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课外体育锻炼与课堂教学联动的一体化体育作业实施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论体育课外作业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作者:陈小良
姚瑞
来源:《成才之路》2016年第12期
摘
要:体育课外作业对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很大的帮助。介绍了体育作业的含义、作用及意义,并对如何布置体育作业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外作业;布置;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1-0097-01在体育教学中,布置形式多样,内容不一,融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和差异性于一体的课外作业,是实现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布置精彩纷呈的体育课外作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提高每个学生的运动能力,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延伸现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能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贯彻和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体育课外作业的含义
体育课外作业,狭义上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设置的要求学生在课外所完成的学习任务。它能够巩固学生已学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或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技术技能所做的必要准备,是体育教学反馈的主要手段。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课外作业被赋予了新的思想和认识,它包括教师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内容。其作用除了检查和评价学生之外,还督促学生在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与练习,以弥补体育课时间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与技能。它更注重的是鼓励学生自学自练,提高技能,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二、体育课外作业的作用与意义
(1)体育课外作业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理念中,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是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主体,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一个班多达几十个学生,每个独立的个体都有不同的差异和需求,学生要在短短40分钟内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会造成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是体育课堂的一大难题。因此,作为课堂延伸的课外体育作业成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2)体育课外作业的意义。体育作业是学校体育教学的补充与提升的一项措施。通过布置与课堂相结合的体育作业,使体育课堂教学得以延续至课外。让学生在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与练习,弥补体育课时间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这对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作业,能激发学生的体育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运动兴趣,引导学生自学自练,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在余暇时间能独立进行健身活动,逐渐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作业是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有效形式之一,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本身就是身体不断参与锻炼和感受体育的过程。
三、体育课外作业的布置策略
(1)布置理论作业。体育教学是以技术为主,主要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运动技能,但是理论知识不可忽视,因为理论知识会让学生了解体育原理与体育运动的规律,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使学生学会安全地锻炼,学会一定的锻炼方法。所以,在布置作业时也要适当布置一些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并不一定是看书,一些体育比赛如篮球赛、乒乓球赛、奥运会直播等,都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获取有所帮助,使学生在观察中学到知识,学会运用原理。这样,会在以后的学习与锻炼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还可以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比如,国际性的篮球队有哪些、奥运会知识、体育明星事迹等。或者让学生以手抄报的方式,每月出一张体育报,形式与内容不限,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都可以写,最好有文字和图片,图文并茂,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而且学生在制作小报与搜集材料的过程中也增进了体育知识。
(2)布置技能类作业。体育所涉及到的技能有很多,教师要如何布置技能作业,布置些什么,并不是随意的。如果过于随意,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会无从下手,甚至会随意地应付老师。所以,布置作业要有一定的目标,可以在学习一项技术之前布置。比如,下一节课的内容是跳高,教师则可以布置一些让学生跳过一定高度的作业,自己如何去跳由学生自己思考。在下一节课时,老师要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接下来的跳高学习就会很顺利了。另外,还可以在学习一项技术之后再布置作业,比如,学习了前滚翻,很多同学没有掌握,老师就可以再布置与前滚翻相关的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就是对之前学习的一种补充与巩固。
四、结束语
总之,给学生布置体育课外作业是可取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有目的性,并切实让学生完成,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如果学生没有及时完成,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是学生不感兴趣还是没有时间,教师要及时调整作业的方式与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对以后的体育学习会有很大的促进。
参考文献:
[1]刘晓丽.体育课外作业的布置[J].林区教学,2008(05).[2]王宏.高职院校课外体育作业的现状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5).[3]赖学鸿.多元体育课成绩评价的效果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04).
