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畅运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事迹材料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3X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3-12-17 10:0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X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供大家参考。

2023X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2月22日在沈阳市浑南区

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浑南区人民政府区长闫占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浑南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20年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历史交汇、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压力交叠、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重任交织。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增长好于预期,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一年来,我们众志成城,疫情防控平稳有序。率先建立八级网格化群防群控体系,登记管控重点人群5.5万余人,常态化管控重要点位3400余个,争取企业纾困资金2.09亿元,在全市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复市,始终保持确诊病例零新增,低风险地区状态无变化,打赢了一场前所未有、艰苦卓绝的人民生命安全保卫战。我们聚焦发展,经济指标逆势突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6亿元,增长7%;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9.7亿元,增长2.5%;
固定资产投资324亿元,增长18.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3.6亿元,增长2.6%。我们致力创新,活力动能更为强劲。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50家,总数达到784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96家,总数达到1152家,增速再创新高;
新增瞪羚及潜在、种子独角兽企业10家,总数达到23家,居全省前列;
推荐雏鹰企业349家,占全市四成以上;
火炬统计企业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5.68%。我们大胆改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行“以管代审、先批后审”改革,全面放宽市场准营准入限制,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容缺受理成为常态,60个审批事项实现先批后审、以函代证、以管代审。我们坚守初心,群众生活更加殷实。累计投入民生保障资金50.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41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760元。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优化环境,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营商环境实现新提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成零距离沟通、全过程领办的“浑南会客厅”,推行“0030”审批模式,整合全区审批职能,组建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4+1”系列文件,全面取消涉企服务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征各类税费20.7亿元,兑现产业扶持资金12.7亿元,帮助企业融资44.5亿元,因历史原因形成的87.6亿元企业账款全部清偿完毕。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制定实施市场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深入开展“万人进万企”主题活动,588名机关干部深入674家企业,帮助协调解决各类实际问题1500余项,重企安商氛围更为浓厚。

重点改革取得新突破。全力推进高新区“管委会+公司”改革,组建高发投集团,实现招商引资、产业投资、园区开发、运营服务市场化运作,高新区招商能手、资本帮手、金融助手、产业推手作用全面显现。棋盘山管委会正式运行,人员全面配齐、机构全面理顺。国资国企改革加速推进,构建了由平台型向经营型转变的“5+N”管理运营新体系,完成13户“僵尸企业”处置、4318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试点开展创新型产业用地、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利用改革。获批全省唯一国家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区。

先行先试展现新成果。省自贸区总体方案115项任务全面完成,飞机行业内加工贸易保税货物便捷调拨监管模式、出入境人员综合服务“一站式”平台2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复制推广,保函线上办理等15项制度创新经验全省复制推广,首个商标业务受理窗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金融创新试点落地见效,东北首家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基金管理公司成功设立,首批跨境电商企业信用融资顺利发放。“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全覆盖,528项改革事项实行“照后减证、清单管理”。

开放合作进入新阶段。综保区建设加速推进,新建2.43万平方米保税仓,强化保税维修、数字经济、“保税+”等业态培育,开通沈阳至旧金山、伦敦两条跨境电商定班国际货运包机航线,开通9610进出口业务,跨境电商交易量突破150万单。实现进口药品首单通关,结束了沈阳只有“进口药品”、没有“药品进口”的历史。获批全省唯一内陆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所,16.6万平方米冷鲜仓储库房投入使用,辐射东北的保税冷链物流网正式形成。聚进科技等11个飞地合作项目投产运行。启迪中韩科技园开启“两国双城双园合作”新模式,东芝、松下、罗森等企业签约入驻万科中日产业园。京沈合作科技创新中心挂牌运行,对口合作项目达到320个,总投资突破400亿元。

(二)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

发展格局日趋优化。编制完成《沈阳高新区产业发展空间规划》,明确了“打造工字型产业带、构建10条产业链”的思路措施,确定了“一区十二园”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发展势能不断蓄积,华为辽宁总部、滴滴东北区域创新总部等210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签约,正威国际稀谷、腾讯云启基地等145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落地,恒大新能源汽车、红星美凯龙爱琴海等220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开复工,完成形象进度投资383.3亿元。新兴动能加速涌现,建成5G基站1050个,开展5G应用场景示范5个,智慧化网络布局渐成规模。发展空间持续拓展,盘活闲置楼宇、厂房35万平方米,处置停缓建工程7处,完成征拆1.8万亩,实现组卷报批4065亩,存量土地攻坚综合完成率全市第一。

