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对所在审计部门工作改进提升的思考和建议跨部门学习
关于加强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摘要:电力企业是关系到国家民生的基础产业,其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就是对电力企业经济的运行审计和对企业发展过程的审计,内部审计就是属于内控的一种机制,必须彰显出其评审的性质,用来指导和规范我们企业管理方式的一种方法,一定要将其作为重点来对待。内审机构需对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实施控制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来推动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是取得内控成效的关键所在,并且可以提升电力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推动各项工作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1当前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形势
1.1数字经济带来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已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内部审计开始实现信息化审计、大数据审计、区块链审计等现代审计方式。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应用,企业的所有信息都将被整合和上传,并受到多方监督。这意味着信息质量相对提高,数据更加真实、透明、安全、完整。信息不对称的障碍逐渐被打破,财务会计和外部审计的功能被削弱。内部审计人员也将告别传统的财务审计,转而利用大数据、区块链和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信息,高效地开展审计及相关工作。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一些低附加值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人工智能在给企业带来效率和便利的同时,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挑战。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提高自身价值,摒弃重复性的初级劳动,利用新时代的技术提升自身的地位。
1.2审计风险复杂多样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已被大量借助计算机软硬件的现代审计方法所取代,进一步降低了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同时也使得内部审计专业性和综合性人才的缺乏日益明显,审计数据安全性也亟待提高和加强。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环境下,随着内部审计机构的发展壮大,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财务风险、合规风险、战略风险等操作风险不断增加,且更加隐蔽,难以控制。因此,内部审计也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
2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强化策略
2.1财务收支审计要与管理制度审计相结合
第一,企业员工的素质很重要,尤其负责内审工作成员自身业务素质要不断地加强。积极组织内审工作人员展开相关业务的培训,最好可以让内审人员经常参与到电力企业相关工作中去,更加熟悉业务,熟悉审计管理工作。也应该多组织审计人员学习一些相关的管理课程,开拓他们的眼界,在电力企业审计工作中也就有了长期的后备人才,去具体推动内审工作的展开。
第二,意识很重要,在电力企业从事内审工作的人员必须要树立“局内人”意识。使自己站在自己企业发展的角度,俯视企业的管理流程,将自己最大限度地融入企业管理中去,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积极投身于电力企业的发展中去。时刻发挥好自身的既监督又管理的职能中去。切实发挥好自己的“融入”产生的作用。
第三,内审工作对企业的发展壮大发挥的作用很重要。电力企业必须要特别重视它的实效性和合理性,针对重点展开工作。出现问题应及时高效的解决,与此同时,还要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发挥好内审的实效性,将企业有可能产生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化。
2.2电力企业的内审督查工作应当是基于效益的管理
为了追求企业效益,我们不得不重视企业内审工作,将内审工作作为企业抓管理的抓手,推动电力企业各个方面得以有效完善和推进,我们要明确企业内审工作对实际的企业管理产生特别重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工作的成果关系到电力企业生产运行及企业壮大发展的成果,它是企业管理的关键,我们将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作为内审工作的重点来抓,在规范发现企业内部问题的同时,要及时提出有效防止措施,进而有效控制风险,最终为企业健康发展助力。
还要注重内部控制中事前控制和事后评审工作的结合度问题。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要想真正实现事前控制和事后评审的有效结合,作为电力企业的管理者首先就要予以相当的重视。
2.3增强资金管理意识,为企业发展护航
电力企业要积极优化资本资产结构,增强风险防控意识,通过有效措施分散企业财务风险。采用多元化、多渠道筹集资金,在规定的期限内通过策划和运用一些方法使资金使用成本最低,为企业谋取利益。同时,要积极、及时关注资本管理中的失误,适时适度调整电力企业资本结构。例如,在企业项目投资方面,企业应提前做好上下游市场调研工作,组织专业人员参与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综合测算项目投资所要承担的相应风险,大力提高项目投资效益投资回报率预测的准确性。
2.4推进信息化审计建设的制度保障
开展大数据审计,首先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是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首先要加强上下衔接,注重实际研讨和调研,及时反馈。特别是在保密制度和大数据审计实际操作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二是加强后勤保障。开展大数据审计,需要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建设网络平台。
在《审计法》和《审计准则》框架下,加强大数据审计背景下的审计施行、审计危险防控、审计依据搜集、审计报告撰写、审计效果转化等审计实践的探讨,推进新规则的形成,规章制度。按照审计数据库建造标准,推进审计数据收集、管理、应用等标准化建造;完善电子数据管理办法和保密制度,统一标准大数据审计依据的种类、要素和取证办法,使其具有客观性、合法性、相关性和可验证性的必要特征和法律效力,然后进步审计报告质量和审计效果转化利用率。
2.5创新审计监督办法,进步大数据在线审计应用水平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网络审计形式立异。充分整合审计资源,大力推进“全面剖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审查、精确定位”的数字化审计形式,充分发挥大数据审计发现疑点、精确定位、精确施行的优势,全面剖析提炼,进步技术支撑和现场审核支撑。做好大数据联网审计的经验堆集、技术开发和办法总结,将审计从“平面扫描”深化到“立体视角”纵横交错,增强对大局的掌握,进步审计疑点的精确性,有用扩展审计覆盖面,丰厚审计效果。
2.6加强审计数据分析专家团队建设
面对审计全覆盖越来越紧迫的新形势和新常态,审计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这就需要大量的创新型审计人才。开展大数据审计需要依靠审计信息化人才,审计信息化人才需要了解审计、财务、营销、工程和物资等多种业务基本知识,更要能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等计算机专业知识。不仅要大力加强审计信息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还要针对数据分析专家团队开展更深层次的数据库专业知识培训。通过组建大数据分析团队,对跨部门、跨专业数据分析对比,精确
查找问题线索,实现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有机结合,拓宽审计的广度和宽度,提高审计效率。
结论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属于资金密集性企业,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产业布局不断拓展延伸,经营风险不断增多,面对形势复杂、任务艰巨、风险挑战严峻的情形,内部审计的技术和方法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和完善,以适应新时代作出新作为。
参考文献:
[1]任亚军.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强化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J].魅力中国,2019,(43):63-64.[2]周悦,孙刚.数字化时代的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J].中国科技投资,2019,(5):86.[3]孙刚,吕娜.大数据时代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问题窥探[J].价值工程,2019,38(34):52-53.[4]吴秀贞.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2):131-132.
