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畅运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事迹材料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大寨精神实质内涵(完整文档)

时间:2022-07-03 13:5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寨精神实质内涵(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大寨精神实质内涵(完整文档)

 

 大寨精神的实质内涵、 丰富发展和现实意义 大寨精神和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伟大精神一样, 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培育的时代精神,曾影响了一个时代人的精神风貌。

 由于“文革”时期“左”的干扰, 大寨精神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扭曲曾一度被曲解。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 大寨人传承、 发展、 弘扬了大寨精神, 谱写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篇章, 赋予大寨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今年 8 月贺国强同志到大寨考察时指出:

 “大寨这面旗帜讲的就是怎么克服困难, 怎么来建设我们的国家, 这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 所以大寨精神要一直学下去, 一直发扬下去。

 大寨好就好在既能继承传统,弘扬过去的精神, 又能与时俱进, 不断赋予大寨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并题词:

 “弘扬大寨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对大寨人弘扬和发展大寨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

 袁纯清书记在大寨调研时也强调:

 “面对新形势、 新任务, 学习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没有过时,山西为拥有大寨这样的一面旗帜、 一个典型感到自豪和骄傲”。

 在当前应对“四大考验”、 化解“四个危险”, 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进程中, 学习、 弘扬、 践行大寨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 大寨精神的实质内涵 任何一种崇高精神的孕育, 总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大寨精神是在我党领导亿万人民改变我国贫穷落后面貌的历史时期产生的, 是大寨人艰苦创业实践中显现出的精神品质的升华。

 大寨精神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民族精神和我党倡导并实践的社会主义、 集体主义、 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诞生的时代精神。

 新中国成立初, 在一穷二白严酷形势面前,我党号召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扬自 力更生、 艰苦奋斗精神, 彻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

 在不同行业, 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 大寨村就是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1953 年, 大寨村党支部组织村民向穷山恶水宣战, 制定出十年造地规划。

 他们凭着一双手、 两个肩膀、 一把镢头、两个箩筐不分昼夜地苦干, 十年的功夫, 改造了大寨的七沟八梁一面坡, 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 而且每年上缴国家 20 多万斤余粮。

 在壮烈史诗般的战天斗地实践中, 大寨精神的内核已经孕育。

 尤其是 1963 年他们自力更生战胜洪灾, 实现了三不少:

 “大灾之年卖给国家粮食不少, 社员口粮不少, 集体积累不少”, 做到了三不要:

 “不要国家救济粮, 不要国家救济款,不要国家救济物资”, 充分展示了 大寨人不屈不挠、 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和顾全大局、 不向国家伸手的高风亮节。

 当时我国正处于三年严重灾害后国民经济调整期, 农业生产还没有全面恢复到 1957 年水平, 又加上国际局势紧张, 中苏交恶、 美国的越战升级、 中印关系紧张、蒋介石也叫嚷要“反攻大陆”, 因此, 我们越来越重视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 甚至还要减少农业投资以保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需要。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 整个国家亟需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需要榜样和典型来激励人民建设的激情。毛泽东对大寨精神非常重视, 1964年 5 月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农业主要靠大寨精神, 自力更生, 要在种好 16 亿亩地的基础上建设 4 亿亩稳产高产田”。

 在党和政府“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 大寨精神名扬天下, 和大庆精神、 雷锋精神、 红旗渠精神、 焦裕禄精神等伟大精神一起, 成为激励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

 20 世纪六、 七十年代, 全国数以亿计的农民群众斗志高昂地投入农田水利建设, 治理江河, 修建水库水渠, 对后来多年的农业增产起了决定性作用。大寨精神的贡献是不能否定的, 也是不能忘记的。

 对大寨精神的实质内涵, 曾有过不同的总结和概括。

 1962 年, 晋中地委将大寨经验总结为:“干部参加生产和领导生产相结合, 革命干劲和科学态度相结合, 以农田基本建设为中心, 运用八字宪法, 高速度地发展农业生产。

 ”1963 年 11 月 9 日, 山西省委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发出向大寨学习的通知, 对大寨的精神用三句话作了高度概括:“藐视困难, 敢于革命的英雄气概; 自力更生, 奋发图强的坚强意志; 以国为怀, 顾全大局的高尚风格。

