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畅运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事迹材料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学习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7篇)

时间:2024-08-21 18:00: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学习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篇二:学习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全文共计736字

  学习《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体会

  党的政治建设是我们党不断壮大,不断前进的重要保证。在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落实方面,我们共产党人需要不断的去思考,政治建设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是党性的一种体现,还是品性的一种内在,所以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从而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讲党性,上不愧党,下不负民。这是理论层面的诠释,而内涵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做到立场坚定,顾全大局,牢记宗旨,执政为民,个人应持续进行自律自省自查。要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以身作则,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要正视缺点和错误,及时发现,及时找出原因,及时改正,才能使得党员干部不断进步。要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是否符合人们群众的要求,是否符合一名党员干部该有的责任与担当。做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才能不负国家的使命和人民的期望。

  重品行,以德树威,以廉服人。党员干部必须努力学习,提高才干,增强能力,以良好的道德形象和修养影响群众、带动群众,带领群众同心同德干好工作。应当以自身的品行和廉洁自律获得群众信服,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8小时以内和8小时以外一个样,有监督和没监督一个样,使自己成为一名扛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管得住小节的

篇三:学习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党的政治建设是保证全党高度团结统一和实现党的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党面临的种种风险挑战,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美好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是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的重要基础。思想理论是党的旗帜和灵魂,是全党必须牢记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加强思想理论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指导地位,把握党的儿女的初心使命,深化各级党组织的理论学习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政治认同和思想自觉,确保全党思想上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把思想理论建设与党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建思想理论创新的引领作用。在组织举办各类理论研讨、讲座、讲座活动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互联网时代接受科学理论知识。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是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的重要保障。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党建工作的重点内容。党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必须从严治党,特别是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要严于律己、严格管理,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对党员干部作风问题要有零容忍、严整治的态度。要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倡导党内民主,充分发

  挥民主党派、工商联等基层政治组织的作用,推动党的各个层级的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的重要保障。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优秀的干部是推动党的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要加强选拔任用干部的程序和标准,推行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促进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同时,还应加强对干部的培养、激励和监督,确保党的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团结一致、精神饱满的状态。

  在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把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结合起来,做到内外之间、制度之内既严又活,既能约束又能激励。坚持纪律严明,健全党内监督体制,解决干部作风松散、官僚主义等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切实增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总之,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巩固国家长治久安和实现人民幸福美好生活至关重要。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才能更好地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只有坚持党的政治建设,才能增强党的领导核心的政治功能和活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篇四:学习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切实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一篇:切实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切实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近日,观看《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心中感慨万分,一个世界超级大国,一个经济军事强国,一个具有伟大辉煌历史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夜之间大厦倾倒,多少人的梦想先土崩瓦解,让我们不得不为之叹息,同时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苏联为什么灭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在《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中将其总结为几个方面,如多党制的建立,私有化的实行,公开化的推行等,当时的苏联负责人戈尔巴乔夫领着一群刽子手,将一个伟大的国家以各种理由放到手术台,一刀一刀的肢解,将国家一步一步的引入混乱和衰退。我们从中能有什么启发和借鉴呢?我觉得,就是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的同时,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坚持一个方向,这个原则和方向是须臾不可偏离的,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艘巨轮,一旦偏离方向,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背离原来的航线,甚至触礁,这是底线。那什么是底线呢?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不是朝令夕改

  的,是需要长期坚持和根据实践不断完善的,制度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经过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不断完善积累起来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建立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上,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倍加珍惜的。

  从根本制度层面来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我国的政体,它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确定了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的途径和方式,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构,人民通过选举自己信任的代表参与国家管理,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与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决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作为基本政治层面的制度,规定着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基本原则。基本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指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根据“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各项建设事业和人民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并实行民主监督。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善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进和支持政府的工作,实现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有很大的优越性。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主要体实现形式是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在自治的内容上,群众自治的事务涉及群众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人民群众能够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能够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能够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在行使民主权利的方

  式上,人民群众在自己生活的社区内,通过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直接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管理,使得民主参与具有直接性和有效性。基层群众自治的这一特点和优势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基本经济制度主要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是: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不平衡的,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

