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畅运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事迹材料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作为一名党员铸牢中华民族(4篇)

时间:2024-09-03 18:18: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作为一名党员铸牢中华民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精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只有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才能推动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中国共产党员,我深切感受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谈一谈我对于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得体会。

  一、树立全民族意识,弘扬中华文化

  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要树立全民族意识,坚定不移地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作为中国人,我们要时刻铭记中华文化的伟大成就,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只有让中华文化在全民族范围内发扬光大,才能激发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在日常工作中,我始终关注着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通过组织学习中华经典著作、举办中华传统文化活动等形式,我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的瑰丽与深邃,激励大家珍爱民族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例如,在单位组织的主题学习活动中,我经常选择精读《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与同事们一起讨论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做一名合格的中国人。在中华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我还会组织大家一起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举办汉服、书法、国画等活动,让大家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我感受到了弘扬中华文化对于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只有让每个中国人都自觉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才能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践行团结协作精神,促进民族团结

  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践行团结协作精神,促进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是具有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民族。只有让中华民族各族群众心手相连,团结协作,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在这个过程中,各民族之间要增进友谊,加强交流,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团结进步。

  作为中国共产党员,我时刻牢记党的群众路线,努力促进团结协作,推动全民族团结。在工作中,我积极与各民族同事交流沟通,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风俗,倡导民族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都努力传播民族团结的正能量,引导身边的人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差异,共同促进民族团结的发展。

  在单位举办的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中,我积极参与组织工作,帮助同事们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和融合。在座谈会上,我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引发了大家对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热烈讨论。通过这些活动

  的推动,我深切感受到了践行团结协作精神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也更加坚定地认识到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紧迫性。

  三、强化民族认同感,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强化民族认同感,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民族群体,只有让每个中华儿女都深刻认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才能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认同感,唤起每个人心中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仰和使命感。

  在日常工作中,我时刻牢记身为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使命,努力弘扬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单位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中,我经常选择讲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和文化传统,让同事们了解祖国的伟大成就和辉煌历史,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组织大家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纪念碑等场所,我讲述

  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精神和英勇奋斗的历程,激发了大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在与同事们的交流中,我也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引导大家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爱护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和历史观念。通过这些工作的推动,我深刻认识到了强化民族认同感对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也更加坚定地认识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紧迫性。

  四、总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使命。只有让中华民族各族群众心手相连,团结协作,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才能实现中华梦的伟大目标。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将继续努力践行团结协作精神,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认同感,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篇二:作为一名党员铸牢中华民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1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20_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瞻远瞩,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从此,中华儿女有了共同的追求,56个民族有了共同的梦想,13亿中国人戮力同心、砥砺前行,汇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而民族团结则是成就中国梦的有力保障。中国的大好局面是某些人不想看到的,他们见不得我们好,妄想搞乱中国,打碎我们的梦,把已经推翻的大山重新压回到我们头上,妄想把我们踩在脚下、像百年前那般继续欺压奴役我们,而破坏民族团结,就是他们惯用的伎俩之一。民族地区高校师生尤其要对此有清醒认识。

  民族工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地位举足轻重。从国际上来看,冷战结束以来,世界范围的各种冲突,绝大多数都是民族宗教冲突,或是以民族宗教为旗号的冲突。从国内来看,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在20_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容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20_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

  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我们要深刻认识“多元一体”的民族国情,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

  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集中概括为九坚持,即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党的民族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这九个坚持是从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实践中建立和发展完善起来的,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独创的,适合中国的正确道路。作为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刻认识、认真领会,并在三全育人的工作实践中融会贯通,指导工作。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宪法规定的责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认同的重要基础;是各民族最为便捷地实现充分沟通交流的重要

  工具;是各民族更为全面、直接、高效地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渠道;是民族地区全面加快发展,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各民族更加深入广泛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提高各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依法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并行不悖。要正确理解和解读国家政策,不要被蓄意破坏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的敌对势力蛊惑。要深刻认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极端重要性,增强正确宣传、严格执行、努力推动的自觉性。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统一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上来。

