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兴边固边富民工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边疆稳定调研报告(全文),供大家参考。
一、调研情况
此项调研包括区外与市内两部分。区外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和云南省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3个边境州市,考察了崇左市友谊关口岸、浦寨口岸、大新县硕龙镇,保山市猴桥国门新村、猴桥口岸、清水镇司莫拉佤族村,德宏州梁河县囊宋阿昌族乡关张新村、盈江县旧城镇、瑞丽市姐告口岸和姐告边境贸易区等地;
市内调研了鄂温克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满洲里市、陈巴尔虎旗、额尔古纳市6个旗市。实地了解有关兴边固边富民、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工作开展情况,并与蒙古族、俄罗斯族、傣族、德昂族、阿昌族、景颇族、佤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边民群众沟通交流。
二、各地先进经验做法
(一)着力加强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崇左市推动建设基础设施项目88个,在边境一线创建示范单位33个,以986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撬动各方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8个试点村,形成了辐射带动、示范引领效应。保山市统筹推进公共服务设施、人居环境提升等建设,通过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创造就业岗位300余个,带动就业1500余人;
大力实施民生保障工程,远程医疗、远程教学、“智慧党建+便民服务”实现全覆盖。
(二)扎实开展边境联防联控。保山市全面实行“五级段长制”防控措施,将边境线划分为若干个责任段,设置市、乡、村三级段长,三级书记担任辖区边境线总段长;
在边境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发挥先锋堡垒作用,带动边境一线群众沿边境线附近布设巡守卡点;
边境乡镇组建“十户联防”网格组,每个网格选优配强网格组长,分级建立微信工作群,构建起“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边境基层治理新格局。德宏州探索“思想筑边、组织固边、富民兴边、共建稳边、合力治边”的“党建+边境治理”模式,发挥协调联动机制和群众工作优势,组建“村民巡边队”“企业护边队”等队伍,定期召开联席会、推进会,促进政、警、企、村守边力量的党建资源跨界融合,使边境联防联控工作扎实见效。
(三)培育重点特色产业。崇左市结合实际重点推进“甘蔗稳农、坚果富民”产业,甘蔗种植面积405万亩,产蔗、产糖量连续18个榨季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带动23.26万户各族群众稳定增收;
持续扶持坚果产业,全市坚果种植累计53万亩,2022年带动7.32万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5600元。保山市按照“一村一业”的思路推动产业发展,做大做强高端冷水鱼、生猪、肉牛等养殖业,做优做精乌龙茶、草果、咖啡、坚果等特色产业,形成了以集体经济引导、合作社带动的“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乡有主导产业、村有产业基地、户有增收项目”。德宏州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在巩固提升粮、糖、茶、胶、畜传统产业的同时,着力培育咖啡、烟草、澳洲坚果、蚕桑、德昂族酸茶等特色产业,构建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产供销衔接、生态循环绿色发展新格局。
(四)深度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保山市依托丝路文化、永昌文化、抗战文化、民族文化等旅游资源,因地制宜、深入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将农业、文化、体育、康养等元素融入旅游领域,打造了司莫拉佤族村、和顺古镇、腾冲高黎贡山茶博园等一批文旅融合新业态,满足游客沉浸式、体验式、定制化的旅游需求。德宏州充分运用傣族剪纸、孔雀舞、葫芦丝、景颇族目瑙纵歌、阿昌族户撒刀锻制、德昂酸茶制作、水鼓舞、傈僳族服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打造特色民居民宿,做精家庭出游“微度假”模式,以经济实惠的价格和热情周到的服务积累品牌口碑,带动边民致富增收。
(五)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崇左市深入挖掘各民族多样化、原生态的传统节庆,打造“红石榴”团结联谊系列活动品牌,推进“民族团结”与传统节庆深度融合,让各族群众增进了解、情感交融。德宏州以盈江县旧城镇为试点,探索打造移民搬迁社区——“五和家园”,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人之家、妇女之家、退役军人服务站、公共法律服务站等阵地,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为有力抓手,实现了汉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等各族群众的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融。
(六)依托区位优势做好口岸经济大文章。保山市发挥猴桥、滇滩、明光、木城等口岸通道的优势,加强口岸通道和通关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边民互市贸易有关政策,推动边境贸易自由化、智能化、便利化,提升边民边境贸易参与度和组织化水平,助推沿边地区加快发展。积极改善对内对外交通通达条件,实施腾冲口岸智慧化通关等9个重点项目,实现通关货运能力较2020年提升30%以上。德宏州持续推进边民互市贸易园区建设,促进“口岸+通道+城镇+产业+物流”协同联动发展,在建和规划加工产业园4个,年均13万余人参与边民互市贸易,高峰时每年实现边民互市进口总额132亿元人民币,有力推动了边境地区经济发展。
