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畅运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事迹材料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旅游发展大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稿(3篇)

时间:2024-09-16 11:18: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旅游发展大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稿

  

  县长xx在旅游产业大发展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旅游发展大会,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州委作明书记在若尔盖县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总结我县旅游发展工作情况,认真分析全县旅游发展形势,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旅游发展的主要工作任务,动员全县上下凝聚共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的历史性跨越。昨天,县委、县政府组织大家实地考察了黄河九曲第一湾、花湖景区旅游开发情况,现场作了安排部署。现在,我向大会作全县旅游发展工作报告。等会儿,县委泽尔登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入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我向大会报告的题目是:凝聚共识,励精图治,乘势而进,奋力推动若尔盖县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

  一、若尔盖县旅游发展的艰辛历程

  若尔盖县旅游业自1998年开始起步,通过艰难创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不平凡历程,旅游业在全县经

  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上升。1998年,全县实现旅游接待5000余人次、收入115万元,到2012年全县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9亿元,前后旅游人次、收入分别翻了220余倍和770余倍。若尔盖旅游的发展成绩显著,也可谓步步艰辛,每一步的跋涉前进都凝聚了若尔盖县各族干部群众和历届县委、县政府各级领导的智慧与汗水。回顾若尔盖旅游产业发展的艰辛历程,我县旅游业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1998年至2002年)。若尔盖旅游发展迟、起步晚。1998年,若尔盖县旅游局正式成立,最初开发经营的仅为黄河九曲第一湾景区,景区管理、售票等工作主要由县旅游局组成单位职工完成。花湖湿地也只是县林业局管辖下的一个半封闭、半开放式的景点,区内仅有简陋的巡护木质栈道和巡护站房屋,游客主要以过境游人为主。在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差、宣传促销活动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我县凭借优越的自然资源,实现了旅游里程碑式的起步,也标志着若尔盖旅游的正式起步。

  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2003年至2007年)。2002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建设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的决定,若尔盖县被列入了“大九寨国际旅游精品区”,作为“大草原、大湿地”精品旅游资源重点打造,给我县旅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全县旅游工作按照“立足生态、夯实基

  础、调整结构、做强旅游、推进科技、弘扬文化、持续稳定、构建和谐”的总体思路,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战略,突出自然生态、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2003年,县委、县政府将巴西会议会址、包座战役遗址等红色景点纳入了《若尔盖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年与成都会展集团签订黄河九曲第一湾、花湖合作开发框架协议,成立了若尔盖九花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发、管理黄河九曲第一湾和花湖景区,加大了对外营销宣传力度,通过公司化经营推动了草原旅游业的发展。2007年,全县接待游客55万人次,旅游收入就占到全县GDP的35%,由此,旅游业成为了我县的重要支柱产业。

  第三阶段是停滞阶段(2008年至2009年)。正当若尔盖县旅游势头较好、蓬勃发展的时候,异常严峻的拉萨“31·4”、阿坝“3·16”事件以及突如其来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使若尔盖县乃至整个阿坝州的旅游业遭受重创,服务业十分萧条,2008年的旅游接待仅有10万人次。其后,经过县委、县政府的周密部署和旅游、宣传部门的大力宣传营销,全县旅游业逐渐回暖。尽管如此,2009年,全县接待游客总量2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4亿元,但较2007年的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接待收入仍然滞后。

  第四阶段是振兴阶段(2010年至2012年)。从2009年

  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围绕“旅游二次创业”战略,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观念,紧紧抓住旅游发展机遇,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原则,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市场监管,注重宣传促销,提升景区知名度,提高旅游质量,使旅游逐步上档升级,游客的体验参与性更强,文化氛围更浓,古朴与自然得到了充分呈现。2010年,全县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突破80万人次,2012年底,全县接待游客突破1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9亿元,预计到2013年底,全县接待游客将达到120万人次。若尔盖成为继阿坝州“金九寨·银黄龙”之后又一让游人魂牵梦绕的高原旅游胜地,正以独有的魅力和崭新的姿容笑迎八方宾客。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历届县委、县政府、全县各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奋斗,彰显了若尔盖人不愿落后、不甘落后落后的精神风貌。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对大家予以的工作支持和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若尔盖县旅游发展的形势评估

  近年来,若尔盖旅游的快速复苏振兴和影响力逐年扩大,给全县旅游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催生了新的活力,旅游人次、收入增长在全州草原各县中排列第一,景区门票收入在全州仅次于九寨沟和黄龙,位列全州第三位,成

  为了阿坝州旅游增长的主力军。湿地生态、草原观光、红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风情等主导品牌正在快步走进人们的心中,“游九寨,看黄龙,把梦留在若尔盖”已经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但是,放眼全国、全省、全州,无论是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达古冰川、毕棚沟和汶川水磨、三江等州内其他景区,还是我县的花湖、黄河九曲第一湾、热尔大草原、纳摩神居峡等景区景点,放眼全国,与云南丽江、内蒙古等旅游景区相比,我们既有优势,也有“短板”。

  与云南丽江相比,相同之处是旅游资源都很丰富、人气都很旺盛、形象都很优质、特色都很鲜明,但也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品质不同。九寨沟以雪山、森林、湖泊、瀑布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风光,显现出“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中外游客誉为“童话世界”。黄龙以规模宏大、类型繁多、结构奇巧、色彩艳丽的地表钙华景观为主景,由于主景区黄龙沟很像中国人心目中“龙”的形象,因而历来被喻为“人间瑶池”、“中华象征”,在全国的风景名胜区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一绝。若尔盖以一湾静谧的黄河水、一片茫茫的大草原、一个国际知名的大湿地,让游客犹如进入了梦幻仙境一般。而云南丽江古城则以人文景观为主导,独特的城建格局,高超的水系利用,曲折有致的古老街巷,高低错落的民居建筑,穿街过巷的流水,形成了一幅家家流水、户户垂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优美

  画卷,充满了小桥流水、纳西人家的诗情画意。丽江的人文商业气息也非常浓厚,形成了旅游商品开发、加工、生产、销售与旅游线路“一条龙”,有多家旅游购物专业市场、商场或一条街,并把旅游购物纳入了旅游线路。二是服务不同。在阿坝州内,除了九寨沟、黄龙已经达到世界级自然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服务水平、具有世界一流的管理经验之外,若尔盖、红原、汶川、理县、小金等景区景点的发展起点都很低,虽然有品质优良、各具特色、禀赋独特的旅游资源,但旅游服务、景区管理水平等还处于爬坡攻坚、日趋完善的初始阶段,很多的管理服务模式、机制体制尚处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而云南丽江在旅游开发中非常注重机制创新,把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紧密结合起来,与我州的九寨沟、黄龙、达古冰川、四姑娘山等景区一样,都实行了管委会制度,管委会行使对旅游区的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景区由旅游开发公司独立经营,实现了管理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市、县区一级成立了旅游集团公司或旅游开发公司,对辖区景区景点实行“一卡通”管理制度,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线路、统一营销、统一价格、统一结算”和“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办法,建立旅游电子商务结算中心,实现旅游企业之间的网络电子交易、帐务适时清算和全市旅游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云南丽江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各个环节,都建立了行业协会,实行了行业管理,使各行各业都