篇二:课外体育锻炼与课堂教学联动的一体化体育作业实施策略研究
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策略研究
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学习压力的增大,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偏低,越来越多的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然而,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策略既关乎学生的个人身体健康,也是促进全民体育事业的重要一环。
一、了解学生自身情况,制定个人化的锻炼计划
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工作的压力不同,所以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个人化的锻炼计划。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脂率等因素,结合学生的课程表和日常时间安排,注重锻炼的强度和质量,制定科学的计划。例如,制定定期进行有氧运动的计划,包括跑步、游泳、骑车、健身操等。同时也要注重适度的力量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另外,加入一些有趣的体育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等,可以增加锻炼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学生课业繁忙,很多学生缺乏锻炼时间。因此,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如中午休息、晚上时间、周末等时间段,进行体育锻炼。学校可以提供一些体育设施,如室内篮球场、羽毛球馆等,让学生可以方便地进行身体锻炼。同时,学校也可以开设课外体育课,鼓励学生参加,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
三、鼓励学生参加体育竞赛
参加体育竞赛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全国青少年运动会、校园足球比赛、篮球比赛、田径比赛等,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赛,并提供必要的训练和指导,同时也可以安排专业的教练进行辅导。参加比赛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交和人际关系,还可以激励学生坚持锻炼,提高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
四、推行全员参与的课间体育项目
课间体育项目是一项重要的体育锻炼策略。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课间体育项目,如跳绳、健身操、游戏等。这些体育项目简单、易于操作,不需要太多的器材和空间,适合各种年龄段的学生参与。这些课间体育项目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柔韧性和耐力,还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增强高中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
综上所述,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策略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化、全面化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方配合。学生需要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学校需要提供合适的体育锻炼环境和项目,家庭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只有这样,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才能得到全面提升,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篇三:课外体育锻炼与课堂教学联动的一体化体育作业实施策略研究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摘要:近年来,国家在各个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减轻文化课的学习压力,确保学生的日常体育锻炼得到有效保障,不仅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还重视学生业余时间的自我锻炼。通过体育与健康的课外锻炼,学生不仅可以增强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还可以学习和掌握锻炼方法。从长远来看,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减少他们对电子设备的依赖,降低近视的发生率,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因此,在现代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体系。利用课外作业的设计和实践,可以更好地提高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时,我们也要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让小学课外作业的设计和实践更好地发挥其价值。本文探讨了现阶段小学课外体育与健康作业设计与实践的目标和实施策略,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外作业、设计与实践
1.研究目的第一,“健康为先”的概念,牵涉到一个最根本的教育态度问题;这就对老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他们不能再象过去一样,仅仅依靠教学技巧,对学生的身体进行锻炼,对他们的体质进行强化,而要更加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能力,从而实现他们的身心健康,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就要求在整个的教学计划里有一个整体的规划,然后具体到单位计划里,甚至在教案里面都有所体现。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堂课都要将所有的目标都体现出来,每一堂课可以围绕一个目标展开,比如说,在一个单元中,重点是对学生的身体机能进行发展,而下一个单元则将重点放在了对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上,在下一个单元中,利用学生的合作学习,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健康为先的原则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在“健康为先”的方针下,要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
社会适应能力三个角度来考虑,这就需要老师既要掌握这些知识,又要转变教育观念。
