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论文第1篇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艺术素养教育现状分析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艺术素养很难达到应有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学生艺术素养的先天不足应试教育使得高中毕业生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论文20篇,供大家参考。
学生的论文 第1篇
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艺术素养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艺术素养很难达到应有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艺术素养的先天不足
应试教育使得高中毕业生艺术素养普遍较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群体艺术素养缺失更具普遍性。艺术素养的先天不足导致学生职业理想模糊,缺乏自信与自律,主动学习能力不够,急功近利,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学习缺乏热情,接受与领悟能力不足。
(二)教育理念存在偏差,目标定位模糊
多数高职院校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的认识偏颇、定位偏低,过度侧重技能、忽视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趋同化现象严重、缺乏办学特色与教学创新,错误地认为不断发展的数字技术可以取代甚至超越传统的手工技术,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技术单一,缺少创意与创新,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就业需求。
(三)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
一些高职院校课程序列结构不合理,技艺课程与综合艺术素养课程的比例失调,课程基本结构碎片化,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相互作用不明确。有些高职院校在浅表的“产学结合”与片面的“市场化”追求下,产生急功近利的课程观,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
(四)艺术素养的提升与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艺术素养培养的缺失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些青年教师艺术素养不高,从教之后又没有加以充实提升,在教学中必然缺乏对学生艺术素养的要求。此外,学校存在对艺术素养教育的投入不足、支持力度有限、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客观上导致了对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忽视。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艺术素养提升对策
艺术素养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维度,对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针对目前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探索:
(一)人才培养定位与职业素养教育体系构建
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复合型人才是蓬勃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充分考虑办学层次、地域文化、人才需求、专业特色和产业经济发展需求等要素,探寻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定位。同时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艺术素养培养、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培养、知识产权与法制基础培养、专业技能培养、营销能力培养等纳入教育范畴,构建完善的职业素养教育培养体系。
(二)基于“艺术素养渗透”的课程结构体系优化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应着力构建结构清晰、系统完善、序列合乎逻辑的课程结构体系。适度压缩设计软件课程,增设艺术素养课程,适度开设交叉学科的选修课程和辅修专业,培养学生的跨界设计能力,扩大学生在对相关专业了解的同时,满足未来兴趣择业的可能性。理论培养模块通过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对学生专业兴趣及发展潜能的培养;
能力培养模块通过实际课题研究、专题项目实践、创新项目研发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意、创新潜能。通过这两大模块的合力构建,形成对接创意文化产业“艺术素养渗透”的课程结构体系。
(三)基于“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模式创新
首先,应遵循艺术教育规律,改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采取“任务驱动式”和“兴趣导向式”的有效结合,引入“案例型”“研究型”等教学方法,运用“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创意思维,凸显艺术素养在创意、创新中的重要性。其次,建立良好的评判与奖励机制激发师生关注艺术素养,同时,针对学生艺术素养薄弱的现状,开创“艺术素养专题法”教学,对优秀设计案例进行艺术内涵剖析与研讨,运用课程融入式、内外结合式、学校情景式等培养模式,探索艺术素养提升的可行性。
(四)以艺术工作室为平台的艺术素养分层教学探索
当前,多数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都设有艺术“工作室”,它是设计专业对接社会连接课堂与产业的重要纽带,在自愿、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根据各专业工作室规模选拔优秀生源组建“创意创新班”,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重点培养,通过一到两年的各类讲座、参与设计开发、专题辅导、参加大型赛事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最后依据学生自身特长,在导师引领下竞标社会项目共同设计创作。通过优质生源的辐射作用,在带动周边学生共同进步的同时,创新班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通过“传帮带”机制辅导低年级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增进集体凝聚力。
(五)以兴趣为导向的课外艺术素养辅导体系构建
建立课外辅导机制,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电影、电视、视频、图片等视觉性强的艺术素养素材库,定期下达课外任务,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组织观看素材库内容。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分析优秀艺术作品背后的创作思想,有助于弥补专业课程体系无法兼顾边缘学科的不足,让学生的视野更宽阔、联想更丰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中开展艺术素养培养是极其必要的,对一些理论模式的探索、创新举措的实施等还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与摸索。时代在发展,艺术素养培养也应该在动态中不断变革,学校要以学生为本、以兴趣培养为导向,强调人的潜能发挥,同时,应该充分认识到艺术素养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对其规律、现状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与创新,积极发挥其价值。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是每个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
学生的论文 第2篇
摘要: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不仅需要高智商的人才,同时,还需要高情商的人才。又因为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所以,家庭教育是影响儿童情商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家庭中家长的个人观念以及家庭的社会地位也会影响到儿童情商。然而,家庭教育关系着儿童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对于儿童今后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更加重视家庭教育给儿童情商带来的影响,从小培养儿童的个人家庭修养,从而为儿童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通过研究家庭教育的现状,并且通过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家庭教育对儿童情商的影响,这为完善家庭教育给儿童情商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情商;影响
一、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
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有些家庭的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其家庭教育无法跟上现在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也给儿童情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家庭教育会给儿童情商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庭教育对于儿童自身素质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家庭教育不足,这就严重阻碍了儿童自身的发展,也无法更好的培养情商。这就需要家长能够重视家庭教育对儿童情商的影响,通过创新家庭教育方法来促进对儿童带来的影响,这也是家庭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儿童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家庭教育,所以家长就要与儿童进行多多交流,以此来增多儿童接受家庭教育的机会,并且开发他们的情商,让他们不断培养情商,从而获得竞争力。同时,也要让儿童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从潜意识里重视情商的培养,这样也可以让孩子通过这种方式接受家庭给予自己的情商培养机会。而且,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会遇到很多的问题,然而这种问题学校并不能够解决,这就需要家长爱的教育来为孩子解决难题。所以,本文的研究对于儿童情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家庭教育落后
因为有些家庭经济比较落后,这也使得家庭教育落后,这也是家庭教育的现状。家庭人员忽视了家庭教育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所以没有在这方面没有给予重视,直接造成了儿童情商的发展。而且,由于儿童的家庭教育素养较低,在日后的成长与发展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就阻碍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不利于情商的培养,也会让他们因为情商不够而无法在社会上得到更好的发展。总之,家庭教育可以更好的让儿童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也可以更好的促进儿童情商的发展。所以,对于一些家庭教育落后的地区,儿童情商的发展都会受到不良影响,并且会影响到儿童长大后的发展。总之,家庭教育落后是现在儿童情商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也是家庭教育对儿童情商影响的现状。
(二)家庭教育观念不足
而且,家庭教育观念不足也是家庭教育对儿童情商造成不良影响的原因。家庭教育观念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从而影响了儿童情商的培养。就是由于家人教育观念不足,家庭很多家庭都认为家庭教育并不重要,也不会重视家庭教育给儿童情商带来的影响。缺乏家庭教育观念,那么就会在实际行动上落后,这样就会使得家庭教育无法得到重视,从而进一步阻碍了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只有具备了家庭教育观念,家长才能更加重视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且置办更多的家庭教育资源,以此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以及家庭教育方式,从而促进儿童情商的发展。同时,只有提高家庭教育观念,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还有利于儿童情商发展。
三、家庭教育对儿童情商的影响
(一)家长自身的素质带来的影响
儿童善于模仿自己的家长,如果家长自身素质不好,容易引导孩子形成一系列的不良习惯,这样也不能给儿童情商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如果家长自身的素质较低,那么也不会有更好的文化素养以及家庭素质来教导儿童,让儿童获得更好的家庭教育,如此一来,就会使得儿童从小就会养成一些坏毛病,严重影响了儿童情商的培养。所以,家长自身缺乏素质会使得儿童严重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利于儿童情商的发展。
(二)家庭生活环境带来的影响
当然,家庭生活环境也是儿童情商发展的影响因素。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儿童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不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中,这样就会从小给孩子心中留下一个阴影,并且让孩子从小都接受一些不良的习惯以及生活,这样会给孩子提供一些不良的家庭教育,从而给儿童情商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优越而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环境中,那么从小就会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让孩子从小就会接触到良好的东西,而是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可以让还是更好地培养情商,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家庭生活环境也会给儿童情商带来很大的影响。
四、总结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还需要不断的改进,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情商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家庭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在当今社会中,不仅要具备足够的智商,同时还有从小培养孩子的情商,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孩子的竞争力。当然,在家庭教育中,家庭以及家长对于儿童情商的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并且家长自身的素质以及观念也是影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所以,这就启示家庭能够培养家庭教育观,这样才能给儿童情商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渝江.农村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18-121.
[2]庞国斌.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3]唐维国.家庭教育的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2001(2)79-83.
[4]徐福荫.家庭教育方式创新与多元发展[J].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
[5]董亚芬.家庭教育的影响[J].外语界,2003(1).
[6]裴秋艳.对家庭教育的思考[J].教学研究,2001.
[7]卢强.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J].电化教育研究,2013(9):91-97.