市域内调研时,我们欣慰地看到我市兴边固边富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相关旗市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各部门通力协作的工作机制,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实施乡村振兴项目和口岸通道建设项目,边境居民、护边员补贴等政策得到落实。边境一线农牧民积极开展畜牧养殖、粮油蔬菜种植、农畜产品加工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收入水平有所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正在改善,戍边积极性有效提高。同时,各旗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兴边固边富民行动相结合,共同构筑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幸福和谐边疆家园。
三、存在问题
(一)边境旗市不同程度存在的人口流失问题不容忽视。由于产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就业不充分,边境旗市青壮年人口流失较为严重,导致空心化、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同时,由于我市域内边境线较为漫长,义务戍边员队伍作为一支有生力量,是边防部队的有力补充,在守边固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由于青壮年的大量流失,边境村、嘎查大多由老年人留守,戍边员队伍力量不足、难担重任。在人才兴边方面,边境地区苏木、乡镇因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工资待遇不高、晋升受限等原因,难以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一些考录的公务员、教师、医生等行政、事业编制人员,未达履职最低服务年限便已离开的情况常见,比如借调、辞职等。
(二)基础设施仍然存在短板。调研中发现,部分边境地区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设施建设滞后,一些沿边道路存在“两头好,中间差”缺少养护的现象,个别边民家庭仍然面临用电难、通讯难等问题,一些边境嘎查村还存在信号盲区,基站建设数量、功率和覆盖范围有限。部分边境一线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戍边卫国方式仍然较为落后,科技化、信息化手段应用有限,应对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三)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供给难以满足边民需求。在教育方面,边境地区中小学校仍然存在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教学质量相对落后、教育信息化现代化不足等问题。同时,为了追求较好的教学质量,很多边境镇村的家长将子女送至旗市中小学校就读,采取寄宿、走读等形式,学生家长或祖父母前往陪读情况较为多见。在医疗卫生方面,边境嘎查村地处偏远、人口分散,公共医疗服务体系难以实现全覆盖,边民就医难的问题仍然部分存在。
(四)产业发展活力不足。边境嘎查村人口的大量外流,不仅使戍边力量削弱,也直接影响当地产业发展,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缺乏劳动力,搞多种经营缺乏技术。部分边民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组织化程度低,缺乏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开拓市场、开发资源的能力不足。同时,与同地区城镇居民相比,边境地区农牧民的生活生产成本仍然较高,生活水平相对较差,边境地区的吸引力下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积极性也不高。
四、几点意见建议
(一)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党政军警民一体通力锻造卫国戍边钢铁长城。6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内蒙古时指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是我国边防的独特优势,并重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内蒙古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和总书记对我们寄予厚望。要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兴边固边富民的主线,紧扣新时代群众需求和边境地区农民、牧民、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教育,切实增进“五个认同”。要深度引导各族群众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关系,着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牢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基础。要持续深入、灵活高效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深入挖掘、广泛宣传优秀护边员几代人、几十年如一日扎根边陲、守护祖国领土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戍边光荣、爱国有我”的强大思想基础。
