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阅读答案第1篇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苏轼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注】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虞美人阅读答案7篇,供大家参考。
虞美人阅读答案 第1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即将离杭,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之有关堂。应陈寰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
1、“一江明月碧琉璃”描绘了一幅水月交映的阔远画面,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天地,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是怎样写景抒情的?请结合上下片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江面的月色由夜阑风静而来,明澈如镜,清辉万里,温婉静谧,令人豁然开朗。它留给人们充分的想象天地,想象词人以此来象征陈述古人高洁耿介,象征他们友情的冰清玉洁,象征他们前程的光明等等,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对即可)
2、上片以乐景写忧思,寓情于景;下片因景寓情,由忧而乐。词人把景物与情思交织起来写,有层次地表现出感情的波澜。(意对即可)
虞美人阅读答案 第2篇
虞 美 人 刘辰翁①
梅梢腊尽春归了。毕竟春寒少。乱山残烛雪和风。犹胜阴山海上窖群②中。
年光老去才情在。唯有华风改。醉中幸自不曾愁。谁唱春花秋叶泪偷流。
【注】① 刘辰翁:南宋词人。宋亡后,词人飘零隐居于深山。② 窖群:地窖、羊群。指苏武被拘匈奴、幽囚大窖、牧羊北海。
12.梅梢腊尽春归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
13.请赏析上阕乱山残烛雪和风。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6分)
参考答案:
12.描绘出枝头梅花凋谢,冬天逝去,春天到来的景象。(2分)交代了时令,(1分)引出下文春寒少的感受,(1分)与后文描绘的雪和风的山中景象形成对比(1分)。
13.山中的环境尽管阴冷恶劣,仍胜过当年被拘匈奴、幽囚大窖、牧羊北海的苏武,(2分)运用了对比(1分)、用典(1分)的手法,写出了对故国的思念(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2.梅梢腊尽春归了枝头梅花将尽,冬去春又来。起笔从容,读者可能以为已是春暖时节。引出下文春寒比之冬寒要好多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后文提到了乱山残烛雪和风的山中景象,使上下文形成强烈对比。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乱山残烛雪和风。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乱山,写出周围的环境。残烛,描摹所居室内之情物。雪和风,词境复推向天地。上句是写实。宋亡后,辰翁飘零隐匿于深山。下句跳宕翻跌,意境无比高远。阴山,匈奴世居之地。北海,匈奴极北之地。窖指地窖,群者羊群。此句典出《汉书苏武传》,词人引苏武故事,表现其对他民族气节的无限景仰。此句言自己即使身在山中,遭受风雨摧残,但境遇也好过被拘匈奴、幽囚大窖、牧羊北海之苏武。可见词人以古人为师友,砥砺志节,故国之思不忘。
虞美人阅读答案 第3篇
李煜《虞美人》阅读训练
【原文】: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阅读训练】:
1、“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词的上阕一共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如何理解,这三句词蕴涵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xx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李煜《虞美人》)
8、“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李煜《虞美人》)
9、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这句诗是:“”。(李煜《虞美人》)
10、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李煜《虞美人》)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训练
【原文】: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阅读训练】: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排遣。
B、上片写相思,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作分析。
李煜《虞美人》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1、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的奔腾不息和连绵不绝的特点。
2、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具体形象。
3、表达了作者痛失家国的无限愁绪。
4、词的上阕一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五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它们是良辰美景,作者写这些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人生的厌倦,这是以美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5、“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也可以理解为旧时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这三句词抒发词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
6、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深重、强烈和无穷无尽。这种比喻性的写法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愁”写得具体可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9、春花秋月何时了
10、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1、A
2、C
3、“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
然而又“无计可消除”,其深可见。更可贵的是,李清照将“情”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其“情”运动之速。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而且从一“下”一“上”之中还可领略到她的万般愁绪,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表现出词人深婉细腻的风格。(意对即可)
虞美人阅读答案 第4篇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美丽壮观的.胜景,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势不凡。
B。
上片后两句运用设问,询问友人,期待与述古有朝一日能再次相会,把酒痛饮。
C。