第二,激发兴趣。在小学里,激发兴趣是体育课非常重要的一环。兴趣指的是对某种事物的积极地持续的评价和态度,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是我们体育教学中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还是以中长跑为例,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通过中长跑要达到什么目标,使学生获得什么,必须要有明确的认识,并且体现在不同阶段的教学活动中。要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培养起学生对中长跑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的训练方法太枯燥单调,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甚至还没有开始就充满了畏惧情绪,教学目标的实现就会很艰难。所以教师在备课上要下很大的功夫,从小学阶段起就要通过有效的手段来激发兴趣。这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实现,如在小学低年级通过游戏的方式,在高年级通过情景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实际上学生是很喜欢体育课的,关键是教师把激发兴趣的理念牢牢地记在心里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方案来。
2.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课外体育作业对小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选取东莞市高埗镇西联小学全校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3.研究方法
3.1结合课堂教学与可操作性选择内容
在体育课堂之外,教师在安排课后的作业时,要将课外作业和课堂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上的运动知识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让一部分同学进行模拟训练,并参加课外的辅助,使他们能够全面地掌握和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在选择课外作业活动的同时,尽量选择足球、跳远等运动项目。这些活动不需要太大的空间,只需要有一块空地和一张床就可以了,在使用设备的时候,学生们只需要用到羽毛球和跳绳就可以了。例如,在仰卧起坐的时候,可以让父母帮着记录下练习的次数和时间。这种活动易于进行,易于操作,可以促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3.2结合体育课考核项目
体育教师要从整体上考虑到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并充分考虑到每个学期的考试项目、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以便合理地安排和确保考试的科学性。同时,还要制定适合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特征的运动训练方案和训练目标。举例来说,3年级以上的学生可以把仰卧起坐作为运动项目评价的一部分。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日常的锻炼。另外,经过科学的学习和计划,他们也可以成为每个学生每周的运动项目。一般情况下,这种锻炼可以是一周三次。
3.3结合社会流行元素与学生兴趣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兴趣,合理地给他们布置学习任务,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举例来说,像是在水中协作这样的体育项目,也可以算作是课余训练的一部份。比如,对那些喜爱溜冰、划帆船的同学,老师可以增加这些活动的内容,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活动,从而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低年级的学生,大部分正处在一个发展兴趣的时期,假如他们每天都要做同样的事情,长此以往,他们会很难将这件事情持续下来,而且,在这方面,他们也不可能获得最佳的结果。因此,在选择练习内容时,除了每天的仰卧起坐和跳绳之外,应该经常增加新的练习项目。比如,在学习排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换手传和拨球作为作业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班级和男生的兴趣,增加了广播体操和原地起跳的项目,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丰富体育活动的内容,并能促进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使体育活动的效果更好。
3.4注重体育课外作业评价方式
让所有的同学都准备好了一个专门记录运动的本子,并且把每周的体育锻炼打卡内容都发给他们,并且在笔记本上贴上他们的体育锻炼卡。从周一至周末,学生要仔细完成所有的运动项目,并做好笔记,提交家长签字,下周一提交给体育委员,如此反复。
3.4.1日常评价方式
在发放和上交体育锻炼卡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会出现不交卡现象。所以,学校提倡家长与老师共同参加,以使学生顺利完成运动计划。1.对那些没有按时上交并填写卡片的同学进行谈话,并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多的原因细节;2.比如,利用老师的理性引导,对那些在上课时认真地完成打卡的同学进行激励,而对那些顽皮的同学,老师则可以在课后督促他们完成体育作业。3.大部分的家庭作业都是在家做的。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起到督促的作用,使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促进其体质的发展。老师们可以把每天的作业提前发到群里,便于和家长们交流。
3.4.2期末评价方式
在表扬全体同学的同时,教师要对本学期的运动训练进行总结,并对个别同学进行表扬和批评。
3.5注重体育课外作业布置原则
首先是趣味性:学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体育活动的先决条件。只有使学生对体育感兴趣,才能使他们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所以,在课外体育运动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人特点,培养他们的课外体育运动兴趣,以达到激发他们运动兴趣的目的。在安排课外体育运动时,应避免枯燥、单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鼓励他们积极地进行运动。
其次是实用性:在安排课外体育活动时,要从现实出发,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并考虑到学生的个人特点,确保全体学生都能从中获益,并通过课外的体育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
再次是差异性:在确保全体同学都能从中获益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课外作业,使全体同学都能顺利地完成体育课外作业。
最后是可测性:体育课课外作业与文化课作业是一样的,都是可以观察到的,在体育实践中,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体育作业的质量,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结果与分析
4.1运动成绩明显进步
仅靠短期的运动训练难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而课外作业则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学校一共挑选了6个班来做基础测试。根据数据显示,在4个二年级班级中,同学们每分钟平均跳绳85次,在两个一年级班级中,同学们每分钟平均跳绳48次;在4个二年级班级中,有两个学生不会跳绳,七个学生不会连续跳绳,还有更多的学生在一分钟内跳绳少于50次,因此班级的平均成绩较低。这在一年级尤其如此。有很多学生不会跳绳或者不能连续跳绳。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第二次的测试,二年级四班的学生在一分钟之内,跳绳110次;4个班中,跳绳次数少于50次的同学,跳绳成绩也显著提高;一年级两个班级,在一分钟之内,跳绳次数达到102次,全部都会跳绳,95%以上的学生都会跳绳。而在其它一些运动中,像是踢毽子,做仰卧起坐等,同学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耐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4.2运动习惯相继养成
