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心得
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论文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的中国外交作出了顶层设计,明确了目标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以周边和大国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多边为舞台,以深化务实合作、加强政治互信、夯实社会基础、完善机制建设为渠道,全面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交往格局。目前,中国已经同9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全球“朋友圈”不断扩展,覆盖全球。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为世界各国创造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致力于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这是总结以结盟对抗为标志的冷战历史经验教训,探索出的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为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国积极搭建全球“朋友圈”,背后是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不懈努力。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做出明确界定,就是“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这三个关键词旨在摈弃传统的以强凌弱
的“丛林法则”,建立在大小国家一律平等这一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之上,超越了国别、党派和制度的异同,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期待,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中国不断强化伙伴关系网络,为各国共同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无论是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还是携手打造金砖国家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抑或是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援助,中国希望与世界各国一道实现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将为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互动和联动发展机会。
篇二: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心得
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心得体会范文(精选篇)
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国际地位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和使命。我有幸参与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规划和实践,深刻体会到了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的重要性和挑战。
一、牢固树立正确的大国外交观
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名从业者,首先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大国外交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本质上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追求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不断开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新局面。
二、深入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涵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涵非常丰富。首先,我们要全面实施外交战略,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等方式,加强国际话语权的争夺和宣传。其次,我们要坚持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最后,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把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点任务
在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外交工作的重点任务。首先,我们要积极发展伙伴关系,拓展和巩固我国周边、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此外,我们还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实现共赢发展,推动全球化向更加平衡、包容和普惠的方向发展。
四、努力完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系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发展,我们还需要努力完善外交体系。首先,我们要提高外交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一支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外交人才队伍。其次,我们需要构建一个高效的外交工作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最后,我们要加强外交队伍的作风建设,推动外交工作规范化、法治化,确保外交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五、加强对外宣传,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开创需要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因此,我们还要加强对外宣传,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首先,我们要加强对外媒体工作,积极宣传中国发展成就和外交政策。其次,我们要加强国际人文交流,推动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最后,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舆论引导,争取更多的国际理解和支持。
在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的过程中,我们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我们要有决心、有信心,不断学习和研究国际政治经济,提高自己的外交能力和水平。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和完善外交战略和政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国
特色大国外交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三: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心得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个世界”心得体会发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年来,内涵日臻完善,逐步形成了以“五个世界”为总目标,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价值追求,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根本路径,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以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重要依托的科学理论体系。明确了目标方向,规划好实现路径,就要一步一个脚印,把蓝图变为现实。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十年来,“一带一路”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搭建了各方广泛参与、汇聚国际共识、凝聚各方力量的重要实践平台。中老铁路开建以来拉动11万人次就业;雅万高铁成为东南亚国家首条实现时速350公里的铁路;蒙内铁路拉动了当地经济增长超过2个百分点……一条条“幸福路”、一座座“连心桥”、一片片“发展带”在共建国家不断涌现,不断增进共建国家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大全球倡议”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指明人类社会前进方向。全球发展倡议发出了聚焦发展、重振合作的时代强音,全球发展促进中心顺利运转,200多个合作项目开花结果;全球安全倡议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在中国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实现历史性和解;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精神动力,有力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中国携手各方共同行动,为推动各国发展事业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中国已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针对一系列世界性难题,中国提出丰富主张并推动转化为具体行动,为各领域国际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只要世界各国团结起来,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携手并进、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的繁荣,是世界的红利。从改革开放到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根据自身国情探索发展道路,积极促进经济一体化,不断推动金砖国家、中国——东盟的发展,推进亚太自贸区倡议,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与伙伴关系协定,特别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中国主张,八方响应,遍布全球的“朋友圈”背后,正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需要,符合各方发展的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从东非大地上的蒙内铁路,到丘陵莽原上建起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从熙来攘往的中欧班列,到被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的中
