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合集)(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篇一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反对传统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首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传统的教学理念使不少教师把课堂当作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不知不觉中垄断了学生的学习主权。而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本应该具有自己支配学习时间的权利。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保证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课堂自学时间,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安静地自读自悟的机会,真正落实从学习过程走向知识的体验,达到自得的效果。其次要确保全体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应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对“学困生”还要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多给他们表现发挥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
二、教师应做引领学生发展的导师
1、多导读,少讲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要引导学生多读,或默读、朗读、品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跟录音读……或齐读,或个别读,或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读,或小组竞赛读……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形式,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读懂,自己在读中去感悟文章的真情,去感悟人生的真谛。教师少讲一些,做到学生能读懂的地方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理解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能解决的问题不讲,优生能帮助差生解决的问题不讲
2、多情趣,少刻板。语文课要上得情趣盎然,应杜绝一板一眼地照本宣科,杜绝统一,杜绝标准答案;
课堂上要允许学生插嘴,允许激动的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情达意,允许学生出错。在语文课堂中,即使是教学生字,也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有的教师把学生读书的方式教得整整齐齐,还自以为“漂亮”,殊不知这种追求统一、追求标准的刻板教学方式曾扼杀了孩子们的多少灵性。作为教师,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记忆的支点,寻找震撼学生心灵的情感,为何要像填鸭子似的硬“塞”知识给学生呢?
3、多民主,少特权。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权威”角色。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小学语文课堂也应该成为民主化的课堂。在此,教师没有特权,教师应做的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适当的点拨,恰到好处的引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一个学生都没有特权,任何一个人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
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的伙伴关系,全体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和权利。
三、提供实践空间,巩固学习成果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也是“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我个人认为,这个“实践”应该包括阅读实践和生活实践。阅读实践就是引导学生获取间接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而生活实践,简单一点说,就是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现行语文教材就体现了要引导学生亲自实践的开放性教学的特点。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实践的空间。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大胆探索,放开手脚,努力构建一种自主发展的教学环境,创建和谐高效课堂。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篇二
创新作文评改方法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丰城市丰矿第一小学 曹红英
内容摘要:
新课程实施以来,以往一成不变的作文评价体系已经受到极大的冲击,作文评价的改革已经启动。本文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实际出发,创新作文评改方法,用自评自改、互评互改、教师评改、家长评改等多样性的作文评改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是衡量一个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综合水平。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师生教与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语文教师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如:“音乐作文”、“图画作文”、“童话引路作文”、“情境作文”、“创意作文”等,使作文教学方式丰富多样。但往往教师只重视写作前的指导,而忽视了成文后的批改工作。
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存在评改形式单一,学生未参与评改;
评改流程闭塞,不能有效反馈等现象。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他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这也是叶老语文教学思想“教是为了不教”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因此,作文评改呼唤创新。新课标指出:“要改进作文的批改和讲评,必须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讲求实效”。要落实这一目标,应充分发扬民主,变教师一人“改”为学生全员“改”,变教师一人“评”为学生群言“评”,让学生在练中改,改中评。还可让家长参与进来。
1、互评互改
新的课程改革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那么,在作文评改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批互改是这种学习方式很好的体现。
首先成立批改小组。每小组的人数以3至4人为宜(根据本班学生作文水平,按好、中、差搭配),指定小组中作文水平较好的同学为负责人(执笔),其他同学围绕在其周围(发表看法)。这样既可保证批改的质量,又能让其他同学有一个较好的学习机会,全班形成一个良好的批改氛围。先让组内每个学生逐一介绍自己本次习作的有关内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之一,他们对同伴的作文时时充满好奇,因此,他们会非常认真地听,也会有意和自己的作文进行比较,取长补短。在互批中最关键的是关注好差生的具体表现,在活动中要采取相应措施,适度定标,放缓进度,做到起点低,反馈及时,多鼓励、勤表扬,善于去捕捉和呵护他们的闪光点,树立好写作的信心。在评改过程中,要求做到三个统一:批改内容统一,即从遣词造句到立意谋篇,观点感情都要评到;
批改方法统一,即先局部后整体,先眉批后总批(让学生写眉批、总批,既培养了学生的评价、鉴别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思维训练,一举多得);
批改符号统一。评改中要求学生注意讲求方法和艺术,要尽量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尽可能保留学生习作创意,做到多批注,少改动。批语忌笼统空泛、千篇一律。必须善于运用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多感受成功的愉悦。通过学生之间的改改画画,圈圈点点,并带有鼓励性的小评语,使学生潜移默化学到了他人的习作方法,提高了分析、判断和口语表达能力,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气氛友好、平等、融洽,避免了教师的单项灌输,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他们习作的自信心,为以后自己修改做好了准备。
2、自评自改
学生能够独立的修改自己的文章,才是作文评改训练的最终目的。通过互改,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正跃跃欲试,都想急于“露一手”,想亲自“摘个果子吃”,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极好时机,让学生进行自批自改。
