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医院八五工作实施方案篇二:医院八五工作实施方案
2024年医院开展创建法治医院方案措施
医院开展创建法治医院方案措施1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法治医院”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促进医疗机构依法治理、依法执业,营造管理有序、服务高效、医患和谐的医疗环境,积极开展法治医院创建工作,根据上级部门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推法治医院建设,促进医疗机构依法治理、依法执业,营造管理有序、服务高效、医患和谐的医疗环境,突出以法治教育为重点,以形成知法守法、依法行医的法治环境为基本目标,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全院职工特别是干部的法治观念,努力做到依法管理、依法行医。
二、创建目标
继续保持我院创先争优、和谐发展、追求卓越的传统与优势,使医院不断发展壮大,促进我院的行政管理实施机制完善。全面提高全院干部职工知法守法、依法执业、依法建院的法律意识,促使全院干部职工自觉遵纪守法,积极配合市卫生健康委开展“法治医院”建设工作,使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1、医院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xxx兼任办公室主任。
2、工作职责
按照xxx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法治医院”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医院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的任务,形成统一领导、层层负责、相互配合、上下联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
四、工作任务
创建法治医院,坚持把全员普法、守法作为加强“法治医院”建设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加强领导干部和医务人员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做到依法管理、依法履职、依法办事、依法执业,恪守职业道德,廉洁行医。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依法管理;坚持学法用法,做到依法办事。要按照高标准定位,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1、深化普法教育,大力开展法治宣传,形成全面依法治理的氛围。全面关涉落实普法规划,健全工作人员学法制度,把卫生法律法规和依法行政知识纳入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计划,由法治办公室牵头,结合我院实际岗位和岗位特点,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全员进行普法教育,做到普遍教育与重点辅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剖析案例相结合。通过学习、教育和引导职工积极参与学法用法、依法行医、依法管理、依法维权,努力提高广大职工的法律素质和医院的法治化管理水平,形成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良好风气。
2、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医院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落实民主集中制及“三重一大”制度,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定的行政决策机制,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推进党务公开、院务公开工作,建立健全党务和院务工作通报制度、工作情况反馈制度。健全监管机制,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有机结合,构建多渠道、多形式的监督网络,确保监督渠道畅通,充分发挥职代会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和社会监督作用。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逐步建立完善我院预防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铲除滋生商业贿赂的土壤和条件,全面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3、建立健全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置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事件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切实增强医疗卫生应急能力,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形成定期安全检查制度,经常对医院的楼房、各种设备设施进行专项检查。由安全生产科、后勤科、设备科牵头,每月对医院的消防、用水用电、院内安保、实施设备进行全方位的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隐患。由各科室负责落实住院病人的安全管理,严格把关,确保医疗安全。由医调办牵头,协调处理医患矛盾纠纷,积极构建院内调解、医调委调解和行政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格局,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合法的利益诉求,保障医院的正常诊疗秩序,最大程度降低不稳定的因素。
五、工作步骤
创建工作从20XX年12月开始,至20XX年底完成创建活动的阶段性任务。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4月。完善组织领导,动员部署,制定方案,建立考核评估体系。
(二)实施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0月。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考评细则组织实施。
(三)考核阶段:20XX年11月对全院法治建设工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收集整理资料。
六、有关要求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落实责任。要把创建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列入医院工作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成立医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照市卫计委《关于开展“法治医院”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我院的创建方案,层层分解标准,狠抓落实,切实抓出创建活动成效。
2、积极稳妥推荐创建工作。要把创建法治医院活动列入医院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做到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各党支部、科室要根据医院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层层发动,使全院职工明确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做到人人知晓,积极参与。
3、认真做好宣传工作。要创新宣传教育载体,丰富宣传教育内容。加强阵地建设,强化宣传硬件,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把握创建动态,努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把创建工作引向深入。要注重创建活动的信息上报工作,及时反映本部门、科室在活动中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大力宣传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
4、档案管理规范化。各部门要对照创建标准和要求,在完成目标任务的同时,认真做好创建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确保创建档案完整、规范。
医院开展创建法治医院方案措施2为提升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依法治理能力,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现就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法治建设提出如下要求:
一、总体要求
