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畅运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事迹材料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一年级小池教学反思13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7-31 16:3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一年级小池教学反思第1篇老师:看看谁最勇敢,自告奋勇把你找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老师:你读得很好,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吗?学生:我觉得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很美。老师:你可真会发现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小池教学反思13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小池教学反思13篇

一年级小池教学反思 第1篇

老师:看看谁最勇敢,自告奋勇把你找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

老师:你读得很好,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吗?

学生:我觉得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很美。

老师:你可真会发现美。还有小朋友喜欢这句吗?也给大家读一读。你又为什么喜欢呢?

学生:人的眼睛能眨,小池塘的水波一闪一闪就像人眨眼睛。

老师:你可真有想像力。

(屏幕出示: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鲜红的气球。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弯弯的小船。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许多闪亮的珍珠。)

老师:请小朋友读一读,看看该怎么读,争取把它读好,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实力,能读好吗?(学生自由读)

老师:(指一生读)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从哪里听出来?

学生:我觉得他读得很好,听了他的朗读,我觉得好像看到了小池塘。老师:你是个出色的评委。他今天发挥了最佳水平。谁挑战这位同学?

又请一位学生读。

老师:谁来发表一下你的意见?

学生:她把小船弯弯的样子读出来了。还有她读的“许多”很好让我们听出是很多珍珠。

老师:为点评小专家送上掌声。请同学们学着她的样自己读一读。

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你们想让老师读哪一部分?(师生合作读。)

老师:池塘里还会倒映出什么呢?想你想象一下,并把想到的画下来。

反思: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只有这样,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他在阅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精神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他才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如“看看该怎么读,争取把它读好。”另外,朗读也是一种极具个性的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同的人对一篇文章的体会即便一样,朗读的方式也肯定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指导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老师不断地鼓励,引逗,使底下的同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竟相朗读和评议朗读,获得了阵阵掌声。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受到有效激励后的学习与工作的效能是激励前的三到四倍。

在阅读中,当人的身心处于激活状态时,大脑会把意识的、潜意识的一切与文字内容相关的储备充分提取起来,勾连贯通,进行意想融会,意会整合。在这种状态下最容易产生顿悟和灵感,言语的、思想的创造性浪花常常会不断飞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在以上教学活动中,老师还让学生充分想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和绘画能力,把想到的内容画下来,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一年级小池教学反思 第2篇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这首古诗是《小学生必背70首古诗》里面其中一首,所以不少孩子在学习之前就已经会背了,可是通过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学后,检查后发现有不少字音孩子没读准,而且都没注意七言诗2/2/3或4/3的朗诵方式,至于理解,就更不用说了,孩子们基本都只会背。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跟着老师念一句理解一句,那也是不大可能的,而且虽说一年级的孩子在学习古诗上不追求一句一句地解释,注重意境的领悟及诵读,但是我觉得大概意思还是应该知道的。那么怎么样才能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呢?我决定把主动权更多地让给孩子们。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学生自读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对于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一向很感兴趣,各抒己见,如:“照”是翘舌音,“声”是后鼻音等等。我相机让学生组词,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些难字。跟着我又问:诗歌中哪些地方告诉我们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哪些地方你们不明白?“惜”是什么意思?“惜细流”呢?学生不明白的诗句意思我让他们用符号标出来,再次阅读诗句,猜测诗意。

二、让孩子们自己理解诗的大意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大意,才能接着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才不会在读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念。因此当学生了解了诗人所写是夏天这个季节的所受所见所想,我让学生大胆地自己提出问题,哪个词不懂,哪个句子不明白,都让他们提出来。然后再问有哪些孩子能解决这些问题。让那些能解释词意或大概讲解诗意的孩子先说,然后我再对他们的解释进行加工润色,那么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孩子们也积极参与了提问及回答。问题主要集中在前两句上,后两句比较直白,孩子们都懂。以这样的形式讲解了一番后,孩子们对这首诗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印象,能联想到夏天的景色,于是大部分孩子都能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甚至是背颂诗歌。

这节课总体来说还是能让人感到满意的,很高兴孩子们能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活力和潜力,我知道课堂小主人们的主动权一旦充分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十分浓厚,我也相信对每一个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和新的尝试,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一年级小池教学反思 第3篇

在想象中感受美

师:有这么多小朋友喜欢小池塘,小池塘在他们的装扮下越发美丽了。刚才同学们读得都不错,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看看你的小脑袋瓜里会出现一幅怎样美丽的画面。你可以闭目想象,也可以跟着老师轻声朗读。

(播放优美的音乐,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学生们脸上显出陶醉、甜美的神情。)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谁能把你看到的美丽画面美美地讲一讲?

