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畅运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事迹材料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2篇)

时间:2024-09-21 08:18: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县旅游工作调研报告

  为掌握了解*县旅游工作进展情况,推动全县旅游业加快发展,促进*景区创5a进程,*月份,我们集中时间对全县旅游工作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主要通过实地查看、座谈、查阅资料和听取工作情况介绍等方式,重点了解全县精品旅游景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等情况,实地察看了*等*个景区、景点和在建项目,召开了有部分人大代表、镇村干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全县旅游工作情况汇报。通过调研基本掌握了*旅游的现状并形成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县旅游工作的总体评价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旅游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将其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强力推进,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导向的旅游产业发展机制,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高。*年,全年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游综合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和*%。重点景区建设得到了提升,*游客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景区功能进一步提升,5a级景区创建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形成了以“*”为代表的国内知名旅游品牌。新景区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富水*·阳城驿景区建设进展顺利,**景区前期规划及建设已经动工,城区范蠡故园、试马上苍坊等景区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全县美丽乡村创建暨*旅游专线特色农庄建设顺利推进,农家乐等特色产业培育和旅游产品开发取得显著成效,全域旅游的“两日游”精品路线基本形成,全县大旅游格局初显雏形。旅游宣传举措不断创新,在坚持传统宣传的基础上,扩大节会宣传、新媒体宣传,不断创新营销模式,加强区域协作,有效地扩大了*旅游知名度。全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区和景区旅游标识基本实现全覆盖,服务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旅游业保持了较为旺盛的发展势头。

  二、*县旅游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县的旅游业从无到有,连续十余年的发展,势头强劲,但与知名旅游景点和兄弟县市的发展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工作上也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一是旅游规划滞后。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经出台,但由于制定较早,宣传实施不力,亟需修订完善提升;县域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路也需要进一步明晰,特别是在发展全域旅游、做强乡村旅游、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方面,缺乏系统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在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上,项目策划滞后,一些好的旅游资源至今尚未得到很好开发,*、*、*红色旅游等景点受多种因素制约,至今既无规划也没有项目策划,更谈不上实际行动。

  二是精品景点单一。目前,全县仅有*家a级景区,其他景区景点虽已着手开发建设,但力度和深度不够,进展缓慢;县域旅游战略布局尚未完成,常态旅游路线还没有形成;旅游产品功能单一,“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不完善,参与性、体验性、文化性娱乐项目不多,基本停留在观光层面及“门票经济”阶段,旅游带动作用不够明显。

  三是环境整治不够。*景区旅游专线、环线道路标准低、路面差,安全保障等硬件条件亟需完善;景区周边环境整治不到位,景区内外卫生环境仍有薄弱环节,交通秩序也存在管理不到位现象,小河流域综合治理近两年成效显著,但仍需完善提升;部分农家乐缺乏特色且质次价高、环境差;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景区管理、服务、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四是旅游营销乏力。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和本地有实力的旅游企业较少,宣传促销的资金投入不足,没有形成较为系统、长久和较大的促销规模,旅游品牌营销乏力,客源市场开发不够,游客主要以周边市区的散客为主,旅游集中在每年的*月至*月,并以节假日和周末为主,对吃住行形成阶段性压力,旅游产品的策划、开发、包装、宣传方面的专业人才短缺。

  三、对*旅游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1、坚定旅游强县理念,进一步完善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县政府要从转变发展方式、培育主导产业的战略高度,坚定旅游强县的理念,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自觉把旅游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拓展*发展空间的突破口,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细化明确我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要在原有“一心两翼三廊”思路基础上,修订完善提升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加快精品景区建设,形成精品旅游线路。结合棚户区改造,打造县城历史文化景点。围绕旅游六要素,加大休闲、体验、娱乐、养生等旅游产品开发力度,逐步实现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单纯观光型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打造秦岭最佳旅游目的地。