大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的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推敲法,边读边思,进行增、删、换、改,并给自己的习作作出评价,写上评语。在这一过程,要求学生遵循“多读”的原则,作文写完后,先轻声读一两遍,统观全文,边读边思考;
接着逐句逐段的细读,边读边加批注,边读边改;
改好后再进行复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同时教育学生要细心、认真、说真话,公正合理的自我评价,并养成自改自查的良好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改,改好,并评出作文修改“小明星”给与奖励。
3、教师评改
教师在评改学生习作时,应坚持鼓励性原则。如果教师给学生的评价是:“内容乏味,空洞无物,语言表达太罗嗦,找不到好词好句,离优秀习作太遥远了……”这样的评语对一个习作者来说,打击太大了,会使学生失去习作的信心,认为自己不是习作的“料”,只会对习作产生厌烦、害怕的情绪,那还指望他进步吗?所以,作为教师,要用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习作,善于发现闪光点,哪怕一个词的正确使用,都应予赞赏,对于不足要委婉指出,让学生乐于接受。这样,我们才能欣喜的发现:学生的习作越来越有味道,甚至篇篇都是灵动的、富有个性的。
4、家长评改
家长评改是一个大胆的举措,有的认为这可有可无:因为家长哪有“闲情”啊!其实不然,首先家长作为学生的父母和教育的投资者之一,自然十分关心学生在校的发展和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参与评价是家长应有的权利;其次,家长参与作文评价是促使家长了解学校和教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有效途径。曾经有很多家长反映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作文,(孩子们大多不愿意拿自己的作文给父母看)不能了解孩子的写作水平,更别说从他们的作文中看出孩子的喜怒哀乐或是兴趣爱好了。那么,让家长评改自己孩子的作文对家长来说是乐意的。当然这要说一说家长们的评改水平问题。如果家长有能力评改孩子的作文,则是一对一的边评边改,相当于教师面批。既能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又能促进与孩子的沟通,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有的家长确实能力有限(有极少一部分家长小学多没毕业,甚至没进过校门),那至少可以给孩子以鼓励(认为比自己强多了)。这一部分家长评改孩子作文时,必定让孩子念自己的文章,这也可促进孩子们边念边发现文中的不妥当之处,无形中锻炼了自主评改作文的能力。
5、网络评改
如果学校开设了网络教室,你就会感觉到多媒体网络为作文的教学注入了新活力,开拓了新天地。他可以让学生进行大面积的评议和修改作文,既可以师生对话,也可以生生对话,又能完成习作修改的个别化辅导。除此,还可以查询调用网络中作文资料,为自己、他人的习作做补充修改,互相评议,互相欣赏,共同进步。
无论采用哪种作文评改方法,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学生的水平有限,定然存在一些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去发现总结。在各小组上交批改作业之后,教师应认真去审阅,从中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下次批改中有针对性地指明问题,并且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评改结束以后,学生的优秀习作还要拿出来共同欣赏,读自己同学的美文会比读作文书上的更有兴趣,也更容易学到他人写作的长处。学生的优秀评语也要在班上念读,以此激励学生将写作文评语成为一次评论性的小习作。教师还要选择性地将学生修改的文章拿出来共同评议,好的表扬,指出不足,提供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的良好机会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作文的鉴赏水平和批改能力。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我从作文评改入手,改变过去重写作不重评改的常规,采取多元化评改机制,激发习作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让我的作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杨再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语文出版社,2001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朱水根.《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朱伯石.《写作与作文评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篇三
【摘 要】本文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就在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自主学习能力的做法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创新 自主 能力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3-0112-01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就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自主学习能力的做法谈几点体会。
一 培养学生创新自主学习的几种能力
1.目标学习能力
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一个学生在学习上不思进取无学习目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绝对不可能达到素质教育中目标要求的,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学会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并把这一目标划分成不同层次能力,并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反馈矫正自己的学习情况,查缺补漏,从而能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对学生培养目标自主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在制定目标前先要使学生对教材和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分析,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只有这样,学生对自己学习才有自信,不能目标太高或太低,脱离自己学习的实际,这样才会使学生一方面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在学习中培养了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问题学习能力
教育专家认为,在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中首先是发现问题,然后是提出问题,再次才是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日常的实际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敢问、好问、善问的好习惯,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学生提问题、问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提出产生疑问的问题,而学生自己一旦提出问题,就一定会去积极思考想尽一切办法,自觉地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在对学生进行培养问题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克服“师道尊严”的思想,改变“注入式”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方法,因为这些传统的思想与方法,会磨掉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势必导致学生不会提问、不会创造,变成因循守旧、等待指令的盲从者。
3.自学能力
当今和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独立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因为知识信息的更替将会越来越快,单从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跟不上知识经济的发展的,一个人如果遇到问题不会想,离开学校不会自学以获取新的知识,将成为时代的落伍者,所以学校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学生会学,教师要以启发式、点拨式的教学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班级授课制的合作课堂上,重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今天的学生成为未来合格的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