篇二:对所在审计部门工作改进提升的思考和建议跨部门学习
内审工作认识(大全)
第一篇:内审工作认识(大全)
内部审计工作个人认识及建议
【导语】
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时间不长,对我司所在行业也是初次接触,这三个月的时间对我来说是一个快速学习和快速适应的过程,因本来有外审经验和财务经验,自身对财务审计工作的能很好胜任,但就目前公司情况,或许我们要更关注审计的另一关键职能:识别公司重大经营风险,力求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这一职能对我们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阶段,我们该做什么工作,怎样工作?理清工作思路、找寻工作方法或许是我们现阶段的首要任务。下面是我对我们部门工作开展的一点愚见。
一、指导思想:道路艰难,但仍要信心满满
目前中国内审行业的现状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内审现状并不乐观,做的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很多审计部门的工作也是浮于表面,可借鉴的东西较少。
我司审计部成立的初衷是上市需求,董事会对审计部门也没有明确的工作要求,目前我司规模不大,本部关键部门属于股东直接把关。同时,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尚不完善、预算考核体系未建立。
再次,我司所处行业具有特殊性,在国内难以找到明确的行业参照标杆;产品应用领域特定,使得我们对产品对市场没有感性的认识,难以通过网络、市场了解行业信息和产品信息。
上述等一些客观情况的存在,使得我们的工作开展也是摸石头过河,我们需要不急躁、不冒进,尊重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地学习摸索找到适合我们自身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
二、工作思路和方式
我认为找到工作切入点是关键,也就是合适的审计对象和审计目标。没有明确的审计对象和审计目标,工作起来就像无头苍蝇。我认为我们的审计对象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式确定:
(一)董事会的要求。通过与董事会的沟通,了解其对审计部门
的要求,确定审计对象和审计目标。这类审计应严格执行相关的审计程序,合理取证,编制较完善的工作底稿,出具简洁精炼的审计报告并反馈给董事会。
(二)公司各管理层的需求。虽然审计部是隶属于董事会,对各业务部门负有监督的权力,同时也有为各业务部门服务的义务。我们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收集各业务部门的需要,为其梳理业务问题(尤其是跨部门的)。这类业务以查询为主,编制必要的工作底稿,撰写真实客观的查询记录,查询记录不评价不判断,查询记录与相关部门沟通确定,然后反馈给相关部门。
(三)我部领导及其员工根据对企业情况的了解结合自身职业判断确定。这是我们审计对象的主要确定方式。
1、财务收支及账务处理。每季度在ERP系统中查看余额表,根据余额表中数据,做一些财务数据分析,找出较大差异,查明原因。平时月初查看上月账目,对有疑问的科目、金额向财务人员咨询确认,对某些处理提出自身的处理建议。对经分析确实存在疑虑的科目,可以根据问题,做专项审计。
2、关注重大资产的购买、保管及领用情况。关注重大固定资产及研发设备的购买及保管领用情况。对购买的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查看采购申请审批程序、采购合同、采购付款、采购验收入库、物料领用等,尤其关注研发领用的大额设备情况。可以要求相关使用保管部门设专人编制资产台账并定期盘点,盘点时审计部参与,对设备的数量、状况及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并编写记录,要求对毁损、丢失的资产查明原因,并要求其明确赔偿责任。
3、各业务流程专项审计。定期选取特定业务部门,对其业务流程的合规性进行审计。目前,各关键部门经批准审核的业务流程已有完善的流程文件(上传于OA系统之中),这是我们的此类审计的主要依据。我们可以抽取一定期间的样本,执行相应的审计程序。
4、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抽取一定期间的销售/采购合同,对合同的各关键条款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
5、在日常观察中确定审计对象。通过日常观察了解,确定审计对
象。比如通过在ERP/OA系统中查询追踪,确定审计对象。如一定期间无PO备料、无PO生产、更改通知、品质异常追踪、项目周报等流程进行审计。
6、定期对子公司进行审计。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审计部门工作重心应倾向于董事会及投资人监控不足的分公司、子公司。同时,我司子公司目前处于发展初期,管理制度的缺乏或不完善,市场不稳定等各种因素等导致其生产经营风险高,可以从财务报表为切入点,结合对管理层的业绩考核等来识别和查找风险。
三、工作总结及展望
因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取得授权及各部门对我们工作的配合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通过前三个月工作了解,各职能部门还是很配合我们的工作,通过向其询问学习,我已基本熟悉各业务部门主要工作流程。
接触我司本部的中层管理者及员工(市场部人员未接触),了解其诚信度相对较高,故意疏漏或舞弊发生的概率极小,目前我司存在的主要状况是在一切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战略中,内部职能部门在工作时无法按照或者无法完全按照既定程序做事;同时,由于各职能级操作规范缺乏,使得员工的工作随意性较大,容易出现纰漏;再次,IPO为当前主要任务,很多工作要为IPO让路,从而使得某些处理不能实现公司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以我们要适应当前公司的经营战略,积极讨论出适应此环境下的工作重心,使我们的工作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切实为公司排忧解难。我们可以在上月末通过部门内部沟通讨论确定次月工作内容,使我们的工作按计划执行。
当然,我们也要权衡我们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这个可能需要领导把关),注重交流沟通的方式,避免相关人员对我们产生厌烦抵触情绪,而使我们的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最重要的一点,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不断地学习总结。审计这个职业,要求审计人员是多面能手,不仅要掌握技术层面的审计手段,更要看清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理清事物的本质,找出问题。在企业内部我们要虚心向各职能部门同事请教,在外部要借助互联网、人脉
圈、书籍等来了解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及优秀企业的成功案例,深度研究思考,找寻其中能为我司所用的东西。
第二篇:内审工作小结
XXXX内部审计工作总结
XX审计部
一年来,审计部按照董事会的要求,严格执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和集团《内部审计暂行办法》,积极探索和改进内部审计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审计任务,现将XXXX年内部审计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内部审计监督服务职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董事会和总裁办对内部审计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明确内部审计的宗旨是“监督服务、查错纠弊、促进管理”,并要求各受审单位(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正视问题,积极整改。为了强化公司管理监督体系,促进公司各项制度的落实,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今年下半年,集团公司进一步明确了审计部部门职责,配备了相应的专业人员。审计部根据集团经营管理情况制订了审计工作计划,确定重点监督、审计的项目和范围,逐步完善了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和工作指引,内部审计工作逐步走向程序化、正规化,监督服务职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二、过程管控,内部审计监督服务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结合公司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情况,今年以来,在董事会的正确指导下,审计部结合各子公司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分阶段地开展了日常监审和专项审计,审计工作基本上得到了受审单位的配合与支持,1主要审计事项基本按计划完成,全年共完成审计事项146项。其中,对各子公司进行半审计1项,共查问题213个;半后续审计1项,重点对半审计发现进行了整改情况复查,各子公司加权平均汇总落实率为81%,整改情况较好;后续整改跟进1项,重点对未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除6个问题因特殊情况未完成外,其余问题均已整改完毕;进行采购审计85项,工程项目审计57项。所有审计事项均及时出具了审阅意见(或审计报告),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职能。
1、工程项目审计
