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畅运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事迹材料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旧址研究短板(8篇)

时间:2024-08-27 11:36: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旧址研究短板

  

  促进我国文化遗产创新性保护利用的政策建议

  摘要: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强了文化遗产创新性保护利用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还面临文化遗产资源开放程度不够、利用效率偏低、活化产品质量不高、业态融合与创新不足、有些止禁条款设置不清晰、产业培育国际化程度亟须提高等问题。建议加快国有文化文物单位机制改革,创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立法和监管,进一步促进文化遗产资源开放共享,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培育机制,加强支撑共享平台建设,提高创新利用文化遗产的能力和国际化程度。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创新性

  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展览展示、文化旅游、文化衍生品生产经营以及研究教育等四大领域,不断增强文化遗产传承活力,文化遗产创新性保护利用取得重要进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成就

  不断健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法治建设和顶层设计。2013到2016年,全国出台了263部文物法规,国务院依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文化遗产工作方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等文件,加强顶层设计和精准管理,推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分类统计图

  基本摸清全国文化遗产家底。2012至2016年,我国完成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统计出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全国普查出70多万处不可移动文物,非遗资源总量近87万项,建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全国共有4296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项世界遗产,1372项国家级代表性非遗项目,其中39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位居世界第一;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068人,见上图。

  促进文化遗产资源信息开放共享。一是推动文博单位文化遗产资源线下开放。2015年开始推动国有博物馆免费开放,建设共享机制,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民众尤其是青少年“零门槛”

  接触文化遗产。2017年全国各类博物馆共4873家,其中4246家免费开放,年接待观众9亿人次。二是推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和线上开放。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部委联袂推动文化遗产信息数据化,筹建文物大数据平台,建设可移动文物数据社会服务和共享机制。2016年底基本建成国家文物资源数据库,登录文物照片5000万张,数据总量超过140TB。三是推动非遗宣传展示。全国各地建立了大量非遗展示馆,推动非遗走进学校、走向生活。全国近5年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32万场次,参与观众5.4亿人次。

  主要从三方面推动以保护为前提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一是加强文化遗产资源的区域性整体保护利用,促进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历史文化名城、传统村落等文化遗产资源集聚度较高的文化空间的区域性资源整合和保护利用,创建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业迅速融合发展,培育出大批以保护利用设施和实践活动为支撑的旅游项目。目前全国已有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3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153个国家传统村落,33315处已登记的革命旧址、遗址,文化旅游业已经成为这些文化空间的重要产业。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年出行人数突破8亿人次,142处革命旧址成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新疆、西藏等民族文化地区和云南哈尼梯田、浙江松阳等传统村落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热点。二是推动文化遗产利用,尤其是文博单位的文化遗产利用,与设计、动漫、游戏、影视等创意产业紧密融合。2016年5月原文化部等四部委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推动创造性发

  掘利用馆藏文化资源、开发文创产品。一批著名博物馆通过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开发了大量涵纳文化遗产元素的文创产品,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例如故宫文创已成为北京文化旅游一张名片,2016年其文创产品销售额超过10亿元。三是加强非遗培训,振兴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非遗保护传承需要庞大的人才队伍,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为此实施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通过培训提升传承人的技艺水平、产品设计、制作能力和市场意识。2015至2017年共培训了学员1.8万人次,覆盖传承人群5.6万人次。贫困地区以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抓手,振兴传统工艺,延续工匠精神,通过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助推精准扶贫。2018年国务院确定了首批10个“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要求这些地区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参与就业人员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比达到30%以上。

  推动文化遗产工作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积极落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合作协定,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带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合作。一是文物管理部门积极探索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同源共享的非遗联合保护、研究、培训、交流和申报。2017年援外文物保护涉及“一带一路”沿线6国8个项目,联合考古涉及12国15个项目。二是各类文化文物单位与国内外研究机构深度合作。例如敦煌研究院与国内外著名文化机构组建了“国际敦煌项目:丝绸之路在线”国际网站,共同开展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共享和研究。三是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合作。例如腾讯

  等民营企业和民间艺术组织等社会团体广泛参与搭建跨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合作平台,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国际化。

  二、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现存问题及分析

  (一)文化遗产资源开放程度不高,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渠道亟须进一步畅通

  文化遗产信息开放程度仍然较低,大多数民众、社会文创机构与文化遗产之间仍存在信息鸿沟。一是文物数字化信息共享机制亟须完善。全国文物大数据体系还未全面对外开放,到2016年底全国各地普展文物35.7万件,向社会开放的文物228万件,网上共享平台开放文物40.8万件,这三类开放资源在文物总量中占比分别为0.33%、2.11%、0.38%。二是未建构成全国统一开放的文化遗产数据查询平台或联动平台。各地区和文化单位的文化遗产信息共享平台条块区隔现象较普遍,文化遗产信息开放性、便利性、联动性较低。三是有效宣传供给不足,宣传推广低效化现象较普遍。大多数文化机构宣传推广资金少、宣传人员配备不够、宣传创新较少,文化遗产宣传推广力度较小、内容乏味、方法陈旧或推送渠道不对等问题突出,难以对接当代受众的信息接收喜好和需求。例如各类非遗数字博物馆、各省市官方非遗网站的遗产名录多限于文字记录,较少有影音呈现。有效宣传供给不足阻滞了文化遗产信息开放和传播,降低了文化遗产知识的大众传知度,扩大了大众与文化遗产间的信息鸿沟。

  信息鸿沟的存在,既使社会创作者不能充分吸纳有效信息将文化遗产元素融入文创作品,不利于增加文化遗产活化产品供给;也使大众不能广泛接触经典的文化遗产,不利于培育消费热情。

  文化遗产开放程度不高还表现在知识产权保护、授权和交易的服务水平、便利化程度较低等方面。目前还没有全国统一或各省统一的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交易或授权中心,地区之间、部门之间、文化遗产项目之间知识产权合作联动较少,文化遗产知识产权共享、授权、交易服务发展滞后,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渠道亟须进一步畅通。例如,除了故宫等少数信息开放程度较高的文博机构,大部分文物单位乃至博物馆联盟的网站没有设置影像资料版权转让或外观使用授权等业务的链接。

  (二)文化文物机构的文化遗产利用效率偏低

  文化文物机构的文创产品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升。除故宫、国博、敦煌等少数名牌博物馆之外,大多数文化文物单位文创工作相对沉寂,馆藏文化资源创意开发效率较低,难以促成蕴藏在文物中的“古老中国”与当代生活对话。例如在全国率先推动文博展示智能化的文物大省陕西省有各类文物点49058处、可移动文物7748750件,到2017年底该省文博文创新品只有1000多种,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博物馆不足5家。

  究其原因,一是文化文物单位考核和个人薪酬机制不完善,压抑文创开发积极性。我国未全面将文创产品开发纳入文化文物单位评估定级标准和绩效考核范围,这类单位开发文创产品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不高。大多数博物馆没完成好事企改革,没建构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无法落实“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在净收入中提取最高不超过50%的比例用于对在开发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做出主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的政策①,难于高效激活员工开发经营文创

  产品的积极性。二是文博文创产业化运作人才配备、培育不足。文博创意产品实用性高,生活气息重,创意要求高;传统文化文物单位文物专业研、修、护人才多,创意开发运营人才较少,文创运营经验少,创意创作和运营培训不到位,相关人才引进、培育力度不够,大多数文化文物机构人才配备和运营能力不能满足融入新文化业态的需求。三是文化文物机构较少与外部专业机构合作创意开发本单位的文化遗产。即使是我国文博文创业绩最好的故宫也只有10%左右的文创产品是与外部合作创作或委托创作而成。

  (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业态创新不足

  文化遗产与旅游、设计等行业融合不充分,存在创新短板。我国“文化遗产元素+”设计、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较快,但往往文化不能通过产品得到鲜活表达、产品不能容纳文化呈现鲜明个性,活化产品的形式设计和内容创作等缺少创新。同时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产品的外观、内容和商业运作模式抄袭严重。虽然有条件的地区争相发展文化旅游业,但往往文化旅游景区千街一面、旅游商品南北相同;文博创意产品数量虽多,品种、形式和内容经常高度雷同,个性突出的文创产品紧缺。这些现象严重损伤消费体验,压制相关文化消费市场扩展。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文学、影视、动漫、游戏等传播效应强劲的行业结合不够深入广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创意、科技研究、金融投资、运营管理、传播推广等各行业相对独立,需要高效的合作平台和第三方机构介入推动跨行业、跨地域交流。但我国这类支撑平台和第三方机构发展相对滞后,跨界合作渠道不畅,降低了文

  化遗产保护利用与现代产业、新兴技术对接合作的概率和效率,使得“文化遗产元素+”文学、影视、动漫、游戏等业态发展质量不高,文化特色鲜明、市场号召力强劲的产品较少。

  文创产品销售平台偏于封闭,集聚发展水平低。我国积极推动互联网科技创新成果与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相结合,发展“互联网+文化遗产素材+”设计、动漫等新业态,很多博物馆商店早已采取线上线下融合的营销模式。但目前只有陕西建成向全省博物馆开放的省级文创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其他省市文化文物单位的文创产品销售平台相对封闭极少联动,也极少设置链接外部销售平台的开放性接口。封闭营销使外部实体的文创产品更易被排斥在文化文物机构销售体系之外,市场空间被分割压缩,阻碍文博文创产业集聚发展。

  (四)有关法规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禁止条款设置不够清晰

  有些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门禁设置模糊笼统。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一些地方性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都“禁止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未对何为“歪曲、贬损”做具体定性,缺乏明确的负面清单或正面清单。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需要创造性转化,创作者与管理者对是“转化”还是“歪曲”的判断尺度难以把握,容易因判断边界模糊造成问题扩大化。相关市场主体和创作主体因此易对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产生避险情绪,为追求“适当”而自我设限不敢创新。

  对于文化遗产利用的底线划分不清晰。如2016年通过的《关于促进文物合理利用的若干意见》中规定“文物利用必须控制在文物资

  源可承载的范围内,避免过度开发”,对“可承载”“不可承载”没有清晰界定,没有明确设置利用底线,实际操作中难以把握利用程度,既易造成文物资源滥用,也不利于精准监管。

  (五)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产业培育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

  一是针对性的国际文化市场研究不充分。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和行业组织对国际文化市场的数据统计、法规制度、信息搜集、市场研究等不够重视、不够系统,政府、企业、学术、中介机构尚没有探索出成熟的国际信息搜集、研究、公布、交流、反馈机制。二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领域较少介入国际要素资源市场。欧美国家比我国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时间更久,产业运营和国际推广经验丰富,运营模式多样、成熟,人才、技术等要素丰沛、优质。我国虽然积极借鉴欧美国家先进经验,却过于注重在国内配置要素资源,较少直接从国际市场引入优质资源。