  作为民族地区高校工作的党员干部,要让民族工作意识深深扎根于内心,主动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治责任,牢固树立国家政治安全防范意识,做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铜墙铁壁,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努力奋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2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每当说起这三个离不开,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大家常说的“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就是需要文化认同。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就是党

  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长远之举、固本之策,是对国家整体利益的考虑,是对少数民族长远利益的考虑,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构筑中华文化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更是在全民族中进行文化认同。无论是普及通用语言文字还是落实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十二个方面,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我们每一名普通民众都应该全力支持、全力配合能够促进文化认同推动民族团结的方针政策和民族工作。

  《旧唐书·魏徵传》中有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历史就是为实现民族解放、长期抵御外来侵略、各民族之间建立患难与共关系和深厚友情的历史。我们要结合当前阶段的学习教育,深入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以史为镜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

  在抗击非典、抗洪抢险救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疫情、河南水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尤其在抗击疫情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亲历者,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度时艰,有人坚守岗位,有人迎风逆行,无不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信仰,无不彰显了中国人的刚强,无不彰显了中国人民团结的力量,我们无不为之感动,为之振奋。

  身为一名党员、一名年轻干部、一名组工干部,更应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感党恩、跟党走,肩负好铸牢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学习、组织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3按照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有关安排,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在思想上经历了一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精神洗礼,对党关于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和理解,对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和感悟。个人认为,只有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融进自己的血液和灵魂,使其成为自己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才是践行“两个维护”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具体体现,才是对学校安全稳定的最大贡献。

  一、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各民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史,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身份意识,没有共同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就会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就会导致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这是我们必须吸取的一个深刻教训。党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将其写入党章,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校作为一所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作为一所少数民族师生占全校师生总数三分之一的高校,做好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学校事业处于历史发展上的最好时期,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更加需要各族师生团结一致、凝聚力量,确保向着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不断前进。

  二、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

  20_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基础和首要前提。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多元”指的是中华民族的起源是多元的,56个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多元性;“一体”指的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开拓了我们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我们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我们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我们伟大的精神。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离不开一体。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教育引导各民族牢固树立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意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繁荣、进步。

  三、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在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识、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的基础上,我们要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以实际行动践行“两

  个维护”,为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营造和谐、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氛围。一是学深悟透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把学习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摆在理论学习的首要位置,扎实组织开展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全覆盖式学习,真正掌握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增强全校师生对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二是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宣传、培训、教育、践行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构建各族师生共有精神家园。三是大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师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共同工作学习生活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4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如果没有一种全民共同使用,全社会通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会严重影响不同民族区域,不同语言区域的经济文化社会交流,时间长了还会淡化各民族之间的情感,割裂各民族之间的纽带。

  作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工作人员,我一定坚定不移的拥护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的讲话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培养成有理想,有情感,有道德,有自信的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达到感情相

  依,情感交融。加强民族团结,要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加强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5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新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力量之源、实践真之理、伟大复兴之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也必能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作为北疆青马人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身边做起。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努力奋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6“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歌里唱的真好。中国人民经历了多少苦难,还是那么团结。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应该学会团结,这样才能立足社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团结,了解团结的重要性。让团结伴随我们。今天的中国需要团结,明天的中国更需合作,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祖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具有维护国家团结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功能。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后备军,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依照不同阶段的教育特征,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层次,针对小学教育阶段,确定学校教育在不同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重心,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增强学生的“五个认同”意识。

  小学教育阶段是启蒙共同体意识,孵育爱国情感时期。

  这阶段学生从家庭步入学校,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因此,该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立足于启蒙教育,以象征教育为主要手段,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出发点和参照物,让学生感知国家的象征符号,孵育国家情感。首先,我们通过学生在校期间美德表现发放激励卡,学生们通过集体表现获得激励卡数,换取学校组织的传统、民俗文化体验和参观机会。参观了草原英雄小姐妹故居、武装暴动纪念馆,体验了蒙元、农耕等文化。以此感悟民族文化,进而增进民族情怀。在传统节日时,我校组织“小小乌兰牧骑”多次走进社区,和社区居民们共度传统节日,为广大居民们送去了欢乐和文明的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学校依托《语文》《道德与法治》等教科书中象征中华民族或国家的符号,如颜色鲜艳的国旗、国徽、红领巾,或者祖国妈妈、花瓣、大家庭等国家比喻物,通过情感的渲染,在学生心里播下爱国的“种子”。向学生传递苦难辉煌的中华历史和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基础。

