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畅运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事迹材料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高三考试试卷语文13篇

时间:2023-07-30 16:00:03 来源:网友投稿

高三考试试卷语文第1篇(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父守,身长九尺,为人严毅。初事刘歆,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①,有能名。莽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考试试卷语文13篇,供大家参考。

高三考试试卷语文13篇

高三考试试卷语文 第1篇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父守,身长九尺,为人严毅。初事刘歆,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①,有能名。莽末,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通从弟轶,亦素好事,乃共计议。会光武避吏②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时守在长安,通因具言其计。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乃使光武与轶归舂陵,举兵以相应。遣从兄子季之长安,以事报守。

季于道病死,守密知之,欲亡归。会事发觉,通得亡走,莽闻之,乃系守于狱。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南阳亦诛通兄弟、门宗六十四人,皆焚尸宛市。时,汉兵亦已大合。通与光武、李轶相遇棘阳,遂共破前队,杀甄阜、梁丘赐。

更始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五年春,代王梁为前将军。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大司徒侯霸等曰:“通怀伊、吕、萧、曹之谋,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义。功德,海内所闻。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其夏,引拜为大司空。

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素有消③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令以公位归第养疾,通复固辞。积二岁,乃听上大司空印绶,以特进④奉朝请。十八年卒,谥曰恭侯。帝及皇后亲临吊,送葬。

(节选自《后汉书?李通列传》)

[注]①巫县(今重庆巫县北)县丞。②避吏:逃避狱吏的追捕。③消:病名,即糖尿病。④特进:官名。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下。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通从弟轶,亦素好事从:堂房(亲属)

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期:约定时日

乃系守于狱系:联系

以病上书乞身乞身:请求辞官回家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李通心怀鸿鹄之志。他虽然先后为刘歆、王莽做事,后来因谶语“刘氏复兴,李氏为辅”而辞去王莽授予的官职,等待日后恢复刘姓汉室的机会。

李通极力支持在外逃亡的光武帝(后来称帝的刘秀)。在下江、新市起兵后,李通与堂弟李轶共议迎接光武帝,并与光武帝谋划起兵之事。

李通功高位显。他为光武帝建功立业,而且又迎娶了光武帝的妹妹宁平公主,所以备受光武帝器重,也被大臣认可。

李通能审时度势,不重权位。虽有朝臣赞誉,官位显赫,但在天下太平之后常以病请求辞官退养。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5分)

②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①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②已过头番笋,木笔③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居住山阴时所作。②箨龙:就是笋。③木笔:又名辛夷花。

诗人写景是如何从内容和技巧上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请简要分析。

(5分)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杜甫《登高》)

(3)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李商隐《锦瑟》)

(4)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5)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6)人生如梦,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能选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

高三考试试卷语文 第2篇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孙沔,字元规,越州会稽人。中进士第,补赵州司理参军。跌荡自放,不守士节,然材猛过人。

时宰相吕夷简求罢,仁宗优诏弗许。沔上书言:“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又以张士逊冠台席,士逊本乏远识,至隳国事。盖夷简不进贤为社稷远图,但引不若己者为自固之计,欲使陛下知辅相之位非己不可,冀复思己而召用也。陛下果召夷简还,自大名入秉朝政,于兹三年,不更一事。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书闻,帝不之罪,议者喜其謇切。

知庆州。元昊死,诸将欲乘其隙,大举灭之。沔日:“乘危伐丧,非中国体。”徙秦州,时侬智高反,沔入见,帝以秦事勉之。对日:“臣虽老,然秦州不足烦圣虑,陛下当以岭南为忧也。臣睹贼势方张,官军朝夕当有败奏。”明日,闻蒋偕死,帝谕执政日:“南事诚如沔所料。”又迁观文殿学士、知并州。而谏官吴及、御史沈起奏沔淫纵无检,守杭及并所为不法,乃徙寿州。

诏按其迹,而使者奏:“在杭州,沔爱许明所藏郭虔晖画鹰图,明不以献。初,明父祷水仙大王庙生明,故幼名‘大王儿’。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在并州,私役使吏卒,往来青州、麟州市卖纱、绢、药物。官庭列大梃,或以暴怒击诉事者,尝剔取盗足后筋,断之。”奏至,乃徙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坐失察,皆被绌。(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

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

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

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

字,又称表字,旧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与本名意义有关的字,而古代女子无需取字。

中堂,为唐、宋时中书省政事堂之简称,因宰相办公于此而成宰相之别名。今多指悬于客厅的一种书、画形式。

社稷,即土神和谷神,护佑农耕。古时以农为本,“本固则邦宁”,君主设坛祭祀二神,社稷遂成国家之代称。

学士,即求学之士或饱学之士,入朝多为顾问秘书之臣。唐、宋时设翰林学士之职,因接近皇帝,往往参与机要事务。

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孙沔敢于直谏。曾上书指斥宰相吕夷简推荐平庸之人担任宰相,孙沔也因此被贬谪。

孙沔不趁人之危。元昊去世,众人主张乘机攻打,但孙沔认为这样做有失国家体统。

孙沔假公济私。他在并州任职期间,私下役使官吏士卒,买卖物品,从中牟取私利。

孙沔性情残暴。暴怒时在公堂之上痛殴前来诉事的人;更有甚者,对盗贼使用酷刑。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

(2)奏至,乃徙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坐失察,皆被绌。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②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东坡:地名,在湖北黄冈,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所写。②毂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上片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

“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

上片后三句写家童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入眠,只好转而谛听江涛汹涌的声音,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奈。

下片前两句写出了作者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总免不了劳苦奔波,从而达不到真正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一叶小舟在作者眼前的江面上飘逝,不由得让作者感慨万千,希望能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这广阔的江海。

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这首词中也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2)《蜀道难》中李白通过,两句,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3)《岳阳楼记》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高三考试试卷语文 第3篇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画是一个庞大的艺术体系,水墨画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简单地说水墨就是水与墨的融合,从物理的角度来看,水墨画就是用毛笔蘸着墨和水的合成物,描绘在宣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

②据考证,唐以来,水墨画从诞生到不断地发展、提高、完善,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尤其是文人画的形成和兴盛,使中国水墨画备受时代的推崇,以致成为衡量东方绘画艺术水平的标准。传统水墨画即传统文人画,属于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一支,传统文人画是在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而寻求艺术寄托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现代水墨画是举着反传统、反美学的旗帜出现的,它的根本出发点是打破传统。现代水墨在吸取西方的笔墨、色彩、造型等形式,在立足传统又改变传统的表现方式中应运而生,现代水墨画家吸收借鉴西方艺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③中国画受宗教影响深远,无论画家是不是士大夫身份,从盛唐开始,文人士大夫无不为脱离宗教与帝王的约束而奋斗,追求自由自在的发展。“悦人”和“足以为乐”是苏轼在《苏东坡集》中所说的绘画价值所在,绘画是画家用来寄托情感、抒发意气的,作为个人的爱好存在。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以禅论画时也说:绘画的目的是自娱以及表达情感,是纯粹的艺术表达,它的原则不是为他人服务,也不是为宫廷士大夫服务,它的主要阵营以文人士大夫、高人逸士以及虽身居高位但心存隐逸、又不是贵族的画家为主。艺术是纯粹的,以纯粹的艺术创作为目的,艺术就是艺术本身,是艺术家个体的事情,不再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这一观点与现代水墨画“为了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是一致的。

④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画家笔下所描绘的内容是不同的。传统水墨画家们希望通过绘画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在题材上大多为高山、梅兰竹菊之类。这些景物不单单是景色那么简单,而是代表了一种高尚的情操,象征了君子的清高文雅,其中有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苏轼“竹生时,何尝逐节生”。

⑤现代水墨画与传统水墨画相比较,在内容上更加扩大化,很多以往没有涉及的题材融入到现代绘画中,从整体看水墨画已经突破传统的符号象征体系,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新材料和新技法也被运用到现代艺术创作中,人们的传统审美经验因此改变,新的艺术空间和语言被开拓,艺术家们探求各种材料的新特性,寻找新的表现技法。综合材料的运用范畴因为现代审美意识的介入,变得更加宽广。现代水墨创新的表现手法和传统水墨的技法拉开了距离,现代水墨的表现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形式各异的风格流派也不断产生,现代水墨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选自汪海燕《中国水墨的传承与发展》)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传统水墨画和现代水墨画的产生背景各不相同,但它们在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后,都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

中国画受宗教影响深远,从盛唐开始,一些文人士大夫开始为脱离宗教与帝王的约束而奋斗,追求自身自由的发展。

苏轼认为,绘画是画家用以寄托情感、抒发意气的艺术,它表现了画家的爱好,而其价值就在于“悦人”和“足以为乐”。

水墨面是用毛笔蘸着水墨混合物在宣纸上绘画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画的艺术体系中,地位重要,历史悠久,成就斐然。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董其昌认为,绘画的阵营由文人士大夫、高人逸士等组成;那些身居高位、心存隐逸,但出身于贵族的人不在其中。

董其昌认为绘画是纯粹的艺术表达,绘画的目的是自娱自乐或表达某种情感,它遵循“不是为他人(包括宫廷士大夫)服务”的原则。

传统水墨画家们大多通过高山、梅兰竹菊之类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画家笔下所描绘的内容是不同的,现代水墨画与传统水墨画相比较,在内容上更加扩大化。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艺术家们探求各种材料的新特性,综合材料的运用范畴因为现代审美意识的介入,变得更加宽广,新的艺术空间得到拓展。

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轼的“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中的物象表现了一种高尚的情操,不再是景色那么简单。

