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畅运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事迹材料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以黄河流域73个地级市为(4篇)

时间:2024-08-27 08:18: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以黄河流域73个地级市为

  

  数字经济能源利用效率低的原因

  数字经济能源利用效率低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技术因素

  1.能源消耗较高:数字经济中的数据中心、云计算等设施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以满足高性能计算和存储需求。部分老旧技术和设备能源效率较低,导致整体能源利用效率不高。

  2.能源管理不善:在数字经济领域,能源管理措施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缺乏有效的能源监控和调度系统,使得能源利用效率难以得到提升。

  二、政策因素

  1.政策支持不足:政府在数字经济领域的能源政策制定和执行力度不够,缺乏针对性的能源效率标准和优惠政策,导致企业在能源利用方面缺乏动力。

  2.监管不到位:对数字经济能源消耗的监管力度不足,缺乏完善的能源审计和监管机制,使得企业难以对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有效改进。

  三、市场因素

  1.市场竞争激烈:数字经济领域企业为追求快速发展,往往忽视能源利用效率,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导致能源利用效率降低。

  2.信息不对称:企业之间关于能源利用效率的信息不对称,优质能源解决方案和技术的推广受到限制,影响了整体能源利用效率的提

  升。

  四、社会因素

  1.绿色发展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在数字经济领域,部分企业和从业人员对绿色发展理念认识不足,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关注度不够。

  2.公众监督不足:社会公众对数字经济领域能源利用效率的关注度不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舆论引导,使得企业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不够重视。

  为提高数字经济能源利用效率,有必要从技术、政策、市场和社会等多个层面采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完善政策体系,提高政策执行力度;加强市场监管,提高能源审计水平;培育绿色发展的市场环境,推动企业自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社会监督,提升公众对数字经济领域能源利用效率的关注度。通过综合施策,助力我国数字经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篇二: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以黄河流域73个地级市为

  

  日本公务员面试题和录用制度

  面试题难度很大。考生不仅仅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审题、梳理思路、组织语言,更要学会有舍有得,有精简有重点地去作答,日本公务员面试题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整理日本公务员面试题的资料,仅供参考。

  某产品为为500用户做调查,第一位用户的编号为1,第二位用户编号为2,以此类推,500名用户都拥有了编号,不过在编号过程中舍弃了4和9两个数字,也就是说第3位用户的编号为3,第4位用户的编号为五,那么第500位用户的编号是多少?本篇答案将在下篇公布(点击下一篇)上篇答案:

  A、假设有1条病狗,病狗的主人会看到其他狗都没有病,那么就知道自己的狗有病,所以第一天晚上就会有枪响。因为没有枪响,说明病狗数大于1。

  B、假设有2条病狗,病狗的主人会看到有1条病狗,因为第一天没有听到枪响,是病狗数大于1,所以病狗的主人会知道自己的狗是病狗,因而第二天会有枪响。既然第二天也每有枪响,说明病狗数大于2。

  由此推理,如果第三天枪响,则有3条病狗。

  日本公务员面试题篇2【热点题目】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也曾发表言论: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1业内道德,中国正在加速“驶”入汽车社会,但是“汽车文明”确实还相距甚远。请问,你如何看待汽车文明的建设?【影响分析】

  汽车社会的到来,不仅是汽车保有量达到一定程度,也不仅是人们出行方式发生变化。实际上,汽车的普及改变了世界—它改变了城市的结构,以及人们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

  一、城市中心区空洞化:中心城区昂贵的房价和拥挤的环境、交通使人们不得不借助汽车实现“在中心城区工作、在郊区居住”,使得城市核心部呈现出夜间人口减少、大型店铺郊区化、城市机能分散化、商业街衰退等城市中心区空洞化的特征。

  二、生活方式的改变:当汽车进入家庭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进入效率和速度的“速活”社会,周末生活、夜间生活已经和过去截然不同,周末郊区游、自驾游等越来越普遍;晚间在外逗留的时间也大大延长,夜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夜间消费和服务需求更加旺盛。