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法治建设,是践行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是实施健康中国的坚实支撑,是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深刻认识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法治建设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相结合,把法治建设要求融入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管理运行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运行的能力和水平,增强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充分发挥法治引领、保障和基础性作用。
二、结合实际,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法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一)增强法治思维和能力。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坊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的.《20xx年潍坊市法治医院创建工作方案》,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推动医院自觉落实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标准,构建医院法治管理体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突出以法制教育为重点,以形成知法守法、依法行医的法治环境为基本目标,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全院职工的法制观念,努力做到依法执政、依法行医。
二、创建目标
全面构建和完善我院法治管理体系,巩固依法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将各项卫生计生法律法规落实到位,依靠法治手段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全院干部职工的依法执业、知法守法、依法治院等法律意识,促进医院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一)法治医院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牛建一
副组长:马胜、李丽、王建波
组员:马洪杰、王有昌、方军、白云安、李玉芝、潘靖年、陈景春、牛义凯、马智军、李冰
领导小组下设法治医院创建办公室设在医务处,车力凡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二)工作职责
1.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按照《20xx年潍坊市法治医院创建工作方案》要求,制定医院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的任务,提出法治医院创建的工作重点。
(2)对法治医院创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督促实施,指导、协调法治医院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实。
(3)加强内部管理,自觉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从根本上维护医疗秩序,协调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公安部门解决法治医院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对在创建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因措施不力、工作被动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部分和人员,依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2.法治医院创建办公室职责
(1)在法治医院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全面负责全院法治医院创建的组织、协调、指导和考评工作,组织召开专题培训和创建工作推进会议,每半年组织一次创建工作专项督查,检查结果作为年度各科室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2)负责医院法治创建工作计划和总结,负责制定法治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计划、措施。
(3)负责医院法治创建资料收集,负责创建过程中相关的资料、文件、图片等收集、分类和存放。
(4)负责全院医护人员法律知识考试培训,每年至少开展两次法治医院创建相关法律法规专题学习活动。
3.各职能部门和责任科室职责
各职能部门和责任科室按照医院分工文件,做好科室人员法律法规科级培训,按照文件要求进行科室自查,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持续改进,负责做好科室法治医院创建相关档案的管理工作。
四、工作重点
(一)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认真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查对制度、护理工作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规范病历书写和手术安全核对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护理技术规范和操作程序,做到有效沟通及合法、合理、合情告知,避免纠纷发生。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和血液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积极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做到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检查。
(二)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不断完善危重疾病绿色通道,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把人文关怀贯串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创建“文明窗口”,努力做到服务态度热情周到,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优化服务流程和就医环境。建立院务公开和医疗服务信息公开机制,做到指示标识规范、醒目,布局合理,并在门诊大厅及病房等公共区域设置公示收费项目及主要药品价格公开,公布便民信息等,使患者就医舒适度明显提升。
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在医院公开受理投诉和纠纷部门办公地点和电话,认真落实医疗投诉处理办法,严格执行首诉负责制,及时处理有效投诉,及时反馈处理结果,规范医疗纠纷处理机制,深入开展创建“法治医院”活动,配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医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加强安全用药和医疗价格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现象。要完善医疗服务场所防盗窃、防扒窃、防火灾等各种安全防范设施,加强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管理,有效防止意外事故和突发事件对患者造成伤害,保护患者在就诊期间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严防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业务学习,加强普法教育工作
按照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山东省卫生和计生人员“针对性普法”活动的通知要求,全院人员均在规定时间内注册、学习和参加考试,充分利用院里现有的宣传橱窗、公示栏,信息平台、医院的网站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各种法律法规的学习,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遵纪守法观念,形成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局面。