二 培养学生创新自主学习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1.要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一方面,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1)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初二思想政治课第20课《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可以通过列举大量的环境问题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环境问题给我国社会带来的危害,使学生真正理解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的教学手段,通过运用图片、电视、录像、幻灯、多媒体等教学设施把枯燥的书本知识,更直观形象、有动感声像的传输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让学生在积极思维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觉悟。(3)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中常用的分组讨论法、小组竞赛法等针对学生的心理,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及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另一方面,一个在课堂上屡遭失败的学生不可能喜欢课堂、喜欢学习,更不用说创新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对课堂上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可树为榜样,如“词典先生”“思想家”“阅读能手”“小律师”等,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使所有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2.要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出一种轻松的、使学生能够创新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
实践证明,学生在不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是被动的,精神紧张、压抑、心情不愉快,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教师对学生平等、热爱,能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一种依恋性的情感体验,教师对学生的希望和期待,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师生之间应该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创设出一种轻松的使学生能创新自主学习的环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这种宽松的学习气氛中找到自我,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创新自主地学习。
总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生“乐学”“会学”培养学生创新自主学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努力。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篇四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08-2012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显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自主创新路子。但我省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存在着高层次创新人才不足,科技物质基础条件薄弱,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战略,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新一届政府要组织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并把“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作为第一项计划。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党代会和省人代会精神,加快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要求,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为目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注重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突出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制造大省向创造大省跨越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二)总体目标。
今后5年,努力实现“一个突破”、“三个改变”、“五个翻番”,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使我省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为在国内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打下坚实基础。
“一个突破”,就是要在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
“三个改变”,就是要改变创新人才不足、改变科技物质基础条件薄弱和改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的局面。
“五个翻番”:
一是科技投入翻番。全社会科技投入由2007年的50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000亿元以上,增长一倍;
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左右,居全国前列。
二是科技活动人员翻番。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由2007年的34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68万人以上,增长一倍。其中r&d人员实现翻番,达到25万人年左右,居全国前列。
三是发明专利翻番。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由2007年的9500件和2200件分别提高到2012年的2万件和5000件以上,分别增长110%和120%以上,居全国前列。
四是新产品销售收入翻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由2007年的514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万亿元以上,增长一倍,居全国前列。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0%左右。
五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翻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2007年的774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5500亿元以上,增长一倍;
高技术产业产值超6000亿元,居全国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争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大幅提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在通信设备、软件、生物与新医药、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和新能源等6个重点产业产值均突破1000亿元。组织实施网络和通讯技术及装备、新型电子元器件、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等重大科技专项,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开展面向国家大工程、连续化大生产和我省区域块状经济发展的关键制造装备及自动生产线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工业生产水平。到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6%。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省科技厅会同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牵头,省信息产业厅、省外经贸厅、省统计局等参与)
2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工业。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重大工业项目计划、“958”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技术赶超计划和万亿技改促进升级计划,推进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明显提高传统产业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使我省纺织服装、皮革塑料、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通用设备制造、建筑材料、船舶修造等6个重点行业的规模、效益和技术水平均居全国前列。到2012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左右。(省经贸委会同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外经贸厅、省统计局等参与)
