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畅运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事迹材料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图(九篇)

时间:2023-06-01 14:1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图(九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图(九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图篇一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活动时间和班级:

活动时间:20xx年3月—7月,活动时间为一学期。

活动班级:大一班 大二班

三、活动目标

㈠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㈡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㈢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动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探索阶段(20xx年2月—3月)

1.成立幼小衔接接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到人。

2.加强教师“幼小衔接”的理论学习,通过培训、讨论、辩论等形式,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及要求。

⑴认真学习纲要,深入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任务。

⑵结合各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学习兴趣和各班使用的教材,通过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幼小衔接”的工作方法,全面展开“幼小衔接”活动。

⑶大班教师之间分享交流,将自己积累的关于幼小衔接互动指导策略的经验进行分享。

3.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⑴在家长会上介绍《幼小衔接计划》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意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并能积极有效的配合我们的工作,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⑵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

⑶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阶段:实施与调整提高阶段(20xx年3月—7月)

1.开展《我上小学了》等主题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活。

2.参观小学、体验生活,进一步感受小学的生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责任意识。

3.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⑴入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⑵身体方面的准备:

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⑶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⑷学习方面的准备:

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保证措施

㈠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领导,加强活动过程的管理,确保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㈡落实目标责任制。

将各项工作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人、定活动方式,定活动地点,确保活动的扎实开展。

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图篇二

“幼小衔接”问题广泛涉及到家庭、幼儿园、小学等教育机构,并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所以“幼儿园与小学的研究”这一课题所获得的成果对当前有重大现实意义。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是单方面因素就能解决的,需要调动各方面因素一起做好以下准备。

◆一、幼儿本身应做好以下准备:

1、生理准备: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应该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1)具有良好文明的进餐、睡眠、排泄、盥洗等卫生习惯。

2)能自己整理自己的仪表,注意保持仪表整洁。

3)会动手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书包、铅笔盒等)

4)了解身体主要器官及自身生长的需要,掌握自我保健的有关常识和简单方法。能沉着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2、 心理准备:

目前,人们关注的主要是大、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而对于幼儿园如何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还很少,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因此,幼儿入学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

1)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我们将安排各种以探索为主的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大胆操作,将问题抛给幼儿,发展大班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一定的抑制控制能力,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许多研究都表明儿童的心理理伦和抑制控制之间存在关系。抑制控制能力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儿童对心理状态的认识能力,这说明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可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我们将从游戏、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幼儿的一致性、坚持性,培养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

3)应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做中学”理论活动中有两个环节“猜测或假设”和“记录试验过程”对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猜测或假设”有助于激活幼儿的思维。动手前,先动脑,幼儿的思维会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这无疑能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在探索猜测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思考。所以我们应着重引导幼儿去猜测,去假设以及引导幼儿记录试验过程,幼儿思维的抽象、概括水平因此会获得发展。

4)应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因为在社会交往中,儿童会接触到不同的想法和观念,注意自己和他人的愿望、信念等心理状态,并对这些心理状态进行思考。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更应该加强幼儿的社会交往和言语交流,多向幼儿使用心理状态的词语。如:想要、希望、认为、觉得、记得、忘记等。

◆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生活的不同:

第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所以我们老师和家长就要努力地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几方面说明,幼儿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老师怎么做?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老师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老师或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第七、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幼儿老师可以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也可以让孩子与小学生交流,观察他们做作业的情况,从而激发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愿望。这样,从思想、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家长的积极配合,家长应做好以下准备:

对于幼儿园布置的任务,家长应积极配合完成,家长应该协助教师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每天回家后应先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第二天能将作业及时的交给老师。家长应为幼儿设置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将幼儿房间的玩具慢慢收起来,置办写字台、书架、台灯等,给幼儿创设一个学习的环境。

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 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夫妇俩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们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我从多年带班的实践中发现,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能力强的学生。可见,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笔者建议家长们谨记: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小事。

