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内部风险评估报告
内控风险评估报告引言概述:内控风险评估报告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措施的评估和分析,可以有效识别和管理潜在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本文将从内控风险评估报告的概念、目的、内容、方法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一、概念1.1内控风险评估报告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措施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识别潜在风险并提出改进建议的报告。1.2内控风险评估报告是企业管理层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状况的重要依据。1.3内控风险评估报告是企业持续改进内部控制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水平的重要参考。二、目的2.1评估企业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2.2提供改进建议,帮助企业改进内部控制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2.3为企业管理层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全面、客观的内部控制状况评估报告,增加透明度和信任度。三、内容3.1内部控制环境评价:包括企业管理层对内控的重视程度、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等方面的评估。
3.2风险识别和评估: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包括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合规风险等。3.3内部控制活动评价:评估企业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包括审计、监督、检查等各项控制活动。四、方法4.1文件审查:对企业内部控制文件和制度进行审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措施的设立和执行情况。4.2问卷调查:通过向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执行情况。4.3现场检查:对企业内部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了解实际操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五、意义5.1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通过内控风险评估报告,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问题,提高管理效率。5.2提升风险控制水平: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措施的评估和改进,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5.3增加企业透明度和信任度:内控风险评估报告可以为企业管理层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全面、客观的内部控制状况评估,增加企业的透明度和信任度。结语:内控风险评估报告对企业管理至关重要,只有做好内部控制,才能有效管理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希望企业能够重视内控风险评估报告,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水平。
篇二:内部风险评估报告
内控风险评估报告
引言概述:
内控风险评估报告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评估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内控风险评估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一、背景介绍
1.1内控风险评估的目的-详细说明内控风险评估的目的,即为了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1.2评估方法和流程
-介绍内控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流程,包括数据收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报告撰写等步骤。
1.3内控风险评估的参与者
-列举内控风险评估中的参与者,如内控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审计部门等,并说明各自的职责和角色。
二、内部控制环境评估
2.1企业治理结构
-评估企业的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的角色和职责,以及是否存在权力过于集中或分散的问题。
2.2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
-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包括是否存在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2.3人员素质和能力
-评估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包括是否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存在人员短缺或培训不足的情况。
三、风险识别和评估
3.1风险识别方法
-介绍企业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如风险矩阵分析、流程分析、关键控制点分析等。
3.2风险评估指标
-列举常用的风险评估指标,如概率、影响程度、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并说明其评估方法和标准。
3.3风险评估结果
-根据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结果,对各个风险进行分类和排序,并提供相应的风险报告和图表。
四、风险控制和改进建议
4.1风险控制措施
-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优化信息系统等。
4.2内部控制改进建议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内部控制改进建议,包括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优化内部流程、加强内部审计等。
4.3风险控制计划
-制定详细的风险控制计划,包括目标、措施、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并明确风险控制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五、报告总结和建议
5.1风险评估报告总结
-对整个风险评估报告进行总结,概括评估的主要结果和发现。
5.2建议和改进措施
-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以帮助企业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5.3报告的使用和监督
-说明风险评估报告的使用和监督方式,如定期报告、内部审计等,以确保报告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结论:
内控风险评估报告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评估的重要工具,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控制和改进建议等方面的评估,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和风险管理能力。
篇三:内部风险评估报告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报告概述:
本报告对公司的内部控制风险进行了评估,目的是识别潜在的风险,提供建议和推荐一些改进措施,以加强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
1.背景介绍:
在评估报告之前,报告提供了对公司的背景介绍,包括公司的规模、业务范围、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的设置情况。
2.评估方法:
报告详细说明了评估的方法和过程,包括数据收集、问卷调查、内部控制流程的观察和审查相关文件等。
3.风险识别:
在评估过程中,报告识别了潜在的内部控制风险,包括财务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等。风险识别基于对现有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的审查,以及对员工和管理层的访谈。
4.风险评估:
每个风险都被评估了严重程度和概率的维度上。报告列出了每个风险的评估结果,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5.建议和改进措施:
报告提供了一系列建议和改进措施,旨在强化公司的内部控制
体系,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提高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和合规性。
6.结论:
报告总结了评估的结果,并提供了关键风险的优先级排序。报告还附带了对改进过程的时间表和资源预算的建议。
7.建议书:
报告附带一份建议书,其中包括具体的行动计划、责任人和实施时间表。建议书还包括一系列监控和评估措施,以确保改进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该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能帮助公司发现并解决内部控制风险,确保公司的资产安全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篇四:内部风险评估报告
内控风险评估报告
标题:内控风险评估报告
引言概述:
内控风险评估报告是企业进行内部管理和控制的重要工具,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估和分析,匡助企业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本文将详细介绍内控风险评估报告的内容和意义。
一、内控风险评估报告的基本概念
1.1内控风险评估报告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的报告,旨在发现潜在的风险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匡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1.2内控风险评估报告主要包括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改进等方面的评估内容,全面反映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1.3内控风险评估报告是企业管理层和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要工具,能够匡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
二、内控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流程
2.1制定内控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计划,确定评估的范围、目标和方法,明确评估的重点和重要性。
2.2采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发现潜在的风险问题和薄弱环节。
2.3编制内控风险评估报告,对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匡助企业改进内部控制机制和管理体系。
三、内控风险评估报告的重要意义
3.1匡助企业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3.2为企业管理层和内部审计部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匡助他们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
3.3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升,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
四、内控风险评估报告的应用范围
4.1内控风险评估报告适合于各类企业和组织,包括上市公司、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和行业类型。
4.2内控风险评估报告适合于各种内部控制体系,包括财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控制、合规性内控等,能够全面评估和分析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
4.3内控风险评估报告适合于各个管理层级和部门,包括董事会、高管团队、内部审计部门等,能够为他们提供重要的管理参考和决策依据。
五、内控风险评估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