白工业园,都在“述说”着“中国繁荣”与“世界进步”的关联之道,都在分享着谋求全方位开放所释放的“中国红利”。
中国的担当,是世界的福音。开放与合作,创造了今天这个繁荣的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坚持走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人间正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供给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国主张”“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的国际情怀和大国担当。中国人民深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艰辛,对各国人民取得的发展成就,不会犯“红眼病”,更不会抱怨他人搭上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因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朋友圈”托举起开放中国的新高度,让更加自信的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拥抱世界、贡献世界,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朋友多了路好走”成为事实和现实。
篇四: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心得
增强国际合作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感悟
国际合作共同体的概念是近年来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它旨在促进全球各国的合作与发展。参与国际合作共同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带来诸多好处,同时也需要我们付出实际行动来增强国际合作共同体意识。
首先,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是增强国际合作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作为一个国家的代表,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国际合作活动中去,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与合作。只有通过积极参与,才能真正感受到国际合作共同体的力量和价值。
其次,加强国际沟通与交流是增强国际合作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国际合作中,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相互了解和交流,才能够建立起互信和友好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发展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与交流渠道,促进相互间的理解和合作。
此外,我们还应该主动参与国际事务,为国际合作共同体做出贡献。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不仅是国际责任的体现,也是增强国际
合作共同体意识的一种表现。通过参与国际事务,我们可以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与其他国家共同推动全球发展。
最后,我们需要树立共同体意识,强调多边主义和合作精神。国际合作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合作共赢来实现共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摒弃单边主义的思维,强调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国际环境。
总之,增强国际合作共同体意识是现代国际交往的需求。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活动,加强国际沟通与交流,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并树立共同体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国际合作共同体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为其发展做出贡献。
篇五: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心得
新型大国关系心得体会【篇一:大国关系心得】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根据世界大局发展变化推出的一个外交创新理
念,是对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大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一大批
发展中国家的迅猛崛起,世界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发达国家实力相对下
降,而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力量逐步上升,相互间力量对比更趋平衡。以往
的历史教训是,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时,两者势必发生恶
性竞争、对抗甚至战争。如果中美这样两个大国也难以避免走上这样一条道路,其严重后果将不堪设想,不仅对中美两国人民,而且对整个国际社会都将是一场
灾难。另一方面,当今世界处于全球化不断发展之中,各国相互依存、利益交融
已日益成为现实,零和博弈对任何一方都有害无益。而共同面临各种全球性问题
的严峻挑战,任何国家都无力单独应对,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同舟共济。面对这
种形势,中美两国领导人越来越深刻意识到,必须为“老问题”寻求“新答案”。
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实际指出了一条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大国关系新
路。近两年来,中美两国已就此进行过多次探讨。通过这次习奥庄园会晤,两国
对构建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合作共赢共识更明确,方向更坚定。这一理念,不
仅针对中美两国,而且也普遍适用于所有大国关系,适用于各国间的关系,可以
说具有普世价值。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体现出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念,也是我国
“永不称霸”政策的明确宣示。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国根据时代发展
潮流和自身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我国倡导世界命运共同体,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积极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不仅要让
13亿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也希望世界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我国积极参与国
际事务,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我们一再郑重表示,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
不搞扩张。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同我国的战略决策是一致的。
国外那些关于我国外交变强硬的言论,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多年来,我们已
经听惯了各种各样的“中国威胁”奇谈怪论。中国只用三十多年的时间,就从
“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在世界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增大。中国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力量对比的改变,难免会
冲击到传统大国的地位和既得利益。中国发展之速、成就之大、影响之广,出乎
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意料。
他们对中国的快速崛起感到紧张不安,忧心忡忡,一方面加大牵制防范中国的力度,一方面千方百计“妖魔化”中国,渲染“中国强硬论”,试图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对中国坚决维护自己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决心和举措,他们感到很不适应,难以承受,横加指责苛评,也就不足为怪了。“中国强硬论”不过是“中国威胁论”的新版本而已。