三、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幼儿教育是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小学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师是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的,与幼儿园教育相比,知识性较强。刚入小学的孩子心理上的幼稚性,依赖性,行为上的无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给学习带来一些困难。例如,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些学生,刚入学几天,因好奇心强,上学特别积极,浑身是劲,可是没过多久,热情就冷淡了,特别想念幼儿园,哭着要上幼儿园,不愿意上学。这就是我们小学教育中常见的 “恋园”现象。“恋园”现象表明这部分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在怀念幼儿园的生活方式。此时,做家长的千万不要置之不理,或者把孩子大骂一顿,而应该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静心耐心教育、引导孩子,从心理上和思想上与孩子取得沟通,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调节生活规律。可以带他去幼儿园看看,请教过他的幼儿园老师做做思想工作;可以跟孩子谈谈心,了解他遇到的困难,帮他解决困难;还可以讲讲身边同龄孩子的故事,或者童话故事,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信心。

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样,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身。

1、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告诉孩子,上课之前要打两次铃,第一次是预备铃,听到预备铃,要赶紧进教室,把上课用的书、本子、笔拿好,并摆放整齐,不用的东西,不要放在桌上,然后,安安静静的坐着等老师来上课。第二次是上课铃,打了上课铃,老师就要给小朋友们上课了。上学前,家长可在家进行模拟表演。

2、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身子上半部坐直、头部端正,目视前方,两手随意放在身体两侧,两腿平放,胸膛挺起。告诉他们,不要趴在桌上,或者翘脚架腿。因为良好的坐姿有利于骨骼生长,有利于身体健康。我们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提前教孩子认字、写字,往往忽视了孩子写字的姿势。“先入为主”,坏习惯形成了,就很难纠正。错误的写字方法,既影响字体美观,又影响写字速度,还影响孩子的小肌肉和骨骼的发育。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三方面:(1)、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2)、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3)、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3、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防止三种读书现象。一是“念经书”,就是眼睛看着别处,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二是“看时书”,就是读书时老是看时间,你让我读半小时,我就读半小时,看看时间到了没有;三是“数量书”,就是读书的遍数为标准,你让我读三遍,我就读三遍,读一遍数一遍。这三种读书都是没有质量的读书。教育孩子读书时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也就是边读,边看,边思考。低年级课文大多图文并茂,读读课文,看看图,图文对照想一想,读书就有效率,有质量。一二年级读书要以朗读为主,用普通话朗读,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不漏字、添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子。长期培养,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感受的敏锐性。

4、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要告诫儿童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学会讲普通话,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使对方能听懂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放、有礼貌读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而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更加剧了这种不适应。

◆课程设置特点:1、尽可能严格按照小学模式,上课时间,课间10分钟等。2、劳逸结合,每天提醒幼儿看课程表,做好预习复习工作。3、开设图书馆和阅览室。

一、 培养正确的坐写姿势。

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三方面:1、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2、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3、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二、 复习拼音,学习横竖撇捺简单的笔画笔顺。

三、 正确的书写笔画笔顺。从基本的横撇点捺开始学。

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图篇三

进入大班最后一个学期,孩子们的学习欲望更加强烈了,为了帮助幼儿顺利渡过这段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过渡时期,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我们大班组特制定了由幼儿园、家庭、小学多方互动的幼小衔接计划,尽可能地缩小幼小衔接的缝隙。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1、创设心理氛围。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创设心理环境。教学环境是幼儿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环境,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小组排队式的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二)幼儿入学的学习准备。

1、注意水平的衔接。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教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2、各项能力的衔接。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幼儿的独立意识的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想象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等,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等;学会削铅笔、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等。在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大班的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最后,加强纪律教育,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

3、知识点的衔接。

(1)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2)数学方面的渗透: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域游戏,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光是幼儿园的任务,小学也应该做好衔接准备。因此,我们将与小学做好密切的联系工作,这是我们幼小衔接工作的一个缩小衔接缝隙的关键点。

(一)参观小学。结合教学主题,我们将带领幼儿定期参观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活动,在教育工作上做到衔接,在教育形式上还要逐步靠拢,使幼儿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模式,了解小学生的一些活动,浏览小学生的作品等等,以引起幼儿入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求学和争当小学生的愿望。

