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畅运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事迹材料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眼高手低”心理分析

时间:2022-07-08 08:5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眼高手低”心理分析,供大家参考。

“眼高手低”心理分析

 

 “眼高手低” 的心理分析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这样的现象, 比如对于某类数学题, 看书上的解答可能一看就懂, 听老师的讲解可能一听就会, 然而一到动笔测试可能一做就错……学习仿佛陷入“一看就懂、一听就会、 一做就错” 的怪圈之中。

 此即通常所说的“眼高手低” 现象。

 那么, 我们如何科学地认识学习上的“眼高手低” 现象呢?

 一、 学习结果的分类 我们知道,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学生的一般学习结果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别。

 (一)

 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陈述观念的能力, 又叫言语信息。

 这类知识以记忆和能复述为特征。

 比如历史学科中的有关历史事件的名称、 发生的时间、 地点、 起因、 过程和结果, 数学、 物理学科中的有关公式等。

 陈述性知识习得的内在条件有:

 1. 学习者事先具备了 一些相关的言语信息结构, 这些相关的言语信息结构是用来作为或上位学习、 或下位学习、 或并列结合学习的必要条件;

 2. 学习者必须具有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 以便把新学习的信息纳入已有的相关信息结构或者在已有的相关信息结构的基础上建立新的信息结构;

 3. 学习的动机, 即记忆有关信息的目的。

 陈述性知识习得的外在条件主要有:

 1. 提供能把将要学习的言语信息与已有的相关言语信息结构联系起来的有意义的情境;

 2. 有意增加要记忆的言语信息的外部线索的独特性;

 3. 及时复习, 通过重复来强化记忆。

 (二)

 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使用符号办事的能力, 又叫智慧技能。

 这类知识以面对一定的问题情境来解决问题为特征。

 比如数学学科中的计算题、 证明题, 语文、 英语学科中的阅读理解题, 政治学科中的应用分析题等。

 程序性知识习得的内在条件包括:

 1. 已经熟练地掌握与要学习的智慧技能有关的智慧技能;

 2. 具备相关的言语信息结构;

 3. 具备学习的动机, 即学习有关智慧技能的目的;

 4. 具备并能运用有关学习技能, 即认知策略。

 程序性知识习得的外在条件是提供有关学习情境, 包括:

 1. 提供足够数量的相似或相同的问题情境;

 2. 提供有关打通思维关节的言语提示。

 (三)

 策略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是通过概括化过程而发展起来的更为特殊的智慧技能, 是用来指导学习者自己的学习、 记忆、 思维等认知过程的能力, 又叫认知策略。

 这类知识的特征在于当学习者学习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时能够指导、 调节学习者自己如何学习。

 比如, 当面对怎样记忆言语信息的任务时, 及时复习、 分散记忆、 尝试回忆、有意义记忆等方法可作为有效的认知策略来加以运用。

 又如关于如何学好函数, 学习者可运用图形法、 猜测法、 尝试法等认知策略。

 策略性知识习得的内部条件是具备并能够领会有关智慧技能或者认知策略的概念; 外部条件是提供不同的问题情境, 并在问题解决中, 通过简单的言语传递来确立或激活它们。

 上述三类知识构成了 学生智育发展的一般知识。

 二、 不同学习结果中的“眼高手低” 原因探究 就学生的具体学习任务而言, 其中所包含的学习结果可能以上述三类知识中的某一类知识为主, 也可能全部涉及三类知识。

 如中学生在学习数学、 物理等自然学科的某一原理时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习得原理的心理意义并以命题的形式在头脑中表征和贮存这些意义; 第二阶段, 在变式的情境中运用习得的原理, 使原理转化为产生式形式来表征和贮存; 第三阶段, 以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表征的原理自动化运用和迁移。

 上述第一阶段习得的知识形态主要是陈述性知识,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习得的知识形态则主要是程序性知识, 而三个阶段中又都少不了策略性知识的参与。