5.1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内部控制要求的不断加强,内控风险评估报告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2内控风险评估报告将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控制效果的评估,更加注重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和措施,匡助企业实现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持续优化。
5.3内控风险评估报告将更加注重技术手段和工具的应用,如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参考依据。
结语:
内控风险评估报告是企业管理和控制的重要工具,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估和分析,匡助企业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企业应该重视内控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和应用,不断完善和提升内部控制机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
篇五:内部风险评估报告
内控风险评估报告
一、背景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内控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健全的内控机制可以有效防范风险、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保障企业财务安全。本报告旨在全面评估公司内控风险,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建议,确保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二、内控风险评估方法
1.确立内控框架:本次评估以《内部控制基础规范》为基础,确定了内控目标、内控要素和内控流程,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内控框架。
2.识别内控风险点:通过对企业各个环节的调查和分析,识别了关键的内控风险点。
3.评估内控风险: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对内控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确定了风险等级。
4.制定改进措施:针对风险等级较高的内控风险点,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应对方案。
5.综合评价:最后对整体的内控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内控风险评估报告。
三、内控风险评估结果
1.人员管理风险:在员工招聘和培训方面存在风险,员工可能泄露企业机密信息,或者对公司财产进行侵占。建议加强员工背景调查和内部监管,严格管理员工权限。
2.财务风险:存在财务审批流程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及时、资金流动不透明等风险。需要加强财务内部控制,规范审批流程、强化财务监管。
3.战略风险:公司战略目标和规划不够清晰,缺乏长远规划和风险防范措施。建议完善公司战略管理机制,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执行计划。
4.技术风险:存在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和数据泄露风险。需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完善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机制。
5.法律合规风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合规风险,需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遵守。建议建立法律合规风险管理机制。
四、改进措施
1.加强内控意识: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内控的重视和意识,增强员工的内控责任感。
2.完善内部审核机制: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对企业各个环节的内部审核,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加强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企业数据的安全。
4.加强内控监管:建立健全的内控监管机制,定期对内控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建议
1.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和权限,加强内部监管。
2.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制定专门的预防和应对措施,确保内控的有效实施。
3.每年定期进行内控风险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升企业内控水平。
六、结论
本次内控风险评估报告对企业当前的内控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发现了不同层次的内控风险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内控管理,提高内控水平,确保企业的稳健发展。同时,建议企业制定长远的内控规划和目标,不断完善内控机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篇六:内部风险评估报告
内控风险评估报告
引言概述:
内控风险评估报告是一份重要的文件,用于评估和分析组织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潜在风险。通过对内控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其风险暴露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和管理这些风险。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内控风险评估报告的内容。
一、风险识别
1.1内部控制目标:对组织内部控制目标进行评估,包括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资产保护、合规性和运营效率等方面。
1.2风险识别方法:采用多种方法来识别潜在风险,如文档审查、流程分析、风险矩阵等,以全面了解组织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风险点。
1.3风险分类:将风险按照其性质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如财务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等,以便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
二、风险评估
2.1风险评估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定性评估主要是基于专家判断和经验,定量评估则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计算来确定风险的程度和可能性。
2.2风险影响程度评估:评估风险对组织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包括财务损失、声誉受损、法律责任等方面。
2.3风险可能性评估: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包括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人为因素、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
三、风险分析
3.1风险原因分析:分析导致风险发生的原因,如流程不规范、人员不当操作、技术漏洞等,以便确定风险的根本原因。
3.2风险影响分析:分析风险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包括对财务状况、声誉、客户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3.3风险优先级分析:根据风险的影响程度和可能性确定风险的优先级,以便组织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四、风险应对
4.1风险避免:通过改进内部控制措施,消除或者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4.2风险转移:通过购买保险或者与合作火伴签订合同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外部机构。
4.3风险控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控制措施,以减轻风险的影响。
五、风险监控与报告
5.1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识别新的风险,并对现有风险进行监控和评估。
5.2风险报告:定期向组织高层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交风险报告,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分析和应对情况,以便高层管理层能够及时了解组织的风险暴露程度。
结论:
内控风险评估报告是组织管理风险的重要工具。通过风险识别、评估、分析和应对,组织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风险,保障组织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组织应该高度重视内控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和使用,并根据报告中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篇七:内部风险评估报告
内控风险评估报告
引言概述:
内控风险评估报告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识别和评估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内控风险评估报告的内容和要点。
一、内部控制环境
1.1公司治理结构:评估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包括董事会的组成、职责分工、决策程序等。
1.2人员配备与培训:评估公司内部控制人员的配备情况和培训计划,确保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1.3内部控制文化:评估公司内部控制文化的建立和推广情况,包括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和遵循程度。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
2.1风险识别方法:介绍公司内部控制风险识别的方法和工具,如风险矩阵、风险地图等。
2.2风险评估指标:详细介绍公司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风险概率、影响程度、控制效能等。
2.3风险评估结果:列举并分析评估结果,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
三、内部控制活动
3.1控制目标:详细介绍公司内部控制的各项目标,如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资产保护等。
3.2控制措施:列举并分析公司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如审计程序、审批流程等。
3.3控制效果评估:评估公司内部控制活动的效果,包括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四、风险监控与反馈
4.1监控机制:介绍公司内部控制的监控机制,如内部审计、风险报告等。
4.2监控频率:评估公司内部控制监控的频率和时效性,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
4.3反馈机制:介绍公司内部控制风险反馈的渠道和流程,包括风险报告的编制和沟通。
五、改进措施与建议
5.1改进措施: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针对评估结果中的高风险领域,包括流程优化、控制加强等。
5.2资源需求:评估改进措施的资源需求,包括人力、财力等。
5.3实施计划:制定改进措施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节点、责任人等。
结论:
内控风险评估报告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工作,通过对公司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活动、风险监控与反馈以及改进措施与建议的评估,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管理潜在风险,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企业应根据评估报告中的建议,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八:内部风险评估报告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_共10篇