现代水墨的表现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形式各异的风格流派也不断产生,这就使现代水墨创新的表现手法和传统水墨的技法拉开了距离。

现代水墨画的题材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新材料和新技法也被运用到现代水墨艺术创作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严耕望: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余英时

①1973—1975年,严耕望是哈佛燕京社的访问学人。那时他已在中古政治制度史的领域内卓然成家。但在这期间,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苦读。每天早晨在图书馆前面等着开门,下午图书馆关门,他才离开。1979年春,严耕望应聘到耶鲁大学历史系担任访问教授。和哈佛时代一样,他天天早到晚退,伏案用劝。哈佛和耶鲁两度共学,我亲身体认到耕望是将全副生命献给学问的人,真正达到了“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境界。他自己曾明白说过,他一生从不求多赚一分钱,也不想增加一分知名度,因此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以免浪费宝贵的光阴。1979年他在耶鲁的期间,正值大陆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前来访问,我在家中接待代表团,邀请耕望与会,但他婉辞了,因为他坚守其“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的原则。这种“澹泊自甘、寂寞自守”的性格和他治学的勇猛精进、锲而不舍,恰好互为表里、刚柔相济。

②耕望的生命虽然彻底地与学问合一,但他既不是不晓事的书呆子,更无世人想象中那种专家学者的傲僻。相反的,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最通情达理并且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无论是对他的家人、师友、学生或同事,他都抱着一份诚挚的情意:任何人曾对他有过一点帮助,他都永志不忘。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读他那些大著作的序跋,便可以获得生动的印证。在学问方面,他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然而他在摘发别人的失误时却从无例外地隐去失误者的名字。他曾说,他一向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这是恰如其分的自我解剖。他从不争浮名和权位,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低到无可再低,宾四师说他的性格“似为柔退”,这些确可以说是近于道家的,然而也未尝不与儒家相合。他平常表现在外的是“柔逊”,但在大原则上却持之甚坚,内心自有不可逾越的尺度。

③耕望的研究领域是制度史和历史地理。他的著作无一不从规模浩大、笼罩全面的研究中产生。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而言,表面上看来似为一种概括式的专史,但认真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精密考证的创获。不过他所做的是地毯式的全面考证,而不像多数考证那样,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全面考证必须建立在两个先决条件之上:第一、事前有周密的通盘计划,第二、从计划到执行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据我的大略估计,《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完成先后越二十年;《唐代交通图考》更是惊人,几乎是半个世纪了。耕望的著作初看好像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其实由于他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不是传统史学所能范围。他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卷》便已参考了一部《各国地方政府》的中译本,《唐仆尚丞郎表》从传统一方面看固可说与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同属一类而精密过之。

④耕望论现代中国史学家,特别推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和宾四师为“四大家”。他于四大家的优点则能兼收并揽:他的规模弘大承自宾四师,辨析入微取诸陈寅恪,平实稳健尤似陈垣,有计划而持之以恒则接武吕思勉。他在史学上终能达到通博与专精相反相成的境界绝不是幸致的。

⑤苏东坡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现代中国史学界没有人比耕望更能自用其才的了。陆象山说:“今天下学者,惟有两途:一途朴实,一途议论。”耕望木讷寡言,终其身与“议论”无缘,他走的是彻头彻尾的“朴实”的道路。

(选自《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敬悼严耕望学长》,有删改)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严耕望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超出了传统史学所能达到的范围,他的著作也不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

严耕望终身致力于学问研究,他的每一项研究都经过精密、全面的论证,因此,他的著作问世都要经过多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努力。

严耕望做学问“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这说明严耕望在做学问研究时,自我要求很高,决不借助他人成果或资料。

本文弘扬严耕望做学问的朴实精神,反衬出当下学术界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现实以及在学术上贪图终南捷径的学者的浅薄。

如何理解严耕望“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请结合全文概括严耕望在史学研究上成就巨大的原因。(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树下

铁凝

①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一家人得全力以赴供应儿子每月的开销,老于连烟都戒了,哪儿还能挤出取暖的煤钱。又过了些时候,老同学项珠珠从省会调至老于的城市,做了这城市的副市长。自此,老于和家人常在电视屏幕上看见她。

②老于的老婆说,这个女市长和你不是同学么,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有暖气的房。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此时全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女儿前不久刚参加全省高中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大、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市长。

③老于家中无电话,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他给项市长打了电话。电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但不啰唆,稍事寒暄,便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这边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那边项市长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

④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项市长家。他被一个面孔清秀的小阿姨让进客厅.然后项市长出现了,和老于面对面落座在两张小沙发上。谈话一开始老于就觉得浑身燥热,他没有意识到,那是他穿了厚厚的棉袄、棉裤和棉鞋的缘故。在他那没有炉火的家里,他需整日这样穿戴,老婆和女儿甚至整日把毛线帽扣在头上。而在项市长温暖的家中,项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开司米圆领衫。老于一下子意识不到这些,他甚至看不见客厅里都摆列了些什么。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这些和老于无关,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他于是就谈文学。

⑤他想起中学时的项珠珠是喜欢文学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绍给她的正是他老于。果然,如今的项珠珠对文学仍然保持着并不虚假的爱好,她很轻易地就说出了一大串当代作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小说,并和老于探讨这些作家的作品。老于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满意自己,当他满意自己的时候便也开始焦虑:房子呢?房子的请求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开口呢?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对付自己,心中的另一个老于在同他捣蛋。他的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他谈话的内容越是高雅,他的房子问题就越是俗不可耐;他越是想说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说不到房子上去。他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他在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可是他必须一直往前讲。

⑥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坐下去了。他站了起来,项珠珠也站了起来。以她的经验和洞察力,会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吗?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于边摆手边大步向门口走,叫人觉得你若再问反而是你对他的不礼貌了。项珠珠没有再问。出得门来,老于的脑子很乱。他解开棉袄领扣,让冷风吹一吹他那燥热的心。他推起自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

⑦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去。他应该说出来,他必须得说出来,他鼓动着自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儿,他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这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

⑧老于回到家时,已是夜半时分。他站在院子里没有立即进屋,因为他发觉自己又把另一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带回了家来:他准备请求老婆和女儿再也别让他去请求市长了。

(节选自《铁凝作品集》)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老于想请中学同学项市长帮忙却不好意思开口,但女儿正处于学业的关键阶段又让他觉得自己必须开口。整个故事就在这两种心理的交叉冲突中展开。

作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老于,如电话联系项市长时“声音挺大”,“高声坚持说没事”,显示出他说话时的自豪心理。

小说使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式的视角,灵活的叙述方式,平实细腻的语言描写,展现了老于内心矛盾复杂的斗争和辛酸无奈的心理。

看到项市长家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老于自感寒碜,为迎合项市长的爱好,只好大谈文学。

老于最后对一棵龙盘槐倾诉,反映了知识分子维护自尊的心理,也直接批评了当今项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

作品的第五自然段是如何表现老于的心理的?请简要分析。(4分)

作品主人公老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高三考试试卷语文 第4篇

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B项,“血缘性或社会性的两种关系”错误,依据第三段“族与族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为血缘性;另为社会性。民族之间不只是存在着血缘性的关系,也还存在社会性的关系,其中最主要是文化关系”可知,两种关系是共有的并列关系,而不是B项用“或”表示的选择关系。C项,“文化的血缘性决定着各民族关系”错误,依据第三段“文化关系当它内化为民族精神,就具有类血缘的意义,这就是说,民族不只是具有自然的血缘性,还具有文化的血缘性”可知,原文只说了“文化关系内化为民族精神后具有类血缘的意义”,而“文化的血缘性决定着各民族关系”则于文无据,无中生有。D项,“国土即疆土是国家之本,故……是一体的”错误,依据第五段“国土即疆土是国家之本;国民是国家主干;国权是国家的基础,与他国进行交往,国权是首位的原则……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国家、国土、国民、国君、国权、国学、国枢是一体的”可知,“国土即疆土是国家之本”与“国家、国土、国民等概念在中华民族意识中是一体的”不存在因果关系。故D项强加因果。

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项,“因而家国情怀是一种哲学意识”错误,强加因果,依据第六段“家国情怀究其本是一种哲学意识,是人对其本——家与国的意识。与别的哲学意识不同的是家国意识的突出特点是情理合一”可知,“情理合一是家国意识的突出特点”是与别的哲学意识的不同点,不能作为判断“家国情怀是一种哲学意识”的依据。

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内核”错误,以偏概全,依据第七段“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可知,家国情怀和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内核。

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B项,“其中大学生经验匮乏、资源不足是主要原因”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失败的原因也错综复杂,有的因资金有限,有的因准备不足,有的因团队合作不畅……大学生经验匮乏、资源不足,要获得成功更是难上加难”可知,文中说了“大学生经验匮乏、资源不足”,但没说“是主要原因”,故B项曲解文意。

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D项,“创业者只要……就能成为有想法、有说法、有做法的创业领导者”错误,依据材料三第三段“创业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创新领导力,有赖于创业者的领导力提升”和第四段“如何提升领导力,李家华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创业者要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要有想法;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要有说法;锻炼自己的执行力,要有做法”可知,D项的“只要……就……”说法太绝对。

