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畅运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事迹材料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街道景观设计原则(合集)(全文)

时间:2023-05-11 16:40:5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街道景观设计原则(合集)(全文),供大家参考。

街道景观设计原则(合集)(全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街道景观设计原则篇一

一、主要规划内容

1、街道交通及平面整治规划

用地功能调整。根据现状条件确定切实可行的规划设计对策和方法。针对不同类型地块采用多种规划设计方式,优化土地功能结构,确定科学的容量指标和土地使用强度,使规划设计更具可操作性。

建筑性质调整。道路规划:主要包括路面交通组织;
机动车、非机动车数量统计、预测;
停车场需求分析(公共、单位、临时);
公交线路规划;
公交站点设置等。绿化设计:行道树、花坛、垂直绿化、小花园建设、草皮种植。

2、沿街建筑立面规划设计

根据现状建筑质量、外观条件,立面规划分为三个级别:

保留:目前质量尚好,门窗墙面均未破损的予以保留。采取清洗、粉刷、去污除垢的整治措施,使立面整洁一新。

整治:对立面有一定破损、受其它构筑物遮挡、使用不当、以及由于建筑性质改变的建筑立面进行整治改造。除采取清洗、粉刷等措施外,对临街晒衣架、遮阳(雨)蓬、花架、空调架、钢(木)窗统一改造、设计、翻新。

更新:临街违章建筑、有碍于景观的临时建筑及构筑物的拆除;
随用地调整需重建、改建的建筑,按整治规划相关要求委托有关单位进行建筑设计。重建内容要有完整的申报文件。

3、公共空间环境规划

市政设施:包括电力、电信、通讯杆线、街灯、路灯、装饰灯、环卫设施等的改建和增加。

交通设施:设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规划单位内部停车场,新增公交线路,设候车亭,铺设盲道等。

广告牌匾及灯箱:根据广告性质,决定设置位置、尺寸、材质、色彩等。

商业店面设计。根据店面性质、建筑形式及街道色调设计橱窗、门匾。统一设计各类围墙。

城市小品:主要包括路灯、垃圾分类收集箱、邮筒、公用电话亭、街牌、信息标识牌等。

二.完成规划内容,就要考虑街景的规划设计

1、道路绿带设计

①分车绿带设计

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排列一致。乔木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宜小于0.75m。

中间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m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5倍。

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分车绿带宽度小于l.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其端部应采取通透式配置。

②行道树绿带设计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的绿带。在行人多的路段,行道树绿带不能连续种植时,行道树之间宜采用透气性路面铺装。树池上宜覆盖池箅子。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应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5cm,慢长树不宜小于8cm。

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③路侧绿带设计

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在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设计成开放式绿地。开放式绿地中,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该段绿带总面积的70%。路侧绿带与毗邻的其他绿地一起辟为街旁游园时,其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的规定。

濒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滨水绿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透景线。

道路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缘植物。

2、建筑夜景照明

① 照明设计的目的结合本建筑的特点,通过照明设计使本建筑在夜空中得以再现,营造出与白天不同的建筑效果,并使其成为地区夜间的标志性建筑;
照明设计应突出展示其庄重的行政办公形象,要庄重而又平易近人、既亮丽而又拒绝奢华;
考虑到建筑所处街及商业区的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建筑本身机构,灯光设计既要考虑自身特点又要和周围建筑相互协调,以标新立异为主,力求新意,力争做到亮丽壮观、独特脱俗。

② 照明设计的要求

灯具的隐蔽性高,做到见光不见灯,这样才不会造成光污染,不会给人们带来眩光。通过光源色温的变化来突出建筑的的特色。综合考虑道路照明及前休闲广场平面照明对立面照明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景观照明灯具,使之对立面照明及通过车辆不产生影响。③ 重点照明部位的表现

屋顶部分:

对于漂浮感极强的屋顶,用加装在大屋顶下方的小功率投光灯(钠灯)照亮,同时,屋顶外檐口处选用条状泛光灯具将外沿四周打亮,使得从屋顶平面冲出的光在檐口得以收住。灯光色温选择在2000k-3000k。对于所采用灯具达到的设计效果,选定的灯具配光能达到效果图的要求。

立柱照明:

大屋顶檐口下立柱的照明,经过反复试验,同时选用特殊配光的灯具,采用了从上向下的照明方式,这样的效果使得整个屋顶有一种强烈的向上的动感。特殊配光的灯具有效避免

了从下部看上去的眩光。灯光色温选择在2000k-3000k。灯具的安装位置在与建筑设计师多次磋商后,最终定在柱子装饰环的上方,贴近柱子的一侧,每个柱子为钠灯。值得注意的是,此灯投光角度的调整是非常有讲究的,如果投光角度调地靠近柱子的一侧,那么就会出现柱子的顶部过亮,而下面很暗,亮度差别太大;
如果投光角度调地靠外侧,那么柱子的亮度太低,整体效果出不来。因此,投光灯角度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楼体的节点部分:

建筑主立面的主体部分的组合,通过色温的对比使建筑整体的外照明有一定动感和变换。

圆弧部分的特殊处理:

在圆筒部分,由于其正面不能安装灯杆照明,所以全部采用在建筑结构上安装灯具的方法实现。在与建筑设计师协商同意的情况下,按照灯具的尺寸在铝型材上开孔,将灯具整体嵌入铝型材内,灯具的出光面与铝型材的上表面平齐,四周作好密封处理,以防漏水。

3、公共空间设计。

主要包括沿街市政、绿化、环卫设施等,根据市容标准,进行统一改建改建。①街道公共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a、设计追求形式、缺乏个性

许多街道的公共空间形式单

一、似曾相识、没有个性,缺乏应有的特色和生活氛围,20世纪50年代我国城市中心的布局采用了统一的模式,派生出市中心广场布局的千篇一律,在构图上严格的规则、对称,尺度上追求大、气氛上追求宏伟,象征性太重,这就造成当今建设活动中一味地求多、求大、求快,不顾人们的实际需求。殊不知,地段内的历史性、地方性,才是最吸引人的要素,才能创造出有个性的空间。

b、环境设计不足、缺乏人情味

当前许多公共空间忽略对空间的环境品质的塑造,规模过大、尺度失调,缺乏吸引力、开放性、人情味不足,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休息、游戏、信息服务及景观等公用设施考虑甚少,不适应行为需求,仅为观赏不能参与。有些广场周围多安排行政建筑,不能吸引人流,其大片光秃秃的硬质铺地,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又缺少行为活动的依靠物,各种草地也禁止人们进入其内,于是,人流往往一掠而过,难以驻足,造成空间巨大浪费,成为没有公众活动参与的象征性的公共空间。从表面上看,城市也许变“美”了,变“气派”了,但城市的机能是否得到改善,群众是否真正从中得到了实惠却不得而知。

②改善街道公共空间的切入点

a、注重空间系统布局

公共空间的建设应纳入城市系统来考虑,一个城市是否机能运作顺畅,景观是否舒适美观,那就得看它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大小、多少、分布是否恰当。一个良好的城市应是由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次的城市公共空间共同组成,它们在形态上表现为点、线、面的特性。点是指城市的微型公园、街头绿地、道路交叉口、区域性小广场等节点空间;
线指的是商业街、步行街、滨江路、林荫道等线性空间;
面指的是城市中心广场、站前广场、码头、航空港等,街景设计在对以上形态的街道公共空间设计要从定位、定量、定形、定调四个方面来把握,分析街道的布局特点和性质,研究街道分布的状况,购物能力,传统习惯,交通组织等各方面制约因素,对各种规模的公共空间进行统筹安排,这样不仅能使街道公共空间的发展在短期内见效,并且系统化的操作,可以避免好大喜功的盲目以及随之带来的不必要的浪费。利用自然条件城市中的自然生态要素对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平衡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开辟街道公共空间时应十分珍惜的资源。

