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翠鸟教学反思简短(9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翠鸟教学反思简短篇一
在教学思路上: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
自主阅读课文,对文本内容整体感知;
让学生逐段有序地学习课文。紧扣文题展开教学,明确课文写翠鸟的样子,动作、生活习性等特点,从中感悟作者对翠鸟的喜爱。在这其中本人是将本文段与学生熟悉的动物“一一对号”训练,说一说,写一写。比如,第一自然段也是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可以说是学生最好的下水文段。引导学生抓住翠鸟“爪子、羽毛、眼睛”反复练习句式,填读句式。学生几乎是熟读成诵了,我立马让学生掏出本儿也像本文作者一样,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园,用上文本中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对所写动物的可爱之处。15分钟左右大部分学生完成了,感觉乐呵呵的。
下面是一女孩儿田青苗写的一段话:在我家有一只大公鸡和大母鸡。是过年的时候,妈妈在舅舅家买来的,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大公鸡。大公鸡的头上的羽毛像红色的头巾,绣满了黄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橙黄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淡黄色的对襟,公鸡的尾巴像一把五彩的扇子。它高大雄壮,黄黄的脚掌站在地上直跺的,走起路来咚咚直响;
小豆子似的眼珠骨碌碌直转,一张尖尖的嘴神气又可爱。学生这段话不但写出了公鸡的来历,还能从中取舍,写出了公鸡的外形特点,是符合文本写作特色的。
以下的两个部分,鼓励学生用以上的学习方法,先熟读,理解关键字词的作用,学着这些方法自已去接着上段仿写的动物,抓住所写动物在某项活动中的动作特点,注意动词运用的准确性。学生完成情况比第一部分还好,几乎都能抓住自己所写对象在某项活动中动作描写。特别是写猫的学生,写得更好。(学生习作片段略)。再把学生从实践中拉回文本,不用老师去提示,大多数学生能勾画句中的关键字,并能说出自己的感悟与体会,还能仿说这样的句子。比如“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叨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蹬、叨、贴”写出了翠鸟的动作之迅速。有的学生写的是猫,捉老鼠,有的写的是公鸡捉虫,有的写的是青蛙捉虫……真不错。
最后部分我牵着走了。因为爱……所以写……说明动物与人类要和谐相处,这是一种教育意义。抓住文中结尾“希望”一词,多么想……可又不能……。还是一种爱。就这样“读读写写”“写写读读”“对一对”“练一练”不但完成了教学,写作也跟上来了,而且很务实。学完本课,本人感到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回到家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一、引导学生妙悟写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文本中作者在介绍翠鸟时,虽紧紧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征,但表现方法不是简单地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等多种方法。比如、“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中的“喜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中的“等待”无不反映了作者赋予翠鸟的人格化的色彩。
二、引导写法运用。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首先要根据事物的特点仔细观察,初步确定从哪些方面体现事物的特点。然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具体描写。其次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事物写法。比如说,写“家乡的美”就可以通过对家乡的花草树木,家乡的建筑,家乡的街道等进行描写,从而突出“家乡的美”这一主题。在引导的过程中特别提示学生,世间万物,多姿多彩,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种东西,由于设计,制造的不同也会各有独特的地方。本文对翠鸟的介绍作者就紧紧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征,将翠鸟的美丽,敏捷,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这还得回返文本,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呢?第一要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在写作文之前,要对所写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细致观察,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抓住它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各部分的特点。第二,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事物写“活”。如写“小闹钟”可以从整体到局部抓住形状及各部分特点来写的,特别是对闹钟正面的图案展开想象,把画面描绘得形象逼真。
三、引导学生在写某物外形及某物具体功能的联系。比如,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的本领之间有何联系,作者为什么这么样安排文路?翠鸟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关系密切,正是由于翠鸟具有体态小巧玲珑,眼睛灵活,嘴尖而长的特点,加上它独特的身体构造。翠鸟的羽毛里隐藏着许多气袋,尾部有分泌防水油的腺体,借此可在水中迅速潜游而不致弄湿羽毛。翠鸟在插入水中的瞬间,能够精确到调节因光线的折射而造成的视差。进水后仍能保持极佳视力。(查资料知)它在抓鱼时才会如此敏捷迅速,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四、落实练习。朗读、背诵、讨论、交流句意。
五、综合性学习。紧密联系本单元专题“环境保护”展开。可以实地调查小河的污染,空气的污染等都可以作为综合学习主题。以习作练笔为辅,可以写童话。如“小河为什么哭泣”“还我清澈的小河”等。
总之,“教材的点,实践的面”不会过失的。语文能力的体现是语言的交流与写作的运用,能否怎样说,怎样写,这就是本人心目中的语文教学。
翠鸟教学反思简短篇二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翠鸟》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以及“我”在老渔翁的启示下,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们当作朋友。文章短小精悍,词句优美,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好素材。回顾整堂教学,能做到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以读为主,品味情感 。
以读为主,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读得真情流淌,就必须牢牢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句,读读、议议、品品,让学生在品中感悟,在品中积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读为主的训练主线,巧用朗读的形式和语气,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在教学翠鸟的外形特点时,我以"你们喜欢翠鸟吗?但我听同学们的朗读怎么感觉不到你们对翠鸟的喜爱情感呢?"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有勇气来读读这两段"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以"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同学们自己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我们进行男女生比赛读".最后一自然段的"我听你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听别人读读,猜猜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品味情趣.