(二)教师介绍。邀请小学老师来园介绍,既要给幼儿介绍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还要给家长们开展知识讲座,介绍孩子入学的相关准备工作,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也能引起家长对幼小衔接的重视,从而更好地为孩子入学做好充分准备。

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学习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因此除了我们老师为幼儿做好各方面的衔接工作以外,与家长做好家园互动衔接,这也是缩小衔接缝隙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利用家长会、校讯通互动平台、家园联系册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各项准备,除心理准备外还需要多方面的准备,如:

(一)物质准备,家长要陪孩子购买必需的学习用品,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购买,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期盼;

(二)饮食习惯的准备,幼儿园有餐点时间,上小学后没有课间餐点,所以家长应逐渐养成儿童按时进餐,尤其是早餐要吃饱、吃好;

(三)作息习惯的准备,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在孩子入小学前的暑假逐渐减短午睡时间,晚饭后陪孩子完成一些学习上的任务,让孩子养成晚上做家庭作业的习惯;

(四)知识水平的准备,让家长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等等。

家园互动衔接促使孩子们能够为上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图篇四

进入大班最后一个学期,孩子们的学习欲望更加强烈了,为了帮助幼儿顺利渡过这段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过渡时期,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我们大班组特制定了由幼儿园、家庭、小学多方互动的幼小衔接计划,尽可能地缩小幼小衔接的缝隙。

1.创设心理氛围。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创设心理环境。教学环境是幼儿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环境,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小组排队式的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1.注意水平的衔接。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教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2.各项能力的衔接。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幼儿的独立意识的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想象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等,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等;学会削铅笔、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等。在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大班的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最后,加强纪律教育,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

3.知识点的衔接。

(1)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2)数学方面的渗透: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域游戏,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光是幼儿园的任务,小学也应该做好衔接准备。因此,我们将与小学做好密切的联系工作,这是我们幼小衔接工作的一个缩小衔接缝隙的关键点。

(一)参观小学。结合教学主题,我们将带领幼儿定期参观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活动,在教育工作上做到衔接,在教育形式上还要逐步靠拢,使幼儿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模式,了解小学生的一些活动,浏览小学生的作品等等,以引起幼儿入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求学和争当小学生的愿望。

(二)教师介绍。邀请小学老师来园介绍,既要给幼儿介绍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还要给家长们开展知识讲座,介绍孩子入学的相关准备工作,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也能引起家长对幼小衔接的重视,从而更好地为孩子入学做好充分准备。

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学习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因此除了我们老师为幼儿做好各方面的衔接工作以外,与家长做好家园互动衔接,这也是缩小衔接缝隙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利用家长会、校讯通互动平台、家园联系册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各项准备,除心理准备外还需要多方面的准备,如:

(一)物质准备,家长要陪孩子购买必需的学习用品,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购买,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期盼;

(二)饮食习惯的准备,幼儿园有餐点时间,上小学后没有课间餐点,所以家长应逐渐养成儿童按时进餐,尤其是早餐要吃饱、吃好;

(三)作息习惯的准备,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在孩子入小学前的暑假逐渐减短午睡时间,晚饭后陪孩子完成一些学习上的任务,让孩子养成晚上做家庭作业的习惯;

(四)知识水平的准备,让家长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等等。

家园互动衔接促使孩子们能够为上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二月份:制订幼小衔接计划。

三月份:

1.开展主题教学活动《走近小学》,组织幼儿参观小学;

2.召开家长会。

四月份:

1.逐渐延长集体教学时间;

2.缩短游戏时间。

五月份:

1.改变教学模式;

2.幼儿学习背书包上幼儿园,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3.家长开放日活动,互动交流幼小衔接的改进措施。

六月份:

1.召开班级家委会会议,为班级出谋划策,起到带头作用;

2.开展《离园倒计时》的主题教学活动;

3.做好“暑期拼音班”的宣传工作。

通过家、校、园多方面地共同努力,多方位地互动衔接,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获得身心全面的入学准备,以充足的体力迎接即将开始的崭新生活。