第一次开展课外运动任务时,每一学期的上交比例低于50%,其中包括一些随意填写的学生。透过正面的课堂评量,学生的功课上交率有明显提升。而在课堂教学中,经过刻苦训练的同学,其课堂教学成绩也在逐步提高。期末,学生每次课堂上交作业的比例均超过85%,手写作业书写整齐,并且不仔细填写的情况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功课于星期一早上自主提交,无须催促。在上交的功课基础上,这些同学渐渐形成了身体运动的习惯。
4.3体育教育备受关注
体育教学不仅是学生关心的问题,更是老师、父母关心的问题。在开展课余活动时,教师对学生的协助是十分重要的。星期一,当老师们上交并发放家庭作业时,他们发现家庭作业并不是按照原来的方法来完成的,孩子们在每天的运动中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所以父母和老师们都很重视运动。低年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大部分的同学都是从他们身边的人的角度来看事情。所以,父母与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5.结论与建议
5.1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课外作业布置建议
5.1.1学校应加大宣传
首先,学校要加强对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对学生的身体状况给予足够的重视,理解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及价值。利用班主任的监督和指导,全面实施课外体育作业。体育委员会成员应具有足够的领导能力,督促小组学生积极执行教学任务,为学生带来帮助。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使学生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例如,要加大宣传标语、积极组织小规模的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完成课外作业的效果。
5.1.2获得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方面支持
体育教师要对其他科任教师、班主任进行体育课外活动的重要性进行教育,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体育课外作业,以达到不影响其他科目学习的目的,得到其他科任教师和班主任的大力支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注意对学生的健康情况,告知鼓励学生增加体育锻炼,通过对学生体质的持续提升,使他们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同时,要加强对学生体育的认识,培养他们对运动的热情。相信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学生们的体质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5.1.3加强监督检查
由于课余体育活动是一种“软”的功课,有时,学生们在没有完成的情况下,还会撒谎说他们已经完成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老师应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活动对其身体和精神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老师布置体育课外作业的初衷,另外,为了方便以后的老师进行抽样调查,也可以让同学们在活动结束后做一些自我感觉的记录。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同时,教师也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评价活动。比如,对平时成绩好的同学,要适时地进行嘉奖,让同学们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而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则要仔细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5.1.4及时与家长配合沟通
在布置好课外作业之后,老师应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和社会对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得到提高。另外,在课余运动中,父母与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在此过程中,家长要积极配合,指导孩子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这样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此外,在家长的帮助下,也能确保学生的课外体育运动的品质。
5.1.5提升教师工作水平
在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师要做到课内外结合,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这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掌握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而且要运用多种手段,不断改进和提高体育技能。在教学上,则可将有关运动的理论知识,包括耐力训练,力量运用,跑步的注意事项,以及运动心理学等。同时,教师还应在自身的工作中,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敬业奉献的工作态度,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都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以达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5.2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体育课堂教学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而课外作业的设计和实践作为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辅助手段,必须要求教师更加重视使其科学有效,运用有效的方法,注重作业内容的详细演示,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掌握。
参考文献
[1]谢佳宝.小学体育课外作业的设计与推进[J].小学生(中旬刊),2022(09):10-12.
[2]陈丽.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课外作业有效布置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07):245-247.
[3]卫钱萍.基于小学生学情的体育课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现代教学,2020(S1):13-14.
[4]杨帅.体育课外作业对小学生体育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5]顾静亚.试论体育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策略[J].田径,2018(05):7-8.