3着力增强各类开发区(园区)和基地的创新能力。围绕三大产业带建设和发展,努力办好杭州、宁波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软件、信息、生物3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1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60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开展创新型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园区发展方式创新。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建设集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于一体的产业创新基地。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建成一批具有明显特色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与国家级产业基地。到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和基地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75%。(省发改委会同省科技厅牵头,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统计局等参与)
4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开展创新型企业示范试点工作,加快孵化器建设,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500强和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到2012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增长一倍以上。(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工商局、省中小企业局、省统计局等参与)
(二)大幅提升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能力。
1加快培育农业创新主体,建立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农业科技企业600家以上。建立健全以涉农高校科研院所为创新源头,农业科技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为创新主体,责任农技员和科技特派员为纽带的农业技术创新与服务体系。(省科技厅牵头,省农办、省发改委、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等参与)
2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和农业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加快发展种子种苗、农业生物、设施农业、精准农业、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治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做强主要动植物种子种苗、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新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工厂化设施农业、远洋渔业、林化产品制造等10个农业高科技产业,做优粮油、果蔬、畜禽、水产、竹木、茶叶、桑蚕茧、菌类药材、园林花卉、饲料等10个传统农业产业。(省科技厅牵头,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等参与)
3加快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促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科技富民强县、欠发达县(市、区)结对帮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促进行动,增强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全省主要动植物良种和配套技术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省科技厅牵头,省农办、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等参与)
(三)大幅提升服务业创新能力。
1组织实施服务业创新工程和若干重大科技专项,建立基于网络增值业务的技术支撑平台、标准和规范,大力发展软件、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现代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大力推进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电子商务、动漫游戏、应用软件等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发展水平居国内领先。(省发改委会同省科技厅、省信息产业厅牵头,省经贸委、省工商局、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外经贸厅等参与)
2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组织实施服务业信息化重大科技专项,攻克一批关键技术难题,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实施一批示范工程,重点推进商贸、金融、运输、教育、卫生、房地产、城市管理、旅游等服务产业的信息化。大力推进智能交通、远程教育、数字卫生、数字社区。争取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由2007年的404%增加到2012年的45%左右。(省发改委会同省信息产业厅、省科技厅牵头,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省工商局、省交通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建设厅、省旅游局、省民政厅等参与)
3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和科技中介服务。继续办好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与科技信箱,强化增值服务,推进市场运作。大力发展和规范科技评估、技术经纪、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专利代理和科技信息等各类科技中介机构。鼓励市县与企业积极举办和参与国内外各类科技会展,促进技术成果引进和转化。(省科技厅牵头,省民政厅、省工商局、省科协、省统计局等参与)
(四)大幅提升节能减排、资源环境和健康安全领域的创新能力。
1组织实施高效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重大专项,攻克和推广一批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工艺及产品,抓好一批节能技术示范工程。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节煤、节材、节地和废弃物资源化的关键共性技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省科技厅牵头,省经贸委、省发改委、省环保局、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气象局等参与)
2组织实施生态省和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工程,攻克一批“三废”排放削减、废弃物循环利用和环境污染整治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推广一批成熟的减排和“零排放”技术,实施一批示范工程。建成3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6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科技厅牵头,省环保局、省经贸委、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等参与)
3.组织实施科技兴海创新工程,提高海洋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建立和完善海洋船舶与装备制造、海水淡化与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海洋生物、海洋渔业和重大海洋灾害预警及应急处置重大科技攻关研究基地,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培育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海洋高新技术龙头企业,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打造港航大省提供科技支撑。(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海洋与渔业局等参与)