实际上,中国的对外政策、原则和方针并未改变。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贯彻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无论行动和言论都充分证明,我国坚守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韬光养晦是我国崇高理
念和战略姿态,但这并不意味着、更不能期待中国在关及自己重大核心利益问题上忍声吞气,退让求安。
外交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体现,是维护本国利益和实现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外交的根本宗旨。
【篇二:对新型大国关系的认识】
新型大国关系是近年来外交上的一个焦点话题,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关注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同时,首先要明白什么叫做“新型大国关系”。按照中方的说法,它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按照美方的说法,它是对“崛起国与守成国必然冲突”这一历史魔咒的打破,是以“新答案”解决“老问题”。
世界形势风云动荡,我们国家在制定对外政策上,也要因时调整,所谓新型大国关系,就是从本国实际利益出发,探寻双边务实合作渠道,积极改善并推进与欧美及亚非国家的经贸关系,不断巩固夯实民间交流基础,为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形象作出努力。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应当积极参与国际间事务,加深与世界各国在反恐、能源拓展、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利益关系的调整,任何国家都是以本国利益为前提,进行国际交往,建议新型大国关系,在不断提高本国形象的同时,也必须应对国际霸权主义,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的挑战。
从中美关系上来看,中国倡导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主动塑造未来中美关系走向,展现了负责任的担当。当下的世界日益成为一个你我交织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与世界从未如此接近,共同体意识前所未有。中国拓展对美洲的外交,正是全方位外交的体现。这一开拓进取的姿态,有利于塑造和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随着中国的发展强大,国际社会日益关注中国的对外政策走向:是否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是否会变得咄咄逼人,如何与大小国家和平共处,何谓中国理想,崛起的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世界等等。鉴此,我国更需要不失时机地释疑解惑。
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应是两国从战略思想到具体行为的新梳理和新构筑。由于两国的战略都不是静态的,而是彼此影响的,让两国在接触面和摩擦增多时“尽量往好处想”,的确不容易。新型大国关系既是政治态度,也是哲学态度。它不仅要促成中美之间的各种“好事”,还需对问题有越来越高的承受力。
中美首先应把“新型大国关系”喊响,经常这样说就是自我提醒和鼓励,我们早已不生活在大国零和博弈的时代。
纵观全局,美国当地时间2013年6月7日下午,两国政府换届后中美元首之间首次面对面接触的圆满成功,令人对今后一个时期双方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充满期待。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们只有切实发扬锲而不舍、顽强向上的攀岩精
神,两国元首的重要共识才能落到实处,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开创性事业才能成功。为了良好的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尤其是中美两国关系,我们要做到:
第一,要始终坚持前进方向不动摇。多年来,始终有人认为中美对抗不可避免,“新冷战”“凉战”“温战”等论调不绝于耳。两国上下尤其是决策层和政府部门要坚决摒弃这种悲观的宿命论。要看到,经过多年的磨合,中美关系的韧性不可低估;在全球化深入发展、中美利益日益相互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可塑性不可低估。无论遇到多大风雨,我们都要勇敢前行,决不动摇决不放弃。
第二,要不断寻找并抓住每一块前进的岩石。当前,中美关系发展势头总体良好,在经贸、能源、环保、人文、地方交流等众多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不断加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以及处理朝鲜半岛、伊朗核问题等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上保持着密切沟通与协调。我们应该根据形势发展,努力巩固已有合作成果,大力打造合作新亮点,不断保持和增加中美关系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此次中美元首会晤确定了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基本框架,应该得到认真贯彻落实。
第三,要树立健康竞争意识。各国资源禀赋、体制机制、发展基础和条件不同,在综合国力竞争的长跑中必然有领先者有追赶者。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应该坚持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壮大自己,而不是干扰阻挠别人前行。“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们生活的世界浩瀚无际,中美两国完全可以通过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君子之争”,实现自由成长、共同发展。
第四,要树立正确安全观。翻翻大国兴衰史和世界战争史不难看出,单靠强大武装力量保障不了国家安全。发展合理防卫能力,照顾他国合理关切,多交友、少树敌,才是实现国家安全的正确选择。中美双方应该努力加强军事安全领域的友好交流与战略沟通,为两国关系顺利发展不断注入正能量。
最后,要格外警惕外界挑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希望中美两个大国能够和平友好相处,不愿“大象打架、小草遭殃”。但是中美建交40多年来,总是有人企图在中美对抗中浑水摸鱼。中国政府希望与美方在亚太良性互动,同时中国国家核心利益不容侵犯,维权决心
和意识坚定不移。美方应与中方相向而行,为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发挥建设性作用。
【篇三: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感想】
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感想00001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2012年5月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双方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作为主题,这一概念被高调推出。中美双方为
此都作出努力。2012年11月,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成为国际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新型大国关系更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新型大国关系,意味着对传统大国关系模式的摒弃,是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它准确命中了中美关系发展的现实需要,也为中国发展与其他大国关系以及其他大国之间发展关系提供了思路。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上世纪90年代,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明确提出,要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积极致力于发展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为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中国与俄罗斯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相继同法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德国、埃及、韩国等国以及欧盟、东盟等地区组织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2010年5月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时任国务委员戴秉国提出,中美应“开创全球化时代不同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观察人士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如何相处,不仅关乎双边,更关乎全人类。传统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猜疑、对抗、冲突的关系模式显然不适合中美。走出一条新型大国关系之路是中美两国的必然选择。
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在这次广受关注的访问中,习近平提出,推动中美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努力把两国合作伙伴关系塑造成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三个月后,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推进互利共赢合作