  这一阶段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目标以爱自然、爱他人、爱家乡为融入点,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爱祖国、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爱中华民族、爱人民的情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我出生的地方是一个小山村,隔过不远又是一个小山村,就是这样村村相连,鸡犬相闻,炊烟相望。小山村的父老乡亲,特别亲和,用相濡以沫也并不夸张。其实,住在老家那前坡后洼的乡邻,有蒙古族、汉族……当然,还有满族,老家那地方是满族自治地方,满族人相对多一些。经过世世代代的杂居聚居,人们间的民族概念似乎不清晰了,真的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家庭概念。特别满族蒙族都是草原民族,好多风俗和禁忌也没有啥区别,互相认可。老家那里居住的乡邻们在日常交流、生产生活中多使用汉语,这是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的结果。

  后来,因为某种机缘离开河北坝上的老家,到了内蒙古的阿拉善工作生活。记得在我出门的前一晚,母亲叮嘱到了民族地区,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民族风俗,不懂

  多看、多学、多记……要与当地的本土民族交往好,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好,工作好。

  阿拉善宁静僻远,我在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慢慢积累,学了不多的民族语言,比如简单地问候语、日常生活用语,还结交了不少当地的蒙古族朋友。

  其中文学界的马英、恩克哈达、额宝勒德、宝音巴图……我们都是很好的文友,文学相通,在文学活动中能感知到文学赋予我们文学人的相知,能感受到文学带给我们的享受和快乐。

  我们还有一个玩乐团,这个团队成员由几个家庭组成,定期不定期组团外出旅游,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值得一说的.是我们的团体内有三个民族成分,我是满族,还有一家是汉族,其余的是蒙古族,可谓民族大融合、大团结,我们相处得非常好,情同手足一样,一起玩,一起转,不亦乐乎。

  其中有一位阿拉善长调民歌协会的副会长达来,达来在蒙古语中是“海子”“湖泊”的意思。我们统称这位老兄为“大海哥哥”,他的夫人萨仁,在蒙古语中是“月亮”的意思。每次出行到了内地,大哥代表内蒙古阿拉善文化使者隆重出场,把悠扬的长调献给远方的朋友,赢来的不仅是热烈的掌声、欢笑、还有就是斟满的美酒,歌声不断酒不断,唱到一醉方休,喝到一醉方醒,草原民族的豪放、劲爽,给内地朋友留下非常深、非常好的印象,至今大家都有很好的往来,是朋友。

  我们不会唱长调,但是会跟着旋律的起伏,摇头晃脑地随唱,混在悠扬的歌声中,我们是一个团队,把阿拉善的文化和热情带给内地的朋友们,其乐融融,欢聚一堂,满满喝几杯。

  在老家其实好多风俗,都是杂化糅合过的,比如春节有好多习俗,说是满族的也不全是,说是汉族的也不尽然,当然中间也有好多蒙古族元素。毕竟同山同地同风雨,世世代代走过了多少年,融合是求同存异的必然选择,互相尊重是文化多样性的必须。

  朋友也好、民族也好,以礼为先,尊敬在前,一切事情都好办。在新时代发展进步的当下,民族融合,文化融合,建立守望相助的手足情怀,民族共同体,正是被写入党章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伟大意义的具体实践,也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共同遵守。

  我们旅游到过新疆,到过云贵,在一些民族互动的活动中,大家唱起来,跳起来,其乐融融,都是共和国的儿女,都是中华民族兄弟,乐之所乐,倾情与共,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手挽手,肩并肩,建设和谐美丽的家园,才是人间正道。

