心无主”所致吗?(转题四,反转)
清朝乾隆时期大贪官和绅,从一介锦衣卫,到最后攀爬到朝中最重要的大臣,其拍马屁,阿谀奉承的功夫堪称一绝,但他在担任如此要职,乾隆皇帝对其信任有加之时,所作所为,不是为造福百姓,而是尽其全力追名逐利,中饱私囊。据说其所有家产比清政府十年的财政收入还多,不愧为古今公认的贪官之首。乾隆驾崩,嘉庆皇帝登基之时,也成了和绅倒台之日。这不是他过分追名逐利而导致的吗?(转题五,反转)
在社会高度发达的现在,“我心有主”已成为人们必备的品质。“心有主”则能克服一切困难,迈向成功;
“心无主”则禄禄无为,虚度一生。(合题)
【简析】本文的结构模式是:起——正承——正转——反转——合创 造 月 亮
张丽钧(作家)
唐传奇当中,有这么三个小故事,叫做《纸月》《取月》和《留月》。“纸月”的故事是讲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月亮照明:“取月”是说另一个人,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的时候照照;
至于“留月”是说第三个人,他把月亮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起题)
我被这样的故事折服了。
自然惊叹古人想得奇,想得妙。将一个围绕地球运行的冷冰冰的卫星想成了自我的襟袖之物;
更加慨叹那不知名的作者“创造月亮”的非凡立意。不由得想,能够作出如此想象的心,定然无比澄澈清明。那神异的心壤,承接了一寸月辉,即可生出一万个月亮。(承题)
叩问自己的心:你是不是经常犯“月亮缺乏症”?阴晦的日子,天上的月亮隐匿了,心中的月亮也跟着消亡。没有月亮的时候,光阴在身上过,竟有了鞭笞的痛感。“不是我在过日子。而是日子在过我。”我沮丧地对朋友说。回忆自己走在银辉中的模样,是那样的神清气爽,是那样的诗意盎然,是那样的海阔天空„„但今天的手却是绝难伸进昨天——我够不着过去那个淋浴着月亮清辉的自己。行走在没有月亮的灰暗的日子里.我发现世界陡然缩小,小到只剩下了我和我的烦恼。
我常常想,苦的东西每每被我们的口拒绝,苦口的药,也聪明地穿起讨好人的糖衣服。苦,攻不破我们的嘴,便来攻我们的心了。而我们的心,是那样容易失守。疾患之苦、耕耘之苦、挫败之苦、误解之苦„„苦,在我们的心里奔突,如鱼得水,尤其是夜晚来临,只有枕头知道怀揣了诸多苦情的人是怎样地辗转难眠。白天被忽略的痛,此刻被无限放大,心淹在苦海里,无可逃遁。这时候,月亮在哪里?天空没有月亮,心空呢?
想没想过,剪个纸月亮给自己照明?
创造一个月亮,其实是创造一种心情。痛苦来袭,我们习惯慨叹,习惯呼救。我们不知道,其实自我的救助往往来得更为便捷,更为有效。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有个女孩被掩埋在废墟下达八天之久,在那难熬的日日夜夜里,她不停地唱着一首一首的歌,开始是高声唱,后来是低声唱,最后是心里唱。她终于幸存下来。她不就是那个剪纸月亮给自己照明的人吗?劝慰着自己,向自己借光,偎在自己的怀里取暖。这样的人,上帝也会殷勤地赶来成全。(转题)
人的生命历程,说到底是心理历程。善于生活的人,定然有能力扫除心中的阴霾。给月亮一个
升起的理由,给自己一个快乐的机缘,让我们揣着月朗月润的心情,走在生命绝佳的风景里。(合题)
三、点拨
学生习作中,经常出现能“起”“承”“合”,就是不能来个漂亮的“转身”的现象。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已经证实了论点了,何必再多此一举。殊不知一个漂亮的“转身”,就能使论证更加充实,理由更加充分,从而使观点更为突出。比如,站在历史的角度阐述完毕,若能换个角度,站在现实生活的角度谈一谈,那么文章的内容不仅更为全面,而且也更有说服力。再如,用完了例证法,若能换种方法讲讲道理,那么文章就既有事实又有道理。总之,轻松一“转身”,文章便上了一个台阶。请同学们看下面的例子。【病文】
拒 绝 诱 惑
①闹钟已经叫了半天,可我就是舍不得钻出暖和的被窝,心想:“再睡会儿,没关系的。”等我打着哈欠,伸着懒腰起床时,却发现晨读时间已过了一大半。
②明天就要进行数学测试了,可手中的杂志实在太好看了,于是我索性扔了笔,一头扎进了小说中。结果第二天的测试是“大红灯笼高高挂”。
③商场里正在举行降价促销活动,我一阵窃喜,买了一大堆“物美价廉”的东西,谁知它们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真是令我叫苦不迭。
④我们因为贪睡而受罚,因为懒散而羞愧,因为贪心而后悔。总之,我们因为禁不住诱惑而自食苦果。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而我们正年轻,不能因为诱惑放弃明天的美好,也不能因为诱惑停止前进的脚步。所以,我们必须拒绝诱惑。
⑤诱惑就像一坛陈年老酒,能给我们酣畅淋漓的愉快,也能给我们一塌糊涂的丑态;
诱惑就像一场网络游戏,能给我们光怪陆离的刺激,也能给我们虚度年华的空虚。
⑥面对这如老酒、似游戏、若美梦的诱惑,张子善、胡长清、陈希同之流忘记了当初的誓言,放弃了自我的追求,抛下了共产党员的责任感,成为了人民的罪人。更有甚者,某些替毒枭提炼白粉的所谓的科研人员,某些为个别企业巨头挂羊头卖狗肉的所谓的经济学家„„他们为诱惑所虏,人类因此付出了流血的代价。
⑦人生中有太多的诱惑,抵不住诱惑的人终究会倒在诱惑的石榴裙下,甚至危害社会,危害人类,成为历史的罪人,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有意志的人。【号脉】