  围绕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开展工作。同时,丽江的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较高,旅游环境很好,所有导游人员必须具有国导证和当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上岗证,统一民族服饰,并经过专业院校系统培训后方可执业。导游的知识面广,解说得体,不仅熟悉当地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状况以及少数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而且一些导游还能歌善舞,教游客学习一些简单的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或舞蹈,使游客觉得整个游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三是客源不同。阿坝州的九寨沟、黄龙乃至若尔盖,游客的可进入性虽然在灾后恢复重建后有了一个质的飞跃,都江堰至汶川高速公路和九黄机场的建成、国道213线的改造升级,为游客进入我州打通了便捷通道,目前九黄机场开通了成都、重庆、昆明、西安、北京、上海、杭州等7条直达航线和广州、深圳经停成都(重庆)往返九寨航线,年旅客吞吐量在60万人次,高峰日旅客吞吐量可以达到1.2万人次,但目前阿坝州的旅游业仍然受到了交通条件的局限。若尔盖的旅游客源,主要是以南线、东线、西线的陆路交通进入为主,以九黄机场的空中航线进入为辅,加之我们的旅游宣传促销手段十分传统和单一,致使我县的客源市场扩张战略推进缓慢、旅游客源市场的覆盖半径过小,客源仍然以成都、重庆、甘肃、青海等省市区的自驾游、自助游和部分团队游为主,欧美、东南亚、港澳台以及我国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客源

  十分稀少。相比之下,云南丽江比我们更具有旅游交通的优势,已经初步形成了“铁、公、机”的立体交通网络覆盖,并以航空交通为主导,全力打造旅游客源生命线。目前丽江已有直达昆明、上海、深圳、广州、成都、重庆、北京、南京、杭州、西安、西双版纳等11个城市的航线,2012年的旅客吞吐量达到了288万人次,其中上海、北京、广州又是国内通往世界各国航线最多的城市(上海、北京、广州每周分别又有704个、673个、298个国际航班飞往世界各地),丽江通过这些国内通航城市又与我国的50多个通航国家密切联系在一起,这些城市和国家自然就成为了丽江的主要旅游目标客源市场,每年丽江的游客接待总量在1200万人次(阿坝州2100万人次),年接待收入在130亿元(阿坝州180亿元)。同时,在中国旅游尤其是西部旅游尚未全面起动的时期,云南丽江率先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先导战略,每年都要从旅游发展基金或财政专项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宣传促销工作,树立旅游品牌形象,通过申报世界遗产、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宣传促销活动、引进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等一系列整体宣传促销方式,丽江先后荣获了欧洲人最喜爱的旅游城市、世界上最值得光顾的100个小城市、全球人居最佳优秀城市、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等诸多桂冠。而且,云南丽江还与各省、市、区高度集团化、规模化经营的客源地旅

  行社深度合作,显著扩大了丽江的客源招徕力度,从而赢得了发展的先机,抢占了客源市场的制高点。四是文化不同。阿坝州的文化资源积累五彩缤纷、非常深厚,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分布广、类型多,红军长征在此经历了一段爬雪山、过草地最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留下了历历在目、悲壮感人的红色文化,古蜀文化、大禹文化、唐蕃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和古老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苯教文化、羌族释比文化、伊斯兰文化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都是我们不可磨灭、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宝贵文化遗产,九寨沟文化产业园、映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园区、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成为了“藏羌文化产业走廊”的重要支撑,也成为了我们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珍贵基石和文化宝库。九寨沟、黄龙、若尔盖等旅游大县已经初步形成了经营性演出业、文化娱乐业、艺术品经营、网络文化业等以经营性为主体的文化旅游产业服务体系,尤其是九寨沟演艺产业群2006年还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也炼就和催生了一批艺术营销人才,容中尔甲、蒲巴甲、“高原红”女子组合不仅唱响了九寨沟,更成为了全国的知名歌手。我们再看丽江的文化,丽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风格各异和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节日服饰、建筑风貌特别是纳西族文化成为了丽江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从1996年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开始,丽江就努力破解民族文化保护与

  开发的两难问题,经过艰苦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保护、继承、利用、开发的良性循环体系,走出了一条自然资源开发与文化资源开发、民族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民族文化产业建设基本形成规模,打造出了丽江古城、束河古镇、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摩梭风情、茶马古道、《印象丽江》等民族文化精品和酒吧文化、“艳遇丽江”、“邂逅之都”等经营性、诙谐性民间文化名片,还有每场都座无虚席、让人回味无穷的民族文化舞台剧《丽水金沙》,使丽江成为了中国西部极具吸引力的文化品牌和旅游品牌,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与内蒙古草原相比,若尔盖和内蒙古都是大草原,藏族和蒙古族等主体民族都属于游牧民族,都体现出了历史悠久、沉积厚重的马背文化、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但两者之间又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域不同。内蒙古与若尔盖,一个地处祖国的北部边疆,一个位于天府之国的西北边陲,人们都可以在一南一北两个不同的区域感受到大草原的美丽与震撼。内蒙古疆域辽阔,地跨“三北”(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土地面积是我县的11倍,占全国总面积的12.3%,经度和纬度的跨度都非常大,土地的南北跨距达到了1700公里,当内蒙古南部早已是万木竞秀的春天,北端却依然是冰雪覆盖的寒冬。而我县的经度和纬度的跨度小,因此气候差异小,景色在同一季节无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二是特色不同。内蒙古的气候特征是从东向西由湿润、半湿润区逐步过渡到半干旱、干旱区。因此内蒙古也由东向西从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所以内蒙古东部草原辽阔,西部沙漠广布。若尔盖的气候属高原寒温带湿润季风气候,长江、黄河两大水系自东南向西北的分水岭把若尔盖分为西部丘状高原区和东部高山峡谷区两大地貌类型,因此若尔盖体现的是西部高寒泥炭沼泽湿地草原和东部高山原始森林两大自然生态景观。三是感受不同。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第一大草原,是一种辽阔、博大的美丽,给游客是一马平川、一望无际、茫茫苍苍的感觉,且景色的差异性较小,植被物种比较单一,长时间游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而若尔盖的大草原、大湿地,植被良好,物种多样丰富,水草丰茂,天地相接,加上逶迤蜿蜒、荡气回肠的黄河九曲第一湾和包座、铁布的原始森林、高山峡谷风光以及民俗、民族、宗教文化的点缀,若尔盖更适合游客慢进漫游。

  通过纵横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若尔盖旅游产业发展的长处和优势。一是资源独一无二。若尔盖是中国第二大草原、黄河唯一流经四川的地方、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有世界唯一的野生梅花鹿种群、中国三大名马“河曲马”

  的原产地等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在全国、全省、全州的旅游资源中都具有独特性、唯一性和稀缺性。二是交通相对便捷。若尔盖东面有九黄机场、南面有红原机场、北面有甘南夏河机场,公路网路四通八达,国道213线穿越全境,县内有若九路、唐热路和省道209线,省道、县道东可连接九寨、平武、绵阳,南可连接红原、理县、松潘、成都,西可连接甘肃、青海,北可连接迭部、陇西、陇南。三是文化较为独特。我县的安多藏族民风民俗文化和格鲁派、萨迦派、苯波教的藏传佛教文化,这些文化资源以原始性、多样性、神秘性著称,种类全、品位高、存量大、特色浓,适应国内外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开发潜力巨大。巴西会议会址、古潘州战斗遗址、包座战役遗址和阿西茸牙弄周恩来故居等红色文化遗迹在中国革命近代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极其重大深远的意义,有进一步挖掘提升的巨大空间。四是旅游品位一流。近年来,我县的花湖景区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湿地”、“最佳自驾游目的地”、“最佳婚照目的地”,黄河九曲第一湾被评为“最佳休闲目的地”、“最佳自驾游目的地”、扎萨格户外天堂被评为“中国最具潜力新美景”,“中华大湿地,黄河大草原”旅游品牌的知名度正在不断提升。若尔盖县的旅游资源品位在全国、全省、全州都具有一流水准、具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在看到发展优势和肯定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