  正如歌词: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托县强化组织领导抓落实,成立了教育系统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全县教育系统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宣讲培训、教育先锋志愿宣讲服务等形式,全面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分批分层次培训覆盖全员。学习教育紧紧围绕“强化理论武装、打牢思想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坚决纠正偏差;增强政治担当、突出工作重点”3个方面,从理论内涵、历史脉络、政治要求、发展规律、地位关系、法律层面、政策表述、中央要求、工作机制等角度,深入解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和推进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重要意义,详细解答“怎么看”和“怎么办”两个问题,进一步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统一思想认识,为坚定坚决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有关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紧密结合学习教育活动,托县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自20_年10月开始,全县教育系统开展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教育,通过集中学习、对照检查、考察评定以及召开“师德师风”专题研讨活动和教师培训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政治站位,提升了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作风优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提供有力保障。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时了解学校办学、教师工作生活、学生及家庭等基本情况,密切党群、干群和家校关系,该县在全县教育系统持续推进访学校、访教师、访家长“三访”活动,扎实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和包联活动,走访30所中小学幼儿园、2000余名教师、2万余名学生,“面对面”听取意见,“心贴心”谈心交流,“零距离”服务群众,打好同心结、画好同心圆、走好同心路,共筑中国梦。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成为全县和谐稳定的民族团结进步窗口,从去年9月份开始,该县中小学、幼儿园2万余名学生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开展了“手拉手、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努力践行“民族团结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不断将中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于全县师生心灵深处,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该县还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等内容融入校园文化,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学校有效发挥功能室、走廊文化、校园文化墙的育人功能,围绕“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党爱国爱家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大力开展思想宣传和主题活动,创新校园阵地建设途径,突出“一校一品”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努力使校园文化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展现校园文化阵地新风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1第一,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宣传教育。

  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规以及民族团结、民族基本知识教育。

  高度重视和防范出现伤害民族感情、有损民族团结不良信息的传播。

  努力经过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使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以及“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第二,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坚持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提高活动,真心实意地为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群居地方办实事、办好事,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在节庆、饮食、丧葬等方面的特殊需要。

  第三,正确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

  第四,切实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作用。

  进一步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务水平,妥善处理涉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和纠纷,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11这民族那民族,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巩固发展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各族人民共同的事业,是各民族每一个成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56个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高亢的民族团结之歌,需要众声合唱;鲜艳的民族团结之花,需要同心呵护;牢固的民族团结之桥,需要真情浇铸;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大厦,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建设。一句话,维护民族团结大局人人有责任,实现民族团结目标个个有义务。

  但民族团结不会凭空而至、从天而降,更是坐等不来。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个人工作的岗位,都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舞台。我们都应坚定自觉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发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维护者。点点滴滴,涓涓细流,终能汇聚成涵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浩荡潮流。

  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历史机遇,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团结局面,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携手共筑维护民族团结的铜墙铁壁,使民族团结成为时代的正能量、最强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1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和谐是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保障。长久以来,各民族间碰撞升华的文化火种,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各民族在地域构成上交错杂居又相互包容、在经济生活中相互帮扶、在情感诉求中相互亲近依存,这是对中华文化认同的一种现实表述。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自身文化传承间的平衡状态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在当时当下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依据,是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民族的长治久安,复兴兴旺更多的是依托于文明永固创新不竭的基础之上,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对文化的认同及信心

  党的__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注入了灵魂

  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各族群众树立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通过弘扬革命文化,让各族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历史,进而将文化自觉和政治自觉相结合,形成正确的政治认同;通过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改造和创新,从而更具有现代性

  在内蒙古的土地上生活着49个民族,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体系,孕育了光辉灿烂的草原文化

