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中学习_生活中成长【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在生活中学习 在生活中成长
一、 课题研究的价值与目标
(一)
研究价值
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全民素质,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只有能够激发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政治的教育。
”因此, 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使他们生动活泼地、 主动地发展就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随着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渗透, 目前, 幼儿教育改革呈现两大趋势:
生活化、 综合化。
对生活化课程的提出, 充分表明了生活活动对儿童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幼儿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多感官参与的与其它情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生动鲜活的生活能自然地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其具体、 直接、 可感性、 生动性为幼儿的主体性学习提供了轻松、 自由的环境和广泛的空间和时间。
因此, 以生活活动为载体, 弘扬和培植幼儿的主体性, 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强调教学民主, 强调自我激励, 强调学会学习, 将使幼儿获益终身。
(二)
研究目标
1 、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建构“主体——中介——主体”的双主体活动模式, 即教师创造性的激励——儿童主体性的发挥——素质的发展。
探讨教师主导作用与孩子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的关系, 转变师幼关系, 使教师以“朋友”、 “合作者”的身 份去引导幼儿开展活动。
在活动中, 为幼儿提供独立思考、 自由选择、 发表意见、 积极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机会和条件。
2、 挖掘和营造有利于幼儿自主发展的生活环境, 引导幼儿在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主动充分的发展, 达到在生活中学习, 在生活中成长的最佳效果。
3、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本园本地特点挖掘教材, 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生活化课程。
在实践中构建做做、 玩玩、 学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幼儿主体性学习模式。
二、 研究的过程和措施
2001 年 9 月至 1 0 月为本课题的准备阶段, 主要完成建立课题组, 学习讨论制定方案, 申报立项等工作。
2001 年 1 0 月——2003 年 7 月为研究实施阶段, 调查家庭教育现状, 幼儿园结合家庭、 社区全面实施课题研究计划, 实践中调整完善教育教学计划, 积累研究资料,进行阶段总结。
2003 年 9 月起进入全面总结阶段, 完成本课题研究报告, 整理本课题论文、案例等资料, 对课题做出鉴定。
同时科研成果融入学期计划实施论证。
为了较好地开展课题研究, 我们通过加强课题组全体成员学陶行知、 陈鹤琴教育思想, 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学素质教育等理论提高思想认识, 转变教师观念, 促使教师确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园行政建立课题研究奖励制度, 保证研究经费。
档案室建立课题档案、 资料库, 并由专人负责。
课题组成员每月开展两次活动, 每学期进行一次资料归档整理工作, 保证课题研究能正常开展, 取得成效。
三、 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
(一)
更新教育观念, 确立主体意识和主体性思维方式。
为实现“主体回归”, 必须克服教学观念上的障碍, 确立素质教育观念的现代教学观:
1 、 能动观 幼儿是认识的主体, 对知识的接纳是能动的主动同化, 在接受外来信息时, 必定要进行主观能动地加工和重建, 获得新理解, 进行新思考。
因此, 教师应有效地“激活”幼儿内化过程。
2、 自主观 教师应尊重和保护幼儿自主地学习与发展。
实现教学目标应考虑幼儿的选择;学习速度、 学习策略、 学习方法应由幼儿确定。
教师的任务是给予影响和指导, 使幼儿的自主学习过程最优化。
3、 创新观 “优不优看创新”应是师幼共同追求的教学目 标。
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引导幼儿标新立异, 敢持己见, 着重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 批判性, 并促使其内化为各种创新能力。
4、 个性观 个体差异是一种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善于发现和开发幼儿的别才别趣别志,尊重其特智特能特才, 为发展其独特性和丰富性创设必备的教育氛围, 让幼儿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5、 效益观 教学效益是“会学”, 是“活化”。
通过教学, 启发、 引导、 培养幼儿自 主学习、 理解、 创造的本领, 使幼儿得到持续发展。
这种教学才既有即时效益, 又有长远的发展效益。
6、 民主观 师幼在教学中是相互尊重、 信任、 理解的民主合作关系。
教师教学要有意识渗透民主意识、 民主思想、 民主精神, 提高幼儿参与的主动性; 应营造民主的氛围, 鼓励幼儿质疑、 批评、 争辩, 提高其民主参与能力。