  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作为具体层面的制度,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就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提供了法律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应该从这么两个角度来分析:第一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第二是“特色”的优越性。第一: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实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现了人民民主专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第二:社会主义制度之下,我们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保证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使人们的劳动合法权益得到保证,调动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第三,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和解决一些突发性的事件。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够提高物资的调配效率。国家能够有能力进行各地的物资调配,避免不必要的内部壁垒。例如抗震救灾、进行物价宏观调控等。第四,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从特色角度讲: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灵活性,突破原有的理论框框,有利于调动国家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既能吸收原有的制度的优点,又能借鉴西方的长处,在必要的时候能够进行必要的变革和完善,为改革发展提够了足够的空间。

  总之,只要我们不断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能为中国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保障,就能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第二篇: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最近,全国各媒体网站都报道了“力拓”间谍案,据报道,自2002年以来,中方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多居于被动,累计多支付7000亿人民币。行贿的“力拓”中国籍员工被国人指为汉奸,但受贿的人呢?商场即战场,商场上将谈判底线透露给对方,形同在战场上扔下武器,甚至是倒戈相向。贪腐行为趋小利而舍大家,给国家、社会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行为人本人所得。日前,集团党委、纪委发起岗位廉洁从业征文活动,对于每位党员、干部来说,这是一次结合工作实际,洗礼精神、净化思想的好机会。下面谈几点个人感想:

  一、要加强学习,加深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当公共利益与个人欲望,原则与人情对立起来的时候,何去何从,可能很难取舍。但是,如果充分认识到贪腐行为的危害性,这道选择题做起来也许就会容易些。在贪腐行为中,私人从公共目的中争夺资源,不但行贿者不得不额外支付贿赂费用,更带来更广泛的效率低下和人力、物力、财力浪费,这种浪费积少成多,无形消耗着社会资源。而职业腐败在社会各层面漫延,形成只认金钱的社会不良风气,扭曲价值观,侵蚀着社会良心。为小利而牺牲公共利益,使社会道德权威沦丧,公民丧失忠诚感,纵容冷漠的社会反常行为。在腐败的压力下,人们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工具性的,公民失去了同情、义务和诚挚的忠诚能力。只有真正认识到贪腐行为的恶劣性,及其对包括自身在内的社会大众利益的不良侵蚀,我们才会从心底里以贪腐为耻。

  宋代王安石好书法,曾有人有求于他,赠送端砚一方,说是“呵气可以出水!”王安石回应:“纵得一担水,又能值几何?”回答如此坚决、豁达,在他的心中自有一架天平,而砝码不是金钱、物欲。党员、干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有关反腐倡廉的文件规定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多学习、多思考,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我们要用正确的价值观给欲望减减枝,在诱惑面前止步。

  二、要遵守从业规范,依法办事,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的综合国力得到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在利益调整机制和市场规则不健全的情况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

  义乘虚而入,不正当竞争行为十分盛行。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确有少数党员、干部经受不住考验,走上歧路。事实上,贪腐并不是手握重权的官员的专利,有职务便利的地方就难免出现诱惑,权力本身就具有腐蚀力。这当然有制度不健全的肇因,但更多情况下却是有规则得不到贯彻,有法律得不到执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从业者来说,首先要遵守从业规范。从业规范是各行各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历种种经验教训后形成的行业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等每个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与标准。一般行业规范均会在廉洁纪律方面从行业特点出发作针对性的规定。另外,我国惩治贪腐的法律规定也相当完备。廉洁从业,必须做到严格遵守从业规范,依法办事,不存侥幸心理,认知和接受廉洁文化理念,将廉洁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廉洁自律和诚信守法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要增强职业荣誉感,形成长期的事业驱动力。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里,物欲的现实好像越来越蒙蔽了大家的眼睛。树立职业荣誉感,不断地搞高组织和个人的奋斗目标,从精神层面上提升自我职业价值,追求自己长期的事业驱动力,已经成了

  一个在职场中备受关注的话题。如果一个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足够的荣誉感,他必定焕发出无比的工作热情。对待工作全力以赴,就会自觉地远离任何借口,远离一切有损于工作的行为。

  作为集团管理工作人员,我们要勤于学习,多读书、多思考、勤钻研,提高创新能力,把注意力集中到做好本职工作,为集团的发展出好谋、划好策上来;作为新闻工作者,则要以单位为荣,以新闻职业为荣,严格按照新闻规律办事,爱惜新闻职业荣誉,在本职岗位上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履行好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职责。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被查出贪腐的官员,级别越来越高,贪腐的数额也越来越惊人。不久前,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友被查出贪污受贿,在司法界掀起轩然大波。司法的最后一道防线中揪出如此大虫,是前所未有的。反腐倡廉是全国、全党的重任,也是每位党员、干部的责任,我们要不断加深认识,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贯彻执行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三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心得体会1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心得