学生的论文 第3篇
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下面笔者就谈几点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介绍科学家探究化学实验的过程,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
化学学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无数科学家艰苦奋斗、创新的历史。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化学家的史实,特别是我国化学家的科研史实,如张青莲院士1991年测得的铟原子量114.818士0.003,已被国际采用为新标准。化学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的发明,对我国经济增长方面作出的贡献及对国威的振兴等等的史实,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在了解科学家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了创新的意识。
二、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规范实验技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课堂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是教学中最直观、最有效的手段,具有直观性、示范性、启发性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演示实验时,我首先讲解本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名称、用途、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然后我演示操作过程,边演示边讲解,演示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待学生掌握要领后,再示范连贯动作,若时间宽裕,请一位同学上台做一遍,其他同学注意观察,看有没有什么问题,这样,同学们的实验技能有了初步的基础。为以后的动手实验打下了基础。
三、重视学生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一)实验准备。在实验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报告,让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器材,反应原理、装置、操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报告准备实验药品和仪器,同时还要准备一些"赠品",便于满足学生实验过程中一贯的实验尝试心理。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培养了查阅搜集资料的能力及对信息的辨析、组织归纳的能力。
(二)激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化学实验创新能力是以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分析、思考、创新设计,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在处理某些问题时,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去思考问题,然后对收集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从中找到最佳结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一次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确实发生了反应的实验设计中,学生们共设计出了十几种方案,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1.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再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2.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再加入氢氧化钙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两者的反应。
3.把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插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即可看到溶液上升到试管中。
4.在一个装饮料的塑料瓶中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往其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盖好瓶塞,用力震荡,塑料瓶瘪了。同学们在自主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三)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究。教学实践证明,对一些较简单的实验,经常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去做,除了增加他们的操作机会以外,还可以起到两个作用:
①使学生对一些被认为是无所谓或被忽视的常规操作,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②在实验过程中,向"学生恰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操作技能。
学生的论文 第4篇
一、现阶段影响初中英语有效性教学的因素
(一)教学方法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一般采用的均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在讲台上对问题进行讲解和板书,学生在下面听讲和记录。这种教学方法,在应试教育阶段,无疑有助于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在我国实行新课改的形势下,已不符合新课标对教育教学的要求。灌输式的教学属于让学生通过记忆的方式复制教师知识的教学,是一个比较枯燥和乏味的过程,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再者,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对其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写上面。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英语学习的诀窍是说。因此,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语言是一门工具,英语是一门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是可以实现与人的交流,而传统的教学无法在这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教师的教学观念
在过去,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教师所拥有的几乎全部观念就是帮助学生应试。也就是说,如何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尤其是关键性的考试中考得一个理想的成绩。在这种应试的观念下,教师的所有教学设计和实践都是围绕如何提高学生成绩而展开的。但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不仅让学生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最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会听、说、读。因此,传统的教学观念已不合时宜,必须摒弃。
(三)学生本身
初中英语实施有效性教学,必须关注学生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这一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初中生处于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也就是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是古老的教育观念,随着时代的进步,其内涵在不断丰富。初中英语教学应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充分发挥自身才能的机会,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标下初中英语实施有效性教学的措施
(一)采取行之有效的多种教学方法
在上文中,笔者分析了传统应试的教学方法已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寻求教学的新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通过借鉴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问题教学和渗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师可采用全新的教学手段,比如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把网络引进课堂。总之,教师要通过自身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在课堂上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营造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师要不断改变观念、角色等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不再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考得理想成绩,而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这一新的目标要求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自身观念、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等。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而学生是课堂配角,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改变自身扮演的角色,努力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支持者和辅导员。此外,教师还应积极钻研教材,努力括宽视野,增加知识储备,以身作则,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三)引导学生自觉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在初中英语课堂,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往往只是一味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知识,学习的自主性不强。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关键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的主角,这需要学校和家长两方面的努力。学校和教师必须对学生加强引导,使学生逐步转变应试的观念,认识到形势已经改变,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实现自我。而家长则要改变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标准,不能简单地以成绩定优劣,要看到学生的整体,而不仅仅是成绩这一小部分。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则自会加强自身的学习,积极配合教学工作,使教师的教学得以有效开展。
三、结语
现阶段,我国正在深入进行力度更为强大的教育改革,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课标下,初中英语如何实施有效性教学成为初中英语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实施有效性教学的障碍。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初中英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初中英语实施有效性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包括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积极转变自身观念和角色等,希望本文有助于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有效性教学。
学生的论文 第5篇
1、崔亮同学的学士学位论文《碎片剪辑与周星驰影片中“无厘头”风格的营造》研究了碎片剪辑这一近年来颇为流行的剪辑艺术手段,并重点分析了周星驰影片中碎片剪辑的运用,创作手段与艺术作品互见,具有明确的主题和清晰的理论脉络,也有比较强烈的使用价值。该论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对碎片剪辑产生的电影/文化背景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剖析,研究了历史传承,结合中外各国代表影片对碎片剪辑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有效的分析。更加可贵的是,我国以往对香港/周星驰电影的研究多集中在文化/个体的层面上,而本文从具体的技术/艺术角度研究了周星驰电影的一个创作层面,以理性的态度对其独特艺术形态的形成进行了令人信服的总结和归纳,对于此类电影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该论文文字严谨,论点明确,例证丰富,论证方法多样。崔亮同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文字/影片资料,多次加工修改,不断提高了论文的水平。由于作者是剪辑专业的毕业生,在论文写作中也注重紧紧围绕电影剪辑的艺术/技术特点,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结合具体的剪辑艺术处理,以例证为论据,以分镜头列表、镜头截图和扎实的分析为论证过程,具有剪辑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并在各章节中注意理论的提升。这是一篇比较优秀的论文。
2、张晓章同学的学士学位论文《浅谈舞台表演艺术中的节奏》,研究的是表演艺术中的一个高级核心元素:节奏。这是一个有相当难度的课题,研究起来也很有价值。论文的特点,一方面梳理了与节奏有关的相关表演理论,一方面以大量具体的实践例子对其论题进行了例证。全文主题突出、层次清晰,扎扎实实,深入浅出。看得出,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学习态度端正,论文成果显著。当然,节奏的问题 对于所有表演艺术的大家来说都是一个没有尽头的科研难题,而节奏又涉及导演艺术、演出样式乃至戏剧本体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本科学生,张晓章同学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知难而上,能够在论文中取得如此成绩已属不易。希望他能够将论文中论及的问题和今后的各种实践密切结合,适时拓宽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水平和理论水平,身体力行地实现自己“一环扣一环”的艺术生活节奏。
3、于丽金同学的学士学位论文《喜剧元素在韩国电影发展中的地位及其研究意义》研究了韩国电影中的喜剧元素问题。这是一个有趣且有意义的选题。面对近年来声名大振的韩国电影,国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电影导演和电影类型上,关注韩国电影中具体创作元素的文章较少。于丽金同学的论文,紧紧抓住喜剧元素这一主题,不仅仅研究喜剧电影,更努力分析在不同类型电影中喜剧因素的运用,并且有历时性的探讨,其着眼点和系统性难能可贵。这篇论文以韩国的民族性和韩国电影中体现出的民族性为基础,即研究作品,又研究观众,并且能够把电影问题放入历史和民族的大环境中进行思辨,深入浅出,点面结合,即有理论性,又有实用价值。论文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一为对不同类型电影中喜剧元素使用技巧的分析,甚至涉及“残酷政治片”和“悲情历史片”,揭示了韩国电影商业活用各种有利创作因素的成功秘密;一为由对韩国电影的分析渐次进入对中国电影创作的思考,对时下中国电影的创作技巧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论文层次清晰,沉稳大气,资料详实,例证丰富。于丽金同学的写作态度认真,多次向指导教师请教、修改论文,并为全班第一个完成论文的同学,治学态度值得肯定。这是一篇比较优秀的论文。
学生的论文 第6篇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努力构建温情的课堂。本文论述了构建温情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教师需要具备人本教育思想;
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选择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
调动学生的多元智能;
引导学生回归生活。
关键词:温情课堂;
人本教育思想;
非智力因素;
学习方式;
多元智能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方式的改变强烈地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掌握的相关教育知识和技能不再是以知识形态出现,而是以行为方式呈现。所以,教师现在真正应该做的事情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自己,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师就必须努力构建人性化的温情的课堂教学。
一、温情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人本教育思想
理解人本教育思想的内涵是教师构建温情课堂的关键。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