产业特色更加鲜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IC装备产值增幅超过54%,高端晶圆处理设备产业化等扩产升级项目相继开工。生物医药和健康医疗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2万余台套高端医疗器械抢占国际市场,全省首个青少年眼健康示范项目顺利实施,成大生物通过上交所注册审核,中科仪、风驰软件进入上市程序。同方辽宁计算机生产基地正式落成,全省首台信创产品成功下线。国科金能高性能低温锂离子电池、恒顺充电桩等一批新能源汽车优质项目落地投产。文商旅加速融合,新市府商圈渐成规模,夜经济蓬勃发展,梦幻冰场、梦幻盛京联袂亮相,城市书房、云中食街好评如潮,“浑南之夏”累计接待游客400余万人次。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建设高标准农田1.63万亩,发展特色经济作物1.5万亩,粮豆产量突破20万吨,10个电商村上线运营、电商主体达到150个,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大东北艺园花木小镇成为现代农业靓丽名片。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富创大型铝件制造技术等6个国家02重大专项课题顺利完成,芯源微涂胶显影机填补国内空白,东软医疗512层全景多模态CT打破国际技术垄断,拓荆新一代PECVD进入国内14nm先进工艺线。沈阳(浑南)科技城完成规划编制,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科大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学院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速建设。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完成组建,苏州医工所沈阳健康工程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沈阳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正式落户,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7家、专业技术创新中心3家、新型研发机构4家,各类研发机构达到257家。完成东北科技大市场线上平台改造,促成科技成果转化759项,开展技术创新联盟重大项目联合攻关11项,实现服务合同交易额40.7亿元。率先推出高校毕业生安居办法,提供人才安居用房1593套,143人入选沈阳市高层次人才。举办2020中国沈阳海智创新创业大赛等双创活动400余场,双创载体突破200万平方米。

(三)坚持绿色发展,城乡面貌再展新颜

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明显。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案件全部办结。在全省率先实行秸秆禁烧智慧管控,完成型煤推广8877户,118个建筑工地全面落实“8+1”扬尘管控措施,取缔露天堆场107处,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22家,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落实河长制,完成营林截污管网等水污染防治工程7项,解决水体污染问题214件,全区河流出境断面连续8个月全部达标。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安全利用率达到90%。

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进。积极构建“大棋盘山”发展格局,完成107项景区提质改造任务,拆除违章建筑2.7万平方米,取消登山收费,高分通过国家4A级景区复核验收。圆满完成895公顷、51万株火烧疫木采伐处理,高标准完成“七彩谷”一期建设,植树造林8558亩,棋盘山重现青山碧水的盎然生机。扎实开展违建别墅清查整治,10个整改项目全部拆除并复耕复绿。稳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建立生态红线管理台账,滑石台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红线点位实现常态化巡查管控。

城乡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坚持全员发动、全线压上、全力而出,破解各类建管难题,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检。实施市政道路、管网、电力等基础工程73项,维修改造农村公路81.7公里,施划路内停车泊位1.1万余个、共享单车泊位2500余处。拆除城市违建6.7万平方米,新增绿地49万平方米,改造提升背街小巷14条,304国道城乡接合部整治成为全市标杆。建成垃圾分类环保屋100座、分类智能箱140个,农村垃圾收运实现全覆盖。

(四)坚持以人为本,民生福祉成色更足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坚持就业优先,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减免职工养老、失业等保险9.26亿元,稳定就业岗位8.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1%以内。向困难群体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904万元,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三金三制”,帮助4000余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1.5亿元。完成3715户居民“解遗办证”,改造供热老旧管网16.7公里。退役军人服务实现全域覆盖,五三服务站获评全国标杆式退役军人服务站。