  三、促进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国有文化文物单位改革,创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立法和监管

  进一步加快国有文化文物单位机制改革。尽快完善国有文化文物单位考核评价机制,将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成效引入考核范围。尽快推进事企分离,健全人才考核、激励和引进机制,探索完善推广落实能激发文化文物单位和员工的文创运营热情的利润分配机制和薪酬制度。

  创新立法和监管,优化运营环境。一是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明确相应的活化利用底线,比如民间传说活化利用过程中不得

  有违宪违法、民族歧视和挑唆分裂等行为。二是要研究制定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优化法治监管和产业运营环境,确保各类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领域。

  (二)进一步促进文化遗产资源开放共享,加强支撑共享平台建设

  加快文化遗产数字化开放共享平台建设。打破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隔,突破地域和行业界限,着手建立全国统一的文化遗产数据平台,提高数据查询的便利程度。填补社会民众和文化遗产之间的信息鸿沟。增加文化文物机构宣传资金和人员配置,增加文化遗产宣传的政府采购,鼓励文化文物机构宣传外包,创新文化遗产宣传普及手段、内容和渠道,扩大宣传普及范围、提高宣传实效。

  加强知识产权支持共享平台培育。构建全国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中心,鼓励各类文化文物单位和文创机构建立开放的知识产权共享服务平台,鼓励各类实体进一步开放文化遗产授权,促进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开发和交易。

  (三)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培育机制,提高创造性地活化利用文化遗产的能力

  探索传统文化数字化新路径。面向全球设置专门奖项奖励优秀的中华文化遗产数字产品、推广项目和创作实体,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当代科技尤其是数字科技紧密结合、贴近生活。培育全国性的文化遗产文创产品电商平台,鼓励各类文化遗产文创电商平台打

  破项目、机构和地域界限,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建构开放联动的文化遗产创意产品电商集群。

  创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现代产业发展的推动机制。政府定期采购特定的“中华文化遗产或文化元素+”文学、影视、动漫、游戏、设计项目,激励这些行业积极参与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四)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国际化程度

  支持和鼓励国内企业在国际产业要素市场配置优质要素资源。鼓励各类研究机构开展针对性的国际市场研究、培育和开拓,推动优秀文博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依托“一带一路”拓宽文化遗产对外展示传播渠道,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外交、文化和海外机构的联动。充分发挥外交部门、驻外文化机构的作用,借助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国际展览展示交易、文物进出境展览交流等平台,加强国外文化市场信息的搜集、公布、研究、交流、反馈。

  设置政府采购项目,在全球推广中华文化遗产、优秀文化传统和文化元素。吸纳海内外优秀文创实体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和全球推广提供服务,团结最广泛的力量推动文化遗产创新转化,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篇二:旧址研究短板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NO4,2022

  扎西会议相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对策研究魏永琴(云南扎西干部学院,云南威信657900)摘

  要:扎西会议相关革命遗迹是这段伟大革命历程的重要历史见证物,是新“长征路”上弥足珍贵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其保护开发利用意义重大。扎西会议相关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经济效益等优势显著。但相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仍存在宣教文旅融合发展不足,红色教育培训机构尚难满足社会需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资金投入不足,主题形象策划延续性稳定性不强等短板。针对扎西会议及相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要强化交通先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训机构资源共享,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品牌;完善要素保障,促进宣教文旅融合大发展;壮大红色旅游经济,实现以红“养”红;精准定位红色主题形象,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和向往。关键词:扎西会议;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22)04-0112-07一、引言中央红军在实施北渡长江计划的时候遭到川军的强烈阻击,中央红军避开与强敌的正面对抗一渡赤水向云南进发,于1935年2月4日至14日,进入昭通市威信县,在威信县进行了11天的革命活动,2月5日在水田寨花房子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2月6日至8日在大河滩庄子上召开政治局会议,2月9日至10日在江西会馆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扎西会议”。中央红军扎西集结期间,为了减少辎重“轻装”行军,留下很多珍贵的革命文物。扎西“扩红”,3000多名青壮年追随红军参加革命血洒疆场,在扎西点燃的革命之火遂成燎原之势。徐策、龙厚生、殷禄才、陈华久等2000多位革命先烈在威信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英雄事迹,他们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要讲好“扎西会议”改组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的故事。研究扎西会议会址及相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意义重大。扎西会议是中国革命和长征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新起点,是遵义会议的继续、拓展以及完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它在历史上的功绩主要有完成了“常委分工”,由洛甫替换了博古在党中央负总的责任;部署全国苏区和红军的战略方针与组织领导,开始实施以毛泽东为核心新的党中央对全局的领导;根据敌情变化,基金项目:昭通市第十二届(202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课题(zt2021006)。作者简介:魏永琴,云南扎西干部学院正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112·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扎西会议相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对策研究★魏永琴调整红军北渡长江计划,确定新的战略行动方针,扭转了红军的被动局面;通过《遵义会议决议》和《决议大纲》,在中央、全国红军及白区党组织中传达贯彻”等7个方面①。扎西会议功不可没,在党史和军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同时,也为威信县留下了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目的是在传承精神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红色旅游,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成为人们触手可及的党史学习教材,如何把红色资源盘活发展,红色旅游造福人民,是威信保护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发展红色旅游助推经济发展必须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二、扎西会议及相关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扎西会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重大,在党史军史中地位极为重要,党和红军的相关故事流传甚广。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威信县的文化工作者就开始对革命文物进行调查,对见证者进行座谈,采访老红军确定会议会址,积极争取资金修复会议会址使革命遗迹得以重现、修建陈列馆使革命文物得以妥善保管、修建革命纪念建筑物使革命精神传承有了新的载体、申报历史文化名城0年代,终于还原了历史本来面目,较好保护使威信的红色文化享誉四方。这些工作一直持续到9了革命遗址。在此基础上经过1985、1996、2006、2013、2015年五次集中研讨,更深层次挖掘扎西红色文化资源,填补了党史军史上的许多空白,同时也为威信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光辉的扎西会议是党馈赠给昭通人民珍贵的红色资源,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础。依靠不可复制的红色资源、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以党性教育示范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抓手,打造红色文化教育、生态休闲为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格局,是壮大区域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增加人民福祉的重要举措。(一)扎西会议相关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云贵川周边市县到威信开展党性教育、接受红色文化洗礼的党员干部络绎不绝,扎西会议及相关红色文化资源价值不断显现,红色文化影响力正在扩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扎西会议’改组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推动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新阶段”,这是对“扎西会议”最新的也是最权威的定位,意味着以“扎西会议”精神实质为内核的红色文化将成为威信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2021年5月19日,扎西会议纪念馆入选“中宣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推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威信段)的修建正在进行中。为了充分发挥和拓展红色文化资源的功能作用,威信县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一直持续进行。(二)红色教育项目建设基础扎实一是省委宣传部启动“扎西会议纪念馆”国家红色基因大数据采集工程,对77个文物开展数据采集。二是争取到文物保护资金112万元开展扎西会议纪念馆数字化保护工程。三是扎西会议会址修缮和病虫害防治保护项目已纳入省文旅厅重点项目库,获文物保护专项资金545万元。四实行精简缩编,充实连队,加强作战第一线,为机动作战,歼灭敌人创造了条件;组①另外3个方面是:“建中共川南特委和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牵制打击敌人,策应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作出了回兵黔北,重占遵义的重大决策,争取了战争的主动权。”参见刘藩:《在红军长征过扎西理论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等编:《光辉的扎西会议》,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77年,第37页。·113·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NO4,2022

  是扎西会议会址周边文物保护提升项目已纳入云南省“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储备库重点项目,总投资达11亿元。五是成立“扎西红色文创中心”,对文物元素深入挖掘,开展扎西红色文创IP设计。(三)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昭通出川入滇、锁钥南滇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设施,为传播红色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资源。同时,成贵高铁的开通,大大缩短了镇(雄)彝(良)威(信)通达昆明、成都、贵阳的时间,威信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距昆明35小时车程,距贵阳109小时车程,距成都208小时车程,距宜宾40分钟车程,这为亲临扎西感受红色文化浸润提供了交通便利。(四)扎西会议相关红色文化教培资源享誉全国1相关红色文化资源享誉省内外。扎西会议及相关红色文化资源得到保护开发并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其党史资政育人功能。“1983年,扎西会议旧址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①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威信县城扎西被云南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威信②被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2001年,扎西会议纪念馆被004年,扎西会议会址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典景区建设规划;2005年,扎西会议纪念馆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国防教育基地;2006年,中央党③史研究室将扎西会议列为红军长征35个重要事件之一。”2扎西干部学院担当红色教培中流砥柱。在扎西干部学院和威信县委党校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21年底,学院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1000余期,培训学员近6万人,培训班次95%来自云南省内,培训人员涉及不同地域、层次和行业等。3红色文化教育机构方兴未艾。目前,昭通全市只有威信县的红色培训机构开始起步,目前有5家民营企业从事红色教育培训,即红耀扎西红色文化推广有限公司、威信县扎西红色文化培训中心、威信县红星文化培训中心、长征精神培训中心、红色扎西艺术团。截至2021年10月,873批次10000余人次。威信县文化旅游局组织开展“红色讲解这些民营机构共接待参观学习者3员”培训工作,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拓展和规范讲解内容。(五)红色文化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扎西会议前后,包括四渡赤水战役等一系列党和红军的革命斗争活动穿插于云贵川三省,相关红色文化资源推动了三省间的红色文化交流。扎西会议独有的红色文化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使游客在轻松的参观学习中实现思想的升华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2015年扎西会议会址举办革命935》的开机仪式,中新网、云南网等20多家主流媒体推广威信的红色文化,题材电影《领袖1④促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交流。2016年,《人民日报》公布“我心中的长征纪念地”评选结果,扎西会议纪念馆名列其中。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威信县落实中央和省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关要求,威信县没有发生重大疫情,2020年5月至11月,慕名而来的参观学习者同比光辉的“扎西会议”》,2020年4月11日,http://wwwweixingovcn/contents/①威信县人民政府网:《5704/15730html,2022年9月16日。②③1978—1998)》,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页。云南省威信县志编纂委员会:《威信县志(云南省威信县志编纂委员会:《威信县志(1978—2010)》,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5年,第1页。我心中的长征纪念地”评选揭晓》,2016年11月4日,https://wwwsohucom/a/118173329_④人民网:《“114731,2022年9月21日。·114·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扎西会议相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对策研究★魏永琴增长了27%左右。“十三五”期间,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从“2015年的18129万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385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987亿元增加到3461亿元,游客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①速分别达2072%和3684%”,扎西会议蕴含的红色文化资源既为新“长征路”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为威信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目前,扎西会议及相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前景广阔。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社会需求、文旅融合发展、主题形象策划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制约因素和优化空间。(一)宣教文旅融合发展程度不足威信县红色旅游起步晚、发展较慢,红色文化资源尚未完全开发利用,短期内还面临“走出去”打开局面难的困境,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内涵、赋予其党性教育功能、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等任务紧迫。1红色“精品”开发打造尚不充分。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红色遗迹,历史地位高,其教育意义研究阐释和景区开发建设都相对成熟。而威信县除扎西会议纪念馆是3A级景区、建成运营不A级景区外,目前全县红色旅游精品偏少,能够在周边地区突显差异性的核久的扎西红色小镇是4心产品不多,开发打造具备全国教育文化旅游吸引力的产品还有很大空间。2红色文化教育规模亟待扩大。扎西会议相关红色文化资源尚未真正形成深度体验和寓教于游的旅游发展火车头,对相关红色文化内涵的研究阐释仍然不足,对红色遗迹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资源、党性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率亟待提升,很多的红色文化资源尚未充分融入红色旅游产品中。红色旅游形式较单一,兼具内容精彩、文化内涵深刻、形式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打造还不充分。3旅游宣传仍不充分,市场开拓亟待提速。宣传手段相对单一,宣传方式较为传统,红色景点知名度仍不理想,开拓中远程客源市场有一定困难。游客市场主要集中在云贵川三省,重点在周边市、县,红军长征过昭通、扎西会议、乌蒙回旋战等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的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开放保护不足。(二)红色教育培训机构发展尚难满足社会需求1扎西干部学院(威信县委党校)现有规模尚难适应不断增长的干部培训需求。一是服务能力不足。现有专职教师17人,现场教学教师12人,教室8间,会议室2间,报告厅2间,图书室1间,教学用车4辆可乘坐学员74人,教学、生活服务人员不足,学院仅能同时培训容纳160人。总体而言无论是校舍、专题课教师、现场教学人员、餐厅服务都已无法满足对党史学习教育培训日益增长的需求。二是专题开发不足,精品党课数量有限。对“扎西会议”丰富的内涵挖掘还远远不够,重复培训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培训效果。2红色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私营企业的参与虽然缓解了扎西干部学院的压力,但一些社会培训机构的教学人员,对党史知识掌握不足,与扎西干部学院专职教师仍有较大差距,难以很好讲解、传播相关红色文化。知识面广、表达准确生动的红色讲解员人才仍十分缺乏。讲解员对红色景点的讲解固化于打磨好的讲解词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威信红色文化的理解不足造成的。①《威信县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第1页。·115·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NO4,2022