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图篇五

幼儿升入大班,摆在他们眼前的必由之路是升入小学,怎样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搞好幼小衔接任务,是大班阶段的任务重点。我们以“在过渡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为指导思想,围绕“学习适应能力(语言、数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规则认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任务认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学习、生活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一核心,幼小。为幼儿顺利过渡做好全面准备(这个准备不单有常识、身手,还有情感、态度、能力方面;不单有语言、数学能力,还有规则认识、任务认识、社会交往等社会能力)。

一、任务目标

1.有入小学的愿望和意思,向往小学的生活,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具有主动的情感体验。

2.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上学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提高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规则认识、任务认识。

4.下学期重点进行规则认识、任务认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

二、任务重点与措施

1.退学前思想准备

通过游览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愿望。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提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大班后期我们将得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真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大班幼小衔接计划。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幼儿智力游戏。

(4)加强和平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穷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玩水、不玩火、不玩电。其实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大班下学期蒙氏数学教案。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执行培养幼儿的独立认识,增强独立处理题目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寄托父母和老师,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遇到题目和困穷自己要想办法处理。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药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幼儿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哪些事情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文具盒。敬重并监视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橡皮等其它学惯用具。

(2)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题目、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精确的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得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认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认识的培养。

(3)常识经验的积累:首先是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你知道计划。以语言区为重点,经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的资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个区域中进行渗透,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活动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便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字经验处理题目,提高幼独立思考题目的能力。

3.做好家长任务,形成教育合力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布幼小衔接任务的重要性。

(2)利用班级网站开设《幼小衔接论坛》,加强与家长的信息相易,家长们传布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任务,大班幼小衔接计划。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和责任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以及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有头无尾。

(3)利用家园反馈表、电话交谈、约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相易,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题目,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准确把握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体会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4)家庭中做好幼儿退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惯用品力求简便实用,小巧和平。

(5)向家长发放有关幼小衔接的问卷调查,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鼓励幼儿的发展。大班科学教案。

(6)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按时来园的良好习惯,在家里得当增加一些简便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

4.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相易,观摩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

三、上学期活动安排

九月份

1.班级网站建立“幼小衔接论坛”“幼小衔接,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家长一位、老师一位)

2.评比活动:按时来园不迟到(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习惯)(各班老师)

3.执行活动:美丽家乡——秋游采摘亲子活动(各班老师及家委会)

十月份

1.幼小衔接论坛:我不知道大班科学教案。“在家里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认识?”(家长一位、老师一位)

2.评比活动:我讲成语故事(提高幼儿阅读、完整讲述故事的能力,强胡普通话应用)(陈晓丽)

3.执行活动:走进小学看升旗(成彩霞)

十一月份

1.幼小衔接论坛:“幼小衔接,主要是能力衔接,您是如培养孩子的分析能力?”(家长一位、老师一位)

2.评比活动:“我行我塑”折纸大比拼(训练幼儿的视觉、触觉、疏通觉之间的配合.发展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活跃性)(吴燕)

3.执行活动:请小学生来做客。(了解小学生的作息,看小学生整理书包,我不知道衔接。观看小学生作业,与小学生进行相易。)(吴琼)

十二月份

1.幼小衔接论坛“幼小衔接,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对文字的意思?”(各班月论坛负责人)(家长一位、老师一位)

2.评比活动:一分钟大作用(在一分钟内进行跳绳、折纸、拍球、整理用具比赛,知道一分钟能做好多事,懂得珍惜时间)(王璐)

3.执行活动:自己购物过“新年”(有计划、有条理地做事是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所必需的)(魏灵)

元月份

1.幼小衔接论坛:大班。“寒假中,家长如何指导孩子有规律地生活?”(家长一位、老师一位)

2.到小学生家里去做客(了解小学生的假期生活)(每位家长)

四、下学期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幼儿入园教育:最后一学期

2.主题活动《我有一个小闹钟》

三月份

1.家庭教育讲座: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

2.主题活动:我的小书包

(1)自理能力大比拼

(2)童心画语——幼儿电脑绘画展(各班班长负责)

四月份

1.班级网络论坛:在家如何指导孩子进行阅读

2.主题活动:了解小学

(1)游览小学

(2)活动规则我知道

(3)制定双休日活动计划

五月份

1.班级网络论坛:孩子要如小学了,您准备好了吗?