  三、催生新型消费方式:围绕着汽车将诞生众多的消费内容,如汽车餐厅、汽车电影院、汽车旅馆等等。汽车增加了人们的出行频率和时间,催生新的消费形式,像超大型购物中心“摩尔”就是汽车社会的产物。

  而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迅速扩大,我国正在快速步入汽车社会,与汽车相关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汽车与道路、汽车与环境、汽车与汽车、汽车与行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行车难、停车难、阴霾天数增加、汽油供应紧张的现象在全国各大中城市2蔓延。如下的几个问题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汽车是能源和土地高消耗的产品,当汽车数量聚然猛增时,土地和能源两个要素必然成为制约城市汽车普及的“短板”,承担更大的压力。

  (二)交通堵塞与汽车社会相生相伴。交通堵塞造成的社会代价是巨大的。堵塞使车辆运行速度下降,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其经济学本质就是增加时间成本,并降低服务质量。提高城市交通效率,降低交通事故率成了摆在中国大中城市面前的课题。

  (三)汽车带来的环境问题突出。有关专家统计,到21世纪初,汽车排放的尾气占了大气污染的30~60%,汽车保有量的增长直接导致了全国大中城市灰霾天气天数上升,酸雨加剧。此外,汽车还是重要的碳排放源,其碳排放量占到全球碳排放的25%,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原因分析】

  对于现今已经进入汽车社会的中国来说,我们的汽车文明却没同步进入发达序列。出现这种与实际经济状况不匹配的汽车不文明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和缺乏预见性使得汽车普及后问题突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格局上进行修正和补充。当时的城市格局在实践中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道路的设计、宽幅等已经开始制约汽车普及后的实际运行。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势必会增加交通问题的发生概3率。

  二、制度的建立通常落后于现实生活的实际。现实操作层面的许多问题需要通过制度来规范,但是制度的落后性和渐进性使得这种规范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因此,现有的法规对行车不文明现象不能进行更有力地规范。

  三、文明驾驶意识的缺失。一直以来,汽车是一种创造经济价值的工具,而今这种工具开始进驻普通民众的家庭,这势必需要我们对其的认识发生相应转变。与社会公德相类似,当汽车成为一种普遍的私人交通工具,那么遵守共同的文明驾驶规范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同时,大量驾驶人的出现对驾驶教育的质量提出新的挑战。

  【解决对策】

  一、加大对新能源的研究与利用,同时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能源制约和汽车问题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制约汽车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在彻底解决新能源问题之前,应倡导对私家车有限使用,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理念。国外的发展经验也证明了此点。日本人上下班主要依靠公共交通,各种公共交通线路衔接得很好,人们几乎可以通过公共交通工具快速到达任何地方。他们对于私家车的使用更多局限在旅游及购物方面。

  二、对城市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在不断建设的过程中注意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道路交通规划为汽车提供了一个发展平台,这个平台越是稳固、越是安全,我们的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就会越安全,可以更好地促进汽车的合理使用,也可以更好地规避汽车运行过程中的非4技术性问题。

  三、合理制定符合当前国情的相关交通法规,同时在操作层面保证规范的切实执行。未来汽车文明的方向是尊重人的生命和健康,回归到保障行人的权益。即车对人的生命的绝对尊重,交通强势方对交通弱势方的绝对尊重和礼让;在发生交通事故时,通过牺牲车辆结构来保障人的安全;当人的生命权与交通法规或冲突时,生命权高于交通权。

  四、加强驾驶教育,提高驾驶人的文明驾驶意识。由于驾驶是一项操作性非常强的技术,任何人在获得合法驾驶资格之前都应当进行足时、足量的理论和实践学习。鉴于不当驾驶可能产生的恶性后果,在驾驶资格的考核中应当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通过随机抽检的方式,对已经取得驾驶资格的个人进行再次考核,使安全驾驶、文明驾驶的观念深入人心。