该文从三个典型的生活场景出发,自然地引出中心论点:拒绝诱惑。然后承接中心论点,以举例证实的方式加以分析论证。最后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结束全文。文章中规中矩,语言有气势,但总给人一种缺了点什么的感觉。文章缺了什么呢?在论证中,全部用的反面材料,这固然能突出要拒绝诱惑的原因,但也给人一种以偏概全之感。因为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生活中,除了反面的典型,还有正面的事例,所以,假如能在反面事例之后“换”一个角度,从正面说说,就可以使观点变得更加突出。现拟将⑥和⑦修改如下。【药方】
⑥然而,历史并非只有这些,生活也不是只有这些。面对这些如老酒、似游戏、若美梦的诱惑,我们更应有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第欧根尼的“别挡住我的阳光”等抵制诱惑的心态;
面对这些如老酒、似游戏、若美梦的诱惑,焦裕禄、孔繁森等选择了“为人民服务”,包起帆、李素丽等选择了坚守和奉献,等等。他们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们的高尚品德让诱惑无处容身。
⑦这些勇敢的人,敢于拒绝诱惑,做自己思想的主宰和行为的主人,让诱惑在如火似炬的思想和似钢若铁的意志面前无可奈何!
以“起承转合”式结构写出来的文章,一可以眉目清楚,二可使内容丰蕴深刻,不妨一试。本法颇有违背“创新”之意,然创新是多方面的,不应拘泥于形式-------结构固定了,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语言、内容、思想等等。就看你的水平了……
议论文起承转合的写法 起承转合式作文提纲篇二
三、起承转合式结构(总分结构的一种特殊形式,侧重只分析原因或措施的文章)
起:概述材料,引出论点
承:正面,展开,拓宽
转:反面,换角度
合:总述观点,结尾,扣题,收束全文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催人奋进的人生标杆
“八荣八耻”辨是非,明荣辱,分善恶,别美丑,为社会成员树立了人生标杆。每个人都应当将“八荣八耻”作为规范自己行为的标尺,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起)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每一个人都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是遥不可及的道德梦想,它存在于每个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一滴海水可以反射整个太阳的光芒,公车上给老人孩子让让座,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擤鼻涕,不乱扔垃圾……这些日常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恰恰就是对“荣”与“耻”最好的注脚。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从身边事做起,多一些理解关怀,少一些冷嘲热讽;
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落井下石;
多一些诚信,少一些私利;
多服务人民,少考虑私利。“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通过逐步实践,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个人的理想信念,进而使全社会形成知荣明耻、扬荣弃耻的良好氛围。(正承)
但是社会上也确实有些人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把腐朽当神奇,把庸俗当高尚,把谬误当真理,把无知当可爱,把背叛当个性,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格格不入,与文明社会风气极不协调。他们小则随意破坏公物,损坏公共设施;
排队加塞、挤车抢座;
乱扔垃圾,乱倒污水;
大则见利忘义,骄奢淫逸,违法乱纪,危害祖国,背离人民。这些错误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源上来说,缺乏正确荣辱观的引导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反转)
“八荣八耻”明确地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必须旗帜鲜明。因此,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强烈的现实紧迫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八荣八耻”是催人奋进的人生标杆,我们每一名社会成员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以个体推动整体,从小处引入大处,真正使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合)
这几个结构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内在联系的,三段式是总的思路,尤其适合于建议和报告的文体,总分式是具体的论证结构,起承转合式是总分式的特殊形式。
议论文起承转合的写法 起承转合式作文提纲篇三
议论文写作之“起承转合”的分析及例文
一、解说
起承转合,是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的一个术语。
所谓“起”,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明确地提出论点或论题;