二、巧用课件,形象直观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利用课件设计了让学生根据预习所得给翠鸟上色、观看翠鸟捕鱼等教学环节。这样做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外形及动作描写部分,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三是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 .读写结合,写出兴趣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尽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是最好的范文."所以小学生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材料.全文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段后,我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介绍鸟的外形,学生在这一环节做得还不错.我还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的习作.
虽然如此,讲课中依然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陈旧的一问一答太多,应采用问题式探究.问题式探究是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引导.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解决.我们所说的问题式探究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问一答的问题式教学.应该是教师创设一种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反复阅读,尝试,比较,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地探究解答疑问,在疑问解决的同时发现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的一种反复的思维训练的过程.问题解决不是最终目的,整个探究过程才是核心.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沉浸在问题情境中,探究学习得到了落实,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会提出一个个具有学生味和个性特点的问题,闪烁出具有学生味和个性化体验的精彩回答,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翠鸟教学反思简短篇三
前段时间我给孩子们上人教版三年级(下)第五课《翠鸟》的第二课时,主要是复习前三段,继续完成4,5两段。
师:从最后两段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
生:从第四段的第一句:“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正是因为作者喜欢翠鸟,所以想捉来饲养。
师:那我们可不可以捉来饲养呢?
生(齐):不可以。
师:为什么?
于是,孩子们讲了好多的理由,从翠鸟的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做了回答,当然也运用了课文中老渔翁的话。
但就在这是,一位学生站起来了,说:“老师,我认为翠鸟不是来和我们做朋友的,而是到这里来捉鱼的。”
师:看来,你和老渔翁的想法不同了。你的想法是很实际,但光实际还不够,还得看看它是否有创意。允许你保留自己的意见。”
生:老师,翠鸟也是来捉鱼的,老渔翁也是来捉鱼的,如果大家把翠鸟捉走了,那对于老渔翁来说是件好事啊,他就没有其他人和他竞争了,但是为什么老渔翁还要保护翠鸟,叫大家不要去捉呢?
生:我知道。这样从另一角度体现了老渔翁也很喜欢翠鸟,而且体现了老渔翁的心灵很美。所以我们要保护翠鸟,和它做朋友,要向老渔翁学习。
师:(问第一位小朋友)你现在还认为翠鸟不是来和我们做朋友的吗?
生:不是了,翠鸟是来和我们做朋友的,我也更加喜欢翠鸟了。
师:是啊,我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反思]其实这两位同学的回答,都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两位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而且说实话,非常的好,这两个问题,其实从某一方面来说已经把课文内容升华了。他们走进了文本,同时又从文本中跳了出来,提出了疑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最后联系到了我们的生活实际。这也正是课程标准所要求实现的,把语文学习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应该说,这堂课我自己的收获也是不少的,所以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份快乐!