生: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小池塘,池塘里的水清极了,我都看见水底的小石头和水草了!

生:我看见池塘周围美极了,长满了花草树木。花开得又多又大,五颜六色的。小草到处都是,绿油油的,长得茂盛极了。

生:我还看见美丽的花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蜜蜂在花蕊里采蜜。还有小蚱蜢在草丛里跳来跳去,真快乐!池边的树上还有小鸟在唱歌。

生:我还看见池塘里长满了睡莲,一片片叶子圆圆的,绿绿的,像一个个大圆盘,叶子中间开满了美丽的睡莲花,白白的,真美呀!

生:我还看见天上的白云把自己的影子映在小池塘里,她在照镜子呢!

(学生的心沉浸在美妙的世界里,展开着想象的翅膀。)

师:小朋友的想象真丰富,说得真美,现在让我们一齐来读读课文。

。。。

。。。

在读中初步感受了小池塘的美丽后,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并配以优美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境,从而打开了学生心灵的窗户,孩子们入情入境了,进入了小池塘的美妙世界中,展开着想象的翅膀。课文的语言文字材料变成了形象的画面,每个孩子都获得了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把所想所感美美地说一说,在生生互动启发下,富有灵性的语言迸发而出,心灵受到美的陶冶,诗的浸润。

在朗读中体验美

师:在你们的小嘴里,小池塘真是太美了!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表达出来吗?

(生自读)

师: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

(小组内互读互评)

师:谁来读给我们欣赏欣赏?

生:(朗读)水面上铺满了圆圆的绿叶子,叶子间盛开着美丽的花。(声音大但平淡)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她读得很流利,没有结结巴巴。

生:她读得声音很响亮,但没有把睡莲的美读出来。

师:怎样才能把睡莲的美读出来呢?请你这个小老师教教大家。

生:要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因此要慢一点读。

生:睡莲那么美,所以还要带着赞美的语气读。

师:请你读一读。

(生朗读:有声有色、摇头晃脑)

师:大家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有感情,头都晃起来了。(全班学生笑)

生:他读得很陶醉,脸上还带着笑呢!

师:同学们评得真好,让我们一边想象一边读,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跟他一样好。(全班同学齐读,读得很投入。)

师:大家读得真好,如果配上音乐,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读得更好,想配上音乐吗?

(配乐朗读)

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我积极引导学生朗读文本,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读”贯穿教学始终,并指导学生参与朗读评价,做到在读中“悟”,在读中“说”,在读中“思”。学生的朗读不是纯朗读技巧的训练,而是师生双方共同与文本的对话过程,这样实现了情感与内容的统一,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美。

在创造中升华美

师:今天我们学的小池塘真美,在我们生活中,你一定见过不少小池塘。想想美丽的小池塘里除了睡莲,还有什么呢?

生:还有许多的鱼在小池塘里吐泡泡,游来游去呢!

生(迫不及待地说):还有鸭妈妈带着一群小鸭在池塘里游泳、玩耍呢!

生:大白鹅也来到了小池塘里。小池塘更美了,我会背写鹅的一首诗:“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师:说的真好,把古诗也用上了。

生:夏天来了,小池塘里还会长出绿绿的荷叶,白白的荷花,秋天还有莲蓬吃,我家附近的小池塘就是的。

生:青蛙也来到了小池塘里,它蹲在荷叶上呱呱叫,还帮小池塘捉害虫!

生:小池塘里还有螃蟹、龙虾、海龟、鲨鱼。。。。。。

(全班大声抗议)

生(激动地大声说):小池塘里没有海龟、鲨鱼,他们是生活在大海里的。(全班大声附和)

生:小池塘里除了青山、白云的影子,还会有太阳的影子,那水面上就闪闪发光,就更美了!