  (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1红色景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由于资金短缺、产业结构较单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红色旅游综合服务能力不足,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住宿、餐饮、购物、游览等服务项目还不完善,游客体验感尚不理想。例如标示标牌、游客接待中心、景区导游系统、景区管理体系及导游管理系统等亟待进一步建设完善。2到达重要景区景点的交通条件受限。受地方财政制约,用于拓展红色教育基础性工程的资金缺口较大,通达红色景点的交通条件亟待改善。公路虽然不断改造,但是威信降雨量较大,夏季暴雨较多,山体滑坡时有发生,如果遇强降雨有塌方、滑坡危险,交通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四)资金投入仍不足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经费仍较紧缺,目前仅够开展临时应急性抢险排危工作,尚难根据实际需要对严重糟朽、垮塌的革命文物、遗迹实施规模化修缮保护工程。一些遗址遗迹消防安全设施设备配备能力不足,部分必要的革命纪念建筑物修建维护资金仍短缺,例如对扎西会议会址相关的规划修缮等,资金大多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支持。(五)主题形象策划延续性稳定性不强2005年以来,威信县主要以扎西会议红色文化教育为主导,辅以绿色生态来发展红色旅游,但一直到2021年,威信红色主题形象仍未培育成熟稳定,主题变换较频繁,延续性、稳定性不足。形象主题曾用过“红色圣地,绿色家园”“红色圣地,绿色之都”“红色扎西,生态威信”“红色扎西,胜利起点”“红色扎西,胜利起点,秘境威信”“红色扎西,赤水明珠”“红色扎西,赤水明珠,树威立信,走向胜利”等,目前准确的旅游主题策划和形象定位仍未最终确定。四、扎西会议及相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对策扎西会议相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要迈开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基地优势、红色教培机构优势等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步子,必须下决心破除障碍发扬优势。(一)强化交通先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科学制定可持续的发展规划。要从实际出发,利用现有条件逐步完善革命遗址周边的基础设施,以点带线、以线串面,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中自觉融入西南红色旅游大循环。党委政府要在建设用地、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打通到遵义、赤水等地的交通大动脉。2完善革命遗址景区环境整治。要提升景区“颜值”和吸引力指数,优化参观者体验感,就必须不断优化景区环境,加强环境治理。要加快景区内农户搬迁,加快环境绿化、停车场、导游系统、游客服务中心、标示标牌、警示系统和景区安全系统等建设进度,加强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建设,改善景区公路和旅游步道。有关部门应对景区建设管理、解说服务以及未来要开展的智慧文旅等,提出具体、明确要求,引导所有红色旅游景区健康规范发展,推进景区规范化管理和建设,形成交通便利、服务配套的旅游目的地。3在各红色文化景区建成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务体系。完善公路路网布局,在革命遗址景区景点之间实现二级及以上旅游专线公路的连通或覆盖,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各景点间的高速公路建设,以高铁站、汽车站为枢纽,以各旅游景区、自驾营地等为体验目的地,按照智能化管理、网络化布局和一体化服务要求,建构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全覆盖、多节点、网格状、立体化、综合性的旅游交通枢纽体系。(二)培训机构资源共享,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品牌1加强机构协作,优化资源整合。一是充分发挥扎西干部学院和威信县委党校、昭通学院、·116·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扎西会议相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对策研究★魏永琴昭通市委党校的师资力量,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拓展和延伸开发更多的专题党课和故事党课。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斗争史、云南游击支队的斗争史和乌蒙回旋战经典战役,都可以开发出以“扎西会议”为核心的专题党课、故事党课,着力打造更多的精品党课,铸就扎西会议系列党课品牌。二是充分发挥扎西干部学院(威信县委党校)、市委党校、昭通学院、文化旅游部门和社会红色培训机构的各自优势。室内的专题党课、故事党课、访谈教学、激情教学主要由专职教师讲授,现场教学、民俗体验教学可以由文旅部门和社会培训机构的讲解员承担,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高质量讲解和教培课程体系。2加强博洛权力交接会址等重点课题研究。水田花房子政治局常委会议是扎西会议的核心,但是相关课题研究仍较滞后。尊重历史还原历史才能真正发挥党史的资政育人作用,四川社科院对“鸡鸣三省会议会址”的课题研究,歪曲“花房子会议会址”的历史本来,云南相关部门应加强应对,支持有关机构、课题项目、相关人员针对性开展课题研究,严肃回应拨乱反正,以正视听。并可藉此进一步扩大扎西会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云南文化自信,让“扎西会议”及相关红色文化品牌在新时代绽放光芒、享誉全国。3打造高水平“红色扎西”讲解员团队。讲好红军长征过昭通的故事特别是扎西会议的故事是昭通乃至云南人民共同的责任,提高红色讲解员的专业素质迫在眉睫。培养建设好拥有较强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是打响红色文旅品牌的关键。要把文化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纳入全市人才培养及引进计划,采取职业教育、岗位培训、学历教育、专业人才引进、院校合作等方式,大力提升红色讲解员业务工作水平和能力,增强讲解的知识性、趣味性和生动性,打造高水平的红色讲解员团队,形成“红色扎西”故事宣讲品牌。(三)完善要素保障,促进宣教文旅融合大发展1开发精品旅游线路。根据长征时期中央红军六路进扎西的红色文化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打造六条精品旅游线路,构建以县城扎西为核心,水田双河片区、高田罗布旧城片区、三桃麟凤长安片区为支撑的“1核3区6线”红色文化旅游布局,绘制全域“扩红”的蓝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拓展重走长征路的范围。2提升营商环境,促进文旅融合。红色遗迹所涉地方更要聚焦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的整体大提升,依法加强企业合法权益保护,积极制定鼓励文旅、文创企业发展的行业规范,积极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红色文化旅游休闲城市。3贴近游客需求开发旅游产品。革命遗址景区开发要贴近游客需求,吸引公众走进革命老区,在红色文化的洗礼中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依靠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青山、绿水和蓝天,就地设计,融游乐、宣传、陶冶等于一体,使威信县成为人们爱国体验、科普探险、文旅康养等优选品牌。4融入旅游大发展格局,推进区域战略合作。紧紧抓住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大机遇,建立起各大关联资源良性互动的机制,着力打造、提升红色旅游的优势,彰显红色旅游在全国旅游市场的强大影响力。按照乌蒙山片区区域开发和扶贫攻坚规划中确定的以泸州、遵义为中心的长征经典景区的界定,以及乌蒙山片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申请中央和省财政给予资金支持,夯实旅游线路建设、红色景区开发、功能建设等,实行红色旅游跨区域合作,着力打造“四渡赤水”红色旅游精品线,突出扎西会议走向胜利新阶段的回师东进再渡赤水。主动把以扎西会议为核心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贵州的遵义会议、苟坝会议以及贵州和四川的四渡赤水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紧密地连成一片,云贵川红色文化资源共商共建共享,形成川滇黔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长廊。保护好赤水河上游安全生态屏障,深度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与适度开发生态旅游相结合,形··117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NO4,2022