使幼儿的人格、 思维得以发展。
而教师在幼儿的反作用下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二)
挖掘和营造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生活环境, 引导幼儿在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主动充分发展。
1 、 教师观察幼儿的生活, 在幼儿的生活中挖掘教材。
幼儿的生活和成人生活是一样丰富多彩的, 它不但能引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还能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 因此在幼儿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 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教材。
陈鹤琴的“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理论提醒我们要注意幼儿的生活, 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挖掘教材。
当教师将视角从书本教材转向生活教材时, 发现幼儿的生活是多么有趣而丰富, 他们对身边的事物有说不完的话题, 有解不完的问题, 也有他们各种朦朦胧胧的感悟。《水果拼盘》系列活动来源于幼儿在餐厅的用餐经历;《热闹的蚂蚁王国》 产生于幼儿对蚂蚁的好奇;《豆豆王国》 取自于自然角豆豆发芽的实验, 同时解决部分幼儿不爱吃豆制品的生活习惯……在幼儿的生活中挖掘教材不但开阔了 教师选材的视野, 而且促进了教师对幼儿的有目的观察,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更能从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
2、 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开展教育活动。
真实的情境带给幼儿的是所见即所得, 所做即所悟。
一些思维活跃的孩子已经看穿了教师一些陈旧的教学手段, 他们的反叛行为和语言往往使教师在课堂上很尴尬, 然而真实的教学情境却能从幼儿内心激起活动的欲望。
《小小自助餐》 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引导幼儿学习科学合
理地搭配食品。
按常规教学, 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口授营养知识, 但是在真实的自助餐情境中, 幼儿边选、 边吃、 边想、 边记录, 真正理解掌握了荤素、 干湿、 粗细搭配的原则。
活动中幼儿始终专注地进行操作、 思考、 交谈, 很多社会性行为比如等待、 节约、 不挑食、 保持公共卫生等也都在不言中而育了 。
3、 课程内容融于幼儿的生活。
以前我们的很多课程内容其实也来源与生活, 只是长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使原本属于生活的内容逐渐脱离了生活。
让课程内容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 是将属于生活的教学内容还给幼儿, 还给幼儿的生活。
认识时钟是大班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 一直以来被我们的老师认为是较难教学的一个坚冰内容,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 我们在每班装了一只数字时钟, 一方面让老师掌握活动时间, 另一方面引导幼儿去关注时钟的运动。
进入大班后, 研究者提醒幼儿关注自己几点到学校? 几点外出户外活动? 几点上课? 几点吃饭? 几点放学? 经常的提醒使一部分幼儿很快认识了整点、 半点, 在这些幼儿的带动下, 大部分幼儿对钟点产生了兴趣, 到第二学期教学时, 幼儿认识时钟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生活经验,不但能准确认识整点、 半点, 而且能说出几点几分, 教师只需将记录的方法交给幼儿, 因此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课程内容融于幼儿生活, 不但养成了幼儿关注生活的习惯, 而且能有目的地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进一步证明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能大大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
(三)
在专门的生活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提供幼儿运用会的解决不会的,从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自主发展。
1 、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自主学习。
科学活动一直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 许多科学现象不但让幼儿好奇, 也让我们的老师兴奋。在研究过程中, 我们一改以往以图片介绍为主的教学方式, 而是以操作、 实验、 解决现实问题等方式让幼儿在玩中学、 做中学。
科学活动《掉下来啦》 《击木块》 《弹性》 《认识磁铁》等等都为幼儿提供了 一个开放的、 可操作的活动环境, 在认知的基础上, 再引导幼儿利用一些性状解决一些问题或制作一些玩具, 如利用磁性做跳舞娃娃、 根据物体下落的特点制作纸
火箭等等, 促进幼儿探索、 思考、 制作, 培养幼儿主动学习, 自主发展。
2、 在综合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自主学习。
课程综合化、 整合化淡化了学科边界, 解开了教师被捆绑多年的手脚。
综合活动的活动形式是丰富多样的, 它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 游戏、 区角、 劳动、 参观、 郊游、 社会实践等都成为课程, 因此综合活动更能为幼儿提供开放的、 多元化的、 具备探索实践潜力的活动。