在医院日常管理中,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要认真做好和妥善处置医院改革、发展及职工之间的各种矛盾事件。及时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把不稳定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把不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四)加强医院安全工作,切实保护职工安全
加强院内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定期对全院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消防演练,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消防安全进行全面检查,对容易引发火灾、存放危险品及人员集中的场所进行重点检查(如供应室、配电室等),要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维护更换,确保消防器材的完好,实行24小时总值班制度,值班期间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密切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作,切实维护医院治安秩序,确保医院稳定。
(五)加强医院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适合医院特点的治安防控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人防、物防、技防应急措施。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及时排查和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和安全隐患,制订和完善防破坏、防灾害事故、防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演练,对重点安全岗位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全院职工安全意识和治安防范意识。保卫科要把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作为内部保卫工作的重点,要积极加强与公安、信访等部门密切协作,及时有效地排查、协调、处理医疗矛盾和纠纷。医务处要建立和健全化解医患矛盾和预防、排查、调解医疗纠纷的工作机制,完善医患协调工作制度,依法、公正、及时处理医疗纠纷。
五、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创建“法治医院”的组织领导,医院成立院长任组长、书记任副组长的“法治医院”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小组和部门的具体职责任务,以“法治医院”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带动医院的各项工作的发展。
(二)明确目标,落实职责
具体目标是通过本院开展创建“法治医院”的活动,经过积极努力,确保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正常的诊疗秩序,确保医院稳定。与科室签订创建“法治医院”的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职责。将创建活动列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科室(病区)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措施不利、失职渎职的,严肃追究责任。
(三)结合实际,突出重点
创建“法治医院”是优化医疗卫生服务环境、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务必把“法治医院”的创建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责任分解到科主任,在工作重心上要立足于临床一线科室,在工作突破上要立足于创新,在工作作风上要立足于务实。切实解决干部职工在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服务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全院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着力化解各类医患矛盾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秩序、建立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要始终把医院的稳定、患者和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创建“法治医院”的重中之重。
(四)做好规范执业,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加强医院的质量管理,医务处定期抽查医疗质量,定期开展有实效的业务学习和业务水平的考核,对考核不及格的进行重点培训,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执业能力。积极开展医德医风教育,让全院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严格按照各种诊疗和护理常规开展服务,让医疗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创建“法治医院”是造福广大职工和患者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需要广大职工共同参与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宣传栏、信息平台、网站等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创建“法治医院”的浓厚氛围。
(六)认真学习,深入贯彻
要组织全院员工,认真学习各项有关法治医院创建的政策、措施、规范要求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学习贯彻中认真讨论和学习有关事件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全院员工防范事故发生的思想觉悟和警惕性,认真做好自己科室的安全工作。只有每个职工都有安全意识,才能达到全方位的创建“法治医院”的目的,确保减少甚至杜绝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
六、工作步骤
创建工作从20xx年6月开始,至20xx年11月底完成创建活动的阶段性任务,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完善组织领导,动员部署,制定方案,建立考核评估体系。
(二)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考评细则组织实施。
(三)考核阶段:20xx年11月。对全院法治建设工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抓好整改,收集整理资料,迎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检查。
医院开展创建法治医院方案措施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依法治理的决策部署,巩固提升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成果,大力培育各级各类法治建设先进典型,以示范带发展、以创建促提升,按照《中共泸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法治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泸法委发〔20xx〕5号)文件要求,泸州市卫生健康委牵头组织开展法治医院示范建设工作。现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认真执行中央、省市委关于法治建设的法规、政策和制度,围绕建设“法治泸州”总体要求,按照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示范带动、全面提升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明确法治医院示范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引导医院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不断提升医院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
从20xx年起,在全市医疗机构全面开展法治医院示范建设。到20xx年,建成一批法治示范医院。着力实现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普遍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法治思维不断优化,法治工作理念、方式不断创新,医院和医院职工法治意识得到有效提升,医患关系满意度、获得感进一步增强等目标。
三、主要内容