根据《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及《集团基建审计制度》,审计部分别对XX项工程项目进行了审计。审计人员从项目审批程序、造价控制、合同管理等方面入手,对上报的项目内容、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重点进行了审查和抽查;必要时,审计人员与相关工程管理单位一道对现场进行调研,尽量以最佳性价比提出审计意见。从本的工程审计情况来看,我公司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工程管理制度不太健全、子公司上报的文件资料自控性不强或内容不完善,很难满足全面审计的要求;大部分申报项目难于进行现场审计、现场管控全靠现场各级人员自律进行;加之目前审计部无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审计部很难获取各子公司当地定额基价,同时隐蔽工程的实际情况也无法进行核实,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采购审计
按照集团公司的制度要求,单位价值XXXX元以上的物资采购前须申报审计部审计。各单位(部门)基本上能够按照制度的要求进行申报,审计部按照《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及《XX集团采购审计制度》的要求,严格执行询、比价制度,大部分单位(部门)基本能够按照采购审批程序进行,对未按照程序进行的单位,审计部客观地提出审计意见。为确保审计意见的客观、公正、准确,审计人员视采购情况的不同,分别采取网上查询、市场调查、参考各子公司同类物资价格等方法,共对XX项日常采购进行了事前审计,采购审计工作亦得到了各采购单位的支持与配合。
审计部根据各子公司上报的历史采购价格,综合市场调研情况,完善物资价格信息库,进一步加强采购管控的基础工作。
3、审计
为检查和验证各子公司在财务内控、基建工程、采购物流、制度执行、资产盘点等方面的执行情况,在董事会安排下,审计部从各子公司(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审计工作组、制定了审计方案并经批准后,于2011年X月X日至X月X日,对集团内XXXX进行了XX审计。审计工作组共发现X个问题,分别提出审计建议并发送至责任单位,责任单位均进行了自纠自查并书面回复。此次审计,对规范各子公司经营管理、提升集团管理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4、后续审计
在接到各责任单位对半审计建议的自查自纠情况表后,经董事会批准,审计部成立后续审计工作组于X月X日至X月X日对XX公司分别进行了XX审计。审计前期,审计部结合上半的审计情况和各单位的自查自纠情况,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后续审计方案,对关联事项进行了细化和完善,并帮助有关单位进行整改。通过检查验证,五个子公司共有XX项需要整改,实际整改XX项,加权平均落实率为XX%。各子公司实际整改情况与后续审计工作开始前提交的自查自纠完成情况虽有一定差距,但各子公司在后续整改过程中,能逐步认识到整改的必要性,并按照特定目标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
5、后续审计跟踪
XX月XX日至XX月XX日,后续审计工作组对后续审计中五个子公司未整改的事项进行了逐项落实,除XX公司实施了现场审计外,其余子公司均为非现场审计,本次落实整改率为XX%;至本期止,整个半审计汇总加权平均落实率为XX%。因特殊情况而未落实的事项,各子公司均对未落实的原因进行了情况说明,审计部将继续跟踪。
从半审计、后续审计、后续审计跟踪的审计过程来看,各子公司已开始渐渐适应了集团审计,从对审计工作的不认同到认同、不理解到理解,集团审计部的管控职能已逐步得到体现。
6、日常监控
1)车辆费用监控
XX月份开始,审计部依据《车辆费用监控审计办法》要求对各子公司提供的《车辆费用统计表》、《百公里油耗统计表》进行分析工作,现该工作由于所获取的相关分析资料较有限,虽然只是停留在较浅层次的分析上,但各子公司已渐渐重视车辆费用管理工作。
2)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监控
XX月份开始,审计部依据《费用监控审计办法》收集、整理、分析三项费用工作,现各子公司暂处于初步适应阶段,也在努力配合审
计部的工作,审计部将从初步的分析阶段逐步过渡到监控阶段。
三、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内部审计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中,虽然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审计部毕竟是一个内部监管部门,个别子公司对本部门的监管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审计部全面、准确地掌握相关情况;二是审计部XX专业人员,对XX监督检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特别是在XX方面,无法做到全过程监管;三是在XX方面往往是出现客户投诉的情况时才去介入,审计工作略显滞后,未能很好地做到防患于未然。
1、加强沟通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
董事会及总裁办公会对审计工作倍加关注,对审计组织、人员的调配予以大力支持,对审计报告认真批阅,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具
5体要求,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在认真做好审计工作的同时,须更加注重同各级管理层的交流与沟通,争取各级管理层的理解和信任。
2、健全的审计机构、合理的人员结构及知识结构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
在董事会的高度重视和帮助下,审计机构得到完善,办公条件得到改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审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专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的工作。现在审计部共有专业审计人员X名,其中注册会计师X名、国际注册审计师(会计师)X名、主管X名、会计专业毕业已取得会计证人员X名。为集团公司审计工作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人员知识结构还难以满足集团全面审计的要求。
3、内部审计要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
内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审计工作必须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内部审计归根到底是一种内部管理行为,它的目标是为了加强内部管理,为管理者服务。结合企业实际,内审工作的监督、评价、控制职能都必须着眼于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把服务意识融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在做好监督的同时为领导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五、后期内部审计工作设想
1、完善子公司制度体系及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首先,各子公司应对制度运行中发现的缺陷进行归类和上报,经评审确认后由归口的管理部门提出制度修改意见和建议,力求建立健全科学、严密、配套、有效的制度体系。同时,须补充和完善各项管理流程,减少管理漏洞,降低管理风险,保证公司管理处在有效的受控状态。确保制度的贯彻落实,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制衡控制机制。
其次,审计部需对审计项目从立项到案卷终结都作出详细的规定。通过规范的审计程序,控制整个业务流程,不但可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同时也可以增加内部审计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客观、公正。
2、审时度势、转换思路,向多元化内部审计发展
如果能够把内部审计的思路从查找现存的错误,转向为识别和查找业务工作中的风险点和可控制点,从事后追踪逐步转为事前和事中的监督与防范,这样不仅可以在宏观上控制风险,且能通过对公司经营提出合理化建议,发挥现代审计的指导作用,使审计工作向高层次发展,使内部审计真正成为受公司各级管理人员欢迎的“智囊”。
3、建立内部审计激励机制
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和评价,肯定成绩,并进行适当奖励,能够增强审计人员的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建立内部审计激励机制,有利于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制定本部门人员需求、人员培训和发展计划,也是人员任命和提升的基础。
4、加强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
各级审计人员须重视对审计工作的宣传,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信息平台(包括网站、刊物),弘扬先进和典型,阐述审计工作体会,更进一步提升各级管理层对内审工作的了解和支持,扩大内部审计的影响力。
5、建立精干高效的内审团队
有计划地完善审计人员配置,建立精干高效的内审团队。加强审计人员专业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专业水平和审计工作质量。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主动发现问题,严格控制不良势头,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争取更好成绩。
