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第1篇一:先要把书中的基础知识了解清楚书中的一些知识很多都是基础,很多的精华都在练习册里面还有一些辅导教材里面重要的就是先把一些基础的知识都搞清楚,包括书中的一些备注,还有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必修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6篇,供大家参考。
化学必修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篇
一:先要把书中的基础知识了解清楚
书中的一些知识很多都是基础,很多的精华都在练习册里面还有一些辅导教材里面重要的就是先把一些基础的知识都搞清楚,包括书中的一些备注,还有实验器材,还有实验的方法,还有一些互动之类的.一定都要先搞清楚.孩子学习的成绩提不上去,还是因为他们这些基础就没有学好.就造成了他做题的时候就不会.哪怕他上课都听懂了,但是让他做题他还是不会,高中化学辅导老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基础.
第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是很重要的.学习分为两种外部学习和自己的记忆.外部学习就是我们平时的做题习惯,还有出去玩的时候看到一些东西,想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记忆就是在平时的学习当中,自己的解题方法.但是这种思维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不是说所有的学生都会悟出这种方法.
第三:多问自己不会的题目
上课带着问题听课和没有一点东西的听课效率一定是不一样的.孩子只要在上课之前看了上课的内容就一定知道老师下一步要讲什么.最起码他心里知道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都是什么?学习的主动特性,还能帮助到学生在他学习的步骤当中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
第四:多帮助学生,也就是你巩固知识
可能因为你学习比较好,所以学生会让你给她讲一些题,你们知道吗?给学生讲题,其实也就是你自己在巩固知识.学生,请你给她讲题,你也不要不好意思,也就是把老师上课讲过的知识,给他讲明白.让自己也当一次小老师.多给学生讲一下题,你自己的知识也就记得比较扎实,你下次在遇到这种问题,你就会跟随着你的理解,跟随着你的想法一步一步的往下解题.
在一个人尝试给别人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就是说出了全过程,要是他已经明白了,那最好.高中化学辅导方法也有很多,我也不能全部都给你们说出来.
化学必修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2篇
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1、钠与非金属的反应
4Na+O2=2Na2O(白色)2Na+O2△Na2O2(淡黄色)
2Na+Cl2点燃2NaCl
2、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浮、熔、游、响、红)
3、氧化钠过氧化钠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6、Na2CO3和NaHCO3
①、与酸的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反应速率更快)
②、与碱的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NaHCO3+NaOH=Na2CO3+H2O
③、与盐的反应
Na2CO3+CaCl2=2NaCl+CaCO3↓
Na2CO3+BaCl2=2NaCl+BaCO3↓
④、相互转化
2NaHCO3△Na2CO3+H2O+CO2↑(加热分解)
Na2CO3+H2O+CO2=2NaHCO3(向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
化学必修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3篇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
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置换反应。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2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
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3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 CO(g)+H2(g)。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4化学能与电能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优点:清洁、高效
二、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回路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防腐。
5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计算公式:v(B)==①单位:mol/(Ls)或mol/(Lmin)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① 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6有机物
一、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①种类多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③易分解,易燃烧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二、甲烷CH4
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
CH4+2O2→(点燃)CO2+2H2O
(产物气体如何检验?)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②取代反应:
CH4+ Cl2→(光照)→ CH3Cl(g)+ HCl
CH3Cl+ Cl2→(光照)→ CH2Cl2(l)+ HCl
CH2Cl+ Cl2→(光照)→ CHCl3(l) + HCl
CHCl3+ Cl2→(光照)→ CCl4(l) + HCl
(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
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三、乙烯C2H4
1、乙烯的制法: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C2H4+3O2= 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 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四、苯C6H6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键角120°。
3、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
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浓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2)取代反应①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