重点围绕健全管理制度、依法规范执业、有效防控风险、强化法治意识,将医院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强以医院章程为重点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落实依法决策、民主管理、院务公开、监督权保障及法律顾问、合法性审查等制度。严格履行医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干部交流和轮岗工作。
5、健全领导干部及职工学法制度,把卫生法律法规和依法行政知识纳入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计划。
(二)大力加强医院卫生制度建设
1、认真执行各项卫生政策法规,建立完善符合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医院卫生管理制度,探索依靠制度管理医院卫生事务的良好机制。
2、完善医院规章制度文件的制定程序,坚持依法、科学、民主的理念。加强职工参与机制,为执行法治卫生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三)推进医院医疗卫生依法行医工作
1、深化医院管理。不断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医院管理体制。
2、不断完善医疗服务流程工作。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为患者服务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与落实各项医疗服务工作制度。
3、全面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依法界定职责,科学设立岗位,规范工作程序。
4、全面推行医院信息公开。完善信息主动公开机制,依法、及时发布相关医疗卫生工作信息,保障群众参与和监督的权利。
5、建立健全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置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切实增强医院医疗卫生应急能力,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四)开展卫生法制宣传教育
1、全面落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实施计划和分解年度普法工作任务,加强全院干部职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增强卫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促进法治实践不断取得新成果。
⑴普法制度健全,各项普法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法制宣传教育基础扎实,形式多样;
⑵认真抓好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等各项学法制度的贯彻落实;
⑶加强重点岗位人员的普法教育,强化教育的针对性。
2、大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采取多种宣教手段,利用各类平台载体,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开展新颁法律法规、公共行政法知识、廉政建设法律制度及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培训,形成自觉学法、自觉依法、自觉用法、自觉守法的良好氛围。
(五)强化监督
1、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到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之中,不断加强对领导干部及职工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依法严格履行职责,无缺位、越位和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发生。
2、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强化监督和问责,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
3、畅通各种监督渠道,健全举报投诉制度。广泛接受媒体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卫生系统行风监督员的作用,促进我院干部职工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执业。
四、工作步骤
创建工作从20xx年2月份开始,到20xx年底完成创建活动的阶段性任务。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发动阶段:20xx年2月一20xx年6月。完善组织领导,动员部署,制定方案,建立考核体系。
(二)实施阶段:20xx年7月一20xx年11月。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考评细则组织实施。
(三)考核阶段:20xx年12月。对照《湖北省法治单位创建考评标准(试行)》进行自查、总结,迎接检查考核。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医院领导为主要负责人、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和各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医院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切实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制订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创建活动中的重大问题。
(二)积极稳妥推进。在认真总结普法与依法办院工作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将创建活动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制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相关措施,统筹规划,分段实施,稳妥推进,切实抓出创建活动成效。
(三)强化宣传。加大对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总结经验,宣传典型,为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医院开展创建法治医院方案措施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渠县依法治县实施意见》,按照《渠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关于安排20xx年依法治理示范创建工作任务的通知》(渠法治办22号)文件要求,经研究,决定开展依法治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制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依法治县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通过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依法治医工作开展,切实解决涉及公众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医院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依法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渠医人的综合素质,塑造白衣天使文明善行形象,不断提高医院综合实力,为创建“达州前列、四川一流、全国有名”的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而努力奋斗。
二、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创建依法治医示范单位”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实施,经医院党委、行政研究决定,成立“依法治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赵明才
副组长:汪健
成员:胡常明、孙自杰、杨树才、王树竹、蒋光全、向义、张小军、卢胜雪、蒲海清、宁强华、邹吉富、杨明、赵明、蒲霖雨、王太辉、董云、黄靖、郭琼、张小彬、王青、林娟
办公室设在医院行政办公室。
主任:汪健(兼)
副主任:张小军
成员:李世民、余文波、张超、韩茂杰、王舒婷、熊雪莲、邱云
三、目标任务
围绕依法治县,建设“法治渠县”目标,切实增强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行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医院法治建设、医院依法行政能力、医院依法管理和服务水平、医务人员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大提升、医院干部职工善行意识,使医院工作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建立依法治医、依法治院的长效机制。