  体会11制度是治理的基础,治理是制度的具体现实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发展起来的优秀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与根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是在制度推动下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过程,也是社会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具体部署,明确了“中国之治”的根基,提供了“中国之治”的具体方案。深刻理解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快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党面临的重大课题。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明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始终不忘我们从哪里出发,要向哪里去,在惊涛骇浪中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

  不断强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力量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担当起引领、设计、组织责任,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贯穿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过程。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将这一思想武器贯彻到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方方面面。必须明确聚焦重点,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深入理解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深刻内涵,明确把握重要任务要求,科学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并努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治理效能,全面贯彻到重点任务和重点任务的要求之中。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制度建设的目标要求,推进各方面制度从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向更加完备、更加巩固、更加优越转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更加巩固、优越性更加彰显。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新时代惟改革创新者进,惟改革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中国制度完善的动力之源。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制度建设的要求,既维护现有制度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根据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需要,适时调整完善现有制度尤其是国家急需的各种制度,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新期待;必须坚持制度与治理的有机统一。制度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必须与治理有机结合才能展现其生命力,这是我国制度建设的重点所在、关键所在,我国现今的制度体系就是治理与制度长期结合长期探索的经验总结。实现制度与治理有机统一,进而有效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并倒逼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复兴图强的时间表,已进入至关重要的“下半程”。新时代,全党上下必须众志成城,牢牢把握时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将发展我国的制度优势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奋斗。

  第四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的有机结合,是综合集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这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这一制度体系的“内核”和“灵魂”,是“中国制度”在各个领域延展的核心力量。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积极改革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意味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有了必须坚持、必须依循的整体规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制度,是维护社会关系、协调和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章法。在处理公平与效率、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上,“中国制度”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好,可以有效地整合社会力量、配置社会资源、规范社会行为,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制度,是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制度完善永无止境。理论的与时

  俱进催生制度的与时俱进,是不断拓展、不断完善需要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不断改革、探索中巩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只有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才能不断培育生长点、释放生命力、展示优越性。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才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要站在时代前沿博采众长,以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以科学思维审视时代,积极借鉴人类一切有益文明成果为我所用。这一理论体系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和丰富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这一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又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是一个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是道路、事业,还是理论、实践,最终成为一种制度,它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党的建设及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上,我们党都越来越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最根本的是落实到制度上,落实到一整套严密、完善的制度体系上。凝结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智慧,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基础上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我们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教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明确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懂得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讲解、质疑、辨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知识要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教学难点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我们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了解了我们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以及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二)讲授新课

  1、我国的国家制度

  (1)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2)首要标志

  工人阶级领导的:我国领导阶级,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工人阶级的同盟军,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力量

  (3)人民民主专政: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第一次实现

  了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特点:①真实性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②广泛性

  a、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享有政、经、文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广泛民主自由权利。

  b、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工、农、知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平等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3)我国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

  高监督权。

  ③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5)人民代表大会

  ①含义: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

  方一切重大事务。

  ②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③性质:国家权力机关

  ④产生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①与我国国体相适应、符合我国国情。

  ②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好形式。

  ③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3、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1)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民主党派

  8个民主党派: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致公、九

  三、台盟(3)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4)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6)民主党派的作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协调关系、自我教育(7)人民政协

  性质: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职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

  (8)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符合我国国情;

  ②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③有利于祖国统一;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平等互助、团结协作、共同繁荣。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

  制度。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或原因?

  ①、有利于解决民族问题。

  ②、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各

  民族共同繁荣。

  ③、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④、有利于调到少数民族人民的积极性,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三)课堂小结

  我国的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3、4是基本政治制度

  (四)当堂训练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

  2、下列既是我国的一项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民族政策,又体现我国坚持民主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是(C)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3、我国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B)①平等互助

  ②团结协作

  ③共同繁荣

  ④少数民族当家做主

  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

  4、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选举和产生了新一界国家领导人,批准了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等重大事项。这说明(D)

  ①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人民代表大会具有最高决定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五)当堂检测

  优化设计第三课第三框单选、多选习题

篇五:学习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学习会议发言稿

  近日,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意见》对于更好地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对此,通过学习,我有了以下认识: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必须坚持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政治领导,主要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决策的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方面的领导。坚持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体现,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保证。