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致辞。他强调,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中美两国国内情况如何发展,双方都应该
坚定推进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努力发展让两国人民放心、让各国人民安心的新型大国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意味着对传统大国关系模式的摒弃,是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它准确命中了中美关系发展的现实需要,也为中国发展与其他大国关系以及其他大国之间发展关系提供了思路。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由此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内容。
中美两国完成了领导层换届后,中美关系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美国先后派出多位高官访华,中美关系发展继续呈现积极势头。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克里时,习近平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做了进一步阐述。他表示,希望双方不断充实合作伙
伴关系的战略内涵,走出一条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在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隆时,习近平则表示,双方应该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共同致力于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创新思维。40年前,中美发表《上海公报》是一个创举,《上海公报》在肯定双方共同点的同时,如实列出存在的分歧,确立了中美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当前,人类已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我们的思想、政策、行动应该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维、切实的行动,打破历史上大国对抗冲突的传统逻辑,探索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大国关系的新路径。
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相互信任。我们这个星球有足够大的空间,应能容得下中美两国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开创了一条依靠中国人民勤劳智慧、通过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合作共赢实现发展的正确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始终不变的战略选择,是中国对全世界的郑重承诺。
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平等互谅。中美两国国情不同,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都意见一致。双方必须学会相互尊重,善于抓住“同”,把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正确对待“异”,尊重和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对存在的分歧,应通过对话交流,增进理解,妥善处理,以免影响中美关系大局。
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积极行动。中国有句古话,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们要采取扎实有效的行动,把双方达成的各项共识落
到实处,推动广泛领域务实合作,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让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切实享受中美合作带来的好处。
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厚植友谊。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我们要积极推进两国社会各界交流交往,让更多人成为中美友好合作的参与者、支持者。我高兴地得知,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将与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同时举行,期待第三轮磋商进一步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
中美双方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最迫切的是要在三个领域有所行动:第一要在亚太地区形成一个新的安全架构。在美国重返亚洲、中国逐渐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处理中美之间的关系以及亚洲各国的关系,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第二要在军事领域实现突破。新型大国关系最核心的内涵是双方和平共处,不发生军事冲突,而当前大国关系中军事关系严重滞后于政治和经济关系,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第三是要寻求在新的领域开展合作,比如网络安全、全球治理等,这些都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如果在这些方面中美不率先垂范,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就无从谈起。
篇六: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心得
中美关系心得体会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对全球政治、经济和安全局势都有重大影响。
一直以来,中美之间存在合作与竞争、互信与猜忌的复杂关系。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中美关系有着深入的观察和体会。
首先,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双方之间的经济联系紧密。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为美国提供了大量的商品和劳动力,也成为了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同时,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对中国市场的需求也在推动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美之间贸易纠纷逐渐增多,争议不断加剧。双方在国际贸易、知识产权等方面存在分歧,经济摩擦不可避免地出现。这使得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更为复杂,既有着互相依赖,又有着相互竞争。
其次,中美之间的政治关系也备受关注。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关系逐渐趋向于竞争性和战略性。美国对中国的崛起感到威胁,试图通过遏制中国的发展来维持其全球霸权地位。例如,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介入,以及对中国进行贸易战的行动,都被视为其试图压制中国的表现。中国坚决维护自己的权益,形成了自己的对外政策,着力构建以和平、合作、公正、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型的倡议和合作机制。
此外,中美之间的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也日益频繁。许多中国学生选择去美国留学,这不仅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还为两国未来的科技合作和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此
外,中美两国都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互相学习和交流可以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和相互尊重。
综上所述,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对全球政治、经济和安全局势都有深远影响。
作为一个关注国际事务的普通公民,我深切地感受到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中美之间存在着竞争和合作、互信和猜忌的复杂关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摩擦和争议。但正是这种复杂性使得中美关系更加丰富多元,也是两国共同发展的动力。作为中国人,我希望中美两国能够以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相处,加强沟通和对话,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推动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中美关系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推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希望双方能够以务实、理性的态度,妥善应对分歧和挑战,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稳定、充满合作机会的世界。
篇七: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心得
国际关系研究人员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心得体会