翠鸟教学反思简短篇四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课前设计了让学生给翠鸟上色和课上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其意义有三: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
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三是训练说的能力。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给翠鸟上色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刚开始上课,我就问学生:“刚才听老师讲课时,我发现同学们特别喜欢翠鸟,你最喜欢它什么呀?”当学生说道羽毛鲜艳时,我又问“谁还喜欢它羽毛颜色?你还能换个词形容形容吗?”学生有的说“好看”、有的说“漂亮”、有的说“五颜六色”、有的说“色彩斑斓”、有的说“五光十色”、有的说“光彩夺目”……我又说:“你们的词汇真丰富。那书中用的是哪个词?(板书:羽毛鲜艳)这么多词,作者为什么要用鲜艳呢?”这一环节的设置,不仅使学生知道哪些词可以形容翠鸟羽毛颜色的漂亮,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积累了词语,而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发散中,注重比较,寻求最佳。这也就在求同中求异,求异中求佳。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有勇气也来读读这两段”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以“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同学们自己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我们进行男女生比赛读”。最后一自然段的“我听你读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别人读读,猜猜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所以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断后,我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介绍鸟的外形。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还是不错的。
虽然如此,讲课中依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方说,让学生到各位老师那里介绍自己的本领时,学生因为胆小、没有见过世面,出现了扭捏、扎堆、只到自己认识的老师那里介绍的现象。而我又没有及时改为组内介绍,只顾一味的鼓励学生大胆去介绍。这影响了学生内化课文的效果。今后在教学时应注意因势利导、见风驶舵,提高教学中的应变能力。
翠鸟教学反思简短篇五
《翠鸟》是六册语文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
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一刹那之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
1、我引导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再进一步弄清楚每一段写了什么。然后,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翠鸟小巧、美丽、可爱的样子,以及巧妙、神速地捉鱼的动作。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始终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想象。在这个基础上,把个人读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讲出来,和同学们交流、讨论。同时,结合形象直观生动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翠鸟捕鱼的动作敏捷和翠鸟外形的关系。
2、指导朗读、背诵。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有勇气也来读读这两段”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以“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同学们自己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我们进行小组比赛读”。最后一自然段的“我听你读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别人读读,猜猜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朗读翠鸟外形特点时,可以读得稍慢,轻柔;
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可以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背诵要在理解和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先弄清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及句子的顺序,可以板书重点词语,帮助学生记忆。
此外,让学生以画见悟,画出情趣。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课前设计了让学生给翠鸟上色和课上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
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
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三是训练说的能力。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给翠鸟上色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另外,我还让学生读写结合,写出兴趣。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所以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断后,我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介绍鸟的外形。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还是不错的。
翠鸟教学反思简短篇六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课堂上充满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尊重有过错的学生,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并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时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
《翠鸟》是新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特点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当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第一段(讲翠鸟外形)时,有两个男生在下面讲起话来,接着一个在“叽叽”叫,另一个吹起了泡泡。我立即停止了讲课,生气地走到那两个同学的座位旁,正准备大声训斥时,所有同学都紧张起来,那两个同学的目光和我对视了两秒,迅速挺直腰,双手平放桌面坐得端端正正的,静静等着我的“处罚”。此时,我的心一下软了。课堂上便出现了下面的一幕:
师:你们俩刚才在做什么?能告诉老师吗?
学生早也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低下头,不敢作声。
师:你是不是在模仿翠鸟的叫声呢?你是不是在模仿小鱼吹泡泡呢?这一部分讲翠鸟的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然后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着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而小鱼呢,悄悄地把头露出来水面,吹了个小泡泡……
学生点点头,有些不好意思。
师:原来你们已经学到前面去了。老师正准备让你们表演一下小鱼吹泡泡呢!你们能不能给大家示范一下?大家用掌声来鼓励!
这两位同学高兴地站起来,一个学起了翠鸟叫,另一个开始吹泡泡。
师:小鱼是怎样吹泡泡的?请大家都认真看课文第三自然段,再看这位同学表演,好吗?
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看起了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这时,刚才那位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重表演了。
师:请问他这次表演与第一次有何不同?
生:动作轻了,是悄悄的。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表演?
生:小鱼很机灵,生怕被翠鸟发现。
师:这次你读书很用心,真会发现。希望我们每个同学读书时都像他们俩这样:眼到、心到。(示意这两位同学坐下。)
师:如此机灵的小鱼,翠鸟却发现并把它捉到了。你们想知道翠鸟是怎样捉住鱼的吗?请继续阅读本段,可以抓住一些重点词语来体会。
同学们又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不一会儿,有的同学在勾画翠鸟捉鱼的动作的词,有的同学正手舞足蹈地表演呢!