1.教育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知、情、意全面发展,能自我实现的人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潜能,他说:“一位作曲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画,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始终都无法安静。一个人能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马斯洛认为,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帮助人们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说:“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与人有关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是个性能达到的或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程度的发展”。罗杰斯主张教育目标应该是促进学习和变化,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他认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惟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罗杰斯认为,按此教育目标培养出来的人能充分发挥他所有的组织潜能,对社会和他人具有建设性和信任感,而且具有理性的面对现实的精神。
2.以学生为中心,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教师是权力的拥有者,学生是服从者;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尽其所能向这个容器中灌输知识。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此,罗杰斯提出要废除传统意义上教师的角色,以促进者取而代之。他认为,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是一种辅助者与学习的主人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承担学习的责任,师生之间的感情要和谐。
3.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互动,学生自发、主动进行的学习活动
在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上,罗杰斯强调教学要以学生经验的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与主动性为学习动力。他始终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加以接受,作为一个具有各种感情、埋藏着大量潜能的尚未臻于完美的个体对待。为此,他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其具体做法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责任,一起制定课程计划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包括自己的学习经验或其他经验、书籍、参考资料及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单独或同学们一块形成学习计划,把探寻自己的兴趣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
学习目标由学生自己确定;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由学生做出;
促使学习以一种更快的速度更加深刻地进行下去,并渗透到学生广泛的生活和行为中去,使学生的情感、理智沉湎于这一过程的始终。
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内容不同于数、理、化枯燥的数字和公式,更不同于一般的物品,而是一种交往的工具,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是人生命的一种状态,一种需要,它灌注着主体的情感,充满着人生的体验,显示着沟通的渴望。因此,英语教学应从纯工具性走向人文性,关注律动的生命。换言之,英语教师要真正实施“人性化”教学,英语课堂要成为充满温情的课堂。
1.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时刻注意自己的设计对象是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不是物,不是任意摆布的“学习机器”,在重视英语知识训练的同时更加注重生命性、人文性的感悟和表达。
2.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愿望、兴奋感、困惑、焦虑及烦恼,理解和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差异,想学生之所想,感学生之所感,掌握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3.改变过去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角度出发,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4.教师善解人意,要学会等待,不要指望你的一次教育就能成功,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思想,要对自己的学生始终充满激励,充满赏识,充满尊重,充满期待。一句话,使课堂充满温情的人文关怀。
二、温情课堂教学构建必须考虑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高质量的教学依赖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参与,而非智力因素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动力保障。罗杰斯认为,只有当学生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学习时,学习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通过对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教师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使学生大脑积极思考的气氛,激发学生动手探究的欲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由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人性的活力得以充分展现,智力因素才会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温情课堂教学构建必须选择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
在应试教育阶段,由于长期的灌输式学习,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人性体验,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显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选择接受、探索、模仿等体验不同的学习方式。如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设计为分组学习、理解、学生提问。这样就完全打破了过去课堂上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温情的课堂教学构建必须调动学生的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论向我们提示了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现实生活也需要每个人都利用各自的多种智能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要通过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不同智能,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发现、收获并获得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同一概念或同一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方面智能,不光使学生认识静态规律,更要认识动态规律。
五、温情的课堂教学构建必须引导学生回归生活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然要回归生活。在新课程的课堂中,教师必须开放自己的课堂,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教学资源,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机会。将课堂带入真实的生活,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这样将校外环境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加以运用,就能很好地解决英语学习与生活的应用问题,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要追问和考虑的。”因而,教师在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时,一定要把握其精髓,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温情和活力。
学生的论文 第7篇
匆匆地走过求学的两年时间,毕业即将来临却依旧浑然不觉,只记得刚踏入研宄生阶段时的激情与理想,细数着现今的遗憾与感慨,两年多的研宄生涯让我得到了很多,也让我明白失去的是什么。
首先要感谢我的恩师李怀政教授,您见证了我的求学路上的磕绊与成长,在我的一段重要的人生道路上给予我指引。当我在学习上或是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您总会以开导与帮助让我重新建立起信心;
而当我犯错误时,您总是细心劝导,帮助我改正。怀藏万卷书的您,总是将之前所走过的万里道路浓缩成人生真谛,传导于我们。所以,您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其实是如何做人的道理。从您那儿,我学会了很多很多。这篇论文无处不渗透着您的心血,在此,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老师,谢谢您!
此外,我还要感谢陆老师与林学长,因为有你们的鼓励,我才能更加顺利地完成研究。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师兄师姐们,感谢我的好友,谢谢你们在我论文的完成过程中给予我的支持与鼓励。感谢我家人的关怀与理解,感谢国贸班的全体同学,是你们陪伴我度过了快乐而又意义的两年本科生生活。
最后要向各位评审专家和老师致以真诚的谢意,感谢您们为本文付出了宝贵的时间。
学生的论文 第8篇
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而具备的较强烈的行为意图、情感意愿或心理需求。这是包括数学教学在内的一切学科得失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大量事实充分证明:只有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的教学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的质量、成效和水平;
而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则归根到底是成效低下的乃至于是失败的教学。那么,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下面,拟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就此谈些未必成熟的个人成见。
一、意识到学习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前提
使学生充分清醒地意识到,学习首先是现代人生存发展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宣言曾经这样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不会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停滞不前的人。近代以来,特别是从20世纪40年代的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人类社会已被卷入了一个新知识急刷增长而旧知识加速老化的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知识更新的周期在不断缩短,知识老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特别需要人们善于学习,特别要求人们终生不断地努力学习。
使学生明白具体地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主人首先是我们每一个自己。只有使自己不断学习,善于思辨,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和新问题的解决,才能使自己思维得到锻炼,潜能得到开发,智能得到发挥,灵魂为之升华,个性为之张扬。个人学习可以改造自身,全民的学习可以改造社会,现实的学习可以创造未来。
二、运用拾当的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必要环节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欲望是指对某个事物或某个问题倾向于认识,研究并期盼某一结果的心理意愿。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巧设悬念,可以收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之效。例如我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课时,曾先给学生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小李,当时小李正在做一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小明看过就断定小李把方程解错了。小李对此非常惊讶,问小明“到底有什么判断的秘法”。此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也像小明那样深知这一秘法?”大家随即兴趣浓烈地回答说“想”。于是我们便趣味盎然地教学了一课题。成效之高自然很有些出乎意料。
2、引发认知冲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认识冲突是指人们的已有知识或经验与所面临的现实情景之间的差异或对立。
它常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引起学生对差异和对立状况的注意与关心,从而诱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这一方法的恰当运用,也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在教学“圆的定义”一课时,我根据学生对圆形物体屡见不鲜司空见惯,而又对圆本质特征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情况,执意追向“究竟什么样的东西才能叫做圆”,使他们对“圆的定义”产生欲罢不能的急切心情,这时再进行相应的教学,则一切都显得水到渠成,又一切都显得立竿见影。
3、加强情感沟通,诱导志趣追求
古哲曾诫“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又说“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思想感情的交流与沟通,以便了解学习,关爱学生,注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亲近感、信任感和友好感,从而使学生较快地言其师、信其道、继其志。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必然包括对学生的激励与诱导。在这方面,教师可通过数学史上的某些人物及其轶事,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与进步,了解古今中外数学家门的治学太度及人生追求等等方面的情况与知识。在这方面,笔者曾给学生讲过“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王——高斯”和“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故事,对诱导学生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起了极大的作用: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又“行之以悟,导之以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和求知探索欲望。
4、满足成功欲求,强化进取意志
在数学教学中,几乎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求,但真正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有一个比较慢长的过程,需要坚韧顽强的进取意志。而强化进取意志,则须不断地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求。在这方面,创造条
件开展适当的数学竞赛是一条重要途径,结合教学适时进行测试也是一条重要途径。但竞赛与测试,信息反馈必须及时,诱导激励必须妥当。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每一次竞赛和测试,切实具体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从而使自己的进取意志不断强化。同时也使自己的追求目标惭趋高远。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学习动力的根本源泉之所在。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则必须抓住学生的兴趣方向。比如,对崇高的东本,对美好的东西,对有用的东西,对新颖独特的东西,对幽默风趣的东西,对矛盾对立的东西,对可以身体力行的东西,对可以使用自己舒心快意的东西,对有益于自己心智发展的东西,等等,都是比较感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就应该从这些方面打开渠口,方有可能步入正轨并渐入佳境。
学生的论文 第9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对新型高素质人才有了新的需求,因此,学校推行高效课堂势在必行。
关键字:效益 合作 发展
一、高效课堂提出的背景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2000年1月至6月通过申报、评审,成立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各研制组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课程标准初稿。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9个地区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对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修改。7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日前涵盖中小学义务教育18门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研制完成,9月1日起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随着教学改革的快速发展,各种形式的课堂改革在全国各地探索发展,各地区、各学校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课程改革的试行、总结,并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加以总结和推广,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加以推广实施。可以这样说,自教学改革以来,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实践,也确实找到了一些符合教学规律、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由过去的陈旧、满堂灌转化为学生有效的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课堂的高效进一步得到提升,正在兴起的高效课堂完全替代了过去的教学。