生:晚上的时候,星星和月亮的影子也会在小池塘里……

师:大家想象的"小池塘比书中的更美,今天放学回家,请把大家想象中的小池塘画下来,明天我们来比比谁画的小池塘最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营造开放、活泼的思维空间,充分给予学生自读自悟、自由表达的机会,张扬了学生个性,放飞了他们的心灵,使得课堂充满了浓浓的创新气息和多姿多彩的美好生活情境,学生也在美好的情境中进行了一次愉快精神旅行。

一年级小池教学反思 第4篇

《小池塘》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景象,全文语句优美,富有诗意。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影在池塘里的美景,我随机展示了制作精美的课件,直观形象,小朋友不仅美美地朗读了,而且还能当堂背诵了。

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小朋友,请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还有其他什么景物倒映在小池塘里,是怎样一幅美景呢?请小朋友先画一画,再模仿文中的句式说说:

( )倒映在池塘里,像( )。

小朋友们顿时来了劲,纷纷举起了小手,举手的人太多了,无法一一请到,于是我请他们同时到黑板上来画一画,哈哈,黑板上顿时热闹起来:有碧绿的柳枝,有青青的小树苗,天上有白色的飞机、七色的彩虹……

再来听听小朋友们精彩的回答:

小树苗倒映在池塘里,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蘑菇。

柳枝倒映在池塘里,像春姑娘长长的辫子。

树叶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条条小舟。

彩虹倒映在池塘里,像架起了一座七彩桥。

飞机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条银白色的小鱼游过。

……

小朋友的想像力可真丰富!这样一来,学生对第三段中“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这句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一年级小池教学反思 第5篇

今天,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次小教研活动。早晨第一课,我郑重的`邀来了心雨和细雨两位老师。并一本正经地对孩子们说:“今天,两位老师要来看看我们班小朋友上课的表现,过几天呢,黄老师也要去看看一(2)、一(3)班小朋友上课的表现。我们还要给你们打分,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认真,上课回答问题最积极,声音最响亮,老师会给你刻一个大拇指。”呵呵,这一招还真灵。就今天自我感觉,外加心雨和细雨的评价,我们班小朋友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分析一下原因,多媒体当然是功不可没啦。

这次在网上找的这个课件真的是很美,别说小孩子了,就连我们也陶醉其中了。晚上乘车回家,心雨对我说:有多媒体,真的是很幸福!是啊,多媒体,总能让一些对于孩子来说长长的,可能难于理解的句子,就通过那么几幅图画,或者一个简单的动画,就把所有的难点都搞定了。虽说多媒体是共享的,但是调换班级什么的也有很多麻烦,不是这儿没空就是那儿要去上课什么的。

本来想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欣赏到这么美的小池塘。可最后唉,很多无奈!但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会尽量想办法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幸福!

一年级小池教学反思 第6篇

执教了《小池》一课后,我对如何进行低年级古诗教学、如何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有了更深的思考,心中有了一点收获与大家分享。

《小池》一诗作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学习这首古诗。

一、首尾呼应,《三字经》与古诗相结合让学生感受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因《三字经》和古诗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所以本堂课我以学生诵读《三字经》导入本课。

我是这样开头的:《三字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而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这节课老师就要领着小朋友们去这座宝藏中寻宝,高兴吗?(高兴)那好,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就要去寻宝了!

这样的开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孩子们对古诗的兴趣。

在结尾时,我与开头相呼应:小朋友们,你们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把这首《小池》记住了,我们从这首诗中看到了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小池的风景真是太美啦!而诗人却用这短短的几句话就把这么美的景色描述了出来,看来古诗中真的有许许多多的宝藏等待我们小朋友去发掘!正如《三字经》中所说的“子不学,非所宜。”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去发掘更多的宝藏!