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②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3)加成反应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五、乙醇CH3CH2OH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酸铜;
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
2、结构: CH3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
3、化学性质(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应)(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
CH3CH2OH +3O2=2CO2+3H2O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2CH3CH2OH +O2=2CH3CHO+2H2O③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反应
5CH3CH2OH+4KMnO4+6H2SO4= 2K2SO4+4MnSO4+5CH3COOH+11H2O
六、乙酸(俗名:醋酸)CH3COOH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CH3COOH+Na2CO3= 2CH3COONa+H2O+CO2↑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乙酸的酯化反应
CH3COOH+ HOC2H5CH3COOC2H5+H2O
(酸脱羟基,醇脱氢,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反应时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
7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常见金属的冶炼:①加热分解法:②加热还原法:铝热反应③电解法:电解氧化铝
2、金属活动顺序与金属冶炼的关系:金属活动性序表中,位置越靠后,越容易被还原,用一般的还原方法就能使金属还原;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越难被还原,最活泼金属只能用最强的还原手段来还原。(离子)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的组成:含八十多种元素。
其中,H、O、Cl、Na、K、Mg、Ca、S、C、F、B、Br、Sr等总量占99%以上,其余为微量元素;
特点是总储量大而浓度小
2、海水资源的利用:(1)海水淡化:①蒸馏法;
②电渗析法;
③离子交换法;
④反渗透法等。(2)海水制盐:利用浓缩、沉淀、过滤、结晶、重结晶等分离方法制备得到各种盐。
三、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理念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从环境观点看:强调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一开始就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从经济观点看:它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尽可能提高原子利用率)热点:原子经济性——反应物原子全部转化为最终的期望产物,原子利用率为100%
化学必修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4篇
硅酸盐和硅单
【课堂导学1】
一、硅酸盐
下列含硅物质:①硅酸钙CaSiO3,②长石KAlSi3O8,③石棉CaMg3Si4O12,它们在组成上的相同点是都是由硅、氧和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共同的物质类别是硅酸盐。它们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组成各异,通常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组合形式表示其组成,如硅酸钙CaSiO3可表示为CaO·SiO2,长石表示为K2O·Al2O3·6SiO2,石棉表示为CaO·3MgO·4SiO2。
硅酸钠是一种白色固体,可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若取两个小木条(或滤纸条),分别放入蒸馏水和硅酸钠饱和溶液中浸泡,取出稍沥干后,同时分别放置在酒精灯外焰处,观察到的现象是用蒸馏水浸泡的木条燃烧,用硅酸钠溶液浸泡的木条不燃烧,由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硅酸钠耐高温,不能燃烧。
硅酸盐产品有着广泛的应用,大家熟悉的玻璃、水泥和陶瓷是常见的硅酸盐产品,也是使用量最大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1)阅读教材填写下表:
硅酸盐产品
原料
主要设备
主要成分
水泥
石灰石、黏土
水泥回转窑
3CaO·SiO2,2CaO·SiO2,3CaO·Al2O3
玻璃
纯碱、石灰石、石英
玻璃窑
Na2O·CaO·6SiO2
陶瓷
黏土
硅酸盐
(2)硅酸盐产品水泥与陶瓷的共同原料是黏土,水泥与玻璃的共同原料是石灰石。
特殊功能的含硅物质
(1)金刚砂(SiC)具有类似金刚石的结构,硬度很大,可用作砂纸、砂轮磨料。
(2)硅钢(含硅4%)具有很高的导磁性,主要用作变压器铁芯。
(3)硅橡胶:既耐高温又耐低温,用于制造火箭、导弹、飞机的零件和绝缘材料等。
(4)人工制造的分子筛(具有均匀微孔结构的铝硅酸盐),主要用作吸附剂和催化剂。
【归纳总结1】
硅酸盐的表示方法及性质
(1)硅酸盐的概念是由硅、氧和金属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硅酸盐的表示方法:
①将硅酸盐中所有元素都写成氧化物(二氧化硅和氧化物的组合)。氧化物的书写顺序: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
②氧化物之间以“·”隔开。
③在氧化物前面按化学式中的比例添加数字。
(2)最常见的硅酸盐——硅酸钠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不易腐蚀,不能燃烧,热稳定性强,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与酸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
二、硅单质
单质硅可分为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种。晶体硅结构如图所示,为具有正四面体形网状结构的晶体,与金刚石结构相似。晶体硅是一种带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根据其结构分析可知,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有脆性。
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硅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得失电子都较难,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除与F2、HF和强碱溶液反应外,硅不与其他物质(如强酸和强氧化剂)反应。加热时,硅能与O2、Cl2、C发生化合反应。
化学必修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5篇
本章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其知识框架可整理如下:
实验安全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避免或减少实验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实验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防止暴沸。
实验中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几种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分离和提
纯方法分离的物质主要仪器应用举例
倾析从液体中分离密度较大且不溶的固体烧杯、玻璃棒分离沙和水
过滤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烧杯粗盐提纯
溶解和
过滤分离两种固体,一种能溶于某溶剂,另一种则不溶分离食盐和沙
结晶法从溶液中分离已溶解的溶质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分液分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烧杯分离油和水
加入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离用苯提取水溶液中的溴
蒸馏从溶液中分离溶剂和非挥发性溶质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牛角管、温度计从海水中制取纯水
吸附除去混合物中的气态或固态杂质干燥管或U形管用活性炭除去黄糖中的有色杂质
离子的检验
一般来讲,阳离子的检验需选择合适的阴离子,阴离子的检验需选择合适的阳离子,并要求具有特别的明显现象。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检验试剂及其添加顺序,以避免干扰离子的干扰。
(1)、SO42-检验:①加稀盐酸,无变化②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a2++SO42-==BaSO4↓
(2)、CO32-检验:①加入酸,生成无色无味气体②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CO32-+2H+==H2O+CO2↑Ca2++2OH-+CO2==CaCO3↓+H2O
(3)、Cl-检验:①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②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Ag++Cl-==AgCl↓
(4)、NH4+检验: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NH4++OH-=NH3↑+H2O
(5)、Fe3+:加入KSCN溶液反应,溶液显血红色;
(6)、Fe2+:①加入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Fe2++2OH-==Fe(OH)2↓(白色)4Fe(OH)2+O2+2H2O==4Fe(OH)3(红褐色)
②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2Fe2++Cl2=2Fe3++2Cl-
(7)Na+:焰色反应:火焰颜色呈黄色。
K+:焰色反应:火焰颜色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化学计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
(3)有关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守恒):
C(浓)·V(浓)==C(稀)·V(稀)
(4)溶质质量分数(W)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的转化:(注意其中的单位换算)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
(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常用规格有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其是否漏水。
(2)配制步骤,所用仪器及注意事项
配制步骤使用仪器注意事项
计算——固体求溶质质量,液体求其体积。
称量/量取托盘天平或滴定管
(量筒)、小烧杯天平的精确度为 g,量筒的精确度为 mL,量筒量取液体后不需要洗涤。
溶解/稀释烧杯、玻璃棒溶解要在小烧杯中,切不可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
冷却——将液体恢复到室温(20℃)
转移一定体积的容量瓶转移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液体溅失
洗涤——洗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定容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1—2 cm时,用胶头滴管滴加,并使视线、刻度线、凹液面相切。
摇匀——两手握住容量瓶,上下颠倒摇匀。
(3)误差分析
由公式知,凡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或使溶液体积增大的操作,都会使c偏低,反之偏高。
化学必修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6篇
一、金属活动性Na>Mg>Al>
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
三、
A1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
五、Na2CO3和NaHCO3比较
碳酸钠碳酸氢钠
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
色态白色晶体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热稳定性较稳定,受热难分解受热易分解
2NaHCO3 Na2CO3+CO2↑+H2O
与酸反应CO32—+H+H CO3—
H CO3—+H+CO2↑+H2O
H CO3—+H+CO2↑+H2O
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与碱反应Na2CO3+Ca(OH)2 CaCO3↓+2NaOH
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NaHCO3+NaOH Na2CO3+H2O
反应实质:H CO3—+OH-H2O+CO32—
与H2O和CO2的反应Na2CO3+CO2+H2O 2NaHCO3
CO32—+H2O+CO2 H CO3—
不反应
与盐反应CaCl2+Na2CO3 CaCO3↓+2NaCl
Ca2++CO32—CaCO3↓
不反应
主要用途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发酵、医药、灭火器
转化关系
六、.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化学必修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7篇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碳酸氢钠受热分2NaHCO3△==Na2CO3+H2O+CO2↑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物质的量n(mol)=N/N(A)
物质的量n(mol)=m/M
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V/V(m)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胶体提纯: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①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
②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S2-等;OH-与NH4+等.
