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技巧第1篇例2阅读宋人刘克庄的《北来人》(二首),回答: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简要分析。(6分)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歌鉴赏技巧热门7篇,供大家参考。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第1篇
例2 阅读宋人刘克庄的《北来人》(二首),回答: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简要分析。(6分)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学生答案 ①诗人运用对比手法,“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将权贵歌舞享乐与战士沙场孤军奋战对比,讽刺当政者昏庸无道;
②诗人的叙述极具感染力,“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字字凝血,让人悲从中来。
分析 答出对比手法,但不够全面,得1分;
分析出诗歌的感染力,但没有分析具体情感,且未能总结出叙事特色,得1分;
共计2分
点拨 “在叙事上有何特色”一般指向诗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叙事人称和修辞手法。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
从叙事人称看,采用第一人称;
从修辞手法上看,运用了对比修辞。
示例 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答对1点给2分)
归纳 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故要特别关注描写与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前者包括描写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描写方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描写技巧(正面和侧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后者包括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用典抒情、借物抒情。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第2篇
先观点后理由 先总后分式 分点作答式
答题的一般格式可简化如下:
形象:身份+性格(+情感/塑造形象的意义)(先定性分析,再定量组合)
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体会意境:运用什么手法+抓住哪些意象+营造怎样意境(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抒发什么情感
品味关键词句:释义+还原意境+运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分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分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 (+塑造了什么形象)+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第3篇
例1 阅读李白的《金陵望汉江》(文本见本期第18页),回答: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学生答案 当今盛世,即使任公子在世,也无须垂钓了。诗人借用任公子的典故,以江海中无巨鱼喻太平之世,侧面写出了世道的美好,表现了诗人对于盛世的赞美与颂扬,寄寓了自己既然身处和平世道,便可不必积极入仕,天下乐我亦同乐的情怀。
分析 能由典故分析出“太平盛世”,抓住了要领,得3分。但对“沧浪罢钓竿”的理解有误,没有考虑作者李白一向积极入世、渴望有所作为这一背景,后半部分答案不能得分。
示例 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3分)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2分)
点拨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是李白用典处,李白以任公子自喻。古诗欣赏题,最不可忽视的是有关典故的注释文字。
归纳 古诗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冗长为简洁。
拟人:使人格化,新颖别致,栩栩如生,引人联想,生动活泼。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语言简练含蓄。
对偶:形式上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音乐美;
内容上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议论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抒情语势磅礴,痛快淋漓。
用典: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横生。
对比:把对立的意思(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第4篇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第5篇
①强调四看到位:看题目、看诗歌、看注释、看要求
②整体把握类别与抒情基调:诗歌类别有山水田园、边塞、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等;抒情基调有哀婉悲伤、激昂愉悦、痛苦、快乐、离恨愁绪等,风格可参照书上的概括。
③注重表达方式和技巧:
古诗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用典、顶真、通感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表现手法有:
描写技巧: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多角度描写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即事抒情、用典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
文艺表现方法 :赋、比、兴;铺陈描写、用典、象征联想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抑扬变化、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④按照要求分析或归纳:表达要运用术语,答题要谨记“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结合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考虑,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步骤,语言要简炼通顺。
⑤重点复习唐诗、宋词和元曲,弄清相关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第6篇
例3 阅读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回答: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学生答案
作者用“天马玉花骢”表现马的名贵俊美,用“画工如山貌不同”写之前画工描摹各不相同,最后一句更是直接点明曹霸高超画技,他画的马令其他“凡马”都黯然失色。
分析
找出了相应的诗句,但不够准确,“貌不同”中的“貌”,作动词用,是指画工画得不像,而非“不相同”,得1分。最后一句直接描写画技高超,不属于铺垫,得0分。
点拨
题目要求回答“作了哪些铺垫”,即分析侧面烘托。“画工如山貌不同”和“迥立闾阖生长风”句属于“侧面描写”,答题既要找到相应诗句,还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示例
作者通过层层铺垫,来突出曹霸画技高超。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多少画工画出的都与原貌不同,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3分)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非凡的神采尤其不易。(3分)
归纳
古诗常用的结构技巧包括起承转合、首尾呼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过渡、铺垫、伏笔、卒章显志等。其作用为独辟蹊径、独出心裁、自出机杼、别开生面、别具一格、不落俗套、突兀而起、笔锋一转、严谨完整等。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第7篇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
①先答这个字 词 在文中的意思(若答题的空很长还要描绘画面)
②运用了什么手法
③达到了什么表达效果 (有什么好处)
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表现手法 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总论情与景关系:
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 修辞手法:
手法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1、鉴赏古诗,应该充分考虑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
2、理解诗意,借助想象和联想再现形象。
3、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4、剖析作者思想。
5、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6、画中品诗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