 就是说, 具体的学习结果可能是一个围绕某个主题而连结起来的集多类知识为一体的知识结构。

 如果该知识结构中某一类知识没有掌握或掌握得不牢靠往往会导致“眼高手低” 现象。

 概括地说, 出现“眼高手低” 现象的实质是学生大脑中没有真正形成所学有关知识的认知结构。

 具体分析, 出现“眼高手低” 现象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

 陈述性知识:

 该记的没有记住 陈述性知识是认知结构中的基础形态知识。

 大多数时候, 学生学习的对象都包含有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以记忆为特征的, 其外在行为表现是“能说出” 或“能写出”。

 既然

 是属于记忆的, 那么就要记得准、 记得牢、 记得全。

 如果该记的没有记住, 当然谈不上高级的“运算” 技能了。

 具体分析, 该记的没记住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 大脑里不具有吸纳有关新信息的知识结构。

 就是说学生现有的较差的知识基础使得他们不能有效地记忆新的知识信息。

 如:

 英语单词中的复合词是在基本词根的基础上来加以记忆的, 如果词根没有记住就去记忆复合词, 其结果是很容易忘记的。

 这是因“基础较差”导致的眼高手低现象。

 2. 学习时三心二意, 注意力集中不起来, 当时觉得好像是记住了 , 但实际上要么新信息根本就没有纳入或整合到原有知识结构中, 要么新建立的知识结构较为紊乱, 不成有意义的知识结构, 当然不能持久记忆。

 这是由“不认真记” 导致的眼高手低现象。

 3. 学习时不讲究方法, 所记的信息没有区别性, 引不起特殊的刺激, 因而印象不深、记忆不牢。

 这是由“不会记忆” 导致的眼高手低现象。

 4. 不能及时复习, 所记信息得不到强化, 结果记忆淡化, 一时回忆不起来。

 这是由“勤奋不够” 导致的眼高手低现象。

 (二)

 程序性知识:

 该练的没有练会 程序性知识属于操作性的程序, 它不光包括程序是什么的静态的陈述性信息, 还包括如何去一步一步地操作的动态的技能。

 因此, 程序性知识的获取手段主要包括“记” 和“练”两个层次, 并且这两个层次是相互影响的:

 记得不准, 练就难免不出现偏差; 练得到位, 记得才深入牢靠。

 在实际学习中, 导致该练的没练会的原因主要有下列情形:

 1. 练之前没有弄懂基本概念, 也没有记住有关原理。

 而弄懂并记住有关概念和原理是掌握有关技能的基本前提。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端做得不好就很难成功。如果在概念和原理还没有被弄懂并记住的情况下就去练, 那么就不可能准确而透彻地按照操作程序去操作, 因而练不会就不足为奇了。

 这种情况在实际学习中表现得较为普遍, 可视为“虚浮毛躁”。

 2. 过分依赖“看” 和“听”, 而忽视“做” 和“练”。

 这会导致把属于程序性操作的智慧技能当作属于陈述性记忆的言语信息去学了。

 在学习者看来, 既然能看懂或听懂, 显然已经会了。

 其实不然, 能看懂或听懂与会做完全是两码事情。

 同样是“懂”, 看懂或听懂与做懂是有本质区别的。

 就像学骑自行车, 不曾有骑自行车经历的人看别人熟练地骑觉得非常简单, 但当自己去学骑时便会手忙脚乱, 就会觉得实际的骑根本没有看骑那么简单。

 这种情况

 在实际学习中表现得普遍, 也很隐蔽, 危害较大, 是“眼高手低” 现象的典型表现形式, 可视为“聪明有余, 踏实不足”。

 3. 练得盲目, 不注意归纳和总结

 有的时候,“练” 和“会” 之间不成正比关系, 所谓练得盲目还不如不练。

 练得盲目是指在练的过程中, 虽然做了大量的练习, 但自 己却不知道在做什么、 在练什么; 或者是“进得去、 出不来”, 不能在练习的实践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练得盲目形成不了技能。