篇四:课外体育锻炼与课堂教学联动的一体化体育作业实施策略研究篇五:课外体育锻炼与课堂教学联动的一体化体育作业实施策略研究
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与实施
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实践的重要内容,是有效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保障,其组织形式多种多样,锻炼内容丰富多彩,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成长。
一、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
校内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根据不同的依据,可划分出不同的组织形式。本书从时间、地点、参与人群、参与目的等角度划分出不同的课外体育锻炼组织形式。目前有两种划分方式:第一种是常用的划分方式,主要包括早操、课间操和班级体育锻炼。第二种是以参与主体划分的课外体育锻炼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全校性锻炼活动、年级性锻炼活动、班级性锻炼活动、小组锻炼活动、体育俱乐部活动和个人锻炼活动。这里主要介绍第一种常用的划分方式。
(一)早操
早操(晨操)是指清晨进行的体育锻炼,是作息制度中规定的体育活动。早操时间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早操锻炼的运动负荷要适宜,可选择广播体操、健身健美操、跑步等运动负荷不大的内容,以免因为早操而使学生过度兴奋或过度疲劳,影响正常上课。早操应根据季节、环境等情况适当作出调整。早操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清醒的头脑、充沛的精力,以饱满的热情度过每天的学习生活。
(二)课间操
课间操是作息制度中规定的课外体育活动,通常是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组织的学校体育活动,是我国中、小学内最常见、最有保障的一种课外体育锻炼形式,时间一般维持在15~20分钟,运动负荷适中,其内容主要包括广播操、跑步、武术等。大课间体育锻炼是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课外体育锻炼方式,其运动时间一般维持在25~30分钟,每个学校、每个年级、每个班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锻炼内容丰富多样,各不相同。学生经常参加课间操(大课间),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疲劳,保护学生的视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组织集体性课间操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合作精神。
(三)班级体育锻炼
班级体育锻炼是以班为集体,或将学生分成若干锻炼小组,在班主任或体育教师的指导下,由班干部和锻炼小组长带领学生进行的一种经常性的课余体育活动,一般与体育课错开安排。班级体育锻炼一般被列入正式课表中,以保证锻炼时间和锻炼条件的落实,通常每周安排两次,每次一小时。班级体育锻炼的内容可以是以体育课教学内容为主,复习、巩固体育课上所学的基本技术与技能,也可以围绕体育升学考试项目、学校传统项目以及学生喜爱的各种运动项目展开。由于班级体育锻炼都是在学生放学前进行,所以运动负荷可适当大些,但要以不影响学生晚间学习和正常休息为原则。班级体育锻炼可根据季节、场地器材等条件的变化灵活多样地选择,班级体育锻炼有助于巩固体育课的效果,是实施“达标争优”的重要方式,是培养体育兴趣与习惯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优良品质。
二、课外体育锻炼的实施
(一)课外体育锻炼的计划制订
课外体育锻炼计划是全校体育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对整个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课外体育锻炼又是学校课外活动的组成部分,且涉及学校宣传、后勤等多部门,需要与相关部门沟通合作,使计划切实可行。课外体育锻炼计划有较大的自愿、自主、自觉的特点,表现出学生较大的自由度,所以要做好课外体育锻炼计划,以保证课外体育活动科学、有序地开展,同时也能针对性地增强学生体质,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校内外体育锻炼计划的制订应适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项目的选择应切合实际,科学合理地制订锻炼计划,充分考虑好体育锻炼、膳食营养、作息安排等因素。根据时间周期的不同,锻炼计划包括年度锻炼计划、季度锻炼计划、月锻炼计划、周锻炼计划、日锻炼计划等。根据参与主体的不同,锻炼计划包括全校性锻炼计划、年级锻炼计划、班级锻炼计划、小组锻炼计划、体育俱乐部计划和个人锻炼计划。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不同参与主体的锻炼计划。
1.全校性锻炼计划
全校性锻炼计划一般是由体育教研室或体育教研组在总结上一学期经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订的,报学校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全校性的课外体育锻炼计划可以以学年或学期为单位,主要内容有早操、课间操、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及组织措施,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和体育俱乐部的宏观安排,体育素质测试的安排,学生体育
干部的培训,宣传教育、检查评比的落实等。
2.年级锻炼计划
年级锻炼计划通常适合规模较大、学生较多的学校,通常由负责整个年级体育教学的老师和年级主任或组长协同制订。年级锻炼计划的制订主要依据学校课外体育锻炼计划以及本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体育基础、运动水平等,细化全校课外体育活动计划,并安排适合本年级学生特点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年级锻炼计划制订的关键。