作为国际关系研究人员,长期观察和研究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在此,我愿意分享一些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秉持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主张国际关系中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中国的外交政策注重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稳定,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和平发展的理念是中国外交的核心,也是中国国际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在全球化时代,国际事务日益复杂多变,合作已成为应对挑战的重要途径。中国坚持多边主义,愿意通过联合国等多边机制解决全球性问题,倡导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致力于构建开放、包容、普惠的全球伙伴关系。
第三,中国强调互利合作。中国倡导构建利益共同体,主张通过对话协商、互利合作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中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中国还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秩序。
最后,中国坚持相互尊重和非干涉原则。中国致力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主张各国平等相待,反对以大欺小、强压弱。中国主张国际关系中不干涉内政,支持各国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发展道路,反对干涉和制裁。中国在处理国际热点问题时始终秉持
客观公正的立场,寻求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和争端。
总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现了一种积极的、开放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作为国际关系研究人员,我将继续关注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实践,为加深人们对中国国际形象的理解和认识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独特表现,在国际关系中,中国坚持以和平发展为核心,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重视同各国尊重互利、平等互信的外交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现了中国积极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理念是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和根本目标,中国始终将和平发展作为我国的根本战略选择。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以大欺小、强压弱。中国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倡导多边主义。中国支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重视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政治。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推动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还倡导构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为构建全球性治理体系提出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强调互利合作。中国坚持走互利共赢的开放
战略,积极发展全方位外交,扩大同各国务实合作,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援助、扶贫等合作,努力营造和谐、包容、共赢的国际合作环境。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和地区经济治理体系建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相互尊重和非干涉原则。中国积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支持各国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发展道路,致力于民主平等的国际关系,主张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应当遵循非干涉内政原则,支持各国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发展道路,维护各国发展权利。
作为国际关系研究人员,我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广阔前景。
长期以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积极构建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推动亚太地区合作与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可以看到,中国外交政策积极回应了当前国际环境变化和全球性挑战,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功实践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为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注入了积极能量。中国外交理念和实践展现了中国担当,中国风采,深刻体现了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与繁荣作出的稳定,积极贡献。我们期待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发扬光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作出更大贡献。
篇八: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心得
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开创大国外交新局面论文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战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要求我们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求我们继续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2018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新成就。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新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与思想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核心价值观,是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思想情怀的,是符合人类文明中崇尚和平友善的普遍诉求的。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价值观基础是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义利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格。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要坚持这种正确的义利观,做
到义利兼顾,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政策主张是多边主义。中国将继续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一方面,我国对外工作将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另一方面,我国将在不结盟原则下广交朋友、深化合作,形成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争取世界各国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梦的理解与支持。
当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政策框架包括构建新型国际伙伴关系、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等组成部分。
通过践行与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我国在外交实践中积极发展中俄、中美、中欧、中非等国际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治理体系改革,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当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我国与世界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依靠不断加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提出,是我国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推动对外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
在经济外交方面,中国入世后全面参与全球贸易和投资谈判,中国外交推动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走向国际市场,推动贸易争端的化解。
在金融和货币外交方面,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上升。
在环境和气候外交方面,中国参加了人类环境会议,积极参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活动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谈判,尊重相关国际协议,履行国际
气候减排义务。