  日本公务员面试题篇3【热点概述】

  近期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山东潍坊许多化工厂、酒精厂、造纸厂将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至1000多米下的水层,污染地下水,此事引发网络热议。对此,潍坊市相关负责人回应,潍坊市环保局已排查企业715家,暂未发现帖文反映的问题。环保机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有关部门不必纠缠“1000米”的字眼,民众对地下水污染的焦虑,折射的是地下水严重污染的现状。例如,一份由公益人士制作的“中国癌症村地图”正在互联网上被大量转发,村子数量被认为超过200个。此前,也有个别地方因环境污染而出5现癌症村、地下水污染导致癌症高发甚至牛羊绝育的报道。

  【预测题目】

  日前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山东潍坊许多化工厂、酒精厂、造纸厂将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至1000多米以下的水层,污染地下水,此事引发网络热议。对此你怎么看?【答案】

  日前网友爆料的污染地下水事件以及网络大量转发的癌症村地图都是当前我国拼资源、拼环境的发展模式的集中体现。它不仅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更会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却付出了巨大的环境资源代价。尽管当前我国诸多法律法规已经对坏境保护做了明文规定,但是牺牲环境谋求发展的事件还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首先是部分地方政府官员错误的发展理念,盲目的追求GDP的增长,忽略群众利益和社会效益;其次无论是企业还是民众环保观念欠缺,尤其是部分企业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缺少社会责任感;最后就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而且就现有制度而言,无论在执法还是监管上都存在严重缺位,这也是导致环境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为了避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我们必须坚持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方针,全方位的推广环境保护理念。首先要通过宣传教育转变地方政府官员以牺牲环境来谋6求发展的理念,同时要加快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建设,用体制倒逼官员形成科学的发展意识;其次完善机制体制建设,严把“入口关”,对于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以及项目要严格把关,同时也要加快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制体系和征税体系的建设,使环境保护从行政办法向综合管理推进;最后要充分利用舆论的力量,尤其是微博、博客等新媒体的力量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督和宣传,让民众形成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意识。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走出一条生产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日本公务员录用制度考试原则

  平等原则

  凡是符合报考条件的人都有权利报考公务员,任何单位和官员都不得阻挠,否则,就会被追究法律责任。依日本《国家公务员法》规定,阻挠公务员考试任用者,处三年以上徒刑或三万日元以上的罚款。日本《国家公务员法》第29条规定:"国民不分种族、信仰、性别、社会身份、家庭出身、政治见解和政治所属关系,在本法面前一律平等。"凡是违反本法规定的平等原则的人,要处一年以下徒刑或三万日元以下罚款。

  公开原则

  所有公务员的考试与录用都要公开进行,招考公告要在报纸和电视上以及其他场合公开,考试要在全国各地考场公开举行,考试合格者名单由人事院公开发表,考试合格通知书由人事院发给应考者本人。

  成绩原则

  公务员的录用,取决于每个报考者的成绩,而不是取决于同长官的亲疏关系,也不取决于党派关系或者家庭背景。

  择优原则

  在公务员考试合格者中选择最优秀的人员予以录用,而不是合格者全部录用。

  考试分级

  日本公务员的录用考试分为三级:高级考试,中级考试,初级考试。

  参加高级考试的资格,必须是大学毕业,考试合格被择优录用后,可以担任事务官。

  参加中级考试的资格是两年制大学毕业,考试合格被择优录用后,担任一般公务员。

  参加初级考试的资格是高中毕业,考试合格被择优录用后,作辅助性工作。

  报考高级和中级考试者,必须懂法律。

  考试方法

  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方法是下列七种的两种以上。笔试,口试,实地实验,业务评定,经历评定,其他完成职务能力的评定方法,体格检查。