如《红火超市》 活动中, 有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 有家长参与的家庭活动, 有教师组织的严谨的课堂教学, 也有宽松、 自由的游戏活动。
既有幼儿园的全园互动、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又有家园互动。
红火超市主题活动基本设计框架
超市 实践活动:
超市购物 三八节为妈妈购礼物
引出超市主题
联系父母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介绍本主题
家长带幼儿到乐购超市购物 观察乐购的设施及标志
幼儿园组织幼儿参观乐购超市 观察乐购的设施及标志
钱 人民币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 00 元以内所有币值
认识标价签
5 元的组合 数学类活动
1 0 元的组合 数学类活动
开设银行 银行游戏
超市游戏 收集物品及替代物品 家园互动、 全园互动
乐购超市里的标志 美术类活动 与幼儿共同布置周围环境
布置货物架 按区域分类摆放物品
布置肯德鸡 了解典型的西式自助餐
布置收银台 了解超市结帐方式
制作购物篮及购物车 手工制作活动
开展游戏, 建立游戏常规 在游戏中实践、 学习
四、 实践成效分析
(一)
教师与幼儿在研究中共同成长。
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 使教师站在“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基点上, 围绕着教育的“全体性、差异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思考如何优化教育过程, 从而使教师的观念发生了转变。
在以往的教育活动中, 教师为了 完成教学计划, 使每一个活动环节顺利过渡, 想尽一切办法吸引幼儿以期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师扮演了的是演员的角色, 这导致的结果是, 幼儿的思维自始至终都循着老师铺设的轨道运行, 孩子的个性得不到张扬, 潜能得不到开发。
如今, 教师和幼儿在教学中是互动的。
教师和儿童的心智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上汇合, 教师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 使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体验, 并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 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
教师不再急于给予孩子、 代替孩子, 而是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着孩子在探索中主动学习。
这种“等待”绝不是袖手旁观, 而是要通过细致的观察, 及时发现幼儿探索过程的需要。
通过对幼儿探索中的环境、 材料及精心组织设计的提问等途径给予幼儿隐性指导。
在这样的互动中, 教师身上所负载的社会文化不是以从上至下“倾泻”或“灌输”的方式传
递给儿童, 而是一种哺育, 一种滋润。
课题研究使教师自主学习、 自觉撰稿, 所撰写的教育随笔、 论文等多次获奖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
同时, 幼儿在生活活动中丰富了 生活经验, 养成对他人、 社会亲近、 合作的态度, 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激发他们表现美、 创造美的情趣。
总之, 课题研究实践使我们体会到:
老师和孩子是共同成长的。
在成长过程中, 教师学会了理解孩子, 学会了欣赏孩子, 学会了关注孩子的寻常时刻, 学会了支持孩子的行为, 学会了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孩子, 孩子在活动中学会了学习, 学会了合作, 学会了分享, 学会了创造!
(二)
为我园园本课程的构建提供了平台。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我们一直致力于生活课程的开发, 立足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 在生活中成长。
一年多以来, 挖掘了大量新颖有价值的生活课程, 基本形成了我园的园本课程网络,开展了一系列生活实践活动, 如庆“三八”系列活动:
和妈妈一起包春卷, 打扮妈妈, 去超市为妈妈买礼物; 主题活动“豆豆王国”、 “好吃的水果”、 “各种各样的蛋”、 “学做小主人, 学做小客人”、 “新闻分享”、 “中国茶”、 “今天我住幼儿园”、 “走进农村”等; 生存教育和体育锻炼相结合的活动“小小消防员”、 “负重远足”; 游戏“热闹的蚂蚁王国”、 “影子戏”、 “快乐的千足虫”。
我们还十分注重资料的积累与整理, 不但汇编了获奖论文集, 而且编集了一套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设计集锦。
“今天我住幼儿园”和“走进农村”还被制作成电视片在武进电视台《武进教育》 栏目 播出, 获得了 较大的社会影响。
在课题研究进入尾声时, 我们整理出了富有特色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并将成功的活动案例有机地融入今年全面推行的综合课程中, 为课程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
(三)
家长成为了教育的支持者、 参与者。
幼儿园的研究活动, 离不开家长的协助与支持, 为了充分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 在对家长的爱好、 特长、 意向进行调查后, 我们发展了 一批家长志愿者。
每次活动都把活动背景、 理念、过程及结果向家长开放。
让家长了解我园的课程理念, 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家长以活动组织、 材料提供、 信息咨询等多种方式参与园内的教学与科研。
家长还与教师共同开发了一系
列有趣的主题活动, 挖掘了全新的活动内容...
推荐访问:生活中学习_生活中成长 生活中 成长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