这个片断中,我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讲话”,采取的方法既不是简单的提醒、暗示或批评,也不是视而不见的“冷处理”,而是利用这个偶发现象,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二次、第三次设计,去推进课堂教学,并运用策略,使学生从讲话的自责到“模仿”的自信,既让全班学生、对翠鸟的活动特点有了更形象的认识,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课堂教学的艺术和艺术化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甚至一个意想不到的“黑点”,去急中生智、巧妙地调控学情,进行课堂教学再设计。试想,如果我当时急中不生“智”,而只生“气”,那这节课对于师生都将是痛苦的惩罚,所以,我感悟到:教学中遇到麻烦时,我们教师往往一急就只有生气,其实,教师可以在急中生“智”,想法如何化解,引导,变不利为有利,千万不要只是生“气”。
翠鸟教学反思简短篇七
记得曾在一本教学杂志上看到过这样的一段话:实践反思=成长。在教中反思,在学中反思,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收获。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缺乏反省,不对自己的教学经验概括,不反思,他就很难不断提高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思考对象,在“回放过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进行思考,得到一定的能用以指导自己教学的理性认识,并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也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我一般会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撰写自己的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的反思。我在每次数学课结束时,都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进行仔细的回味。我认真思考哪一个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没有掌握,哪一个知识点讲的不是很顺利,哪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没有很好地解决。通过长时间坚持,我发现自己养成了良好的教学习惯,并对教学问题有了较深层次的思考。例如我教的是两个班的数学,常常发现不论我课前做怎样的准备,讲完两个班课后,总感觉第二个班的课,总比第一个班强,原因就在于每上完第一节课后,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在处理某些问题的方式上都会作出调整,从而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在课堂上的疏漏、失误,在下一节课都会加以关注,经常性的反思,把这些“智慧的火花”记录下来,并进行探究和剖析,确实使我的教学少走了许多弯路。
2、作业效果的反思。学生数学作业中出现错误,师生都应积极关注,要对错误进行反思,分析错误的根源,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吸取教训,以提高解题能力。小学生数学作业出错是在所难免的,如果认真分析这些错误的原因,概括起来: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不科学,讲课步骤与思路不清晰,没有把握住重点、难点,作业要求不规范等;二是学生听课不认真,对学习的知识不理解,课堂知识没巩固,影响了新知识学习,或者做题步骤不规范,审题失误等。面对小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让他们明了错误之所在,知晓错误的原因,从而真正获得正确知识。
下面请允许我以一个教师的视角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计算错误方面的原因进行分析反思。平时我们在办公室里经常会听到同事们抱怨:“这些题,我都评讲好几遍了,强调了又强调,可是这次考试,错的人还是很多,这些学生真是没法教了。”其实试想想老师讲得多,讲得透,学生就能听懂吗?就能真正理解吗?往往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如坠云雾,对于学生的错题,教师只注意娴熟地解题,却不重视学生错误思维的过程疏导,学生就悟不出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即使课上听懂了,课后遇到新题型便又无所适从,以致错误再犯。
不要说不认真计算错误是学生的通病。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立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计算时,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否则将会出现错误。例如当学生学完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后,有部分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学生依然先算前面的加法,再算后面的乘法。我一开始也会认为是学生在计算时粗心,不够认真,因此要求学生上课要如何如何地认真听讲,练习时要如何如何的细心。可是如果仔细分析他出错的原因,就会发现并不是来自粗心,而是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只是机械地模仿以前所学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知识。因此,在要求学生订正时,不能只要求学生“认真,认真,再认真。”而应先让学生对计算的结果进行质疑,然后再出示正确的计算过程,让学生明确: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这样学生在进行改错的过程中,不仅明确了错误原因,又有效地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又如,在教学笔算除法时有的学生列了和加减乘法一样的竖式。笔算除法是学生系统学习除法的开始,在这之前,学生通过学习表内除法,已经初步了解笔算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此像这样的列式在他们认为也没有什么不妥,甚至在他们认为本来就应该这样做的。虽然学生具备了口算除法的基础,计算结果也是对的,但这种计算方法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当我们要这些做错的学生进行改正时,他们是无法从算理上来解释错误原因的。我们要逐步引导他们分析,谈谈为什么除法竖式不能像加减乘法竖式那样写的原因,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当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而长期的教学工作,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都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找出错误规律,并加以解决,把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
总之,通过这几年来撰写使我认识到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师成长的阶梯,它能将我在课堂上的意外收获、得心应手、一吐为快;它能把我的失误记载成文,作为前车之鉴;它能让感性的实践升华成理论性的经验,从而使我在教学中得到更深刻的历练……它记录着我们曾经的迷茫,见证了我们洒下的汗水,更奠定了我们坚实的脚步。
翠鸟教学反思简短篇八
教学是一门艺术。本课的教学层次清晰,目标明确,教法适合教材特点及儿童心理特点。教师重视了语言文字训练,很好地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学生学得轻松而又扎实,既培养了阅读能力,积累了语言,又学到了写动物外形的方法,锻炼了习作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就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本文的语言非常生动,描写也很形象,可同学们对课文的主角----翠鸟几乎一无所知,而他们所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思维形式又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一只鲜活的翠鸟呈现在学生面前,化抽象为具体,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地区分出了众多的颜色,体会到了作者语言的精妙。