在文化外交方面,中国在全球150多个国家设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和中国文化年活动在多国成功举办,“汉语热”已蔚然成风。
中国外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和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中国力量”。
篇九: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心得
加强对外交往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国际交往与合作对于各个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关系的发展不仅关乎一个国家的利益,也涉及到全球的和平与稳定。为了实现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目标,各国应该加强对外交往,不断推动合作与沟通。
一、积极发展多边外交
多边外交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多边合作等渠道,各国可以共同协商、共同推动全球议题的解决。在多边外交中,各方可以通过平等、互利的原则,解决争端和分歧,实现共赢。对外交往要推崇多边主义,摒弃单边主义和零和思维,以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二、加强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
经济合作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应该加强贸易往来,拓展市场,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建立和发展自由贸易区、签署经济合作协议等方式,推动国际间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同时,各国还应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科技创新。
三、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
文化交流是增进国际间理解与友谊的重要途径。各国应该加强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与尊重。通过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推广国际间的语言学习、加强学术合作等方式,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构建文化多样性的世界。
四、加强安全合作与治理
安全合作是国际关系中的基础。各国应该加强安全合作与治理,共同应对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威胁。通过建立有效的国际安全机制,加强情报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五、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国际关系中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和不平衡的结构,需要进行改革。各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改革,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强调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全球治理机制的民主化与多样化。
六、建立友好的国际形象
国际形象是一个国家赢得国际社会信任与尊重的关键。各国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合作。在对外交往中,要坚持以和平发展为基础,尊重他国的国家利益和文化传统,树立友好互信、合作共赢的国际形象。
总结而言,加强对外交往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途径。通过积极发展多边外交、加强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安全合作与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以及建立友好的国际形象等方面着手,各国可以共同推动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新型国际关系。
篇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心得
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五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七章《为国际社会找到有效经济治理思路》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个导向”,分别是“开放导向”“发展导向”“包容导向”“创新导向”和“规则导向”,“五个导向”是我国以实践范本为国际社会提供的有效经济治理思路,渗透着世界经济共同体意识,体现了风雨同担的力量和合作共赢的精神。
全球治理体系显然是当今时代的大课题。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这里的“大”,“大”在变革难度,“大”在风险挑战,也“大”在发展机遇,也正因为这样的兼容性,全球经济治理思路的形成关乎全人类的前途命运。在这样的背景下,亚太经合组织应运而生,成为全球最具增长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在发展视角共享、发展经验共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共享中“同舟共济”,促进世界经济快速增长。中国,以立己达人的开阔胸襟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既为自身发展固根本、谋长远,也为世界各国共同繁荣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五个导向”的提出紧抓时代发展大势,为世界经济找准了发展方位。面对共同的前行目标,要始终奋楫在“同一条船”上,聚划桨之力、合弄潮之势、蓄破浪之能,冲破“一排浪”就有一层“新突破”,战胜“一场风雨”就有一层“新境界”,在携手同心中推动世界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以“五个导向”架好“团结线”,凝聚团结奋斗的丰沛力量,涵养携手发展的胸怀智慧。经济全球化的大潮风云变幻,要想飞渡乱云、潮打不翻,就要紧密地凝聚在一起,以奋楫驾船的齐力同心与砥砺奋
进,在同心同力同向中共同解决经济发展难题。从发展大局来看,“团结线”就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线”,是迈步高速增长的凝聚力,是迎向壮阔辉煌的推动力。要有“千子环抱,并能同一”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共担历史使命中激发责任感,在共享时代荣光中加深手足情,相互尊重、相互依靠,聚合为密不可分的“共同体”,凝聚“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精神力量,形成世界各国共同繁荣的发展局面。世界各国共绘全球合作“同心圆”,画出的“发展轨迹”顺应的是经济规律和历史潮流,通向的是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
以“五个导向”行稳“幸福路”,践行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坚定强基惠民的决心毅力。国际社会的道义责任是增进人民福祉。人民至上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是全球各国的执政理念与历史担当。在强基惠民的建设中,要有站在屋脊的“大视角”,也要有立足平地的“全视角”,既要着眼经济建设,也要着力生态保护,既要有宏伟蓝图的伟大构想,也要有精描深绘的细腻工笔。经济发展是摆在全世界各国面前的重要课题,“人民至上”则是永恒主题,是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为人民谋福祉的方向不能变,决心和毅力也不能丢。要以对人民的深情大爱标注行进方向,昂首鼓足精气神,在奋发图强中踏浪乘风远航;俯身捧出为民心,在埋头苦干中收获累累硕果,让为民谋幸福的初心成为冲破浪潮的“飞舟”。
以“五个导向”拉大“开放门”,融入历史机遇的开放浪潮,激发昂首阔步的豪迈气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放开手脚谋发展,把“开放之门”越拉越大,迎来经济发展的蓬勃生机。从高铁动车的全线运行到各地立体交通网的形成,从文化优势的充分彰显到边境贸易的往来互通,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到重大项目的施工建设……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政策环境的千波浪和历史机遇的万顷潮。自“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提出七年来,中国敞开的胸怀不仅为自身带来了发展和创新,也为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增添亮色与动力,注入信心与活力。开放带来奔腾而至的精彩,发展领航百舸争流的未来。在各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今天,当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在开放中扩大共同利益,继续昂首阔步
于开放发展浪潮中,一路乘风破浪、奔涌向前,积聚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获得更为广阔的机遇空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全球治理要走实团结之步、走稳民生之路、走出开放之势,以扎实的脚步、长远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做文章”,以“五个导向”为基本遵循,善谋长远之策、行稳固本之举,凝心聚力谱写世界经济发展新篇章。