提出一个问题,或用排比句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在自问自答中,“逼”出中心论点;
定向地叙述一个故事,由事到理,引出中心论点;
简短、形象化描写后“秀”出中心论点。
所谓“承”,就是承接,就是承接中心论点或从正面或从反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进入分析论证,它既是由上文引出,又是进入“转”之前的必要一步。
所谓“转”,就是转而说开,“转”是议论文充分展开论证、体现思想深刻性、新颖性的重要部分。如果只有“承”而缺少必要的“转”,文章势必显得单薄,缺乏深度。“转”必须避免同一层次上相同类型的事例或名人名句的简单重复。分三种情况:由正面论述转入反面论述叫“反转”,由反面论述转入正面论述叫“正转”;
由正面论述进而转入更深一层意义的论述叫“进转”。
所谓“合”,就是文章全文的总结、综合,是全部论证的结束。
简单一点讲,“起”,就是开头;
“承”,就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
“转”,就是转折,从另一方面生发开去;
“合”,就是结束上文。这四字是对文章章法的总括。
起承转合式结构是论说类文章结构中的一种常见结构,由来已久。古代有相当多的作品如律诗、绝句、散文等常常采用这种结构,八股文也惯用这种结构。八股文被贬斥(主要是因为其内容空虚、乏味),这种结构也受到牵连。但是,作为写作规律的一种客观反映,这种结构依然具有其内在的生命力,今天依然在论说类文章中被大量地应用着,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高考作文想得高分,就必须训练自己文章的构思方法,特别是在文章的结构安排方面,看看自己哪个部分做不到位,就必须立即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很多同学起题太慢,没有开门见山地亮出自己鲜明的观点。承题不明显,没有针对材料或者话题进行议论以表明自己的看法。转题最重要,可是几乎没有,老是在就事论事,没有引申联想,也没有借题发挥,更没有亮出对比性的材料或者例子以证明话题之是与非——好象在传东西,你从上一个人手中接过来,也没有看清楚,就马上传给下一位了,我们看不出你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结题虽有,但不精练,不深刻,没有起到应有的强调的作用。
因此,高中生有必要认真了解一下起承转合式的文章结构。
起承转合式结构,有其固定的特性,但并非一成不变。
首先,“起”有不同的“起”法:有的开门见山直接摆出观点;
有的只在开头提出论题,中心论点不在开头的某一具体语句,而是包含在论题之中,需要概括、提炼。
“承”也有不同的“承”法:有紧承上文正面论述的“正承”,也有紧承上文反面论述的“反承”;
有作为“起”与“转”之间过渡的“短承”,也有作为全文重要论证部分的“长承”。
“转”也有不同的“转”法。“转”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承”。上文是“正承”,下文则“反转”,上文是“反承”下文则“正转”。上文是“正承”,下文还可以“进转”。上文是“短承”下文也可以“长转”,重在下文;
上文是“长转”,下文则“短转”或“不转”,重在上文。
“合”也有不同的“合”法,侧重点不同,或在正,或在反;
落脚点不同,或重在理论,或重在实践。就“承”和“转”的性质而论,大致有如下几种变式:
(1)起——正承——反转——合(2)起——正承——进转——合(3)起——反承——正转——合二、例文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篇“起承转合式”结构的例文,以便加深理解。
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1、起——起题: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2、承——承题: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3、转——转题: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4、合——合题: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简析】这是一篇历代传诵的翻案名作。全文共九十多字,而无一句闲语,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起承转合,特别明显,是短篇文章中的典范。
本文的结构模式是:起——反承——反转——合。
孟尝君曾为齐相,《史记》有《孟尝君列传》。千百年来,世人皆称孟尝君能养士,连鸡鸣狗盗之徒也能为他所用,发挥一技之长。对此,历史上从未有人发过异论。王安石指出孟尝君养士,只获得鸡鸣狗盗的帮助,实际并未算真正的士,这是读史的新见解。可谓翻历史定案,发人所未发,言人所不敢言,又言之成理,使人耳目一新。而文章极为精悍,毫无枝叶,又可谓字字千钧。不愧为读书心得之名作。
“中华骨髓”
加入中华骨髓库捐造干细胞的志愿者行列的篮球 巨星姚明,日前接受了央视《新闻会客厅》的节目采 访。记者问姚明:“现在你是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是真的捐还是只作为一个形象代言人?”姚明回答:“我已经签过意向书了,一旦匹配成功的话,马上就 捐。”记者接着追问:“如果是正在举行一场重要的比赛呢?”姚明毫不迟疑地反问:“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吗?”