二、高效课堂的概念与内含
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从理论上说,也就是这堂课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要在一定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效益。从课堂实现的过程来看,应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通过知识的传递和应用来实现这堂课。作为学生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在这一堂课的学习中,通过课堂上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一堂课。作为教师来说,就要能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准确定位,确定目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以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展示和发展的空间,使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更高。一堂课效果如何,主要看这节课上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看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运用和发展情况,达到了计划预定的目标,使学生能有所发展,这就是高效,否则是无效的。
三、 推行高效课堂的意义:
第一,新的教育形势,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不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和弊端,是推出高效课堂的客观背景。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核心,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传统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弊端,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单调的教学形式和被动的学习方式加重了学生的身心负担。过去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改革课堂教育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第二,现代社会对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是推行高效课堂的必然要求。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学习者素质培养的因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盛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低下,创新意识更是不足,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使得我们必须要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手段,把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不同个性、不同潜能的学生,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实施个性化、人性化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质疑、调查、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而这些靠加班加点,牺牲孩子身心健康的老路已经行不通了。
第三,榜样的力量是我们打造阳光高效课堂的动力必然。教育教学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史,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都涌动着创新的潮流,不少勇于改革、积极创新的学校,远至上世纪90年代的江苏省洋思中学,近到现在的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等,用智慧和汗水走出了一条教育发展的新路子,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树立了成功的榜样,也激励我们走上这条改革创新的道路。
四、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
构建高效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快乐的心态掌握丰富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多方面能力,因此,我认为有必要从这样几方面加以实行。
首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的角色首先必须进行转变。由过去的教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为主动积极的参与,变单向的传授为双向的交流反馈,由教师的课堂支配者、统治者变为课堂内容的设计者,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为学生创造和谐和的学习环境,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促进课堂的平稳健康发展。
其次,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来看,要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必须要先设计好全课堂的教学流程。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不能只盯着课本,要把学生和教材结合起来,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设计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思维永远不能代替学生,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也难以超越教师的高度,所以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让学生成为思考问题的主人。在时间的分配上,要合理安排,重难点的讨论安排要合理、明确,让每个学生也做到心中有数,力争在最短时间内,通过研究解决问题,获得实效。因此,首先目标要明确。有了目标,学习才有动力,才有努力的方向,学生才有实现目标的欲望,也才有兴趣来参与进来,积极性高了,思维才变得活跃起来,在这种状态下效果自然就会好起来。其次,作为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上要掌握好尺度,针对学生实际,巧妙地设计好问题,使学生在阅读思考中,能对所学内容从情感、认知水平和价值观等方面产生问题,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问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角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由浅入深,联系实际,拓展延伸,打破常规,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注意课堂信息的反馈的纠正,把课堂所学内容能在当堂课内让学生得以巩固。
再次,从教师这方面来看,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作为引导者和助手,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充分发挥出应有的组织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并不是就意味着教师就失去了作用,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还要看教师的组织是否得法,课堂结构安排是否合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安排是否得当、适宜,教师的引导是否到位。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除了所教内容的精心设计外,还要巧妙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运用丰富的语言艺术,达到师生之间的顺利对话,把一堂课的内容有机地串连起来,过到师生情感和所学内容感情的有机统一,使得课堂教学中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思考的结果是有深度的,学生都能在这种状态下积极参与,其效果一定是好的,课堂效益也一定高。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工作,不是仅靠简单的学习或听几节课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研究并加以完善的一种劳动。对我们每一个教师来说,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必须不断学习、探索研究,找到适合于自已的课堂教学,把课堂学习落在实处,促进课堂学习的真正高效。作为高效课堂的实施,我们的主要阵地是课堂。因此,我们必须很好地利用这个阵地,针对学生实际,求真务实,认真思考,不断探索,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创造快乐、和谐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真正享受到高效带来的收获,使每个学生都从中得到提升,创造出大面积的丰收,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打造阳光高效课堂 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汤慧
2,《对高效课堂的认识和思考》 张云修
3,《影响高效课堂建设的关键因素》 张传喜
学生的论文 第10篇
一、为什么要关注学生的倾听习惯
首先,倾听是一种美德,表达的是对别人的尊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倾听对于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举个例子:“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情,你有一种好办法,我也有一种好办法,如果我们懂得互相倾听,那我们每个人就都会拥有两种好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如果能够有效地去倾听老师的讲授和同伴的回答,将会大大提升课堂的质量和效率,学习将会事半功倍,因此懂得倾听非常重要。
人长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少说多听,可是很多人不懂。日常学习中老师和家长经常教育孩子上课要好好听讲,因为听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这也反映出人们对于倾听这种能力的重视,可是,我们的学生会倾听吗?情况并不容乐观,用心观察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
1.在交流问题时,学生的回答很精彩,如果这时请其它同学复述一遍,大部分同学很难完整说下来,甚至别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
2.学生坐得端端正正,提问到他站起来时,却不知回答什么问题,或是站起来后才开始思考;
3.在全班讨论问题的时候,部分同学的目的就是向老师表述自己的想法,其它同学的想法和意见不加注意;
4.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顾自的说,场面热烈,效率却不高,合作的效果大打折扣。这些情景常常会出现在课堂上,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使课堂变得华而不实。
分析起来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多样,其核心原因是学生没有认真的去倾听,倾听的习惯和能力缺失。长期这样,学生的学习、成长和今后的发展会受到很大影响,老师对教育教学的一切研究将难以真正落实。而老师和家长却常常会忽视这一点,只重视知识的掌握,而没有意识到接收通道的畅通与否。增强倾听的意识,培养倾听的习惯,提升倾听的能力,是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二、什么是有效的倾听
有效倾听的定义为:在对话中,把感观、感情和智力的输入综合起来,寻求其含义和理解的智力和感情过程。通俗的说,听着的不仅是耳朵,还应有眼睛、脑和心。所以对倾听的研究与培养不应只停留在耳朵听的层次上,因为这只是“硬件条件”,将接收来的信息进行积极正确的处理,进而得出结论和判断,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学习,实现有效倾听。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有效倾听习惯
1.倾听的培养训练中,要求需要细化并且严格,明确并且到位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倾听的训练需要从一入学就有意识的培养,因为这是习惯训练的黄金期。这个时候的学生还没有诸多不良习惯的干扰,习惯培养训练起来难度相对小一些。在我带一年级的时候,分完班通常前两周很少讲课,主要工作是通过各种方式规范课堂常规,尤其是训练听清老师和同学讲话的习惯。这里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细化,比如说: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应该怎样坐,眼神应该怎样跟随老师,在听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要仔细听清楚,如果和自己想得一样,就点点头,不同意在同学回答完成后举手发表意见。千万不要随意打断老师和同学的讲话等等,这样将要求细化,学生就相对容易接受,再加上老师的严格要求,通常会在两周左右收到明显的效果,为知识学习打好常规基础。
除了常规的训练,我还另外准备了一本童话书,一般在课堂最后的几分钟读书给学生听,读完后与学生一起讨论一下故事内容。实践证明如果能持之以恒,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不光对于倾听习惯的培养有效,而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意识注意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课堂上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倾听状态,及时调整课堂
有效的倾听是有效课堂的先决条件,在课堂教学进行中,学生是否在进行有效的倾听,老师要时刻关注。可以通过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状态,比如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和眼神,判断学生是否在进行有效倾听。学生年龄小,积极参与和装腔作势的区别很容易区别;
可以通过提问或复述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倾听状态和对学习的参与程度等等。另外,教师的思路是否清晰,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感染力,设计的问题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课堂氛围是否融洽等都可以影响到倾听的主动性和效果,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坚持关注学生的倾听状态,那么对学生的感觉也会变得很敏锐,随时能够洞悉学生心理,适时作出调整。当学生出现倾听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及时反思。
3.在教学评价中加强对倾听习惯的正面激励,促进习惯养成
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所以教师的评价方向对学生的努力具有极强的导向性,这是毋庸置疑的。老师对学生的倾听习惯积极的进行正面评价,可以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起到巨大的激励和催化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努力和拼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赢得别人的赞许和重视,如果一个人的辛勤努力长期得不到肯定,就很有可能失去动力,小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所以,在倾听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经常进行诸如:“你听的多认真啊”“他听的神态多专注啊”这样的浅层次的泛泛评价,而要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进行客观真实的有个性和指向性的评价,如“你听得很认真,不光听明白了居然还提出了更好的建议”“这么小的问题竟然都被你听出来了,真是帮了他的大忙,了不起”“听的这么耐心,真有礼貌”等等,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才有更强的吸引力,而且只要我们用心,总能找到合适的语言。
4.教师要以身示范,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做学生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教师以身示范。《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善于倾听学生声音的人,因为这将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老师能够耐心而且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发言,不论发言的质量如何,这一行为本身对学生个人或是班集体就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它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认可,享受表达的愉悦、激起发言的欲望,满足渴望被尊重的心理需求。需要注意的是,老师的善于倾听不能只在课堂之上,课余时间,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更要耐心倾听,做好表率,这时即使你什么也不说,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也将是深远的。