2.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孩子即将进入小学,你做好准备了吗(小学教师走入幼儿园)

3.主题活动:小课堂

(1)小课堂(下课十分钟、班级公约、我的课间活动设计、一分钟可能干什么)

(2)袖珍画展示

(3)商议会:上课常规我知道

六月份

1.班级网络论坛:幼儿园小班英语儿歌。孩子良好的情感培养

2.主题活动:小学在等我

(1)“我心目中的小学”演讲比赛

(2)我喜爱的数学活动展示

七月份

1.班级网络论坛:孩子的养成教育

2.主题活动:我们毕业了

(1)排练毕业排练毕业典礼节目(全体教师)

(2)设计制作毕业证

(3)毕业典礼——梦想从这里起飞(全体大班成员)

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图篇六

一、师幼互动衔接。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1.创设心理氛围。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创设心理环境。教学环境是幼儿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环境,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小组排队式的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二)幼儿入学的学习准备。

1.注意水平的衔接。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教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2.各项能力的衔接。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幼儿的独立意识的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想象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等,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等;
学会削铅笔、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等。在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大班的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最后,加强纪律教育,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

3.知识点的衔接。

(1)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
如:将活动室的物品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2)数学方面的渗透: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域游戏,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幼小互动衔接。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光是幼儿园的任务,小学也应该做好衔接准备。因此,我们将与小学做好密切的联系工作,这是我们幼小衔接工作的一个缩小衔接缝隙的关键点。

(一)参观小学。结合教学主题,我们将带领幼儿定期参观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活动,在教育工作上做到衔接,在教育形式上还要逐步靠拢,使幼儿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模式,了解小学生的一些活动,浏览小学生的作品等等,以引起幼儿入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求学和争当小学生的愿望。

(二)教师介绍。邀请小学老师来园介绍,既要给幼儿介绍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还要给家长们开展知识讲座,介绍孩子入学的相关准备工作,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也能引起家长对幼小衔接的重视,从而更好地为孩子入学做好充分准备。

三、家园互动衔接。

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学习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因此除了我们老师为幼儿做好各方面的衔接工作以外,与家长做好家园互动衔接,这也是缩小衔接缝隙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利用家长会、校讯通互动平台、家园联系册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各项准备,除心理准备外还需要多方面的准备,如:

(一)物质准备,家长要陪孩子购买必需的学习用品,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购买,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期盼;

(二)饮食习惯的准备,幼儿园有餐点时间,上小学后没有课间餐点,所以家长应逐渐养成儿童按时进餐,尤其是早餐要吃饱、吃好;

(三)作息习惯的准备,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在孩子入小学前的暑假逐渐减短午睡时间,晚饭后陪孩子完成一些学习上的任务,让孩子养成晚上做家庭作业的习惯;

(四)知识水平的准备,让家长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等等。

家园互动衔接促使孩子们能够为上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四、具体衔接行动。

二月份:制订幼小衔接计划。

三月份:

1.开展主题教学活动《走近小学》,组织幼儿参观小学;

2.召开家长会。

四月份:

1.逐渐延长集体教学时间;

2.缩短游戏时间。

五月份:

1.改变教学模式;

2.幼儿学习背书包上幼儿园,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3.家长开放日活动,互动交流幼小衔接的改进措施。

六月份:

1.召开班级家委会会议,为班级出谋划策,起到带头作用;

2.开展《离园倒计时》的主题教学活动;

3.做好“暑期拼音班”的宣传工作。

通过家、校、园多方面地共同努力,多方位地互动衔接,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获得身心全面的入学准备,以充足的体力迎接即将开始的崭新生活。