3.班级锻炼计划
班级锻炼计划是为了落实学校活动计划或年级活动计划而制订的具体实施方案,通常是在班主任、体育课老师的指导下,由班级体育委员在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后制订并实施的。班级锻炼计划对推动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是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保证。班级锻炼计划的内容主要有班级体育活动的目标、活动内容和形式、活动小组的划分、检查评比方法等。
4.小组锻炼计划
小组锻炼计划相对来说自由度较大,不容易进行规范化管理,计划性较差,特别是时聚时散的小团体在很大程度上是随意的,根本无计划可谈。一般来说,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咨询、协调等形式介入其间,尽可能做到有求必应,有叫必到,并鼓励启发学生有序、有计划地坚持锻炼。
5.体育俱乐部锻炼计划
体育俱乐部锻炼作为新兴的课外锻炼形式,一般由专门负责人根
据学校体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课外体育锻炼计划来制订,具体包括确立俱乐部的目标、任务、运营方式、人员安排、经费预算等,还包括经费的筹措、场地器材设备等的合理配置。由于俱乐部承担着多种任务,计划制订相对复杂,需要统筹兼顾,因此,体育俱乐部锻炼计划的制订显得尤为重要。
6.个人锻炼计划
个人锻炼计划是根据班级体育锻炼计划结合个人的实际,对个人的体育锻炼做出的具体安排,它包括每周或每次的体育锻炼计划。对学生个人的体育锻炼计划,体育教师则可以耐心引导、启发学生根据班级锻炼计划,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有针对性地作出计划安排内容,包括个人的锻炼目标、时间、场所、内容、方法以及测评方法等。个人锻炼计划可在征求老师、同学和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由学生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锻炼计划。
(二)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实施
计划制订后就要认真组织实施,再好的计划如果不付诸实施,都将成为空中楼阁。组织实施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对全校性的课余体育锻炼而言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一般来说,课余体育锻炼的组织实施应做好以下三项基础工作:1.确立制度和工作规范
根据课余体育锻炼的计划,确立制度和工作规范由主管校长召集相关部门确定实施课余体育锻炼的有关制度,如晨操制度、课间操制度、大课间活动制度、班级课余体育锻炼轮换制度等。这些制度都要
纳入学校作息时间内规范管理,从而保证各项制度能有效地实施操作。与此同时,应建立与各项制度相配套的工作规范。这是课余体育锻炼的一般规则,其主要形式有守则、须知、程序等。科学的规范管理是有步骤、有秩序地实施课余体育锻炼的基本保证。
2.明确职责和工作范围
(1)校领导
学校校长或主管副校长为全校课余体育锻炼总负责人。晨操、课间操、大课间活动等全校性课余体育锻炼要求校长或主管副校长身体力行,亲自到活动场地参与活动,以鼓舞学生积极投身锻炼,同时可以深入一线了解课余体育锻炼的开展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是课余体育锻炼的业务工作责任人,具体负责编制实施方案并把方案付诸实践。具体操作包括安排全校晨操、课间操、大课间活动等内容及选择乐曲、带操等;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协助班主任组织好所带年级的活动等。
(3)班主任
班主任是各班级课外体育锻炼的负责人。班主任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其非同一般的号召力。课外体育锻炼计划的实施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通过班主任教育、鼓励、引导和督促,让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计划。班主任的具体职责是了解和掌握本班学生的运动兴趣、运动习惯、基础水平及体育特长等基本情况,协助学生干部组织
本班学生及时出操并开展相应的课外体育锻炼,维持本班级的纪律和秩序。
(4)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主要是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以及体育协会等组织中的骨干,特别是班级体育委员,其对课余体育锻炼计划的顺利实施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生干部以身作则,组织并带动全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对于课外体育锻炼计划的有效实施非常关键。
3.落实与实施课外体育锻炼计划
落实与实施课外体育锻炼计划的实质就是校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学生干部,扎扎实实地把课余体育锻炼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校领导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体育教师主要做指导、协调和组织工作;班主任着重于组织、引导和督促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篇六:课外体育锻炼与课堂教学联动的一体化体育作业实施策略研究
课外体育锻炼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
[2012]53号)文件精神,体育教学部结合《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基本要求,以“阳光、运动、快乐、健康”为目标,为有效提高疫情期间我校学生身体素质,我校采用“宥马运动APP”课外体育锻炼管理系统对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进行管理和监控。结合当下疫情防控要求及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阳光、运动、快乐、健康”为目标,以“宥马运动APP”校园跑步软件为主要活动方式,以课内外相结合为原则开展课外体育锻炼。