4组织实施重大与高发疾病防治、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等重大科技专项,加强中医药技术开发,攻克一批重大疾病防治、新型药物开发、重大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预警、预报和快速处置、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增强中医药原始创新能力,推广100项以上先进、适用的卫生技术,提高人口健康和公共安全水平。(省科技厅牵头,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公安厅、省气象局、省地震局等参与)
(五)大幅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1加强基础研究和竞争前技术研究,增强源头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强化收入分配激励,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自由探索、潜心研究,争取承担更多国家重点科学研究项目,着力培养中青年科技人才。进一步提高对自然科学基金的投入,到2012年,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省r&d比重达到2%以上,获国家科技奖励数和国际论文被引用数居全国前列。(省科技厅牵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参与)
2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增强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能力。优化结构,培育优势,提高、新建一批重点学科。到2012年,争取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达到15个,二级重点学科达到60个,省级重点学科达到250个,重中之重学科达到40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达到21个。充分发挥浙江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支持浙江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支持浙江工业大学等若干省属高校按照国家“211工程”目标建设,跻身全国高校先进行列,支持中国水稻所、国家海洋二所和省农科院、省医科院等科研院所发展成国内外一流的科研院所。(省教育厅会同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卫生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等参与)
3加强集成创新。鼓励产学研合作和多学科交叉研究,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单项和分散技术,加强综合集成,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实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重点支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在制造业和农业及节能节水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广泛应用。大力推进光机电一体化、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业电子化及嵌入式软件、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精准农业的发展。提高科技项目的集成度和关联度。(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省信息产业厅、省建设厅、省农业厅等参与)
4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扩大引进规模,提高引进水平,专有技术和专利许可合同额占技术引进合同总额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鼓励企业与跨国公司及同行业高端企业的合资合作。鼓励和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联盟,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一批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大重点项目,提高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等参与)
5加强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组织实施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大重点项目,建立和完善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标准推动成果产业化的机制,加快建设孵化器、中试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强化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激励机制,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奖,奖励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省科技厅会同省发改委牵头,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省教育厅、省质量技监局等参与)
(六)大幅提升知识产权、标准和品牌创造能力。
1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充分发挥《我省应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目录》的导向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大力开发、购买和应用发明专利、商标和版权。到2012年,培育各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000家以上,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台州等市争取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国内专利申请及授权量分别达到10万件和6万件以上,pct国际专利申请达到500件以上;
注册商标总数达到36万件,法人企业商标拥有率达到70%以上。(省知识产权局牵头,省科技厅、省经贸委、省工商局、省版权局等参与)
2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提高标准化水平。鼓励企业和行业组织积极参与制订和实施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构建标准研制体系和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培育一支标准化专家队伍和一批标准化创新型企业。到2012年,争取为主制修订国家标准200项左右;
国家和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达到100个左右,国际标准化专家50名,国内标准化专家1000名;
培育500家标准创新型企业,规模以上企业重点产品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比例达到90%以上。(省质量技监局牵头,省科技厅、省经贸委、省建设厅等参与)
3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建设品牌强省。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知名品牌。到2012年,全省拥有中国世界名牌产品5个,中国名牌产品500个,省出口名牌300个,浙江名牌产品2500个,浙江区域名牌50个;
驰名商标300件,证明商标区域品牌50个;
省著名商标2600件,专业商标品牌基地60个;
省级以上工业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0%以上。(省经贸委会同省质量技监局、省工商局、省外经贸厅牵头,省农业厅等参与)
(七)大幅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支撑能力。
1加快“六个一批”创新载体建设。到2012年,争取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工程)中心达到40家以上、省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1500家以上;
国家实验室1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20家左右、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150家以上;
集中扶持40家左右重点科研院所,建立科研机构创新基地;
办好浙江大学和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省级以上孵化器达到70家以上,孵化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
省级以上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达到120家以上;
扶持100家左右技术转移等重点科技中介机构。各级政府和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都要高度重视和不断增加科研仪器设备投入,明显改善我省科研物质条件。(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参与)
2加快重大公共创新平台建设。采取股份制、理事会、会员制等多种形式跨地区、跨单位整合科技资源,强化公共服务,建设三类重大公共创新平台。围绕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建设好大型科研仪器协作共用等8个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围绕主要行业和重点区域技术创新,建设好50个左右行业创新平台和区域创新平台。(省科技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教育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等参与)