  内蒙古之所以能够保持和谐发展的局面,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并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70多年来,内蒙古在制度建设、人才培养、载体构建、技术支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建国初期,内蒙古创立了面向基层群众的“乌兰牧骑”,成为全国文艺界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大区、文化强区战略的实施,实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入新世纪,实施了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创造性地提炼出“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深层的民族文化精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13在六年前的汶川地震中,“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这句话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心声。在玉树大地震后,中华儿女再次奏响心手相连、众志成城的心曲:“今天,我们都是玉树人!”西藏的拉萨、林芝、昌都的消防官兵在第一时间前往玉树进行救援。志愿者赵成才和29位战友组成了“老兵联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玉树。这个典型的多民族组织成员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在这儿,我们都属于中华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

  民族团结,是我们实现“一家亲”的美好梦想的必经之路,而这个梦想已经离我们不远了。为了让56个兄弟姐妹的笑声洒满每一个人的心中,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洒满祖国大地,我们必须共同努力!

  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源泉。

  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不仅有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而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还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不同少数民族的住房结构各具特点。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楼,一栋栋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不同少数民族对大米的吃法也各有不同。南方的傣族、佤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喜欢把米装入竹筒放在火上烧烤,使米饭带着竹子的清香味。壮族、布依族群众喜欢吃五色糯米饭和糯米糍粑。朝鲜族群众惯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新疆的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萝卜、洋葱,有的还加入葡萄干、木瓜等,炒焖成喷香可口的什锦饭,由于焖好的饭用洗净的手抓食,所以又叫“抓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14我出生在新疆博州精河县,现居住在博乐市。博尔塔拉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物产丰富,环境优美,文化先进,民族团结。我要介绍的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

  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阿拉套山北麓,是我国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的地带。这里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整个区域林草茂盛,植物覆盖率达到91%左右,野生植物达到1600多种,鸟类达到170多种。此外,这里还有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16种二级保护动物。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有许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温泉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等等。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是自然保护区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我们应该好好保护这些自然保护区,让我们的家乡永远保持山清水秀,风调雨顺。

  我热爱新疆,热爱博尔塔拉,热爱博乐。我热爱博州的山山水水,更热爱博州的各族人民!在我心底,存在着一个美好的中国梦,那个梦汇聚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希望,承载着十三亿颗中国心。我希望五十六个民族能够永远团结在一起,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如兄弟姐妹永不分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个巨大的团体。只要全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只要我们56个民族紧密相依,就没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就没有什么梦想不能实现。历史一再表明,民族团结和睦,国家就繁荣发达,而民族内乱分裂,则会导致国家衰败落后。洪涝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都无法击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15一方面,一个人就像一滴水一样,可以映射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缩影。也就是说,小我之个体的观念思想观念意识与联合阵线取向,会深刻地影响非常大我之整体的形象、面貌与走向。另一方面,这滴水又会跟随大江大河紧靠流过大海,流向远方。换言之,大我之整体的生存状况与预计未来愿景的构思,又会直接关乎小

  我之个体的生命质量不会与期待。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和意义,就可以从整体和个体的双重视角加以审视。

  与此同时,“铸牢”本身也具有双重性:既可以当动词用,意味着彼此间成员彼此间互动交往更趋紧密的过程;又可以当名词用,元老表示成员彼此间形成一种和合凝聚的状态。所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含意和意义的把握,还需要关照整个过程与状态的内在关联。

  第一,铸牢意识是成员间关系交往聊天室互动的过程性存在。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诸种联络才会生发、意义才会生成、价值才会呈现。也就是说,当你真正地走出自我圈定的藩篱和边界,去接近自然、去触摸世界、一下倾听他者的心灵召唤、去为他人作第一份贡献时,你的感知体验、行动意向、存在价值才会慢慢变得圆润。在努力去关键步骤构织关系网络的过程中,一个形成人才能慢慢形成一种相对稳定可靠的归属状态。

  第二,意识铸牢表现为成员间关系关连凝聚与巩固的`可靠状态。这种状态能够克服成员彼此之间的距离感,消解不确定性、不可靠性和不安全性,持续提升亲切友善团结等体验,并形成明朗乐观美好的愿景与期待。就像那句流行的话语,“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会感受到,你的身后有你的同胞后边和朋友,有兴盛起来的国家和民族。当然,意识铸牢并不在于消解个体的独立自主,也不是放任群体性的随大流,而是需要你心存理性判断、知识经验和收藏价值信仰,并具备民主自由的能力。