 ”1964 年 2

 月 10 日, 《人民日报》 发表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榜样》, 要求各地从四个方面学大寨:

 一要学大寨人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对未来坚定不移的信心; 二要学敢于藐视困难、 自力更生、 发愤图强的优良作风; 三要学以整体为重的共产主义风格; 四要学永远向前、 并把伟大的革命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的好作风。

 在 1965 年 7 月至 8 月召开的山西省委二届一次会议上, 省委再次对大寨精神作了 “一条红线, 五个要点”的概括:“一条红线, 就是毛泽东思想挂帅、 总路线挂帅。

 五个要点, 就是:一、 有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二、有爱憎分明、 一心向党的坚定立场; 三、 有自力更生, 奋发图强的坚强意志; 四、 有藐视困难、 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 五、 有以国为怀、 助人为乐的高尚风格。

 ” 对大寨精神的概括, 周恩来总理的概括是最权威、 也是最经典的。

 1964 年 12 月,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 中对大寨精神作了如下的概括:“政治挂帅、 思想领先的原则;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精神; 爱国家、 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

 周恩来总理的概括有三个特点:

 一是抓住了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这个核心,二是抓住了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这个精髓, 三是抓住了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这个亮点。

 40多年过去了,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推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看周恩来总理对大寨精神的概括, 仍然能够感受到其鲜活的生命力。

 大寨人追求理想的开拓精神、 永不言败的苦干精神和甘于付出的奉献精神, 永远是激励我们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竭精神动力。

 二、 大寨精神的丰富发展 大寨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永远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而失去其价值。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 大寨人丰富、 发展了大寨精神, 以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立足当地优势,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大打品牌优势, 实现了 大寨发展的新飞跃。

 大寨精神的丰富发展, 通过中共山西省委党校课题组的实地调研和总结, 将其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思想领先、 敢于担当。

 1991 年 11 月 , 中共山西省委决定郭凤莲回大寨村兼任党支部书记。

 上任才三个月, 正逢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 她就组织支部成员认真学习, 开展讨论。

 郭凤莲对大寨人说:

 “在新的形势下, 千方百计发展经济就是最大的政治,解放思想就是思想领先”。

 正值传统的正月天, 她带领 135 户每户一名代表, 走出寨门, 到江苏、 浙江、 上海等地学习考察全国农村先进典型, 为大寨探致富路, 再续创业歌。

 在解放日报社, 郭凤莲坦言:

 “过去全国学大寨, 今天, 大寨要学全国。

 ”这种不吃老本、 敢于面对现实、 勇挑重新改变大寨面貌重担的胸怀和气魄, 正是大寨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改革开放后, 大寨始终把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作为战胜困难、 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

 在一无人才、 二无资金、 三无项目条件的情况下, 依据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 他们跨出寨门, 走向市场, 兴办企业, 突破传统农业模式, 走发展商品经济、非农兴村之路。

 1992 年郭凤莲等大寨支部成员到大邱庄, 当时的村支书禹作敏闻听大寨亏损 157 万元的化工厂已停产, 欲重新启动急需 50 万元时, 大方地说你们需要多少资金我们包了, 叫来会计当场开出 50 万元支票。

 秉承自 力更生、 艰苦奋斗精神的大寨人不肯占人家便宜, 不久就将借款悉数归还。

 就是靠着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精神, 经过多年发展, 大寨企业已经走向了规模化、 专业化和品牌化。

 ———与时俱进、 创新开拓。

 大寨人在新时期准确把握时代特征, 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在大胆探索中创新发展。

 大寨人在市场大潮中拼搏, 学会了 运用大寨的精神资源,盘活大寨的无形资产。

 “大寨”在新时期大寨人手里, 已成为 30 多种商品的品牌。

 大寨人积极探索新农村发展的新途径,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退耕还林治理荒山荒坡, 改善生态。走进现在的大寨, 松柏满山, 绿树成荫, 四时皆景, 昔日 自力更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样板,现在成了优美的公园山村、 成熟的农业旅游区。