  认识到我县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劣势和问题。一是产业要素不齐全。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客源市场主体不发达,高端与低端、海外与国内的游客结构失衡,经济效益不突出,消费式和体验式的旅游要素缺失,尤其是“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健全,游客无物可购、无娱可乐,还处于“门票经济”的粗放发展阶段和“白天看景、晚上睡觉”的低级层面。二是发展步伐缓慢。我县旅游产业发展起步晚、起点低,主要景区的前期开发力度不够大,致使发展的“历史欠账”较多,游人中心、导视系统、车行系统、标示标志标牌、游人栈道、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县境内的旅游公路等级不高,景区内的旅游线路不闭合,旅游服务的配套基础设施较差。三是季节特征明显。旅游淡季、旺季矛盾十分突出,90%以上的游客集中在每年5月—9月份的旅游旺季,景区承载压力重,旅游淡季尽管有一定的门票收益,但又存在旅游服务行业的大量停业、歇业和经营性收益的严重“失血”。四是服务水平较低。旅游和涉旅行业的现代管理意识比较薄弱,旅游管理人才缺乏,无导游人员和解说人员,宾馆、饭店、超市、旅游商品店等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比较差。五是发展环境脆弱。地震、山洪、泥石流、自焚案件等天灾人祸仍然是制约、影响我县旅游业发展的“致命伤、头痛病”,生态保护限制、环境治理、社会治安、道路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群众文明素

  质、物价管理、市场管理、利益分配矛盾、寺庙管理与旅游开发等等问题也暴露出很多弊端,软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社会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六是发展意识不够。社会认识还不统一,部门配合不够协调,群众参与旅游的积极性还没有全面调动起来,发展的氛围不够浓,文化旅游宣传营销工作还处于被动局面,产业快速发展的大氛围尚未形成。

  三、若尔盖县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上进一步提出:“藏区旅游要由风光旅游提升为文化旅游,四川旅游要由点式营销提升为量身打造的精品线路”;在2012年的全州旅游工作会议上,州委、州政府提出了“着力打造‘阿坝全域旅游景区’新品牌,加快推进旅游二次创业进程”的总体思路。从国家、省、州的决策部署和政策导向来看,文化旅游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我们已经到了不突破就落后,不提升就无前途的关键阶段。因此,我们必须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进一步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奋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跨越提升、加快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市

  场主体为抓手,坚持走“12345”的发展路径,依法治旅,依法兴旅,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水平,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低水平的初级服务向人性化的优质服务转变,着力打造“中华大湿地、黄河大草原”旅游精品品牌,全力塑造若尔盖旅游的全新形象,奋力建设最优的高原旅游精品示范区。

  “12345”的发展路径,即:一处目的地。黄河大草原马背文化旅游区最佳目的地。二张名片。中华大湿地,黄河大草原。三种选择方式。中国川西北高原最佳的自驾游天堂,中国川西北高原最佳的团队游基地,中国川西北高原最佳的自助游营地。四条旅游线路。湿地草原黄河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安多民族风情旅游精品线路,红色文化体验旅游精品线路,朝圣穿越探险旅游精品线路。五大特色景区。南眺黄河第一湾,北游白龙大峡谷,东出巴西红色情,西临纳摩沐温泉,中赏花湖麦朵措。

  四、旅游发展的工作步骤

  按照既定的发展思路,我们计划用十年时间,分三步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第一步(2010年—2013年):打基础。这一步我们已经基本走完,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基本具备。若尔盖旅游总体规划、花湖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详细规划、巴西会

  议会址国家AAAA级景区详细规划已经绘就了我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蓝图。花湖已经实现了自主经营管理,黄河九曲第一湾创AAAA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即将建成,以花湖、黄河九曲第一湾为主打景区,巴西会议会址、纳摩神居峡、降扎温泉、求吉嘎哇民俗风情村为辅助景区的旅游发展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红星河它温泉、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占洼溶洞、包座原始森林等新兴景区正在引起投资商的关注,城市和乡村的水、电、路等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全县宾馆、饭店、客栈接待床位达到了6000余个床位,且已有建成或正在建设的三星、四星、五星等准星级宾馆酒店。特色餐饮、娱乐演出业、物流业等行业不断兴起,涉旅服务行业和服务市场蓬勃发展,全社会关注旅游、参与旅游、投资旅游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到2013年底,力争实现旅客接待1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6亿元。

  第二步(2014年—2016年):创品牌。我们要打造三个层次的品牌,一个是总体形象品牌,第二个是旅游景区品牌,第三个是文化旅游产品品牌。总体形象品牌就是“中华大湿地,黄河大草原”。旅游景区品牌除了已经成功塑造的黄河九曲第一湾、花湖景区品牌以外,还要逐步打响巴西会议会址、纳摩神居峡、扎萨格户外运动天堂、达扎书院、红星河它温泉、包座原始森林、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等旅游品牌,而且要有1—2个景区逐步加入国家3A、4A级景区的行列。要积极挖掘和开发“最美湿地文化、多彩藏族风情文化、红色草原文化、神秘宗教文化、川西藏区美食文化”等文化旅游产品品牌,精心包装“中国黑颈鹤之乡、中国河曲马原产地、中国梅花鹿基地”三张动物名片和“开国九大元帅走过的地方”的黄金名片,放大旅游品牌宣传促销效应,实现客源市场的战略性扩张。到2016年,力争实现旅客接待1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5亿元。

  第三步(2017年—2020年):树形象。要通过城乡和景区硬件设施建设、软实力提升、社会管理创新等综合型措施,打造2—3个国家3A级、4A级景区,利用航空、铁路、公路三条客源生命线,形成与周边省市区县、省内外知名景区、旅游集团、机场的交流合作机制,实现若尔盖县旅游线路与省内外精品线路无缝对接,让若尔盖和云南丽江一样,形成游览、交通、通讯、餐饮、娱乐、购物等各个环节都要一条龙配套服务,处处都体现出高品质资源、节约型开发、高水平管理、精细化服务的对外旅游形象,达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安全、效益、秩序”四个统一的目标,让若尔盖成为人们追寻美丽、富饶、文明、和谐高原生态家园的最佳首选目的地。到2020年,力争实现游客接待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亿元。

  五、若尔盖县旅游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是抓规划。合理定位是旅游规划的基础,科学规划是

  旅游发展的前提。若尔盖县已有旅游定位,也有旅游规划,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国际、国内旅游发展形势的变化,还需要提炼,还需要不断完善、充实、调整、提升,从而为若尔盖县旅游整体提档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是定位上要体现准确性。我们必须“跳出旅游看旅游,跳出若尔盖看旅游”。这样,才能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重新审视若尔盖的资源优势,重新审视若尔盖的旅游开发潜力,也才能得出准确的旅游定位。所谓“跳出旅游看旅游”,就是要从“就旅游论旅游”的传统认识误区中跳出来,把旅游业放在若尔盖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认识;所谓“跳出若尔盖看旅游”,就是要从相对封闭的小区域观念中跳出来,把旅游业放在全州、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化的大趋势中来审视。从目前若尔盖的旅游资源禀赋和旅游发展的现状来看,我们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用十年的时间,分三步走来建成最优的高原旅游精品示范区的目标,这既有现实性,也有超前性;既符合若尔盖旅游发展的实际,也充分体现了若尔盖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实际和总体要求。二是规划上要体现前瞻性。规划上要有前瞻性,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空间上要有前瞻性,不能局限于我们自己的小打小闹,陶醉于我们自己的自以为是,要有全州、全省、全国的眼光,甚至世界的眼光;另一方面,是时间上要有前瞻性,不能只

  看到眼前,不能只规划现在能做到的,要有发展的思维,要作长远的规划,要给我们的后人留下发展的空间。在若尔盖的旅游规划上,要坚持“大旅游”的理念,对以花湖、黄河九曲第一湾、巴西会议会址为代表的全县旅游资源进行整体精心规划,将各类文化资源与自然生态完美融合,着力彰显“高原生态家园”的独特魅力,充分拓展和发挥旅游的综合功能,实现保护与开发的有机统一。要引进知名的旅游规划专家,引进先进的旅游规划理念和技术方法,组织修订重点旅游景区规划和重点旅游项目规划,要以具体的旅游项目作为支撑,通过规划整合资源,打造一批旅游精品。另外,要注意把旅游理念融入到城乡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以及畜牧、林业、交通等相关产业的规划和建设中,拓宽旅游业发展的思路。三是执行上要体现权威性。规划一旦形成,一切开发都应依照规划、遵循规划、服从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严格划定湿地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区、科普区、核心区和建设区,尽量减少人类的生产活动,严禁在景区内外发生乱搭乱建及其他破坏生态资源的现象。要建立一整套严格的规划执行机制,按规划招标,按规划实施,严格监督,始终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以旅养湿、以旅促牧、以旅富农、以旅强县,实现可持续开发,确保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和旅游精品的顺利建设,以科学的规划来引领最优的高原旅游精品示范区建设。