读写结合是传统的中国语文教学的精华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条好路子。西汉著名的辞赋学家杨雄曾云“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翠鸟》这篇课文的第一段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描写动物外形的例子。针对教材特点,教学这一段时,教师把着眼点不单放在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而是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更学到了习作方法,促进了知识向能力转化。
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文章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得到,成功的朗读可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积累语言。《翠鸟》这一课,语言生动而准确,字里行间都透着作者对翠鸟的深深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层次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首先初读--感知课文内容,接着默读--理清写作顺序,然后研读――抓住各部分特点,最后赏读――感悟美的语言。
古希腊生物学家、教育家普罗塔弋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避免了生硬的说教方式,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采用了很多方法,搜集了很多课外资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步一步地诱导学生思考,“点睛之笔”疏通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同时又不失时机地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自读质疑,到理清顺序,到抓住特点,再到欣赏总结,直至最后的迁移写作,教师“导”得自如,“导”得有力,而学生则始终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读书、思考、表达,语文教学的课堂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学堂。
翠鸟教学反思简短篇九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
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
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
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
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难点是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不可分的。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难点是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不可分的。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
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一刹那之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
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翠鸟和芦苇的标本、挂图或幻灯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的录像片或课件。学生收集有关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方面的资料。
2、教师引导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再进一步弄清楚每一句、每一段写了什么。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翠鸟小巧、美丽、可爱的样子,以及巧妙、神速地捉鱼的动作。
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始终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想象。在这个基础上,把个人读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讲出来,和同学们交流、讨论。特别要注意,发言、讨论不可脱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直观性的教具可以结合使用。
3、指导朗读、背诵。根据本课的特点,指导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思考;
在朗读中想象、体会;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指导朗读,采取范读、引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和议论、理解相结合,在读中感悟。朗读翠鸟外形特点时,可以读得稍慢,轻柔;
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可以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
背诵在理解和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先弄清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及句子的顺序,可以板书重点词语,帮助学生记忆。
4、关于“思考·练习”。
第二题是为了帮助学生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培养想象力和表达力。第一组第二个句子比第一句多了一个“疾”字,第二组第二个句子比第一句多了“像箭一样”,都表现了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
第三题旨在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知道多读和摘抄好词佳句是积累语言的常用的方法。选做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作画,可以把画得好的画办一期墙报,作为“我喜欢的鸟”语文活动课的一项内容。
一:创设情境,触发个性
师: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齐答:鸟的叫声。
师: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生1:我喜欢鹦鹉,因为它可以模仿人类说话。我家就养了一只,早晨,我总是对妈妈说:"我上学去了"。它就学着我的样子,说:"我上学去了。"真好玩,妈妈说,这叫"鹦鹉学舌"。
生2:我喜欢鸿雁,因为它每到春天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它是春的使者。
生3:我喜欢黄鹂,因为它的歌声清脆悦耳。我希望我的歌声能像它一样好听。
生4:我喜欢啄木鸟。因为它可以捉虫子,是森林的医生。
……
师: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再亲切一点。瞧,这就是翠鸟(多媒体课件出示"翠鸟"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
生1: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生2:翠鸟的羽毛很漂亮。
生3:翠鸟的眼睛非常透亮,嘴巴又尖又长。
……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你们专注的目光里,老师感觉到你一定很喜欢翠鸟。你还想更多的了解翠鸟吗?那么就拿出那篇介绍翠鸟的文章读一读吧。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形成一种内在动力,推动人们去探求知识。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
二:读文作画,张扬个性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完了课文,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了解呢?