①大学生个人要对创业有清晰的认识,理性选择创业领域。②大学生要发挥自己专业的优势,在专业领域深耕。③发挥团队优势,有效提升创业者的领导力。④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的支持。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一第三段“从毕业到创业,仍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化的理念和实践支撑,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去思考、探索。因此,要想创业成功,仅仅具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是不够的”,可概括出合理化建议①。依据材料三第二段“大学生创业最大的优势就是专业,‘基于专业的硬核创业现在已变成一种新的风口、趋势’”“大学生恰恰拥有在专业领域进行深耕的机会”,可概括出合理化建议②。依据材料三第二段“大学生创业还有一个优势是团队。在高校组建团队,成本相对比较低,最重要的是,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第三段“创业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创新领导力,有赖于创业者的领导力提升”,可概括出合理化建议③。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支持。例如,《关于做好20XX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可知,可概括出合理化建议④。

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B项,“这说明春来的心理素质不如别人”错误,依据第三段“队长告诉春来,就是检阅大家的训练结果。队长还说,如果合格,春来他们就会正式进入特种部队”可知,春来是因为重视考核检阅而睡不着。且从第十三段“队长临时加大了难度,现场释放烟幕弹,让春来射击其余两个”“他凝神静气,凭着刚才的瞬时记忆,瞄准,射击,中了,春来的心落到了半空;再瞄准,射击,又中了,春来的心放了下来”,阅兵时春来的表现表明其心理素质过硬。故B项曲解原意。

①不怕苦,不怕累。寒冬酷暑,日晒风吹,蚊虫叮咬,经过大强度的训练,春来不怕苦、不怕累,练就了过硬的射击本领。②严格要求自己。为两条腿间没有缝隙,春来在睡觉时把双腿捆起来;为一出脚,脚尖自然绷直,春来跪在地上,脚面贴地,下腰到头着地。这些都反映了春来对自己要求的严格。③内心笃定,坚持不懈。野外生存训练时,吃生老鼠,春来坚信“是特种兵就得什么都不怕,什么苦难都能克服,就得练好本领,目标明确。”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和筛选概括重要信息的能力。从第四段“为期三年的训练,过电影般在春来的脑海中显现”到第九段“特种兵就得什么都不怕,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是特种兵就得有‘上天是雄鹰,下海如蛟龙,入地似猛虎’的本事”部分进行筛选、概括、归纳,思考重点还应落在训练的内容和春来的表现上,进而挖掘春来的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不懈、严格要求自我、内心坚定等精神品质上。

①“晒秋”是人们熟悉的生活方式,以“晒秋”为题增加了与读者的亲密度。②“晒秋”看起来与部队生活没有关系,春来给搞糊涂了,读者也糊涂了,因此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晒秋”是一种比喻,是晒训练成果,接受父母的检阅,升华了主旨,这种巧妙设计让读者深解其意。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标题作用和文章构思技巧的能力。题目“晒秋”,首先指第二段所说的秋收后晒粮食之事,在小说中主要指第三段“就是检阅大家的训练结果。队长还说,如果合格,春来他们就会正式进入特种部队”,具体指特种兵经过三年的训练接受检阅,晒的是训练的成果。作者的构思巧,一是把熟悉的“晒秋”陌生化,让读者一方面觉得熟悉,一方面又产生了疑惑。二是晒给谁看,依据倒是第二段“春来看到,他的爹娘就在其中,其他人,除了部队的几位领导,也都是战友们的父母”,小说结尾特种兵战士的父母检阅他们的成果,出乎读者的意料,也升华了主旨。

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久叛”是长时间叛乱,文中指“李继迁”叛乱,而不是背叛兵众,因此应在“判”后断开,由此排除AD两项;“中外”是朝廷内外的人,才能“咸以为”,由此可以判断“中外”不能断开,由此排除AC两项。

D【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是古时用于恳求他人帮忙时表示恭敬的礼节”错,拜揖是古时表示恭敬的礼节。

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真宗时,他升任礼部侍郎,被皇帝以师傅之礼对待”错误,原文是“真宗升储,迁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诏东宫待以师傅礼”,真宗被立为太子时,李沆升任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太宗诏令太子以师傅之礼对待李沆。可知,是皇帝要求太子以师傅之礼对待,故A项张冠李戴。

(1)不如派使者秘密诏令各州将领,让他们统领军队和百姓都撤出城堡而归到一处,若这样,那么关右的百姓就可得到休养生息了。

(2)如果委屈自己的意愿乱说,就是世人所说的笼络。笼络之事,是我怨恨不能做的。

【参考译文】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淳化二年,李沆判吏部铨。他曾侍奉宫中宴会,太宗用目光看着他说:“李沆风度端庄稳正,确实是显贵的人。”真宗被立为太子时,李沆升任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太宗诏令太子以师傅之礼对待李沆。真宗即位,任命李沆为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咸平初年,李沆以本官平章事,监修国史,改任中书侍郎。当时李继迁反叛已很久,兵力日益强盛,有图谋夺取朔方的意图。朝廷难以迅速运送粮食,朝廷内外都认为灵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失去灵州,那么周围各州都不能保住。皇帝对此颇为困惑,就向李沆询问。李沆说:“李继迁不死,灵州就不能为朝廷所占有。不如派使者秘密诏令各州将领,分别统领军队和百姓都撤出城堡而归到一处,若这样,那么关右的百姓就可得到休养生息了。”此时众人的意见各不相同,没有立即采纳李沆的建议,没多久灵州就陷落了,真宗从此更加看重李沆。寇准与丁谓友好,多次以丁谓有才能向李沆推荐,李沆不用丁谓。寇准问李沆,李沆说:“看他为人处事,怎么可以让他职位居于别人之上?”寇准说:“像丁谓这样的人,宰相你一直能压抑他使他居于别人之下吗?”李沆笑着说:“将来后悔,就会想起我的话。”寇准后来被丁谓所排斥,才信服李沆的话。李沆任宰相,接待宾客,经常很少说话。马亮与李沆同年考中进士,又与他的弟弟李维交好,他对李维说:“外面议论说你大哥是没口的葫芦。”李维趁机把马亮的话告诉了哥哥,李沆说“我不是不知道。然而现在的朝士得以入殿议事,上密书论政事,全无遮蔽,多下达到各级部门,大家都可看见它。通过我的新进仕宦之人,他们坐起拜揖,尚且乱了典章顺序,入席必定自论功劳最多,以希求得到宠爱奖赏,如此有什么策划值得与他们交谈呢?如果委屈自己的意愿乱说,就是世人所说的笼络。笼络之事,是我怨恨不能做的。”李沆性格直爽诚信,家居时修身严谨,言谈没有琐碎的空话,识大体。任职时谨慎细微,不追求名声荣誉,行动遵守规章制度,没有人能循私办事。李沆公事办完后,整天正襟危坐,未曾斜靠着。在封丘门内建有住宅,大厅前只容马打转。有人说这太狭窄,李沆笑说:“这住宅要传给子孙,这里作为宰相官署大厅确实小了,作为太祝、奉礼官的大厅已经够宽了。”李沆与几个弟弟友爱,尤其器重李维,闲暇之日相对宴饮清谈,未曾谈及朝政,也未曾问起家事。景德元年七月,李沆疾病发作去世,五十八岁。

C【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C项,“表达词人想去隐居而不得的无奈”错误,表达词人对林逋这样的风流处士的仰慕之情。

①视听结合。本词从听觉描写雨打荷叶之声,从视觉描写碧水彩霞、飞鸟游鱼之景;白诗从听觉描写黄莺呜叫,从视觉描写春水初涨,绿杨成阴之景。②动静结合。本词既描写了彩霞映碧水的静景,又描写了鸟在空中飞、鱼在水里游的动景;白诗既有对西湖的水、云、杨树、白沙堤的静态描写,又有黄莺争栖、新燕啄泥的动态描写。③色彩映衬,本词用红霞与碧水租映衬,白诗用绿杨与白沙堤相映衬。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解答时,注意理解诗歌内容,抓住诗歌重点字词进行分析。本词上阙描写西湖美景,使用了比喻、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色彩映衬等描写方法:白诗使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色彩映衬等描写方法找出共同的描写手法,并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即可。

(1) 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2)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3)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精湛,精深,多指艺术。句子形容“中国女排”的战绩,用“卓越”更符合语境。第二空,赋予,一般表示主观的,常用于非物质的形式;给予,可是物质上的帮助,也可以是精神上的付出,如关心、爱护。文中形容“国人奋发向上的昂扬斗志”应选“赋予”更恰当。第三空,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文中指“30多年后”,中国发生的变化,选“翻天覆地”更恰当。第四空,光芒,光彩,句子用来与“焕发”搭配,但是“光芒”不能与“焕发”搭配,故用“光彩”更符合语境。

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A项,“站在……时刻”搭配不当,应改为“站在……的节点”才正确,故排除A;B项,“历史上该赛事”语序不当,应该是“该赛事在历史上”,故排除B;D项,“成为该赛事历史上夺冠最多的”成分残缺,却宾语,故排除D。

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根据括号前的“中国女排的五连冠”可知,整个句子的主语是“中国女排的五连冠”,而分析A、C、D三个选项,后面分句的主语都变成了“中国人”,与整个句子主语不一致,故排除ACD。

(1)“寒舍”改为“我们班”;“高足”改为“学生”;“济济一堂”改为“欢聚一堂”。(2) “来吧,憧憬着春日温暖的阳光,让我们敲响辞旧迎新的鼓点”。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得体、仿写补写的能力。

(1)解答语言表达得体的题,要求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寒舍”是谦辞,指自己的家,不能指自己的班级。“高足”是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不能指自己。“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不能形容自己。

(2)本题要求仿照“来吧,怀揣内心涌动的春意,让我们跳起青春靓丽的舞蹈!”的句式造句,要注意新年联欢晚会的特定情境,要照应划横线的句子,且注意语句的结构句式特点。