下片前两句化用杜牧“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词句,直抒内心痛别之情。
D。
上片以乐景写忧思,寓情干景;
下片因景寓情,由忧而乐:情感表现极有层次。
15。
词的最后两句如何理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⑴夜深风静扶醉欲归时,夜景如画:一轮明月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明如镜(玻璃);
⑵词人以明澈、温静的江月,象征述古为人高洁耿介,也象征二人友情的纯洁深挚;
⑶以景结情,既表达了对朋友人格的赞美,也表达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
虞美人阅读答案 第5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4.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B)(2分)
A.“春花”“秋月”,人们多以为是美好的,但词人厌烦其无尽无休,企盼其早日“了”却;
这些意象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悲苦。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描写出明月照耀下夜阑人静的环境,词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过去故国的美好月色,真是不能忍受。
C.“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化抽象为形象,写出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断,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
D.这首词采用问答,以问开篇,以问答结,结构严谨;
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将词人内心难以抑制的愁思贯穿始终。
(B错在“回忆起过去故国的美好月色”,应为“回忆起过去明月下的故国”)。
25.这首词的下阕运用对比手法,请简要赏析。(2分)
答:(2分)以“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相对比,表达了词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或蕴含着宇宙永恒不变而人生之短暂无常的哲理,将词人心灵上的忧思难平曲折传出)。(对比内容1分,作用1分)
虞美人阅读答案 第6篇
李煜《虞美人》阅读训练
【原文】: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阅读训练】:
1、“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词的上阕一共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如何理解,这三句词蕴涵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xx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李煜《虞美人》)
8、“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李煜《虞美人》)
9、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这句诗是:“”。(李煜《虞美人》)
10、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李煜《虞美人》)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训练
【原文】: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阅读训练】: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排遣。
B、上片写相思,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作分析。
李煜《虞美人》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1、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的奔腾不息和连绵不绝的特点。
2、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具体形象。
3、表达了作者痛失家国的无限愁绪。
4、词的上阕一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五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它们是良辰美景,作者写这些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人生的厌倦,这是以美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5、“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也可以理解为旧时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这三句词抒发词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
6、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深重、强烈和无穷无尽。这种比喻性的写法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愁”写得具体可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9、春花秋月何时了
10、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1、A
2、C
3、“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
然而又“无计可消除”,其深可见。更可贵的是,李清照将“情”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其“情”运动之速。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而且从一“下”一“上”之中还可领略到她的万般愁绪,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表现出词人深婉细腻的风格。(意对即可)
虞美人阅读答案 第7篇
(三)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12—14题。(8分)
虞美人
[北宋]晁补之
原桑飞尽霜空杳。霜夜愁难晓。油灯野店怯黄昏。穷途不灭酒杯深。故人心。
羊山古道行人少。也送行人老。一般别语重千金。明年过我小园林。话如今。
12.出版社编《历代词选》,拟为这首词添加一个题目,以下选项中合适的一项是()(1分)
A.野望B.归隐C.饯别D.怀旧
13.下列关于这首词写作特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原桑”两句以萧条之景渲染悲壮情绪。
B.“油灯”句借助典型画面表现人物心理。
C.“羊山”两句以行人情状反衬自身遭遇。
D.全词不事雕琢,用语清丽,情思宛转。
14.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词中画线部分。(5分)
答案:
(三)(8分)12.(1分)C 13.(2分)B 14.(5分)答案示例:“一般”句写临别寄语,然后由实入虚,想象将来在自家的小园林再次相逢,借此慰藉心灵,冲淡离别的感伤。“话如今”是说此次的聚散会成为日后重逢时回忆的话题,是对所想象的虚境细化深入,突出对此次相聚的珍惜以及离别的难舍。虚实相生的写法拓宽了词境,将喜忧交织表现得细腻宛转,真切感人。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5分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