  二是抓投入。首先,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争取和实施省道209线和若九路、唐热路的升级改造,做好空中、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对接联网的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建设栈道、游人休息点、景区购物点、垃圾处理点、停车点、景区道路、观光车、骑马场、索道等项目。针对接待服务设施不完善的实际,制定标准进行提升和完善,升级星级宾馆饭店,改造小型旅馆,发展主题客栈,培育村寨客栈,引导帐篷宾馆。部分接待能力较强的宾馆要逐步配备供氧设备,三星级以上的宾馆要逐步开设氧吧、高原氧仓,解决游客到高原地区氧气摄入量不足的问题,增加游客在若尔盖的停留时间。其次,要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培训,联合大专院校搞好旅游营销、导游、艺术等重点人才培养,推行景区景点专职导游制度和导游地接、地陪机制,努力使每个导游不仅熟悉景区景点的知识,而且熟悉若尔盖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了解民俗风情和景区景点,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积极引进旅游经营、管理、营销、策划等各类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和优胜劣汰竞争机制,提高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创新活力和竞争能力,实现旅游行业管理有序,操作规范。加大对群众的教育培训力度,促使群众素质不断提高,对游客热情、友好、大方,创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再次,要撬动社会资本的投入。积极引进国

  内外大投资商、旅行商和著名旅游饭店集团以及各类民间资本,广泛吸纳他们的资金、管理、技术和人才参与若尔盖县旅游产业发展,推广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

  三是抓核心。以满足游客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核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旅游核心要素做文章,分类建立行业协会,实行产业化、组织化集群发展。一要针对自驾游、自助游、团队游逐年增多的发展趋势,着手建设自驾游、停车、休闲、观景站点,建设一批自驾游、自助游、团队游车辆营地、帐篷营地,不断改善若尔盖县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和方便快捷性。二要通过游客集散中心、旅游部门、旅游公司、九花管理局把各主要景区景点、涉旅服务企业连接起来,从网上推介旅游产品,发布旅游信息,推动网上出游预订机票、住宿、门票、饭店、车辆等,让游客自由选择旅游方式和旅游目的地,促进自助游、自驾游、团队游的加快发展。三要利用交通好、人气旺的特色魅力乡镇,开辟旅游购物商业街、购物点或美食街,推出一批特色商品和藏族美食、清真美食。强力推动一批幸福美丽家园村寨发展藏家乐,开发观赏型、观光型的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四要借鉴九寨沟“人间天堂”的宣传包装设计模式,围绕“中华大湿地、黄河大草原”的文化旅游品牌定位,对若尔盖的旅游特色、旅游主题、旅游口号、旅游标识、旅游歌曲等进行整体策划包装和形象设计,强化若尔盖旅游导游解说词规范

  工作。采取互联网、微博、微信、电视台、广告牌、MTV碟片等传播媒体联动促销,成渝、甘南、红原、阿坝、九寨、松潘等周边区域联动促销,旅行社、旅游公司等中介组织联动促销等手段和方式,不断提高若尔盖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挖掘市场潜力,从而为若尔盖旅游开拓更广阔的客源市场。

  四是抓文化。从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趋势看,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地方特色和文化,或者说旅游品牌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生命所在,是吸引游客的关键;二是休闲将贯穿在整个旅游的过程之中,旅游将更加体现其“寓教于娱”和“寓教于乐”的特性;三是竞争与合作是今后区域之间旅游发展的主题,是推动旅游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可以说,特色是旅游的精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严格说就没有旅游产业,因为旅游产业是生产和销售文化,旅游者是购买和享受文化。有句话说“旅游玩到最后就是文化”,就生动形象地道出了这个道理。因此,我们要准确把握旅游发展规律,坚持以“自然为本、特色为根、文化为魂”,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内涵,全面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互动发展,将民族文化习俗、民族体育运动、红军长征体验活动融于其中,整理弘扬少数民族民俗、民间节庆、民间艺术、民族歌舞,弘扬民族文化产品,着力开发高原定向拓展、艺术写生、摄影、射箭、马术表演、骑牦牛比赛、军事训练以及“住一天藏家屋、吃一天藏家饭、放一天藏家牧、做一天藏家人”等融入式、体验式旅游,使旅游和文化、民风民俗、体育竞技、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得到有机结合,推动若尔盖旅游由风光游、大众游向以文化提升为主要内涵的文化旅游转变,逐步形成风格鲜明的文化旅游品牌,加快推动旅游转型升级。要加快黄河大草原艺术团舞台剧打造步伐,形成一台体现独具若尔盖特色的文化大餐,着力打造县城西部旅游牧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弘扬民族文化产品。鼓励和引导个体工商户发展酒吧、藏茶艺、娱乐性文艺演出等休闲娱乐业,逐步形成风格鲜明的文化旅游品牌,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体验民俗风情,追求健康、享受休闲。

  五是抓产品。要着力解决有地方购物消费和有商品可购两个方面的问题。积极支持旅游商品生产经营行业的发展和壮大,引进具有一定实力的旅游开发企业,加大对原生态藏文化的挖掘、整理、开发力度,推出一批有文化价值、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及商业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项目,重点开发高原特色牦牛肉、藏绵羊、藏香猪、藏鸡等高原生态产品和食品,深度挖掘藏族服饰、藏金首饰、藏刀等手工艺品,打造包装高原贝母、雪莲花、虫草、人参果、红景天、蜂蜜等高原特产药材以及牦牛奶粉、酥油、糌粑和青稞酒系列产品等旅游商品,通过策划、开发、设计,生产一系列具有藏区特色的旅游商品,着力构建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充分

  调动个体私营企业和牧民群众开发经营旅游商品的积极性,建设一批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并逐步在各重点景区设点销售,促进旅游购物快速发展。

  六是抓环境。要优化生态环境,继续实施湿地修复、防沙治沙、人工种草、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以生态建设保证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反哺生态建设,做到旅游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齐头并进、相互促进。进一步强化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城乡卫生创建活动,营造整洁、优美、靓丽的城乡环境。经常性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治理、食品药品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及旅游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实施联合执法,严厉查处无证经营、欺客宰客、强买强卖、制假售假、非法营运、超载超速、不符合卫生条件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积极推进旅游市场的规范管理。加强城镇、景区景点和旅游沿线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止各类重大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发生。狠抓行业管理,积极转变行风作风,畅通游客投诉渠道,强化服务职能,提升工作效能,树立良好的旅游行业形象。旅游重点集镇要实现电信、移动3G通信的全覆盖,提供良好的通信服务环境,酒店、步行街等场所要实现wifi覆盖,要进一步改善水电服务设施,强化保障能力。大力倡导文明旅游,引导广大游客共同创造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普及旅游知识,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人人都是旅游形象、人人都是旅游环境”,在全社会形成讲文明、重礼仪、诚信友爱、热情好客、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旅游兴县、旅游富县”已成为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全县旅游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行动、关键在落实。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国家、省、州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有利机遇,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一步一个脚印,掀起“大抓旅游、抓大旅游”的新一轮热潮,为加快建成最优的高原旅游精品示范区,实现若尔盖县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篇二:旅游发展大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稿

  

  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经在蓬勃发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篇1同志们:这次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关于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新机遇,下定决心,攻坚克难,加快我区旅游业跨越发展,努力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强区的历史跨越。

