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畅运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事迹材料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单病种限价-管得住医疗费吗-

时间:2022-07-06 10:4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单病种限价-管得住医疗费吗-,供大家参考。

单病种限价-管得住医疗费吗-

 

 单病种限价-管得住医疗费吗- 单病种限价:管得住医疗费吗?

  顺产 500 元; 剖腹产 1500 元; 扁桃体切除术 1000 元; 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 1500 元……, 自 2004 年开始,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人民医院在该省率先推出了单病种限价收费制度, 目前已扩展到 15 种单病种。

 这一全新的收费形式推出后, 一时颇受患者的欢迎, 秦二院门庭若市, 在几年中迅速发展。

 但也遭到了当地不少医疗机构的指责, 认为这是一种低于成本的不正当竞争, 影响了当地医疗市场的健康运行,而且隐患重重. . . . . . .

  这种制度并不是该医院的首创, 但因其收费标准奇低, 而引起业界、 社会和百姓的广泛关注, 但是它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肯定。

 单病种限价, 到底是解决看病难、 看病贵的一剂良方, 还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天天爆满的妇产科

 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是一家三级医院, 坐落在昌黎县城, 它是河北省唯一一所坐落于县城三级医院, 医院的前身是创建于 1905 年的美国教会广济医院, 后来改为唐山地区人民医院, 一度是唐山地区医疗机构的“老大” , 1983 年秦皇岛市与唐山分离后, 这里成为秦皇岛市第二人民医院。

 由于秦二院没在秦皇岛市区而“蜗居” 在一所县城,政府的投入和重视都不足, 医院渐渐衰落下来。

  2004 年, 面对医院越来越不景气的现实, 该院推出了单病种限价政策, 先是针对剖腹产等四个容易操作的病种, 收费标准就是自降身价, 按原来市级医院的收费标准打个对折, 比如剖腹产, 由原来收费 3000 元左右, 降到 1500 元, 如果病人实际治疗费超出 1500 元,

 超出的部分由医院承担。

  这个价格只有秦皇岛市区医院价格的一半, 与北京、 上海等大医院比起来, 更是连零头都不到。

  限价政策推出后, 出现了连医院也没预料到的火爆效果。

  秦二院妇产科现在有 43 张病床, 天天爆满, 除了本地及临县的孕妇, 有时还有不少人从北京、 秦皇岛、 石家庄专程来这里生孩子。检查室、 吸宫室现在都占满了, 加了床, 不少人通过关系找院长找主任也住不下。

  魏女士是深圳一家公司的白领, 老家在昌黎县城。

 2006 年 8 月,临近预产期的她从深圳赶回昌黎, 住进秦二院生孩子, 做了剖腹产手术, 母子平安, 而全部费用就只有 1500 元。

 魏女士说:

 “我赶回昌黎老家做剖腹产的原因就是价格低, 目前深圳一般做剖腹产手术都要花一万元以上, 现在老家出去的同学朋友都回来生孩子, 除去来回的路费还相差许多。

 ”

  来自昌黎县农村的孕妇王志涛刚刚办理了住院手续, 因为没有床位, 她只能住在检查室里, 她说:

 “我准备做剖腹产手术, 来二院做手术的原因, 一个是价格低, 住 7 天院下来只有 1500 元, 还免费就餐, 再有就是这里的技术好, 毕竟是大医院, 放心, 我认识的亲友基本都是来这里生孩子。

 ”

  2005 年, 秦二院共做了 1980 例剖腹产手术, 日均 6 台手术, 加上顺产的孕妇, 该院妇产科真可谓门庭若市了。

  价格低了, 手术质量如何呢? 院长李成林介绍说:

 “价降了, 但质量不能降, 实行单病种限价以后, 要求各科室对单病种限价的手术标准不能变, 用药、 治疗不能偷工减料, 只不过采用的都是即能保证患者治疗成本又最佳的方案, 比如在没有不良反映的情况下, 使用抗生素时多用成本低的青酶素。

 ”

  “不过, 限价以后, 每个单病种手术的利润确实非常低了, 比如剖腹产, 在不包括劳务费、 设备成本的情况下, 它的手术、 护理、 治疗使用的耗材、 药品等成本就达到了 1320 多元, 我们基本是每个手术能赚一百七八十元, 赚了一点点劳务费和床位费, 我们算这样的帐,如果没有病人, 这 1500 也没有, 化验、 手术费都没有, 药品也卖不

 出去, 老百姓得到实惠, 我们是薄利多销。

 ” 李院长的笑容里流露出些许无奈。

  是惠民政策, 也是竞争的结果

 对政府和社会而言, 单病种限价的出发点是医院解决广大百姓看病难、 看病贵而出台的惠民政策, 但对秦二院而言, 则是医院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结果。