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图篇七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幼小学段的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提高认识,摸清情况,掌握规律,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尽快适应不同阶段教育、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

二、工作目标

1、重视衔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应的制度,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通过活动,使各学段教师了解其它学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3、通过活动,使学生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减少小学一年级的学困生的比例。

三、具体工作

(一)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学校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二)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相互间的联系。这种沟通和联系,除了要加强幼儿园老师和一年级教师之间的联系,同是还要加强一年级老师之间的以及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旨在能够及时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对教学大纲内容上的衔接进行探讨和研究。

(三)加强家长之间的联系。学校帮助家长互相认识,协助加强家长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让家长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时应该做好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适时调整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幼儿能够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四)加强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注意对学生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五)利用家访、家长来校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取得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图篇八

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小学六年级升入初中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但又是被不少学校所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幼小学段的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提高认识,摸清情况,掌握规律,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尽快适应不同阶段教育、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

1.重视衔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应的制度,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每学期都能开展相应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活动。

3.通过活动,使各学段教师了解其它学段学生的行为习、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4.通过活动,使学生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减少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学困生和后进生的比例。

5.以课题形式开展研究,积累材料,丰富理论,形成报告、论文等研究成果。

(一)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二)利用家园共育栏目,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三)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相互间的联系。这种沟通和联系,除了要加强本园大班老师之间的,同是还要加强与小学一年级老师之间的以及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旨在能够及时的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对教学大纲内容上的衔接进行探讨和研究。

(四)改变以往的一些习惯做法,带幼儿多次去小学观摩,从单一的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可以涵盖到观摩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幼儿向往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更进一步的培养幼儿入小学的兴趣。

(五)建立家长活动小组。让家长自行或幼儿园帮助,与已进入一年级学习的本园毕业生联系,并结成相应的对子,加强家长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六)请已上一年级的本园毕业生来园,向大班幼儿讲述小学生的各种生活,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觉,为大班的孩子上一课,因为同年龄孩子之间的沟通是非常之必要的。

(七)组织大班幼儿进行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表演赛,并注意对大班幼儿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八)适时调整大班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幼儿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九)向大班幼儿家长进一步宣传和教育,如何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开办大班年龄段家长学校。

(十)利用家访、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十一)认真做好幼小衔接各项工作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20xx年10月 幼小衔接讲座

20xx年4月 问卷调查

20xx年5月 小学幼儿园联合教研活

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图篇九

“幼小衔接”问题广泛涉及到家庭、幼儿园、小学等教育机构,并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所以“幼儿园与小学的研究”这一课题所获得的成果对当前有重大现实意义。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是单方面因素就能解决的,需要调动各方面因素一起做好以下准备。

◆一、幼儿本身应做好以下准备:

1、生理准备: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应该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1)具有良好文明的进餐、睡眠、排泄、盥洗等卫生习惯。

2)能自己整理自己的仪表,注意保持仪表整洁。

3)会动手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书包、铅笔盒等)

4)了解身体主要器官及自身生长的需要,掌握自我保健的有关常识和简单方法。能沉着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2、心理准备:

目前,人们关注的主要是大、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而对于幼儿园如何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还很少,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因此,幼儿入学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

1)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我们将安排各种以探索为主的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大胆操作,将问题抛给幼儿,发展大班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一定的抑制控制能力,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许多研究都表明儿童的心理理伦和抑制控制之间存在关系。抑制控制能力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儿童对心理状态的认识能力,这说明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可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我们将从游戏、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幼儿的一致性、坚持性,培养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

3)应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做中学”理论活动中有两个环节“猜测或假设”和“记录试验过程”对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猜测或假设”有助于激活幼儿的思维。动手前,先动脑,幼儿的思维会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这无疑能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在探索猜测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思考。所以我们应着重引导幼儿去猜测,去假设以及引导幼儿记录试验过程,幼儿思维的抽象、概括水平因此会获得发展。

4)应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因为在社会交往中,儿童会接触到不同的想法和观念,注意自己和他人的愿望、信念等心理状态,并对这些心理状态进行思考。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更应该加强幼儿的社会交往和言语交流,多向幼儿使用心理状态的词语。如:想要、希望、认为、觉得、记得、忘记等。