XX审计部XX年XX月XX日
第三篇:关于内审工作的若干思考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从无到有,内部审计队伍日益壮大,内部审计规范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作为审计“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与国家审计各成体系、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于整合审计资源,扩大整体审计覆盖面,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提升国家治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强化内审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内审工作是提高审计覆盖面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对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提出了要求。刘家义审计长认为,“全覆盖”,要有深度、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在审计任务重和审计力量不足的客观情况下,要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把每个项目都审深审透,力争反映情况“准”、查处问题“深”、原因分析“透”、措施建议“实”,完全靠审计机关自己的力量非常困难。内部审计是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加强自我约束和监督的内设机构,通过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互动,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实现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果在双方之间的合理利用,达到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效果,推动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二)内审工作是国家审计充分必要的补充
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联系紧密,内部审计作为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工作的“前哨”和“第一道关口”,对内部审计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推动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具体来说,国家审计应重点探索在以下几方面对内部审计工作加以利用:一是利用内部审计对单位内控制度的评审结果。对内控制
度的评审是内部审计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内部审计人员对本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控制程序开展监督,其对内控的评审结论具有较高的可信赖程度,国家审计在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评后可以加以利用;二是利用内部审计机构对下属单位进行审计的结果。如果内部审计机构对有关下属单位进行全面审计,审计人员应对其工作进行评价,评价后利用其工作成果,减少对下属单位的审计工作量;三是利用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线索。审计人员通过翻阅内部审计报告或其他工作资料,可以发现内部审计已发现的问题,或是其他线索,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这些线索进行深入的检查;四是利用内部审计人员力量资源。国家审计机关可以探索筹建内部审计人才库,在审计人员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内审人员力量资源。在实施大型审计项目时,可聘用素质高的内审人员参与审计。
二、目前我市内审工作主要特点和做法
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功能和作用,有效整合内部审计资源,我市审计机关对现有内部审计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形成国家和内部审计合力,达到“1+1>2”的效果,促进审计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具体来说,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是完善网络。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网络,景德镇市内部审计师协会涵盖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金融机构、重要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骨干企业等。
二是建立专家库。积极开展审计专家库的建立工作,对专家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对其工作单位、联系方式、专业特长、审计成果、审计纪律执行情况、优缺点分析等进行电子数据化管理。截止目前,专家库涵盖土木工程、财政金融、计算机、法律等专业人才40余人。
三是统筹内审人员力量。探索性安排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国家审计项目,实现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优势互补,提高审计成效。
四是利用内审成果资源。审计过程中在对内部审计机构审计成果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其工作成果,尤其是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线索,避免工作的重复,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五是积极组织业务培训,搭建沟通交流平台。近年来组织内审人
员参加审计业务培训168人次,参加审计沙龙10余次,出刊《瓷都审计》10余期,有力的提升了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我市内审工作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取得较好成绩,景德镇焦化集团、人民银行等6家优秀内审工作部门以及12名优秀内审工作者被给予表彰。
六是促进内审机构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我市内审机构在履行好财务收支等监督职责的同时,还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如我市焦化集团内审机构探索购买社会服务开展审计,弥补了内部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提高审计效率,更好实现了审计的总体目标;有的内审机构探索开展所属企业单位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以及所属企业单位建设项目工程审计,创新了审计方法,履行了内部审计监督职责。
三、当前内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国家层面对内审无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未明确审计机关对内审牵头指导作用。审计机关指导监督什么、如何指导监督、指导监督的责任权限以及对内审工作的评价标准等方面目前尚未做出具体的规定。这种开放的、没有刚性的管理模式使审计机关在履职过程中难以依法依规指导监督内部审计工作。
二是内审协会如脱钩以后,审计机关如何对内审工作进行指导。当前国务院要求协会与管理机关脱钩,内审协会面临发展的新问题,特别是对内审工作薄弱刚起步的地方,内审协会从国家审计机关脱钩以后,审计机关面临如何加强与内部审计机构的沟通交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等现实问题。
三是对内审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有的审计机关没有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的快速发展对国家审计发展、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促进作用,没有将指导监督内部审计工作作为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来抓,没有把内部审计纳入审计机关工作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内审工作基本停留在会议号召,文件布置的层面上。
四是内审机构点多面广,情况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薄弱。我国内部审计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依然存在内审机构设置不规范、运行质量不佳、人员素质不高等情况。内审人员对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业务以及内部审计单
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和内控制度不熟悉,不能很好地用内部审计理论指导内部审计实践。