(二)以刚性落实各项政策为保障,肩负好安边稳边的政治责任。对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关于促进兴边固边富民的各项政策措施必须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资金要到位,项目要落实,规划要科学。针对边境嘎查村缺乏优秀人才的实际,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教师、医务工作者到边境一线苏木乡镇挂职锻炼和智力帮扶,并同干部培养、职级晋升、考核奖励统筹起来。继续选派有志于基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到嘎查村挂职或担任村官,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严格执行考录人员最低服务年限“硬杠杠”,同时注重提升基层一线工作“软环境”,逐步提高基层干部职工待遇。严格落实边境居民、护边员生活补助补贴制度,巩固壮大巡边护边员、边境联防队员等边境群防力量。加强护边员队伍建设和能力素质建设,促进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加快数字边防建设,发挥科技力量,加强安全监管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增强防卫管控能力,织紧织密公共安全防护网,凝聚戍边守关强大合力。
(三)以抓好经济建设持续促进边境地区繁荣富裕为重点,完成好兴边富民的神圣使命。一是加快口岸经济发展,充分发挥xx地缘优势,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和“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按照现代化口岸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口岸基础设施,提升口岸功能,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口岸通关能力。着力在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对俄蒙“八口通商”的口岸优势和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打造泛口岸产业集群,努力推动“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二是发展边境地区特色产业,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健全完善防返贫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粮油蔬菜种植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和传统手工艺。紧密结合边境地区实际,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实施提供专门场所、减免租金、小额贷款、技能培训等扶持措施,引导边境居民创业就业,有效促进增收和就业,让边境地区能够引得来、留得住年轻人,减少青壮年人口流失,确保边境地区有人守、有事做、有奔头、有效益。三是推动旅游民宿经济发展,推动边境旗市加快构建全域全季旅游发展格局,按照“镇(苏木)有品牌、村(嘎查)有特色”的原则,统筹进行旅游产业建设规划,引导民宿集聚发展,在边境优势旅游区域培育形成民宿特色区域品牌。边境旗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在统筹规划、政策制定、人才培训、配套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探索引进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民宿项目和开发团队,打造精品民宿项目。鼓励支持乡村民宿合作社经营模式,促进乡村民宿规模化发展。同时,要持续完善旅游市场举报投诉受理机制,提升投诉受理效率与质量,推动民宿市场健康发展。
(四)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提升边境地区活力为要义,实现固本培基安边固防的根本任务。一是充分发挥项目引导作用,集中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完善边境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实施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等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农牧区储水供水工程,保障边境居民饮水安全。建设供电线路满足口岸及居民用电需求,扩大光纤宽带和通信网络在边境地区的有效覆盖,打通信息通讯“最后一公里”,推广普及科技化信息化生产方式,有效提升边境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二是坚持教育重点优先发展,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互联互通的教育云平台,使边境地区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医疗卫生建设,持续巩固以旗市医院为龙头、苏木乡镇卫生院和嘎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加强远程诊断、远程治疗、远程监护等远程医疗能力建设,通过“互联网诊疗+小药箱入户”模式,将医疗卫生服务延伸到偏远农牧户家庭。持续推动“京蒙协作”社会事业帮扶,充分借助先进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优势,推动“组团式”“结对式”教育医疗帮扶,助力基层教育医疗服务提质升级。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推进智慧广电固边工程,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文化服务进边境、进口岸、进农牧户,以更多、更优质的公共资源吸引、留住边民抵边定居。三是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筑牢基层党组织阵地,突出“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三大功能,用好网格党建智慧管理平台,开设政策解答、专家咨询、信息发布、种养殖技术问答等多元化社会服务,满足基层党员群众需求。加大对现有嘎查村干部的培训力度,将此类培训纳入旗市区干部培训总体规划,聚焦党纪法规、乡村治理、群众工作等领域设置培训内容,采取“线上宣传+线下讲课”学习模式,全员轮训嘎查村“两委”班子成员,提升基层干部履职能力和管理水平,为边疆繁荣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