(八)大幅提升科技人才规模和创新能力。
1加快实施“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和“钱江高级人才引进计划”,造就一支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创新人才队伍。到2012年,每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达到500人左右,每万人从事r&d科学家和工程师达到35人左右,企业r&d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社会r&d科学家和工程师比重超过60%。
研究制定有效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持续研发能力,并能实施重要产业化项目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大力培养、引进创新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鼓励创新团队潜心研究、凝聚人才。(省人事厅会同省科技厅牵头,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经贸委等参与)
2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创新素质培养工程。深入实施5511培训工程,采取多种形式对重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现代科技和管理知识轮训,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开拓创新意识、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企业家。到2012年,全省15%以上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参加过emba研修。(省经贸委牵头,省工商局、省教育厅、省人事厅、省科技厅、省外经贸厅等参与)
3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和企业职工、广大农民的技能培训,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高技能的生产一线创新人才。到2012年,全省高技能人才超过150万人。(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教育厅、省人事厅、省农业厅等参与)
4充分发挥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中小学每个学期必须开设一定时段的科学课程,高校要与企业、农村密切配合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到2012年,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达到250人左右。(省教育厅牵头,省经贸委、省农办等参与)
5.加强科技宣传与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加强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各类科普设施建设和科普创作,经常开展全省性大型科普宣传、科技下乡等活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主流媒体应开设专栏、专版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精神,着力提高全省公民尤其是农民、未成年人、企业职工、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科学素质。(省科技厅会同省科协牵头,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新闻出版局等参与)
三、主要保障措施
(一)完善落实科技政策法规,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抓好国家科技法律法规、地方法规规章和国家扶持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与督促检查,加快推进《浙江省科技进步条例》、《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条例》等地方法规和规章的修订与制订,努力把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纳入法制化轨道。重点落实好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府优先采购等一系列财税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加强市县知识产权执法机构建设,推进专利委托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发展创新文化,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
(省科技厅牵头,省法制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人事厅、省知识产权局、杭州海关等参与)
(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
强化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引导企业真正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主体、风险承担和创新受益的主体。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强化和完善动力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产权结构,鼓励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出资和参与收入分配政策,探索推行期权期股,推进知识资本化。深化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产权和劳动制度改革,推进公益类科研院所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评价和考核机制。进一步调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广大科技人员创业创新的积极性。
强化和完善市场导向的倒逼机制。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引导和促进企业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强化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联合高校院所,以股份制、理事会等多种形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各类创新平台和载体,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组织实施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省国资委、省工商局等参与)
(三)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坚持环境、人才、平台、项目“四位一体”,推进科技管理“五个转变”,加强科技工作的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探索建立省部、厅市和部门会商制度,形成科技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省市县集成联动、专家咨询与行政决策相结合的科技管理新体制。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建立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机构,开展对重大科技问题的战略研究。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加强重大、重点项目的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提高项目集成度和关联度,合理确定竞争性项目比重。全面推行常年申报和受理,实行网上申报、受理和评审,建立完善统一的项目库和专家库。坚持和完善“三审一决策”制度,提高科技项目立项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逐步建立和推广科技项目监理制,加强科技项目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科技信用制度,加强科技信用管理。
(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等参与)
(四)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提高经费使用绩效。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增加科技投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引导全社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进一步集中资金,加大科技环境、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引进、农业、节能减排、防灾减灾等公益性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完善经费拨款方式,加强经费预算管理,提高经费使用绩效。
(省财政厅牵头,省科技厅等参与)
(五)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发展创业风险投资。