  由于秦二院驻在县城, 加上当地县医院、 县中医院、 县妇幼保健院、 县中心卫生院等医疗机构, 使当地医疗资源相对过剩, 医院间竞争远比其他县城激烈。

 业务上吃不饱, 加上政府投入不足, 秦二院一度破败不堪, 1998 年, 少的时候全院只有 8、 90 人住院, 正常工资都开不出去, 医生上班无事打麻将。

  从 1998 年以后, 秦二院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措施, 如患者免费就餐, 住院患者免费接送等服务内容, 并最终推出了限价政策, 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让患者看到来这家医院看病的实惠, 把人气吸引过来,特别对那些没有医疗保险的人, 只有低廉的价格才能把他们吸引过来。

 几年下来, 凭着县级医院的价格, 市级医院的技术优势, 秦二院的生存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医院收入每年增加五六百万, 1998 年二院全年的毛收入只有 1700 万元, 2005 年已经达 7100 万元。

  但秦二院日子好过了, 其他医院难处也自然更多了。

 秦二院限价政策迅即引发了当地的医疗价格大战, 面对秦二院的限价政策, 当地一些医疗机构也纷纷降价吸引病源。

  昌黎县妇幼保健院受冲击最大, 尽管该院剖腹产的价格也降到了1500 元, 但设备资质都比不上二院, 只能拉一些二院剩余的病源,比如二院住不下了才到妇幼来。

  昌黎县中医院针对秦二院的限价大幅度调低了手术价格, 剖腹产降到 1200 元, 甲状腺良性瘤切除秦二院是 1500 元, 中医院打出 800元的低价。

  而这种超低价背后, 是医院的深深无奈。

 昌黎中医院院长陈福平说:

 “中医院现在的手术价格基本是赔着干, 低于成本, 05 年赔了

 一两万基本成本, 只能发 50%的工资, 如果计算设备投入赔得更多,手术科室全部亏损, 但没办法, 赔钱也得干, 不然医生一年不拿手术刀就废了。

 ”

  昌黎中心卫生院在价格竞争中的处境更加艰难, 他们打出的剖腹产价格只有 1100 元, 作为小医院, 为了吸引患者, 他们只能打出更低的价格, 但患者的基本利益得不到保障, 比如剖腹产缝合只能使用羊肠线而不能使用可溶性缝合线, 多增加 50 元的成本啊!

  县城内这几家医疗机构一边迫不得已降价, 一边指责秦二院这是搞不正当竞争, 昌黎中医院对秦二院的超低限价很愤慨, 认为秦二院这是搞恶性竞争, 抢夺资源, 搞乱了当地的医疗市场。

 他们认为, 秦二院的定位应当是定位于县级医院看不了的疑难病症, 而现在的情况是, 县级医院能做的手术它实行低价, 县级医院做不了 的它高收费,与县级医院争夺低端的病源, 这样做的结果是把县级医院挤垮, 降低了一个区域的医疗技术水平。

  而当地政府对秦二院的限价政策, 其立场基本上持鼓励和肯定的态度, 秦皇岛市卫生局副局长任春振说:

 “秦二院的做法在全市产生了一定影响, 他们通过自身挖潜、 在药品选购、 选用过程中精打细算降低成本, 自愿让利于患者, 应当鼓励。

 医疗市场既然已经放开, 就应该允许竞争。

 ”

  与当地几家医疗机构一肚子苦水相比, 当地居民则对限价政策带来的医疗竞争表示欢迎, 激烈的竞争压低了当地医疗市场的价格, 秦二院院长李成林介绍, 去年一年, 全院通过单病种限价, 对患者少收了 259 万元的费用。

 老百姓普遍对昌黎县的医疗价格表示满意。

 “跟外地比起来, 跟从前比起来, 确实便宜了不少。

 ” 一位刚出院的阑尾炎患者说。

 除了限价的单病种之外, 他们感觉其他普通疾病的收费也基本可以接受。

  降价是医院的双刃剑

 显然, 就自身而言, 秦二院的限价政策是成功的, 也确实给当地患者带来了一定实惠, 并促进了整体医疗价格的下降。

 但是, 秦二院

 在实施限价政策上如此积极, 更多的是出于生存竞争的无奈, 是因为当地历史、 地域等因素造成的一个非典型案例。

 它有普遍推广和示范性价值吗? 当我们离开昌黎, 将目光投向更大的视角时, 我们脑海中升起的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自 2004 年卫生部在全国几个省市开展单病种限价以来, 这个政策一直被视为医疗体制改革的措施之一来操作的。

 2006年以来, 在各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推动下, 全国许多医院都推出了这项政策, 但各家医院内心里对此所持的态度却是各不相同的。

  一般而言, 中小医院, 特别是大城市里的中小医院对此比较积极,其目的和秦二院类似, 是生存需要。

 但一些大医院对此却不以为然。在石家庄市, 身处在多家大医院包围之中的石家庄市二院, 也是在2004 年就实行了限价政策, 有 12 个限价病种, 平均治疗费用要比同级医院低 20%到 30%。