四、对下一步内审工作的若干思考
一是完善法规体系建设,保障内部审计工作依法依规进行。国家层面尽快出台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各级审计机关促使地方政府通过建章立制把一些成功的内审理念、经验上升到制度层面,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规章制度,规范内审行为,推动内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如山东、宁夏等地审计机关已经探索出台了规范内审工作方面的制度性文件。
二是转变指导监督观念,重视和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议审计机关设立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专职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把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和是否纳入下一国家审计项目计划的重要依据;要做好内部审计业务质量检查、评估及考核评比工作;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管理。
三是创新服务方式,为内部审计事业发展创造条件。国家审计机关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应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协调者、组织者、管理者、服务者和信息传播者。要加强对内部审计机构的指导,推进内部审计规范管理;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培训,提高内审人员的审计专业素质;要建立内部审计工作档案,将内审机构、人员,业务开展情况等归档管理,进行分类指导和监督考核。
四是加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联动。要积极探索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相互协调配合的方法和途径,实现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良性互动。如审计机关每年可确定部分审计项目邀请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审计实施前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业务和纪律等方面培训,通过“以审代训”,加强协作交流,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目的。
第四篇:浅谈内审准备相关工作
浅谈内审准备
做好内部质量审核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无论是检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与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还是检查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在贯彻执行过程中的符合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充分的准备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公司在贯彻质量管理体系初期,曾经有过在内审过程中,特别是进入现场审核时,由于准备工作做的不充分而造成的被动和尴尬的教训,既耽误了时间,又浪费了人力、物力。吸取教训之后,采取集中并仿外审的形式,力争把内审准备工作的关键内容尽量做得周全细致,这项措施为我公司提高内审实效起到了保证作用,从而使企业受益。主要做法是在首次会议、现场审核提纲、末次会议等重点环节做好准备工作。
1.首次会议的准备
首次会议前要准备:签到表、不合格项报告表格、领导讲话提纲、纠正和预防措施表、现场审核检查表、审核准则并安排会议记录人等。其中:编好内审工作计划、成立审核小组、对内审员进行培训、审核沟通是开好首次会议的关键。
1.1编制内审工作计划
按照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的要求,编制内审计划。在每次进行内审之前,还要编制详细的内审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审核准则、审核时间及审核日程安排表、审核组及注意事项等。例:XX年第X次内部审核工作计划,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①审核目的(确定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对标准的符合性,评价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是否适宜、充分、运行有效,为迎接外审做准备等);②审核范围(所有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部门,如:生产部门、工程技术部门、机械制造部门、物资供应部门、科研开发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市场开拓部门、办公室及生产制造车间、物资仓库、图书档案馆等场所的质量活动);③审核依据(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执行性文件、其他相关的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及企业规章制度等文件);④审核时间与地点(XX年X月X日开始,具体时间详见〈内审日程安排表〉;地点在办公楼第X会议室);⑤审核组(组长:XXX组员:
XXX);⑥相关事宜(各部门领导如果对审核时间及审核员的安排有异议,请在审核开始日期前三天与XXX部门联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考虑给予调整;本计划呈报公司领导,发至被审核部门及内审员)。由编制人(审核组长)签字、审核人(职能部门经理)审核签字、批准人(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即可发放。内审日程安排表要清楚地列出:日期、时间(含首末次会议、内审组工作会议)、审核部门、审核内容、审核员的对应关系。
1.2成立内审组
由于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涉及到企业管理和运作的每一个方面,涉及企业的硬件质量和软件能力,内容多、范围广、工作量大,只有在严密的组织领导下(也是标准的要求),挑选即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内审员,进行客观、公正、认真细致的工作,才能达到审核目的。因此,在内审员的任用上,要选择取得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合格证书并具有采购、技术、质量、管理等或其中之一项业务专长的人员,持证上岗。内审员只有经过总经理授权,才能参加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工作。在成立审核组同时,任命审核组长。组长主要负责编制内审工作计划、审核检查提纲并协调审核日常工作。在编制内审工作计划时要注意审核员不能审核本部门或自己的工作,并将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审核员安排检查产品实现过程或产品测量过程等。
1.3对内审员进行培训
对内审员进行审前培训,主要是为了由不同审核员在使用同一标准审核同一对象时,所把握的审核范围及深度一致,并得出基本相同的结论,以增强审核结论的客观性、可信性。使审核报告成为总经理决策时的重要依据之一。
审核依据文件和审核提纲的准备。根据审核员所审核部门职责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配备审核依据等资料。特别是那些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均应备齐。以便于审核员在编制审核检查表时使用。对于国家有强制性要求的标准,要查阅使用最新相关标准所规定的各种技术指标,将其与企业制定的标准相对照,找出其
中的差异,确定审核依据。编制现场审核提纲。
重视履行咨询指导的职责。内审与外审不同,主要区别是:外审只履行审核职责而不能在审核时同时进行咨询。在内审过程中,内审员不仅要进行审核而且有咨询指导的义务。要充分利用内审员到现场检查的机会,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各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一般以观察项的形式提出),对于各职能、生产、施工部门和各质量活动场所的体系运行有效性的作用是不可轻视的。我公司把此项工作已列入考核内审成效的项目,追求最大指导效益,作为内审成果之一。
审核交流的技巧。一般采用听、问、查、看的审核方法,即:听介绍、问情况、查记录、看现场。审核员在审核过程中,要公正、客观、实事求是地收集证据,不要凭感情、凭感觉、凭印象用事,要追溯到实际做的怎样;不要停留在文件、回答问题上,要按审核计划如期进行;不要吹毛求疵,非查出问题(不合格)不撤,更不要把个人的异常情绪带到审核工作中(如有这种可能,事先调开或另选审核员),避免产生人为的不公正因素。当按要求经过抽样审核无不合格项时,就进行下一个审核项目。审核员要充分发挥交谈技巧,努力创造和谐、友谊、信任的审核氛围。切记审核员和被审核部门及人员的质量目标是一致的。
1.4审核沟通及资料准备审核组长在管理者代表的领导下,准备相关资料及审核工作的具体协调。资料如前所述;由公司哪位领导在首次会议上发言及发言的内容提纲,由谁做会议记录,谁发放资料、发给谁、发什么,谁通知参加会议人员等事项安排要落实到人,实施人要清楚工作范围和具体事项,确保按时履行职责。还有受审核部门在接受审核时哪些人员参加,准备哪些资料,手头工作的安排等都要进行事先沟通,逐项落实。
2.现场审核提纲的准备