b、创造空间个性特色

在街道公共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中应尊重历史,延续文脉。考虑与该城市的传统文化、社会经济以及地貌、环境、风俗习惯相协调的因素。运用形式、色彩、光影、地形、风貌等综合手段建构城市公共空间的个性。个性特色的创造包括此空间与城市中心空间体系的特定关系,公共空间在特定现状及交通等条件下所限定的形状、公共空间中标志物或纪念物的主题、铺地材料及图案的特征以及植物的地方性等等,这些因素对于我们的设计不是束缚和妨碍,而好好利用会成为我们避免当前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城市设计的动力源泉。比如绍兴鲁迅文化广场,它采用不对称的布局,以鲁迅先生的雕像为主体,通过传统民居、小河、小桥、埠头的有机结合,将故乡、故居、故情融为一体,广场台阶的形式反映出江南水乡的特点,渗透出当地的文脉气息。

c、塑造空间的“人性化”

“以人为本”是当今社会一切活动的基础城市是人创造的,也是为人而建造的,然而,中国的城市发展仍然在重复着西方“城市化”的过程,管理者对城市街道发展的控制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国内各城市街道建设的大型公共空间的做法,也是忽略了人的因素,失去了与人的亲密关系。因此,我们在塑造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时,应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行为、审美、文化等的需求,达到安全、舒适、愉悦的目的。注重宜人的尺度,增强空间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考虑空间形态的多样化,满足不同阶层、年龄、职业、爱好和文化背景的人群需求与活动规律;
强调参与性,环境设施不仅应具有观赏性,更应创造条件让人们参与活动,使审美、参与、娱乐渗透与结合,同时要考虑无障碍设计,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便利的条件;
提倡开放性,建筑总体应打破那种“划地为牢”的设计方法,拆除不必要的围栏护墙,还空间于公众。

审视当今急剧变化的、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建设走过许多弯路,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如今,我们已经意识到高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开发商、设计者、实施者、管理者之间的共同协作。

三.结论

总之,街景规划设计是科学严谨的,是中国现代城市建设中值得深思的课题,为将来留下什么样的建筑艺术,为人们的生活打造什么样的生活氛围,为可持续发展做什么样的努力。关注街景规划设计,是每个设计师应该做的,也是我们这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努力。

街道景观设计原则篇二

商洛市城市管理局

关于实施工农路等路段街景规划的几点意见

为改善城区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巩固创卫成果,按照市政府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现就实施工农路等三条路段街景规划意见如下:

一、街路及范围

对工农路、北新街及名人街三条街路范围内的交通、沿街建筑立面及公共空间影响城市规划及市容市貌的问题进行规范。

二、实施原则

(一)统一规划,严格实施。按照规划部门关于制定的街景规划要求,严格实施,不得随意变更。

(二)立足现状,以人为本。结合目前三个街路的建筑质量、外观立面等实际,对能予以保留的予以保留,能改造的按照要求进行改造,严重影响城市景观的坚决拆除或取缔。既要保证整治效果,又尽可能减少矛盾冲突,构建和谐的整治环境。

(三)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根据这三个街路特点、范围,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先从沿街企事业单位,或从矛盾较小、市政设施较全的名人街或其他某一路段开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全面实施,确保效果。

三、职责分工

(一)日常管理职责

1、城管部门:根据规划部门的统一要求,相关单位分别负责日常管理。一是市政管理处要按照“五化”及“一店一牌”的原则,对沿街各商铺的门头牌匾提出具体的设置标准及要求,达到现代化、电子化和美化的效果;
对户外大型广告按照标准

进行改造和规范;
沿街广告横幅、条幅、标语等临时性软体广告做到位置适当、整洁美观;
加强灯饰亮化,打造景观街道,突出街景效果。二是城管监察支队要加强监管,使管理区域内达到无占道经营、无乱堆乱放等“八无”标准,确保沿街店铺门前“三包”责任得到落实,非机动车按点停放,人行道畅通有序。三是环卫处及时做好清扫保洁,确保道路环境干净卫生。