要实现健康中国,需把预防为主的理念落到实处,以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每个人都要进行日常的个人健康管理。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在作答时,首先要通读段落,了解文段的内容。其次,要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把每个层次的关键信息,勾画出来。最后,按要求组织答案。本题语段的关键信息有:①健康中国行动要把预防为主的理念落到实处;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能推动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③每个人要进行日常的个人健康管理。把关键信息梳理成一段话,表意完整,在70字内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作文写作的能力。材料提供了两段文字,第一段写“坐礼宾车”, “--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表现了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受得的至高无上的礼遇。第二段“他们的事迹和贡献永远写入了共和国史册”写出了这些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职业、事迹不同,但贡献都一样很卓著,写入“共和国史册”,值得“青年学生”赞美和学习。

20XX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相关

高三考试试卷语文 第5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三条毛毛虫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一条河的岸边。当它们爬上河堤,河对面开满鲜花。第一条毛毛虫说“我们应立刻搭一座桥,抢在别人前尽情享受花蜜”;第二条毛毛虫说:“我们应造一条船,会更快到达。”;第三条毛毛虫说:“我觉得,还是等我们长出翅膀再过河。”前两条毛毛虫怕错过时机,就各自按自己的计划行动。第三条毛毛虫则爬上大树,找一片宽阔的绿叶,在阳光下躺着美美地睡了两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长出翅膀,化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只一会工夫就飞到了对岸,享受丰盛的早餐。它到处寻找自己的两个伙伴,可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才知道,第一个伙伴搭桥时累死了,第二个伙伴被河水冲进了大海。

对于本则材料,你有什么思考或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标题自拟;不能脱离材料蕴含的意义范围作文,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三考试试卷语文 第6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是会脸红的动物

人类是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人类特征的表情”。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的状态。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生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为“进化的鸿沟”之一。他说:“我们是对尴尬情境或者谎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

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示。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通过脸红,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而此时看到我们脸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

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脸红会让人们的撒谎变得困难。因此脸红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促使群体更团结。

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3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感谢造物主让人类有一双最敏感的眼睛,也只有这双眼睛才能捕捉到脸红的信息。

(摘编自《百科知识》)

下列关于“人类脸红”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人类的脸红是不分国家、不分民族的,达尔文认为这一行为是最独特和有人类特征的表情。

人类的脸红是表达内心情感的需要,其他灵长类动物并不会出现脸红,人类的脸红具有性。

人类脸红是因为大脑皮质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到外界刺激信号后,刺激肾上腺分泌出了肾上腺激素。

人类的脸红是人类某些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生理上与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有必然的联系。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如果说人类早期社会是“险恶、野蛮和无礼”的,那么,脸红就是人类为避免冲突而表达歉意的方法。

脸红也许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向别人表达了歉意的同时,也表明自己饱受自责。

脸红和语言相比,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更能传递人类的真实情感,而语言受意识控制,可以言不由衷。

人类是会脸红的动物,因为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不会分辨颜色,看不到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弗朗斯?德瓦尔教授认为脸红是“进化的鸿沟”,这也说明脸红是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区别。

人是否脸红,与大脑皮质接受刺激信号的强弱有关系,如果大脑皮质接受的刺激信号过强,就不会引起脸红。

狗犯错后,躺在地上向主人展现它肚子的行为,是在向主人表示自己的痛悔,并以此来平息主人对它的愤怒。

脸红对人类社会具有良性功能,它可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人类群体更团结,因为脸红让人们撒谎变得困难。

高三考试试卷语文 第7篇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是会脸红的动物

人类是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人类特征的表情”。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的状态。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生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为“进化的鸿沟”之一。他说:“我们是对尴尬情境或者谎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

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示。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通过脸红,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而此时看到我们脸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

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脸红会让人们的撒谎变得困难。因此脸红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促使群体更团结。

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3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感谢造物主让人类有一双最敏感的眼睛,也只有这双眼睛才能捕捉到脸红的信息。

(摘编自《百科知识》)

下列关于“人类脸红”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人类的脸红是不分国家、不分民族的,达尔文认为这一行为是最独特和有人类特征的表情。

人类的脸红是表达内心情感的需要,其他灵长类动物并不会出现脸红,人类的脸红具有性。

人类脸红是因为大脑皮质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到外界刺激信号后,刺激肾上腺分泌出了肾上腺激素。

人类的脸红是人类某些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生理上与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有必然的联系。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如果说人类早期社会是“险恶、野蛮和无礼”的,那么,脸红就是人类为避免冲突而表达歉意的方法。

脸红也许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向别人表达了歉意的同时,也表明自己饱受自责。

脸红和语言相比,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更能传递人类的真实情感,而语言受意识控制,可以言不由衷。

人类是会脸红的动物,因为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不会分辨颜色,看不到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弗朗斯?德瓦尔教授认为脸红是“进化的鸿沟”,这也说明脸红是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区别。

人是否脸红,与大脑皮质接受刺激信号的强弱有关系,如果大脑皮质接受的刺激信号过强,就不会引起脸红。

狗犯错后,躺在地上向主人展现它肚子的行为,是在向主人表示自己的痛悔,并以此来平息主人对它的愤怒。

脸红对人类社会具有良性功能,它可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人类群体更团结,因为脸红让人们撒谎变得困难。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父守,身长九尺,为人严毅。初事刘歆,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①,有能名。莽末,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通从弟轶,亦素好事,乃共计议。会光武避吏②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时守在长安,通因具言其计。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乃使光武与轶归舂陵,举兵以相应。遣从兄子季之长安,以事报守。

季于道病死,守密知之,欲亡归。会事发觉,通得亡走,莽闻之,乃系守于狱。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南阳亦诛通兄弟、门宗六十四人,皆焚尸宛市。时,汉兵亦已大合。通与光武、李轶相遇棘阳,遂共破前队,杀甄阜、梁丘赐。

更始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五年春,代王梁为前将军。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大司徒侯霸等曰:“通怀伊、吕、萧、曹之谋,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义。功德,海内所闻。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其夏,引拜为大司空。

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素有消③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令以公位归第养疾,通复固辞。积二岁,乃听上大司空印绶,以特进④奉朝请。十八年卒,谥曰恭侯。帝及皇后亲临吊,送葬。

(节选自《后汉书?李通列传》)

[注]①巫县(今重庆巫县北)县丞。②避吏:逃避狱吏的追捕。③消:病名,即糖尿病。④特进:官名。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下。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通从弟轶,亦素好事从:堂房(亲属)

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期:约定时日

乃系守于狱系:联系

以病上书乞身乞身:请求辞官回家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李通心怀鸿鹄之志。他虽然先后为刘歆、王莽做事,后来因谶语“刘氏复兴,李氏为辅”而辞去王莽授予的官职,等待日后恢复刘姓汉室的机会。

李通极力支持在外逃亡的光武帝(后来称帝的刘秀)。在下江、新市起兵后,李通与堂弟李轶共议迎接光武帝,并与光武帝谋划起兵之事。

李通功高位显。他为光武帝建功立业,而且又迎娶了光武帝的妹妹宁平公主,所以备受光武帝器重,也被大臣认可。

李通能审时度势,不重权位。虽有朝臣赞誉,官位显赫,但在天下太平之后常以病请求辞官退养。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5分)

②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①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②已过头番笋,木笔③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居住山阴时所作。②箨龙:就是笋。③木笔:又名辛夷花。

诗人写景是如何从内容和技巧上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请简要分析。

(5分)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杜甫《登高》)

(3)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李商隐《锦瑟》)

(4)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5)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6)人生如梦,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能选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祁茂顺

汪曾祺

祁茂顺在午门历史博物馆蹬三轮车。

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

单件的烧活,接三轿马,一个人鼓捣一天,就能完活。他在糊烧活的时候,总有一堆孩子围着看。糊得了,就在门外放着:一匹高头大白马——跟真马一样大,金鞍玉辔紫丝缰;拉着一辆花轱辘轿子车,蓝车帷,紫红软帘,软帘贴着金纸的团寿字。不但是孩子,就是路过的大人也要停步看看,而且连声赞叹:“地道!祁茂顺心细手巧!”

如果是成堂的大活:三进大厅、亭台楼阁、花园假山……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得约两三个同行一块干。订烧活的规矩,事前不付定钱,由承活的先凑出一份钱垫着,交活的时候再收钱。早先订烧活,都是老式的房屋家具,后来有要糊洋房的,要糊小汽车、摩托车……人家要什么,他们都能糊出来。后来订烧活的越来越少了,都兴火葬了。谁家还会弄一堂“车船轿马”到八宝山去?

祁茂顺主要的活就剩下裱糊顶棚了。后来糊顶棚的活也少了。北京的平房讲究“灰顶花砖地”,纸糊的顶棚很少见了——容易坏,而且招蟑螂,招耗子。钢筋水泥的楼房更没有谁家糊个纸顶棚的。

祁茂顺只好改行。

午门历史博物馆原来编制很小,没有几个职员,不知道为什么,却给馆长配备了一辆三轮车,用以代步。经人介绍,祁茂顺到历史博物馆来蹬三轮车。馆长姓韩。韩馆长是个方正守法的人,除了上下班,到什么地方开会,平常不为私人的事用车,因此祁茂顺的工作很轻松。

祁茂顺很爱护这辆三轮车,总是擦洗得干干净净的。晚上把车蹬回家,锁上,不许院里的孩子蹬着玩。

不过街坊邻居有事求他,他总是有求必应的。隔壁陈大妈来找祁茂顺。“茂顺大哥,你大兄弟病了,高烧不退,想麻烦您送他上一趟医院,不知您的车这会儿得空不得空?”