  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必考科目,按政府部门的工作特点和要求由法律统一规定。

  主考机关

  主持考试的机关有两个:人事院和外务省,外务省主持外务公务员的考试,其他公务员的考试均由人事院举行。

  考试的试题,由各部门拟出多种考卷,最后由人事院考试课统一选定。所以,各部门并不知道当年的考试采用哪一种考题。这就有利于防止泄露试题的可能性。

  考试计划确定后,人事院就把各种有关公务员的录用考试的事项在《官报》和报纸、广播、电视里、杂志上公布,公告要写明招考的职务,报考的时间、地点等。人事院每年在各地举行数百场考试说明会,解释有关事项。考试结束,人事院把合格者按得分高低,排列成册,用人单位如需要用人,可向人事院说明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的合格者,人事院向用人单位推荐得分最高的五名自愿者,供用人单位从中选择一人。

  任职

  考试合格被录用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一般还要经过半年的试用期后才能转正。转正后又要到基层去锻炼一个时期,最后才正式工作。

篇三: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以黄河流域73个地级市为

  

  作者:江元[1];徐林[2]作者机构:[1]肇庆学院肇庆经济社会与历史文化研究院,广东肇庆526000;[2]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成都610000出版物刊名:统计与决策页码:58-63页年卷期:2023年第21期主题词:数字经济;能源效率;碳排放;中介效应;调节效应摘要:文章以我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熵值法测算了各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考察了数字经济、能源效率和碳排放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可以有效抑制碳排放,但是对于不同区域的省份和是否为碳交易市场试点省份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数字经济对于东部地区省份和碳交易市场试点省份的碳排放抑制作用更为显著。(2)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能源生产转化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的中介效应来抑制碳排放。(3)数字经济对于能源生产结构优化具有调节效应,数字经济可以增强能源生产结构优化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

篇四: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以黄河流域73个地级市为

  

  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希望对对着有帮助和借鉴。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相关文章。

  市政府关于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的意见

  为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促进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苏发〔2006〕29号)精神,现就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标任务

  围绕加快推进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要求,5年内引进一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其中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不少于50名。通过政府部门、创新创业载体以及金融等机构各类扶持政策的配套使用,孵化一批在核心技术创新方面进入先进行列的高新技术企业,开发一批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品,加快形成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体系。

  二、对象条件

  我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对象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才。其中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还需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国际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拥有国际先进且市场开发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科研成果。

  (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其技术成果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市场潜力并可进行产业化生产。

  (三)拥有可形成淮安市新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产业的重大项目。

  我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的重点为:掌握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盐化工和现代农业及教育、卫生等领域的领军人才。

  三、扶持政策

  (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我市创办企业,享有以下政策待遇:

  1.由注册企业所在地负责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创业场所和100平方米的住所,并免除3年租金。自行解决工作场所或住所的,由注册企业所在地负责按上述标准提供资金补助。

  2.创新创业项目经过评审,可根据评定的不同等次,由同级财政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和50万元的扶持资金。

  3.创新创业项目已进入中试或产业化初期,因流动资金不足申请融资的,由市有关担保机构给予300万元左右的融资担保。并帮助申报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依托我市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成果转化,可以享有以下政策待遇:

  1.技术成果可作价出资,最高可占注册资本总额70%。

  2.根据创新创业项目评定的不同等次,由同级财政分别给予80万元、50万元和30万元的扶持资金。

  (三)创新创业人才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职称的,5年内每年给予2万元的生活和图书资料等补贴;具有硕士学位或副高级职称的创新创业人才创办企业或到企业工作的,5年内每年给予1万元的生活和图书资料等补贴。

  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其家属需要调入我市工作的,由组织人事部门服务办理;其子女需要在我市入学(托)的,可根据引进人才的意愿选择就读学校。

  四、工作分工

  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市人事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共同做好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督促检查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人事部门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和创新创业人才供需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负责组织各项人才引进活动。科技部门负责组织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项目评审。财政部门负责各项资金的落实和拨付。

  五、工作要求

  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列入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各县区、各部门要落实工作责任制,制定本地、本单位配套政策措施,积极开展招聘活动,确保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目标的完成。企业应发挥用人主体的作用,充分利用市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六、本意见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引进项目发展状况

  2010年实施的“草原英才”工程在全区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作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它不仅提升了领导干部对“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的认识程度,而且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尊重人才、珍惜人才、爱护人才、善待人才的良好氛围,为自治区发挥人才集聚效应产生了深远影响。