2、住建部门:对临街建筑工地加强管理,按照文明工地的建设要求,督促建筑工地做好临时围墙的设置及美化,严控渣土车遗漏抛洒、未经冲刷带泥运输等违规运营行为。

3、工商部门:负责做好沿街商户经营秩序的规范管理和文明经营的宣传教育;
积极配合相关单位,对不按照街景规划要求进行店面布置的商户,不得为其颁发营业执照。

4、公安交警部门:加强道路两侧机动车乱停乱放行为的规范管理,确保车辆停放有序,交通顺畅。

(二)整治任务划分

根据街景规划要求,对影响城市规划及市容环境而需要改造或拆除的相关设施,按照以下分工负责实施:

1、涉及沿街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由其自行出资,并按照规划要求实施整治;

2、涉及居民住户等个人的,由其自行出资,并按照规划要求实施整治,商州区政府及所在街道办事处、社区负责做好督促落实;

3、涉及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的,由政府出资,城管部门按照规划要求实施整治;

4、市政府督查室对实施情况进行通报,规划、城管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督促、验收,共同促进街景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0一一年八月十六日

街道景观设计原则篇三

北京市百万庄大街街景综合整治规划

批准文号:

项目分类:城市设计

管理级别:

起始时间:

终止时间:

获奖情况:

负 责 人:

参 与 者:

百万庄大街位于北京西城区,西起三里河路,东至展览馆路。街道总长约850米,始建于五十年代,原路宽仅9米,道路拓宽前两侧主要为棚户式商业店面及农贸市场,环境较差,交通不畅。1998年此段道路进行了改造,道路拓宽至红线40米,机动车道15米,清理占道商贩,使环境得到很大改观。为了巩固道路改造成果、完善道路景观及市政设施环境,组织编制了百万庄大街街景综合整治规划。

规划构思

一、整体定位:按总体规划要求分析该街道在市区道两侧用地以及单位发展要求等,确定街道功能定位。

二、确定整治规划内容及深度:此次规划确定街道为建筑立面整治、公共空间环境整治三个层面。

三、强调公众参与:两侧建筑及单位是街道构成内容的基本元素,调动公众执行规划的积极性,以保证成果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和规划的顺利实施。

四、规划范围的“双重”性:本次规划范围是长850米街道及两侧进深20-80的范围。分析论证时必须扩大沿街进深,保证每个单位用地和规划空间的完整。规划主要内容

一、街道交通及平面整治规划

停车场需求分析(公共、单位、临时);
公交线路规划;
公交站点设置等。

二、沿街建筑立面整治规划

根据现状建筑质量、外观条件,立面整治分为三个级别:

1、保留:目前质量尚好,门窗墙面均未破损的予以保留。采取清洗、粉刷、去污除垢的整治措施,使立面整洁一新。

2、整治:对立面有一定破损、受其它构筑物遮挡、使用不当、以及由于建筑性质改变的建筑立面进行整治改造。除采取清洗、粉刷等措施外,对立面统一改造、设计、翻新。

3、更新:随用地调整需重建、改建的建筑,按整治规划相关要求委托有关单位进行建筑设计。重建内容要有完整的申报文件。

三、公共空间环境整治规划

1、市政设施:

2、交通设施:线路,设候车亭,铺设盲道等。

3、广告牌匾及灯箱:

4、5、商业店面设计。

6、城市小品:本规划中主要包括街牌、信息标识牌等。

7、规划创新与特色

一、“母题”设计构思:母题选取自百万庄居住小区住宅前的白色花格墙和北侧住宅建筑上半圆形拱券形状为“符号”进行演化提炼,通过“母题”的多次重复、再现、提示、强化视觉效果。