范文一: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作者:李玉环
会计之友2009年03期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提出我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五项,并在《基本规范》中单辟一章,就风险评估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规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外部和内部的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就是通过对风险的控制以实现其目标的,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风险评估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狭义的风险评估仅仅是指风险分析,即通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按照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一、《内部控制框架》中的风险评估
美国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框架》所使用的风险评估概念属于广义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框架》将其作为内部控制的关键构成要素。
(一)设定目标
根据《内部控制框架》,风险评估首先要设定目标。设定目标是风险评估的前提条件。风险是与目标伴随的,首先必须有目标,管理层才能对实现目标的风险进行识别。根据《内部控制框架》,目标设定不属于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但它是内部控制的前提条件,为此《内部控制框架》专门对目标设定进行了论述。目标包括企业层面的目标和业务层面的目标。管理层通过目标设定来明确业绩衡量标准,目标具体分为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经营目标是管理层基于企业所处特定经营环境所设定的业绩衡量标准;财务报告目标在于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合规性目标则要求企业的经营活动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这些目标是相互补充和相互关联的。
(二)风险识别
1.风险识别必须与目标联系,无论目标是明确的还是隐含的,企业的风险识别应当考虑到目标实现面临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2.风险识别是一个持续性、反复的过程。3.进行风险识别时应当关注企业各个层面的风险,包括企业层面的风险和业务层面的风险。对主体层面的风险进行识别时,既要关注外部风险,也要关注内部风险。外部的风险主要有技术进步引起的风险、客户需求变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法律法规变动风险、自然灾害风险以及经济环境变化风险等;内部的风险包括信息系统故障风险、员工素质能力等方面的风险、管理层变动风险以及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不作为的风险等。对业务层面的风险进行识别时,应当将该层面的风险评估集中于主要业务流程和主要职能上,如销售、生产、营销、研究开发等。应当识别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较为明显的风险。
(三)风险分析,即狭义的风险评估
企业在对企业层面的风险和业务层面的风险识别后,则需要进行风险分析。风险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风险分析的过程通常包括估计风险的严重性、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评估应采取的措施等三个步骤。应当注意的是,作为内部控制一部分的风险评估,与作为管理过程应对措施而采取的计划、方案及其他措施存在着区别。
(四)建立识别环境变化的机制
风险评估本质上是一个识别变化并采取必要措施的过程。随着经济、行业和监管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经营活动也将发生相应的调整,企业应当建立一套正式或非正式的程序,对可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风险进行识别。管理层应当特别关注以下对环境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已变化的经营环境、管理层人员更换及员工大规模更换、使用新的或调整后的信息系统、经营业务快速增长、采用新技术、开拓新的经营领域、进行公司重组等。企业应当建立一定的机制,对发生变化的外部环境进行识别。
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的风险评估
美国COSO委员会2004年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将风险管理的要素划分为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信息与沟通和监控等八要素。根据《企业风险管理框架》,风险评估就是要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以形成确定如何对其进行管理的依据。这实际就是《内部控制框架》中的风险分
析,属于狭义上的风险评估概念。《内部控制框架》中的风险评估实际上包括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三项内容,而目标设定则作为内部控制的前提条件,不属于内部控制要素的范围。
风险总是与特定目标的实现相联系。如不出国旅游,则不会涉及飞机失事的风险。根据《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实施风险管理首先就涉及到设定目标。目标设定是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前提。《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正是出于风险管理的需要将目标设定作为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之一。《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的目标包括战略目标和相关目标,战略目标是最高层次的目标,而相关目标则是建立在战略目标基础上的企业层面等的目标,企业层面的目标与更为具体的目标相关联,贯穿于整个企业,并具体为各项业务和各项职能的次级目标。《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要求设定的目标应当是可计量的,并要求企业各个层次人员根据各自所影响的范围了解企业设定的目标。设定的目标分为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等三项。作为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企业在选择目标时要确保其目标与企业的风险容量相协调。风险容量是企业管理当局在董事会的监督下确定的,反映着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并影响企业的文化和经营风格,是制定战略目标的风向标。战略目标应当选择与其风险容量一致的目标,并使风险反映于战略目标之中。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的事项识别要求管理当局对源于内部或外部的影响战略实施或目标实现的事故或事件进行识别,对企业目标实现将带来负面影响的确定为风险,并对其进行评估和应对;将存在正面影响的确定为机会,将其反馈到战略或目标的制定过程之中。在对事项进行识别时,必须考虑企业整体范围内可能带来风险和机会的所有内部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需要考虑的通常包括经济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等;而内部因素需要考虑的通常包括人员、流程、技术等因素。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的风险评估(即风险分析)要求进行风险评估时,既要考虑预期事项也要考虑非预期事项,对可能对企业存在重大影响的非预期的潜在事项和预期事项的风险进行评估;既要考虑固有风险,也要考虑剩余风险。固有风险是指管理当局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而剩余风险则是在管理当局进行风险应对之后所残余的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应对
后,则集中考虑剩余风险的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的风险应对要求企业管理当局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并在成本效益比较的基础上,选择能够使剩余风险处于期望的风险容限范围之内的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管理当局应当在企业范围内识别风险并确定企业总体剩余风险处于企业风险容量之内。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风险评估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风险评估使用的是广义上的风险评估概念,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基本规范》。风险评估的具体过程包括:
(一)控制目标的设定
设定控制目标是进行内部控制,特别是风险评估的前提。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本身的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战略目标。设定的目标应当尽可能量化,并细化为各业务活动和各职能部门的具体目标。内部控制目标的设定要切实可行,与内部控制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设定不同要求的内部控制目标,并随着内部控制的发展,逐步提升内部控制目标。
(二)风险识别
《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风险承受度即风险容量,是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企业在识别内部风险时,应当关注和考虑的因素包括:1.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2.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3.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4.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5.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6.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上述因素的现状往往是风险存在的基础,上述因素的变动则往往会诱发新风险的产生。
企业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和考虑的因素包括:1.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2.法律
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3.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4.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5.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6.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上述因素实际上是企业经营活动所处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的变动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活动,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新的风险,如一项新的技术被其他同行所采用,有可能导致企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发生变化而带来风险。再如政府颁布实施较过去更为严格的监管法律,由此可能导致本企业传统加工方法无法继续使用,从而导致风险的产生。
(三)风险分析
《基本规范》要求企业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鉴于风险分析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要求企业进行风险分析时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风险分析的目的在于为企业风险应对提供依据。由于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其个人风险偏好对经营活动等具有重大影响,企业应当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并予以特别关注,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四)风险应对