  刚才国家旅游局邵琪伟局长传达了关于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邵局长还对加快广西旅游业发展提出了重要意见,对我们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陈武主席还将就相关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指出:“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旅游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大、资源消耗小、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践证明,旅游业是最符合广西区情、最富有广西特色、最能充分利用广西资源、最能吸引人气财气的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既是富民的现实选择,也是强桂的重要途径,还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重要推动力。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着眼全局,加大力度,加快推进旅游业跨越发展,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产业发达、服务优良、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开放度高、竞争力强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强区。

  一是有需要。加快发展旅游业,既是紧迫任务,也是长远之策。首先,加快发展旅游业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需要。我区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总量十年“翻两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双倍增”,文化、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同步提高。旅游业是我区增长速度快、市场潜力大、发展前

  景好的重要支柱产业,对扩内需、促消费,保增长、增就业,促进跨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支撑作用。其次,加快发展旅游业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需要。我区经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产业发展水平低,结构不优,20xx年三次产业比重为16.7∶48.6∶34.7,其中第三产业比全国低近10个百分点,仅相当于1997年的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在国家12个部委明确9个行业到20xx年兼并重组的目标中,涉及我区的有电解铝、钢材、水泥、汽车、造船、医药等6个主要产业,有的产业产能过剩,我们面临转方式调结构与扩大经济总量的双重任务、双重压力。旅游业具有“兴一业、旺百业”的功能,有利于带动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等服务业发展,是全球公认的朝阳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元收入;旅游业从业者每增加1人,可增加相关行业4.2人就业。发展旅游业对于以增量带动存量调整,促进我区转方式调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再次,加快发展旅游业是树立广西良好形象的需要。我区山清水秀生态美,加快发展被誉为绿色产业、形象产业的旅游业,对于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建设美丽壮乡,提高广西知名度、美誉度具有深远影响。此外,加快发展旅游业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需要。我区有49个贫困县、750多万贫困人口,贫困面广,贫困度深,脱贫致富难度大。这些贫困地区大都生态环境好,是旅游资源富集区,充分开发利用当地旅游资源,有利于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是有条件。我区拥有发展旅游的丰富资源,具备阳光、海水、沙滩、绿色植被、洁净空气等现代旅游要素,拥有山脉、河流、岛屿、气候、森林、动植物、温泉、岩洞、田园、风情等风景资源,景点多,分布广,已初步形成山水风光、滨海度假、边关揽胜、民族风情、长寿养生等一批旅游品牌,桂林山水、北海银滩、巴马寿乡已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标志性旅游胜地。我区位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交汇处,是联结大西南与粤港澳、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发展旅游业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巨大的客源市场。我区沿海、沿江、沿边,旅游资源多姿多彩,极具开发潜力。随着交通服务设施、城市建设、景区景点的发展完善,旅游通达性、便捷性和吸引力明显提升,旅游业发展多重叠

  加的综合优势日益凸显。

  三是有差距。尽管我区旅游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处于粗放低效的发展阶段,旅游资源整合度差、旅游精品少、带动能力弱、综合效益低等问题比较突出,“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方面与旅游发达省份相距甚远。20xx年,我区4A级以上景区数量排全国第8位,国内游客人数排全国第18位,旅游总收入只相当于广东的1/5、江苏的1/4、浙江的1/3、四川的1/2,排全国第20位、西部第6位。我区与云南省的旅游资源各有优势,旅游总收入也不相上下,但云南入境游客人数、国际旅游收入分别是我区的1.3倍和1.5倍,建成支线机场11个、比我区多7个,开通航线319条、比我区多113条,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比我区高3.8个百分点,旅游产业布局、资源整合、景区开发、设施配套、文旅结合等也走在我们前面。差距就是潜力,差距也是动力。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见贤思齐,急起直追。

  四是有前景。当前,全球旅游业已经超过石油和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国内旅游市场、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三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重大转变。我区旅游业发展势头很好,过去5年,全区接待游客总人数年均增长19.3%,旅游总收入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20xx年达1660亿元,占GDP的12.7%。按照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时,旅游将成为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消费需求,旅游业进入爆发式增长时期。20xx年我区人均GDP已达4446美元,标志着我区旅游业已步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新阶段,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转型升级期。国家批准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使我区旅游业面临新的重要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以高度的自觉自信切实抓好旅游工作,加快实现旅游业跨越发展。

  二、明确目标任务,建设旅游强区

  这次大会召开前,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我区旅游业发展目标,主要是:力争到20xx年,全区

  旅游业总收入实现3000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数突破3亿人次;到20xx年,基本建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这是一个近期与长远、定性与定量、经济与社会、转型升级与跨越发展相结合的目标体系,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要着力抓重点。发展旅游要做的事情很多,必须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重点区域、优势资源的开发建设,推动旅游资源开发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发展转变,做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打响品牌。重点优化布局,全面构建“一个旅游龙头、两条旅游发展带、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四大旅游集散地和一批旅游名县名镇名村”的旅游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坚持以桂林为龙头,着力建设“桂林-柳州-来宾-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南北旅游发展带和“贺州、梧州-贵港、玉林-柳州、来宾-南宁-崇左、百色、河池”沿西江东西旅游发展带,加快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形成南宁、桂林、梧州、北海四大旅游集散地。重点打造一批旅游特色县、乡镇、村寨。自治区将重点规划建设20个特色旅游县,各市要重点建设一批特色旅游乡镇,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一批特色旅游村寨,努力把特色旅游县城、乡镇、村寨培育成为我区旅游业发展的新载体、新亮点。要着力打造一批旅游精品和旅游品牌,加快建设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景区景点,打造一批便捷通畅的旅游精品线路,开发一批适应各种层次游客需求的旅游新产品,形成一批功能完善的旅游服务基地,从整体上提升我区旅游业发展水平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二要着力抓特色。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再好的旅游项目,搞的地方多了,也会黯然失色。目前我区城乡建设最大问题是缺少特色,走到哪个地方都差不多,沿海没有沿海特色,沿江没有沿江特色,边关没有边关特色,民族地区没有民族特色,建筑千篇一律,村庄大同小异,街道似曾相识。没有特色,就没有印象,是发展旅游业的大忌。云南丽江和腾冲、内蒙古满洲里、皖南村落、江浙水乡等地之所以游人如织,就在于他们有自己

  的特色。瑞士的达沃斯,虽然只是一座小镇,一万多人口,却举办了40多年世界经济论坛,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商业大亨、学界名流经常光顾,乐此不疲,奥秘也在于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品质。我区也有一些城镇建设较好的典型,如三江、金秀、恭城等,但总的看,面还是不够广,水平还是不够高,人气还是不够旺。我区发展旅游业可以挖掘的特色题材很多,像广西这样奇山秀水遍及全区,拥有12个世居民族、近20xx万少数民族人口的地方,哪里去找啊!必须把我们丰富的民族内涵、多彩的民族风情与神奇的自然风光有机结合起来,使之交相辉映,形成独特靓丽的旅游风景线。我们要潜心挖掘、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提升,促进民族特色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把民族特色融入到城市、乡村建设、景区景点开发和旅游要素的方方面面,使我区旅游业发展更有特色、更具活力、更富魅力。

  三要着力抓配套。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各类要素有效组合、协调配套才能产生最佳的综合效应。一是要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进出旅游目的地的便捷性。我区旅游景观点多、面广、线长、跨度大,不同程度存在着游客“进不来、走不动、出不去”的问题,不少游客往往是到了桂林、南宁,一听说到其他景点还要花三四个小时以上,就打道回府了。必须加快构建以航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干线公路、景区专用道路、内河航运为补充,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现代旅游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加快南宁、桂林国际机场及重要旅游景区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南广、贵广、湘桂及沿海高速铁路建设,着力完善连接主要旅游景区的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网络,打通断头路,形成放射线,提高环通率,强化交通支撑力。二是要加快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改善旅游住宿、餐饮、卫生、通讯、车辆和游客服务中心等方面的条件,重点旅游区要合理布局高中低档接待设施,特别是要建设一批适应游客需要的旅游饭店、宾馆,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水平。三是要注重“文旅结合”、“科技兴旅”,促进旅游业与文化科技互动发展。突出先进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在旅游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经营服务中的引领作用,以文化理念创意旅游,以文化品位提升旅游,以文化传播带动旅游,挖掘好发挥好我区的山