  创新创业人才平台载体建设呈现规模

  2011年底,依托自治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全面合作优势,内蒙古晨宏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航天万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先后挂牌开展“内蒙古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工作,与“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专家展开科技项目合作。内蒙古国土资源系统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内蒙古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工作站正式成立,开创了自治区地勘行业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使用培养高端人才的新机制。硅砂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风积沙资源利用研究中心)也于2011年落户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园,弥补了我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空白。除此以外,自治区政府与全国各科研院在人才培养与交流、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展开合作,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全面、紧密的人才战略合作关系,将名校的科技人才优势与我区资源优势进行有效对接,合力提高我区自主创新能力。截至2011年底,全区共引进高层次人才325人,其中海归博士98人,有6人入选国家“__”,总人数排名在全国第19位,位于江西、云南、广西、海

  南、贵州、宁夏、新疆等省区之前。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大力引进了海内外高层次创业人才或团队。

  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推动活动现成效

  为扩大自治区吸引海外创新创业人才政策的影响力,在全区形成重视人才工作、尊重高层次人才的良好氛围,我区组织了一系列人才工作推动活动。2011年6月,各盟市、厅局和用人单位参加大连“海创周”活动,促成留学8个国家的49名高层次海归与我区达成合作意向。8月,组织“院士专家内蒙古行”活动,邀请中科院11位院士专家来我区进行科技合作和项目对接,达成多项人才合作协议。同年6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主办了第一届“海外博士草原行”活动,请来留学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十几位博士带着专利项目,在呼包鄂三市的相关科研单位、高校及高科技企业考察交流、对接洽谈,在生物技术、绿色能源、云计算和医学制药等多个方面达成框架性人才合作协议。2011年8月20日至22日,以“广纳海外贤才,加速西部建设”为主题的2011中国留学人员西部科技交流洽谈会在包头市成功举行,111名留学海外的硕士以上高层次留学人员携106个高新技术项目参加项目对接,并有21个项目与包头稀土高新区等11个单位达成项目落户意向。这一系列活动扩大“草原英才”工程的海内外影响力,为高层次海外归国人员与我区科研机构和高新企业搭建平台创造良好的条件。

  “草原硅谷”集中优势不断突破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立足于自身产业,发挥特色产业集中、研发力量集中、创业基地集中的优势,在打造内蒙古“人才特区”的过程中,有效地对接和延伸了呼包鄂三地载体平台,形成了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合力,也为今后我区吸引高层次人才摸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在自治区人才工作中起到巨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呼和浩特市全力打造以“一园、两站、四基地”为重点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投资7亿元的创业园新园已开工建设。仅2010年就柔性引进博士、硕士和其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高层次人才

  186人,引进“两院”院士4人担任重点企业技术顾问。同时,呼和浩特市与中科院北京分院签署《全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从新能源产业中的大容量、低风速、高效率的风机制造技术、中蒙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技术和工艺等急需解决和突破的共性技术及计划研发重点内容展开科技合作。包头市全力打造全国稀土人才高地、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人才高地、冶金人才高地和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高地。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完善以留学人员创业园、软件园、大学科技园和稀土企业孵化器为支撑的科技创业孵化体系,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大力引进到包头市创办科技型企业的海内外高层次创业人才或团队。目前,包头已累计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31名,其中,博士45人,硕士88人,国家“__”人才占全区的60%。经审查,包头稀土高新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成为高层次创新创业基地,“稀土湿法及轻稀土应用”教育部创新团队等4个团队成为高校创新团队。为了扩大高层次人才项目的孵化和产业化空间,包头市创业中心总投资2.2亿元建设西北五省区最大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留学人员归国创新创业平台——内蒙古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鄂尔多斯市制定并实施“人才鄂尔多斯”战略,形成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的“1+10”政策体系,全面落实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打造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平台载体,从不同方面提供了全市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的政策支持。同时,大力开展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合作,组建了国家“新一代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鄂尔多斯籍海外留学人员信息库,实行鄂尔多斯籍海外留学人才寻访制度,探索建立海外人才供求对接机制,制定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目录,及时发布海外人才需求信息。通过项目承包、兼职指导和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柔性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技术领军人才。