《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如某国政治动荡、政局不稳,对该国的投资存在重大的风险,企业可以放弃对该国家的投资计划。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风险分担是企业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风险承受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上述风险策略必须基于风险分析的结果,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进行使用,可以选择使用某一风险应对策略,也可以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应对策略进行组合,综合使用。选择合理风险应对策略的关键是要有针对性,要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企业风险评估是一个持续的反复的过程,风险评估一次并不能一劳永逸。企业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以避免原来选择使用的风险应对策略无效,影响内部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当企业经营活动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必须保持应有灵敏度,针对变化的外部环境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以使企业的目标在变化了的外部环境中得以实现。
作者介绍:李玉环,财政部会计司。
范文二: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提出我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五项,并在《基本规范》中单辟一章,就风险评估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规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外部和内部的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就是通过对风险的控制以实现其目标的,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风险评估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狭义的风险评估仅仅是指风险分析,即通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按照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一、《内部控制框架》中的风险评估
美国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框架》所使用的风险评估概念属于广义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框架》将其作为内部控制的关键构成要素。
(一)设定目标
根据《内部控制框架》,风险评估首先要设定目标。设定目标是风险评估的前提条件。风险是与目标伴随的,首先必须有目标,管理层才能对实现目标的风险进行识别。根据《内部控制框架》,目标设定不属于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但它是内部控制的前提条件,为此《内部控制框架》专门对目标设定进行了论述。目标包括企业层面的目标和业务层面的目标。管理层通过目标设定来明确业绩衡量标准,目标具体分为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经营目标是管理层基于企业所处特定经营环境所设定的业绩衡量标准;财务报告目标在于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合规性目标则要求企业的经营活动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这些目标是相互补充和相互关联的。
(二)风险识别
1.风险识别必须与目标联系,无论目标是明确的还是隐含的,企业的风险识别应当考虑到目标实现面临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2.风险识别是一个持续性、反复的过程。3.进行风险识别时应当关注企业各个层面的风险,包括企业层面的风险和业务层面的风险。对主体层面的风险进行识别时,既要关注外部风险,也要关注内部风险。外部的风险主要有技术进步引起的风险、客户需求变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法律法规变动风险、自然灾害风险以及经济环境变化风险等;内部的风险包括信息系统故障风险、员工素质能力等方面的风险、管理层变动风险以及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不作为的风险等。对业务层面的风险进行识别时,应当将该层面的风险评估集中于主要业务流程和主要职能上,如销售、生产、营销、研究开发等。应当识别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较为明显的风险。
范文三: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会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
计论财政部会计司
李玉环
坛
本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二)风险识别下简称《基本规范》)提出我国内部控制1.风险识别必须与目标联系,无论
期的基本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目标是明确的还是隐含的,企业的风险特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五项,识别应当考虑到目标实现面临的各种可并在《基本规范》中单辟一章,就风险评能出现的风险。2.风险识别是一个持续稿
估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规定。
性、反复的过程。3.进行风险识别时应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面关注企业各个层面的风险,包括企业层临着外部和内部的风险。企业内部面的风险和业务层面的风险。对主体层控制就是通过对风险的控制以实现其目面的风险进行识别时,既要关注外部风标的,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险,也要关注内部风险。外部的风险内容之一。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的概主要有技术进步引起的风险、客户需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风险评估变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法律法规变动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风险、自然灾害风险以及经济环境变化险应对等;狭义的风险评估仅仅是指风风险等;内部的风险包括信息系统险分析,即通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故障风险、员工素质能力等方面的风险、析,按照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管理层变动风险以及董事会或审计委员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会不作为的风险等。对业务层面的风险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进行识别时,应当将该层面的风险评估集中于主要业务流程和主要职能上,如一、《内部控制框架》中的风险评估销售、生产、营销、研究开发等。应当识别美国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框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较为明显的风险。
架》所使用的风险评估概念属于广义风(三)风险分析,即狭义的风险评估险评估,《内部控制框架》将其作为内部企业在对企业层面的风险和业务层控制的关键构成要素。
面的风险识别后,则需要进行风险分析。(一)设定目标
风险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风险分析的根据《内部控制框架》,风险评估首过程通常包括估计风险的严重性、评估先要设定目标。设定目标是风险评估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评估应采取的措施前提条件。风险是与目标伴随的,首先必等三个步骤。应当注
意的是,作为内部控须有目标,管理层才能对实现目标的风制一部分的风险评估,与作为管理过程险进行识别。根据《内部控制框架》,目标应对措施而采取的计划、方案及其他措设定不属于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但它施存在着区别。
是内部控制的前提条件,为此《内部控制(四)建立识别环境变化的机制框架》专门对目标设定进行了论述。目标风险评估本质上是一个识别变化并包括企业层面的目标和业务层面的目采取必要措施的过程。随着经济、行业和标。管理层通过目标设定来明确业绩衡监管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经营活量标准,目标具体分为经营目标、财务报动也将发生相应的调整,企业应当建立告目标和合规目标。经营目标是管理层一套正式或非正式的程序,对可能影响基于企业所处特定经营环境所设定的业企业目标实现的风险进行识别。管理层绩衡量标准;财务报告目标在于对外公应当特别关注以下对环境影响的因素,布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合规性目标则这些因素包括已变化的经营环境、管理要求企业的经营活动遵循适用的法律法层人员更换及员工大规模更换、使用新规。这些目标是相互补充和相互关联的。
的或调整后的信息系统、经营业务快速
10会计之友2008年第10期上
增长、采用新技术、开拓新的经营领域、进行公司重组等。企业应当建立一定的机制,对发生变化的外部环境进行识别。
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的风险评估
美国COSO委员会2004年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中将风险管理的要素划分为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信息与沟通和监控等八要素。根据《企业风险管理框架》,风险评估就是要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以形成确定如何对其进行管理的依据。这实际就是《内部控制框架》中的风险分析,属于狭义上的风险评估概念。内部控制框架》
中的风险评估实际上包括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三项内容,而目标设定则作为内部控制的前提条件,不属于内部控制要素的范围。
风险总是与特定目标的实现相联系。如不出国旅游,则不会涉及到飞机失事的风险。根据《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实施风险管理首先就涉及到设定目标。目标设定是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前提。《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正是出于风险管理的需要将
目标设定作为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之一。《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的目标包括战略目标和相关目标,战略目标是最高层次的目标,而相关目标则是建立在战略目标基础上的企业层面等的目标,企业层面的目标与更为具体的目标相关联,贯穿于整个企业,并具体为各项业务和各项职能的次级目标。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要求设定的目标应当是可计量的,并要求企业各个层次人员根据各自所影响的范围了解企业设定的目标。设定的目标分为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等三项。作为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企业在选择目标时要确保其目标与企业的风险容量相协调。风险容量是企业管理当局在董事会的监督下确定的,反映着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并影响
《《《
企业的文化和经营风格,是制定战略目标的风向标。战略目标应当选择与其风险容量一致的目标,并使风险反映于战略目标之中。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的事项识别要求管理当局对源于内部或外部的影响战略实施或目标实现的事故或事件进行识别,对企业目标实现将带来负面影响的确定为风险,并对其进行评估和应对;将存在正面影响的确定为机会,将其反馈到战略或目标的制定过程之中。在对事项进行识别时,必须考虑企业整体范围内可能带来风险和机会的所有内部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需要考虑的通常包括经济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等;而内部因素需要考虑的通常包括人员、流程、技术等因素。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中的风险评估即风险分析)要求进行风险评估时,既要考虑预期事项也要考虑非预期事项,对可能对企业存在重大影响的非预期的潜在事项和预期事项的风险进行评估;既要考虑固有风险,也要考虑剩余风险。固有风险是指管理当局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而剩余风险则是在管理当局进行风险应对之后所残余的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应对后,则集中考虑剩余风险的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中的风险应对要求企业管理当局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并在成本效益比较的基础上,选择能够使剩余风险处于期望的风险容