公共服务提质升级。制定实施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教研院附属中学等3所学校启动建设,浑南高级中学正式组建,新增幼儿园公办学位4662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改造提升乡村卫生室76个,签约家庭医生15.1万份,市妇婴医院等医疗机构纳入区域医联体范围,网络远程问诊超过1万人次,全域核酸检测能力实现5日内全覆盖。新增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处、社区养老服务站22处。乡村游欢乐季、农民丰收节等群众性文体活动精彩纷呈,获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社会治理闯出新路。建成社会治理综合指挥服务中心,将群众反映的“负面”事项一站式受理、一盘棋调处、一体化解决。城市社区便民服务事项实现“全市通办”,在省内率先实现“评理说事点”全覆盖。建成全省首个区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应急减灾快速反应能力不断增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推进。信访案件三年减存控增任务完美收官。巩固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刑事警情下降2.92%,治安警情下降4.41%,平安浑南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五)坚持效能提升,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狠抓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始终把学习和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制定和完善《区政府党组工作规则》《区政府工作规则》,严格落实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制度,“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

狠抓政府系统法治建设。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省市区人大代表建议140件、政协委员提案164件,见面率、办复率、满意率全部达到100%。受理解决群众各类诉求4.9万件。扎实推进《民法典》宣讲宣传等普法活动,制定实施《浑南区行政诉讼应诉工作规则》《浑南区公职律师管理办法》,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万余条。

狠抓政府系统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治力度。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深入推进监督体系和治理体系建设,强化公共资源交易、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微腐败。

狠抓政府系统效能建设。倡导现场办公,实施挂图作战,围绕减负提效,梳理整合297项年度重点工作,实现“重强抓”体系一表覆盖、整体落实、跟踪问效。常态化开展网络会议、线上招商,督查督办、项目管理、企业服务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平台化,办公体系更加灵活高效。推行财政绩效管理,坚持“过紧日子”思想,压减非刚性支出2.8亿元。

与此同时,国防教育、双拥共建、人民武装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外事、气象、人防、红十字会、慈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也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多,我们取得的成绩比预想的好。2020年工作的完成,标志着我区“十三五”各项任务的圆满收官。回顾“十三五”,我们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是“十二五”末期的1.5、1.4和2.7倍,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比重由9.2%提高到16.5%,家底更实、成色更足,对全市的牵引拉动能力明显增强。我们在创新转型中蓄势崛起,体制机制更加灵活,营商环境大为改善,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48家,总量是“十二五”末期的5.8倍,新增市场主体3.7万家,是“十二五”末期的2.2倍。我们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前所未有的难事,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累计化解各类债务145.9亿元,综合债务率大幅下降,负重前行的压力有效缓解。整理征拆土地2.7万亩,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推动解决了祝家污泥等一批环保难题,劣Ⅴ类水体全面清除,大气优良天数由207天增加到284天。我们科学谋划干成了一批利在长远的大事,华为、正威、腾讯、恒大等一批名企纷至沓来,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IC装备产业从小到大,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生物医药和健康医疗产业由大到强,产业强区之路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我们牢记宗旨办好了一批便民惠民的实事,新建改造道路1178公里,新建学校10所、养老服务机构92个,医大一院浑南院区、东北国际医院等3甲综合医院投入使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7.9%和48.5%。现在的浑南,实力更强、结构更优、后劲更足,正以前所未有的底气和活力,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殷切关怀、悉心指导的结果,是区委登高博远、科学统筹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倾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人民砥砺前行、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浑南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关心支持浑南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在为成绩欣慰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放管服”改革仍有继续深化的空间,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举措还有待落实落细,营商环境与企业和群众期待相比还有差距。二是产业链配套和产业协作能力不强,具有衍生能力和上下游带动能力的平台化大企业较少,上下游配套企业相对缺乏。三是创新驱动引领不强,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不足,科技服务体系仍需完善。四是开放驱动溢出效应较弱,对外贸易增长乏力,利用外资水平和引进国际高端要素能力有待全面提升。五是城乡协调发展水平仍然不高,生态环保任重道远,公共服务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和2021年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对于我区来讲,是重大机遇最为集中的时期,是各类优势潜力最能有效释放的时期,是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最为宝贵的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区委一届十三次全会、十四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总目标、总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浑南开好局、起好步,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各位代表,“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围绕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一条主线”,强化高新区、自贸区“双轮驱动”,实施“一核两极三组团五板块”空间战略,建设全域创新策源地、全域开放主门户、全域改革试验区、全域活力未来城,全力打造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引领区和区域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主要实现以下目标: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到202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40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3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36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0亿元。产业体系呈现新格局。以智能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重点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未来产业实现突破。创新创业激发新活力。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火炬统计企业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7%以上,国家级各类重大创新平台达到22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0家,创新创业孵化载体达到100家、孵化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建成专业化园区5个以上,高新区综合排名进入全国25强。开放合作实现新跨越。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自贸区发展、京沈对口等合作取得显著成效,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以上。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营商环境大幅优化,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要素市场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形成一批具有复制和推广价值的创新经验,建成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区。城乡建管谱写新篇章。规划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现代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备,水、电、气、热向农村无差别延伸,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城市运行实现“一网统管”。民生福祉达到新高度。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新建中小学22所、各级卫生服务中心20个,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生态环境展现新面貌。环境质量全面优化,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0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0天以上。