“没事,交给我了!”祁茂顺把病人送到医院。挂号、陪病人打针、领药,他全都包了。

祁茂顺人缘很好。

离祁茂顺家不远,住着一家姓金的。他是旗人皇室宗亲,是“世袭罔替”的贝勒,行四。街坊则称之为“金四爷”。辛亥革命后,旗人再也不能吃皇粮了。幸好他的古文底子好,又学过中医,协和医学院特约他校点中医典籍,他就有了稳定的收入。

贝勒府原是很大的四合院,后来大部分都卖给同仁堂乐家当了堆放药材的楼房,只保留了三间北房。金四爷还保留一些贝勒的习惯。他不爱“灰顶花砖地”,爱脚踩方砖,头上是纸顶棚,四白落地。上个月下雨,顶棚漏湿了,垮下了一大片。金四爷找到了祁茂顺,说:“茂顺,你给我把顶棚裱糊一下。”

祁茂顺说:“行!星期天。”

祁茂顺星期天一早就来了,带了他的全套工具:棕刷子,棕笤帚,一盆稀稀的糨子,一大沓大白纸。这大白纸是纸铺里切好的,四方的,每一张都一样大小,不是要用时现裁。

金四爷看着祁茂顺做活。

只见他用棕刷子在大白纸上噌噌两刷子,轻轻拈起来,用棕笤帚托着,腕子一使劲,大白纸就“吊”上了顶棚。棕笤帚抹两下,大白纸就在顶棚上呆住了。一张一张大白纸压着韭菜叶宽的边,平平展展、方方正正、整整齐齐。拐弯抹角用的纸也都用眼睛量好了的,不宽不窄,正合适,棕笤帚一抹,连一点褶子都没有。而且,用的大白纸正好够数,不多一张,不少一张。连糨子都正好使完,没有一点糟践。金四爷看着祁茂顺的“表演”,看得傻了,说:“茂顺,你这两下子真不简单,眼睛、手里怎么能有那么准?”

“也就是个熟。”

“没有个三年五载,到不了这功夫!”

“那倒是。"

金四爷给祁茂顺倒了一杯沏了两开的热茶,祁茂顺尝了一口:“好茶!还是叶和元的双窨香片?”

“喝惯了。”

祁茂顺告辞。

“茂顺,别走,咱们到大酒缸喝两个去。”

“大酒缸?现在上哪儿找大酒缸去?”

“八面槽不就有一家吗?他们的酥鱼做得好。”

“金四爷,您这可真是老黄历了!八面槽大酒缸早都没了。现在那儿改了门脸儿,卖手表照相机。酥鱼?可着北京,现在大概都找不出一碟酥鱼!”

“大酒缸没有了?”

“没有喽。"

金四爷喝着茶,连说了几句:“大酒缸没有了。大酒缸没有了。”

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这篇小说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手艺人祁茂顺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境遇,故事虽然简单,但耐人寻味,寄寓作者深刻的思考。

祁茂顺糊烧活、裱糊顶棚曾经赢得了人们的赞叹,后来被迫改行,这说明他的手艺已经落伍,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

作者以欣赏的笔触描写祁茂顺的高超技艺,表达对旧民俗的留恋;叙述火葬、钢筋水泥楼房,也表达出对新观念、新事物的认同。

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突出的特色,金四爷保留一些贝勒习惯的守旧做派就是通过祁茂顺适应新生活的态度反衬出来的。

小说的结尾含蓄隽永,尤其最后一句“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让读者难以琢磨,也引发读者更深刻的思考。

(2)小说主人公祁茂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祁茂顺帮助金四爷裱糊顶棚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中“烧活、纸糊的顶棚、大酒缸”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匠吴良镛:让中国人诗意地栖居

20XX年2月14日,两院院士、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建筑学家吴良镛获20XX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这是吴良镛一生中获得的最重要的荣誉。

1922年,吴良镛出生于南京城南谢家祠。他名字中的“镛”,乃古乐器——奏乐时用来打节拍的一种大钟。父亲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吴良镛从小爱好广泛,喜欢吟诗作画,读完《红楼梦》后,突发宏愿,希望将来也建造一座像大观园那样秀美的园林建筑。

1940年,吴良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大学里,吴良镛的才华很快显露,他发表在校刊上的文章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看到,梁先生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建筑奇才,便让他当自己的助手。得到梁思成先生的赏识,吴良镛欣喜不已,这也让他能有机会看到梁思成从国外带回的最新的建筑领域前沿资料,开阔了眼界。从此,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

1948年,在梁思成的推荐下,吴良镛赴美留学深造。在美国求学期间,吴良镛深受沙里宁的器重。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沙里宁对弟子吴良镛不吝溢美之词:“在他的工作中,灌注了一种称之为中国现代性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来自于一般的人类文化发展,而且来自于中国实际生活的发展,一种新与旧的结合,基于中国自身的坚定不移的精神……”

1950年,正当吴良镛想继续深造时,忽然收到恩师梁思成的信函——“新中国急需建筑人才,见信速归!”吴良镛赶紧收拾行囊,回到祖国。归国后的吴良镛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执教,与恩师梁思成一样,他的刻苦勤奋也是出了名的。吴良镛学术思想前卫,讲课时妙语连珠;为人随和风趣,也很正派,亦师亦友,能跟学生打成一片,平时生活也很朴素。

20世纪50年代初,针对建筑人才匮乏的问题,吴良镛呼吁重视建筑教育,建议建筑专业要与建筑教育相结合,从而更有效更多地培养基本建设生力军。在吴良镛的努力下,清华建筑系人才辈出,成为全国影响力的建筑教学中心之一。

改革开放后,高瞻远瞩的吴良镛提出了许多系统的设想与建议,一直致力于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之路。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进行旧城改造中,吴良镛也遇到了与恩师一样的困境,为保护北京历史遗迹四处奔走呼吁。为此,他对北京旧城区进行调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整治理念和建造“类四合院”的住房体系构想,这样既能满足民众现代生活的需求,又能很好地保护和传承老北京的建筑古韵。他的“有机更新”理念,很快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在菊儿胡同改造中得以应用。在他看来,城市和人体一样,永远处于新陈代谢之中,应该保留相对完好的,逐步剔除破烂的没有文物价值的,但是新的建设要自觉地顺其肌理,用插入法以新剔旧。

吴良镛认为,北京的旧城改造最迫切的任务是要创造一种社会型住宅,因地制宜,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美观舒适的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风貌相吻合,做到两者相得益彰。按照吴良镛的“有机更新”的理论改造完成的菊儿胡同今非昔比,白墙黛瓦,柳绿花红,一派祥和宁静的景象,既保持了老北京的建筑特色,又弥漫着现代生活气息,体现了吴良镛“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成为北京危房改造中的典范之作。1993年,菊儿胡同获得联合国“世界人居奖”。一位英国建筑评论家说:“菊儿胡同的成功改造,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危房改造,都具有指导借鉴意义。它既能保持城市历史底蕴,又能使城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新旧交融,相得益彰,开辟出一条旧城更新和危房改造的新途径。”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吴良镛从小受到《红楼梦》的影响,有从事建筑工作的人生理想。他父亲对他也有这样的期望,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

本文选取了吴良镛人生中的一些片段,表现了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创造性、热爱祖国与人民的建筑学家的精神品质。

吴良镛在建筑方面的才华,得到梁思成的赏识,也得到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的高度评价,沙里宁认为吴良镛身上有一种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现代性的精神。

为了保护北京的古建筑,吴良镛不仅呼吁各方面重视历史遗迹,而且亲自调研,针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自己的科学见解,并得到实施。

吴良镛深受恩师梁思成的影响,工作刻苦勤奋,重视保护历史遗迹,因此菊儿胡同得以成功改造,并获得世界大奖。

(2)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赞美吴良镛,说他的工作有“中国现代性的精神”,这种精神具体指什么?具体体现在吴良镛工作的哪些方面?(6分)

(3)为何说“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请简要分析。(6分)

(4)其实,在吴良镛的身上也体现着一种诗意的栖居。结合文中吴良镛的人生经历,谈谈哪些因素让他“诗意的栖居”。(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而农村人口能否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

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重点监管对象。

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歼—15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①它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好、载弹量多等特点

②可根据不同作战任务携带多型反舰导弹、空空导弹、空地导弹以及精确制导炸弹等精确打击武器。

③实现全海域全空域打击作战能力

④各项性能可与俄罗斯苏-33等世界现役的主力舰载战斗机相媲美

①②③④④①②③

③④①②①③②④

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孩子”“中国式制堵”……近来,越来越多的国人习惯被贴上“中国式”标签。①______,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流行语。通过流行语,我们多少能看出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看出人们的心理状态、思想状态和生活状态。在今天,②______,在旧的陋习尚未改掉的同时又滋生了许多新的不良习惯和不良思想,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和重视。但网络上出现的很多所谓“中国式”,都是一部分人和一些群体的不良习惯、不良思想、不良风气,③______。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万紫千红才春光无限。

六、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英国《太阳报》曾以“世界上的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四个答案:(1)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2)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4)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

请在全面和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以上。

高三考试试卷语文 第8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祁茂顺

汪曾祺

祁茂顺在午门历史博物馆蹬三轮车。

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

单件的烧活,接三轿马,一个人鼓捣一天,就能完活。他在糊烧活的时候,总有一堆孩子围着看。糊得了,就在门外放着:一匹高头大白马——跟真马一样大,金鞍玉辔紫丝缰;拉着一辆花轱辘轿子车,蓝车帷,紫红软帘,软帘贴着金纸的团寿字。不但是孩子,就是路过的大人也要停步看看,而且连声赞叹:“地道!祁茂顺心细手巧!”