这样相呼应的结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感受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以生为主,以读为本。

把课文读通,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是因为课前学生回家已经预习了这首诗,所以我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把古诗读给同桌听,把生字读给同桌听,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同桌作为小老师来纠正对方读错的地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用课件展示本首古诗中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采用摘下生字星星的方式激发学生认字的热情,用交流识字方法,个别读、领读形式来读准本课生字,再让学生展示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错误的读音并边听边想古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先整体感知古诗。

在整个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男女生分读、表演读、比赛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诵读古诗,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美好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展开想象,深入诗意。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孩子是富于想象的,发展孩子的想象就是在开发孩子的智慧宝藏。而语言又是妙不可言的,很多文字寓意深刻,特别是古诗,它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在配乐朗诵时,让学生闭上双眼,然后交流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色,学生在音乐与老师的诵读中感受到了诗中所描述的美景,回答得非常好,把好像看到的景物描述得很美。贺晨曦说她好像看到了有一只蜻蜓飞呀飞呀立在了荷叶上;
钱嘉盈说她好像看到了树阴照在了水面上;
吴峥说他好像看到了泉水从泉眼里流了出来,可以说朗诵和音乐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而想像对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四、淡化诗意,品析诵读。

学习古诗,除了要让学生读懂读好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这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的。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这是很正确的。读这首诗,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呢?他们想到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体验,我们老师是无法替代的。让他们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学习《小池》这首古诗时,我除了让学生在教师配乐诵读中想像看到的画面外,还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从图面中去感受诗的意境,并配以我的语言“泉眼很爱惜它的细细的泉水,不让它们多流一点儿似的,泉水就慢慢地,无声无息地流出来……这样的泉水,我们应该怎样读?”“在夏日的日光下,池塘里这一片柔柔的池水你喜欢吗?是啊,连树阴都喜欢得投进了池塘的怀抱了,你们瞧,它照在这片波光上呢!这句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心情?”用语言来引导学生读出诗的意境,并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哪里应该停顿,指导学生朗诵,而诗的后两行,我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诵,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读中,我已充分感受到孩子们已被诗人把描绘的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而深深吸引。孩子们领略到了小池塘的自然风情,接受美的熏陶,这足已!

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面对天性好动的一年级小朋友,繁琐的讲解、过多的斟字酌句,只会适得其反。

一年级小池教学反思 第7篇

执教了《小池》一课后,我对如何进行低年级古诗教学、如何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有了更深的思考,心中有了一点收获与大家分享。

《小池》一诗作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学习这首古诗。

一、首尾呼应,《三字经》与古诗相结合让学生感受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因《三字经》和古诗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所以本堂课我以学生诵读《三字经》导入本课。

我是这样开头的:《三字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而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这节课老师就要领着小朋友们去这座宝藏中寻宝,高兴吗?(高兴)那好,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就要去寻宝了!

这样的开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孩子们对古诗的兴趣。

在结尾时,我与开头相呼应:小朋友们,你们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把这首《小池》记住了,我们从这首诗中看到了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小池的风景真是太美啦!而诗人却用这短短的几句话就把这么美的景色描述了出来,看来古诗中真的有许许多多的宝藏等待我们小朋友去发掘!正如《三字经》中所说的“子不学,非所宜。”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去发掘更多的宝藏!

这样相呼应的结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感受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以生为主,以读为本。

把课文读通,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是因为课前学生回家已经预习了这首诗,所以我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把古诗读给同桌听,把生字读给同桌听,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同桌作为小老师来纠正对方读错的地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用课件展示本首古诗中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采用摘下生字星星的方式激发学生认字的热情,用交流识字方法,个别读、领读形式来读准本课生字,再让学生展示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错误的读音并边听边想古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先整体感知古诗。

在整个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男女生分读、表演读、比赛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诵读古诗,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美好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展开想象,深入诗意。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孩子是富于想象的,发展孩子的想象就是在开发孩子的`智慧宝藏。而语言又是妙不可言的,很多文字寓意深刻,特别是古诗,它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在配乐朗诵时,让学生闭上双眼,然后交流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色,学生在音乐与老师的诵读中感受到了诗中所描述的美景,回答得非常好,把好像看到的景物描述得很美。贺晨曦说她好像看到了有一只蜻蜓飞呀飞呀立在了荷叶上;钱嘉盈说她好像看到了树阴照在了水面上;吴峥说他好像看到了泉水从泉眼里流了出来,可以说朗诵和音乐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而想像对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四、淡化诗意,品析诵读。