  成各具特色、相互增彩,功能各异、相互补充的旅游资源体系,使人们在红色旅游中既学习了党史又感受了祖国的绿水青山。5结合乡村振兴项目,做好红色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整合相关部门资金,重点建设好南出滇、北入川的乡村结合部旅游示范点,打造南北大通道旅游亮点工程。加大交通、水利水电、农业和林业等部门的协作和产业融合的方式,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工程,展现青山绿水、宜居乡村的自然风光,不断激发文旅产业活力,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四)精准定位红色主题形象,彰显红色文化魅力1把主题鲜明成熟的形象推向全国。扎西会议红色文化,有其特定的丰富精神文化内涵,提炼相关区域红色主题,既要展现出红色文化的共性,又要突出本区域主题个性,将共性和个性有机结合方能打造好红色品牌。要讲好扎西会议故事,讲好中央红军过昭通的故事,将宣传扎西会议与宣传长征精神有机结合,邀请专家学者座谈,从习近平总书记对扎西会议的最新定位中挖掘其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全方位多层次思考,找准扎西红色旅游形象定位,打造特色旅游IP,将主题鲜明、独具魅力、影响力强劲恒久的成熟形象推向全国,进而提高扎西会议的知名度。2合理规划布置,提升红色文化魅力。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有机结合,邀请党史研究专家、策划专家等知名专业人士,对相关红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对红色旅游资源不断深入开发,合理规划布局、升级维护,还原历史真相、营造红色环境氛围,为研学旅行提供更为深刻的精神获得感,使其成为红色旅游的魅力所在。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动态,推动红色旅游与文化旅游、度假旅游、观光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多种形式旅游融合发展,向市场提供特色化、复合型的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吸引力。3全方位宣传红色文化资源。邀请建筑设计师、旅游规划师、美学家、民俗学家、雕塑家等,策划、包装一批具备提高知名度、加大影响力作用的开发项目,确保规划项目具有市场竞争力、收益可持续性、强劲带动力。以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和收藏价值为理念,从全国各地征集突出地方特色的红色旅游精品和纪念品开发设计方案,实行市场运作模式,打造红色旅游特色品牌推向全国,增强人民群众对扎西红色文化的认同和向往。4多渠道举办红色主题文化活动。在重大的历史纪念时间节点,例如庆祝长征胜利纪念日(周)、“扎西会议”召开纪念日(周)等,组织实施一批大型红色文化专项活动。大力支持与宣传弘扬长征精神、中央红军长征过云南的革命历史相关的学术研究,制作出版发行影视、著作、歌曲、书画等文艺作品,鼓励编辑出版昭通红色旅游名著,多渠道提升相关红色文化吸引力和亲和力,通过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让更多人在丰富多彩的生动体验中,身临其境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责任编辑:罗

  雷·118·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篇三:旧址研究短板

  

  基层反映:当前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不足及对策建议

  爱国主义是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流淌的精神河流和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攻坚克难、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1994年,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部署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1997年,全国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473个,各地各部门建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高达1.2万余个,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总建筑面积2.27亿平方米,全社会不断兴起爱国主义教育热潮。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内容缺乏文化挖掘,时代话语不鲜明。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聚焦新时代主题不明显,内容陈旧单调、长期不变,停留在历史而不是关注当代,停留在简单旧址、实物、图片及其他文件资料的参观上,表达方式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内容呈现泛泛而谈,话语表达体系跟不上时代脚步,对内容结合时代特色和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文化挖掘不够,缺乏让受众认同的体现民族感和时代感的文化底蕴和话语表达,出现“看不懂”“靠自悟”的困境。比如杨静娟烈士被捕处的马岙三江黄鹤庵,只是竖了一块碑,平时几乎无人问津。

  而周边零落分布的如小沙古德岭、叉河翁岗山、干览杨家、北蝉钓浪围垦工程西侧等地都有单独的烈士墓地,白泉金山还有后岙小学遗址和蒋鉴等革命烈士,马岙三江黄荣轩烈士被捕处,长白峙中岛罗德生烈士被捕处则恐怕连一块碑都没有。这些零零碎碎的人物和事迹都很容易为后人所忘却。

  二是方式方法单一僵化,公众体验感差。当前有些教育基地依然采用集体讲解、静态展示、自我参观等平面的、传统的、灌输式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道理多,讲故事少,受教育者的体验感较差。被动式参观多,互动式参观少,观众的参与感和主体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教育的手段枯燥落后,对特定群体如青少年缺少方法创新,没有引起参观者的兴趣与共鸣,有些教育基地甚至变成供游客拍照留念的场所,失去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的价值。比如,位于昭通市大关县城东部大关河右岸半山腰的出水堰,因校(院)每年定点帮扶资金有限,无法一次性完成投资,导致出水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硬件建设上还存在一些短板,如展厅内主要以静态图文展示、实物展示为主,缺少模型展示、动画展示、视频展示等立体式、动态化的展示方式。

  三是基地建设滞缓,管理水平不高。新时代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不相匹配已成为当前突出的矛盾。部分基地仅依靠财政拨款维持运转,建设资金来源单一,免费开放补助经费多年没有调增,普遍

  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部分基地工作人员编制数额多年不变、数量不足,普遍存在学历偏低、队伍不稳定、专业培训少等问题。部分基地协调机制不灵活,行政化管理痕迹明显,缺乏创新,运行效率低下、服务水平不高,除了欧百川故居及陈列馆有专门的讲解队伍外,其他均没有组建专门的现场讲解队伍,制约了基地功能的发挥。同时,部分基地规范建设管理有待加强,缺少规范性管理的制度,有的仅是文件明确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缺乏有效的管理。如松桃县革命烈士陵园,往往是开展完教育活动后,地上一片狼藉,没有专人管护,里面建筑也破损严重,没有得到及时修补。龙世昌手持冲锋枪的塑像和纪念碑碑身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

  二、对策建议

  一是丰富思想内涵,展现时代感。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聚焦时代主题、紧扣时代主线,不断丰富和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藏资源和展陈内容。尤其要切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主题,把重点放在丰富和挖掘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上来,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融入基地教育资源,突出时代主题。通过整合科研院所,加强与高校沟通合作等方式整合社会资源,汇聚研究力量,加大对相关历史事件、地域文化、人物史志等的全面整理和研究,提升教育资源内涵,厚植其文化底蕴。找准基地教育资源和新时代新需求的结合点,通

  过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会、史料研究中心等学术研究机构,着重加强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史、新中国建设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整理和研究,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让人有所悟、有所思、有所用的新素材、新观点、新思想和新理论。着重加强对长征精神、雷锋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民族精神的挖掘和阐释,不断提升和丰富文化内涵,实现话语表达的时代转化。

  二是创新形式手段,提升获得感。充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形成聚合效应,持续性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根据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因材施教,通过开展诸如缅怀祭扫、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等主题教育,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仪式感,让青少年在仪式中收获对国家和民族的浓浓之情、拳拳之心。通过开展夏令营、体验营、研学等学生易于接受的活动项目,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充分利用好网络阵地,不断加强与网络媒体的深度融合,通过建立网上展厅,开展网上纪念活动等方式,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网络传播的有机结合,让文物、遗产和文字都活起来动起来。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开设展览,制作大型互动体验项目,满足爱国主义教育重点对象青少年的观展需求,带来身临其境的参观体验。采取利用空间浓缩时间的具体方法设置展览,在展览开始利用滚动时间画轴来声情并茂的展

  示种种史料;在展览中运用视频、图片、雕塑、文物等元素,集中展示贯穿国家情怀和时代使命;在结尾时,通过二维码、触摸屏、观影室等,让参观者可以检索、查阅、观看相关资料,有效扩大展示空间,帮助参观者获取更多信息、资讯。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馆”以新媒体平台为依托,运用全景观展技术,360度全景展示展览现场,生动再现展览全貌,100天内有效点击量为1.4亿次,观众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随时随地进行访问,获得沉浸式、漫游式的观展体验,身临其境感受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

  三是加强建设管理,增强品质感。政府要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经费动态保障基地,根据基地规模和内涵建设需要动态调整资金,完善落实免费开放政策,确保基地建设经费足额投入。健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动态管理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和退出机制,定期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考核评价,并实行不合格基地退出机制。采取实地考评和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综合考核测评,通过认真审查展陈内容、讲解词等,杜绝伪造历史,杜撰历史等问题;通过考核内涵挖掘、活动组织、宣传推广等方面作用发挥情况,指导鼓励基地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扩大社会影响,更好发挥作用。建立观者回访机

  制,进行跟踪评估,科学分析观者的实际需求、期待标准,力推基地高质量发展。

篇四:旧址研究短板

  

  以先锋社区改造项目为例研究老区改造工作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

  韩健钊发布时间:2021-08-04T16:02:45.567Z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

  韩健钊[导读]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区先锋社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为例,首先简要阐述现阶段历史街区存在的意义

  广州市番禺区城市更新发展中心

  广东广州51140摘要: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区先锋社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为例,首先简要阐述现阶段历史街区存在的意义,分析历史街区现状存在问题,进而探讨历史街区在老区改造中的保护工作,并提出历史街区在老区改造工作中的改造实施工作,旨在更好地保护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存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发展格局,同时改造居民生活环境,更好地带动区域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历史街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传统街巷保护

  引

  言:老旧小区是城市建设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对其改造是推动城市文明程度提升的一剂“良药”。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旨在全面推动旧小区改造,提高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完成城市更新换代,翻新旧建筑,打造新生活。诸多历史文化街区中有大量居民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社区文化。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只保护那些历史建筑的躯壳,还应该保存它承载的文化,维护社区传统的同时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区先锋社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为例,以解剖麻雀的方式,研究如何以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进历史街区的保护、活化利用以及发展。

  一、先锋社区的历史文化价值

  番禺市桥又名“石桥”,是番禺冲缺三角洲上最大的台地,从汉代起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居住。先锋社区位处古市桥的中心,起源于元代,该片区最早因滨江水路便捷,形成商业圩市,后经明、清发展,民国以来,公共道路发展逐渐取代水路,形成今先锋社区周边肌理。改革开放以后,番禺开发重心随着房地产开发和交通的便利慢慢外移,先锋社区和石桥片区衰落,留下肌理。

  先锋社区内有历史建筑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社区内拥有不同年代特色的建筑群,包括明代清代镬耳山墙、青砖墙建筑(60余栋)、近现代红砖建筑、坡屋顶建筑(100余栋)、现代各类公共、民房、集合住宅建筑(600余栋)。社区里的先锋-前锋大街古建筑群具有建筑风格的整体性、杂糅性、叠加性,是时代变迁在空间上的映射,也是先锋-前锋历史建筑群所蕴涵的重要历史价值。

  先锋社区也是番禺历史文化之源,社区主要为谢姓聚居为主,古代曾培养文、武举人多名,谢家名人众多,职业涵盖绘画、书法、电影、教学、政治等行业,大部分官至知县、知州,如谢元光、谢熙、谢添、谢锴等。除谢氏名人外,先锋社区还孕育了不少其他姓氏的名人,多为官员与医生,如黎伯兴、郭雄图、李尚达、黎萃拨、万寿等。清末民初一位谢氏厨师创作“市桥白卖”的点心,为广州早茶文化增添特色。宗族(望族)聚落文化发展衍生出的祠堂、民居、巷门等特色建构筑物主要集中在先锋大街和前锋大街。