限范围之内的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管理当局应当在企业范围内识别风险并确定企业总体剩余风险处于企业风险容量之内。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风险评估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风险评估使用的是广义上的风险评估概念,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基本规范》。风险评估的具体过程包括:
(一)控制目标的设定
设定控制目标是进行内部控制,特别是风险评估的前提。企业应当根据自
身的实际情况,按照本身的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战略目标。设定的目标应当尽可能量化,并细化为各业务活动和各职能部门的具体目标。内部控制目标的设定要切实可行,与内部控制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设定不同要求的内部控制目标,并随着内部控制的发展,逐步提升内部控制目标。
(二)风险识别
《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风险承受度即风险容量,是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企业在识别内部风险时,应当关注和考虑的因素包括:1.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2.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3.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4.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5.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6.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上述因素的现状往往是风险存在的基础,上述因素的变动则往往会诱发新风险的产生。
企业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和考虑的因素包括:1.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2.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3.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4.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5.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6.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上述因素实际上是企业经营活动所处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的变动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活动,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新的风险,如一项新的技术被其他同行所采用,有可能导致企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发生变化而带来风险。再如政府颁布实施较过去更为严格的监管法律,由此可能导致本企业传统加工方法无法继续使用,从而导致风险的产生。
(三)风险分析
《基本规范》
要求企业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鉴于风险分析的专业性和复杂
性,要求企业进行风险分析时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风险分析的目的在于为企业风险应对提供依据。由于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其个人风险偏好对经营活动等具有重大影响,企业应当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并予以特别关注,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四)风险应对
《基本规范》
要求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如某国政治动荡、政局不稳,对该国的投资存在重大的风险,企业可以放弃对该国家的投资计划。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风险分担是企业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风险承受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上述风险策略必须基于风险分析的结果,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进行使用,可以选择使用某一风险应对策略,也可以选择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应对策略进行组合,综合使用。选择合理风险应对策略的关键是要有针对性,要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企业风险评估是一个持续的反复的过程,风险评估一次并不能一劳永逸。企业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以避免原来选择使用的风险应对策略无效,影响内部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当企业经营活动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必须保持应有灵敏度,针对变化的外部环境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以使企业的目标在变化了的外部环境中得以实现。●
11
会
计论坛
本期特稿
(范文四:2014年内控制度风险评估报告****保险公司
2013年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评价报告
(非农险部分)中支公司办公室:
根据总公司文件精神,财险部对总公司文件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也组织专人对总公司《****办发[2014]3号》文件进行了细致的落实,现将办公室上报总公司汇总文件中财险部应提供部分进行了整理,请查阅:
一、评价目标与原则
为了全面评价****保险公司**中心支公司财险部2013年度内部控制运行情况,查找非农险部门对内控制度运行方面是否存在缺陷,揭示和防范风险,根据《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企业内部基本规范》、《内部控制评价办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并遵循总公司文件要求的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展开自查。
二、财险部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本次内控评价的机构范围:**中心支公司财险部及其下属各分支机构的非农险业务部门或业务。
时间范围为:2013年度公司的运行。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根据《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企业内部基本规范》以及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围绕非农险业务承保工作中的风险评估、业务质量进行评价。
具体对以下重要控制活动进行评价:
1、销售控制:主要从销售人员和机构控制、销售过程和品质控制等方面进行评价。
2、运营控制:承保控制、收费控制、业务单证控制、反洗钱控制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对非农险部门业务进行数据真实性控制和监督检查。
四、组织领导
财险部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
成员:*****领导小组设在公司审计监察部,相关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各分支公司由综合办公室的合规管理岗负责此项工作。
五、时间安排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内部控制自查评价阶段,由财险部进行,汇总自查结果,出具评价报告,在2014年3月5日前完成;第二阶段为汇总评价结果,依据评价结果进行检查测试阶段。第三阶段为根据测试结果汇总评价出具报告阶段,在2014年3月20日前完成。
五、财险部自查评价情况
根据总公司文件精神和中支公司办公室要求,本次自查评价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中心支公司财险部在本次自查评价活动中,多次督促基层各部门,要求各分公司、营销部、保险社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对所有承保风险进行排查,本次排查涵盖了机动车险、商业性财险保险、大棚保险等非农险业务全部险种,实现了风险及内控制度排查全面覆盖。
2、**中心支公司财险部对所属各各分公司、营销部、保险社内控制度执行的情况进行了督查,并对制度执行的可靠性、合理性
进行的监督检查,确认各部门内控制度落实比较到位,不存在严重的执行漏洞。
3、财险部在本次自查和评价过程中对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组织是否有效,人员配备、职责分工和授权等是否合理进行了认真的筛查,分析,确认在非农险岗位上,各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完成本职工作。
4、**中心支公司财险部对所属各各分公司、营销部、保险社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督查,多次发通知,要求各部门严格执行内控制度,有利于促进各项内部控制落实到位的措施和机制。
5、**中心支公司财险部对所属各各分公司、营销部、保险社在2013年度发生的违规行为和风险的事件及时进行
了处理和整改,其中承保资料不全的4笔业务,已经要求承办单位补齐资料,2笔承保车辆行驶证过期的业务已经要求投保人检车并进行及时的资料更正。
6、**中心支公司财险部对所属各各分公司、营销部、保险社进行了关于内控制度的调查,各部门一致认为我公司内控制度健全合理,流程严谨,适宜业务健康发展,无其他整改意见。
**中心支公司财险部
2014.3.2范文五:质量控制风险评估报告附件:
质量控制风险评估
1、概述
2、风险评估的目的、原则和范围3、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及职责4、风险评估4.1、风险的识别4.2、风险分析4.3、风险识别的结果4.4、风险的分析和评价结果5、风险控制6、培训
目录
1、概述
正确的质量控制是产品放行的重要依据。为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为生产系统及时提供信息,保证产品符合贮存标准
和应用用途。特对质量控制系统进行风险评估。2、风险评估的目的、原则和范围
基于风险管理的目的,对质量控制要素和过程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控制原则,以消除、降低风险至可接受的程度。
评估原则:质量风险管理应该与保护患者联系起来,管理的形式,文件记录及所作努力的程度应与风险的水平相一致。
评估的范围:从人、机、料、环五要素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
4、风险评估4.1、风险识别
质量部QC概述:QC部门由4名人员组成,其中QC主管1名,QC3名,本科文化程度1名,大专文化程度3名。有精密仪器室、微生物限度室、高温室和天平室、理化检测室、标化室、留样室。精密仪器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红外分光光度计。可进行常规的理化检测和日常产品检验工作。各个仪器均应制定有使用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规程,各个产品均制定有质量标准和内控标准。4.2、质量部QC工作流程
4.3、风险分析4.3.1、风险等级判定
采用RPN进行风险优先数量等级判定。
危害性(S):根据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判定为1~5分产生严重影响:5分产生较严重影响:4分产生一般影响:3分产生较轻微影响:2分基本不影响:1分
发生的可能性(P):根据出现频次判定为1~5分经常发生:5分间断发生:4分有时发生:3分偶尔发生:2分基本不会发生:1分
可发现性(D):根据风险发生时能够发现的程度判定为1~5分难以发现:5分
需要专职人员才能发现:4分一般工作人员就能发现:3分比较容易发现:2分很容易发现:1分
4.4、风险的识别结果
4.4.1、质量控制的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存在交叉和遗漏,人员、产品性质和生产规模部适应,QC人员偏少。
4.4.2、人员的资质和培训不符合质量控制需要