学习古诗,除了要让学生读懂读好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这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的。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这是很正确的。读这首诗,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呢?他们想到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体验,我们老师是无法替代的。让他们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学习《小池》这首古诗时,我除了让学生在教师配乐诵读中想像看到的画面外,还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从图面中去感受诗的意境,并配以我的语言“泉眼很爱惜它的细细的泉水,不让它们多流一点儿似的,泉水就慢慢地,无声无息地流出来……这样的泉水,我们应该怎样读?”“在夏日的日光下,池塘里这一片柔柔的池水你喜欢吗?是啊,连树阴都喜欢得投进了池塘的怀抱了,你们瞧,它照在这片波光上呢!这句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心情?”......用语言来引导学生读出诗的意境,并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哪里应该停顿,指导学生朗诵,而诗的后两行,我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诵,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读中,我已充分感受到孩子们已被诗人把描绘的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而深深吸引。孩子们领略到了小池塘的自然风情,接受美的熏陶,这足已!

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面对天性好动的一年级小朋友,繁琐的讲解、过多的斟字酌句,只会适得其反。

一年级小池教学反思 第8篇

一堂好课需要什么?我觉得它必须有生命,这堂课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而不是仅仅为了教。如果课堂上尽是死气沉沉的教,那么课堂一定是了无生趣,何来生命呢?生命是有肉体和灵魂的。一堂好课的肉体也许就是教师的各个教学环节,而灵魂就是这堂课学生所领悟到的东西。教师对教学环节的驾驭如果没有灵魂的主导,恐怕很难让整堂课有活力;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对教材的解读没有到位,对教材的目标把握有失偏颇。

《小池塘》是苏教版一年级下的一篇写景美文。春天来了,小池塘被美丽的春风姐姐吹醒了,它的样子可爱极了,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这只大眼睛白天和晚上看到许多美好的事物,从这只大眼睛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五彩的世界。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眼睛去发现,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你的世界就是美好的。

让孩子感受到美,我该怎样做呢?这堂课我首先从美词美句入手,“一只明亮的大眼睛、一只鲜红的气球、一只弯弯的小船、一颗闪亮的珍珠……”让他们用上书本中的美词说一句话,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一堂语文课,那么这些词的美好一出示他们就能辨别、体会出来了吗?如此设计是否达到了最好的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呢?

一只( )大眼睛 一只( )气球

一只( )小船 一颗( )珍珠

如果先让学生读,再让他们添上形容词,这种对比体会语言文字的美也许比直接读更加影响深刻,孩子们也会懂得使用上优美的词句会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这才真正达到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让孩子感悟美,我又是怎样做的呢?指导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内化,让孩子们体会到小池塘的可爱、世界的美丽。你喜欢哪种景色,请自己美美地去读一读。孩子们能体会到文中描绘的景象吗?我为他们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笔画。一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缺少充足的生活经验,老师的简笔画是一幅白天的小池塘,晚上满天星斗的景象需要学生的想象,而这正是他们生活经验所缺乏的。学生读不好,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可是最终还是要让孩子通过语言文字能体会大自然的美呀?指导学生想象美,借助语言文字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想象可爱的小池塘的夜景,在通过音乐的催化作用让学生美读效果会更好。

感悟美,还要发现美!这是本课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小燕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把黑黑的剪刀。

柳条倒映在池塘里,像......

圆月倒映在池塘里,像 ......

倒映在池塘里,像....

我把这一环节不小心丢了,这一拓展环节就像生命体重要的臂膀,它要训练孩子们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他们发现美的“眼睛”。少了这一环节,“五彩的世界”缺少了鲜艳、缤纷的色彩,失去了课堂中生成的精彩,“语文味”淡了。

这个“不小心”让我的课堂失去了发现美的“眼睛”,这个“不小心”让我的学生失去了创造美的机会,“逝者如斯夫”。

一年级小池教学反思 第9篇

小池》是人教社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第二册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渲染孩子们欣赏迷恋的蜻蜓轻落荷叶尖角的动人画面表现夏天荷塘美好的意境与情趣。整首诗情趣盎然,语言清新,充满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如此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内容为促进孩子与教材的诗性对话、情感交流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因此在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时,我把情感目标——感悟初夏荷塘美好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夏天、热爱生活的情感作为主目标贯穿教学始终。在确定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时,我除了考虑它们相对的独立性之外,更多地考虑在达成这些目标的同时如何更有效地促进情感主目标的达成。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将整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重组,确定如下目标:

情感目标:感悟初夏荷塘美好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夏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知识能力目标:认识课文中“池、惜、阴、晴、柔、露、立”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会运用借助熟字识字的方法。初步学习借助朗读体会诗歌意境。

为了达成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铺垫情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环境。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因此,在课前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组以春天为主题的古诗动画画面,调动起学生的感情,把孩子带进了吟诗作画的情境中。在课首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知识经验,创设了一个情趣盎然的情景。未成曲调先有情,“夏天是一首诗,夏天是快乐的。”这样的情感体验已在孩子心田悄悄萌发并滋长。

(二)品读词句,积累情感。

在字词教学中渗情。一篇文章的字词教学与文章的情感脉络在很多时候较难统一起来。为了避免这一点,让情感脉络贯穿字词教学,我的策略是:

①随文识字,所有生字的教学分散在诗句的解读中。

②对生字的教学做一翻详略安排。与情感主线有关的字浓墨重彩:“立”是前一首诗《所见》中要求四会的生字,考虑到这个字和“惜”、“爱”是本诗歌的文眼,抓住这几个生字的教学就能紧紧地抓住诗歌的情感线,所以我把“立”字作为本堂课的四会字来教学,并给予浓墨重彩,为情感目标的达成助力。与情感主线无关的生字教学(例如:池、阴、晴)我则通过在语境中复现淡化处理

③从生字的不同角度渗透情感。“惜”从形入手,为什么“惜”要用竖心旁?让学生明白心里爱惜才是真正的爱惜,泉眼从心底里爱惜泉水,舍不得让它多流;
“立”从推敲其运用入手,体会蜻蜓立在小荷上的轻盈与自在;
“柔”从义入手,给“柔”组个词,诗中讲大树喜欢柔和的。这样的教学努力体现识字与阅读的整合,生字的教学基本与情感基调保持一致。

在充分朗读中动情。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手段之一。本诗歌的教学淡化诗句逐词逐句的理解,已读代讲,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课堂上自由地读,读出不同的感受来,带着不同的感受读,在充分朗读中获得初步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三)启发想象,丰富情感。

诗歌的语言凝练,往往留下许多不确定,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做适当的补白,以丰富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组成的小荷池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他们相怜相爱、相依相偎,那么有情,那么和谐。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画面,展开想象,一起走进这恬静、美丽的小荷池,一会儿是蜻蜓,一会儿做大树,一会儿又成了诗人站在小池边,去感受初夏荷塘的美丽,去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体味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在本课教学即将结束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幅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盛夏荷叶图,学生声声惊叹夏天荷塘美丽的同时也积累了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白里透红等许多词语与诗句。同时,让学生自己去课外搜集、诵读跟荷花有关的诗歌与文章,这样从课内的拓展到课外的延伸,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在生动的画面视觉作用下,不但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荷花的美,从而发自内心的喜欢,发出由衷地赞叹。

一年级小池教学反思 第10篇

执教了《小池》一课后,我对如何进行低年级古诗教学、如何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有了更深的思考,心中有了一点收获与大家分享。

《小池》一诗作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学习这首古诗。

一、首尾呼应,《三字经》与古诗相结合让学生感受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因《三字经》和古诗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所以本堂课我以学生诵读《三字经》导入本课。

我是这样开头的:《三字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而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这节课老师就要领着小朋友们去这座宝藏中寻宝,高兴吗?(高兴)那好,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就要去寻宝了!

这样的开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孩子们对古诗的兴趣。

在结尾时,我与开头相呼应:小朋友们,你们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把这首《小池》记住了,我们从这首诗中看到了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小池的风景真是太美啦!而诗人却用这短短的几句话就把这么美的景色描述了出来,看来古诗中真的有许许多多的宝藏等待我们小朋友去发掘!正如《三字经》中所说的“子不学,非所宜。”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去发掘更多的宝藏!