◆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生活的不同:

第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所以我们老师和家长就要努力地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几方面说明,幼儿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老师怎么做?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老师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老师或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第七、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幼儿老师可以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也可以让孩子与小学生交流,观察他们做作业的情况,从而激发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愿望。这样,从思想、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家长的积极配合,家长应做好以下准备:

对于幼儿园布置的任务,家长应积极配合完成,家长应该协助教师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每天回家后应先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第二天能将作业及时的交给老师。家长应为幼儿设置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将幼儿房间的玩具慢慢收起来,置办写字台、书架、台灯等,给幼儿创设一个学习的环境。

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夫妇俩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们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我从多年带班的实践中发现,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能力强的学生。可见,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笔者建议家长们谨记: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小事。

三、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幼儿教育是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小学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师是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的,与幼儿园教育相比,知识性较强。刚入小学的孩子心理上的幼稚性,依赖性,行为上的无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给学习带来一些困难。例如,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些学生,刚入学几天,因好奇心强,上学特别积极,浑身是劲,可是没过多久,热情就冷淡了,特别想念幼儿园,哭着要上幼儿园,不愿意上学。这就是我们小学教育中常见的“恋园”现象。“恋园”现象表明这部分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在怀念幼儿园的生活方式。此时,做家长的千万不要置之不理,或者把孩子大骂一顿,而应该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静心耐心教育、引导孩子,从心理上和思想上与孩子取得沟通,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调节生活规律。可以带他去幼儿园看看,请教过他的幼儿园老师做做思想工作;可以跟孩子谈谈心,了解他遇到的困难,帮他解决困难;还可以讲讲身边同龄孩子的故事,或者童话故事,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信心。

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样,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身。

1、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告诉孩子,上课之前要打两次铃,第一次是预备铃,听到预备铃,要赶紧进教室,把上课用的书、本子、笔拿好,并摆放整齐,不用的东西,不要放在桌上,然后,安安静静的坐着等老师来上课。第二次是上课铃,打了上课铃,老师就要给小朋友们上课了。上学前,家长可在家进行模拟表演。

2、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身子上半部坐直、头部端正,目视前方,两手随意放在身体两侧,两腿平放,胸膛挺起。告诉他们,不要趴在桌上,或者翘脚架腿。因为良好的坐姿有利于骨骼生长,有利于身体健康。我们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提前教孩子认字、写字,往往忽视了孩子写字的姿势。“先入为主”,坏习惯形成了,就很难纠正。错误的写字方法,既影响字体美观,又影响写字速度,还影响孩子的小肌肉和骨骼的发育。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三方面:(1)、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2)、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3)、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3、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防止三种读书现象。一是“念经书”,就是眼睛看着别处,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二是“看时书”,就是读书时老是看时间,你让我读半小时,我就读半小时,看看时间到了没有;三是“数量书”,就是读书的遍数为标准,你让我读三遍,我就读三遍,读一遍数一遍。这三种读书都是没有质量的读书。教育孩子读书时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也就是边读,边看,边思考。低年级课文大多图文并茂,读读课文,看看图,图文对照想一想,读书就有效率,有质量。一二年级读书要以朗读为主,用普通话朗读,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不漏字、添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子。长期培养,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感受的敏锐性。

4、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要告诫儿童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学会讲普通话,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使对方能听懂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放、有礼貌读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而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更加剧了这种不适应。

◆课程设置特点:1、尽可能严格按照小学模式,上课时间,课间10分钟等。2、劳逸结合,每天提醒幼儿看课程表,做好预习复习工作。3、开设图书馆和阅览室。

一、培养正确的坐写姿势。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三方面:1、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2、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3、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二、复习拼音,学习横竖撇捺简单的笔画笔顺。

三、正确的书写笔画笔顺。从基本的横撇点捺开始学。

推荐访问:大班 幼小 衔接 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图(九篇) 2023年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图(九篇) 2023年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