4.4.3、实现质量控制过程的实验室设施和产品性质和生产规模不适应4.4.4、质量控制实验室配备的文件和工具书和产品性质和
生产规模不适应
4.4.5、质量控制实验室配备的物料(包括标准品、试剂、试液、培养基等)和产品性质和生产规模不适应。
4.4.6、实现质量控制的检验流程和样品管理不全面。4.4.7、实现质量控制的检验操作过程不合理。
4.4.8、实现质量追溯的检验数据和检验记录管理不全面。4.4.9、检验报告管理不合理。
4.4.10、洁净区环境监控或工艺用水不合理。4.4.11、质量控制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合理。4.5、风险分析和评价结果:见附表5、风险控制
经以上分析,依据风险管理规程,对RPN>125或严重程度=4和9≤RPN≤36采取控制措施。
鉴于部分风险点虽然S=4,但由于P=1,低,故将其列为可接受的。经过相应的控制措施后,所有风险均为可接受,风险管理程序可以关闭。6、培训
6.1、将风险评估报告与各部门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进行交流。
6.2、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和《药品GMP指南》制定质量奇偶那个做实验室管理标准,并建立相应的文件管理体系。
6.3、组织质量控制实验室全体人员学习相关文件,并予以适当的考核。
附表
范文六:质保部质量控制风险评估报告xxxxxx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质量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文件编号:DCPC030-QRM-2012-0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
目录
1.风险评估小组成员:2.概述2.1评估原则
2.2本次风险评估的目的2.3本次风险评估的范围3.内容
3.1风险的识别结果3.2风险的分析评价结果4.风险控制5.培训6.审核和批准
1.风险评估小组成员:组长:周健
2.概述评估原则
质量风险管理应该与保护患者联系起来;
管理的形式、文件记录及所作努力的程度应与风险的水平相一致。本次风险评估的目的正确的质量控制是产品放行的重要依据,基于风险管理的原则,我们对质量控制要素和过程行风险识别、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以消除、降低或控制可能的质量风险。本次风险评估的范围
本次对质量控制从人、机、料法、环五要素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3.内容
3.1风险的识别结果
3.1.1质量控制的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存在交叉和遗漏,人员和产品性质和生产规模不适应3.1.2人员的资质和培训不符合质量控制需要
3.1.3实现质量控制过程的实验室设施和产品性质和生产规模不适应;
3.1.4质量控制实验室配备的文件和工具书和产品性质和生产规模不适应;3.1.5质量控制实验室配备的仪器和产品性质和生产规模不适应;
3.1.6质量控制实验室配备的物料(包括标准品、试剂、试液、培养基等管和产品性质和生产规模不适应;3.1.7实现质量控制的检验流程和样品管理不全面3.1.8实现质量控制的检验操作过程不合理
3.1.9实现质量追溯的检验数据和检验记录管理不全面3.1.10检验报告管理不合理
3.1.11洁净区环境监控或工艺用水监测不合理3.1.12质量控制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全面3.2风险的分析和评价结果3.2.1质量控制的机构设置
3.2.2质量控制实验室的人员
3.2.3质量控制实验室的硬件
3.2.4质量控制实验室的文件、记录
3.2.5质量控制实验室的仪器
3.2.6质量控制实验室的物料
3.2.7实现质量控制的检验流程和样品管理不正确
3.2.8实现质量控制的检验操作过程不合理
3.2.9检验数据处理不正确
3.2.10检验报告管理不正确
3.2.11洁净区环境监控和工艺用水监测
3.1.12质量控制实验室安全管理
4.风险控制
经以上分析,依据风险管理规程,对RPN>16或严重程度=4和8≤RPN≤16采取控制措施。鉴于部分风险点虽然S=4,但由于P=1,P=1;故将其列为可接受的;经过相应的控制措施后,所有风险均可接受,风险管理程序可以关闭。5.培训
5.1将风险评估报告与各部门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进行交流。
5.2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和《药品GMP指南》制定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规程,并建立相应的文件管理体系。
5.3组织质量控制实验室全体人员学习相关文件,并予以适当的考核;
6.审核和批准
报告编写人日期:
报告审核人日期:
报告批准人日期:
范文七: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自我风险评估披露报告股票简称:中化国际证券代码:600500编号:临2007-005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内部控制自我风险评估披露报告
【特别提示】
本公司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内部控制自我风险评估披露报告不存在任何虚假、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一、公司概况
一)、公司基本情况
法定名称:
英文名称:
注册地址: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SINOCHEMINTERNATIONALCORPORATION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88号金茂大厦三区18层
股票上市地:上海证券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中化国际600500法定代表人:罗东江
成立时间:
办公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
传真:
公司网址:
电子信箱:1998年12月14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88号金茂大厦三区18层200121(021)61048666,50495988,50475048(021)50470206,50490909.sinochemintl.Ir@sinochem.,Intel@sinochem.二)、经营概况
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化工、橡胶、冶金能源行业具有资源组织能力和市场领先地位的营销服务及产业投资,面向整个石化产业的高端物流服务。
具体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化工、橡胶、冶金能源行业的营销服务、产业投资以及石化产业的专业物流服务。经营方式包括进出口、生产制造、渠道分销及贸易代理等;物流服务经营方式包括国内、国际船舶运输与码头储罐服务,集装罐运输与仓储服务等。
表1-1公司主营业务主要经营模式及内容业务板块主要经营模式
运输、租赁、仓储、物流方
案设计以及货运代理业务内容化工品船运;集装罐运输及租赁;码头储罐;仓储货代
及物流服务
合成橡胶贸易、分销;轮胎
出口及内贸
化工产品(苯乙烯、石蜡、化工原料及农药贸易(进口、出口)以及国
业务内分销进出口及国内分销;聚氯乙
烯、三氯乙烯生产及分销;
农药进口分装及品牌分销;
冶金能源业务内贸)钢材贸易等化工物流业务橡胶及橡胶制品加工、贸易(进口)以及分销
三)、组织结构
二、内控自我评估
公司董事会对已有的内部控制,从六个方面进行检查与评价,评估结果如下:
一)、目标设定
董事会及公司管理层为了保证股东资源能够充分利用与发挥,在慎密调查与研究基础上,明确了“在化工、橡胶、冶金能源行业具有资源组织和增值服务能力的领先营销服务商;面向整个化工产业的领先高端物流服务商;进入或整合若干资源性、能源替代性实业领域并形成领先地位。”做为公司的战略目标。通过定期战略规划、逐步完善各项机制,并形成各事业总部(经营单位)的分解经营目标(3年预算目标及年度经营计划)及各管理职能部门的管理目标(3年规划及年度工作重点事项),以此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公司不仅在组织机构设置方面来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如设置了法律部、审计部、安全环保部、风险管理部等职能部门,而且,还专门在流程方面完善了战略目标实施的保障措施:如风险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以确保公司经营及管理活动不仅能达到公司战略目标,而且还符合国家、地区及证券监督部门的法令法规要求,以保证实现股东利益的持续最大化。
二)、内部环境
公司董事会在经营过程中,提倡“合法经营、公平交易、平等竞争;廉洁自律、诚实守信、保守秘密;精诚合作、坦诚对话、参与决策;不断学习、发挥潜能、开拓创新”的行为规范准则及价值观。以总经理为首的所有高管人员均签订了诚信承诺函,保证让内部控制理念成为所有管理人员价值观,以此形成了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在组织上,为了保证内部控制环境有着良好的氛围,由董事会的提名与公司治理委员会、审计与风险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等机构保证内部控制环境的持续稳定。
为了保证内部控制环境得到全面贯彻,公司在员工信念培养上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机制:通过雇佣、定位、培训、评价、咨询、晋升、奖励、处罚等方式向员工宣导“诚信做人、认真做事”的企业文化理念,借此形成公司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三)、风险防范
公司除原有的审计、质量管理以及授信管理部门外,还成立了专
职的风险管理部,根据公司战略实施特点,制定和完善风险管理政策和措施,确保业务交易风险的可知、可防与可控,同时逐步向物流和实业板块延伸,确保公司经营安全。对贸易及物流服务领域已知风险点,定期进行评估、提示及完善。通过风险防范、风险转移及风险排除等方法,将企业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如在日常经营风险管理中对“逾期授信、高龄库存等”“风险管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对一些高经营风险、与公司战略目标发展不相符的业务,进行了梳理并坚决退出。对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但同时存在经营风险的业务,也充分认清风险实质并积极采取降低、分担等策略来有效防范风险。
四)、控制活动
为保证公司经营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公司根据资产结构、经营方式,并结合公司自身的具体情况采取了包括制定并不断完善的企业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等活动确保企业的有序经营。这些活动包括:
(一)、在组织机构及控制成本上:
1,保证公司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
2、内部控制制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针对业务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该制度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3、兼顾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二)、在制度规范上,制订了
1、公司董事会议事规则:对公司董事会的性质和职权、董事会的产生和董事的资格、董事的权利和义务、董事会组织机构、董事会工作程序等作了明确的规定,保证了公司董事会的规范运作。
2、公司总经理工作细则。对公司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权利和义务、管理权限、工作程序等作了明确的规定,保证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依法行
使公司职权,保障股东权益、公司利益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3、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了本公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保证了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公司为控制财务收支、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了切合实际的ERP流程与分户式现金管理制度,使企业财务资源安全可靠。
4、公司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公司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通过公开招聘的办法引进企业所需人才;在分配体制上,公司主要采用岗位技能工资为主要形式并与企业效益挂钩的年薪制的内部分配制度。为职工个人建立了保障基金,交纳了社会统筹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
5、公司的法律事务管理制度。对公司法律事务集中统一管理,包括:合同管理,投融资事务、资产处置管理,知识产权等法律事务,法律纠纷处理。
6、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对公司经营及管理风险,提出明确管理要求,包括:权限、授信、存货、特殊业务经营、贸易模式管理等。
7、公司的商务部管理制度。对公司订单实现的一系列过程加以管理与控制,包括:预算审批、合同审批、运输、货代、仓储、保险、单证、收付、统计分析管理等