首次会议后,进入现场审核。审核员要按照事先编制的现场审核提纲进行审核并做好每一项审核结论的记录。审核提纲的编制,由审核员根据受审核部门或场所的具体职责进行编制。可以采取审核检查
表的形式,将审核提纲内容与审核记录两项分左、右边对应列出,便于使用。审核记录要体现审核思路和审核要求,记录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做出审核结论(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审核员根据审核要求及受审方的信息并结合其产品过程特点编制,描述对某一过程或部门如何审核,审核什么,反映过程的流程,包括涉及的活动、职能、相应的控制要求和对应的标准条款。审核证据的记录包括抽查的某一名称某一日期的记录,或现场观察到的某一项活动等,记录要点不必太细,除非为了证实其不合格,否则尽量不要将公司的具体作业参数记录在检查表中。审核发现的记录包括是否收集到了相应证据,并注明涉及标准的条款,收集的证据是否能证实被审核的过程满足相应的规定。在审核实践中,我公司侧重审核以下主要内容:
2.1管理层的审核
对管理层进行审核,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但是,在实施内审时,对管理层进行审核确有较大难度,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我们将审核变成了服务,采取了请示、汇报公司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一步就贯标及内部审核有关适宜进行交流,发展到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对管理层进行培训。比如,标准中对最高管理者的管理承诺和职责权限,在公司质量方针、质量手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具体化要求,在相关生产、施工过程和质量活动中的体现;最高管理者应有的自身质量意识和对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职责(特别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对资源需求的提供)的正确理解等。从而,使内审工作得到了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
2.2部门质量目标和内外审不合格项的整改
部门职责的责任细化和质量目标的考核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基础,它直接决定着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因此,部门质量目标的达成度是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审核内容包括:部门职责是否清楚地制定了质量目标和质量职责;质量目标和质量职责是否量化;有无责任人及考核周期;有无考核记录;有无考核不合格的情况;对考核不合格的项目是否进行了整改;检查不合
格项整改落实情况的记录。
质量体系管理部门有无制定内审计划,是否按计划进行审核,对内部审核有无形成审核报告;对第三方及内审的不合格项是否进行了整改;检查不合格项报告和整改落实情况的验证记录。对管理评审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审核。
2.3供方评价
供方提供材料的质量、价格、交货、售后服务等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行及发展,企业对供方进行管理也越来越深入。以往供应部门对供方的评价仅限于:提供三证(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质量鉴定报告)、参观工厂、了解产品生产过程、询问一些工厂基本情况。目前已变为组织对供方进行审核,如:供方准入、建立档案、收集相关信息、日常考核、激励机制等。此项措施促进供方按时保质保量地提供材料,并使组织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在维持和发展良好的供需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与供方长期的伙伴合作关系。
重点是审核供应部门是否对供方的供货能力,业绩进行评价。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审核,是否建立了供方认证、评价制度;是否有合格供方名单,是否对这些合格供方按本公司管理的要求进行动态管理;随机抽查采购合同,检查供货单位是否为评价过的合格分供方;具体检查动力、液压系统等供方并进行记录;审核对紧急采购是否进行控制,有否从中间商采购、对从中间商处采购怎样进行控制;有无对供方进行统计、分析,有无一个有效的供方质量改进管理体系。
2.4原材料(产品)进厂检验
对原材料进行检验是保证成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原材料进厂后,要通过专检,对采购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进行确认,为下一步制造合格产品奠定良好基础。主要审核其是否持有原材料进厂检验制度的有效版本,随机抽查3—12份检验报告,审核其是否按规定的程序或作业指导书进行检验,是否严格控制原材料的关键参数并按规定的指标做出判断。如:柴油机、电动机的规格、功率是否与图纸设计的技术参数相符合;底盘的规格、承载量能否满足设计要求;检查合金钢的板材、棒材、铜线的进厂质保书,标称直径偏差、长宽
高尺寸规格、硬度、伸长率等检验报告。
审核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对主要原材料的控制标准与国家标准进行对照,是采用更严格的标准还是采用国家标准的下限;②审核原材料紧急放行规定是否为有效版本,询问材料主管对紧急放行的材料是如何控制的。有无紧急放行情况,检查其相关记录;③检查经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的处置管理规定是否有效,检查其相应的处置记录;④对生产过程的原材料进行抽检,检查其是否已进行入厂检验,有无工序转移标志,如合格证等;⑤是否有不合格原材料的处置单,是否对原材料的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
2.5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是对产品形成的实际过程进行策划并控制其实施。审核其有无生产管理制度,如调度令、生产进度、质量控制文件、奖惩制度等;操作工是否按生产任务单规定的相关要求进行生产,是否按设计文件进行检验和测试,所用计量器具是否经过鉴定并贴有合格标志;查看检验记录。特殊工种的操作工是否持证上岗,查看证件;特别注意检查水平定向钻机行走梁材料的规格、强度、尺寸的控制情况;对关键生产参数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调整是如何控制的;查看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是否符合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要求;生产过程产品标识管理情况如何,有无明显的标识加以区别;查看成品的验收记录等。
2.6防护与贮存
质量是产品的保证,而防护与贮存也是体现组织质量管理水平的一个方面。重点审核有无防护与贮存相应的管理办法及有效性;仓库是否具备贮存条件,对那些有保质期要求的原材料是否采用先进先出的原则;包装和防护措施是否满足产品要求;检查油漆的包装,查看其合格证、生产厂家、有效期等,存放的实物有无过期情况;检查焊条的保管条件是否符合要求,有无药皮脱落变质现象等。对已检合格入库材料和未检待入库材料是否分开堆放,有无醒目的标志等。
2.7测量装置的控制
测量装置是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进行检验的重要手段,审核可包括以下内容:有无测量装置控制相应管理办法有效版本;检查测量装置或设备台账是否帐物相符,所有测量设备的校验状态和到期日是否清楚,有无过期未检现象;测量设备、仪器的数量、精度是否满足生产要求;现场检查测量设备、仪器的校验状态,合格证是否在有效期内,重点抽查游标卡尺、深度游标卡尺、百分表、硬度计等鉴定记录;计量员是否经过具有相应资质培训单位的培训,取得考核合格证书,持证上岗。
2.8顾客满意
增强顾客满意是应用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之一。能否重视顾客的反馈意见是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实质性内容。通过及时合理地处理顾客反馈的意见,提高顾客满意度是企业成长的有效措施,主动搜集顾客意
见并处理,会促进企业管理的持续改进。检查职能部门是否收集顾客的反馈信息,对顾客的投诉如何处理;是否建立了顾客档案,检查施工单位用户档案;是否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并进行分析。
2.9产品检验
产品检验可按以下几方面进行审核:产品检验制度是否有效,比较关键技术参数的检验标准与国家标准的差异,是采用更严格的标准还是采用国家标准的下限;是否按制度要求进行检验。记录是否真实、填写是否规范,记录的保持时间是否合理;水平定向钻机的钮矩、转速等是如何控制的;对用户合同上规定的水平定向钻机的各种技术指标是如何控制的;产品合格证发放的条件及记载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2.10不合格品的控制
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是如何控制的,相应的管理规定是否有效;对不合格品是否进行标识和隔离、是否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合格品如何进行处置,有无放行或降级接受的规定,检查相关的记录;在用户使用时发现产品不合格,是否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对不合格品有否进行了相应的改进。
3.末次会议的准备
末次会议要准备:签到表、会议记录人、不合格项报告、审核报
告、领导讲话等。做好
审核报告和领导讲话是末次会议成效大小的关键。
3.1审核报告的准备