好一句掷地有声的“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与美国火箭队续约五年的姚明身价尽管高达7600万美 元,但他并没有走进“生命诚可贵,篮球价更高”的误区。为病人作出牺牲,他甚至可以“放弃这几场比 赛的收人马上捐骨髓”。明星力量和榜样力量都是无穷的。姚明平民化的表白绝对没有“大腕”的大气,也没有“大话”的铺垫,但绝对像他高超的灌篮技术那样,就连普通观众也能够被他的真诚所征服。
“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这句引人深思的反问,倒真应该像银针一样深入骨髓,疗治那些为了金钱和效益漠视生命的行为。一电视连续剧的拍摄现场,当一位群众演员不幸落人黄浦江后,剧组却非常冷漠地继续拍摄。一工作人员甚至还称,这件意外事故是让人非常痛心的,但感情代替不了现实,与其在河边等待打捞结果,还不如抓紧拍戏,拍摄每推迟一天就意味着几十万元的损失。解读此工作人员的话,分明有着“有什么比拍戏更重要吗?”的潜台词。
有些人打着“事业、效益、制度、管理”的大旗奋勇向“钱”,一些行业更是以“钱”为本,毫不尊重弱势群体的生命。如果只用金钱的杠杆来衡量,没有地位没有金钱没有名声的人的生命,势必要被一部分人不屑一顾,如此又该怎样构建和谐社会?而篮球巨星姚明这句“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吗”的话,无疑是当今另一种最可贵最紧缺的“中华骨髓”。
“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这种宝贵的“中华骨髓”,在任何时代,都应该是拯救社会道德的“造血干细胞”呵!
严 和 爱
“严”和“爱”是辨证统一的。“严”体现了“爱”,“爱”表现在“严”,二者交融渗透,不可割裂。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和“高”因果相依,师傅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带出高明的徒弟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明此道,总是从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严格要求他们的子孙后代。
董必武教育子女“要做有补丁精神的战士”,根据党的需要随时准备“补”上去;
刘少奇要求孩子学好一门技术,为人民服务;
朱德甚至让八九岁的孙子自己洗衣服,以便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他们谁不爱孩子呢?正是因为爱,这才要求严。如果让自己的孩子养尊处优,不劳而获,或者百依百顺,姑息迁就,而对他们的思想、学习却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能叫做“爱”吗?这其实是“害”。孩子娇纵惯了,久而久之,有可能目空一切,胡作非为,甚至走上犯罪堕落的道路,又怎能成为有用之才?老一辈革命家所以寓“爱”于“严”,正是从长远利益出发的。
高尔基说:“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然而,会教育子女,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我们不能使“爱”停留于低级的庸俗的狭窄圈子里,要把亲子之爱与国家大业紧密相联,以“严”见“爱”,“爱”中求“严”,促使孩子健康成长。否则,溺爱过分,纵容庇护,势必事与愿违,自食恶果。杭州“二熊”不就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反面典型吗?
无数事实证明,“严”是“爱”,“爱”须“严”,把“严”和“爱”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领导、老师、家长对青年、学生、子女从严要求,无疑是真正的爱,爱之愈深,求之愈严嘛。对此,我们要正确理解,并且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厚望。
请容纳生命的个性
记得有一位作家说过,大千世界无所不有,作家要容得下生命的个性。推而广之,我们每个人、每个国家不都该如此吗?
几个殊异的几何图形放置一块,若要选出不同于其他的一个,那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面对一个玫瑰园,有人说这是一个坏地方,因为每朵花下面都有刺;
而有人却认为这是好地方,因为每丛刺上面都有漂亮的花。而对下雨,诗人说它滋养诗情,农民说它灌溉田苗,行人嫌它妨碍走路。
显然上面几种看法都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根据自己的利益或爱好得出不同的答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个性是彼此相异的,我们要有宽广的胸襟,容得下生命的个性。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甚至是多面性,我们在认识事物时,由于立场角度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答案又何必强求一律呢?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朵玫瑰,画家看色彩和构图,哲学家必定要用“默默无闻”的价值观来赞叹一番,而商人肯定考虑花的销路和利润。不怪他们,只因花儿有形状色彩,有内在气质,有市场需求,所以尊重个性应在情理之中。
尊重个性,才能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中国青年报》曾刊登一篇关于素质教育的文章,内容是如何用气压计测量一栋楼的高度,其答案有几十种之多。在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深深感到答案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个性是如此神奇。前一阶段,上海有个叫韩寒的中学生,文学才情极佳,为了能有更深的发展,他毅然冲破各种阻挠,决定退学搞创作。我想,只要他能一以贯之,坚持不懈,这种文学才华和鲜明个性的结合,说不定能给中国未来文坛树立一座丰碑。
反之,窒息个性,扼杀个性,强求一律,众口一词,必将摧残创造力,久而久之,社会还如何发展,如何进步?正如一位哲人说:在船上,如果众人都站在一边肯定不是好事,在社会上亦如此。(反转)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请容纳生命的个性。
我 心 有 主
曾在《元史》一书中看到这样一则材料。“许衡尝暑中行路,渴甚,道旁有梨,众争取啖,衡独危坐树下,或问之,曰:‘非其主而取之不可也。’或曰:‘此梨无主。’曰:‘此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也许有人会笑许衡“迂腐”,但“我心有主”却正意味着一个人能坚持自己的主见,恪守自己的操行,不为外物所役,不为名利所困。
遥看古今中外,能人贤士无一不“我心有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司马迁的勇于直谏最终使他遭受到人生最大的一次变故——受宫刑。在那样一个年代,这不仅是其肉体上的极大摧残,更是对其人格尊严的一种践踏。但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了前者,就因为他的心“有主”。你似乎可以看到北风呼啸的夜里,一位中年男子正托着他那与其年龄极不相符,极度虚弱的身体在昏暗的灯光下坚持创作。也许正是因为司马迁坚持自己的信念才能使《史记》流芳百世。
“举世混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希望能够在官场上有作为,使楚国能在诸侯中称雄。但天不如人愿,当时的楚国内忧外患,屈原处处受到排挤,屡次遭到陷害,心灰意冷的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只能含恨投汩罗江葬身鱼腹之中。“其心有主”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明末抗清将领洪成畴,在兵败被俘之后,虽一度保持宁死不屈,不畏严刑的硬汉形象。但在孝庄的温情跟前,他那看似坚不可摧的爱国之心是那么的不堪一击,最终,他对清朝俯首称臣,成了“亡国贱俘”一般的叛徒,最后,身败名裂,为后人所耻笑。这难道不是“其心无主”所致吗?