8、公司的信息管理制度。对实施对公司的信息安全管理。包括:人员管理、硬件与设施、软件与程序、文件与数据管理等。
9、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强化现场管理工作,推行环境、安全、健康(EHS)管理体系。
除此以外,公司还通过高管复核、授权、业绩评价、质询、业绩指标及工作目标的设置等手段措施,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措施的落实到位。
五)、信息沟通
公司在完善了组织结构及梳理了业务流程之后,建立了一套全面的ERP信息流程,为保证公司管理信息的对称性提供了必要的沟通与信息分享平台,使公司管理人员随时掌握与理解公司业务发展动态及资金流向。而员工也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提出合理化建议、与主管直接对话沟通、投诉或申诉等活动。各部门也可通过公司信息网络进行内部会议、或与高管人员沟通等。
在信息安全管理上,为确保最大的效率、生产力和安全性,公司计算机数据、通信和信息资源的使用遵守一系列准则,如,公司数据保密、信息发布、监管、合理使用等。同时明确了对外发布公司信息的途径与程序。
六)、检查监督
为了加强公司内部监督管理,公司确定专门职能部门负责内部控制的日常检查监督工作,并形成如下的工作机制与定位。
在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下,公司审计稽核部负责对公司单独核算部门进行合规审计,实施过程控制,适时开展专项审计、离任审计、工程项目审计及对公司分支机构、下属子公司的财务收支审计、管理审计等工作。并将结果直接报告公司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董事会对审计结果进行后续处理。
公司还专设质量管理部:负责梳理公司各类管理流程、并形成质量管理体系框架,以符合ISO9001标准。为此,质量管理部还积极推动公司“法治化”管理,并适时展开专项流程检查,以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及不断完善。公司通过审计部及质量管理部2个专职部门,根据本年度内审计划,100%严格执行对公司各职能部门、经营单位的财务经营审计、管理制度检查。明确了公司存在的管理漏洞及执行不力的环节,梳理了公司经营及管理上的风险,最大程度确保了公司的有序经营、有效管理。
三、内控自我评估结论
本公司董事会认为,公司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我国有关法规和证券监管部门的要求,在对企业重大风险、严重管理舞弊及重要流程错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控制与防范作用。当然,由于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如经营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认识上的差异、企业战略转型中开展新业务所面临的不可预见风险、社会经营环境的瞬息万变使得内控制度难以及时、全面地覆盖等,使得我们无法绝对保证不出现任何企业风险与错误,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已有内部控制的实施及完善。随着公司业务进一步发展,公司将定期或根据需要进行补充,使内控制度发挥应有作用。
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2007年3月22日
范文八:内部控制评估报告(外部独立评估报告)内部控制评估报
告
福建省福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我们接受委托,审核了贵公司管理当局对2007年6月30日与会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贵公司的责任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保持其有效性,我们的责任是对贵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我们的审核是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进行的。在审核过程中,我们实施了包括了解、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有效性,以及我们认为其他必要的程序。我们相信,我们的审核为发表意见提供了合理的基础。
内部控制具有固有限制,即使设计完善的内部控制,也可能因人为因素、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使其运行失效。此外,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风险,因为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程序遵循程度的降低。
我们认为,贵公司按照控制标准于2007年6月30日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与会计报表编制相关的有效的内部控制。
本内控评价报告仅供贵公司本次配股使用。我们同意将本专项评价报告作为贵公司申请配股所必备的文件,随其他申报材料一同上报。
福州闽都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中国注册会计师:黄秀泉地址:中国.福州陈炳坚
二○○七年七月三十一日
范文九: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核查意见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生证券”)作为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信息”或“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持续督导的保荐机构,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对万达信息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进行了核查,发表意见如下:
一、民生证券对万达信息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核查工作
在2012年度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代表人通过审阅公司内部控制相关制度、查验工作底稿、访谈企业管理人员、复核相关内控流程、实地察看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和走访企业生产经营场所等措施,对万达信息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程序、内部控制的执行及监督等多方面进行了调查,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了核查。
二、万达信息内部控制基本情况
(一)控制环境
1、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管团队规范运作和科学决策;建立各层级的授权、检查和问责制度,确保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相互协作和相互制衡。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高管团队负责组织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董事会下设董事会秘书负责处理董事会日常事务,设立了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战略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公司总裁对董事会负责,行使经营管理权力,保证公司的正常经营。
2012年度,陈焕平先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第四届董事会董事、公司常务副总裁职务。陈焕平先生辞职后,将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陈焕平先生的辞职未导致公司董事会成员低于法定人数,其辞职不会影响公司董事会的正常运作,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更迭,均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
2012年度,华志坚先生因工作调整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第四届监事会非职工代表监事职务。华志坚先生辞职后,将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华志坚先生的辞职未导致公司监事会成员低于法定人数,其辞职不会影响公司监事会的正常运作。
2、公司内部管理机构
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建立了组织结构分工明确、职能健全清晰的内部管理机构。发行人共设有6个职能部门,4个业务部门和9个事业部。还拥有13个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公司明确界定各单位的目标、职责和权限,建立了相应的授权、检查和问责制度,确保其在授权范围内履行职责;公司上述内部组
织机构能够按照公司制订的管理制度,在各经营管理层的领导下有效执行和运作,公司倡导的“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也逐步提升了内控体系的健全性、合理性和遵循性,确保了公司既定目标的实现。
2012年度,根据公司相关内部制度,建立并优化了公司内部信息系统,包括预算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涵盖了风险各关键控制点,保证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规范、有序开展。
3、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立情况
公司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依据《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实施细则》等规定,负责公司内、外部审计的沟通、监督和核查工作。审计委员会由3名董事组成,其中2名为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主任由具有专业会计资格的独立董事担任。
公司设置了审计部,并独立承担内部审计职能。公司全面执行《内部审计制度》。审计部在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领导下,对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评价活动,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各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分子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审计和例行检查,控制和防范风险,定期向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递交工作计划、报告,汇报内部审计活动的目标和审计计划开展的情况,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降低公司风险。
(二)会计系统控制
公司财务管理部,在总裁的直接领导下,全面处理会计财务管理业务,设置了较为合理的岗位和职责权限,会计人员分工明确,设有总账、出纳、成本核算、税务等管理岗位。
公司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包括了财务核算和监督的各个方面,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报销支付平台都涵盖了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各风险控制点,形成了与其他事业部和职能部门相互牵制和制约,确保了提供的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确保了公司资金和资产的安全。
同时,对于分子公司的财务采用垂直管理方式,子公司财务部需定期按规定报送公司财务管理部明细分类表,同时明确规定了子公司的职责、权限,资金使用需通过审批流程,向财务管理部报告并受其直接指导,强化了对子公司的管理控制力度,并且公司审计部加强对子公司不定期的审计,实现子公司的管理规范化和
程序化。
(三)控制程序
1、交易授权
公司明确了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相关内容,对于日常经济业务的发生费用采用多级审批,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的职权。对于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关联交易等重大事项,根据《重大经营与投资决策管理制度》规定,按不同金额由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分别审批,明确了审批流程及决策程序。
2、职责划分
公司任命的事业部、分子公司总经理和职能部门经理,各部门负责人都有明确的管理职能,对所分管的职责范围负责,公司内部建立了与业务性质和规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部门之间建立了适当的职责分工与报告制度,确保了各项经济业务的授权、执行、记录及资产的维护与保管由不同的部门或人员相互牵制。部门职责分离,岗位责任分离。同一部门业务流程上的授权人与经办人分离;将各项资产、资金保管与核算分离。
3、凭证记录与资产保管