5.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要渗透于日常的教学备课中
教学备课是课堂活动实施的前提和计划,倾听习惯在教学备课中的渗透,首先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在情态、态度、价值观的维度上增加倾听习惯的培养目标,会给教师的备课提供一个指导性原则,更好的将倾听习惯的培养与知识技能的教学相结合。教学过程中为了有利于倾听习惯的培养,我们要注意检查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否清晰,每一个环节,每一项要求,是否能让学生明确;
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能否引起学生的倾听兴趣;
教师的课堂语言、表情、动作是否有感染力等等。在每堂课的课后反思中,要注意记录和分析学生倾听习惯培养方面的得与失,不断得进行调整,改进与提高。这样就将倾听习惯的培养渗透到了每一堂课中,只要能够持之以恒,必会取得理想效果。
倾听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专注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技术和方法外,还需要坚持,更需要耐心和爱心,其实能够学会倾听,就已经说明我们心中有爱了。
学生的论文 第11篇
摘要:中学体育是一门存在一定危险系数的课程,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稍不留神,就可能会受到伤害,严重时还会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对其他课程的学习造成影响。因此,中学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加强安全教育。给体育教学营造一个安全良好的氛围,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学;
体育运动;
安全;
防范;
措施
在素质教育中,体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肩负着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任。但是从目前中学体育教育现状来看,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体育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导致安全事故频发。本文在此基础上,就中学体育运动安全与防范措施展开具体的论述。
一、加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作为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自身的能力和意识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从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普遍较低。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安全学习的重要性,对于那些隐藏在各个体育项目中的危险因素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这种思想意识下,学生在正式上体育课之前很少做一些适当的热身运动,直接就进入到具体项目的学习中,而身体的各项技能还没有及时调整过来,也无法适应突然而至的大运动量项目,导致韧带拉伤等各种身体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将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媒介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给学生灌输自我安全防范的知识,通过这种途径提升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除此之外,中学体育老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引导,让学生知道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譬如,老师要告诉学生在剧烈运动后不能吃食物,这样会增加身体消化器官的负担;
在情绪悲伤的时候不能运动,这样会对人体机能的健康造成影响;
在吃完饭后不能立即运动,这样会给肠胃的消化造成严重的阻碍;
在运动的过程中不能大量饮水,这样会增加身体代谢的负担等。通过这样具体、详细的讲解和指导,让学生记住体育运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效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身体受伤等各种情况。
二、改善体育环境和设施
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很多中学体育教学中发生的安全事故都是因为体育环境和体育设施不完善所造成的。譬如,有的学校由于资金不够,没有建造塑胶跑道,体育老师的教学场地就是水泥地或者洒满煤渣的空地,在这样的场地上进行教学,学生一旦摔倒或不留神,身体就会受到伤害。又如,有些学校对于体育教学不重视,所以没有在这个领域花费应有的精力和资金,尤其是对教学设施的检查和维修,有的学校一个学期才检查一次,甚至有的学校一年才检查一次或者直接不检查。而篮球架等体育设施使用时间长了会存在各种危险因素,如果学校没有及时检查和维修,学生在使用这些设施的时候很容易发生各种意外的受伤情况。因此,学校要想做好体育教学的安全防范措施,必须要注重对场地设备环境的改善,给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学习场所。除此之外,体育老师在每次上体育课之前都要对场地进行全面仔细的检查,尤其是器材的检查,必须要确保其安全性。在选择场地的时候,尽可能选择平整的场地,避免有障碍物等情况的发生。在场地器材布置的时候,还要对空间位置进行考虑,避免出现相互拥挤的情况,最大限度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三、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安全措施
教学方法不当不仅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下降,还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体育老师要对此加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需求、性格特点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组织,有效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例如,在正式教学之前,体育老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热身运动,让学生的身体各项机能能够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运动活动和相应的运动量。需要注意的是,体育老师应尽可能确保热身运动具有针对性,譬如,这节体育课的教学项目是投掷铅球,体育老师要引导学生对臂力进行训练,如果这节体育课的教学项目是足球,体育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对腿部肌肉进行锻炼,这样既可以为接下来的教学打好基础,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对于那些存在一定危险系数的体育项目,体育老师一定要事前做好相应的示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步骤,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因为操作不当而受伤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安全问题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很难完全消除,但是学校和体育老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将这种事故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结合实际情况,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对症下药,从学生自身、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着手,为体育教学的正常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蒋志华.体育教学中器械伤害事故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43-44.
[2]黄天昌,张绍强,莫伟彬,等.中学生体育伤害事故调查与发生原因分析:以广西桂平市乡镇中学为例[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67-68.
[3]吴海港.教学与防范: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的处理[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11-12.
学生的论文 第12篇
[摘要]:时代呼唤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祖国呼唤创新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创新是这个时代的要求,创新是人类生存的必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要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必须要依靠教育的创新,教育的创新就是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关键词]:情境 愉快 优化 创新意识 人才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一个未知解答的问题才是教育。因而对小学提出了"创造性学习"的概念。"创造性学习"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动手参与"。生活与小学教学理应使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创造和操作诸种意识在课堂实践中锻炼提高,因而特别有效地弥补系统传授在学生认识过程中的不足。当然这里所讲的创造力主要是指"自我开发自我实践的创造力","开发人的自我潜在意识意义上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创造力是蕴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最宝贵的资源,但长期以来传统教育缺少开发这种资源的科学训练方法。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思维方式的要求正是现代教育理论关心和研究的核心问题。现代教育的责任之一,在于开发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思维,教给人们更有效地创造。所以小学教学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成为当前进一步提高该课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
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十年的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怎样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本文将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新思维的驱动力,有无兴趣效果迥然不同,因此,教学一开始,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马上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主动参与活动是关键。所以,教师精心设计开头,推敲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十分必要。
激发兴趣,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地想学,爱学,了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有了兴趣,可以变苦为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从而才会产生追求和探索,才会产生创新。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标出古希腊数学家毕达歌拉斯的名言:“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引发出好奇心,进而运用课本内容:“车轮、钟面、硬币”激发出“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求知欲,再逐个地用均衡美、对称美、省料美的解释一次一次地满足这些求知欲,从而把学生引进一个“什么是圆”的探索中去。
2、主体参与,全员参与,为培养创新意识奠定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我们培养创新能力的主体。培养创新意识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而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的要求和核心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想法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化活泼主地发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主体意识, 以极大的热情主动投入学习,从而培养创新意识。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我先让学生计算一个圆柱的体积,然后提问:①把这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你能猜出它的体积是大约多少?②上述的估计究竟对不对呢?请学生们根据已准备的材料验证一下。结果实验得出:一个圆锥体积是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因为学生已掌握V圆柱=SH,所以很快推出V圆柱=1/3SH。这个知识是学生通过猜测、实验、发现再创造出来,具有主动性和情感性。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愉快教学,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新思维的驱动力,有无兴趣效果迥然不同,因此,教学一开始,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马上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主动参与活动是关键。所以,教师精心设计开头,推敲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教师采用“形象对比”的做法。
更新教法,以悟促学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空间,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求长(正)方体的体积”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苹果摆在讲台上,要学生求出苹果的体积是多少? 全体学生起初愣住了,而后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如果将苹果捏成橡皮泥那样捏成长(正)方体那样就好了……在老师的启示下,学生终于悟出了可以将苹果这个不规则的体积转化为规则的体积,用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盛一些水,将苹果放入,只要量出水面升起的高度,就可以算出苹果的体积。以此类推,不单苹果这个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计算,其他一切类似物体的体积都可以计算。
这一设计不但使学生提高了运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思维更趋于活跃,充分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鼓励质疑,让学生探索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新课改理念也认为,教师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演算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独立提出新的见解、新的思路。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上设疑,使学生有问题要学,敢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还能在思考中发展思维。如我在教“比的基本性质”的规律时,我设计了一道这样的练习题,我先要求学生计算下面各比的比值:8:2 = 4 80:2= 40 800 :2=400 8000 :2 = 4000。学生计算完后,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①上面式子中什么不变?前项怎样变化?比值是怎样变化的?②如果要使这些题的比值不变,后项该怎么办?通过以上的质疑,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从变中掌握不变的规律。从而锻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三、优化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引发联想
联想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是创新的开端,俗话说:“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奇思妙想往往是学生创新的火花,要充分肯定与鼓励。教师善于质疑导思,引发联想和想象,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好方法。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为了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教师出示这样一个长方形,提出的问题是:谁能看着这个长方形,说一句有关分数的话? 红 红 红 蓝 黄 听了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不仅体现了红、蓝、黄色部分各占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还体现了三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这些巧妙回答,只有在引发联想开放式提问的特定条件下才能产生。这种提问考察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真正理解,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诸如此类的提问和要求,在概念、计算、应用题教学和练习中都可能出现。提问突出“尽可能多”、“越与众不同越好”等特点,迫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时刻在追求新的,别人想不到的答案和设想。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力和智慧得到了培养,创新意识也随之逐步形成。