清朝乾隆时期大贪官和绅,从一介锦衣卫,到最后攀爬到朝中最重要的大臣,其拍马屁,阿谀奉承的功夫堪称一绝,但他在担任如此要职,乾隆皇帝对其信任有加之时,所作所为,不是为造福百姓,而是尽其全力追名逐利,中饱私囊。据说其所有家产比清政府十年的财政收入还多,不愧为古今公认的贪官之首。乾隆驾崩,嘉庆皇帝登基之时,也成了和绅倒台之日。这不是他过分追名逐利而导致的吗?
在社会高度发达的现在,“我心有主”已成为人们必备的品质。“心有主”则能克服一切困难,迈向成功;
“心无主”则禄禄无为,虚度一生。
三、点拨小结
在平常写作中,大多数学生经常出现能“起”“承”“合”,就是不能来个漂亮的“转身”的现象。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已经证明了论点了,何必再多此一举。殊不知一个漂亮的“转身”,就能使论证更加充实,理由更加充分,从而使观点更为突出。比如,站在历史的角度阐述完毕,若能换个角度,能不能站在现实生活的角度谈一谈?能不能由事例论证转入道理论证,由道理论证转入事例论证谈一谈?能不能由正面论证转入反面论证,或是由反面论证转入正面论证,构成正反对比结构谈一谈?能不能由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由故事传说及现实社会谈一谈?能不能由总到分,转入分层论证谈一谈?能不能由现象到本质,由浅表到深层,构成递进结构谈一谈?那么文章的内容不仅更为全面,而且也更有说服力。总之,轻松一“转身”,文章便上了一个台阶。
以“起承转合”式结构写出来的文章,一可以眉目清楚,二可使内容丰蕴深刻,不妨一试。本法颇有违背“创新”之意,然创新是多方面的,不应拘泥于形式-------结构固定了,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语言、内容、思想等等。就看你的水平了„„
议论文起承转合的写法 起承转合式作文提纲篇四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随着2018国考日益临近,不知道各位考生复习得怎么样了?现将2018国考申论写作方法:起承转合详情公布如下,这是图图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备考干货,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也祝愿大家决胜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
2018国考申论高分作文写作方法:起承转合
一、何为起承转合式
起承转合式的文章不同于常规型五段三分式,常规型文章的分论点多呈现并列或递进关系,但“起承转合式”文章的分论点往往呈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且在文章的分析部分,一般应呈现出层次感,由浅入深进行分析。
二、起承转合式的利弊
对于文章结构的选择,考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实则为:起承转合式够不够新颖?能不能得高分?其实对于文章而言,结构更多的是形式上的一种呈现,而真正决定分数的,是文章的立意以及考生的语言表述。无论哪一种结构,好的文章始终是少数,而多数文章落于平庸。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应以立意的选择、总分论点的优化以及文章亮点内容的打造为主要方向,切忌在文章结构上多花心思,无论何种结构还是按照材料的特点来决定为宜。
三、什么情况下使用起承转合式
近年来,无论是省考还是国考,材料的深度上都有一定的提升。材料不再单纯以简单案例或直白的理论型材料构成,而是加强了每一篇材料之间的联系,甚至在材料分布上都会以由浅入深的层次排列。这使得有一些考生能够精准找到文章的立意,但在分论点的选取上容易陷入纠结,往往把握不准分论点之间是否呈现并列或递进关系,从而使分论点逻辑混乱。对此,使用起承转合式是一种在必要时刻规避此类问题的有效方式。另外,有一些考生逻辑性较强,能够准确把握材料之间的层层深入的逻辑脉络,用起承转合式的呈现方式可能会使行文逻辑更直观清楚一些。
四、考生误区
部分考生选择起承转合式的原因很简单:常规结构写作中,不会优化分论点的句子,所以选择另辟蹊径使用起承转合式。在此也要提醒各位考生:好的起承转合式文章同样也需要精炼出段旨句,甚至优秀的起承转合文章对段旨句精炼程度要求更高、提炼的难度更大。故此建议备考的同学们不要逃避问题,在备考前期打好基本功,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与君共勉。
议论文起承转合的写法 起承转合式作文提纲篇五
起承转合 解说
高考作文想得高分,就必须训练自己文章的构思方法,特别是在文章的结构安排方面,看看自己哪个部分做不到位,就必须立即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很多同学起题太慢,没有开门见山地亮出自己鲜明的观点。承题不明显,没有针对材料或者话题进行议论以表明自己的看法。转题最重要,可是几乎没有,老是在就事论事,没有引申联想,也没有借题发挥,更没有亮出对比性的材料或者例子以证明话题之是与非——好象在传东西,你从上一个人手中接过来,也没有看清楚,就马上传给下一位了,我们看不出你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结题虽有,但不精练,不深刻,没有起到应有的强调的作用。
因此,高中生有必要认真了解一下起承转合式的文章结构。
起承转合式结构,有其固定的特性,但并非一成不变。
首先,“起”有不同的“起”法:有的开门见山直接摆出观点;
有的只在开头提出论题,中心论点不在开头的某一具体语句,而是包含在论题之中,需要概括、提炼。
“承”也有不同的“承”法:有紧承上文正面论述的“正承”,也有紧承上文反面论述的“反承”;
有作为“起”与“转”之间过渡的“短承”,也有作为全文重要论证部分的“长承”。