  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的难点问题分析

  我区现有“草原英才”中只有不足5%入选了国家“__”,创业型人才比例更达不到全国1/3的平均比例。在引进领军人才的层次和创业型人才的比例上都还有一定的差距,很多现实性问题提高了高层次

  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的难度。

  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是影响创新创业人才流入的客观性条件

  “2011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武汉、广州、苏州、重庆、厦门、杭州获选“2011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一线城市以地域和长期形成的城市发展优势,成为留学人员回国落脚的首选城市。我区所有盟市均未出现在评选的“第一梯队”,区位劣势已成为我区引进高端海归人才的第一道天然屏障。

  我区作为欠发达地区,用于人才引进的财政支持政策与发达地区无法相比。自治区2012年“草原英才”专项资金是7000万元,这一数字比2011年翻了一番,但是与发达省份相比,这一数字显得极为单薄。我们要成千上万地引进人才来支撑内蒙古发展是不现实的,也是负担不起的。

  长期以来形成的“比较落后封闭”的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束缚了许多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有效性,导致创新创业人才开发的公共政策合力不足。虽然我区对海外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和支持的决心和力度都比较大,但落实到人才使用环境、公共服务保障方面,很多政策之间得不到有效整合,承诺政策的跟踪落实工作不能到位,出现人才“难进难留”的高原现象。

  我区创业和发展环境成为制约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的重要因素

  未来区域之间的竞争将是高层次人才的竞争,而现阶段人才创业和发展环境建设情况将是未来人才发展的起跑线。社会创业氛围、创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管理环境、创业孵化基地等建设和发展决定着区域和城市发展的潜力和未来的竞争力。

  在科技成果的研究开发、中试、产品化三个阶段的资金投入比例较低,这是我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而我区作为西部省份,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科研投入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科研投入的长期不足使科研人员的实际待遇无

  法落实,工资待遇长期偏低,同时并存的人事选拔、任用和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不相称等现实问题,真正制约着科技项目的投入和成果转化。要真正吸引并留住人才,还要有与归国人员科研能力相配套的科研环境和学术载体。我区现有的人才发展环境并未在人才自主选择中真正起到正向引领性作用。

  创业扶持政策中对要素的激励,如期权所得的个税起征点、纳税额度及抵扣规定等,缺乏具有竞争力和独具特色的制度设计,实际激励作用存在衰减效应。仅从鼓励海归以技术入股或者投资等方式创办企业的相关政策上来比较,浙江省允许以商标、著作权、专利等知识产权出资创办企业,非货币出资金额最高可占注册资本的70%,明显高于我国公司法对无形资产出资的规定额度;我区稀土高新技术创业园区管委会出台的相关规定对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作为资本注册的要求是不高于注册资金的60%,区内其他创业园区对此项并无特殊优惠。我区与东南沿海的兄弟省份在同等条件下吸引相同条件的创新创业人才尚无优势,如果在对创业要素的优惠政策方面缺失或落后,则更加重了引才上的被动局面。与一线城市和发达省区相比,我区也有土地成本较低、自然资源丰富等其他省份无可比拟的自身优势,但这些特色并未真正地转化成“人无我有”的吸引政策。

  协助创业人才开拓事业的创新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为创业企业提供信息、评估、咨询等的科研中介服务配套机构,以及为创新企业提供担保和融资的金融机构仍不能满足创业科技人员的现实需求。我区现有登记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70%以上为农村牧区乡镇级科技咨询和乡村级中介服务组织,而真正具有促进地区经济和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开发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则数量少、规模小。即使是这样的科技中介组织,也主要集中在当地政府创办的事业单位,启动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运用效率低,且在服务项目上还存在很多空白。

推荐访问: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以黄河流域73个地级市为 黄河流域 对全 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