③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MnO4-与I-;H+、NO3-与Fe2+等
七、氧化还原反应
(某元素)降价——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产物为还原产物
(某元素)升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产物为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八、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及Fe3+离子的检验:
①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a)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②Fe3+的检验:(黄色溶液)
a)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
②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③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
④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
⑤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
⑥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⑦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⑧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3Zn+2FeCl3=2Fe+3ZnCl2
九、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N2+O2放电===2NO
②2NO+O2=2NO2
③3NO2+H2O=2HNO3+NO
氨的工业制法:N2+3H22NH3
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装置:与制O2相同
③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检验方法:
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NH3+HCl=NH4Cl
⑤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NH3?H2ONH4++OH-
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碳酸氢铵受热分NH4HCO3NH3↑+H2O+CO2↑
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2H2O
氯化铵受热分NH4ClNH3↑+HCl↑
十、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
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
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
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
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
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
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
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
十一、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Mg+O2点燃===2MgO
在氮气中点燃镁条:3Mg+N2点燃===Mg3N2
在二氧化碳中点燃镁条:2Mg+CO2点燃===2MgO+C
在氯气中点燃镁条:Mg+Cl2点燃===MgCl2
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应:
①贝壳煅烧制取熟石灰:CaCO3高温===CaO+CO2↑CaO+H2O=Ca(OH)2
②产生氢氧化镁沉淀:Mg2++2OH-=Mg(OH)2↓
③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Mg(OH)2+2HCl=MgCl2+2H2O
④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通电===Mg+Cl2↑
十二、Cl-、Br-、I-离子鉴别:
分别滴加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I-
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无色的是Cl-;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Br-;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为
十三、常见物质俗名
①苏打、纯碱:Na2CO3;②小苏打:NaHCO3;③熟石灰:Ca(OH)2;④生石灰:CaO;⑤绿矾:FeSO4?7H2O;⑥硫磺:S;⑦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⑧胆矾:CuSO4?5H2O;⑨石膏:CaSO4?2H2O;⑩明矾:KAl(SO4)2?12H2O
十四、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
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
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
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
十五、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硅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H2↑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制造玻璃主要反应:SiO2+CaCO3高温===CaSiO3+CO2↑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
化学必修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8篇
一、二氧化硅和硅酸
【课堂导学1】
一、二氧化硅
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是%,仅次于氧。硅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氧化物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原因是硅是一种亲氧元素。
硅的氧化物为二氧化硅,俗名为硅石,天然二氧化硅分为结晶形(如方石类、水晶等)和无定形(如硅藻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描述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坚硬固体、不溶于水、熔点高,是石英、水晶、玛瑙、光导纤维、沙子的主要成分.