  2、完善旅游建设管理机制,努力解决旅游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县政府要从战略的高度,切实落实精品景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及旅游宣传营销专项资金,加大精品景区、美丽乡村配套项目建设。抓住国家级*开发县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要重点落实好景区土地审批、山林权益流转等问题,要创新突破解决景区与群众之间矛盾的机制问题,协调解决*景区-*基站资产转移,逐步推行“公司+镇(村)+村民”的利益分成模式,兼顾各方利益,实现多方共赢、和谐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最大限度地放开搞活旅游景区、景点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以资产为纽带对现有景区资源优化重组,创新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面向社会实行开放式投资准入政策,吸引有实力、有信誉、有品牌的企业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经营、管理,激活旅游市场。对尚未开发的旅游项目,要按照全县旅游规划,有计划的策划包装,建立项目库,灵活招商,吸引有实力企业开发经营。

  3、加快精品景区建设,构建全县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坚持精品带动战略,加大a级景区创建力度,集中精力抓好*5a级景区创建;尽快启动*5a、鹿城公园5a级景区创建工作;持续推进*、上苍坊、范蠡故园、莲花湖等景区项目开发建设。要结合陕南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特色美丽乡村、秦岭美丽乡村和全国美丽乡村,为发展全域旅游奠定基础。要深度挖掘地域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文化、驿站文化、茶文化、秦楚文化和红色文化等文化底蕴,加大商於古道、*红色旅游、白浪边贸旅游等景区建设,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要围绕茶叶、水晶、土蜂蜜等特产,创新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做精“金丝十三花”“*”“*”等品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天鹿酒店等,积极开发休闲度假游、会议商务游、自驾游、乡村游、风情游、养生游、生态游、体验游等项目,打造精品一日游、特色二日游、休闲多日游线路,实现精品带动、景点互动,形成全域游格局。

  4、加大智慧旅游建设,拓宽旅游宣传营销渠道。

  加快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建设步伐,提高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咨询服务能力,努力为游客提供一流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议尽快在城区建设全县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加大县城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区建设,使之与*门户区游客服务接待中心两相呼应,更好地发挥县城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功能。要按照“一份资源、二份策划、三份打造、四份促销”的理念,加大“*-大秦岭的封面”旅游形象宣传力度,提升品牌效应。坚持全县整体策划、整体包装、整体推介的旅游营销方式,积极借助新媒体、节会平台,加强区域协作,造势促销,提升人气,扩大客源范围,千方百计促进客源快速增长,全力将*融入陕西旅游循环圈、融入全国旅游大市场,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5、加强旅游服务保障,切实提高旅游综合服务管理水平。

  县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恪尽其职、通力合作,加大对规划实施的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力度,防止无序、低水平及重复开发。加大对*景区的小河流域综合治理,完善提升小河流域净化、美化、绿化质量;科学利用丹江流域水资源优势,加大丹江画廊的建设力度。重视森林资源管护,杜绝景区及周边滥砍乱伐行为。加强旅游联合执法,规范景区交通运营、农家乐经营秩序,严厉打击无合法运营手续的黑车私自拉客、农家乐欺客宰客行为,打造安全、健康、诚信、有序的旅游经营环境。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宾馆餐饮业服务水平,发展特色农家乐,不断增强旅游接待能力。建立与旅游产业相适应的旅游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强对景区工作人员、导游、农家乐经营业主等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提升我县对外旅游形象,打造*旅游升级版。

篇二: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考

  作者:张娜娜

  来源:《丝路视野》2019年第04期

  摘

  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济宁市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分析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不足,提出进一步提升产业融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旅游

  产业融合

  资源整合

  文化旅游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旅游,它是旅游者出于对异质文化的追求,并且渴望体验不同的风情或期望历史记忆的重现。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使文化得到更多人欢迎和接受,也使旅游产品更加多样化、有内涵。因此,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济宁市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指出,要坚持旅游发展与一产结合、二产联动、三产整合、文化融合的发展思路,将济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范、中国风、济宁味”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这为推动济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战略规划。依托济宁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分析现状,查找问题与不足,才能更好地提出有效措施,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使“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旅游形象更加丰满,“东方圣城、全景济宁”的旅游品牌走向全世界。