二、夜景设计:以建筑轮廓灯、街道照明灯、草地灯、商业建筑灯光等为主,其它建筑照明为辅,对有条件的商业店面鼓励霓虹光的使用。对照明形式、色彩、位置、数量等进行设计,并按平时与节假日分强度控制。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街道整治范围:长约850米,宽20-80米的范围内。

1、需完成绿化铺装3057平方米(包括花坛砌筑)。

2、拆除废弃电力(讯)杆、线,整治视觉环境。

3、拆除违章建(构)筑约3731平方米。

4、新增设街灯49盏,草地灯约40盏。

5新增设分类垃圾桶15个。

6、补铺硬质铺地约3000平方米。

实施效果

规划于1999年7月全面实施。整个实施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好评,起到了“精品”及样板工程的作用。

街道景观设计原则篇四

北京市百万庄大街街景综合整治规划说明

百万庄大街位于北京西城区,西起三里河路,东至展览馆路。街道总长约850米,始建于五十年代,原路宽仅9米,道路拓宽前两侧主要为棚户式商业店面及农贸市场,环境较差,交通不畅。1998年此段道路进行了改造,道路拓宽至红线40米,机动车道15米,清理占道商贩,使环境得到很大改观。为了巩固道路改造成果、完善道路景观及市政设施环境,组织编制了百万庄大街街景综合整治规划。

规划构思

一、整体定位:按总体规划要求分析该街道在市区交通中的地位、作用、街道两侧用地以及单位发展要求等,确定街道功能定位。

二、确定整治规划内容及深度:此次规划确定街道为交通和平面整治、沿街建筑立面整治、公共空间环境整治三个层面。

三、强调公众参与:两侧建筑及单位是街道构成内容的基本元素,调动公众执行规划的积极性,以保证成果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和规划的顺利实施。

四、规划范围的“双重”性:本次规划范围是长850米街道及两侧进深20-80的范围。分析论证时必须扩大沿街进深,保证每个单位用地和规划空间的完整。

规划主要内容

一、街道交通及平面整治规划

1、用地功能调整。

2、建筑性质调整。

3、道路规划:主要包括路面交通组织;
机动车、非机动车数量统计、预测;
停车场需求分析(公共、单位、临时);
公交线路规划;
公交站点设置等。

4、绿化设计:行道树、花坛、垂直绿化、小花园建设、草皮种植。

5、配套设施布置。

二、沿街建筑立面整治规划

根据现状建筑质量、外观条件,立面整治分为三个级别:

1、保留:目前质量尚好,门窗墙面均未破损的予以保留。采取清洗、粉刷、去污除垢的整治措施,使立面整洁一新。

2、整治:对立面有一定破损、受其它构筑物遮挡、使用不当、以及由于建筑性质改变的建筑立面进行整治改造。除采取清洗、粉刷等措施外,对立面统一改造、设计、翻新。

3、更新:随用地调整需重建、改建的建筑,按整治规划相关要求委托有关单位进行建筑设计。重建内容要有完整的申报文件。

三、公共空间环境整治规划

1、市政设施:包括电力、电信、通讯杆线、街灯、路灯、装饰灯等设计。

2、交通设施:设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规划单位内部停车场,新增公交线路,设候车亭,铺设盲道等。

3、广告牌匾及灯箱:根据广告性质,决定设置位置、尺寸、材质、色彩等。

4、统一设计各类围墙。

5、商业店面设计。

6、城市小品:本规划中主要包括路灯、垃圾分类收集箱、邮筒、公用电话亭、街牌、信息标识牌等。

7、公共空间设计。

规划创新与特色

一、“母题”设计构思:母题选取自百万庄居住小区住宅前的白色花格墙和北侧住宅建筑上半圆形拱券形状为“符号”进行演化提炼,通过“母题”的多次重复、再现、提示、强化视觉效果。

二、夜景设计:以建筑轮廓灯、街道照明灯、草地灯、商业建筑灯光等为主,其它建筑照明为辅,对有条件的商业店面鼓励霓虹光的使用。对照明形式、色彩、位置、数量等进行设计,并按平时与节假日分强度控制。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街道整治范围:长约850米,宽20-80米的范围内。