“转”也有不同的“转”法。“转”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承”。上文是“正承”,下文则“反转”,上文是“反承”下文则“正转”。上文是“正承”,下文还可以“进转”。上文是“短承”下文也可以“长转”,重在下文;
上文是“长转”,下文则“短转”或“不转”,重在上文。
“合”也有不同的“合”法,侧重点不同,或在正,或在反;
落脚点不同,或重在理论,或重在实践。
就“承”和“转”的性质而论,大致有如下几种变式:
(1)起——正承——反转——合(2)起——正承——进转——合(3)起——反承——正转——合
当然,起承转合在每一篇文章中也并非一应俱全,可以无“起”(卒章显其志),也可以不“转”(“承”的部分就是全文中心),有时甚至可以不“合”。因此,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也不必囿于某一结构模式,而应根据内容的需要适当取舍。例文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1、起——起题: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2、承——承题: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3、转——转题: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4、合——合题: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简析] 这是一篇历代传诵的翻案名作。全文共九十多字,而无一句闲语,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起承转合,特别明显,是短篇文章中的典范。
本文的结构模式是:起——反承——反转——合。
孟尝君曾为齐相,《史记》有《孟尝君列传》。千百年来,世人皆称孟尝君能养士,连鸡鸣狗盗之徒也能为他所用,发挥一技之长。对此,历史上从未有人发过异论。王安石指出孟尝君养士,只获得鸡鸣狗盗的帮助,实际并未算真正的士,这是读史的新见解。可谓翻历史定案,发人所未发,言人所不敢言,又言之成理,使人耳目一新。而文章极为精悍,毫无枝叶,又可谓字字千钧。不愧为读书心得之名作。
读书与成才
缪群
走进北京西四新华书店门口,“祝你成才”四个大字列在橱窗里,引人注目,自然使我思考着读书与人才、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于是想说几句话。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把书籍比作阳光对人类那么重要。人类社会的前进与书籍的影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方志敏自幼喜爱读书,读西洋史,想做拿破仑;
读中国史,又想做岳武穆。后来,他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书,在革命实践中,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彭德怀年轻时读了《资治通鉴》,开始认真的考虑军人应对社会负有什么责任的问题。“司马光笔下的战争都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只给人民带来痛苦——很像我自己的时代里中国军阀之间的混战。为了要使我们的斗争有一些意义,为了实现长期的变革,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彭总是这样和斯诺谈的。当他读了《新青年》杂志,才知道了社会主义;
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简介、《新社会》等,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不再悲观,怀着“社会是可以改造的”新信念而工作。彭总的革命实践,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彭德怀等同志的革命事迹表明,读思想进步、内容健康、知识丰富的书,可以使人们走向革命道路,可以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受到启发、教育、鼓舞,长志气,得知识,增才能,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以往这样的例证不少,今后也还会不断证实。歌德把读一本好书,比作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要提倡读好书,对读书要有所选择。
有些书籍玷污人类尊严,败坏社会风气,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鲁迅斥之为粪便和鼻涕。对于坏书,我们不能任其泛滥。英国小说家菲尔丁譬喻“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为了战胜敌对思想,某些专门单位和某些专门人员需要对某些坏书或反面教材进行研究,这是必要的,但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由于他们年纪轻,阅历浅,经历少,知识贫乏,辨别能力差,他们需要的精神食粮应是有益的营养品,应该提倡他们读好书。可是,有的青年,见书就买,买了就读,读了就信,甚至不加分析地就模仿,分不出真、善、美与假、恶、丑。别林斯基说:“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使无知变得更无知。”有些青年读者正是中了坏书的毒,由无知变得更无知,甚至走上邪路,其教训是颇为深刻的。