审核报告是内审的成果之一。在现场针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每一项内容必须认真进行检查并进行记录,以确实起到体系审核的作用。然后由审核小组组长对检查的记录进行汇总,在审核结束后必须出具审核报告,实事求是地对每一项审核内容进行评估,肯定成绩,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要求限期整改,到期后对整改效果进行现场验证。
审核报告的主要内容有:有无生产施工技术进步造成质量文件的滞后的情况;与标准不
符合的典型事实;有无体系运行失控现象;有无不符合法律法规的事实;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的识别情况;产品实物质量的可靠性、稳定性、顾客满意程度;增强全员质量意识的措施有效性和自我完善机制运行状态;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提出,确认和分层分步实施的要求。审核报告由审核组长做出,由管理者代表批准,按受控文件发放要求进行发放。
3.2领导讲话的准备
在末次会议上的领导讲话,一般是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提几点原则性的要求。在贯标实践中,我们将领导(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讲话的内容作了改进:除了领导要提的原则性要求外,把内审报告中的“内审核心内容”由领导讲评,受到了较好的效果。受审核部门及相关人员对领导讲话的重视程度远大于审核组长的发言。于是,将本该由审核组长在审核报告中做的部分内容,即不合格项的事实、原因分析(特别是由于管理不到位原因造成的不合格)、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就变成了要求或指示)、改进时间及责任人的确认、整改资源的提供落实等都成了理所当然要列入议事日程的大事,增强了内审的有效性,最终使企业受益。特别是对于私营企业来说,企业受益就是老板受益。
3.3审核结论的量化评价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为了确定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对标准的符
合性,评价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是否适宜、充分、运行有效。从而,把审核的结果运用到组织发展的激励上。可以将审核的每一项内容进行分值化,由于每一项内容都是针对组织的质量、服务、管理,具体内容之间具有相同的重要性,给每一项内容以同等的分值,采用加权平均的办法,最后得出每个部门质量体系审核的分数。将审核结果应用在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如奖惩制度中,效果明显。特别是对于质量控制出色、管理到位的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除给予表彰奖励外,将其典型事迹及质量控制的有效做法,在全公司加以推广,使部门从中体会到贯彻质量管理体系的好处。对于整个公司来说,通过有效的审核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料供应成本、强化产品生产质量控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无疑是一项事半功倍的举措。
第五篇:内审
1、前言
实验室为了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就必须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使这些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影响检测报告质量的因素很多,为使这些因素全部受控,就必须以整体优化的要求,研究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做好协调和配合的工作。因此,实验室必须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规律,要对影响检验数据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控制,将检验工作的全过程以及涉及到的各方面,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地、协调地把影响检验质量的技术、人员、资源等因素及其质量形成过程中各个活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加以有效的控制,解决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探索和掌握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规律,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适应内外环境,持续有效的运行,才能保证检验数据的真实可靠、准确公正。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可以判定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适宜、能否得到持续改进,因此是实验室质量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
2.实验室内部审核工作2.1内部审核的目的实验室依据有关评审准则(如《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
则》、《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对涉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部门、所有要素进行内部审核,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可能出于多种目的,综合起来,一般可以有下列几种:
2.1.1使质量管理体系满足管理或文件的要求。在建立了文件化的体系之后,需要通过内部审核检查体系的质量活动是否符合标准等约定文件的要求,如不能满足要求,就难以对内、对外提供保证。
2.1.2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组织力量加以纠正或预防。实验室的领导应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管理手段来加以运用。平时用例行内部审核来及时发现问题,遇到出了事故或用户有重大申诉/投诉时,更要及时组织特殊内审来调查原因,加以纠正。
2.1.3在第二、三方内部审核前,通过内部体系,及时发现一批问题,加以纠正。
2.1.4作为一种自我改进的机制,使体系持续地保持其有效性,并能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这是内部体系内部审核的最根本的目的。2.2内部审核的流程
内部审核是对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按体系文件运行来进行评价,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负责内部审核的部门按要求编制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计划,统筹安排质量管理体系各个要素的内部审核内容、顺序、要求、进度和频次。对重要的因素和薄弱环节可以增加内部审核频度。及时报告内部审核结果,对不合格项的责任部门发出不合格项通知书,以便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取纠正措施,并对其实施跟踪检查。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步骤通常包括内部审核策划、内部审核实施、内部审核报告和跟踪内部审核几个步骤进行。实验室要善于充分运用内部审核这个机制,按照文件规定和计划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认识到是质量管理体系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手段。2.3内部审核的策划
实验室要做好体系内部审核,关键在于领导对内审的重视和自身的质量意识,质量负责人要亲自抓内部审核工作,尤其重要的是要充分运用内部审核这个重要的管理手段和改进机制,使体系得到保持和
改进;其过程也是实验室各部门和职工就质量管理问题向管理者反映意见的重要渠道;内部审核是一项长期的正规的工作,需要有一个职能部门来管理和承担;需要有一套正规的做法;需要合格、称职的内部审核员,应在检测机构内与质量管理有关部门中选择一批熟悉组织的业务、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学历、职称和工作经验、有交流表达能力和正直的人员进行培训,使之成为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培养了一批骨干来编写质量体系文件,考虑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时,这批骨干可以成为以后的内审员。
2.4实验室内部审核中存在问题浅析
根据多年的质量管理工作经验,对目前实验室内审中常出现的问题分析如下:[/b]?????无计划;典型情况为未按照程序文件要求制订计划或具体内审工作计划。??与内审程序规定不一致,是最高管理者负责;典型情况为: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规定由质量负责人负责内审,批准内部审核计划和内部审核报告,但在实际操作中,是由最高管理者负责并批准,存在实施性不符合。??未编写内审检查表,或不同检查组在同一检查时间使用同一检查表并签名;本情况表现为:内部审核工作无记录,或不同时间、不同内审员在审核不同部门时产生的记录填写在同一份记录上,不符合逻辑,有事后追记的嫌疑。??内审不符合事实描述不当,无法追溯;这是许多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如将某一不符合项描述为“记录有涂改现象”,无法查证。??未覆盖整个体系,如管理层;许多实验室误认为只是审核检测部门和支持部门,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不需要被审核。??有些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不是措施,只是纠正;如报告编号未按照编号规则进行,在整改时,只是简单地将错编号的报告改过来,而没有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文件学习,熟知要求,并加强监督。??对不符合项进行原因分析时,只找客观原因,不找主观原因;如对于“未对所用方法标准进行查新”的原因分析为“工作太忙”,而不是找主观原因,思想上不重视,没有按照文件要求进行工作等。??内审报告不评价上次内部审核情况整改效