列表比较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性质。
CO2
SiO2
物理性质
气体,熔、沸点低,
易溶于水
固体,熔、沸点高,
硬度大,不溶于水
与碱性氧化物
反应
CaO+CO2===CaCO3
CaO+SiO2高温=====CaSiO3
与碱液反应
2NaOH+CO2===
Na2CO3+H2O
SiO2+2NaOH===
Na2SiO3+H2O
与H2O反应
CO2+H2O??H2CO3
不与水反应
与酸反应
不反应
只与HF反应:SiO2+4HF===SiF4↑+2H2O
相同点
都是酸性氧化物(酸酐),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归纳总结1】
二氧化硅的结构与性质
(1)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物质晶体结构不同。
二氧化硅晶体是由Si原子和O原子按1∶2的比例所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
(2)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有稳定性强,与水、一般酸不反应,能与氢氟酸反应,能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
(3)应用
用作光导纤维、光学玻璃、光学仪器、高级化学仪器、钟表、石英坩埚、玛瑙饰品、建筑材料等。硅藻土可以作为吸附剂和催化剂的载体以及保温材料。
【活学巧用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单质硅
石英、水晶、硅石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活泼,能跟酸或碱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自然界中硅元素都存在于石英中
答案B
解析自然界中硅元素含量很高,但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A项错误;硅元素是亲氧元素,主要以氧化物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D项错误;二氧化硅的性质稳定,C项错误。
由MgO、Al2O3、SiO2、Fe2O3组成的混合粉末。现取两份该混合粉末试样进行实验。
(1)将一份混合粉末溶于过量的盐酸,得到沉淀X和滤液Y,沉淀X为________,滤液Y中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是______________,向滤液Y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得到的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另一份混合粉末溶于过量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iO2Al3+、Mg2+、Fe3+、H+Mg(OH)2、Fe(OH)3(2)SiO2+2OH-===SiO32-+H2O、
Al2O3+2OH-===2AlO2-+H2O
二、硅酸
(1)Na2SiO3溶液与盐酸反应:Na2SiO3+2HCl===H2SiO3↓+2NaCl。
(2)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
硅酸的性质
(1)实验室制取硅酸的方法是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
(2)硅酸的性质:①具有酸性,酸性比碳酸弱;②受热易分解。
(3)硅酸浓度小时可形成硅酸溶胶,浓度大时可形成硅酸凝胶。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得到硅胶(或硅酸干凝胶),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及催化剂载体。
(1)2OH-+SiO2===SiO32-+H2O
(2)SiO32-+2H+===H2SiO3↓
(3)H2SiO3△=====H2O↑+SiO2干燥剂(或“催化剂载体”)
解析(1)石英的主要成分是酸性氧化物SiO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2NaOH+SiO2===Na2SiO3+H2O。(2)过滤,除去石英中的杂质,得滤液为Na2SiO3(aq),硅酸是弱酸,Na2SiO3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Na2SiO3+2HCl===2NaCl+H2SiO3↓。(3)微热,浓缩H2SiO3(aq),H2SiO3聚合为胶体,加热硅酸溶胶脱水,生成多孔硅胶:H2SiO3△=====H2O↑+SiO2。硅胶的制备过程:
石英(SiO2)+NaOH――→Na2SiO3+HCl――→H2SiO3△――→硅胶。硅胶的主要用途有两种:作干燥剂或作催化剂的载体。
化学必修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9篇
原子结构:如: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原子序数=质子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周期表结构
(2)元素周期律(重点)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
(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原子与原子原子与其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
化学键(重点)
(1)离子键:
相关概念: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AB,A2B,AB2,NaOH,Na2O2,NH4Cl,O22-,NH4+)
(2)共价键:
相关概念: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NH3,CH4,CO2,HClO,H2O2)
D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必修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0篇
一、硅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对比C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SiF4↑+2H2O
SiO2+CaO===(高温)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五、硅单质
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六、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浓)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点燃)2NaCl2Fe+3Cl2===(点燃)2FeCl3Cu+Cl2===(点燃)CuCl2
Cl2+H2===(点燃)2HCl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HCl+HClO2HClO===(光照)2HCl+O2↑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化学必修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1篇
一、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二、原子结构知识中的八种决定关系:
①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③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④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