主动参与课上给学生充分时间和空间,让其自主实践,主动参与,调动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有主动探究、实践的机会,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最好途径。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思维已激活时,教师不是机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每人剪出两个梯形纸板(要求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出后,教师设问: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开始拼摆(有的小组用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当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拼法后,教师设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和面积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问的关系,你能否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各小组的同学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种教师点拨下的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研究活动扎实,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2、体味成果
成功的喜悦与教师的赞扬鼓励,是巩固创新成果、激发创新意识的催化剂。创新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总是要设法为学生安排“创造”的机会,并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进行到综合练习这一阶段时,让学生回忆近期学过的内容,自己编题。学生们都迫不急待地要讲出自己编的题目。有的说“9十4”,有的说“18—9”,教师将这些题加以整理,就成了一组完整的综合练习题。学生们计算着自己编出的题目,情绪很高。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教师在重点辅导时,多给予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和多种鼓励,慢慢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感觉到自身的价值。。
创设情境,为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奠定基础;
愉快教学,为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条件;
优化教学过程,是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综上所述,为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发展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孩子不是待装的瓶,而是待燃的火"。作为现代教育组成部分的小学教育,加强创造思维的教育,积极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学生这种心理上的收获和思维上的准备,正是培养二十一世纪生力军所必不可少的。
学生的论文 第13篇
年龄问题
今天,我在做题时被一道应用题给难住了。这道题的题目是:小华今年3岁,今年爸爸26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妈妈回来了,我就请教妈妈。妈妈帮我分析: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可知,今年爸爸和小华的“年龄差”是26-4=24(岁)。再根据“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这一关系,画张图试试。我们俩就开始画了起来。
画了图之后,我马上明白过来了:他们俩过了几年后,“年龄差”还是24岁。再根据差倍问题的解法求出几年后小华的年龄,用几年后小华的年龄减去2岁,就可以求出中间经过了几年了。
解是:26-2=24(岁)
24÷(3-1)=12(岁)
12-2=10(年)
答: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
妈妈又让我验算一下,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不是小华的3倍。
(26+10)÷(2+10)=36÷12=3
耶!我答对了。看来做题先得画图,画了图就能就一目了然了。
学生的论文 第14篇
1、XXX同学的学位论文,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覆盖产品设计的全过程是当前CAD研究的主要内容。传统意义下的CAD技术着重于辅助产品的详细设计和绘图输出,因而有较大的局限性。本文以图形单元作为产品设计资讯的载体,通过运动分析、功能映射、变型设计、关联设计等手段,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全面地融入产品概念设计过程,取得了一系列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将零件结构划分为零件、功能结构和基因单元三个层次,以功能结构为单位组织基因单元,有利于实现基于功能的零件概念设计。
提出了产品骨架单元的提取方法,通过插入、删除、替代、分解、整合、克隆、派生等多种骨架单元置换手段,在保持功能不变的条件下,对产品进行变型设计。与传统的基于尺寸的产品参数化设计不同,上述变形设计能导致产品结构的变化,因而为创新型设计提供了有效的CAD手段。骨架单元表示完整地体现了该结构与产品中其他结构的约束关系。在保证产品中各结构单元有序性、一致性的前提下,减少了所附加大数据量,有利于在概念设计中,对设计方案反复进行斟酌与修改。
在关联设计中,归纳总结了五种关联的约束模型,为详细设计阶段自动生成导出单元提供了设计依据。
以图形单元置换、叠代技术为核心,构造了单元化产品信息建模原型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发了MCADDS系统,并在冲剪机床设计XJD型转辙机传统系统设计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论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特别是在运用CAD技术辅助产品的变型设计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对设计方案的反复修改方面有重要突破。本文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建议提交答辩。
从某种角度来说,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语既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评价,也反映了评阅人综合水平。既反映了评阅人的学术水平,也反映了评阅人的写作文风。它属于应用写作中一种专业应用文写作,值得我们研究。
2、XXX同学的硕士毕业论文《消费者网上购物的网站体验对网上购买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在相关文献研究和时事动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网站体验的组成要素,以及网站体验对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的影响,其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文发现论网站的易用性体验、网站的有用性体验、网站的视觉体验、价格体验、商品体验、服务体验、信誉体验等七个方面的体验可以很好地解释网站体验的内涵,利用SOR模型分析得知网站体验对购买意愿有显着正向影响,情绪和感知风险是网站体验和购买意愿之间的`部分中介变量。论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研究方法较为科学。论文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构建了网站体验研究的新模型,二是比较系统地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多角度分析影响网络购买意愿的因素。论文有相当的理论深度。论文观点鲜明,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可靠,数据准确,资料详实,文献综述丰富而规范,其中论文关于网站体验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新的见解。不足之处在于网站体验的维度还不够全面,尤其是网站技术因素部分,未来还可以考虑研究网速等网站技术因素对网站体验的解释力度。
论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采用了递进式的分析结构,逻辑性强,文笔流畅,表达清晰,重点突出。文章格式符合学术规范。反映作者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论文表明作者掌握了企业管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论文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水平,同意其参加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硕士学位。
3、该课题选题新颖,紧密结合临床,设计合理,属于本学科研究热点,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论文的内容与题目基本相符,结构完整,格式规范,层次清楚,条理分明,语言通顺流畅,内容丰富。文献材料收集丰富详实,基本涵盖了本学科相关的主要文献,并对本学科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归纳作用。数据资料充分,论述过程严谨,思路清晰,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分析方法选用得当,结果可信。论文撰写严肃认真,推理符合逻辑,结论和建议具有现实意义,是一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硕士生论文。
该论文反映出了作者在本门学科方面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科研能力。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建议安排答辩。
4、XXX同学的学位论文《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数据模型的分析和研究》选题于教育部委托中山大学开展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项目。该论文研究成果对于构建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具有一定的先导性意义。
本文主要围绕着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的数据模型这个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论文首先对已有的专业设置数据模型进行综述,分析其在功能性、预测性、分析性以及挖掘性方面的不足之处,然后结合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实际需求,引入数据挖掘技术、数据仓库和OLAP,构建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的数据模型。总的来说,论文框架清晰,逻辑严谨,行文体现了自己的学术思考及思辨结论,有自己的创见。
本文的写作符合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规范,学术水准较好,体现了两年学习的成果,可进入答辩程序。
论文长于思辨和综合,而短于对实际需求和现实情况的考量,比如各用户对于专业设置的需求以及数据挖掘中数据的可采集性及可用性等。建议今后在相关研究中采取更广泛视角。
5、XXX同学的硕士毕业论文《电信融合计费系统设计与应用》在相关文献研究和时事动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既可以维持运营商利益同时也使消费者利益最大化的融合计费方式,并结合现实运营商的计费系统,设计了几个场景,进行了模拟分析验证,论证了该系统功能够满足了融合计费的实际工作需要,达到了设计目标。
该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以3G计费的基本流程为依据,采用全集中处理模式,搭建了集数据采集功能,预处理功能,计费功能,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融合结算分析等功能的融合计费账务系统平台。该平台旨在实现客户的融合,即客户品牌与付费方式的融合;
业务的融合,即实现跨业务、跨产品、跨客户的产品捆绑、交叉优惠,实现业务经营与计费策略的完整衔接;
计费方式的融合,即在线计费与离线计费的融合;
付费方式的融合,即预付费和后付费的融合。充分体现了3G网络下满足现有用户全部需求,发挥运营商服务到极致的工作目标,对目前电信融合方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论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研究方法较为科学。论文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构建了融合结算分析的新模型,二是比较系统地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多角度分析影响融合结算的因素。三是平台设计理念新颖,投资低,可操作性强。论文有相当的理论深度。论文观点鲜明,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可靠,数据准确,资料详实,文献综述丰富而规范。不足之处在于电信融合计费的实验论证还不够全面,有效工作量不够。
论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采用了递进式的分析结构,逻辑性强,文笔流畅,表达清晰,重点突出。文章格式符合学术规范。反映作者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论文表明作者掌握了企业管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论文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水平,同意其参加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硕士学位。
6、该论文选题合理,为XXXX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意义重大。
该论文引用文献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对有关的中外文献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掌握了XXXX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文献综述丰富而规范。
论文借助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因素分析,论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资料收集详实,数据准确,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可靠,结论可靠。
该论文研究结果表明,XXXX,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和操作性,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于XXXX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对于XXXX实践有经验,有分析,有思考,有建议。
论文格式正确,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书写规范,逻辑严密,语言流畅,重点突出,反映了作者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论文总体优秀,同意提交答辩,建议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学生的论文 第15篇
摘 要:
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艺术、感受美,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应该成为初中美术教师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美术;
审美;
能力;
培养;
兴趣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是罗丹说过的一句名言,由此可见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在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教学重点之一。美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艺术、感受美,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一、增强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于初中生来说,一些美术作品的学习需要教师事先通知学生做一些准备,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例如,2012年人教版美术教材中有《江山如此多娇》的中国画,要理解这幅中国画,对初中生来说可能有些困难。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前就对这幅作品进行一些相关资料的查阅,让学生充分做好课前预习。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及网络等多种途径去查阅相关资料,借此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兴趣。做好准备之后教师再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更深一步地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感受生活中的美和艺术。在生活中有很多美的东西,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会感受到更多不同的美。例如,欣赏《在激流中前进》的油画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现实中的河流进行观察,感受其特点和气势,然后再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劳工。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热情更加高涨,进行欣赏时就会更加深入和深刻,进一步体会其中雄健的笔触以及船工们齐心协力的精神,学生的审美能力会更进一步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的美术学习来说同样如此。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培养正确审美观