 刚实行限价政策时, 医院收入虽一度有所下降, 后来随着患者增多, 逐渐实现了“薄利多医” 。

 该院妇产科限价前一天只有六七个病号, 现在平均每天有 20 多个。

  对此, 石家庄市二院党委副书记刘悦萍表示, 起初实行限价措施确实出于生存需要, 但实行一年多的事实证明, 医疗价格完全能够降下来。

 她说, “看病贵” 其实就贵在用药和检查上, 限价正是限制住了“大处方” 和“滥检查” 。

 比如一个急性单纯性的阑尾炎手术, 最必要的检查只需做 7 项, 砍了限价前的 10 多项可做可不做的检查,费用当然就降下来了。

 限价措施还对整治医院小环境、 规范医生职业道德发挥了积极作用。

  该院的措施引来了同行的不同反应。

 这些医院有的反对, 有的冷眼旁观。

  几家同级医院则认限价的做法无疑是在挑起医疗价格竞争。

 更有人认为石家庄二院的做法只不过为了在医疗竞争中出风头、 招徕病人,才不得已出此下策。

  一家省级医院的负责人则认为, 患者到医院就诊是为了解除病痛,选择医院时一般会考虑医疗技术、 离家远近等因素, 并不单纯看价格。这种限价没有什么意义, 构不成威胁, “有优势的医院不必效仿。

 ”

  除了医院同行外, 社会上各阶层也对限价措施有不同的声音:

 普

 通百姓一般欢迎限价措施, 但认为实施的病种太少了, 而且大多是小病, 得了重病大病, 医疗费怕还是天价, 对抑制现在虚高的医疗价格起不到什么作用。

 另外就是担心价格降下来, 医疗服务质量也跟着降下来。

 如医院为了限制成本, 必然会增加廉价药品的使用, 带来用药质量、 疗效的下降和副作用的增加等。

  对单病种限价的推出, 很多市民心存怀疑, 不少医务工作者也很有看法。

 由于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倒置导致的保护性医疗和经济利益的驱使, 医生的原则是可做可不做的检查都做, 可用可不用的治疗都上,结果是医生与患者都比较安全, 但患者荷包却要吃亏。

 单病种限价之下, 增加利润主要来源于降低成本, 耗材与药物则尽量选择最便宜的,结果是总体治疗费用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但部分患者的医疗风险则会增加。

  在技术层面上, 限价政策也有着诸多难以操作的问题, 给普遍推广带来困难, 甚至留下隐患。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认为, 单病种限价仅提供一种大众化的治疗方案, 抹杀了疾病个性化的治疗手段, 不符合疾病客观规律。

 他说, 即使同一类疾病, 每人患病的原因也不相同。

 单病种限价后,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不能得到体现。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 疾病有着太多不确定因素。

 比如说正常的分娩也有7 0 %以上会出现妊娠合并症, 比如妊娠高血压、 合并胎儿心脏病等。

 不同情况治疗的难度和花费相差很大。

 在这样的情形下对某一病种进行限价, 必然要附加很多条件。

 如此一来, 问题就来了:

 一方面是确实病情有变化导致治疗费用突破限制, 但患者可能认为是医院巧立名目变相涨价; 另一方面是由于医院方面的问题导致费用超标, 也可能利用附加条件找出种种医学上的理由来搪塞患者。

 处理不好, 特别是遇到突发情况, 甚至会形成成为新的医患, 留下隐患。

  昌黎县人民医院实行限价后, 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一例剖妇产的病人大出血, 医院从死亡线上抢回来, 两辆救护车跑市里取血, 但患者家里没钱, 就交了两三千, 医院前后赔了一万多。

  这些还都是简单的“小毛病” , 大病重病如果实施限价, 其经济

 风险和医疗风险几乎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单病种限价, 能走多远?

  近年来, 医疗体制改革进展缓慢, 国内医患关系持续紧张, “天价医药费” 事件频繁发生, 中国的老百姓经历了太多的医疗无奈。

 单病种限价, 其实是在舆论呼声高涨之下, 卫生行业为应对当前困境而采取的一种无奈选择。

  实行限价后, 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有所缓解, 限价后, 收费的底线亮出来了, 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明白消费” ,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医院的“过度服务” , 增强了医疗消费透明度。

 医院也确实挤出了部分利润, 让利于患者。

 这些都受到了 社会各界的欢迎,也正是此项政策的积极意义之所在。

  实践证明, 目前在医院这个环节上, 医疗费用是有压缩空间的,但我们也注意到, 这个空间并不大, 至少在目前已实行限价的病种里,医院的利润空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大。

 价格能压下来, 大部是因为压缩检查项目和使用廉价药品换来的。

  事实上, 要缓解当前的看病难、 看病贵, 还是要从医疗体制改革这个根本问题入手, 就是解决医疗保障的问题, 解决政府对公益性医院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

 同时, 解决医院之外, 医疗设备和药品生产、流通各环节价格虚高的问题, 解决“以药(检)

 养医” 的问题等等。寄希望一味“单病种限价” 的“药” 就能治疗“医改重病” 的想法是天真的。

 秦二院一位老医务工作者说, 现在人们把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大都归结到医院, 我们承担了 许...

推荐访问:单病种限价-管得住医疗费吗- 医疗费 限价 单病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