篇三:作为一名党员铸牢中华民族

  

  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心得体会精选7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心得体会篇1通过参加科左后旗政协举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网络学习培训班。让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发挥好政协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示范引领和凝聚人心作用有了更深刻认识。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作为:

  一要高举团结旗帜,以心换心筑牢共同思想基础。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巨大包容性,吸纳了各党派、各阶层、各民族、各宗教界的代表人士,有利于各民族利益诉求的充分表达,也有利于兼顾各民族的利益,在做好民族工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政协委员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高举大团结、大联合旗帜,与各族各界群众以心交心、以心换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各族人民意志,吸引和激励各族儿女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热潮,坚定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在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础上,把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不断推向前进。

  二要发挥智力优势,建言献策助力共同繁荣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政协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基础。如何着眼各族群众的所思所盼和切身利益,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各族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确保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政协委员推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

  三要彰显界别特色,联情联谊共促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人民政协是以界别为单位组成的政治组织,联系着众多少数民族界和宗教界委员,他们是民族界代表人士和宗教界上层人士,在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中有着特殊的影响力,是党和政府开展民族宗教

  工作不可替代的依靠力量。通过少数民族、宗教两个界别平台和各级政协委员积极有序的参与,不断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宣扬有益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念,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作出贡献,是政协民族宗教工作的优势体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心得体会篇2“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下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状况的客观描述和对我国民族关系本质特征的概括,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对我国民族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擘画和远景期许。这一概念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创新发展的理论品格,是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宏大课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前提在于深刻认识其丰富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质属性是命运共同体,即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构成的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基本内涵可以表述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与各民族、各民族相互之间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才有希望,各民族才有未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打得更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国情意识,核心在于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必须正确树立、真正树牢政治观、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实践途径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关键在于努力实现共建共享。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

  民族利益,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心得体会篇3通过培训,本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发挥好政协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示范引领和凝聚人心作用有了更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与命运走向,有助于明确政治方向、汇聚智慧力量、提供精神归宿、巩固国家善治、捍卫民族尊严。

  有助于明确政治定位,指明行动方向。“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风都是逆风”。作为党和国家在__大提出的重要论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对新时代包括民族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政治定位、点亮行动的明灯。在深化改革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更有助于确立民族共识、巩固集体认同、铸牢整体意识,激发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建设性与能动性。

  有助于汇聚集体智慧,凝聚发展力量。谚语有云,“众人拾柴火焰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并努力维护共同体的行动举措,实际上是一个智慧聚集与力量凝聚的过程。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能”。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正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发挥中,我们党和国家才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跃。因此,新时代仍需努力铸牢这种意识,以充分凝聚人心、汇集有效资源、整合进步力量。

  有助于共筑精神家园,提供精神归宿。现代社会在带来丰饶物质的同时,也裹挟了浮躁、焦虑与不安,而后者的凸显即是共同体意识缺失所带来的精神空虚的表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际上是扎根中华文明的沃土,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创新性地构筑安宁真诚的精神家园,形成一个共同认同、栖息的精神意义世界。唯有如此,才能滋养并慰藉共通性的内在心灵,形成精神上的共有归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心得体会篇4一要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重在夯实理论基础。培训期间,通过系统全面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等,进一步强化了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履职尽责打牢了理论基础。在开展民族工作时,我们广大干部要树牢“四个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积极作为,保证党的决定在基层能得到迅速有效地贯彻执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不断营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的良好氛围。

  二要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重在坚持高位推动。通过学习使我们更加明确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性任务、系统性工程,团结是进步的保证,进步是团结的基础,创建工作必须抓住“团结”这个关键,促进“发展”这个重点。在以后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始终把创建工作放在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精心谋划,不断寻找与中心工作的切合点,真正实现互融共促。