  二、先锋社区居民生活现状以及街区存在问题

  先锋社区位于市桥街旧城区中心地域,占地面积155646平方米,绿化面积798平方米,共有建筑近800栋,空置率高,大街5条,巷44条,横巷15条。55个居民小组,常住户2168户,常住人口5876人,出租屋409户,外来暂住人口2063人。

  (一)居住人口活力不足,产业低端

  户籍散区内(中心圈)以空挂为主,多数不居住在社区内。社区常住人口以老人长者为主,中青年较少,人口活力不足。先锋社区内部产业集中于前锋大街两侧,类型单一,以零售、餐饮为主,辅以少量的生活服务,产业总体档次偏低,规模较小,运营情况不佳。先锋社区东侧(大北路)临街商业以零售为主,较多中端连锁品牌,营业情况一般。南侧(大东路)临街商业以餐饮、低端生活服务为主,较多店铺倒闭;西侧(光明南路)临街主要为眼镜店与生活服务,部分铺位处于空置状态。现状先锋社区人口发展趋势老龄化严重。

  (二)历史建筑维护质量较差,违建与加建建筑破坏原建筑风貌严重

  先锋社区现存较多有时代特色的建筑,但无相关专项资金维护,更无专业团队营运。局部公房由公房管理单位维护,部分政府代管私宅由政府出资代管,部门居民住宅由居民自行管理。社区内的建筑质量一般和较差的建筑占比较高,且多为传统风貌建筑,存在一定数量危楼。

  传统风貌建筑高度以1-2层为主,多层建筑主要沿社区外围道路布置,传统风貌建筑高度呈现内陷于社区内部的特征。由于现状在先锋社区居住的人员收入普遍偏低,对生活所在建筑生活性需求为主,加建违建情况严重,较多传统古建筑的顶部、门前、阳台、建筑之间出现后期加建的建筑或构筑物,影响了建筑原有风貌,部分街巷道路中段、拐角处、分叉口被违建建筑阻挡,破坏了空间原有肌理。整体建筑文化无法整体很好地保存,缺少关注,先锋社区早已成为破旧社区,如不加以重视,现存的历史建筑将日益破败倒塌。

  (三)生活配套设施不足,难以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一是先锋社区内卫生环境设施配套不足,未设社区卫生站,部分公厕面积不足100㎡,未设独立用地垃圾收集站。二是停车场、车位线、指引牌、等交通设施严重不足,内部道路与社区外部交通不连通,违建与加建的建筑物、构筑物破坏了原有街巷肌理,形成较多“断头路”,致使部分横纵交汇处、社区对外出口处、主次街巷连接处出现堵塞,极大降低社区街巷的通达度,同时道路路面破损、苔藓问题严重,行走不舒适。三是市政设施相对简陋,缺少正规消防站、管道煤气等生活必需的设施类型,“三线”未下地,社区存在监控盲点。居民在先锋社区生活难以享受到现代的通讯、绿化、物业管理、健身配套设施等便捷。先锋社区目前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向往美好生活的需求。

  (四)沉淀的非物质文化难以传承

  先锋社区为古市桥的中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缔造出古市桥

  丰富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的集聚点,其中市桥白卖、菊花糕等地道美食因而诞生。但由于缺乏传承与宣传,地道特色的味道难以发扬,甚至将近失传。现状令人感到唏嘘。

  广州是千年古都,历史建筑及文化资源累计深厚,目前广州市内存在历史街区有很多,目前实施改造工作后历史资源保存甚至是发扬口碑较好的是荔湾区的永庆坊以及泮塘五约,其余街区或多或少存在像市桥街先锋社区同样拥有丰富历史资源但缺乏挖掘,同时基础配套设施缺乏,难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街区。这是十分值得社会关注的内容。

  三、以先锋社区老旧小区改造为例对历史街区保护工作的建议

  对于历史街区中蕴含的大量历史风貌建筑、非物质文化等,可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推动其保护工作,在满足居民居住生活需求同时,让更多历史价值得以保留、传承,一举两得。

  (一)保护原则

  强调整体性保护。保护传统聚落的空间肌理、建筑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活态传承传统社区文化,延续乡土地域特色;强调发展功能定位以及产业落位与区域发展方向、相关规划,人群需求等相协调。强调先锋社区风貌特征与功能业态的动态延续。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并激活地区活力,优化提升业态与功能;符合发展实际需要,塑造城市社区现代生活。

  (二)分区域、分情况进行保护范围划分及制定指引

  历史街区存在时代性建筑集聚分布的特点,明清时代建筑多数集中于一两条街区主要通道,民国建筑沿主要通道往外扩散,近代、现代建筑见缝插针式分布的情况。对于先锋社区,建议由核心区以及历史建筑集中区向外扩,分别设为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以及环境协调区三个区域。在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但是,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外,同时保护好先锋社区内的古水井、门楼、蚝壳墙、麻石巷等历史环境要素,保护街巷的传统格局和整体风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恢复街巷地面的麻石板铺装与街巷两侧建筑立面风貌;在建设控制地带对于现状建筑,在不影响不可移动文物景观视觉的前提下允许其维持现有高度,新建、扩建、改建建筑高度控制在一定高度以下;环境协调区中允许新建、扩建、改建,但建筑应当与自然、历史环境及相邻保护范围内的传统风貌相协调,建筑形式在不破坏传统村落整体风貌和景观的前提下,可适当放宽。相关保护范围配合相应建筑高度进行管控,避免出现新、改、扩建建筑遮挡历史建筑及街区的情况。

  (三)挖掘非物质文化与传承

  深挖先锋社区及市桥街区孕育的传统民俗活动、传统舞蹈、传统美食、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如市桥独创的市桥水上出“色”,三堂凤舞、醒狮、市桥白卖、市桥广绣、明清时期先锋社区一带集聚加工的薯莨布(香云纱),同时加强先锋名人的宣传。

  具体措施有:1.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以及传承人的教育培养,使一些典型、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薪火相传。2.保护或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空间,如通过修复宗祠、古民居、历史环境等保留先锋岭南建筑文化氛围;通过开设非遗手艺体验馆传扬传统工艺文化。3.鼓励把市桥白卖、姜埋奶、菊花糕等地道美食,香云纱服饰、砖雕工艺品、市桥广绣等嵌入先锋社区的经营业态。4.加强谢地名人事迹、先锋历史变迁等文化的系统性展示,通过名人纪念馆、定期的主题展览与交流等方式加强历史文化传承。5.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市桥旅游业发展相结合,鼓励增强市桥具有凝聚力的节庆或民俗活动,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在先锋社区内开展,集中展示地域特色。

  四、以先锋社区改造项目为例对历史街区改造与发展的建议

  在先锋社区,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建议对先锋社区改造为:极具老番禺味道、居民安居乐业的宜居社区;多时代建筑汇聚、体验禺山乡情、乡愁、乡音的“街区博物馆”;新旧交融、富有生活情调、又具开放包容的广府文化体验街区。

  (一)完善生活配套设施、补齐短板

  尊重居民意愿,听取专家意见。在项目设计、建设、运营整个流程中通过组织居民意见征询、召开专家会、论坛等方式,引入“社区规划师”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共同缔造的优势。通过按社区原有特色修复石板路,补增雨污分流系统,根据现状街道条件,对先锋社区3条主要街道进行“三线”下地,其余街道进行“三线”整治,增补公厕、宠物厕所、垃圾回收站、智能快递柜等,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同时选点设置集中的非机动车、电动车停泊充电点,整合周边地面、机械停车塔等资源缓解社区停车问题。增设社区亮化工程、监控摄像功能,确保社区常住老旧夜间出行安全。

  (二)抽疏街巷,严格按照分区原则分区分建筑时代进行改造

  为重现保证街巷路径的通达,对沿线违建、加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拆除,打造畅达、步行友好型的街巷空间,同时将部分抽疏的地段改造成文化广场,街心公园等。将不同的时代记忆注入与之匹配的风貌建筑中,形成五条“时代记忆主题体验径”:明清书香谢地段,以前锋大街东段的开敞空间、镬耳房等,展示谢氏名人事迹及氏族文化。广府文化体验段,中西合璧的工商银行旧址、青砖镬耳建筑群、特色开敞空间,以路演、展览、场景体验、标识系统、室内设计等方式展现丰富的广府文化。50-60年代芳华段,前锋十八巷及其两旁的红砖建筑群,主要体验知青年代的芳华记忆、红色情怀。80-90年代商业段,前锋大街西段及其两旁的商铺、明清宗祠宅院,体验八九十年代的商业街特色,突出先锋的老字号商铺。跨时代文化展示段,利用中心闲置建筑群作为社区核心,集社区居民生活服务功能和跨时代文化展示功能融为一体,也是两片不同时代记忆的交汇点,体现先锋多元的演进历程。

  (三)活化利用闲置建筑,引进相应文商旅产业

  通过在主要街巷、景观节点增加特色的信息标识,提升内部商业街店面,增补休憩设施,达到整体提升小区环境品质的目的。释放社区空间,引入社会资本与优质产业,通过打开闲置用房的首层架空空间、对闲置用房进行修缮利用等方式,完善先锋社区结构空间。在部分闲置建筑中导入贴合当地实际情况或符合当地域传统文化特色的优质产业,重塑区域商业氛围,注入“有故事的”公共活动场所。通过社会资本及运营团队的引入,加强项目建设及后期维护运营、社区治理等工作,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整合周边资源打造精品社区

  完善先锋社区基础设施同时,改造本地特色商户的店铺门面、灯饰,室内装饰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打造20世纪年代感的的特色商业街。整合先锋社区周边西园公园、水晶宫文化公园、新广场公园、大北路商业服务区、大南小区步行街、百德商场等文商旅资源,规划打造资源之间的连接路径与引导渠道,将人流汇聚于片区内,提升片区文化商业氛围,逐步打造成易居宜业的居住商业新名片。

  结束语:综上所述,以先锋社区改造项目为例,对历史街区在老区改造工作的保护与发展展开分析保护的方法以及发展的意义。要切实展开历史街区专项改造工作,需要充分考量现阶段存在的诸多问题,制定发展规划,实现保护和发展并举,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宜居宜业社区,促使历史街区能够更好地建设和发展。

篇五:旧址研究短板

  