这样相呼应的结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感受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以生为主,以读为本。

把课文读通,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是因为课前学生回家已经预习了这首诗,所以我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把古诗读给同桌听,把生字读给同桌听,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同桌作为小老师来纠正对方读错的地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用课件展示本首古诗中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采用摘下生字星星的方式激发学生认字的热情,用交流识字方法,个别读、领读形式来读准本课生字,再让学生展示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错误的读音并边听边想古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先整体感知古诗。

在整个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男女生分读、表演读、比赛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诵读古诗,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美好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展开想象,深入诗意。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孩子是富于想象的,发展孩子的想象就是在开发孩子的智慧宝藏。而语言又是妙不可言的,很多文字寓意深刻,特别是古诗,它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在配乐朗诵时,让学生闭上双眼,然后交流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色,学生在音乐与老师的诵读中感受到了诗中所描述的美景,回答得非常好,把好像看到的景物描述得很美。贺晨曦说她好像看到了有一只蜻蜓飞呀飞呀立在了荷叶上;钱嘉盈说她好像看到了树阴照在了水面上;吴峥说他好像看到了泉水从泉眼里流了出来,可以说朗诵和音乐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而想像对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四、淡化诗意,品析诵读。

学习古诗,除了要让学生读懂读好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这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的。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这是很正确的。读这首诗,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呢?他们想到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体验,我们老师是无法替代的。让他们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学习《小池》这首古诗时,我除了让学生在教师配乐诵读中想像看到的画面外,还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从图面中去感受诗的意境,并配以我的语言“泉眼很爱惜它的细细的泉水,不让它们多流一点儿似的,泉水就慢慢地,无声无息地流出来……这样的泉水,我们应该怎样读?”“在夏日的日光下,池塘里这一片柔柔的池水你喜欢吗?是啊,连树阴都喜欢得投进了池塘的怀抱了,你们瞧,它照在这片波光上呢!这句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心情?”......用语言来引导学生读出诗的意境,并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哪里应该停顿,指导学生朗诵,而诗的后两行,我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诵,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读中,我已充分感受到孩子们已被诗人把描绘的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而深深吸引。孩子们领略到了小池塘的自然风情,接受美的熏陶,这足已!

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面对天性好动的一年级小朋友,繁琐的讲解、过多的斟字酌句,只会适得其反。

一年级小池教学反思 第11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小池》这首诗,通过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下面是《小池》这首古诗的教学反思:在古诗《小池》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就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荷”是荷花还是荷叶呢?接着出现了一段比较有意思的“争论”:

“是荷叶,因为书上画的是荷叶。”

“我有意见,不一定书上没画荷花,作者那时就没看到荷花呀!也有可能是荷花。”

“可是老师刚才说写的是初夏,荷花还没开呢。”

“不一定没开呀。”

“荷叶都才露出一点点呢。”

这个问题是我在写《小池》的教学设计时没有想到的,教参里的解释是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它。我不知道是不是该和学生说那是荷叶,我怕那样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其实结果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寻找“理由”佐证自己的观点,他们“问题意识”的嫩芽得以呵护,快速思维、语言表达的能力得到锻炼。我忽然发现,其实他们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古诗《小池》很美,怎样让学生感受美,除了老师适当的语言描述,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学生学习的方式可以不同,理解也可以不同,不必强求。教师不能人为地去限制学生,用一种固定的模式禁锢学生的思维,重要的是多为学生创造一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条件,给他们提供一些思想的方法、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这才是新课程所要体现的教学理念。

一年级小池教学反思 第12篇

《小池塘》一文,这是一篇内容新颖、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我备了这课教案,我实施以后有几点感受:

一、一个亮点

我认为抓住关键词引入新课是本课的一个亮点。在揭示课题,知道这是一个池塘后,我追问:“池塘”和“小池塘”有何不同?我说:加上“小”字池塘就显得更可爱了。会读吗?来美美地读一读,读出对小池塘的喜爱。

上课一开始就把孩子带入了优美的意境。下面学习生字,学习朗读课文,学习说话等教学环节都笼上了对小池塘的浓浓的喜爱之情。写作文讲究点睛之笔,上课也得抓住点睛之笔呀。

二、一个收获

学习第二句“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理解“一闪一闪”,你见过什么东西是一闪一闪的?我让学生练习生活实际理解这个词意思。学生回答:霓虹灯是一闪一闪的;
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运动鞋上面的灯一闪一闪的……我再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水波”与“眼睛”有何相似之处?从而让学生知道“水波”会闪,“眼睛”会眨,所以作家这样打比方。

三、一个困惑

在进行思维拓展训练时,让学生模仿文中句式倒映在池塘里,像学生有点困难。因为学生积累的比喻句不多,这怎么引导呢?