  三要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重在做到学思践悟。参加此次培训的都是各旗县区民族工作骨干和行业精英,培训期间我们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使我们不断反思自己在创建工作中的不足及差异,在以后工作中我们会多向先进地区学习,向兄弟单位借鉴好经验好做法,巧用“他山之石”完善自身工作。自觉树立全局意

  识,合力与相关单位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各项工作,使地区创建工作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心得体会篇5”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每当这首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我总会热血沸腾。因为这激情澎湃的歌曲正诠释了我们民族团结的真谛。身为炎黄子孙,身为华夏儿女,身为56个民族中的一份子,生活在这样一个团结奋进、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中,我感到无比的骄傲,万分的自豪!

  ”弘扬民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这句话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往今来,和谐思想绵绵不绝,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洪秀全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方案,到康有为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社会状态。从孙中山的”大同世界“的理想”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悠悠中华几千年,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无不推崇团结奋进的理念,和谐社会始终是人们最崇高的理想。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发展壮大,久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靠的就是这种发愤图强、坚韧不拔、团结奋进的精神。

  正因此,”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团结稳定是福,只有各民族团结奋进,才能筑牢社会稳定,铜墙铁壁的祖国。“联系现实,我们各族兄弟姐妹,其实都能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内涵,因为在我们身边,本就存在着不同民族,和睦相处的现状;本就涌现出大量彰显民族团结的感人事迹:不管是为了抢救少数民族孩子,忍痛从自己身上取下13块皮肤的吴登云,还是为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无偿捐赠一颗肾的汉族女青年王艳娜;不管是23年如一日帮助边疆孩子尽快适应异乡大学生活的邵春亮;还

  是含辛茹苦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四个民族10个孤儿的伟大母亲阿尼帕。他们无不用大爱,来拉近民族间心的距离,来铸造民族团结的万里长城。在他们的感召下,身为党员的我也积极地向他们学习,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我所能接触到的少数民族同胞。我们工业园辖区内的少数民族群众,时刻被园区领导挂在心间,其中最让我们牵挂的是大河寨村的藏族同胞曲政大姐,她曾经是市人大代表,原本是一个开朗直爽的人,可是由于常年瘫痪在床,情绪一直特别低落。春节前夕,我随园区社会事业办的领导去看她,当时,她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地握着领导的手,由于失去了言语能力,唯有用泪水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了民族之间的大爱必须从点滴做起,从事实做起。春节以后,一有空闲,我就去看望她,陪她聊天,帮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相处的这些日子平常却又温馨和谐,在这温暖的点点滴滴中,我们之间建立了信赖,达成了默契,体现着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民族深情。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一块块砖只有堆砌在一起,才能盖起万丈高楼;一滴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获得永存。这就是团结,团结可以铸就和谐,和谐才能促进发展。我们何其幸运,出生在这样一个繁荣富足、和平美好的时代,我们能为祖国母亲所做的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用每一份付出为社会增添一份和谐,用每一滴汗水折射太阳的光辉。尽管在维护民族团结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做不了大海的滚滚波涛,那就做一股山间的潺潺溪流;做不了峰顶的参天大树,那就做一棵河边茁壮的小草。让我们携起手来,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保卫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成果和稳定的政治局面。

  朋友们,民族团结,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不朽灵魂!让我们一起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肩携手、同心同德,共同担负起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神圣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东方雄狮的奋然崛起而努力拼搏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心得体会篇6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有精神,与世界上其他共同体比较,中华民族是有独特历史特征的共同体。

  历史上,各民族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相互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团结发展的辉煌历史。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各民族共同培育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因能容纳,而成其大,因能调适,而成其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使其区别于19世纪以来出现的西方各类共同体。如费孝通先生所说,“我们东亚这一块大陆和西欧相比,在这方面大不相同。西欧至今统一的局面还没有形成,甚至所谓‘共同体’也不牢固,而我国统一的主流是没有断过的。”费孝通先生的这个观点,可以从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罗伯特·帕克1932年访问中国时的印象中得到佐证。当时,帕克被中国的文化和文明深深打动,他说,“中国就是这一种有机体。在它悠久的历史中,逐渐生长,并在地域上逐渐扩张。”在帕克看来,中国已经是一个完成了的文明,它的文化、习俗、制度相互搭配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帕克这一印象也得到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的证明:“秦汉时代,一个庞大的共同体网络终于形成。这一‘天下’格局,以其开放性不断吸收与消化外来的影响。”这是中国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典型特征之一。