1、需完成绿化铺装3057平方米(包括花坛砌筑)。

2、拆除废弃电力(讯)杆、线,整治视觉环境。

3、拆除违章建(构)筑约3731平方米。

4、新增设街灯49盏,草地灯约40盏。

5、新增设分类垃圾桶15个。

6、补铺硬质铺地约3000平方米。

实施效果

规划于1999年7月全面实施。整个实施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好评,起到了“精品”及样板工程的作用。

街道景观设计原则篇五

浅谈街道综合整治规划与城市街景塑造

[摘要]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道路作为城市的血管,不单单承担

城市动态及静态交通的功能,也承担着整个城市立面以及城市空间 的功能,街道是人室外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街道中的建筑、广场、景观、小品、更是城市景观的基础组成。合理的道路布局,以及对 现有道路的综合整治规划,不仅仅可以提升一条道路的界面形象,更能提升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城市的形象,[关键词]街道 规划 街景 塑造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urban scale, as the vessel of a city, the road not only undertakes the dynamic and static traffic functions, but also the functions of urban facade and urban is the main carrier for outdoor activities, and the buildings, squares, landscape, are the basic components of city ore, a reasonable road layout and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lanning of the existing roads not only can promote the image of a road, but more for a district even a words: road;planning;streetscape;build 中图分类号:f301.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道路综合整治规划的理论研究

道路综合整治规划的意义

当今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本身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道路作为城市的血管,不单单承担城市动态及静态交通的功能,也 承担着整个城市立面以及城市空间的功能,街道是人室外活动的主 要承担者,街道中的建筑、广场、景观、小品、更是城市景观的基 础组成。合理的道路布局,以及对现有道路的综合整治规划,不仅 仅可以提升一条道路的界面形象,更能提升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城市 的形象,所以城市道路综合整治规划对于城市设计以及城市形象的 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道路综合整治的基本要点

对于城市道路的综合整治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规划对象的解读,道路综合整治规划的对象,包括道路部分和沿 街部分,然而在实际规划中两者不应分立设计,而是要统筹考虑,研究两者的内在联系则是一个优秀规划所要具备的先决条件。整体规划,统筹改造。城市道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条道路的 改造会对周边多条道路造成影响,决不能孤立分析,要从区域上整 体进行规划,深入分析,进而指导下一步改造的实施

特定区域设计。也就是重要节点的详细化设计,达到“画龙点睛” 的效果,主要内容包括相对的设施和主要构筑物 建筑物的设计。对道路的细节印象加深。对道路的种植,路面材质色彩,道路人 行区域铺装,构筑物,城市道路家具,以及路侧建筑广场雕塑,广

告牌等细部的处理、装饰、都决定了道路整体的印象。目前我国城市街道组成

①建成历史较早的“老街巷”,属城市重要的历史遗存,现在相继 得到修缮保护。②60-90年代初期建成的街巷,基本以“方盒子” 建筑为主,大都处于城市中心区,是当今城市街巷的主体,现今面 貌已较为陈旧,本文称之为“旧街巷”。③90年代后期建成的街巷,由于城建理念的变化,这一时期所建的街巷更好的体现了现代城市 的功能和精神需求。

1、城市“旧街巷”景观的问题与现状

综合来看,旧街巷面临如下问题。其一,旧街巷沿街建筑基本是 以计划经济时期单位自建房和初期的商品住房为主,旧街巷形成阶 段正是我国城建观念相对滞后的时期,不重文脉采取“国际式”的 大一统样式,使得城市之间建筑样式雷同。其二,由于当时经济条 件、生活方式的制约,街巷功能较为单一,对当今街巷功能的多元 化和人性化要求均不能满足。其三,当时的交通状况基本以自行车 和人行交通为主,导致其空间局促,难以满足当今汽车交通的发展,面临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其四,因其都处于中心城区,不仅数量