一段时间内,社会上神怪、侠义、公案旧小说和侦探推理、惊险小说畅销行时,对这类书出版发行太多,就会对精神世界造成污染,甚至产生公害。现在,很多同志开始认识到重任在肩,应当为广大读者多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贡献力量;
但是,也有极少数同志迁就甚至迎合某些读者精神空虚的庸俗趣味,把重要的思想宣传阵地,变成赚钱的场所。我们的出版工作者是做惟利是图的出版发行商,还是要做革命的出版发行家?这是不能不认真思考和选择的问题。
严和爱
张汉清
“严”和“爱”是辨证统一的。“严”体现了“爱”,“爱”表现在“严”,二者交融渗透,不可割裂。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和“高”因果相依,师傅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带出高明的徒弟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明此道,总是从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严格要求他们的子孙后代。
董必武教育子女“要做有补丁精神的战士”,根据党的需要随时准备“补”上去;
刘少奇要求孩子学好一门技术,为人民服务;
朱德甚至让八九岁的孙子自己洗衣服,以便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他们谁不爱孩子呢?正是因为爱,这才要求严。如果让自己的孩子养尊处优,不劳而获,或者百依百顺,姑息迁就,而对他们的思想、学习却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能叫做“爱”吗?这其实是“害”。孩子娇纵惯了,久而久之,有可能目空一切,胡作非为,甚至走上犯罪堕落的道路,又怎能成为有用之才?老一辈革命家所以寓“爱”于“严”,正是从长远利益出发的。
高尔基说:“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然而,会教育子女,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我们不能使“爱”停留于低级的庸俗的狭窄圈子里,要把亲子之爱与国家大业紧密相联,以“严”见“爱”,“爱”中求“严”,促使孩子健康成长。否则,溺爱过分,纵容庇护,势必事与愿违,自食恶果。杭州“二熊”不就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反面典型吗?
无数事实证明,“严”是“爱”,“爱”须“严”,把“严”和“爱”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领导、老师、家长对青年、学生、子女从严要求,无疑是真正的爱,爱之愈深,求之愈严嘛。对此,我们要正确理解,并且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厚望。
请容纳生命的个性
(2000年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记得有一位作家说过,大千世界无所不有,作家要容得下生命的个性。推而广之,我们每个人、每个国家不都该如此吗?(起)几个殊异的几何图形放置一块,若要选出不同于其他的一个,那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面对一个玫瑰园,有人说这是一个坏地方,因为每朵花下面都有刺;
而有人却认为这是好地方,因为每丛刺上面都有漂亮的花。而对下雨,诗人说它滋养诗情,农民说它灌溉田苗,行人嫌它妨碍走路。(承)显然上面几种看法都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根据自己的利益或爱好得出不同的答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个性是彼此相异的,我们要有宽广的胸襟,容得下生命的个性。(正转)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甚至是多面性,我们在认识事物时,由于立场角度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答案又何必强求一律呢?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朵玫瑰,画家看色彩和构图,哲学家必定要用“默默无闻”的价值观来赞叹一番,而商人肯定考虑花的销路和利润。不怪他们,只因花儿有形状色彩,有内在气质,有市场需求,所以尊重个性应在情理之中。(正转)
尊重个性,才能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中国青年报》曾刊登一篇关于素质教育的文章,内容是如何用气压计测量一栋楼的高度,其答案有几十种之多。在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深深感到答案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个性是如此神奇。前一阶段,上海有个叫韩寒的中学生,文学才情极佳,为了能有更深的发展,他毅然冲破各种阻挠,决定退学搞创作。我想,只要他能一以贯之,坚持不懈,这种文学才华和鲜明个性的结合,说不定能给中国未来文坛树立一座丰碑。(正转)
反之,窒息个性,扼杀个性,强求一律,众口一词,必将摧残创造力,久而久之,社会还如何发展,如何进步?正如一位哲人说:在船上,如果众人都站在一边肯定不是好事,在社会上亦如此。(反转)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请容纳生命的个性。(合)
[简析] 本文的结构模式是:起——正承——正转——合本文暗合“起承转合”的写法。
开头从一位作家的话引起,摆出自己的观点,这是“起”。