生1:我读懂了翠鸟的羽毛非常鲜艳。它长得小巧玲珑。
生2:我知道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生3: 翠鸟很会捉鱼,眼很尖,小鱼是逃不过它的眼睛的。
生4: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给我们描述了翠鸟的外表、活动以及生活习性。你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生1:喜欢它漂亮的羽毛,还有透亮灵活的眼睛。
生2:我喜欢它捉小鱼很机灵。
「以上通过谈了解,多数同学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一句"同学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_"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将学生推向"深入研究"的学习热情之中」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最擅长的方式,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看谁收获大。谁喜欢翠鸟外形部分?愿意来亲手画一画翠鸟吗?好,请同桌或小组合作,画一只课文中描写的翠鸟。喜欢翠鸟捉小鱼部分的同学请站起来,老师也很喜欢读这一部分内容,我已经练习读了七八遍了,觉得能够读出翠鸟捉小鱼的情景了。你想和老师比比吗?好,你们赶快练习,可以找自己的小伙伴切磋一下,看能不能比过老师。有没有两部分都喜欢的?有。爱学习的孩子总是这样。你们学习完一部分,可以学习另一部分。好,大家开始吧。
(学生自由分组学习,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这里是本节课学习的重要阶段,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喜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读书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画的翠鸟?大家看他们画得好不好,与课文内容是否相符。(实物投影一个小组送来的画)
生评:头部羽毛是橄榄色,还应该有花纹,课文中讲"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嘴画得可以,又尖又长。
师:还有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画,并给大家介绍一下。
……
「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同时,具体述说了翠鸟的外形。其它学生评价作品的同时,也须依书*本地落实到每句每词,这就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师:真了不起,能根据自己的感悟想象画出美的图画来,这说明你读懂了课文。老师也画了一只翠鸟(多媒体课件展示),可是忘记了涂色,大家能不能看着提示,来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呢?自己练习说一说。
(学生练习)
师:请到前面操作并给大家介绍一下翠鸟的外形?
(一生介绍)
「此处课件的展示,是分解了写作顺序。学生越是兴致盎然,越是聚精会神,越是与作者的观察顺序写作同步,很好地领悟到作者的表达方法。"看着提示,介绍翠鸟的样子,练习说一说"正是让学生脱离课本的背诵,这比干巴巴地要求学生放下课本看谁能背诵下来巧妙得多」
三:评读感悟,凸显个性
师:翠鸟又漂亮又机灵,还擅长捉鱼。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同学我们一起来比比吧。
(学生热情高涨,师生互读。)
师:我们比赛完了,各位小评委,评一评吧。
生1:我觉得xx 同学把"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读得快一些,很到位,说明了翠鸟捉鱼的速度很迅速。
生2:我觉得xx 同学应把"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读得再慢一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翠鸟捉鱼的速度快。
生3:老师,我觉得您读得比较好,因为你把"悄悄地"读得又慢又轻,表现了小鱼游到水面上来很警惕的情景。
生4:老师,我觉得你有一些地方读得还不如我好,我读一遍好吗?
……
师:是呀。同学们的朗读水平真是太高了,我觉得一些同学的朗读已经超过老师了。我会向你们学习的。这么可爱的翠鸟,你们不想把它的形象永远地留在脑海中吗?那就试着背背吧!
(学生练习背诵,并指名背诵。)
「以师生竟争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后续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师:同学们都很棒,其实背诵也是一种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翠鸟这么可爱,我真想捉一只来饲养。
师:是呀,老师也有这种想法。可是能捉吗?
生齐答:不能。
师:为什么?
生1: 翠鸟太可爱了,应该保护它。
生2: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难捉到。
生3:翠鸟应该生活在大自然里,不能捕捉,如果捉了也活不久,会害了它。
生4: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捉。
……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如此的丰富多彩。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60多种,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就让这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着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翠鸟)
「这一环节的设计,文道结合,渗透了生态环保教育,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了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放飞个性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凭着自己的力量,读懂了课文,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或疑问,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收获或疑问给自己布置一道家庭作业题。
生1:现在,鸟儿的家都被淘气的小朋友捣坏了,我要为鸟儿造几个窝,让鸟儿都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
生2:我准备做一期关于"我喜欢的鸟"的手抄报。让大家都来认识鸟。
生3:我回去将继续在电脑上查阅有关翠鸟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
生4:我想向全市的小朋友发出倡议:爱护鸟吧,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
师:是呀,"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其实,课外还有更大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希望你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或疑问,继续探索,继续研究,老师将永远做你们学习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