引导各类银行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科技型企业开展股权质押登记试点,拓宽融资渠道。支持金融产品创新,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高新科技研发保险险种;
鼓励社会资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省金融办牵头,人行杭州中心支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等参与)
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省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条件的市县也要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引进国内外创业风险投资机构,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创业风险投资。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特别是创业板,积极争取到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或收购重组上市公司。(省科技厅会同省发改委牵头,省财政厅、省金融办等参与)
(六)扩大国内外科技合作,集聚优质创新资源。
深入实施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两院十校”为重点的全面科技合作。支持军转民与军民两用技术的联合开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加强与俄罗斯、乌克兰、欧美、日韩等科技强国的交流与合作。(省科技厅牵头,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省教育厅、省国防工办、省外办、省台办、省侨办等参与)
(七)加强领导,强化考核。
坚持一把手对本地区和部门的科技进步与创新负总责,坚持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各级科教领导小组要加强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及时研究解决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中的重大问题。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自主创新。
加强科技统计监测。及时、准确地反映全省及各地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动态。巩固提高杭州在全省科技创新中的主中心地位,加快宁波、嘉兴副中心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县,鼓励发达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篇五
当前,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拟从自主学习与创新素质的培养角度谈一谈这一问题。
一、自主学习是培养创新素质的重要手段
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由学生本人有目的的自觉探索,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多交流,教师也要参与学生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认识范围不断扩大,从而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交流可分为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这是全员参与的最好形式。例如:几何《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节,教学时先让学生动手裁一个三角形,实物操作找出判定它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激疑求思,让学生设想添加什么条件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学生分组讨论大胆尝试,设计出了六种方案:①两边相等;
②两角相等;
③角平分线和高线重合;
④角平分线和中线重合;
⑤中线和高线重合;
⑥两边上的高相等。通过进一步交流讨论,学生还找出了证明自己设想的不同方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摆脱了对教师的依赖性,克服了以往学生只求“师”不求“思”,当忠实“听众”的不良习惯,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解决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尝试新知,做到: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包办代替,要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尝试成功的欢乐,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又如代数《分式的基本性质》一节与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相似,所以教学时教师只需稍加引导,便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类推,教师不必花更多的时间去讲解。
二、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培养自主学习的前提
自主创新教育主张发展宽容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让学生在平等的气氛中发表和交流意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想象,教师要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
首先,要树立创造的信心和勇气。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训斥,轻易否定,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实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例如:教师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有的学生总结为: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底角相等,则两腰也相等。教师不是一概否定,而是立刻号召全体同学讨论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定理的准确性、科学性,通过同学们的争论最后总结一致认为:还没判断出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不能运用“底角”和“腰”这类专用名词。学生的参与水平只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才能形成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共处的良好状态!
其次,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运用激励机制理解、关心、爱护学生,千方百计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觉得“我能行”!及时为学生提供智慧“火花”和“灵感”迸发的机会,激励其发展成材。同时增加感情的投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许,为学生营造有情、有趣、严肃、活泼的最佳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知识,让他们大胆尝试,逐渐形成自尊自信的品质。
三、创造性活动是培养自己学习的重要手段
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向美国吸取一些好的方法,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让学生多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拓宽思维,并发现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正确认识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应用题时教学生,尽量让学生能一题多解,又或者把原题改题、编题、变题等于灵活变通,从而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这个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对事物认识的独创性和跳跃性思维品质。除此外,还应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造能力,如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并经常表扬学生的劳动成果,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发明欲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因此,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和需要,走出教育的困境,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就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自主创新能力 合集 最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合集)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