  中华民族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发展阶段。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

  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吹响了各民族一起迈向伟大复兴新征程的进军号。中华民族既统一于文化,也统一于共同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对美好生活的孜孜追求。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将逐步在走向信息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形成越来越紧密的共同体。共同的历史、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目标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基础,必将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共同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推动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繁荣,一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心得体会篇7《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的印发,为全国大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了重要指导。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关系到全国亿万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这一重大课题,意义非同小可。我们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正确导向,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守正创新,切实开展好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核心要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多民族国家公民教育的客观需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促进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各民族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要义是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落脚在对当代中国的认同,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核心内容。

  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育人导向。

  一是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注重加强共同性教育,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

  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原则。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五个认同”必须“同”,各民族在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上不能有差异;同时,尊重各民族文化生活的差异性,在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可以“异”。要明确共同性是根本、前提、方向,没有共同性,也就谈不上差异性。强调共同性,不是要抹杀差异性;尊重差异性,也不是要强化差异、固化差异。

  二是既讲团结,又讲进步。我们要全面准确理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丰富内涵,正确把握民族团结与进步的关系,明确增进民族团结是推动民族地区进步的基础,实现社会进步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方向。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在维护团结的基础上,强调进步性,克服以往一些地方只讲团结、忽略进步要求的问题。要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民生建设,不断夯实物质基础的同时,实现精神方面的不断进步。

  三是依法治理,保障公平。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树立治理民族事务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治国的认识和水平,要强调法治的公平性和规范性,加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教育,树立公平公正、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各族学生坚持在法律范围内、法治轨道上看待和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坚持守法用法。明确任何公民都应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平等地履行相应义务。

  要贯彻落实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部署要求。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工作。《指导纲要》在总结以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经验基础上,紧密结合新时代民族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和学校思政教育实际,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教育目标、主要任务、教育内容、实施途径、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

  一是要求全员性。《指导纲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因而学校民

  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范围应该包括全国各地的各级各类学校各学段各族学生。

  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指导纲要》强调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分类指导,创新教育方式,构建课堂教学、教育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多维一体的育人平台,规定在义务教育段开设适量课时的专题教育课;教育部统一编写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材,在各学科中有机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利用学校多种师资开展该专题课教育。

  三是强调思政教育特色。《指导纲要》明确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不是普通的学科知识课,教育教学和学习考核都要遵循思政教育规律,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搞成单纯的知识灌输课和机械考试。要利用多种资源,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平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结合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篇四:作为一名党员铸牢中华民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1000字范文(精选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一、引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下,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一些心得体会,现将其分享如下。

  二、认识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

  共同体意识是指一个社会群体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存感和归属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味着在构建一个团结和谐、繁荣稳定的中国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作用,秉持共同利益、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团结一心,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对于实现国家繁荣稳定,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提高政治意识,增强信仰自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论,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充满信心和力量。

  四、培育国家意识,增强国家认同感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培养强烈的国家意识,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祖国的繁荣稳定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只有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积极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促进民族团结,弘扬互助友爱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我们要在实现民族团结的道路上努力奋斗。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我们才能共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六、坚守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们要坚守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只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拥有自己的文化自信,不被外来文化侵蚀。

  七、参与社会实践,推动社会进步

  每一个公民都是国家的建设者和发展的推动者,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起到积极的作用,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八、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方针,发挥自己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是我们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坚决贯彻党的民族工作方针,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九、结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长期的事业,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作为一名党员,我始终坚守党的领导,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必将在共同努力下走向繁荣昌盛的明天。

推荐访问:作为一名党员铸牢中华民族 作为一名 中华民族 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