对于美术教学来说,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教材与实际创设相关的情境进行教学。不仅要联系生活,还要运用一定的手段来渲染情境。这就要求初中美术教师善于联系生活并且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情境的"创设,同时还要运用音乐、文学等辅助工具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让学生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例如,在进行“装点我的居室――体验印刷的乐趣”一课的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增强趣味性和应用性,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发挥想象进行制作,制作完成之后进行作品的展示,让大家互相欣赏点评,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让学生善于分辨美丑,并在创作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完善和提升,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快乐氛围。再如,进行《米洛斯的维纳斯》作品欣赏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人体绘画作品的人体之美以及人的内在活力,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理解人体绘画作品,用正确的态度欣赏美术作品,辨别美丑。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些美术作品确实过于难懂。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感受艺术美,了解美的内涵与真谛。唯有如此,初中生才能更好地学习美术。
三、欣赏作品,展开科学评论
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以及临摹是必不可少的。欣赏与临摹,不能仅仅围绕作品的表面,更应该深入思考作品的内涵、创作的年代背景、作者绘画时的内心世界以及思想情感。例如,在欣赏《开国大典》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作者董希文的生活背景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作品的创作过程和内涵,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刻画的典型人物的表情以及表情所反映的内心世界。这幅画,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大场面以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通过对《开国大典》的欣赏,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特点以及成就,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主义热情,可谓一举两得。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美术学习主要是对作品的赏析以及对成功作品的临摹。对于初中生来说,临摹是一个培养审美能力以及感受艺术的魅力的过程。因此,教师既要重视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赏析,还要引导学生对临摹作品进行科学评价,发现临摹作品的不足并进行完善。总之,教师要致力于在这些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美术课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中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审美能力和正确的审美观,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而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则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并展开科学评论。只有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让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的论文 第16篇
中职学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专业性人才的重要基地,不仅要全面的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中职学校的基础性课程,中职语文的作用无可替代。在现代中职教育中,要时刻保持与时代前进的步伐一致,为学生找到良好的专业结合点,有效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职业素养的涵义
何为职业素养?所谓职业素养,是指劳动者在具备一定的心理以及生理条件基础下,经过继续教育、劳动实践经验以及自身修养的方法不断积累发展起来的,并在从事职业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品质。
职业素养包括:劳动者职业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以及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用人单位在进行人员招聘时,不再将人员的专业技能作为招聘的唯一要求,还将人员的职业素养作为招聘的重要条件。
二、中职语文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中职学生由于心里还不够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再加上本身基础就弱,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定位也不高,导致学生缺乏更远大的志向。
现代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观念问题,麻木的认为中职学校学习,只要学好专业技能即可,无需进行语文学习。正是带着这样的语文学习态度,使得他们学习动力严重缺失。
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提高对语文的认识,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提升个人职业素养。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策略
针对现阶段中职语文学生职业素养不高的情况,提出一下几点应对策略:
1.中职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中职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提升促进学生发展的意识,把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倾向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上来,为中职语文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中职语文教师要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中职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师本身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重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另外,中职语文教师还要充分了解现代社会不同职业的不同发展方向,适应不同专业不同职业素养的要求。
最后,中职语文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有效整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进一步的完善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2.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应变能力
在现代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将所传授的知识有效地整合到其中,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比如,你是一家保健品公司的销售人员,一名顾客要去你店看保健品,但顾客不知道公司的位置,需要你准确的告诉顾客,这时你该怎样做;学校组织联欢晚会,需要你来做总策划,那么这次晚会该如何安排,如何进行彩排,会场该如何布置,将自己的计划通过文字表述出来。这样,通过不同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把将要传授的知识与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有效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成长。
3.对学生进行人文道德宣传,提升学生职业道德
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道德宣传,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比如,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中职语文教师提出问题,将学生进行分组交流讨论,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思维碰撞,一起进步。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团体作业,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谈论,交换思路,合作完成任务。这样,通过集体合作完成任务,不仅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实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目标。
4.锻炼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抗压能力
中职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抗压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就业质量。在学生的职业素养众多组成中,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抗压能力占有重要的位置。
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健康、积极、自信的教学方式教育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克服不良心理,逐渐培养出较强的心理素质以及抗压能力。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还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更高的保障。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中职语文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有效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树立高尚的职业品德,从而使学生毕业以后符合现代企业需求,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学生的论文 第17篇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国家逐渐将学生的素质教育作为教学任务中的重点,作为人文学科之一的语文课程担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需要从小学开始。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现状出发,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
语文素养;
培养策略
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升学压力的影响,语文教学中把促进学生取得高分作为教学的重点,而一度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内在品质。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用五个方面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促进学生良好审美观念的形成,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接受新事物以及与运用的综合能力,以实现释放学生的智慧潜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为目的。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全面健康发展是很有益处的。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现状
1.升学压力导致语文素养培养被忽视
学生随着进入小学高年级学习,升学压力也随之而来,而学校为了提升升学率,满足学生和家长考高分的愿望,语文教师在授课中以课本知识点为主,将促进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作为教学目标,因此忽视了语文课本上关于人文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中仅仅局限于知识点的传授,这给学生丰富文化知识、扩展知识视野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2.教材内容的固定限制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虽然每过几年都会进行一次课程改革,但是教材内容的更新很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逐渐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在固定的教学内容中,会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基本不会创新,而且大部分教师也很难将教材内容与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这都不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1.将游戏教学渗入课堂教学
在课堂中,根据课程目标,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游戏,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从游戏中学到知识。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的一篇古文《学弈》时,这篇古文的现实意义是学习不能三心二意,只有一心一意才能学好。可能单纯地将这个道理传授给学生,很多学生表示认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做不到。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游戏,老师本人和两组学生进行一场实地演练,老师再讲授一个新的知识点,让一组学生在下面做作业或干自己的事,另一组学生认真听课,老师讲完之后,布置几道练习题,测测两组学生学习的效果,结果显而易见。学生通过这个游戏更实际、更直观地体会到学习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通过实践,更能引起学生对一些道理的重视,学生只有重视了才会运用于生活中。游戏可将枯燥的课文知识变得有趣,有利于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加深印象,并应用于现实生活。
2.倡导课堂中的合作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加强交流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例如,六年级上册有一个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对这个综合性学习,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诗歌,然后在课堂上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所收集的诗歌,并共同合作将这些诗歌按照诗歌的分类原则进行归类整理。小组整理完毕,老师将每组的成果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投影出来,之后让学生从中找出出现的问题,如归类不当,并解决问题。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老师做适当的补充与说明。最后选择一两首有代表性的诗歌,请一两位学生朗诵,朗诵完后,请全班学生进行自由点评,老师做适当补充。在收集、交流、合作整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中提高收集、整理的能力,并且丰富了学生诗歌方面的知识,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在朗诵和点评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学会把握诗歌的情感。总之,倡导课堂中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总而言之,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学基地的学校必须担负起重任,语文教学是人文学科之一,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养。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养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如果学生在小学就拥有了较好的语文素养,就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必须强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点的同时,注意从课本内容中跳出来进入现实生活小学生对课本中反映的生活处于无知状态,理解起来也有困难,老师将课本展现的生活联系实际,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堂目标设计一些游戏,加强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都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刘娇梅。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研究,2011(06):92.