【篇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看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难解,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安全问题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难以顺利推进。正如习主席所指出:“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对此,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如何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习主席提出的“四点主张”切中要害,赋予这一时代命题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单者易折,众则难摧。”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商量。一要坚持合作共建,实现持久安全。安全问题是双向的、联动的,各国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树立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以合作谋安全、谋稳定,以安全促和平、促发展。二要坚持改革创新,实现共同治理。各国政府和政府间组织要承担安全治理的主体责任,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三要坚持法治精神,实现公平正义。国与国之间开展执法安全合作,既要遵守两国各自的法律规定,又要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更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四要坚持互利共赢,实现平衡普惠。各方应该坚定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在谋求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努力走出一条互利
共赢的安全之路。
习主席强调:“实现本国发展是对世界的贡献,实现本国安全稳定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近年来,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进程中,中国政府不断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严厉打击、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中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中国为世界安全稳定作出的贡献。中国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还始终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遵守国际规则,履行国际义务,积极参与并倡导国际执法合作和全球安全治理。
中国坚决支持国际反恐怖斗争,深度开展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提出责任共担、社会共治的国际禁毒合作方案,联合各国开展国际追逃追赃、打击电信诈骗等执法行动,全面参与国际和区域合作框架内的执法安全合作,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篇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七专题“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的主旨演讲《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19年前,《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中明确将“上海精神”确立为成员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积淀了“中国大门越开越大”的丰富智慧,滋养着“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和合之道,充分展现出贯穿古今、对接东西的开放姿态。
构建“开放合作+和平安全”的“聚能环”,创新支撑为综合应用提质增速。
中国对外开放始终坚持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共赢”合作观和“可持续”安全观一脉相承、相辅相成,实际关乎着政治经济发展的创新根基,关乎着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协同引擎。要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始终秉承开放合作、和平发展之道,培育壮大多样化融合新业
态,扩大综合应用范围,带动扶贫、环保、旅游、农业、就业等业务体系紧密合作、共同发展。要充分发挥自贸区试点、领军企业、科研院校等主体创新联动优势,站稳开放创新改革“主阵地”,抢抓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窗口期”,实现速度和效率的“双提升”。解决全球性难题,化解风险挑战,已成为经济化浪潮中行稳致远、勇立潮头的“规定动作”,以及着眼长远、把握大势中危中有机、危中求机、转危为机的“必备技能”。要筑牢国防安全、经济安全、信息安全和其他安全的统一基础,坚持包容普惠、创新引领开放经济和数字经济,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借“东风”,在公平导向中同舟共济、释放动能、守正创新,为决策部署、调度指挥、综合应用等赢得时间、赢得主动。
打好“多元互动+人文交流”的“优势牌”,文明共存为综合服务添色增彩。
扎实推进科教文卫体等各领域交流互动,筑牢文明共存“精神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继续办好青年交流营等品牌项目”的倡议是符合实际需求、回应民生关切、经得起各方共同检验的。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必须要以服务人民为根本导向,为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协同共享持续提供先行举措和示范引领。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带给我们规避风险、化解矛盾的思想指引,在巩固政治、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增强务实合作,既能“强筋骨”,又能“铸灵魂”。要促进多样文明战略精准对接,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资源倾斜、人才注入等方面发挥多元合力,释放在预警监测、应急处理、跟踪问效中的强大潜能,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留足长远发展空间。要在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智力支持下共同维护多样文明,在共建平台、共存资源、共享价值中统筹大布局、产业大发展、项目大建设、信息大整合,形成上下互动、齐头并进的良好风貌。
共绘“包容互鉴+发展繁荣”的“同心圆”,法治保障为综合治理赋能增效。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把握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唯有“谋求共同发展”才能开创未来、赢得未来。强化执法能力建设,为经贸合作提供法律支持,都是在为共同拓展国际合作的“伙伴网络”提供法治保障。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运用科学、法治、历史思维研判国际国内发展大局,在战略对接、国际对话、品牌项目、孵化基地等建设中拓展合作示范“朋友圈”,互通有无、互学互鉴,促进共同繁荣。要矢志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着力解决地区热点难点问题,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全力抓好稳投资、促消费,加强消费提振、升级法治保障,推动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体系。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在统筹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粮食生产、生态能源、网络安全等领域持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让法治成果更多惠及民众、惠及社会,为贯通“最后一公里”持续提升决策水平和管控运维本领,在包容中互动、在繁荣中求新。
看“地球村”的世界,在“增速、增彩、增效”上汇聚成“网”、构建一“体”。弘扬“上海精神”,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历久弥新、催人奋进,为综合应用、综合服务、综合治理提供根本遵循,科学指引着我们携手并进,共同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光明大道。
【篇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七专题“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录了《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一文,这原是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切中肯綮地指明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协力应对挑战、齐心开展全球协作的客观要求,还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国际交往思想、不断满足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推动构建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经济共同体。马克思曾预言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经济的本质属性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走向深入是不可逆的时代规律。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全球成为一张巨大的经济网,形成覆盖全球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的供应链、产销链、资金链、贸易链、信用链、物流链。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这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现实,号召世界