  1、坚持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

  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由我国宪法确立的。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即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坚持党

  的领导,主要是坚持党的政治建设。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也是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坚持党的政治建设,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2、坚持党的政治建设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党的中央组织是党的首脑机关,是全党的最高司令部,是党的领导决策核心。坚持党的政治建设,必须保证党中央做出的决策部署在党的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中得到贯彻落实;必须健

  全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进一步构建以党章为根本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使制度真正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必须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党对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党中央令行禁止和工作高效;必须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坚持党的政治建设真正落实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

  环节。

  3、坚持党的政治建设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引导全党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中央权威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全党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是党心、民心、军心所向,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是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完

  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如果没有党的政治领导,没有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很难实现。如果“允许广大党员在政治上行动上与党离心离德、为所欲为,这个党就不可能有号召力影响力战斗力,政治上就没有作为。”

  二、扎实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坚守正确政治方向。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要发挥政治建设指南针作用。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引导党员干部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把住党的政治路线这个“方向盘”,绷紧政治纪律这根“高压线”,念牢政治规矩这道“紧箍咒”,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恪守政治原则和政治道路,永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要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十分艰巨、不断发展的事业,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要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如果不善于从政治的高度、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我国进入新时代,认识国际格局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就难以把握正确的前

  进方向。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只有旗帜鲜明讲政治,才能保证方向对头、路线正确。要加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引领能力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守正确政治方向的坚强战斗堡垒。通过加强党建引领各级组织治理能力提升,引领各类组织在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行动,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引领各类组织共同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在有效服务群众中彰显党组织的凝聚力,把党组织的意图变成各类组织参与治理的有效举措,把党组织的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沿着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前进。

  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党的领导直接决定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道路、理论、制度将不复存在。历史和现实都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党的领导主要是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政治领导是指党作为政治组织,必须首先对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实行政治领导,这就是“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意义所在。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必须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思想上高度认同,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政治上坚决维护,坚定政治立场,对党绝对忠诚,真正做到在政治上信得过、过得硬、靠得住;组织上自觉服从,自觉置身于党组织之中,时刻牢记党员的义务和责任,充分相信组织、信任党中央;行动上紧紧跟随,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看齐,把“四个意识”落实到一言一行上、体现到本职工作中。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必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进一步构建以党章为根本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做到令行禁止,使制度真正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健全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特别是要健全党领导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团

  体的制度;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优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负责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真正落实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体现了对人民创造历史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体现了对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坚定追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它鲜明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根本性的原则问题。“为了谁”关键是要站稳人民立场,要自觉地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改变一些领导干部只唯上不唯下的官僚主义作风;“依靠谁”关键是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思想;“我是谁”关键是要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坚定站稳人民立场,必须贯彻群众路线。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工作能力,在真心实意向人民学习中拓展工作视野、丰富工作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在倾听人民呼声、虚心接受人民监督中自觉进行自

  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在服务人民中不断完善自己,持之以恒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久久为功祛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定站稳人民立场,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实践要求,着力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更高水平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着眼于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和拥护不断夯实党执政兴国的政治基础。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一项重大艰巨的政治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坚定性,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全面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举措落到实处,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篇六:学习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作者:习近平

  来源:《共产党员·上》2019年第08期

  今天,我们进行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我们以这个题目进行集体学习,目的是深化对党的政治建设的认识,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党的十九大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是有很深的考虑的。任何政党都有政治属性,都有自己的政治使命、政治目标、政治追求。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这就是我们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的道理所在。

  我们党有8900多万名党员和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能指望泛泛抓一抓或者集中火力打几个战役就能彻底解决问题。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来不得半点松懈。我们党历来注重从政治上建设党。从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到1945年党的七大提出“首先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同时也在组织上进行建设”;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强调“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都表明注重从政治上建设党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同政治问题相关联,都是因为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没有抓实。“治其本,朝令而夕从;救其末,百世不改也。”不从政治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因为如此,我反复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政治问题要从政治上来解决”。我们把党的政治建設摆上突出位置,在坚定政治信仰、增强“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背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

  必须清醒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党内存在的政治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同志忽视政治、淡化政治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四个意识”不强,有的将党的领导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有的对错误言行缺乏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斗争精神,有的依然我行我素、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有的仍然奉行潜规则、把商品交换原则运用到党内,等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任重道远,必须常抓不懈。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党的政治建设,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具体部署,我在不同场合也都提过要求,要全面抓好落实。这里,我再强调几点。