 此种情形可视为“稀里糊涂”。

 (三)

 策略性知识:

 该练的没有练精 策略性的知识属于认知策略, 它既包括言语信息, 也包括智慧技能, 因为它本身 就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 即调节学习者如何思维与如何学习的对“内” 办事能力。

 在实际情形中, 导致该练的没有练精的原因主要有下列情况:

 1. 忽视训练的量。

 俗话说“熟能生巧”, 唯有熟练了才能形成一定的经验, 沉着面对各种情况; 另一方面唯有熟练了才能有所创新, 才能从容地解决各种新问题。

 熟练的一个最重要条件就是达到一定的训练量, 训练量不够,“浅尝辄止” 难以形成策略性知识。

 2. 忽视变式练习。

 所谓变式练习是指在常规练习的基础上有所变化的练习, 它的特点是“变化”, 通过变化能形成全面而深刻的技能, 这种全面而深刻的技能可以适应有更多变化的新情境。

 如果练习做得单一, 缺乏变化, 即使数量再多也没有实际效果。

 3. 忽视归纳和总结。

 归纳和总结是重要的思维方式, 通过归纳和总结而形成的概括性技能便于指导解决那些具体的、 富于变化的问题, 达到以概括应多变。

 许多学生学习很刻苦,做了大量的练习, 但效果不明显, 算得上是“事倍功半”, 个中原因可能就是忽视了变式练习, 忽视了归纳和总结。

 三、 教与学中的“眼高手低” 原因探索 联系教学实际, 我们不难发现, 学习上出现“眼高手低” 现象是与学和教两个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分不开的。

 (一)

 学生:

 造就“眼高手低”

 1. 学习动机不足。

 如今的学生普遍存在着求知欲不足、 思想浮躁、 思维怠惰、 吃苦精神不够、 意志力薄弱等毛病, 表现在学习中往往有“浅尝辄止” “注意力不集中” “粗枝大叶”“大而化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等缺陷。

 2. 学习习惯不良。

 就学习的几个关键环节“预习——学习——复习” 来看均存在一些问题。

 如很多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 即使预习了也可能是有“眼” 无“心”、 不着实质; 许多学生听课三心二意、 心猿意马, 往往遗漏重要信息, 抓不住知识的关键; 许多学生课下对

 于技能的复习宁可用眼睛单纯地“看”, 也不愿意动手一步步地做和练, 因而不能在做和练的实践中深入思考, 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真正形成能力。

 (二)

 教师:

 助长“眼高手低”

 1. 教师不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来施教。

 他们总是担心学生听不懂、 学不会, 所以尽可能地多教、 多讲。

 结果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时间侵占太多, 学生没有自主消化的时间, 学生学得被动, 不能主动建构有意义的知识结构。

 2. 教师的教学太重结果、 轻视过程, 不能按照不同类别知识的特殊习得条件来加以区别对待并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

 3. 教学中偏重于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而忽视程序性知识, 尤其是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对于程序性知识的教学也只偏重于其具有陈述性特征内容的教学。

 这样, 教师在客观上助长了学生“眼高手低” 的倾向。

 因此, 要解决学习中的“眼高手低” 现象, 我们要在教学中做到:

 对于言语信息的教学要注意提供有意义的先行组织者, 以促使学生深记; 对于智慧技能的教学要多注意典型练习的精讲, 促使学生在多练中掌握原理; 对于认知策略的教学要注意变式练习的巧讲, 以促使学生在巧练中形成灵活多变的策略。

 这样, 教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教促学, 以教导学, 让学生既学会, 又会学, 使他们在稳扎稳打、 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形成过硬的能力, 真正做到 “眼高手更高”。

推荐访问:“眼高手低”心理分析 眼高手低 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