各国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推动构建对话协商、消解分歧的安全共同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有斗争就会有冲突,有冲突就会有战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有据可考的事实阐述。邓小平同志基于对美苏争霸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考量,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大判断,这一判断从根本上而言是一个重大政治判断,是对国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和对国际形势的长远预判。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逐渐显现,尽管局部地区的战争和冲突仍有发生,但制止战争和冲突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为了保证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安全,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安全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对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远大理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政治的基点就是阶级属性,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阶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划分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两大阵营,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过了充分的实践证明,在广泛的国际交往中可以超越国家政治属性来谋求世界不同国家的共同利益。为了保证世界形势的良性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政治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推动构建超越隔阂、文明互鉴的文化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为了保证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长远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丰富的文化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基于当前世界文化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推动构建环境友好、合作应对的生态共同体。随着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张力与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矛盾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一方面世界各国都追求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环境的承载空间逐步压缩到了极致,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矛盾逐年凸显。为了保证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创造自然生态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世界生态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将一如既往地为世界和平安宁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篇五】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习近平关于治国理政的第三卷第十七专题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记载了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一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2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指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共同应对挑战、共同开展全球合作的客观要求,也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国际交流思想,不断满足世界各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求。
推动构建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经济共同体。马克思曾预言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经济的本质属性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走向深入是不可逆的时代规律。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
全球成为一张巨大的经济网,形成覆盖全球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的供应链、产销链、资金链、贸易链、信用链、物流链。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这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促进建立一个对话、谈判和消除差异的安全社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段战争的历史。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有斗争就会有冲突,有冲突就会有战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可以测试的事实。邓小平同志基于对美苏霸权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考虑,对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大判断。这一判断从根本上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判断,是对国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和对国际形势的长期预测。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逐渐出现,尽管当地地区仍存在战争和冲突,制止战争和冲突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为了保证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安全,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安全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对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远大理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政治的基点就是阶级属性,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阶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划分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两大阵营,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过了充分的实践证明,在广泛的国际交往中可以超越国家政治属性来谋求世界不同国家的共同利益。为了保证世界形势的良性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政治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推动构建超越隔阂、文明互鉴的文化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为了保证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长远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丰富的文化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基于当前世界文化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推动构建环境友好、合作应对的生态共同体。随着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张力与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矛盾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一方面世界各国都追求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环境的承载空间逐步压缩到了极致,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矛盾逐年凸显。为了保证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创造自然生态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世界生态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将一如既往地为世界和平安宁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推荐访问: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心得 国际关系 伙伴关系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