  一、济宁市文化旅游產业融合发展的资源优势

  济宁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具有7000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文明、儒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统计,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总数占济宁市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80%多,因此,文化旅游资源是济宁市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形成了“东文西武、南水北佛、中古运河”的旅游格局,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主要分为五大文化旅游区。

  一是以曲阜、邹城为中心的儒家文化旅游区,依托资源包括三孔、两孟、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颜庙、曾庙等。

  二是以济宁城区为中心的运河文化旅游区,依托资源包括汶上太子灵踪塔、南旺分水枢纽工程遗址、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太白楼、东大寺、南阳古镇等。

  三是以水泊梁山为中心的水浒文化旅游区,依托资源包括水泊梁山景区、梁山水浒酒文化体验馆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四是以微山湖为中心的红色文化旅游区,依托资源包括邹东革命纪念馆、曲阜红色黄沟党性教育基地、鲁西南战役纪念馆、济宁烈士陵园、羊山古镇国际军事旅游度假区、王杰村、微山抗日英烈纪念园和铁道游击队纪念碑等。

  济宁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丰富性、独特性、聚集性的特点和优势,这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济宁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与不足

  近年来,济宁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精神,依托境内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全力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增幅连年保持在10%以上。2019年元旦期间,接待国内外游客31.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06.11万元。在旅游人数、消费数额、停留天数方面都有增长。根据《2019年春节旅游山东大数据报告》,春节期间省内人气最高市排名,济宁位居第二。2019年7月,曲阜“三孔”景区共接待研学团队1084个,人数173399人次,同比增长104.56%。

  济宁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浓厚氛围,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日渐完善,开发建设了一批既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又广受好评的旅游景区,如三孔、两孟、微山湖、水泊梁山等景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文化内涵得到彰显,旅游产品越发丰富,依托景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开发的文化体验类旅游产品逐渐成熟,近两年曲阜“三孔”景区推出的“孔府过大年”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济宁旅游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发展理念落实不到位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的理念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缺少统一的规划,需要加深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联系,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在某种程度上还呈现出各自为战的局面。文化旅游高精尖人才缺乏。

  (二)旅游管理体制不够通畅

  相关规章制度设计滞后于发展,管理上缺乏灵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相关机构在资源开发和管理权属上存在推诿扯皮、部分分割、各自开发等现象,导致旅游资源的开发做不到精准发力,旅游产品的开发做不到与景区文化的精准对接,达不到品位高、内涵深、特色优的需求。部分景区周边环境和旅游服务还存在粗放式的特点,严重影响游客的体验感,也会严重影响城市旅游形象。

  (三)资源整合效能低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文化资源效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红色文化等各具特色,每一种类型的文化都可以形成独特的旅游观感体验,但却没有形成合力。以儒家文化为例,曲阜和邹城各有特色,但是曲阜是孔子故里,孔庙孔府孔林是世界文化遗产,属5A级景区,知名度远高于邹城的孟庙孟府景区,游客游完曲阜便缺少了继续了解邹城儒家文化的兴趣;同时曲阜的儒家文化旅游资源也没有整合起来,除了“三孔”,其他的如周公庙、颜庙、梁公林、尼山孔庙、夫子洞等旅游资源开发远远不够。整个济宁旅游呈现出儒家文化旅游一枝独秀的局面。

  (四)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

  对游客来说,了解一种文化,不仅仅是走马观花,那样没有感染力。文化的魅力在于体验,让人从中获得新鲜感、娱乐感,同时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以儒家文化旅游为例,主要以游览参观“三孔两孟”为主,而体验类的活动少,近几年曲阜颜庙推出了拓片、射礼、茶艺等体验活动,但这些尚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在通过文艺表演形象地展示济宁文化方面,做得还不够,对各种文化中蕴含的故事性内容缺少表现形式,特别是运河文化和佛教文化。