如果是成堂的大活:三进大厅、亭台楼阁、花园假山……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得约两三个同行一块干。订烧活的规矩,事前不付定钱,由承活的先凑出一份钱垫着,交活的时候再收钱。早先订烧活,都是老式的房屋家具,后来有要糊洋房的,要糊小汽车、摩托车……人家要什么,他们都能糊出来。后来订烧活的越来越少了,都兴火葬了。谁家还会弄一堂“车船轿马”到八宝山去?

祁茂顺主要的活就剩下裱糊顶棚了。后来糊顶棚的活也少了。北京的平房讲究“灰顶花砖地”,纸糊的顶棚很少见了——容易坏,而且招蟑螂,招耗子。钢筋水泥的楼房更没有谁家糊个纸顶棚的。

祁茂顺只好改行。

午门历史博物馆原来编制很小,没有几个职员,不知道为什么,却给馆长配备了一辆三轮车,用以代步。经人介绍,祁茂顺到历史博物馆来蹬三轮车。馆长姓韩。韩馆长是个方正守法的人,除了上下班,到什么地方开会,平常不为私人的事用车,因此祁茂顺的工作很轻松。

祁茂顺很爱护这辆三轮车,总是擦洗得干干净净的。晚上把车蹬回家,锁上,不许院里的孩子蹬着玩。

不过街坊邻居有事求他,他总是有求必应的。隔壁陈大妈来找祁茂顺。“茂顺大哥,你大兄弟病了,高烧不退,想麻烦您送他上一趟医院,不知您的车这会儿得空不得空?”

“没事,交给我了!”祁茂顺把病人送到医院。挂号、陪病人打针、领药,他全都包了。

祁茂顺人缘很好。

离祁茂顺家不远,住着一家姓金的。他是旗人皇室宗亲,是“世袭罔替”的贝勒,行四。街坊则称之为“金四爷”。辛亥革命后,旗人再也不能吃皇粮了。幸好他的古文底子好,又学过中医,协和医学院特约他校点中医典籍,他就有了稳定的收入。

贝勒府原是很大的四合院,后来大部分都卖给同仁堂乐家当了堆放药材的楼房,只保留了三间北房。金四爷还保留一些贝勒的习惯。他不爱“灰顶花砖地”,爱脚踩方砖,头上是纸顶棚,四白落地。上个月下雨,顶棚漏湿了,垮下了一大片。金四爷找到了祁茂顺,说:“茂顺,你给我把顶棚裱糊一下。”

祁茂顺说:“行!星期天。”

祁茂顺星期天一早就来了,带了他的全套工具:棕刷子,棕笤帚,一盆稀稀的糨子,一大沓大白纸。这大白纸是纸铺里切好的,四方的,每一张都一样大小,不是要用时现裁。

金四爷看着祁茂顺做活。

只见他用棕刷子在大白纸上噌噌两刷子,轻轻拈起来,用棕笤帚托着,腕子一使劲,大白纸就“吊”上了顶棚。棕笤帚抹两下,大白纸就在顶棚上呆住了。一张一张大白纸压着韭菜叶宽的边,平平展展、方方正正、整整齐齐。拐弯抹角用的纸也都用眼睛量好了的,不宽不窄,正合适,棕笤帚一抹,连一点褶子都没有。而且,用的大白纸正好够数,不多一张,不少一张。连糨子都正好使完,没有一点糟践。金四爷看着祁茂顺的“表演”,看得傻了,说:“茂顺,你这两下子真不简单,眼睛、手里怎么能有那么准?”

“也就是个熟。”

“没有个三年五载,到不了这功夫!”

“那倒是。"

金四爷给祁茂顺倒了一杯沏了两开的热茶,祁茂顺尝了一口:“好茶!还是叶和元的双窨香片?”

“喝惯了。”

祁茂顺告辞。

“茂顺,别走,咱们到大酒缸喝两个去。”

“大酒缸?现在上哪儿找大酒缸去?”

“八面槽不就有一家吗?他们的酥鱼做得好。”

“金四爷,您这可真是老黄历了!八面槽大酒缸早都没了。现在那儿改了门脸儿,卖手表照相机。酥鱼?可着北京,现在大概都找不出一碟酥鱼!”

“大酒缸没有了?”

“没有喽。"

金四爷喝着茶,连说了几句:“大酒缸没有了。大酒缸没有了。”

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这篇小说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手艺人祁茂顺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境遇,故事虽然简单,但耐人寻味,寄寓作者深刻的思考。

祁茂顺糊烧活、裱糊顶棚曾经赢得了人们的赞叹,后来被迫改行,这说明他的手艺已经落伍,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

作者以欣赏的笔触描写祁茂顺的高超技艺,表达对旧民俗的留恋;叙述火葬、钢筋水泥楼房,也表达出对新观念、新事物的认同。

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突出的特色,金四爷保留一些贝勒习惯的守旧做派就是通过祁茂顺适应新生活的态度反衬出来的。

小说的结尾含蓄隽永,尤其最后一句“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让读者难以琢磨,也引发读者更深刻的思考。

(2)小说主人公祁茂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祁茂顺帮助金四爷裱糊顶棚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中“烧活、纸糊的顶棚、大酒缸”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高三考试试卷语文 第9篇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①②④①③⑤②⑤⑥③④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在很多人印象中,眼镜是从国外传入的“舶来品”。1972年,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出土了一枚水晶放大镜,经鉴定,属于东汉后期,中国人已在享受眼镜之益了。

“雾霾”“反腐”“逆袭”等词成为近年来的热词。“雾霾”“反腐”,老百姓几乎天天都在谈论,但“逆袭”对许多百姓还是比较陌生的。

“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说我们理当坚持的只能是中国的文化价值观,何况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并不差。

网购包装纸箱浪费惊人,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回收体系,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可以大幅提高纸箱回收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①不要依赖译文。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③肯动脑筋,④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①②③④⑤⑥

A/这如果而且那么也

B当然一旦/而且就

C一定也如果并且因此/

D尽量/因为进而所以仍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人们常说“愁白了头”,一项研究显示,压力过大的确会令人早生华发。研究人员在老鼠试验中发现,当老鼠的皮肤受到紫外线照射而受损时,①。黑色素干细胞能产生黑色素,它是皮肤和头发颜色的来源,能保护皮肤少受阳光侵害。黑色素干细胞“转移”至皮肤是为帮助皮肤弥补紫外线照射造成的损伤。研究人员同时也发现,②,“迁徙”的黑色素干细胞数量越多。这就解释了为何压力大的人皮肤色素沉着会更多,也解释了③。令人沮丧的是,这些头发中的黑色素干细胞消失后,不会有新的干细胞来代替。

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高三考试试卷语文 第10篇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画是一个庞大的艺术体系,水墨画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简单地说水墨就是水与墨的融合,从物理的角度来看,水墨画就是用毛笔蘸着墨和水的合成物,描绘在宣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

②据考证,唐以来,水墨画从诞生到不断地发展、提高、完善,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尤其是文人画的形成和兴盛,使中国水墨画备受时代的推崇,以致成为衡量东方绘画艺术水平的标准。传统水墨画即传统文人画,属于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一支,传统文人画是在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而寻求艺术寄托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现代水墨画是举着反传统、反美学的旗帜出现的,它的根本出发点是打破传统。现代水墨在吸取西方的笔墨、色彩、造型等形式,在立足传统又改变传统的表现方式中应运而生,现代水墨画家吸收借鉴西方艺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③中国画受宗教影响深远,无论画家是不是士大夫身份,从盛唐开始,文人士大夫无不为脱离宗教与帝王的约束而奋斗,追求自由自在的发展。“悦人”和“足以为乐”是苏轼在《苏东坡集》中所说的绘画价值所在,绘画是画家用来寄托情感、抒发意气的,作为个人的爱好存在。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以禅论画时也说:绘画的目的是自娱以及表达情感,是纯粹的艺术表达,它的原则不是为他人服务,也不是为宫廷士大夫服务,它的主要阵营以文人士大夫、高人逸士以及虽身居高位但心存隐逸、又不是贵族的画家为主。艺术是纯粹的,以纯粹的艺术创作为目的,艺术就是艺术本身,是艺术家个体的事情,不再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这一观点与现代水墨画“为了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是一致的。

④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画家笔下所描绘的内容是不同的。传统水墨画家们希望通过绘画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在题材上大多为高山、梅兰竹菊之类。这些景物不单单是景色那么简单,而是代表了一种高尚的情操,象征了君子的清高文雅,其中有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苏轼“竹生时,何尝逐节生”。

⑤现代水墨画与传统水墨画相比较,在内容上更加扩大化,很多以往没有涉及的题材融入到现代绘画中,从整体看水墨画已经突破传统的符号象征体系,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新材料和新技法也被运用到现代艺术创作中,人们的传统审美经验因此改变,新的艺术空间和语言被开拓,艺术家们探求各种材料的新特性,寻找新的表现技法。综合材料的运用范畴因为现代审美意识的介入,变得更加宽广。现代水墨创新的表现手法和传统水墨的技法拉开了距离,现代水墨的表现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形式各异的风格流派也不断产生,现代水墨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选自汪海燕《中国水墨的传承与发展》)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水墨画和现代水墨画的产生背景各不相同,但它们在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后,都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