学生的论文 第18篇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 化学课堂 体会
摘要:
随看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自主学习以它独有的悠力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主题。本文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化学课堂知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的学习是建立在自我主动基础上的“我想学”而不是别人“要我学”,整个学习过程都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独立制定计划、选择和运用策略并对学习整个过程和每一步骤都作有效自我监控和调整的学习过程。咱主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终生受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有效方法,形成“我要学”的动力,树立起“我能学”的信心,建立“我会学”的信念,养成自我评价、自我侧试、自我监控的良好品质,为自主学习提供保证。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对于在化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1.把握化学变化的本质,形成“我要学”的动力
化学主要是从微观层面研究物体的组成、结构、变化的科学。我们知道化学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然而如果是两个没学过的物质进行反应,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都不知道它们到底是如何反应的,反应的产物是什么,这与化学变化的本质相关。因此,加强化学变化的本质教学就尤为重要。我们应该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生成,元素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化学反应过程中都应该遵循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元素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总能量不变,元素种类、原子个数不变。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学生就从根本上掌握了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就能自主推测出各化学反应的产物,或是由产物猜测反应物,掌握质能守恒和元素原子守恒,就能提高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学生就能快而准的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动力。
2.掌握化学知识规律体系,树立“我能学”的信心
化学知识的学习看似凌乱,不系统,其实很多知识都有其规律体系,例如“构一位一性”以及“结构一性质一用途”的关系都是化学学习中最基本的规律体系。我们知道在化学学习当中,化学的原子结构或分子结构对于化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所以一些物质的结构学生都能够记得,但是往往学生是不可能都把所有的原子结构记住,这时就应该从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推理得到,从而进一步掌握其化学性质,再从其具有的化学性质来看它的用途,这样就具备一定的规律体系,使学生形成一整套自主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些化学知识规律体系,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构建,学习的信心逐步树立,这样的自主学习才能更高效。
3.学会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建立“我会学”的信念
阅读、归纳、演绎、假设、比较、观察和实验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又是最基本的方法。阅读绝对不只是看那么简单,阅读应跟思考相结合,多提“为什么”,多想“怎么办”。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弄清各种化学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例如: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阅读要做笔记、写看法、打着重符号。例如: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电解质一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卜能够导电的化合物。这时应该重点抓住溶液、熔融、化合物等关键字,并划上着重号。当然这里的阅读也不是每字每句都要求仔细弄懂,浏览、通读、精读是融于整个阅读过程当中的,以求有关知识内容的全面和系统理解。一些课后介绍性的课外知识,我们只需浏览、通读即可,而课本中的概念、例题我们则应该精读,以便弄清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对于老师有自主学习纲要的自主阅读材料,应该选择相关问题的材料进行精读。
归纳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从经验事实到事物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手段和模式。化学学科相比其它理科而言,知识零散、系统性较差、学生不易将所学内容记得扎实,不易形成系统化。为此,归纳法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tzl如铜、铁、铝等金属具有导电导热的性质,由此推断出“一切金属都具有导电导热的性质”的结论。在化学教学中,很多化学知识的学习都可通过归纳进行学习。再如:由同族元素原子的结构与性质,归纳出同族元素结构及性质的递变规律,并类比迁移于其他族元素的学习;由若干烷烃的组成、结构,归纳出其通式或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等。
演绎是从一般性知识引出个别性知识,也就是以一般的原理为前提去论证个别事物,从而推导出一个新的结论。它是在已知概念、原理、规律指导下解决新问题,并能举一反三的一种策略。演绎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只要推理的前提正确,推理的形式合乎逻辑,则推出的结论也必然正确。如卤族元素一般都能形成无氧酸,氟是卤族元素,氟也能形成无氧酸一氢氟酸(HF)的结论。如运用电解质的定义,演绎出强弱电解质;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演绎出合成氨的适宜条件等。
假设是运用已知的化学原理和化学事实,对求知的化学现象及其规律性做出假定性说明,是一种尚待检验的化学陈述的思维策略。例如学习了钠和水的反应后,以及学过的金属置换反应,可让学生猜测钠和硫酸铜反应的产物有几种?然后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假设检验,而后得出结论。又例如,苯分子式为C6H6,其结构中含有的键是介于双键和单键之间的事实。推测苯的性质有(假设):(1)是一种烃,可燃烧;(2)具有饱和烃的性质;(3)具有不饱和烃的性质。据此设计实验证明苯的化学性质比烯烃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在有催化剂和高温下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由此可见苯环中的键是一种介于双键和单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化学学习的比较策略是指在不同的化学事物之间确定差异和共同点的一种逻辑方法。客观事物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有相似处,又有相异点。通过比较,既可以具体地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似,又可以具体地了解事物之间的相异,为进一步分类提供客观依据。善于运用比较的学习策略对那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原理、实验进行对照分析,不仅能找出知识的异同,而且能增加掌握知识的清晰性、可辨性和可利用性。如学习SOz时,可从酸醉角度比较COZ,S02得到共同的性质,从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比较出SOz不同的性质,然后分析为什么会不同,这样COZ,SOZ的鉴别方法就呼之欲出。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能使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更深刻。又如在卤族元素的学习中,注意引导学生除了掌握一般规律的同时还要掌握特殊规律,即在卤素与水的反应中,氟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是氢氟酸和氧气,其对应的酸是弱酸,其对应的卤化银是可溶性的盐,这些性质都是和其它卤素的不同之处。在化学实验中也可用现象比较的方法进行学习,例如钠和钾的燃烧,钠和水以及钾和水的反应,比较中发现他们的现象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从而推出钾的还原性比钠的强。
化学学习中的观察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等。化学始终是以实验作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因此观察和实验的学习策略就显得由为重要。在自然观察中指导学生要:
(1)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进行全面观察。例如,甲烷的立体结构,从整体看,它有五个原子,从部分看原子与原子之间有键角和键长,再从整体看,它是一个正四面体结构。
(2)引导全面观察、重点观察,例如钠和水的反应的实验现象较多,学生往往会不够全面、细心,导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遗漏,这时要提醒学生看钠在水面的变化情况并月.注意听有无声音。
(3)明确实验的目的、原理,科学地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现象,分析探讨现象的原因,并做好实验报告。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以上方法学习,可建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念。
4.培养良好的品质,为自主学习做好保证
自我评价、自我测试、自我监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品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培养学生通过日记或其他记录方式,记下自己学习的过程、方法、体会及感受也可定时的要求学生写自主学习小结,自我鉴定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实质上是学习主体对自己学习意识和行为的反思和调控。只有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才能实现学习上的自主。自我测试可包括自己检测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习成绩或者问题解决过程中自行检测等方式。进行自我测试可发现自我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改进自主学习方法和步骤,自我测试则可更好地发挥自我监控、自我反省能力,从而完善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自我监控是个体对自身行为和心理活动自觉而有目的调整和控制。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激发作用,即自己命令或激励自己从事某些活动;
二是抑制作用,即审时度势地控制自己的言行。
自我监控应该贯穿自我学习的全过程,自我监控有利于个体学习的顺利进行。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实现自我教育。具体方法:
(1)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并对自己的计划和目标给予自我检测、自我评价来监控自己,自我调节自己的自主学习行为;
(2)在实现目标的活动中,教师不断给予鼓励、指导、督促,让其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并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自我评价、自我测试、自我监控是自主学习的品质保证。
5.结语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是他们应该养成的终身受用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育教学的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促进学生逐步树立自主意识,帮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形成自主的学习方式,明确学习的课题或主题以及活动的目标,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提供必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自主学习的基本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把学习方法指导渗透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应用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等自我调节、自我补救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的学习者;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自主学习内容要注意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一致;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认知特点和学习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做出恰当的自我评价,顺利解决问题,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论文 第19篇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缺乏获得新知识的能力,缺乏发展潜力的学生。”可见阅读对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多么重要。
阅读更是语文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态度,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领悟文章的丰富内涵,受到感染和启迪,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又说:“语文教学之一目的为使学生练成读书之本领。”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是阅读的两翼,共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见语文老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中的角色何等重要。
语文老师要做好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就要求我们不能整天围着课文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展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在丰富多彩而又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生很容易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例如:课前五分钟你讲、我也说读书活动,让学生说自己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收获?最精彩的是什么?等等。初中学生的年齡特点善于表现,所以很积极。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拓宽了阅读的视野,而且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从而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做好学生的阅读指导
学生有了自由阅读的空间后,他们会如饥似渴地阅读,此时老师要做好学生的阅读指导。指导他们如何去选书,如何去阅读?选书应该选好书、选一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能给人启迪和教育的。如名著。并指导学生在阅读时,不可能将书中所有的话都记住,所有的精华都吸。阅读要像吃甘蔗一样,要咀嚼,要吮吸,还要吐出渣子。这就是一个“筛选与吸收”的过程,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告诉学生阅读在形式上还可分为粗略阅读,精细阅读,跳跃式阅读。根据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无论哪种阅读目的是尽快地吸取知识、充实知识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定时阅读,做好阅读笔记,在阅读过程中学会运用圈点批注,并善于质疑,以提高阅读能力。
四、把阅读引入语文课堂教学
一旦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就可以把阅读引领到课堂上进行语文教学。
课堂阅读有别于课外阅读。课堂阅读是一种范文阅读,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它有着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要求。它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吸收语言、培养语感;
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
让学生从文本中接受思想、情感、知识、文化;
培养健全的人格。
也就是说课堂阅读属于学习性阅读。阅读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这就要求阅读教学一定以读为主,而且以学生读为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说明反复阅读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有多重要。
每学一篇课文,我都注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我主张让学生独立思考读出个性,成为真正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1.初次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2.再次阅读课文、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内容。
3.边阅读边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4.提出质疑、再次阅读课文,找出解决的途径。
这样的阅读教学既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不过是一片会思考的苇叶。”要使每个学生做一片会思考的苇叶,老师就要教会他们学会阅读。
学生的论文 第20篇
首先在学习方面,我逐渐熟悉了大学的这种学习方式,大学是一种靠自制进行学习的地方。在专业学习上,能够严格要求自我,凭着对海洋的喜爱,常到图书馆阅读一切有关海洋专业的书籍。我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虽然我的爱好比较多,但因在专业里排行并非很好,发展分不够高,因此与奖学金擦肩而过。所以我认识到自我的水平跟其他人还有一段距离,在今后应更加努力,应更多地参加活动,从而增加见识和提高社交潜力。
从思想方面来说,我认真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课,并用心改造自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了系统地理解党的教育,在大一下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第4期党校培训,我用心的投入到党校的学习中去,透过深刻领悟,我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并最终顺利结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严格要求自我,搞好人际关系,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我。
我在日常生活中,与舍友、同学持续良好的关系。并结识一些老乡、师兄师姐,向他们请教大学里遇到的问题。在大学这个小社会里,不仅仅要搞好学习,更要培养人际交往潜力。自我感觉在这一年里我认识的人并不是很多。在大二,我会更加注意这方面的状况,努力交到更多的良师益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一并不能使自我真正满意,因此更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提高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展示自我!争取更大的进步!
推荐访问:论文 学生 学生论文20篇 学生的论文(合集20篇) 学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