  (五)文创产品特色不够鲜明

  旅游的几个要素无外乎吃、住、行、游、购、娱,人们到了一处具有特色的地方游玩,往往希望带走一些纪念品,而当前济宁各市县区旅游产品呈现出与全国各地景区产品同质化、文化内涵无特色的特点,让游客在体验各种类型文化旅游之后,找不到非常想要带走的旅游产品。当前,一些知名景区都在依托本地特色,打造独具内涵的文创产品。济宁应该深挖本土文化内涵,打造系列文创产品,形成产品结构系列化、产品内容独特化、产品寓意内涵化、产品质量精品化、产品价格亲民化的发展方向,让文创产品在文化旅游之外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加快济宁市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特质来说,它们其实从一开始就是相互关联的,在发展中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特点。济宁市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提升济宁城市形象、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推进全域旅游具有积极意义。

  (一)提高思想认识,完善体制机制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在全市大力营造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浓厚氛围,认识到旅游经济是一种市场经济,要顺应市场发展规律,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加专业化的运营、更加优质的服务,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破解体制机制障碍,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学习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台儿庄古城投资开发经验,以政府组织为主,进行资本和市场运作,引导金融机构参与,使旅游企业具有更强的增长力。

  深化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事业单位转制改企,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破除政府主导景点搞旅游的体制弊端,为旅游企业创造开放、灵活的市场环境。

  大力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加强旅游环境秩序综合整治,提升旅游服务能力,提供健康、有序的旅游环境。

  (二)整合优势资源,发挥资源合力

  济宁市文化资源类型丰富,旅游产品特色明显,将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在一起,更容易形成合力。

  一是要做到科学规划旅游路线。当前济宁市已经形成“东文西武、南水北佛、中古运河”的旅游资源分配格局,旅游资源多样,但是分布不均,加上交通条件的差异,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最多的是东线旅游,即“东文”,儒家文化旅游。大多数游客在曲阜体验过儒家文化,即乘高铁到泰安或者济南旅游。应科学规划旅游路线,做好宣传和引导,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游起来、乐起来。路线规划上,以曲阜为引领,“东西互动、多样交融”,让游客主动探寻红色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变一日游为二日游、三日游或多日游,使各种文化旅游都能做大做强。

  二是同类型文化资源要齐头并进。要大力宣传邹城以孟子事迹为特点的儒家文化,与曲阜孔子故里形成互动,打造孔孟同发展的旅游环境。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红色文化,每一种文化内部既需要各具特色,又需要形成合力共发展。

  三是打造“儒家文化引领、多种文化支撑”的旅游态势。目前济宁旅游形成了多中心型的发展,如曲阜、梁山、汶上、微山、济宁市区分别是一种文化的中心,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游客一般对三个以内的旅游目的地容易产生深刻的印象。当前我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文化成为人们很想了解的内容。所以,应当大力推动形成“儒家文化引领、多种文化支撑”的旅游态势,使济宁市的旅游具有层次感,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三)深入挖掘内涵,形成特色品牌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不同的形式表现文化旅游内涵。应邀请专家学者,不断深挖文化内涵,如儒家文化中的君子文化、圣贤文化、孝文化等内涵可以用话剧、情景剧、微电影、文艺表演等视觉冲击性强的形式体现出来。运河文化中的运河人家故事;水浒文化中的梁山好汉故事;微山湖铁道游击队抗击日寇的故事等等,均可以设计不同的文艺表演形式进行展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现,还可以开发体验类的旅游项目,挖掘出其中独具特色的内涵,不仅让游客看,还能让游客参与其中,获得深刻的、独特的体验,从而口耳相传,提高济宁旅游的知名度。

  (四)推进文创研发,加强对外營销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结合点便是文创产品的开发。济宁市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也就意味着可供开发的文创产品潜力巨大。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等均是独具特色的文化,其中可以找到非常多的创新点进行文化创意开发。如曲阜孔府印阁,专门做印章,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姓名文化、印章文化、文人雅士趣味等等结合在到一起,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文创产品要体现系列性、多样性、独特性、个性化的特点,让每一名游客都有独特的获得感。解决文创产品同质化问题,做到独一无二、价格亲民。同时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将济宁文化旅游和济宁特色的文创产品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通过旅游宣传济宁,通过文创产品喜爱济宁。

推荐访问: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高质量 思考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