  在全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部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红色资源是传承弘扬革命文化的生动教材和重要载体,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对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悠久的革命历史,红色资源比较富集,全市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等*多处。近年来,特别是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市上下在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康续红色血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命名了一大批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在传承弘扬革命文化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在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革命文化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一是全市缺乏综合性的纪念场馆,这与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需求不相适应,也与*红色资源大市的地位不相匹配。二是以革命遗址、遗迹为代表的红色资源分布较为分散,缺乏顶层强有力的统一保护利用规划和资金投入,系统保护和统筹协调仍是短板弱项。三是对红色精神的研究宣传还不够深入,“拳头产品”还不多,资政育人的实际效应发掘利用不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加强红色资源保护,更好地传承弘扬革命文化,结合实际建议推动形成一个机制、打造一个体系、构建一个图谱。

  一是建立符合*实际的“红色资源保护机制”。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保护是首要任务。一方面,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宣传、党史、档案、文旅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红色资源的整体性谋划、系统性保护。另一方面,着力夯实红色资源保护传承的制度根基,加强制度设计,研究制定*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对红色资源的调查认定、保护管理、传承利用等作出具体规定,明确各方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法律责任等,强化法律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和威慑力。

  二是打造覆盖全市的“红色纪念场馆体系”。革命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源于其扎根于红色基因,体现在建筑实体和展览展陈中。一方面,对标中央建设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做法,建设*市综合性的党史纪念场馆,打造革命文化阵地的“*标识”。建议利用有利条件建设*党史馆,设一个总馆三个分馆,在拟建设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加挂*党史馆牌子,作为总馆;*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加挂*党史馆第一分馆牌子,*纪念馆加挂*党史馆第二分馆牌子,*市委市政府旧址(位于*市)现有房屋稍加整修后加挂*党史馆第三分馆牌子。以建设*党史馆为契机,带动提升全市各地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的建设利用水平,充分发掘利用群众身边的“小微教育基地”,打造学习体验感悟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库”。另一方面,基于全市红色资源分布广泛、点多面广的实际,开展红色资源专项统计普查,摸清底数、重数“家珍”,完善名录管理制度,做好红色资源的认定、记录、建档工作,建立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红色资源档案管理体系。

  三是构建具有*特色的“红色精神图谱大地孕育形成的*精神、*精神、*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被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要进一步聚焦党史研究、文化传播、红色教育“三位一体”,积极争取国家社科基金等重大项目的支持,优化整合市内研究力量,开展高水平协同合作,阐释好这些红色精神在传承革命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强对*精神、*精神、*先进群体精神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精神财富的研究,构建贯穿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具有*特色的精神图谱,更好服务文化强市建设的实践、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实施。

  发言完毕,不当之处,请*部长和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篇六:旧址研究短板

  

  文旅

  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研究要要要以河南为例阴李宁蕴含着丰富的红红色资源承载着革命遗址、遗物等物质文化和革命精神等非物质文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色基因和厚重的历史内涵。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将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是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充分挖掘和运用丰富的红色资源,文化、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具有政治、民生综合功能,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现状数量多、分布广、类型河南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市、区)全。全省有革命老区的县118个,占全省县、市总数的74%;全省主要的革命遗址遗迹有407处,其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处、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54处、河南省中共党史教相关育基地55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景点300处,河南涉及14处。红色文化资源涵盖了为发展红色文化旅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游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近年来,河南大力保护、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红色故事,传播红色能量,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教育事业,取得良好成效。“建党2021年,文旅部、中宣部等部门联合发布,河南有4条线路入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传承奋斗精神”主选,其中包含2条“重温红色历史、主题线题线路,1条“走近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主题线路。路,1条“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2022)据《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显示,在红色旅游发展指数排名中河南居首。78黄河黄土黄种人2023.08渊下冤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一是市场发展不充分、景区发展差别较大,比如安阳市林州和信阳市新县,依托红旗渠和大别山,在红旗渠干部学院和大别山干部学院的引流带动下,红色文化旅游市场发展更从而吸引为成熟,能够得到上上下下的关注和支持,有的虽然有了更多的游客,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局面。存在碎许多红色资源,但缺乏系统规划和有效整合,有的红片化现象,未能发挥其整体效益和辐射作用。缺乏在中共党史、革命史色资源多为区域性的资源,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事件、遗存和人物,知名度不影响力相对较小。高,保护和开发比较滞后,不平衡。一些地方未二是产业融合发展不充分、农业、林业、水利、体育能推动红色文化旅游与工业、“红色旅游+”的复合型旅游等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点)以免费开放参观产品较少。多数红色旅游景区带为主,缺乏市场化手段,对于促进居民增收致富、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待提高。三是对红色资源的挖掘提炼不够深入,对红色资源的转化讲述和现实结合不紧密。特别是面对红“00色旅游主要参与者为“80后”“90后”甚至是体验深度不后”年轻人的情况,与游客的互动较少,一些展览馆无论是展足,对游客的吸引力有待提升。内容缺乏细节,讲解缺厅的布置,还是故事的讲解,难以适应红色旅游年乏新意,几十年不变的老故事,不轻化发展趋势。有的地方对历史资料整理不严谨、革命历史事件的历史价值规范,为了凸显红色人物、和重要意义,刻意夸大美化甚至虚构人物事迹和历不真实、不规范的信息,史贡献,或者表述说法不一。会影响游客的体验。四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不够,缺少沉浸式体验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目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如在VR虚拟展,红色文化资源展示方式日益丰富,河南红成像技术支持下,如同身临其境。相较而言,色文化旅游除了像红旗渠等依托景区之外,多数还是以场馆展览和遗址展示为主,属于传统观光型旅只是简单的游产品,传播模式和展示手段比较单一,只能满足于单纯陈列、图片解说、视频播放等形式,特的游客参观,缺少参与性强的红色文化体验项目,很多是“一张桌子一别是一些革命遗址、名人故居,的简单展盏灯,一个床板一条凳,游客进门就转身”不能体现特色,缺乏核现,内容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心竞争力。五是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住、行、游、购、娱”为一体后。红色旅游产业是集“吃、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的综合服务体系,需要教育、河南红色资源多数集娱乐、销售等行业的大力支撑。地区,长期以中在自然条件相对落后的“三山一滩”在交来由于自身财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大,住宿、停车、购物等配套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餐饮、“最后一公里”服务设施投入严重不足,通往景区的还存在红色景不够畅通。像红色文化旅游大市信阳,区道路通达性不够,连接景区的支线道路建设滞后红色旅游标识系统的情况。城市游客集散中心欠缺,一旦出现红色旅不健全,红色旅游智慧化程度不高,影响游客的体验感游高潮,就会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和满意度。六是红色旅游宣传营销力度不足,红色文化旅但在全国游品牌效应较弱。河南红色旅游资源丰富,除了红旗叫得响、影响力大的红色经典景区并不多。不少地区还存在对红色渠、大别山等知名景区之外,不能很好文化资源研究挖掘不够,宣传推广跟不上,比如,驻马店是河地把历史资源转化成旅游知名度。驻马店先后投资对南省红色文化资源大市,近年来,孤山冲革命旧址群景区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对鄂豫边革命纪念馆改造提升,对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保护维修,在今年推出了这3条精品红色游路线。但范围不够广,力度不够是由于宣传推介层次不够高,大,其在全国、全省红色文化旅游市场中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依然一般。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一是加强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顶层设计,优化整合红色旅游资源。要对全省红色资源进行全在综合分析评估面调查摸底,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各类红色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区域优势和特点,推动红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实施红色文化项目带动,注重总体布局,色旅游产业发展。要加强统筹规划,加强对全省红色旅游发展的指导,大力发展全域旅进一步优化整游、智慧旅游、创意旅游、研学旅游等。合资源,大力推进精品景区建设,努力创建国家“全国AAAAA级景区,支持并争取更多的景区进入支持符合条件的景区纳入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行列。国家长征文化公园项目库,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品牌,让红色旅游成为旅游业和经济发2023.08渊下冤黄河黄土黄种人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7文旅

  展新的增长点和重要驱动力。要注重红色旅游规划与产业等相关规划衔接,推动建立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二是突出“红色旅游+”,打造富有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项目和产品。要促进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红色+山水”“红色+人文”“红色+康养”“红色+农业”“红色+工业”等形式丰富的红色旅游业态,提升红色资源价值。推动红色旅游与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及村庄风貌改造融合发展,建设一批红色小镇特色红色旅游产品。要培育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一批“红+古+绿”复合型景区,开发一批红色文创旅游商品,打造一批红色文化演艺精品。要规范红色研学旅行市场,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研学旅行实践基地,通过学习、教育、传播、培训、展览、实践等一体化建设,延伸红色旅游产业链。要通过人工智能、5G+视频应用、大数据等技术,利用VR、AR技术打造沉浸式的红色文化体验,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旅游的体验感,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水平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的需要。三是加强红色资源挖掘整合,促进红色旅游协同融合发展。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要进一步加大对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要在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前提下,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正确定位、准确评价红色资源的历史贡献。要进一步加强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在全省首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认定,加强红色基因库项目建设,统筹加强红色革命遗址整体规划保护、文物征集和展示利用工作。要站位全局,以系统的、整体的眼光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和开发利用,改变过去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局面,加强整体统筹协调,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围绕重要历史事件发展脉络、重要历史人物活动轨迹打造跨区域精品红色文化旅游路线,进一步提升在全国红色文化旅游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融合发展。四是加大资金投入,补齐红色旅游短板弱项。要着力创新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建设资金、省旅游发展资金的支持,改变过去单一依靠地方财政投入的局面。设立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红色旅游推广、规划编制、人才培养、公共设施提升以及旅游奖励、重点项目引导性投入等。对于红色景区由于政策性免票造成的收入损失,地方财政应按比例给予补贴。要加强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升硬件设施水平;加强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依托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进一步提升景区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补齐在红色文化旅游硬件、软件两方面短板弱项。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红色旅游业,引进国内大型旅游企业参与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运营和管理,提高景区建设运营水平。五是加强红色旅游发展人才队伍建设。随着红色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对景区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红色旅游专业管理人才和相关工作人员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无论是文创产品的开发,还是革命文物的保护、市场营销、智能化管理、导游讲解都需要一批专业的人才。特别是地处偏远的红色景区,更要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积极联系党史部门、红色文化旅游研究机构,加强对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适时举办红色文化创意大赛、红色文化旅游讲解员大赛等,提升红色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紧紧围绕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加强与专业院校合作,可以采取“订单+联合”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一批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夯实人才基础。要盘活本地人才资源数据库,分级分类建立红色文旅人才资源库,为河南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活力。六是加强宣传推介,提升品牌影响。旅游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资源的竞争力上,更体现在品牌的竞争力上。要着力打造河南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树立鲜明的河南红色旅游形象。要通过“新媒体+新技术”的融合与创新,打造营销矩阵,持续加强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升红色文化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要建立专门的宣传策划团队,加强与各旅游集团的联系,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和航空、高铁、地铁、公交等交通载体,扩大宣传覆盖面;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媒体优势,大力开展微博、微信、短视频等现代化、信息化宣传推介活动,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差异化宣传;要积极组织红色文化交流活动,走进校园、机关、企业,开展红色文化主题集中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资源普及度和影响力。本文选自:2023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新时代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研究”(编号:SKL-2023-171)项目。(作者单位河南省社科联学术传播中心)80黄河黄土黄种人2023.08渊下冤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篇七:旧址研究短板