接着对“几何图形”的选择、玫瑰园、下雨三种现象进行初议,证明观点,这是“承”。
下面“转”说开去,由上文面的议论转入“点”的议论,一是自然界的玫瑰,二是素质教育,侧重谈对韩寒的看法,比之上文,这是由面及点的推进式深“转”。再接下去用“反之”承上启下,说扼杀个性的危害,这是从反面来证明论点的反转。有了这部分,内容就深刻、丰富多了。
最后一节是合,结束全文,再次强调论点。
语言畅通,显示出有较强的功底。但也偶有语病。第3节开头“虽然”这个词错用,因为上下句不存在转折关系,应改“显然”或删去。
曾在《元史》一书中看到这样一则材料。“许衡尝暑中行路,渴甚,道旁有梨,众争取啖,衡独危坐树下,或问之,曰:‘非其主而取之不可也。’或曰:‘此梨无主。’曰:‘此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起题)也许有人会笑许衡“迂腐”,但“我心有主”却正意味着一个人能坚持自己的主见,恪守自己的操行,不为外物所役,不被名利所困。(承题)
遥看古今中外,能人贤士无一不“我心有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司马迁的勇于直谏最终使他遭受到人生最大的一次变故——受宫刑。在那样一个年代,这不仅是其肉体上的极大摧残,更是对其人格尊严的一种践踏。但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了前者,就因为他的心“有主”。你似乎可以看到北风呼啸的夜里,一位中年男子正托着他那与其年龄极不相符,极度虚弱的身体在昏暗的灯光下坚持创作。也许正是因为司马迁坚持自己的信念才能使《史记》流芳百世。(转题一,正转)
“举世混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希望能够在官场上有作为,使楚国能在诸侯中称雄。但天不如人愿,当时的楚国内忧外患,屈原处处受到排挤,屡次遭到陷害,心灰意冷的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只能含恨投汩罗江葬身鱼腹之中。“其心有主”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转题二,正转)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转题三,正转,略写)
明末抗清将领洪成畴,在兵败被俘之后,虽一度保持宁死不屈,不畏严刑的硬汉形象。但在孝庄的温情跟前,他那看似坚不可摧的爱国之心是那么的不堪一击,最终,他对清朝俯首称臣,成了“亡国贱俘”一般的叛徒,最后,身败名裂,为后人所耻笑。这难道不是“其心无主”所致吗?(转题四,反转)
清朝乾隆时期大贪官和绅,从一介锦衣卫,到最后攀爬到朝中最重要的大臣,其拍马屁,阿谀奉承的功夫堪称一绝,但他在担任如此要职,乾隆皇帝对其信任有加之时,所作所为,不是为造福百姓,而是尽其全力追名逐利,中饱私囊。据说其所有家产比清政府十年的财政收入还多,不愧为古今公认的贪官之首。乾隆驾崩,嘉庆皇帝登基之时,也成了和绅倒台之日。这不是他过分追名逐利而导致的吗?(转题五,反转)
在社会高度发达的现在,“我心有主”已成为人们必备的品质。“心有主”则能克服一切困难,迈向成功;
“心无主”则禄禄无为,虚度一生。(合题)
[简析] 本文的结构模式是:起——正承——正转——反转——合
创造月亮 作家 张丽钧
唐传奇当中,有这么三个小故事,叫做《纸月》、《取月》和《留月》。“纸月”的故事是讲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月亮照明:“取月”是说另一个人,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的时候照照;
至于“留月”是说第三个人,他把月亮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起题)我被这样的故事折服了。
自然惊叹古人想得奇,想得妙。将一个围绕地球运行的冷冰冰的卫星想成了自我的襟袖之物;
更加慨叹那不知名的作者“创造月亮”的非凡立意。不由得想,能够作出如此想象的心,定然无比澄澈清明。那神异的心壤,承接了一寸月辉,即可生出一万个月亮。(承题)
叩问自己的心:你是不是经常犯“月亮缺乏症”?阴晦的日子,天上的月亮隐匿了,心中的月亮也跟着消亡。没有月亮的时候,光阴在身上过,竟有了鞭笞的痛感。“不是我在过日子。而是日子在过我。”我沮丧地对朋友说。回忆自己走在银辉中的模样,是那样的神清气爽,是那样的诗意盎然,是那样的海阔天空„„但今天的手却是绝难伸进昨天——我够不着过去那个淋浴着月亮清辉的自己。行走在没有月亮的灰暗的日子里.我发现世界陡然缩小,小到只剩下了我和我的烦恼。
我常常想,苦的东西每每被我们的口拒绝,苦口的药,也聪明地穿起讨好人的糖衣服。苦,攻不破我们的嘴,便来攻我们的心了。而我们的心,是那样容易失守。疾患之苦、耕耘之苦、挫败之苦、误解之苦„„苦,在我们的心里奔突,如鱼得水,尤其是夜晚来临,只有枕头知道怀揣了诸多苦情的人是怎样地辗转难眠。白天被忽略的痛,此刻被无限放大,心淹在苦海里,无可逃遁。这时候,月亮在哪里?天空没有月亮,心空呢? 想没想过,剪个纸月亮给自己照明? 创造一个月亮,其实是创造一种心情。痛苦来袭,我们习惯慨叹,习惯呼救。我们不知道,其实自我的救助往往来得更为便捷,更为有效。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有个女孩被掩埋在废墟下达八天之久,在那难熬的日日夜夜里,她不停地唱着一首一首的歌,开始是高声唱,后来是低声唱,最后是心里唱。她终于幸存下来。她不就是那个剪纸月亮给自己照明的人吗?劝慰着自己,向自己借光,偎在自己的怀里取暖。这样的人,上帝也会殷勤地赶来成全。(转题)
人的生命历程,说到底是心理历程。善于生活的人,定然有能力扫除心中的阴霾。给月亮一个 升起的理由,给自己一个快乐的机缘,让我们揣着月朗月润的心情,走在生命绝佳的风景里。(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