各位代表,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做好全年工作至关重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我们应当看到,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浑南以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适逢其会、直面机遇;
应当看到,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新一轮振兴东北重要战略的深入实施,浑南在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区位条件、科技创新上的比较优势正在加速放大;
还应当看到,我们拥有一支在疫情等重大风险考验下敢打敢拼、勇挑重担的干部队伍,有近百万浑南群众期盼和追求发展凝聚起来的强大合力,更有省、市长期以来对浑南工作的亲切关怀、大力支持,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沿着区委确定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砥砺前行、奋勇争先,就一定能够开创浑南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明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奋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优化审批流程,放宽市场准入限制,除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外,行政审批事项全部适用容缺受理和先批后审机制,推行以函代证60项以上、以管代审20项以上、AI智能“秒批”20项以上,加速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建立综合许可制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确保企业注册“准入即准营”、项目建设“拿地即开工”。推进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数字监管,逐步实现数据联通共享,提升事中事后监管的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推动为民服务大厅向“会客厅”转型,建立覆盖全部社区的政务服务驿站。用好“一网通办”平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实办率超过90%。全面落实“4+1”系列文件,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扎实推进“万人进万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等主题活动,用好“沈阳e高新企业服务平台”,完善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营造“办事不求人”的社会氛围,打造浑南营商服务品牌。

优化法治服务环境。打造依法善治的司法环境,深化司法服务改革,强化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保护,审慎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支持设立自贸区沈阳片区法庭、知识产权案件巡回审判庭,推进警务窗口服务前置,建立企业警务工作站15个、社区警务营商驿站30个。打造简约高效的执法环境,推进双随机抽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实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打造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坚守质量和安全底线,在法制框架内,不断完善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为市场主体参与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留足空间,形成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生态。

释放体制机制活力。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高新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快高新区、自贸区管委会法定机构改革步伐,推广“小管委会+大公司”运营管理模式,优化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和绩效管理机制,推动管委会与专业化市场力量深度融合,实现由服务者向服务组织者转变。推进产业投资、物业管理、殡葬服务等领域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推行外部董事、监事制度,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选人用人和业绩考核机制,力争3家以上集团公司实现盈利。以高发投集团为试点,推动企业自主经营、自主决策、自主拓展,提升资本运营和资产经营能力,形成权责清晰、结构完善的市场化经营主体。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用好创新型产业用地试点政策,提高土地要素使用效率。推广东湖街道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二)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激发强大内生动力

完善科技基础设施。围绕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基础性、共享型、专业化的国家级创新平台,承接辽宁实验室建设,确保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科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投入使用,实施眼基因库升级工程,启动正威稀土研究院、眼科学与视觉科学装备实验室、中国眼健康数据云平台建设,支持建立机器人学国家重点研究室、国家真空仪器装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确保国家级平台达到9个以上。大力推动协同创新,支持企业、高校院所、行业协会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国际研发机构,确保华为鲲鹏研究院、辽宁固废研究院以及苏州医工所眼视光、高端医疗装备、医用机器人、生物材料4个工程中心落地建设,推动与清华大学组建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全区重点实验室达到80家以上、研究创新中心达到100家以上、新型研发机构达到30家以上,瞄准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标,打造全域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的浑南科学城。