  水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海洋文化、福寿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文化等人文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增添旅游业的文化魅力。着力提升我区旅游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建立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发展“智慧旅游”,规划建设一批“智慧旅游城市”和“智慧旅游景区”。

  四要着力抓环保。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其本身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一个地方的环境一旦被破坏了,天是灰的、山是秃的、水是浑的、地是脏的,谁都不会去那里旅游。目前,我区森林覆盖率达61.4%,居全国第三位,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区发展旅游业最大的优势、最好的品牌,也是最重要的本钱。抓旅游必须抓环保,抓环保就是抓旅游,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旅游业发展,切实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建设,抓好造林绿化,强化节能减排,以良好生态促旅游发展,以发展旅游促生态保护,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生态化。我们在全区广泛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既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行动,也是发展旅游产业、建设旅游强区的重要举措,必须持之以恒抓下去、抓出实效,树立广西优美整洁、文明进步的形象。

  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篇2同志们:

  这次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是一次事关北海发展大局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动员和组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抢抓自治区推动旅游强区建设的新机遇,充分发挥北海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认真总结经验,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举措,加快建设旅游强市,促进北海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市委、市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在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之后,市委立即召开会传达学习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布置起草修改文件;9月中旬,又召开市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认真研究和精心谋划旅游发展,充分做好会议筹备工作,出台了关于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关于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扶持奖励办法、关于加快涠洲岛旅游区

  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心筛选了一批旅游项目。这些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

  刚才,自治区旅游局陈建军局长对加快北海旅游发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等一会,家斌同志将对发展旅游的各项工作进行具体部署。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形成推动北海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广泛共识

  旅游产业资源消耗少、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国际国内旅游产业正处在大发展、大调整的重要时期。国家和自治区对发展旅游业高度重视,推出了很多举措、提出了明确要求。北海无论是从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条件来分析,还是从城市持续繁荣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去考虑,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都有必要、有优势、有潜力、有机遇。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形成共识。

  1、要充分认识推动北海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加快发展旅游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繁荣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旅游产业是综合型服务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效应和特点,关联带动作用很强,既可以直接扩大消费,还可以带动交通、住宿、餐饮、文化、娱乐、金融、信息等行业的发展。在近年来北海工业化补课已经收到明显成效的情况下,很有必要发挥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繁荣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北海经济发展质量。其次,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促进开放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旅游产业是高度开放的产业,外地客商在选择投资地点时,往往是通过旅游考察,了解当地的优质资源、投资环境和发展潜力。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可以更好地发挥北海的开放优势,更好地向国内外展示北海的形象和特色、扩大北海的影响,更好地促进交流与合作。再次,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旅游产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门槛低、包容性强,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都有需求。加快发展旅游,既可以直

  接增加就业,又可以通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因此,我们要以发展旅游产业为重要抓手,更好地稳增长、调结构、促开放、惠民生。

  2、要充分认识推动北海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对旅游发展越来越重视,为我们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从国家层面看,20xx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了加快旅游发展的大政方针;今年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了发展国民旅游休闲的目标和任务;今年4月颁布的《旅游法》为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特别是在出席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和考察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旅游业的性质、地位、功能等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对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作用并做好旅游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自治区层面看,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加快建设旅游强区的战略决策,出台了一系列决定及相关政策,在资金投入、项目建设、政策扶持等方面全方位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并且列出了一批重大项目。前不久高规格召开了全区旅游发展大会,提出要加快建设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把北海打造成为广西四大旅游集散地之一和文化旅游中心城市。从北海层面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干部群众对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为旅游产业当前和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此外,随着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的圆满完成,工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创造了有利条件。

  3、要充分认识推动北海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突出优势和巨大潜力。北海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优势明显,在广西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是旅游资源丰富。北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有机融合,既有优美奇特的滨海风光、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又有古老的历史遗存、悠久的开放文化,尤其是拥有海滩、海岛、海上森林、海底珊瑚等优质海洋旅游资源,还有海上国际旅游航线,随着内陆地区民众向往海洋、探求海洋、享受海洋愿望的日益增强,发展滨海旅游大有文章可做。二是生态气候优越。自然生态优势是我们发展旅游产业的最大优势、最好的品牌和最重要的本钱,北海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适宜旅游,尤其是北海的碧海蓝天和清新空气,非常适宜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对于国内外一些大城市的游客很有吸引力。三是发展基础较好。旅游产业是北海发展较早的产业之一,市委、市政府一直把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交通体系完善、景区景点建设、高星级酒店兴建、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市场培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产业链不断延伸,接待水平逐步提升,产业规模逐年扩大,知名度不断提高,近3年来,旅游收入实现了翻一番,游客接待量年均增加150万人次以上,20xx年游客接待量突破千万人次,20xx年旅游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时集聚和历练了一批旅游行业人才,积累了发展旅游的实践经验,为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尽管近年来我们在加快发展旅游方面作了不少探索,想了很多办法,下了很大功夫,付出了艰辛努力,但是旅游产业目前的总体规模、发展水平和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与北海的城市地位、资源禀赋以及方方面面的期望相比,都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旅游资源利用、旅游特色挖掘、旅游设施配套、旅游精品打造、旅游市场监管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办法,尽快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当前,推动北海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时机已经到来。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广泛凝聚共识、善于抢抓机遇、遵循客观规律、坚持真抓实干,就有希望在几年内开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喜人局面,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明显提升旅游产业在北海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大幅度提升北海旅游在广西旅游格局中的地位,大幅度提升北海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各级各部门和领导干部要从战略与全局的高度,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市委、市

  政府的部署与要求上来,进一步认清旅游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尽快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自信心、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突出重点、遵循规律,奋力开创北海旅游产业跨越发展新局面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北海旅游产业从夯实基础转向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从旅游资源大市逐步向旅游产业强市转变的关键时期。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xx-20xx年)》,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建设旅游强区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沿海开放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以国际化、标准化、品牌化、特色化为导向,坚持政府推动、项目拉动、开放带动,遵循客观规律,突出滨海特色,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着力推进旅游项目、积极深化旅游合作、不断优化旅游环境,早日把北海建设成为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城市、广西主要旅游集散地和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休闲胜地。

  为了确保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开创北海旅游跨越发展新局面,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凝心聚力、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着力打造滨海旅游品牌。旅游是靠特色吸引人,越有特色就越有吸引力,北海旅游最大的特色就是集滨海、文化、生态于一体,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滩、岛、线、城、林、湖”。北海完全有条件加快开发特色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旅游与城建融合、旅游与生态融合,把特色做优、精品做强、品牌做响。一是大力推进银滩旅游资源开发。要用好“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这块金字招牌,加快24公里银滩开发,规划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和高星级亲海度假酒店群,布局建设教育文化体育设施,抓紧建设第四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园区,加快北海鲤鱼地湿地公园建设,完善和提升银滩的旅游服务功能,早日把银滩打造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滨海休闲娱乐区、生态型景区和高端度假旅游区。二是大力推进涠洲岛整体开发。要严格按照自治区批准的总体规划,抓紧编制完善各项专项规划,尽快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引进港中旅等大型企业,加快涠