 ———致力发展, 促进协调。

 大寨人改革农村经营体制, 在保留的 400 亩基本农田, 实行统一机械耕种, 统一水利灌溉, 统一购买种子、 肥料, 统一提供科技服务, 统一为农户耕种,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在稳定农业的基础上, 1992 年组建了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 下设大寨中策水泥厂、 大寨酒厂、 核桃露饮品厂等企业。

 经过多年发展, 大寨企业经历了村办小作坊到规模化、 专业化、 品牌化发展的转变。

 近年来, 大寨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走工农业大循环发展的绿色之路, 利用当地资源优势, 开办了 集种植、 养殖、 加工、 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工农业开发企业。

 大寨的经济结构在适应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不断整合重构, 形成了以旅游、 煤炭、 化工、 建材、 酿酒、 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多个支柱产业。

 ———着力民生、 共同富裕

 实现、 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 核心是解决民生问题,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新时期的大寨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 资金更多地用在了 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上。

 1998、 2003 和 2009 年大寨村分三次新建了近 100 户住宅, 村民只需要支付相当于房屋总价的三分之一就可以搬入新居, 集体总补贴金额达 1000 万元。

 现在大寨人享受“五有”:

 即“小有教”, 从幼儿园到小学全部免费上学; “老有靠”,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可领两三百元养老金; “烧有包”, 每年冬天给每户人家供应一吨煤; “病有报”, 村民全部加入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 “考有奖”, 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每年发奖学金, 逢年过节, 每家还能领到米、 面、 饮品及过节费, 幸福感明显地比过去提高了。

 ———胸怀大局、 和谐共进。

 改革开放后, 大寨人一如既往胸怀大局, 坚持爱国家、 爱集体的风格。

 1992 年南方发生水灾, 郭凤莲带头捐款 200 元, 大寨虽不富裕, 但全村 530多人捐款 5300 元。

 1996 年大寨遭受洪灾, 全国各地给大寨捐来 8 万元的物资, 他们主动转给了遭灾更严重的村子。

 2005 年, 大寨向云南地震灾区捐献了 12589 件衣服和 100 件羊毛衫。

 2008 年四川汶川大地震, 大寨又为灾区人民送去了 53.8 万元和价值 100 万元的核桃露。大寨在发展自己的同时, 也关心帮助周边的村子和县内发展落后的村庄。

 2005 年, 郭凤莲挂帅兼任了井沟村党支部书记, 将井沟作为“大寨二村”, 像对待大寨一样, 出谋划策, 具体帮扶, 响亮提出了用大寨精神建设井沟的总体思路, 现在井沟村已经是全国绿色小康村、 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大寨人要和更多的村庄联起手来, 建设“大大寨式”新农村, 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三、 大寨精神的现实意义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大寨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弘扬大寨精神。胡锦涛同志 2002年 12月 6日在西柏坡考察时,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 是难以自立自 强的;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 是难以发展进步的;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综合国力的提高, 人民生活的改善, 无不凝结着全党、 全国人民自 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心血和汗水。

 然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过程, 不仅是一次重大的经济体制的变革, 也带来广泛深刻的思想观念的震荡, 我们多少年来形成的自 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这场变革中经历了 强大的冲击和挑战, 一些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丢掉了,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的观念和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也淡薄了, 极端个人主义、 享乐主义和向上伸手的“等、 靠、 要”思想却不断滋长。

 因此, 当前重提弘扬大寨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寨精神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

 通过弘扬大寨精神, 树立顾全大局, 无私奉献, 勤俭节约, 清正廉洁的良好风尚, 为改革和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弘扬大寨精神。

 大寨精神作为一种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 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代精神的一部分。

 现在有些地方, 越是贫困精神状态越差, 物质文明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 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更为艰巨。

 因此, 改变这些地方

 的贫困状态, 首要的是要解决精神贫困的问题, 要通过扎扎实实的精神建设, 把大寨精神真正弘扬起来, 成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强大精神力量。

 还有一些地方,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以后, 出现了脱离国情盲目 追求高消费甚至挥霍公款、 显富斗阔的行为, 是与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相容的。

 对此, 我们必须继续弘扬大寨精神, 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教育, 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支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弘扬大寨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尽管中央确定了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方针, 中央财政近年来支农、 ...

推荐访问:大寨精神实质内涵 大寨 内涵 精神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