升级公共服务平台。强化技术、市场、资本等要素保障。完善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推动东北科技大市场、沈阳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制造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有机融合,开展知识产权评价评估、仪器设备共享共用、技术需求对接等公共服务,全区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78亿元以上,成果转移转化达到500项以上。健全产业加速服务平台体系,启动稀土交易中心、细胞产业创新与孵化基地等项目建设。发挥资本对接服务平台作用,拓展盛京基金小镇服务领域,争取基金管理规模突破300亿元、私募基金产品达到150支,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线上信用融资创新产品10个以上,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创新高层次人才评审和引入机制,鼓励领军人物打包技术、人才等资源“带土移植”,力争全年新增高层次人才150人以上、创新创业团队400家以上。探索建立人才个税奖励、人才补贴企业自主申报机制,试点建设IC产业人才社区,系统解决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推广“双创+”模式,打造一批专业化双创载体和主题楼宇,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特色产业园区”科技型企业成长孵化链条,新增孵化、加速载体10家以上,在孵企业超过4400个。巩固提升“青青汇”“F5失控大创赛”等双创活动品牌影响力,举办各类活动400场以上。

(三)以全面协调为目标,优化经济发展体系

形成“城”“乡”并进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主城区城市更新步伐,推动世纪路周边老旧产业区升级改造,盘活闲置楼宇、厂房22万平方米以上,启动中央公园新型CBD、沈阳南站金融商贸中心、世纪路和王家湾总部基地规划建设,发挥“核心区”带动作用。加快全域城镇化步伐,推动张沙布高端装备组团征拆工作,释放产业发展空间,加快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布局。完成李相生命健康组团整体规划编制,先行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柏叶文教组团基础设施升级工程,做好大东北花木文旅小镇、杏林学院、自行车主题公园等文教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东南山区开发,细化完善农村地区产业规划,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利用,打造东北亚国际马术赛事中心、魏家沟民宿综合体等农商旅融合项目,打响祝家“百年大集”品牌。稳定粮食生产,建设高标准农田5000亩。实施“互联网+”数字农业行动,深化与沈阳农业大学校地合作,建设教学实践基地2个。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特色高附加值经济作物5000亩,推动富虹农业深加工产业园、富家中草药药谷等农业项目建设,整合青草沟酒业资源,打造富锶酒品牌。

健全“软”“硬”兼顾的产业发展体系。全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努力构建以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6+6+3”产业体系。优化升级重点产业,鼓励支持各类主体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推动“卡脖子”技术攻关20项以上,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30个以上。围绕IC装备、医疗装备、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智能工厂5座、绿色制造体系示范项目10个、数字化车间5个,力争火炬统计企业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6%以上。引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确保5G联创实验室建成运营,推广5G智能灯杆综合应用,创建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正力云工业物联网、电力云数据管控等平台,支持东软、新松等龙头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快集成电路产业设计、制造、封装等全链条发展,助力高端医学影像等先进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抢先积累细胞、区块链、数字孪生、脑机接口等产业引爆点,不断增强参与未来头部竞争的底气决心。

掀起“大”“小”兼备的项目建设热潮。围绕全省重大项目“三个一万亿”目标,确保全年签约储备亿元以上项目200个以上,投资额2600亿元以上;
谋划亿元以上项目150个以上,投资额1000亿元以上;
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240个以上,进度投资400亿元以上,其中区域总部项目不少于10个,单体投资1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不少于8个。深耕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智能机器人、眼健康等10条产业链,实施全员招商战略,设立驻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招商办事处7个,发挥招商大使、经济顾问和产业链联盟理事长单位作用,深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确保联系产业链目标项目3000个以上,引进补链强链的中小项目1000个以上。落实“一区十二园”规划,加快信创产业园、半导体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推进土地攻坚,实现新征收土地1.5万亩以上,完成土地组卷报批6000亩以上。