  洲岛整体开发,抓好项目规划设计,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提高景点景区等级,提升岛上接待服务和医疗保健水平,同时抓紧推进市区与涠洲岛之间空中和海上交通建设,增强安全性、提高便捷度,尽快把涠洲岛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海岛。三是着力打造海上旅游黄金航线品牌。要结合推进国际邮轮码头建设,大力发展邮轮经济,加大协调服务力度,支持企业经营好北海至越南下龙湾海上旅游航线,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加强与越南等东盟国家沿海城市的旅游合作,尽快把这条航线延伸到越南中南部的城市,并逐步向东盟其它国家沿海城市延伸,努力把中越海上旅游航线打造成国内外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跨国海上旅游黄金航线。四是整合开发“城、林、湖”旅游资源。坚持依法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把北海老城、红树林、星岛湖发展成为有吸引力影响力的特色景区,丰富旅游景区景点,增辟旅游精品线路。五是大力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进一步挖掘、整合和提升北海丰富的历史文化,对旅游进行文化包装,提升文化内涵、融入文化元素、突出文化特色。要结合发展旅游产业,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利用海洋文化、南珠文化、合浦汉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创作一批文化精品,抓紧推进合浦汉文化公园建设,打造成为北海汉文化展示和体验中心,推动《碧海丝路》等优秀剧目走向市场,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北海旅游的文化品位和独特魅力。

  2、狠抓项目、完善功能,加快提升旅游服务能力。项目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北海的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产业之所以有今天这么好的发展势头,就是因为我们近几年来持之以恒地抓好了项目建设。发展旅游也一样,只要我们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下功夫连续抓几年,旅游产业一定会有大的起色。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兴建一批有市场需求、有品牌价值、有北海特色、有带动效应的旅游项目,抓紧推进一批旅游景点景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大型综合性旅游项目,从而让北海旅游尽快扩大规模、改善服务、提升档次,不断做大做强。要坚持以“四定”办法推进旅

  游项目建设,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确保在较短时间内有大的突破。为了有效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市里已经印发了关于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几份文件,明确了目标任务、扶持办法和有关要求,特别是下决心加大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大力支持旅游景区、高星级酒店建设和航空市场培育等,在项目审批、用地安排、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同时由市四家班子领导分别联系推进重大旅游项目。高星级酒店的数量,是一个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程度的标志。目前北海的高星级酒店还不多,要采取必要的扶持奖励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和协调服务力度,加快高星级酒店建设步伐,在未来3年,力争新建达到五星级标准酒店8家、全市投入运营的五星级标准酒店达到6家;20xx到20xx年间,力争再新建一批,新增6-10家建成投入营运,全市五星级酒店达到一个较大的规模。这样,就可以带来高星级酒店集聚效应,逐步形成几个高星级亲海酒店群。

  3、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不断增强旅游发展活力。深化行业改革,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是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内在动力和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要用足用活国家、自治区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投融资机制、人才培养及引进机制等为重点,增强旅游发展的活力。一是进一步消除制约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市委、市政府已经对旅游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和理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明确权责关系,强化内部管理,努力解决沟通不够、协调乏力、合力不强的问题。二是创新旅游产业投融资机制。要充分发挥好旅游发展资金的撬动作用,推动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宣传促销、旅游服务培训等工作。推进银旅合作,加大金融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兴建旅游项目、参股旅游企业。三是指导旅游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要引导旅游企业深化企业改革,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旅游市场主体,按照政策法规、市场需求和经济规律,加强管理、改进经营、提高效益、发展壮大。四是创新人才培养及引进机制。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关键在人才。

  要完善旅游人才交流引进和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建立北海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加快培训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选派机关和事业单位优秀干部到旅游区、旅游企业挂职锻炼,加强与大专院校的合作,积极引进旅游管理、营销、策划、创意等各类人才,满足旅游产业发展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五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机制。要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市场监管,打击违法违规经营,逐步形成统一的旅游投诉受理机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4、强化推介、提升形象,增强北海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信息时代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宣传推介、优化提升形象是促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必要举措。我们要创新思维、加强策划、整合力量,“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扩大旅游宣传的整体效应和放大效应,唱兴北海旅游、唱响北海旅游,向宣传推介要市场、要客源、要效益、要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加强总体宣传推介。要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部门协同、上下互动的联合宣传机制,有效利用各种现代传媒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多形式、广覆盖,增强独特性、吸引力,形成宣传推介北海旅游的强大声势,为尽快实现北海旅游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二是积极举办旅游节庆活动。坚持“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积极稳妥地举办或承办旅游节庆、文化演艺、大型会展、体育赛事等活动,打造富有特色、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文化节庆品牌和演艺品牌。三是支持旅游行业协会和企业加大营销力度。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到国内外特别是重点旅游客源地,以各种有效形式宣传推介特色优势旅游产品与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北海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四是积极开展区域旅游发展合作。积极参与“两广十市区域旅游合作”,务实推进“南北钦防玉崇百七市旅游发展一体化”,大力推动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通过持续有效的旅游宣传推介,不断提升北海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力。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做好这几方面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客观规律,讲求实际效果,促进旅游产业科学发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旅游产业也不例外。我们抓旅游产业发展既要积极努力、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去推动,又要避免不顾现实条件、仅凭热情干

  事。要注意研究和把握旅游发展的自身规律和内在要求,对管什么、不管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都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样才能避免走弯路、走错路或走回头路。这方面要注意把握好三个结合:一是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当前,我市旅游市场主体实力还不够强,在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下,政府的主导作用必不可少。当然,我们讲政府主导,绝不是大包大揽,也不能拔苗助长,要把握好尺度,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发挥好应有的作用。要科学编制和完善旅游发展规划,制定出既符合发展趋势、又切合城市实际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同时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督促检查,确保旅游产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要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有针对性地出台一些扶持奖励办法,引导资源汇聚和市场配置;要根据旅游发展规划抓好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培育新的增长点,确保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坚实的项目支撑。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我们说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最终还是要靠旅游企业的发展壮大。对那些政府不该管、管不了的事,就要由市场进行调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发挥企业的作用,增强市场的活力。二是坚持学习借鉴与因地制宜相结合。既要坚持开放办旅游的理念,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又要立足北海实际,找准特点和优势,寻求差异化发展,探索和走出一条适合北海的旅游发展之路。三是坚持加快发展旅游与严格保护生态相结合。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北海发展旅游的突出优势,我们在推动旅游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旗帜鲜明、一以贯之地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确保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就很难甚至无法恢复,最终也会断了旅游的“财路”。银滩和涠洲岛是上天赐予北海人民的无价之宝,是全市人民的共同财富。每一个北海人,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银滩、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样保护涠洲岛的生态环境。

  三、加强领导、真抓实干,形成推动北海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加快建设旅游强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关联性大。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

  全社会共同促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

  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旅游产业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仅仅依靠旅游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全市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旅游产业摆在突出位置,作为推动北海科学发展的大事切实抓紧抓好。市旅游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重大问题。市直各相关部门和驻市各有关单位,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加强沟通衔接、密切协同配合、主动有效服务,合力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市辖县区要相应调整充实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协调机构。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力支持和推动北海旅游跨越发展。

  二要进一步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旅游发展的目标、思路、举措已经明确,当务之急就是抓好贯彻落实。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真抓实干、把事干成、造福百姓”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抓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扎扎实实为加快发展旅游多干一些实事、多作一些贡献。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抓紧制定本县区、本部门的旅游发展,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及扶持奖励办法,建立健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督查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三要营造浓厚氛围广泛汇聚正能量。推动旅游跨越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参与。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重大意义和有利因素,宣传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旅游的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北海旅游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和新经验,积极营造“人人关心旅游发展、人人支持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汇聚加快建设旅游强市的正能量,形成推动北海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推动北海旅游跨越发展,机遇难得、前景广阔,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坚定信心、凝聚力量、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旅游产业发展新局面,为把北海建设成为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城市、广西主要旅游集散地和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休闲胜地而不懈努力!