众多,而且外观也较为陈旧,成为当今城市整体生活和环境质量提 升必须加以克服的难点。

随着当今城建观念的发展,“特色化城市”、“宜居城市”的城建理 念逐渐被大家所重视。旧街巷也面临着拆除和改造的双重问题,一

方面,大量的旧街巷出于新规划需要被拆除,另一方面,则需对部 分旧街道进行整治和改造,使其适应新的城市化建设要求,从而改 善城市生活环境和景观质量,提升城市特色。因此,如何通过景观 改造重塑旧街巷的文脉关系,空间的特色感,并从现代城市生活的 特点出发形成较为完善的功能性,就成为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2、城市“旧街巷”改造的方略 2.1 强化旧街巷的城市文脉关系

旧街巷作为城市风貌的有机组成部分,协调同城市文脉的关系是 改造的前提。狭义上讲,文脉即“一种文化的脉络”,克拉柯亨把 “文脉”界定为“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的式样系统。”对于城市街 巷的探究,无疑需要以文化的脉络为背景。

旧街巷文脉的承续体现的是对城市文化“上延下伸”的一个过程。“上延”则是要承接传统文化记忆,了解和认识所在城市文化形成 的内在根源,提取其主要特点与诸多形式要素,在历史的片段、传 统的语汇运用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简单地说,城市的传统文化特 点的汲取体现为“形”、“色”、“意”三个方面。“形”即城市和建

筑的形式、形体、形制等布局与构筑符号,是通过城市特殊的结构 形态、建筑式样和特有的装饰符号取得城市典型的形象特征。“色” 则是城市典型的色彩基调,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物体外部被感 知的色彩总和,它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追求。“意” 则是指城市的意蕴,即城市的内在气质的外化与显现,是城市精神

气韵的表达。

2.2 兼顾旧街巷景观个性化特点

如果说街巷的文脉和谐构成了城市形貌统一的基础,街巷个性化 的特征则造就了城市肌理的丰富性。街巷首先因其功能而存在,因 其独特而鲜活。街巷的功能差别首先表现为功能定位的不同,如商 业为主的街巷,交通为主的街巷,日常生活为主的街巷等。不同的 街巷功能形成了其特殊的用途,以及面貌的差异。其次为形态上的 差异,这表现为空间结构、建筑形式、形成时间、居住群体等因素 的不同。街巷的差别体现了街巷独具的功用与形貌,也形成了其重 要的个性特征与可识别性。

2.3 合理配置旧街巷多元的功能需求

功能的合理与完善是街巷存在的合理依据,也是旧街巷改造的关 键。旧街巷环境使用功能单一,在设计之初就缺少对人的行为多样 性的考虑,现在更是不能适应当今生活的多元行为需要。从街巷的 功能来看,街巷环境中一般要容纳交通、交流、休憩等诸多功能要 求,而这些功能的满足也是会随着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理念和生活 观念的扩展发生变化,这也是城市街巷形式不断演变的内在动力。由于旧街道建筑密度大,道路较窄,大多缺少公共交流与休闲空 间,导致街区环境生活质量不高。因此,改造应做到因地制宜、灵 活变通,努力挖掘其潜力。其一,可根据环境状况,在道口、街边 空余场地增设一定的小型活动空间,或设置部分休闲空间和设施。

其二,也可根据街区间的整体布局,适当考虑拆迁部分建筑,作为 整个街区范围内的公共使用区域加以利用,提高整个街区的生活环 境质量。其三,考虑当今车流交通的增加,明确划分单行线或停车 区域,减少人车的互相干扰,使街巷交通变的合理、有序。其四,借助原有的商铺、休闲场所等适当统筹,合理规划,保留并强化其 生活氛围,让街道环境具有亲切、宜栖、多样等特性,使街道更贴近百姓生活,更具场所魅力,突出居民在街道生活中的主体地位。

推荐访问:合集 景观设计 街道 街道景观设计原则(合集) 2023年街道景观设计原则(5篇) 街道景观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