实施“增”“存”并重的企业培育工程。实施存量企业倍增计划,引导企业挖掘新增长点,确保40家企业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实施规上企业扩容计划,支持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壮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实施领跑企业培育计划,加快细分行业内市场占有率高、盈利状况好的“隐形冠军”企业上市步伐,抓住深交所辽宁基地落户契机,确保至少5家企业进入报辅程序、3家企业实现上市。实施新兴企业成长计划,力争年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3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00家,新增省级雏鹰企业70家、瞪羚企业4家、种子独角兽企业1家。实施困难企业帮扶计划,“一企一策”为产值下滑企业定制解决方案,确保30家以上企业恢复增长动力。

(四)以扩大开放为抓手,畅通国内国际循环

挖掘内需消费新潜力。注重需求侧改革,努力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围绕塑造“新浑南、新文化、新生活”品牌,推动商旅文体融合发展。抢抓新一轮消费升级机遇,推进奥体商圈提档升级,实现赛特奥莱商业街二期等商业综合体全面开放,打造万达金街等5条特色消费商业街。依托互联网新经济,实施早餐工程,布局早餐网点70处,推行网订柜取、无人配送等新模式,逐步实现社区、园区、楼宇高品质早餐的优化覆盖。规划建设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启动中央公园提质升级工程,持续打造“浑南之夏”“炫彩喷泉”等“夜经济”名片,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5%以上。争取顺丰东北区域总部等重点项目尽快落地,加快优尼湃克产业园、联想佳沃东北总部基地建设,鼓励支持电商直播等新业态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0%以上。坚持“文化+”理念,发展文体休闲产业,壮大冰雪经济,办好盛京灯会、棋盘山冰雪大世界、东北亚滑雪、冰雪嘉年华等主题活动,打造辽篮黄金主场,引入赛艇、马术等高端赛事,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打造棋盘山产业与生态融合示范区,高标准编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推进石台子山城遗址公园、万达文旅城、华侨城棋盘山文旅项目建设,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点燃开放合作新引擎。依托桃仙机场和沈阳南站,推动空陆双港联动,创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推动自贸区2.0方案实施,形成30项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发展“保税+”业态,规划建设沈阳航空制造维修基地,推动沈飞大蒙皮生产线、沈飞民机智能工厂落地,实现汽车平行进口保税展示。加快京东沈阳外贸综合体项目建设,推动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与致通、罗布长风融合对接,启动“千店培育行动计划”,提前布局9710和9810跨境电商。进一步完善口岸功能,深化出入境人员综合服务“一站式平台”建设,加快综保区保税加工中心、东北冷鲜港多层冷库以及医药恒温保税仓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开通日韩全货机航线。全力争取特许试点政策,探索国际医院建设,提供低成本高质量国际化医疗服务。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启动中俄科技合作示范基地、中日国际金融科技文化合作园建设,确保万科中日产业园、启迪中韩科技园主体工程完工,力争引进日资企业10家以上、韩资企业20家以上。扩大区域对口合作,新增京沈对口合作项目15个以上,确保联东U谷沈阳高新装备产业园一期等重点合作项目投入使用,加强与大连、本溪等高新区战略合作。

(五)以绿色发展为导向,营造生态宜居环境

全力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强化空间、总量、准入环境管理,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动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以棋盘山、东南山区、“一河两岸”为重点,加强森林生态、河湖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与手段,加强环境执法、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能力建设,统筹做好区域内山水林田湖草保护。深入实施国土绿化,启动“七彩谷”二期工程,加速滨水景观带、城市绿色廊道建设,实施河流生态补水,新建“口袋公园”20处,植树造林3346亩,持续提升森林景观生态功能,打造山青水秀的生态浑南。

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打赢蓝天保卫战,持之以恒抓好型煤推广、秸秆焚烧、散乱污企业整治、餐饮油烟治理及建筑工地扬尘管控等工作。加快推动塔北、罗官、前榆等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综合整治步伐,彻底解决城市低矮面源污染问题,确保PM2.5浓度持续降低。打赢碧水保卫战,深入落实河长制,加强桃仙河、白塔堡河、张官河等重点河流污染整治,强化河流排污口实时监控,确保河流断面持续稳定达标。健全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完善城市雨污分流设施布局,加快推进双马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打赢净土保卫战,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开发利用负面清单,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