篇三:旅游发展大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稿

  

  旅游文化节动员会领导讲话稿

  旅游文化节,不仅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也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旅游文化节动员会领导,仅供参考。

  旅游文化节动员会领导讲话稿(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面由我代表县招商局,就如何做好〃第一届旅游文化节筹备工作作一简要汇报:

  〃第一届旅游文化节的举办,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旅游搭台,经贸唱戏的形式,进一步推介、宣传我们石城,此次会议举办,不仅对于展示石城县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扩大对外开放,全面促进我县招商引资工作也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做好客商邀请、签约项目落实及签约仪式的组织工作,我局将从以下二方面着手做起,以确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一、未雨绸缪,认真做好前期客商邀请及落实签约项目工作

  一是明确目标。为确保旅游节签约仪式的顺利进行,我局将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一切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招商引资责任单位及各专业招商小分队的主体作用,确保20个以上项目签约,签约资金达3亿元以上。

  二是制定方案,落实责任。为认真做好第一届旅游文化节筹备工作,我局将制定具体的招商项目洽谈组,细化工作任务,落实目标责任,并提交组委会审定实施。在客商的邀请、签约项目的落实、组织签约仪式每一个方面都将做到任务、人员、时间三落实。

  三是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为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开展招商引资百日大会战》,我局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积极筹备参加赣州市海西经济区投资推介会、赣台会等大型招商活动,紧紧抓住我县第一届旅游文化节这一契机,协同各招商引资任务单位及专业招商小分队,围绕矿产品精深加工、服装轻纺、机械电子、农业产业化及现代三产等五大主攻产业,积极开展拜会客商及洽谈项目

  活动,以找不到项目不收兵、拿不回项目不回头、不解决项目引进洽谈中的问题不放手的决心和一抓到底的作风,切实做好签约项目的落实。

  四是加强对签约项目的搜集与汇总。根据《方案》要求,我局将加强与各招商引资任务单位及专业招商小分队的沟通、协调与联系,将各单位、各小分队上报签约项目情况进行认真的梳理汇总,为县委、县政府做好邀请客商及筛选签约项目工作提供决策。同时,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做好项目落实情况的督查调度工作。

  二、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好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开幕式的质量和效果,而签约仪式工作能否做好,取决于对细节的把握。因此,为办好签约仪式,我局将从早从细着手。一方面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对签约仪式上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密细致的布置与安排,责任到人,以确保各项工作准确无误;另一方面有条不紊安排签约仪式,我们将积极与相关部门配合,做好场景布置、安排好签约领导与见证签约领导的具体位次,安排好签约客商的上台先后秩序,确保第一届旅游文化节开幕式上签约仪式的顺利进行。

  落实签约项目及客商邀请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须要我们做大量的前期工作,我局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强化措施,攻坚克难,带头完成落实签约项目及邀请客商任务,精心策划组织好签约仪式,确保第一届旅游文化节取得圆满成功!以上发言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旅游文化节动员会领导讲话稿(二)同志们:

  有千年历史的上津终于迎来了以展示古城风姿,张扬历史文化,宣传上津人文的难逢的机遇,郧西县上津古城旅游文化节,已正式被县委、县政府批准通过了,这是我们这代上津人的人气所向,是全镇三万多干部群众的盛世喜事。

  今天,我们召集全镇干部,在此召开上

  津古城旅游文化节筹备动员大会,把全镇各级干部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办好这个节上,明确办节的各项任务,通过广大干部参与并通过你们带动组织广大群众的参与,把上津人的节日办好,办出上津特色,办出上津人的精神。动员组织全镇干群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群策群力,隆重热烈地、顺利地办好上津古城旅游文化节。

  一、统一认识,深刻领会办好上津古城旅游文化节的重要意义

  历史证明,大的河流都是人类生存、繁衍、集聚、发展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聚宝盆,金钱河流域是上津人的母亲河,上津因河而闻名,上津古城因河而建,千年以来,上津的社会进步同滚滚的金钱河水一样,奔流不息,其开阔的地域,丰厚的水利资源,有战略作用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成为商贾云集之地,军事必争之地,政治变幻之地。他有数不完的政治沉浮变化,道不尽的风流人物,述不完的奇人趣事,我们这次提出的“开尘封历史,吟秦风楚韵、展柳州风情,传古城文明”,把举办“郧西县上津古城旅游文化节”的民意及各届党委政府的初衷全部涵盖了。要认真办好上津古城旅游文化节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

  第一、办好旅游文化节,是全县旅游事业发展的大事。今年是全县旅游文化开发年,前一阶段,虽然举办了悬鼓观民歌文艺赛、五龙河摄影赛,但那些都是单一的活动,我们这次办节是全县第一次综合性地促进旅游事业发展的节日,能否把郧西打造成武当至西安黄金旅游线上的璀璨明珠,能否依托古城美名把郧西、把上津传名天下,对郧西旅游事业来说是一个里程碑,是一次有划时代意义的活动。通过办节使旅游事业从理论上得到进一步完善,从人气上得到进一步升华,出版图书、展销产品、宣传景观、开展论坛等都是为了找到旅游事业发展的载体,我们办好节,把郧西的旅游事业向省级、国家级展示,实际上就是最好开始,最大力度地争取更高度的关注,更多的支持,能烙下更深地印象,是在营造郧西旅游事业发展的春天。

  第二、办好旅游文化节是促进上津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大事。办一个旅游文化节从表面上看是组织几项活动,吸引一批客人,但这仅仅是表面,他的实质是整合地方资源,张扬地方人气,加快地方发建

  设,促进经济发展。大家都知道,一个地方成为旅游点,不单纯是有几个稀奇古怪的地方,有几个自圆其说的传奇故事,更重要的是综合反映一个地方是否有精神、物产是否丰富,基础建设是否配套,地方治安是否有序,能不能解决吃的有花样,喝的有水平,玩地开心,乐趣横生。

  我县第一个旅游文化节在上津举办,将会最大限度的发掘历史文化、集聚理论精粹,加强横向交流与合作,展示推介地方的人文物产、风情民俗,把四面八方的客人吸引来了,就是把信息引来了,把智慧引来了,把人气带旺了,让四面八方人记住上津了。

  但同时,在上津办节,不同层次、不同眼光的客人,对我们上津人的文化品位、品德修养,上津的自然风光、人情物产、集镇的治理等等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毫不留情的检验。没有任何一项活动能同时请来各级领导,各方面的专家,旅游文化节动员会领导讲话稿(三)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父老乡亲们:

  大家好!在这生机盎然、繁花似锦的美好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办“20xx青城古镇民俗文化旅游节”。首先,我代表节会主办单位,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本次旅游节由榆中县人民政府、兰州市旅游局主办,榆中县文化体育局、榆中县旅游局、青城镇人民政府、兰州旅游协会承办,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刚刚在青城书院举行了仲春祭孔仪式,另外还有城隍出府、柴山、羝羊大赛、西厢小调、民俗文化展览、秦腔演唱以及祭祀闯王等活动。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青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自然风光优美,被誉为“中国水烟之乡”和“黄河千年古镇”。青城古镇民间民俗文化形式多种多样,传统水烟制作工艺、西厢小调已被列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城隍出府、柴山杂艺表演等正在积极申报。举办本次旅游节,旨在弘扬青城古镇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进一步扩大青城古镇的知名度,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青

  城、推介青城。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青城的发展需要你们的关注,青城的发展更需要你们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榆中县委、榆中县人民政府,向关心青城文化旅游发展的各位领导,向所有青城文化的传承者,向大力宣传青城文化旅游的新闻工作者,各旅行社的朋友们表示真挚的谢意和良好的祝愿!并衷心地希望光临青城的朋友们,在本次旅游节期间能够尽情尽兴地领略千年古镇的人文底蕴,尽情尽兴地融入各项民俗、文化、旅游观光活动,也真诚地希望本次旅游节成为我们友谊的彩带,合作的金桥。我们热切地期盼着与社会各界人士同心携手,共同铸造古镇青城新的辉煌。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青城的父老乡亲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祝20xx青城古镇民俗文化旅游节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旅游发展大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稿 大会上 动员 大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