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⑤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⑥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⑦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⑧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化学必修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2篇
第三节 硫和硫的氧化物
一、 硫和硫的氧化物
【课堂导学1】
一、硫的存在和性质
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有游离态,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岩层里;有化合态,主要是硫化物和硫酸盐。
硫俗称硫黄,颜色状态是黄色晶体,溶解性是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硫是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能与许多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请写出硫分别与①Fe、②Cu、③H2、④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各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①Fe+S△=====FeS,S是氧化剂,Fe是还原剂;
②2Cu+S△=====Cu2S,S是氧化剂,Cu是还原剂;
③H2+S△=====H2S,S是氧化剂,H2是还原剂;
④S+O2点燃=====SO2,S是还原剂,O2是氧化剂。
【归纳总结1】
硫的性质
注:(1)除去硫,可用CS2溶解。
(2)3S+6NaOH△=====2Na2S+Na2SO3+3H2O
S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用热的NaOH溶液可除去单质硫。
【活学巧用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硫是一种黄色的能溶于水的固体
硫在自然界中既有化合态又有游离态存在
硫跟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
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
答案A
解析硫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黄色固体,故选项A不正确。
【课堂导学2】
二、硫的氧化物
的性质
按表中要求完成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分析总结二氧化硫的性质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
(2)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H2O??H2SO3;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SO2===Na2SO3+H2O。
(3)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新制氯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2H2O+Cl2===H2SO4+2HCl;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SO2+O2催化剂2SO3。
(4)二氧化硫具有弱氧化性:在反应2H2S+SO2===3S↓+2H2O中SO2是氧化剂。
(5)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二氧化硫和新制氯水的漂白作用比较
SO2
新制氯水(Cl2通入水溶液中)
漂白原因
SO2能与某些有色
物结合成不稳定
无色物
Cl2与H2O反应生成的
HClO具有强氧化性,
可以将有色物氧化
成无色物
漂白效果
不稳定,加热
能复原
稳定
漂白范围
某些有机色质
绝大多数有
机色质
与有机色质作用实例
品红通SO2――→褪
色△――→红色,
紫
色石蕊通SO2――→
红色
品红通Cl2――→褪
色△――→不显红色,
紫色石蕊通Cl2――→先
变红,随即褪色
混合作用
SO2+Cl2+2H2O===H2SO4+2HCl,
漂白作用大大减弱
三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能溶于水形成硫酸:SO3+H2O===H2SO4。
(2)能与碱反应:SO3+Ca(OH)2===CaSO4+H2O。
(3)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3+CaO===CaSO4。
【归纳总结2】
的性质
注:①SO2有弱氧化性,如:SO2+2H2S===3S↓+2H2O。
②SO2使溴水褪色,表现还原性;使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表现其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使品红溶液褪色表现其漂白性。
可逆反应的含义
可逆反应是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化学必修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3篇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升降。
2、失去电子(偏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升价后生成氧化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偏向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是氧化剂;降价后生成还原产物,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3、常见氧化剂有:Cl2、O2、浓H2SO4、HNO3、KMnO4(H+)、H2O2、ClO-、FeCl3等,
常见还原剂有:Al、Zn、Fe;C、H2、CO、SO2、H2S;SO32-、S2-、I-、Fe2+等
氧化还原强弱判断法
①知反应方向就知道“一组强弱”
②金属或非金属单质越活泼对应的离子越不活泼(即金属离子氧化性越弱、非金属离子还原性越弱)
③浓度、温度、氧化或还原程度等也可以判断(越容易氧化或还原则对应能力越强)。
化学必修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4篇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二、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回路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防腐。
化学必修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5篇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化学必修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6篇
一、重点聚焦
混合物的分离原理和分离方法。
混合物分离方法的操作。
离子的检验及检验试剂的选择。
物质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有关物质的量、微观粒子数、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之间转化的计算。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