全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基础配套功能,全面完成沈抚二号线、金帆路、远航西路、白塔河二路等主干路网建设,打通文溯街、南屏东路等断头路网,加快推进220KV远航变进出线隧道、创新路双舱隧道等电力工程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扩展数字化城管指挥平台功能,实行街路扫保质量智能化检测,继续保持打击露天烧烤、占道经营、乱排乱卸的高压态势。加快全方位交通感知网络建设,实现人流车流实时监控、交通信号动态调整,有效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新建“四分类”示范小区55个,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续建美丽示范村10个,新建农村公路12公里、维护改造2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3450盏。

(六)以共享成果为宗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扎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坚持把稳定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第一要务,围绕产业需求实施定向培育,建设劳动力和培训市场3个,新增城镇就业人口1.1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4%以内。落实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加大对低保户、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扶持力度。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严格落实“三金三制”,加大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惩戒力度。持续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加快杨官等回迁小区建设,彻底解决超期回迁问题,完成“解遗办证”3000户以上,完成绿色家园、华瑞家园等19个自备井小区改造,实施“暖房子”工程,逐步解决部分小区燃气接入问题。

全面强化公共服务能力。重构浑南教育格局,组建“智慧”“创新”两大教育集团,启动智慧一小、创新二小等15所中小学建设,规划建设浑南产业大学,加快国际学校建设。构建“智慧+”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推动浑南教育向全市一流迈进。加快区疾控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新址建设,推动区中心医院整体搬迁,启动中西医结合医院规划,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全面完成乡村卫生室改造,开展“健康大篷车”免费巡诊活动,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加快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打造5分钟嵌入式养老服务圈。积极开展建党100周年系列文艺活动,持续推出城市家园、城市书房、城市艺术馆等城市系列文化载体,打造高品质15分钟生活圈。

持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大数据+社会治理”、创新社会“共治共享”机制,建立覆盖全区的六级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网络,通过技术与管理深度融合,真正形成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全周期社会治理服务体系。健全街道、社区、区域三级联动机制,厘清街道与社区权责边界,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社区减负。夯实基层政权,完成城乡社区“两委”换届。积极预防、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推进“评理说事点”高质量全覆盖,建成个人调解工作室10家以上,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标准化运行。完善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推进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扎实推动“扫黑除恶”常治长效,加快浑南看守所、执法办案中心建设,实施“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五期工程。健全安全领域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完善事故多发路段安全标识、减速设施、隔离装置,严格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源头管控,推动1000家食品经营业户纳入“互联网+名厨亮灶”监管体系,坚决遏制生产安全、食品药品责任事故发生。

(七)以忠诚担当为准则,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以忠诚书写初心。坚持把对党的绝对忠诚作为政府干事创业、做好工作的思想灵魂,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对中央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市、区委的具体安排,做到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跟紧跟进、任务上落地落细。

以法治护航发展。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主动自觉接受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提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办理质量。完善政府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跟进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严格执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合法性审查机制,加大审计工作力度,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

以担当诠释使命。坚持把敢于担当作为政治自觉,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为积极干事者鼓劲撑腰,对“慵懒散推”者严肃问责。切实提升行政效能,不发没有可操作性的文件,不开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会议,不做重留痕、轻实效的工作,不当不思考的“打字员”“收发室”,真正实现“说了”和“做了”、“下文件了”和“落实了”、“开会研究了”和“问题解决了”之间零距离。

以廉洁筑牢底线。坚持把廉洁从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底线,对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零容忍”,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推行财政资金网上审批,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确保公共资金使用安全。优化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平台功能,强化廉政风险点的源头管控和制度建设,实现“数据铁笼”全覆盖,切实管好公务人员、公共资源、公共权力。

各位代表,逐梦惟笃行,奋进正当时,“十四五”蓝图已经绘就,新的目标振奋人心,新的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乘风破浪、坚毅前行,为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谱写浑南高质量发展的华彩篇章而不懈奋斗!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X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x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区政府工作报告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