根据公司管理制度,对于需要审签的各环节的相关凭证单据,都有严格的职责划分与互相审核,做到对凭证和记录的有效控制。财务软件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及公司信息系统,覆盖事业部销售、财务核算、合同审核等多环节,并得到有效执行,确保了会计凭证与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保证公司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公司相关财务制度中明确了对于设备类资产的采购、使用、保管等责任人,都有明确的职责,一旦发生有损,按规定承担责任,予以赔偿;并进行每年定期核对、定期盘点,保证实物与账务的一致性。
三、公司主要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
公司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内控制度贯穿于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确保生产经营处于受控状态。公司高管团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执行内部控制程序。公司2012年主要内部控制制度及实施情况如下:
1、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税法、经济法等国家法律法规,规范了公司的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财务常规性的审批程序都有严格的授权批准,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资金风险。从实际执行情况看,目前公司没有影响货币资金安全的重大不适当之处。
2、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
公司优化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及财务管理系统、新建了合同管理系统,对销售管理实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明确界定了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职责权限和责任范围,在收款方面,大部分销售业务能够根据销售合同约定的收款条件进行收款。因此,公司的销售和收款内控方面不存在重大漏洞。
3、采购与付款的内部控制
公司已较合理地设立了负责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机构和岗位,公司明确了商务部按合同管理系统中采购计划及采购清单执行采购计划,建立了询价比价程序、采购合同订立、应付款项及预付账款的支付、账务的核对等环节,同时对供应商采取动态管理及定期综合评价模式,评价结果将对供应商进行合理选择及调整。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公司在采购与付款的控制方面不存在重大漏洞。
4、关联交易的内部控制
公司修订了《关联交易决策制度》,明确了关联交易的内容、定价原则;在《公司章程》中明确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对关联交易事项进行审批的权限及决策程序,严格按照《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和相关法规要求,履行关联股东、关联
董事的回避制度,履行审批程序和披露义务,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不存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内控制度的情况,不存在通过关联方占用资金及为关联方提供担保等方式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情形。
5、对外投资和担保的内部控制
为促进公司的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规避经营风险,公司制订并修订了《对外担保制度》和《重大经营与投资决策管理制度》,并在《公司章程》中明确了对外投资和担保的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2012年度,公司投资设立上海万达全程健康服务有限公司、西藏万达华波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天津万达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万达全城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等,均按规定履行了审批程序,并在深交所指定网站进行了披露。2012年度,公司不存
在对外担保事项。
6、募集资金使用的内部控制
公司制订了《募集资金管理办法》,对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使用及审批程序、用途调整与变更、内审监督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与银行、保荐人签订了三方监管协议,以保证募集资金专款专用。2012年度,公司与主承销商以及存款银行签订的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与贵所三方监管协议范本不存在重大差异,并得到了有效的履行。
7、对控股子公司的管理控制
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13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公司通过向子公司委派董事、监事及高层管理人员,对控股子公司实施规范有效的管理。公司从治理、经营及财务等方面对子公司实施有效的管理。建立对各子公司的全面预算及绩效考核制度,使公司对控股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得以有效监督和控制。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公司对控股子公司的管理控制不存在重大漏洞。
8、信息披露的内部控制
公司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并完善了《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制度》以及《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制度》,明确规定了重大信息的范围和内容,规定了信息披露事务的部门、责任人及其职责,以及信息披露的报告、审核、披露程序,以保证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和完整。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公司对信息披露的内部控制不存在重大漏洞。
(二)改进和改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目前公司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风险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多样化、国家新政策的出台、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和管理要求的提高,公司内部控制仍需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以强化风险管理,推动管理创新,保证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为确保公司内控制度的长期有效性和完备性,公司将严格遵守中国证监会及深证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要求,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建设,切实做好基本规范的落实工作。
1、进一步健全和优化公司信息管理系统,涵盖公司运营重要环节,实现风险关键控制点的全覆盖,有效执行内部控制管理,同时发挥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的监督职能,及时加强审计委员会和
审计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信息传递,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进一步强化公司内部控制,优化业务流程,持续规范运作,及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修订和完善公司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控管理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3、加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层及相关人员的内部控制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特别是管理层对风险控制的意识,为保障公司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做好内幕信息管理,严格防范内4、严格执行《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制度》
幕交易的产生;
5、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规范治理的水平,加强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的建设和运作,更好地发挥各委员会在专业领域的作用并切实履行其职责,以符合公司更好发展的需要。
四、民生证券对万达信息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核查意见
民生证券经核查后认为: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结合自身实际特点和情况制订的内部控制制度基本符合《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等有关法规和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规范要求,能够保证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和公司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范和控制公司风险;公司2012年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良好,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与公司业务、财务及管理相关
的有效内部控制;公司对2012年度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结论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运行情况。
(本页无正文,为《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核查意见》之签章页)
保荐代表人(签字):
王学春王如鲲
2013年4月18日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公章)
范文十: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提纲.doc附件3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提纲
一、基本情况介绍
简要介绍单位基本情况、本单位及所属单位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总体情况。
二、自评方法和实施过程
自评对象和范围(参加自评单位户数、未参加原因)、自评工作的组织、自评计划以及主要实施过程。
三、自评结果
(一)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自评情况
体系基本情况及自评缺陷情况,包括参加自评的所有单位缺陷总数、重大缺陷数、一般缺陷数等。
1.内部环境
简述内部环境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缺陷情况。(下同)
2.风险评估
3.控制活动
4.信息与沟通
5.监督与改进
(二)业务内部控制自评情况
1.业务内部控制自评总体情况。
简述业务内部控制自评情况,包括自评业务数,发现缺陷数等。
2.重点业务内部控制自评总体情况
-1-简述4项重点业务自评发现缺陷总体情况,包括参加自评的所有单位缺陷总数、重大缺陷数、重要缺陷数、一般缺陷数等。
(1)存货管理内控设计与执行情况
简述存货管理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缺陷情况。(下同)
(2)应收账款内控设计与执行情况
(3)经营活动现金流内控设计与执行情况
(4)三重一大内控设计与执行情况
3.其他主要业务评价情况
(三)缺陷整改方案
简要说明缺陷整改方案情况。
(四)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自评结论
简要说明单位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的结论,若发生重大风险事件,说明发生原因及处理情况。
四、2014年内部控制缺陷改进情况
2014年内部控制各项内控缺陷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及实际效果;通过缺陷整改新制定或修订制度情况;对未整改或未完成整改的详细说明原因及拟采取的措施。
五、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亮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及工作建议
-2-
.gongwennabukongzhifengxian_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