果,不评价本次是否进步。??每次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相同或相似;一些实验室平时不重视内审工作,当遇到外审时,急忙补充有关内审材料,用往年的内审情况,不知道这样引出更严重的不符合,即以往的不符合项整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无效。??未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但从头到尾均为打印,不合逻辑;如在3月1日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3月3日进行原因分析,3月10日采取纠正措施,3月30日完成整改,但所有的记录内容均在该表上打印出来,用手工签名,明显不合乎逻辑。??内部审核依据(如有关准则)和文件规定不一致;内审表的编制情况、内审计划中审核依据与体系文件编制依据不符合。3.实验室管理评审工作
实验室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通常管理者组织每年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当重要人员岗位变化、机构调整等情况发生时可进行附加管理评审。
3.1管理评审的目的管理评审是为了确定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其所覆盖的检测活动的全部过程和结果,是否达到质量方针所规定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开展的活动。3.1.1评审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
评审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是否与所开展的检测工作相适应,是否与内部、外部变化了的环境相适应。根据评审结果,作出是否需要及时调整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增加资源及改编过程的安排等的决策。3.1.2评审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
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实验室所涉及的检测活动是否能充分满足顾客的要求,是否充分符合标准/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从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分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是否充分,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实力、充分利用资源,是否需要修订文件等。根据评审结果,修订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或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3.1.3评审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所进行的评审,包括评审质量目标量化是否得当,并是否落实到部门或者岗位上,对质量
目标的考核是否有效。评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主要过程的效果、对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还包括对培训、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评审。通过有效性评审,对那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应及时分析原因,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3.2管理评审的输入
通常把管理评审所需的信息来源称为评审的输入,应特别关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因此对系统性问题应提出解决的对策,并将这些对策写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从而不断改进。管理评审的输入一般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方面的信息:
??质量方针和程序的适用性;
??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
??近期内审的结果;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
??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
??上次管理评审采取决策实施情况及效果;
??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的因素,如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能力扩充等;
??客户的反馈;
??投诉/申诉;
??其他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人员培训和日常管理会议中有关议题的研究;
??改进的建议。
3.3实验室管理评审存在问题浅析
根据多年的质量管理工作经验,对目前实验室管理评审中常出现的问题分析如下:[/b]?????无计划;典型情况为:未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制订实验室管理评审计划或具体工作计划。??管理评审无文字材料;按照管理评审的输入要求和相关程序文件要求,职能部门应提交文字材料作为管理评审依据,但实验室仅有管理评审最终报告。??质量目标制订得不现实,短期目标无法达到;如目标之一为所有检测人员均会做不确定度评定和分析。实际上短期内只有个别检测人员可能会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在管理评审时,未对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分析,如果目标可行,为什么无法达到?如果目标在短期不现实,是否应该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
??输入不全,如未考虑质量监督;如有一些实验室仅考虑内审工作、质量方针和目标,为实施性不符合。??没有各类管理方面信息描述(或报告);表现为实验室未考虑有关管理工作入如分包情况、供应商情况、培训工作等,也没有进行评价或报告。??未
考虑上次管理评审提出的改进建议;导致无法获知改进情况和效果。??结论均为有效,无需改进;不排除管理层质量意识薄弱的可能,致使实验室未能真正运用管理评审作为有效的质量手段进行质量改进。
??若有改进要求,无人跟踪;表现为实施性不符合,即没有按照程序文件要求进行跟踪,实行闭环管理。??与上次管理评审资料和结论一致;主要表现为实验室不重视管理评审工作,有抄袭以往资料的嫌疑,管理层本身不重视,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难以到位。??最高管理层已发生变更,但是未有附加管理评审或有关声明;无法确认其是否承认上任的质量管理理念如质量方针、目标。
4.结论
内部审核工作既需要实验室最高领导者的重视和支持,也需要实验室质量负责人和质量管理部门的精心策划和实施,还需要有一批合格、称职的内审员的全力投入和一套正规的、完善的程序和办法。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维护和改进中起到关键和主导作用,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参与质量改进,建立必要的沟通机制并树立全员参与质量改进的意识。只有实验室决策者承担起改进质量的责任,质量管理才会有效。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实验室的重要质量活动,是实验室改进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
篇三:对所在审计部门工作改进提升的思考和建议跨部门学习
作者:陈高才[1];王帆[2]作者机构:[1]安徽大学商学院,合肥230601;[2]浙江工商大学会计学院,杭州310018出版物刊名:财会月刊页码:92-97页年卷期:2023年第20期主题词:整体政府理论;希克斯;跨部门协作思想;国家审计摘要:佩里·希克斯提出的整体政府理论使国家治理从原有的碎片化向协作化、整体化转变,这对包括审计部门在内的政府各部门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回到整体政府理论与跨部门协作思想的语境中,解读希克斯的主要观点,进而分析英国、美国及我国国家审计受到的影响。随后,进一步探讨跨部门协作思想在国家审计中的应用。希克斯的跨部门协作思想对理解和实践国家治理现代化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推荐访问:对所在审计部门工作改进提升的思考和建议跨部门学习 审计 改进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