  

  沁源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的实证调查与研究

  作者:杨柳

  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22年第07期

  [摘要]1940年,太岳军区司令部在山西沁源阎寨设立。作为太岳地区抗战时的指挥部,其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调查研究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能够激发人们对这片红色沃土的热爱与探索,能够将新时代革命老区的风貌更全面地展现给世人。通过研究分析短板,给出开发保护的建议,鼓励新时代的老区后辈青年铭记历史、感恩先辈、砥砺前行、不懈奋斗。

  [关键词]沁源;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红色旅游;实证调查;保护措施

  [作者简介]杨柳,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0。

  [中图分类号]D239,D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031(2022)07-0037-03一、沁源太岳军区司令部概况

  沁源县地处太岳山东麓,东有太行山为屏障,扼守汾(阳)——屯(留)公路,同蒲、白晋路等重要路段。同时作为晋中部、南部枢纽,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抗战爆发后,日军进逼山西,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决定八路军在太岳山脉展开部署。可与太行山、吕梁山的部队灵活策应,又可以随时出击同蒲铁路钳制日军南下,还可以以此为据点建立抗日根据地广泛发动群众。其在山西乃至华北敌后抗战中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

  日军对国民党的策略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开始变化,转为主要进攻八路军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此政策的影响下国民党也开始转变政策,第一次反共高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其标志性事件就是晋西事变又称十二月事变。中共打退了此次反共高潮,为适应斗争形势的发展,晋东南、晋西南的部分革命力量向太岳区转移。1940年6月7日太岳军区成立,司令部驻沁源阎寨,此后光荣的革命传统就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激励着一代代英雄儿女英勇奉献。1944年太岳军区司令部随司政机关南撤。沁源太岳军区司令部结束了其历史使命。太岳军区司令部驻扎沁源阎寨期间,领导当地人民同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发展了地方经济,有力地团结了人民群众,谱写了沁源抗战史上的英雄篇章。太岳军区司令部在山西乃至华北抗战史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该旧址进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二、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实证调查

  (一)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建筑布局

  1.旧址门面

  沁源太岳军区司令部原址位于沁源县县城东南七千米外的阎寨村。旧址门前有一排大树。旧址门面简约质朴,呈普通农宅的建筑风格,现有遗址基本保持了当初原有风貌,几经修葺未添加任何繁杂奢华的雕饰。简陋的遗址风貌更能将参观者带入真实的历史情境之中,更能激发后人内心深处的景仰之情。大门的左前方立有一块石碑。石碑立于“工字型”石台之上,上面写着四行文字分别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国务院2013年3月5日公布,山西省人民政府立。这块石碑是在2013年重新更换的,之前门前的石碑由沁源县人民政府设。该遗址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于1986年8月18日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所刻文字的变化反映出政府对该红色旅游景点重视程度的提高。1986年该旧址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旅游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于1987年拨款由县文物馆负责进行修缮。2011年10月,太岳军区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一期名录。2016年12月,在《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第七批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沁源太岳军区司令部入选。

  2.院落布置

  进入院内,土黄色窑洞首先跃入眼前,这土色土香的韵味与同时映入眼帘的青瓦白墙交相辉映,色彩搭配相得益彰。从整体平面布局来看,正前方由三个平行院落组成一个大院落,每两个院落间在相邻白墙中间建有通向另一院子的门。墙正中的门高高凸起,门顶用青瓦简单砌成,两个呈“凸字形”的墙将院落分成西、中、东三块。

  3.主体建筑

  旧址是一排横向整齐划一的拱形土窑洞,主体有8孔,它们依山开凿、坐北朝南,窑洞由昔时军区党政机关领导率领官兵挖掘而成,其通面宽60米,通深达22米,窑洞总占地面积215平方米。窑洞外面墙壁石碑上标明这是军区领导曾生活工作的地方。除领导居室之外,还有参谋部、办公室、警卫班。西边是办公区,东边则是军队驻扎的处所。窑洞要么为左门右窗,要么为左窗右门,一整扇大木质长方形窗被分割成若干小方块,窗户上粘着麻纸。窑门是两扇窄木门,门顶与窗户顶齐平,上面还开有一个小天窗。窗和门均涂成墨黑色,是后来旧址修缮后重新涂的。窑洞屋檐是重叠式屋檐构造,屋檐顶是一长排红砖砌成的镂空造型。整体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

  (二)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内部结构

  窑洞内部具有封闭性,只有窑脸一面朝外,由于窗戶狭小所以窑内采光性差。旧址窑洞主体是并联式窑洞,既两窑洞侧面之间开了一个通向另一侧窑洞的门。窑后侧,通常称之为“窑

  掌”,窑掌中盘一盘土炕。东院左门右窗的窑洞进去以后,炕直接盘在窗户底下。窑内部结构简洁明了,一是当年条件艰苦,二是窑洞注重实用功能。因而无繁杂的雕饰。主体窑洞分工不同,有警卫班、有参谋部、有办公室、有居室。参谋部与居室仅在窑壁凿出有且只容一人通过的门,窑掌一盘土炕,最多再搭一个灶台,室内结构仅此而已。呈现在眼前的情景,使得观者内心深处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就是在如此艰苦恶劣的环境中,革命先辈们领导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其艰辛的历程用长篇的溢美之词也不足以表达。除正中窑洞并联之外,其他窑洞均为普通单孔窑洞。

  (三)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陈设文物

  由于抗战时期条件艰苦恶劣,窑洞本身又是一种重实用性建筑,所以旧址内部文物陈列较简洁,几乎一目了然。进入陈赓居住工作的窑洞,可看到正对面窑壁上挂有一张陈赓的照片。两边墙壁则挂着一些记录当年情况的老照片。窑洞内的土炕上只铺有一张草席,经过岁月侵蚀,草席已成灰白色。草席上放有一张正方形木桌,木桌呈灰黑色,桌角与桌腿的颜色早已磨白,就是在这个小木桌上军区领导看文件、看地图,进行作战部署,其历史功绩不容小觑。木桌上放着一盏油灯,在简陋的环境中,见证了军区指战员的日夜操劳。土炕前边放着两个玻璃展览桌,桌内放着缴获敌人的靴子、帽子、皮腰带、水壶套,由于年代久远,展品已发黄白色。展桌里还有决死队的长方形队章、抗战笔记和书籍《无形的战士》《中国史话》等。在司令部房间里一张桌子上放着一台黑色电话,这在当时应该是最贵重、最珍贵的联络工具了。

  (四)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史料汇总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里收录的资料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三类。一类为当时出版的抗战书刊,这类抗战书刊又分为军事类和思想文化类,军事类主要有《无形的战士》,它由新华书店于1945年发行,这本书以苏联红军的炮队为例介绍、讲解了一些军事知识,书中还有或简洁或详细的插图利于官兵理解与运用。还有一本名为《战场就是课堂》的军事书收录了一些军事案例供官兵参考。这类书籍在当时对提高官兵军事素质和军队的战斗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思想文化类书籍有黄炎培所著的《延安归来》,该书细致地描述了他在延安的见闻、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许立群的《中国史话》,这本书封皮为蓝色,封面右侧印有一只石狮子,1942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讲述了原始公社到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的没落,是一本历史读本。还有《小夏伯阳》《生命》等书籍。这类书刊在当时起到了鼓舞士气民心的作用,广泛宣传了抗日的思想,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抗日群众的文化水平、鼓舞了群众坚决抗战的决心。另一类为当时官兵的日常笔记、日记、生活记录等,这类资料多为散的单页资料。由于当时战争的紧迫性以及官兵自身的文化水平的局限,留下的这类史料较少,但是这类珍贵史料对还原史实、研究历史提供了可靠详实的参考,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还有一类是当时的党政文件,如《中共中央关于1933年两个文件的决定》《太行军队一九四二年春季与夏季反扫荡总结解密》《机关生产的农业常识》《人民解放战争两周年的总结和第三年的任务》。这类资料有助于理解当时党的一些决策、决定。

  三、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保护与开发

  (一)开发方向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华夏古文明的发祥地,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山西又是革命老区,因而红色旅游资源也极为丰富,星罗棋布分散在三晋各地。山西作为敌后抗日的主战场,大部分红色旅游景点的主题与抗战有关。从对山西红色旅游景点总况的了解中得出,山西红色旅游景点可以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战争和战场的遗址、遗存;第二,红色人物纪念馆;第三,抗战指挥部旧址;第四,烈士陵园。这四类基本上涵盖了山西红色旅游景点的类型。综观山西红色旅游景点分布,可以看出,其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吕梁山、黄河一带。这与抗战时期中共在山西的战略部署有着重要的关系,这些景点中有许多红色景点景区保护开发极其成功,处在太岳山麓的太岳军区旧址与一些景点相比略有差距,所以沁源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应借鉴优秀经验,寻找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开发、发展之路。

  山西地区的红色旅游景点因地而异,呈现出不同的开发特点。从调查中得知,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是一个分散的且开发单一的红色旅游景点。由于身处大山深处,交通状况差,基础设施不健全,周围并无其他声名显赫的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很难形成集群化效应。又因该景点周围尚未建立起博物馆等性质的综合性展馆映衬,故目前该景点只能通过建筑旧址呈现历史史实,其蕴藏的巨大潜能有待进一步开发。

  (二)保护措施与开发建议

  1.沁源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保护开发现状

  从整体状况来看沁源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开发短板。在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发布的“2018百佳深呼吸小城入围名单”的候选单位中,沁源县赫然在榜。沁源可以在浩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可看出其非凡卓越的绿化环境。与山西省境内的大多数红色景点相比较,沁源红色旅游景点属于孤立单一状态,离其他红色旅游景点距离较远,没有可以与其构成群体效应的红色旅游景点,但是沁源县自然景观丰富,這就可以使自然景观拉动该红色旅游景点,以优带劣,取长补短,使得自然景观与红色旅游紧密结合,成为共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阻碍红色旅游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交通状况。沁源地处太岳山麓,周围众山环绕,盘山公路居多,至今尚未开通火车。这既阻碍了山内人们的出行,也严重影响了外地旅游者的参观及当地旅游景点知名度的扩大。