  第一,把准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伙夫同志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这说明在红军队伍里,即便是一名炊事员,也懂得方向问题比吃什么更重要。如果在方向问题上出现偏离,就会犯颠覆性错误。对此,我们必须有十分清醒的认识。

  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发挥政治指南针作用,引导全党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廓清思想迷雾,澄清模糊认识,排除各种干扰,把全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就是要推动全党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坚决纠正偏离和违背党的政治方向的行为,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就是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守正确政治方向的坚强战斗堡垒,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对在政治方向上有问题的人,必须严肃批评教育,问题严重的要依照党纪进行处理。

  第二,坚持党的政治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没有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历史和人民把我们党推到了这样的位置,我们就要以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承担起应该承担的政治责任。

  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艰苦努力,全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意识是明显增强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到具体工作中,有的地方和单位就落虚落空了。要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最重要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要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引导全党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一锤定音、定于一尊的权威。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身体力行,在履职尽责过程中自觉在大局下行动,为全党做好表率。

  第三,夯实政治根基。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最可靠的力量源泉。当年,“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为我们党依靠人民赢得革命胜利凝聚了强大力量。今天,我们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就是为了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要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对我们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满意不满意,不仅要看我们是怎么说的,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更要看我们是怎么做的。实干方能兴邦、实干方能强国、实干方能富民。一切不思进取、庸政怠政、明哲保身、得过且过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同人民群众期盼、同新时代新要求格格不入的。要教育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把精力和心思用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上,用在破难题、克难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对敢抓敢管、真抓实干、勇于担当的干部组织上要为他们加油鼓劲、撑腰壮胆,对尸位素餐、光说不练、热衷于对实干者评头论足甚至诬告陷害的人要严肃批评、严格问责,在全党形成以担当作为为荣、以消极无为为耻的浓厚氛围。

  第四,涵养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好,党内就会正气充盈;政治生态不好,党内就会邪气横生。党的十八大之前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和单位政治生态严重恶化,涣散了人心、带坏了社会风气,极大损害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态有了明显好转,这一点大家都能亲身感受到。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党内政治生活随意化、形式化、平淡化、庸俗化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选人用人是风向标,直接影响着政治生态走向。要把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作为重要着力点,突出政治标准。要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让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经常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政治灵魂,增强政治免疫力。党内政治文化“日用而不觉”,潜移默化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态。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让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党员、干部思想和心灵。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第五,防范政治风险。“于安思危,于治忧乱。”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告诫全党时刻牢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新形势下,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发展和安全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也有可能演变为政治风险。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防范政治风险能力。

  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容易诱发政治问题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的敏感因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及时消除各种政治隐患。要高度重视并及时阻断不同领域风险的转化通道,避免各领域风险产生交叉感染,防止非公共性风险扩大为公共性风险、非政治性风险蔓延为政治风险。要增强斗争精神,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坚决防止和克服嗅不出敌情、分不清是非、辨不明方向的政治麻痹症。

  第六,永葆政治本色。最近查处的腐败案件,有相当一部分发生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甚至延续到党的十九大之后。尽管党中央三令五申,一些干部仍然不收手、不收敛,心存侥幸、顶风作案。这表明,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嚴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须坚如磐石。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使我们党永不变质、永不变色。

  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坚决防范各种利益集团“围猎”和绑架领导干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要织密监督的“天网”,扎紧制度的篱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清正干部、清廉政府、清明政治就在身边、就在眼前。

  第七,提高政治能力。党的政治建设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上,就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提高政治能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从政治上分析问题才能看清本质,只有从政治上解决问题才能抓住根本。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炼就一双政治慧眼,不畏浮云遮望眼,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6月29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来源《求是》)

篇七:学习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作者:臧秀玲[1];金英存[2]作者机构:[1]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237;[2]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100出版物刊名:党的文献页码:39-47页年卷期:2024年第1期主题词:习近平;依规治党;党内法规;全面从严治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围绕依规治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阐述了坚持依规治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问题。一是系统阐明了依规治党的重要意义。依规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有效防范和化解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战略举措。二是全面阐释了依规治党的科学内涵,明确了依规治党的基本依循、责任主体、客体对象和实践要求。三是清晰指明了依规治党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重大关系:要坚持党内法规制定与党内法规执行协同推进,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紧密结合,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与管好“绝大多数”有机结合。

推荐访问:学习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坚定性 自觉性 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