四、一个建议

在学完第二段,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我们刚学过的春天的景物你还记得吗?”这一问,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说道:燕子、布谷、蜻蜓、飞机、热气球……我接过话头说:“对啦!只要地面上有的景物池塘里都有,地面上没有的景物小池塘里也有,小池塘像不像一面神奇的镜子?”所以齐声读“明亮的小池塘,美丽的大眼睛,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

一年级小池教学反思 第13篇

小池》是人教社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第二册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渲染孩子们欣赏迷恋的蜻蜓轻落荷叶尖角的动人画面表现夏天荷塘美好的意境与情趣。整首诗情趣盎然,语言清新,充满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如此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内容为促进孩子与教材的诗性对话、情感交流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因此在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时,我把情感目标——感悟初夏荷塘美好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夏天、热爱生活的情感作为主目标贯穿教学始终。在确定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时,我除了考虑它们相对的独立性之外,更多地考虑在达成这些目标的同时如何更有效地促进情感主目标的达成。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将整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重组,确定如下目标:

情感目标:感悟初夏荷塘美好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夏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知识能力目标:认识课文中“池、惜、阴、晴、柔、露、立”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会运用借助熟字识字的方法。初步学习借助朗读体会诗歌意境。

为了达成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铺垫情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环境。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因此,在课前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组以春天为主题的古诗动画画面,调动起学生的感情,把孩子带进了吟诗作画的情境中。在课首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知识经验,创设了一个情趣盎然的情景。未成曲调先有情,“夏天是一首诗,夏天是快乐的。”这样的情感体验已在孩子心田悄悄萌发并滋长。

(二)品读词句,积累情感。

在字词教学中渗情。一篇文章的字词教学与文章的情感脉络在很多时候较难统一起来。为了避免这一点,让情感脉络贯穿字词教学,我的策略是:①随文识字,所有生字的教学分散在诗句的解读中。②对生字的教学做一翻详略安排。与情感主线有关的字浓墨重彩:“立”是前一首诗《所见》中要求四会的生字,考虑到这个字和“惜”、“爱”是本诗歌的文眼,抓住这几个生字的教学就能紧紧地抓住诗歌的情感线,所以我把“立”字作为本堂课的四会字来教学,并给予浓墨重彩,为情感目标的达成助力。与情感主线无关的生字教学(例如:池、阴、晴)我则通过在语境中复现淡化处理。③从生字的不同角度渗透情感。“惜”从形入手,为什么“惜”要用竖心旁?让学生明白心里爱惜才是真正的爱惜,泉眼从心底里爱惜泉水,舍不得让它多流;“立”从推敲其运用入手,体会蜻蜓立在小荷上的轻盈与自在;“柔”从义入手,给“柔”组个词,诗中讲大树喜欢柔和的( )。这样的教学努力体现识字与阅读的整合,生字的教学基本与情感基调保持一致。

在充分朗读中动情。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手段之一。本诗歌的教学淡化诗句逐词逐句的理解,已读代讲,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课堂上自由地读,读出不同的感受来,带着不同的感受读,在充分朗读中获得初步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三)启发想象,丰富情感。

诗歌的语言凝练,往往留下许多不确定,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做适当的补白,以丰富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组成的小荷池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他们相怜相爱、相依相偎,那么有情,那么和谐。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画面,展开想象,一起走进这恬静、美丽的小荷池,一会儿是蜻蜓,一会儿做大树,一会儿又成了诗人站在小池边,去感受初夏荷塘的美丽,去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体味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在本课教学即将结束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幅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盛夏荷叶图,学生声声惊叹夏天荷塘美丽的同时也积累了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白里透红等许多词语与诗句。同时,让学生自己去课外搜集、诵读跟荷花有关的诗歌与文章,这样从课内的拓展到课外的延伸,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在生动的画面视觉作用下,不但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荷花的美,从而发自内心的喜欢,发出由衷地赞叹。

推荐访问:小池 反思 教学 一年级小池教学反思13篇 一年级小池教学反思(合集13篇) 一年级小池教学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