  2.沁源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保护开发建议

  第一,沁源自然景观优美,山水景观大多具有很高的旅游欣赏价值。可以开发、推出本地精品出游路线,将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与周边山水自然景观(例如灵空山、菩提寺、沁河源头、太岳山森林公园等景点)结合,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成立自己的旅游车队、旅行社,最

  大程度吸引本地和外地游客。这样的“红绿组合”不仅可增强游人的视觉感官,还可以触动其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对旅游者来说是一举两得的。通过“红绿结合”的方式促进周边景区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第二,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要扩大资金投入,增强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既可以在一些宣传平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宣传广告,还可以在户外搭建大小各异的广告牌加强宣传效果。同时要设立专门机构开发独具特色的纪念品,生产和研发相结合,打造独特的地标文化。寻找商业合作伙伴,招商引资,互利互惠,把本地区的景点景区名号打出去,引进新的商业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另一方面政府要不断完善景区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环境,形成一条完整、完善的旅游服务链条,增强自身竞争优势。这个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可以在旧址旁边修建与其有历史渊源的博物馆、展览馆,模拟厅等场馆,形成规模效应,吸引更多参观者。二是与周边的现代农业结合,帮扶周边的农家乐、采摘农业园区,在游览者参观以后可以吃当地的农家菜、摘农家果。两种渠道可有效提高旅游者的体验感与舒适度。

  第三,提高当地群众的景点保护意识,让群众积极参与进来。消除群众长期以来对该红色旅游景点不了解、不重视的传统,让当地群众成为传播历史文化的使者。当地基层组织还要积极招贤纳士,招聘专业的讲解员讲解该景点的历史,专业讲解员还能对村民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景点人员的专业素养。

  第四,可以让一些社会团体、志愿团体参与进来,比如说沁源晋剧团、沁源秧歌剧团,这样既能使游览者耳目一新,提高了情感体验,又达到了宣传本土文化的目的,还充分发挥了艺术工作者的价值,一举多得。同时要将展现景点内容的手段多样化,如利用投影仪再现历史,使历史场景、事件具有直观性与震撼力。

  第五,重视红色文化,保护红色旅游景点。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从此刻做起。既要加大对太岳军区旧址的保护开发的力度,又要保存景点的原汁原味,在修缮开发的过程中不走形、不走样。挖掘景点潜在优势,使之成为当地景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为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1]师文华,卢海明.太岳革命根据地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2]杨茂林.山西抗战纪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3]李相状.读行红色圣地[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4]徐先玲,李相状.红色旅游指南[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5]李金龙.国家地理百科[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5.[6]张弘,张勇.中国红色之旅[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6.[7]王境.基于生态遗产和旅游体验的西安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8]陈耀辉.旅游美学与旅游产业开发[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篇八:旧址研究短板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

  【公布日期】2021.12.24?

  【文

  号】文物革发〔2021〕41号

  【施行日期】2021.12.2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文物革发〔2021〕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计划单列市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已经国家文物局党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文物局

  2021年12月24日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统筹推进“十四五”革命文物保护管理运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推动下,全国革命文物工作取得很大进展。革命文物家底基本摸清,革命场馆体系基本形成,普查登记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可移动革命文物100多万件/套、革命博物馆纪念馆1600多家。革命文物保护状况持续改善,教育传承功能明显增强,融合发展作用大幅提升,机构队伍建设实现突破,整体态势日益向上向好。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建设文化强国、文物保护利用强国的关键时期。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正处于乘势而上、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其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同时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保护管理还有弱项,研究展示存在短板,运用手段有待拓展,融合发展仍需提升,能力建设亟待加强。文物系统更须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胸怀大局、开拓创新,更好统筹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革命文化弘扬与传承工作。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用心用情用力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生动展现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增强精神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贡

  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治引领。落实革命文物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树立正确党史观、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对各种革命旧址不能等量齐观,对革命历史、文物价值评价要恰如其分。

  ——坚持科学保护。贯彻保护第一,加强总体规划,统筹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维护革命文物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

  ——坚持教育为重。全面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坚持守正创新。树立大局意识,坚守正确导向,加强前瞻谋划、整体推进、分类施策、实践创新,促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建设、旅游提质相结合,与乡村振兴、老区发展相结合,与惠及民生、增进福祉相结合,激发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的动力和活力。

  (三)发展目标

  革命文物资源家底进一步廓清,整体保护格局基本形成,保护水平全面提升,系统研究、科技应用更加深入,场馆布局日臻优化,阐释展示、教育传承提质增效,服务大局、赋能发展作用越发彰显,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革命文物保护管理运用体系基本健全,保护管理传承能力全面增强。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整体保护

  持续开展革命文物资源普查,重点开展反映“四史”的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分批公布革命文物名录,及时将重要革命旧址核定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国土

  空间规划中落实保护革命文物的空间管制措施。做好革命文物征集、定级工作。建成全国革命文物大数据库,规范数据管理,推动开放共享。加强革命旧址保护维修和馆藏革命文物保护修复。全面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强化整体规划、连片保护、统筹展示、梯次利用。加强长征文化遗产线路保护。落实革命文物定期风险排查和日常养护管理制度,推动各地加大省级以下革命文物保护力度。推动建设革命文物建筑消防系统,对火灾风险突出的重要革命文物建筑实现消防设施建设全覆盖,筑牢文物安全底线。

  专栏1革命文物保护

  1.革命文物大数据库建设工程。用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建成全国革命文物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实现革命文物资源数据信息的分级填报、分级审核、统计分析和实时更新、动态管理、便捷检索。

  2.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工程。以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为抓手,全面完成片区工作规划编制工作,明确片区革命文物连片保护、整体展示、融合发展的主题提炼、空间结构和项目布局,健全革命文物领域跨部门合作、跨区域协调的推进机制,重点推进5-10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有序实施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展示项目,鼓励地方创新实践。

  3.革命文物主题保护展示工程。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为主线,聚焦见证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救国兴国强国的伟大贡献,着力提升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机构、重要人物遗址遗迹以及著名英烈纪念设施保护展示水平。重点开展反映辛亥革命、建党建军、长征、东北抗联、抗美援朝、“两弹一星”等主题的革命文物保护展示工程。

  4.省级以下革命文物保护工程。结合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振兴发展,遴选20-30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分布集中的市县为试点,推动地方人民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摸清其保存状况,实施一批抢救性保护项目,在政策保障、经费支持、管理机制上积累经验、辟出新路,有效改善省级以下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状况。

  5.馆藏革命文物保护工程。强化科技支撑,重点加强材质脆弱、病害严重的馆藏革命文物本体保护修复。切实加大市县级博物馆、纪念馆的馆藏革命文物预防性保护力度,推进其保存环境达标建设。示范开展馆藏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

  (二)深化系统研究

  整合文物、党史、军史、档案、地方志方面研究力量,加强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关实物、文献、档案、史料、口述史的抢救、征集与研究,加强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实物、藏品征集与研究,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强革命文物分类分级管理制度研究,发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白皮书。研究起草《长征文物保护条例》,鼓励制定革命文物地方性法规。加强红军标语保护等关键技术研究。支持文物博物馆机构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革命文物领域课题研究,建设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

  专栏2革命文物研究

  6.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培育工程。围绕科学保护、价值挖掘、展示展览、社会教育、传播传承、科技应用方面,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共同建设10-15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跨学科合作,不断推出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三)提升展陈质量

  优化全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区域布局,支持新建改扩建一批反映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及重大事件、重要人

  物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新评定一批革命历史主题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把好导向、聚焦主题,用史实说话,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公正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着力打造高质量精品展陈,有效提升反映党的百年奋斗伟大历程的重要革命旧址展示水平。合理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的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

  专栏3革命文物展示

  7.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提升计划。培育5-10家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新建改扩建10-20家长征主题纪念馆,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建设,鼓励反映“四史”主题的行业博物馆建设。支持50-100家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纳入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序列。

  8.革命文物展览精品工程。围绕重大节点,每年推介一批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线上线下融合的革命文物展览精品。指导支持50家基本陈列超过5年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和革命旧址局部改陈布展试点;指导支持50家基本陈列超过10年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和革命旧址全面改陈布展试点。

  (四)强化教育功能

  充分用好革命文物资源,主动服务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广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确定一批重要标识地。持续推进宣传、文化和旅游、文物部门管理使用的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全面对外开放,推动有条件的重要建设工程、科学工程、国防工程面向公众开放,鼓励引导旅游景区的革命旧址对特定人群免费开放。推动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支持馆校共建实践育人共同体,设计符合不同年龄、不同群体认知特点的多样化主题教育活动。提高

  革命文物传播能力,做好革命文物“三个百集”微视频制播工作。加强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丰富网络空间革命文化内容,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爱国主义教育空间。

  专栏4革命精神传承

  9.研究确定重要标识地。围绕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大节点,研究确定一批重要标识地。依托革命旧址、场馆,突出教育功能,彰显时代特色,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堂、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

  10.红色基因传播传承工程。持续推进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传播,建设革命纪念馆红色基因传承云平台,研发服务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少年教育的革命文物数字资源包,推出革命文物云展览、云直播,制播革命文物主题纪录片、微视频。开展党的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纪念馆里的思政课等系列主题活动,厚植红色基因,树立红色理想。

  (五)促进融合发展

  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战略规划,结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和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融入城市发展。加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更好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出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开发红色文化创意产品,依托革命文物开辟公共文化空间、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专栏5革命文物领域融合发展

  11.协同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发布

  《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官方网站。加快长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建立并推行长征文物重大修缮保护清单、长征主题博物馆纪念馆提升改造清单、长征文物及周边环境风貌保护管控清单。丰富长征精神主题精品陈列和展示体系,打造全程贯通的“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江西、福建、陕西、甘肃段建设。

  四、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协调

  各级文物主管部门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依据本规划细化“十四五”革命文物工作具体任务,制定路线图、时间表,量化考核指标,推动将革命文物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政绩考核体系。加强与宣传、党史文献、发展改革、教育、科技、财政、文化和旅游、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

  (二)完善政策支持

  健全革命文物保护支持机制,强化政策供给和资源要素支持,拓展资金渠道,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创新推出更多原创性、差异化改革举措,提高革命文物领域治理效能。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革命文物工作队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三)强化规划落实

  国家文物局要履行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职责,省级文物主管部门要发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牵头抓总、组织督导作用,市县级文物主管部门要抓好任务落实、提升工作能力。国家文物局将适时开展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及时总结推广各地方的好做法好经验。

推荐访问:旧址研究短板 旧址 短板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