B.中国画受宗教影响深远,从盛唐开始,一些文人士大夫开始为脱离宗教与帝王的约束而奋斗,追求自身自由的发展。

C.苏轼认为,绘画是画家用以寄托情感、抒发意气的艺术,它表现了画家的爱好,而其价值就在于“悦人”和“足以为乐”。

D.水墨面是用毛笔蘸着水墨混合物在宣纸上绘画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画的艺术体系中,地位重要,历史悠久,成就斐然。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董其昌认为,绘画的阵营由文人士大夫、高人逸士等组成;
那些身居高位、心存隐逸,但出身于贵族的人不在其中。

B.董其昌认为绘画是纯粹的艺术表达,绘画的目的是自娱自乐或表达某种情感,它遵循“不是为他人(包括宫廷士大夫)服务”的原则。

C.传统水墨画家们大多通过高山、梅兰竹菊之类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D.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画家笔下所描绘的内容是不同的,现代水墨画与传统水墨画相比较,在内容上更加扩大化。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家们探求各种材料的新特性,综合材料的运用范畴因为现代审美意识的介入,变得更加宽广,新的艺术空间得到拓展。

B.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轼的“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中的物象表现了一种高尚的情操,不再是景色那么简单。

C.现代水墨的表现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形式各异的风格流派也不断产生,这就使现代水墨创新的表现手法和传统水墨的技法拉开了距离。

D.现代水墨画的题材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新材料和新技法也被运用到现代水墨艺术创作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严耕望: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余英时

①1973—1975年,严耕望是哈佛燕京社的访问学人。那时他已在中古政治制度史的领域内卓然成家。但在这期间,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苦读。每天早晨在图书馆前面等着开门,下午图书馆关门,他才离开。1979年春,严耕望应聘到耶鲁大学历史系担任访问教授。和哈佛时代一样,他天天早到晚退,伏案用劝。哈佛和耶鲁两度共学,我亲身体认到耕望是将全副生命献给学问的人,真正达到了“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境界。他自己曾明白说过,他一生从不求多赚一分钱,也不想增加一分知名度,因此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以免浪费宝贵的光阴。1979年他在耶鲁的期间,正值大陆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前来访问,我在家中接待代表团,邀请耕望与会,但他婉辞了,因为他坚守其“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的原则。这种“澹泊自甘、寂寞自守”的性格和他治学的勇猛精进、锲而不舍,恰好互为表里、刚柔相济。

②耕望的生命虽然彻底地与学问合一,但他既不是不晓事的书呆子,更无世人想象中那种专家学者的傲僻。相反的,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最通情达理并且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无论是对他的家人、师友、学生或同事,他都抱着一份诚挚的情意:任何人曾对他有过一点帮助,他都永志不忘。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读他那些大著作的序跋,便可以获得生动的印证。在学问方面,他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然而他在摘发别人的失误时却从无例外地隐去失误者的名字。他曾说,他一向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这是恰如其分的自我解剖。他从不争浮名和权位,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低到无可再低,宾四师说他的性格“似为柔退”,这些确可以说是近于道家的,然而也未尝不与儒家相合。他平常表现在外的是“柔逊”,但在大原则上却持之甚坚,内心自有不可逾越的尺度。

③耕望的研究领域是制度史和历史地理。他的著作无一不从规模浩大、笼罩全面的研究中产生。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而言,表面上看来似为一种概括式的专史,但认真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精密考证的创获。不过他所做的是地毯式的全面考证,而不像多数考证那样,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全面考证必须建立在两个先决条件之上:第一、事前有周密的通盘计划,第二、从计划到执行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据我的大略估计,《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完成先后越二十年;
《唐代交通图考》更是惊人,几乎是半个世纪了。耕望的著作初看好像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其实由于他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不是传统史学所能范围。他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卷》便已参考了一部《各国地方政府》的中译本,《唐仆尚丞郎表》从传统一方面看固可说与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同属一类而精密过之。

④耕望论现代中国史学家,特别推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和宾四师为“四大家”。他于四大家的优点则能兼收并揽:他的规模弘大承自宾四师,辨析入微取诸陈寅恪,平实稳健尤似陈垣,有计划而持之以恒则接武吕思勉。他在史学上终能达到通博与专精相反相成的境界绝不是幸致的。

⑤苏东坡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现代中国史学界没有人比耕望更能自用其才的了。陆象山说:“今天下学者,惟有两途:一途朴实,一途议论。”耕望木讷寡言,终其身与“议论”无缘,他走的是彻头彻尾的“朴实”的道路。

(选自《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敬悼严耕望学长》,有删改)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严耕望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超出了传统史学所能达到的范围,他的著作也不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

严耕望终身致力于学问研究,他的每一项研究都经过精密、全面的论证,因此,他的著作问世都要经过多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努力。

严耕望做学问“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这说明严耕望在做学问研究时,自我要求很高,决不借助他人成果或资料。

D.本文弘扬严耕望做学问的朴实精神,反衬出当下学术界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现实以及在学术上贪图终南捷径的学者的浅薄。

如何理解严耕望“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请结合全文概括严耕望在史学研究上成就巨大的原因。(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树下

铁凝

①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一家人得全力以赴供应儿子每月的开销,老于连烟都戒了,哪儿还能挤出取暖的煤钱。又过了些时候,老同学项珠珠从省会调至老于的城市,做了这城市的副市长。自此,老于和家人常在电视屏幕上看见她。

②老于的老婆说,这个女市长和你不是同学么,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有暖气的房。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此时全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女儿前不久刚参加全省高中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大、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市长。

③老于家中无电话,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他给项市长打了电话。电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但不啰唆,稍事寒暄,便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这边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那边项市长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

④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项市长家。他被一个面孔清秀的小阿姨让进客厅.然后项市长出现了,和老于面对面落座在两张小沙发上。谈话一开始老于就觉得浑身燥热,他没有意识到,那是他穿了厚厚的棉袄、棉裤和棉鞋的缘故。在他那没有炉火的家里,他需整日这样穿戴,老婆和女儿甚至整日把毛线帽扣在头上。而在项市长温暖的家中,项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开司米圆领衫。老于一下子意识不到这些,他甚至看不见客厅里都摆列了些什么。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这些和老于无关,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他于是就谈文学。

⑤他想起中学时的项珠珠是喜欢文学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绍给她的正是他老于。果然,如今的项珠珠对文学仍然保持着并不虚假的爱好,她很轻易地就说出了一大串当代作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小说,并和老于探讨这些作家的作品。老于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满意自己,当他满意自己的时候便也开始焦虑:房子呢?房子的请求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开口呢?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对付自己,心中的另一个老于在同他捣蛋。他的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
他谈话的内容越是高雅,他的房子问题就越是俗不可耐;
他越是想说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说不到房子上去。他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他在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可是他必须一直往前讲。

⑥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坐下去了。他站了起来,项珠珠也站了起来。以她的经验和洞察力,会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吗?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于边摆手边大步向门口走,叫人觉得你若再问反而是你对他的不礼貌了。项珠珠没有再问。出得门来,老于的脑子很乱。他解开棉袄领扣,让冷风吹一吹他那燥热的心。他推起自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

⑦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去。他应该说出来,他必须得说出来,他鼓动着自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儿,他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这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

⑧老于回到家时,已是夜半时分。他站在院子里没有立即进屋,因为他发觉自己又把另一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带回了家来:他准备请求老婆和女儿再也别让他去请求市长了。

(节选自《铁凝作品集》)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老于想请中学同学项市长帮忙却不好意思开口,但女儿正处于学业的关键阶段又让他觉得自己必须开口。整个故事就在这两种心理的交叉冲突中展开。

作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老于,如电话联系项市长时“声音挺大”,“高声坚持说没事”,显示出他说话时的自豪心理。

小说使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式的视角,灵活的叙述方式,平实细腻的语言描写,展现了老于内心矛盾复杂的斗争和辛酸无奈的心理。

看到项市长家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老于自感寒碜,为迎合项市长的爱好,只好大谈文学。

老于最后对一棵龙盘槐倾诉,反映了知识分子维护自尊的心理,也直接批评了当今项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

作品的第五自然段是如何表现老于的心理的?请简要分析。(4分)

作品主人公老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孙沔,字元规,越州会稽人。中进士第,补赵州司理参军。跌荡自放,不守士节,然材猛过人。

时宰相吕夷简求罢,仁宗优诏弗许。沔上书言:“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又以张士逊冠台席,士逊本乏远识,至隳国事。盖夷简不进贤为社稷远图,但引不若己者为自固之计,欲使陛下知辅相之位非己不可,冀复思己而召用也。陛下果召夷简还,自大名入秉朝政,于兹三年,不更一事。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书闻,帝不之罪,议者喜其謇切。

知庆州。元昊死,诸将欲乘其隙,大举灭之。沔日:“乘危伐丧,非中国体。”徙秦州,时侬智高反,沔入见,帝以秦事勉之。对日:“臣虽老,然秦州不足烦圣虑,陛下当以岭南为忧也。臣睹贼势方张,官军朝夕当有败奏。”明日,闻蒋偕死,帝谕执政日:“南事诚如沔所料。”又迁观文殿学士、知并州。而谏官吴及、御史沈起奏沔淫纵无检,守杭及并所为不法,乃徙寿州。

诏按其迹,而使者奏:“在杭州,沔爱许明所藏郭虔晖画鹰图,明不以献。初,明父祷水仙大王庙生明,故幼名‘大王儿’。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在并州,私役使吏卒,往来青州、麟州市卖纱、绢、药物。官庭列大梃,或以暴怒击诉事者,尝剔取盗足后筋,断之。”奏至,乃徙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坐失察,皆被绌。(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