二、活动时间
第七周至十六周
三、参与对象
我校在读的大一、大二学生
四、跑步时间
每周周一至周日,每天有效监控时间为6:30--21:30。
五、学期最低目标
◆男生90公里/本学期(共30次)
◆女生75公里/本学期(共30次)注:
1.每周周一到周日任选三天,每天只记录一次达标成绩,每周至少完成三次。
2.男生3公里/次,女生2.5公里/次。
六、锻炼地点
未返校期间:学生居住地(根据防疫防控需要选择适宜运动且相对安全的户外场所)注:居家锻炼的运动轨迹较小运动轨迹监测不到,建议户外运动。
返校期间: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
七、锻炼方式及要求
1、学生利用“宥马运动”APP课外锻炼功能开展课外体育锻炼。
2、下载: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宥马运动”APP→→→下载安装。
3、注册:首次使用,请先注册账号。
4、激活:登录后,发现栏中找到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始激活。根据提示填写真实信息并激活宥马运动高校账号功能。
5、完成软件生成的运动任务
每位学生需通过“宥马运动APP”发起运动任务,软件会记录学生运动的步频及距离。
6、完成以上规则,才能保存成绩,并计入成绩。
7、暂停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否则系统会自动提交成绩,未达标将不计入成绩。
8、同一天中多次有效锻炼次数均计入个人锻炼总次数,但仅提取一次计入成绩。
八、成绩评定
本学期第七周至十六周(共计10周),依据每周任选三天计算,累计锻炼天数应不低于30天(10周*3天=30天),累计锻炼次数不低于30次核算。“阳光常跑”计入体育课总评成绩,占体育课总评成绩的30%。
九、奖惩办法
1、设置课外体育锻炼排行榜,奖励锻炼次数前10%学生,评选为“内电子锻炼达人”,颁发荣誉证书和相应奖品。
2、学校通过巡查和技术手段对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检查,一经发现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中出现弄虚作假等不诚信行为,本学期“阳光常跑”成绩记为
0分。
十、免跑
已经办理体育课免修、体质测试免测、体育保健课的学生免于执行“阳光常跑”课外锻炼活动并默认为免跑。
如果在此期间临时因病、因伤不能继续参加,必须由学生本人提出免跑申请,经体育课任课教师审核同意后方认定为免跑(返校后可办理)。
十一、安全注意事项
1、学生在实施“阳光常跑”课外体育锻炼中,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自主选择适宜的时间(每周任选三天)、地点和强度参加健步走、健康跑等锻炼方式,提高安全意识,避免运动损伤等意外情况发生;
2、学生在实施“阳光常跑”课外体育锻炼前要做好参加室外锻炼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穿合适的运动服、运动鞋,充足的睡眠、合理的营养等,做好跑前热身运动和跑后的放松运动。
3、在锻炼时注意对所在小区、公园、广场、校园内等各类机动车、自行车的避让,小心路滑确保人身安全。
4、长跑属于有氧代谢运动,参与人体各大器官的循环,特别是呼吸系统。在跑步过程中,人体对氧气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会出现腿沉、胸闷、气喘等现象,这个现象属长跑中的“极点”现象,此时跑步者可适当减缓跑步速度,加深呼吸,“极点”现象会随之消失,跑步者的步伐也会逐渐轻快。运动中有任何不适,应停止跑步,尽快到医院就诊。
5、要注意饮食安全,跑步不带零食,严禁边跑步边嚼口香糖等。
6、剧烈运动之后不能大量饮水,同时不能立即坐下来休息,要做好放松运动。
篇七:课外体育锻炼与课堂教学联动的一体化体育作业实施策略研究
为了加强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联系,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措施:
1.课程整合:将体育课程与其它课程进行整合,例如,体育与健康、体育与艺术等,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同时,也能学习到其它知识。
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小组活动等,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开展体育竞赛:组织各种体育竞赛,如运动会、篮球比赛等,鼓励学生参与,让他们在竞赛中体验到体育的乐趣和成就感。
4.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鼓励家长支持学生参与校外锻炼,如家庭运动、户外探险等,形成家校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5.体育社团建设:鼓励学生自发组建各类体育社团,如羽毛球社、篮球社等,让学生在自主组织活动中体验到体育的乐趣。
6.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健康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7.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学校的体育设施,提供充足的锻炼场所和设备,保证学生校内锻炼的需求。
8.体育教师培训: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更好的指导。
总的来说,加强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联系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等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只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才能真正让学生每天校内锻炼1小时,校外锻炼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