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

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

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

字,又称表字,旧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与本名意义有关的字,而古代女子无需取字。

中堂,为唐、宋时中书省政事堂之简称,因宰相办公于此而成宰相之别名。今多指悬于客厅的一种书、画形式。

社稷,即土神和谷神,护佑农耕。古时以农为本,“本固则邦宁”,君主设坛祭祀二神,社稷遂成国家之代称。

学士,即求学之士或饱学之士,入朝多为顾问秘书之臣。唐、宋时设翰林学士之职,因接近皇帝,往往参与机要事务。

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孙沔敢于直谏。曾上书指斥宰相吕夷简推荐平庸之人担任宰相,孙沔也因此被贬谪。

孙沔不趁人之危。元昊去世,众人主张乘机攻打,但孙沔认为这样做有失国家体统。

孙沔假公济私。他在并州任职期间,私下役使官吏士卒,买卖物品,从中牟取私利。

孙沔性情残暴。暴怒时在公堂之上痛殴前来诉事的人;
更有甚者,对盗贼使用酷刑。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

(2)奏至,乃徙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坐失察,皆被绌。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②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东坡:地名,在湖北黄冈,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所写。②毂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上片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

“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

上片后三句写家童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入眠,只好转而谛听江涛汹涌的声音,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奈。

下片前两句写出了作者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总免不了劳苦奔波,从而达不到真正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一叶小舟在作者眼前的江面上飘逝,不由得让作者感慨万千,希望能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这广阔的江海。

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这首词中也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2)《蜀道难》中李白通过,两句,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3)《岳阳楼记》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①②④①③⑤②⑤⑥③④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在很多人印象中,眼镜是从国外传入的“舶来品”。1972年,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出土了一枚水晶放大镜,经鉴定,属于东汉后期,中国人已在享受眼镜之益了。

“雾霾”“反腐”“逆袭”等词成为近年来的热词。“雾霾”“反腐”,老百姓几乎天天都在谈论,但“逆袭”对许多百姓还是比较陌生的。

“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说我们理当坚持的只能是中国的文化价值观,何况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并不差。

网购包装纸箱浪费惊人,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回收体系,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可以大幅提高纸箱回收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①不要依赖译文。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③肯动脑筋,④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①②③④⑤⑥

A/这如果而且那么也

B当然一旦/而且就

C一定也如果并且因此/

D尽量/因为进而所以仍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人们常说“愁白了头”,一项研究显示,压力过大的确会令人早生华发。研究人员在老鼠试验中发现,当老鼠的皮肤受到紫外线照射而受损时,①。黑色素干细胞能产生黑色素,它是皮肤和头发颜色的来源,能保护皮肤少受阳光侵害。黑色素干细胞“转移”至皮肤是为帮助皮肤弥补紫外线照射造成的损伤。研究人员同时也发现,②,“迁徙”的黑色素干细胞数量越多。这就解释了为何压力大的人皮肤色素沉着会更多,也解释了③。令人沮丧的是,这些头发中的黑色素干细胞消失后,不会有新的干细胞来代替。

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三条毛毛虫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一条河的岸边。当它们爬上河堤,河对面开满鲜花。第一条毛毛虫说“我们应立刻搭一座桥,抢在别人前尽情享受花蜜”;
第二条毛毛虫说:“我们应造一条船,会更快到达。”;
第三条毛毛虫说:“我觉得,还是等我们长出翅膀再过河。”前两条毛毛虫怕错过时机,就各自按自己的计划行动。第三条毛毛虫则爬上大树,找一片宽阔的绿叶,在阳光下躺着美美地睡了两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长出翅膀,化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只一会工夫就飞到了对岸,享受丰盛的早餐。它到处寻找自己的两个伙伴,可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才知道,第一个伙伴搭桥时累死了,第二个伙伴被河水冲进了大海。

对于本则材料,你有什么思考或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标题自拟;
不能脱离材料蕴含的意义范围作文,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高三考试试卷语文 第11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匠吴良镛:让中国人诗意地栖居

20XX年2月14日,两院院士、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建筑学家吴良镛获20XX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这是吴良镛一生中获得的最重要的荣誉。

1922年,吴良镛出生于南京城南谢家祠。他名字中的“镛”,乃古乐器——奏乐时用来打节拍的一种大钟。父亲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吴良镛从小爱好广泛,喜欢吟诗作画,读完《红楼梦》后,突发宏愿,希望将来也建造一座像大观园那样秀美的园林建筑。

1940年,吴良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大学里,吴良镛的才华很快显露,他发表在校刊上的文章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看到,梁先生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建筑奇才,便让他当自己的助手。得到梁思成先生的赏识,吴良镛欣喜不已,这也让他能有机会看到梁思成从国外带回的最新的建筑领域前沿资料,开阔了眼界。从此,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

1948年,在梁思成的推荐下,吴良镛赴美留学深造。在美国求学期间,吴良镛深受沙里宁的器重。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沙里宁对弟子吴良镛不吝溢美之词:“在他的工作中,灌注了一种称之为中国现代性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来自于一般的人类文化发展,而且来自于中国实际生活的发展,一种新与旧的结合,基于中国自身的坚定不移的精神……”

1950年,正当吴良镛想继续深造时,忽然收到恩师梁思成的信函——“新中国急需建筑人才,见信速归!”吴良镛赶紧收拾行囊,回到祖国。归国后的吴良镛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执教,与恩师梁思成一样,他的刻苦勤奋也是出了名的。吴良镛学术思想前卫,讲课时妙语连珠;为人随和风趣,也很正派,亦师亦友,能跟学生打成一片,平时生活也很朴素。

20世纪50年代初,针对建筑人才匮乏的问题,吴良镛呼吁重视建筑教育,建议建筑专业要与建筑教育相结合,从而更有效更多地培养基本建设生力军。在吴良镛的努力下,清华建筑系人才辈出,成为全国影响力的建筑教学中心之一。

改革开放后,高瞻远瞩的吴良镛提出了许多系统的设想与建议,一直致力于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之路。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进行旧城改造中,吴良镛也遇到了与恩师一样的困境,为保护北京历史遗迹四处奔走呼吁。为此,他对北京旧城区进行调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整治理念和建造“类四合院”的住房体系构想,这样既能满足民众现代生活的需求,又能很好地保护和传承老北京的建筑古韵。他的“有机更新”理念,很快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在菊儿胡同改造中得以应用。在他看来,城市和人体一样,永远处于新陈代谢之中,应该保留相对完好的,逐步剔除破烂的没有文物价值的,但是新的建设要自觉地顺其肌理,用插入法以新剔旧。

吴良镛认为,北京的旧城改造最迫切的任务是要创造一种社会型住宅,因地制宜,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美观舒适的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风貌相吻合,做到两者相得益彰。按照吴良镛的“有机更新”的理论改造完成的菊儿胡同今非昔比,白墙黛瓦,柳绿花红,一派祥和宁静的景象,既保持了老北京的建筑特色,又弥漫着现代生活气息,体现了吴良镛“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成为北京危房改造中的典范之作。1993年,菊儿胡同获得联合国“世界人居奖”。一位英国建筑评论家说:“菊儿胡同的成功改造,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危房改造,都具有指导借鉴意义。它既能保持城市历史底蕴,又能使城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新旧交融,相得益彰,开辟出一条旧城更新和危房改造的新途径。”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吴良镛从小受到《红楼梦》的影响,有从事建筑工作的人生理想。他父亲对他也有这样的期望,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

本文选取了吴良镛人生中的一些片段,表现了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创造性、热爱祖国与人民的建筑学家的精神品质。

吴良镛在建筑方面的才华,得到梁思成的赏识,也得到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的高度评价,沙里宁认为吴良镛身上有一种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现代性的精神。

为了保护北京的古建筑,吴良镛不仅呼吁各方面重视历史遗迹,而且亲自调研,针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自己的科学见解,并得到实施。

吴良镛深受恩师梁思成的影响,工作刻苦勤奋,重视保护历史遗迹,因此菊儿胡同得以成功改造,并获得世界大奖。

(2)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赞美吴良镛,说他的工作有“中国现代性的精神”,这种精神具体指什么?具体体现在吴良镛工作的哪些方面?(6分)

(3)为何说“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请简要分析。(6分)

(4)其实,在吴良镛的身上也体现着一种诗意的栖居。结合文中吴良镛的人生经历,谈谈哪些因素让他“诗意的栖居”。(8分)

高三考试试卷语文 第12篇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而农村人口能否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

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重点监管对象。

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歼—15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①它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好、载弹量多等特点

②可根据不同作战任务携带多型反舰导弹、空空导弹、空地导弹以及精确制导炸弹等精确打击武器。

③实现全海域全空域打击作战能力

④各项性能可与俄罗斯苏-33等世界现役的主力舰载战斗机相媲美

①②③④④①②③

③④①②①③②④

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孩子”“中国式制堵”……近来,越来越多的国人习惯被贴上“中国式”标签。①______,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流行语。通过流行语,我们多少能看出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看出人们的心理状态、思想状态和生活状态。在今天,②______,在旧的陋习尚未改掉的同时又滋生了许多新的不良习惯和不良思想,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和重视。但网络上出现的很多所谓“中国式”,都是一部分人和一些群体的不良习惯、不良思想、不良风气,③______。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万紫千红才春光无限。

高三考试试卷语文 第13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英国《太阳报》曾以“世界上的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四个答案:(1)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2)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4)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

请在全面和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以上。


推荐访问:考试试卷 语文 高三 高三考试试卷语文13篇 高三考试试卷语文(合集13篇) 高三的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