四、工作内容
(一)依法治院。严格依法行政工作,医院重大决定:如基建项目、重大设备购买、分配制度改革等,需广泛征求职工群众的意见,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提交医院每年初召开的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院纪委全程监督,充分发挥纪委的监督作用,医院的重大决定院党委、行政均以文件、会议纪要等相关文书进行行文、备案,做到依法行政。
(二)加强制度建设,医疗行为合法规范。加强医护人员执业管理,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聘用医护人员,严禁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和未经注册人员的现象,杜绝非法行医行为,加强日常医疗服务管理,无出租、无承包科室等现象,无利用B超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行为,无违法发布虚假医疗广告等现象。
(三)确保医疗服务质量,认真执行诊疗、护理、药事等相关规定,规范医护人员的诊疗行为。建立医疗质量评价制度,严格执行医疗质量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保证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强血液管理,临床用血符合规范要求。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依法建立传染病报告制度,加强处方和病历管理,确保医疗文书档案管理规范。
(四)建立健全医院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积极运用公共关系的原理和原则,主动开展务实有效的公关活动,建立健全应急预警系统,建立医院危机评估机制,对突发事件及时应对,提高医务人员应急素质,进一步加强全院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保障意识和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医疗安全的监控机制,更有效地防止医疗缺陷的发生,医疗安全预警工作分级进行,医院及各职能部门、各临床科室,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面抓好落实。
(五)深化普法教育,健全学法制度,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全面落实医院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任务,把卫计法律法规和依法行政知识纳入医院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计划。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结合法制宣传日活动,做好医院的法律宣传,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利用各类平台载体,深入开展医疗卫生法律宣传活动,形成自觉学法、依法、用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医院每年都要办法制专栏,在医院网页上办好依法行医栏目,每年进行法制教育考试,建立一支学法、懂法、守法的职工队伍。
(六)加强医院治安管理,医院武装部领导保安全天执勤,晚上巡逻,维护医院安定秩序,严防盗窃等违法行为的发生。教育职工遵纪守法,树立健康的思想信念,不参加邪教组织,不传谣、不信谣,远离“黄、赌、毒”,平时多参加积极向上,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七)医务公开规范有效。严格执行院务公开管理的相关规定,依法向社会公开医院资质信息、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信息、便民措施和行业作风建设情况;利用职代会、院务公开栏、内部通报、征求意见箱、电子网络等多种形式,向单位职工公开本院重大决策、运营管理、人事管理和领导班子建设及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八)有效化解医患纠纷。加大行政调解工作力度,积极推进行政调解规范化建设,妥善解决矛盾争议。推动医院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加强从医疗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和处置,推动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医院要规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基础台账,掌握医疗纠纷排查化解重点岗位、纠纷动态,围绕医患纠纷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九)患者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规范医院和医师的诊疗行为,促使医务人员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防止滥检查、大处方。严格质量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文明、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严格执行价格规定,合理收费。采取得力措施防范商业贿赂行为,积极探索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途径和方法。
(十)医护人员权益受到保障。医院依法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保证医护人员实施医疗活动、开展科学研究、参加进修和培训等权利保障医护人员通过医院内民主管理机制参与医院管理。加强和公安部门合作,采取有力手段打击“医闹”行为,维护医疗秩序,确保医护人员身心健康不受侵害。
(十一)医德医风建设落到实处。建立医德医风监督约束和激励机制,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对违纪的人和事及时进行处理;建立自查自纠制度,及时了解医德医风现状,做到边查边改,及时改进工作。建立健全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建立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档案,并将考核结果与职称晋升、工资调整、评优评先挂钩,奖优罚劣。
(十二)全院广泛开展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服务能力;推广优质服务规范用语、规范行为,严格实行挂牌上岗,加强监督管理;严格实行首诊责任制,严格执行药品比例的管理规定和国家基本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规定;承诺服务、预约服务、限时办结等制度,提升服务满意度。
(十三)规范信访秩序。必须先从医院反映问题,医院解决不了的再向上级请示汇报,严禁越级上访,对来院反映问题或书信信访者,医院专门设立投诉办公室,由专人接待信访投诉,对现场能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上报调查后限期7个工作日内解决。解决不了的与当事人沟通,说明情况,争取谅解或其他途径解决,要做到信访解决率达到100%。
五、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9月18日至20xx年9月30日)
召开动员大会,制定依法治医示范单位创建方案,成立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示范单位创建的领导、指导等工作。
(二)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10月1日至20xx年3月31日)
全面开展创建活动,按照活动内容,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的开展工作,接受上级部门不定期检查督导。
(三)自查验收阶段(20xx年4月1日至20xx年5月31日)
20xx年6月,对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进行自查,总结,申请验收,争取创建成功。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深刻认识开展依法治医示范创建活动是落实县委依法治县重大决策部署的要求,是推进依法治县目标任务和夯实医疗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改善医患关系、推动医院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大力宣传、积极参与
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对“依法治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进行大力宣传,及时把握创建动态、努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把创建工作引向深入,各支部、科室(病房)根据医院统一部署,层层发动,使全院职工明确创建的重要意义,做到人人知晓,积极参与。
(三)明确目标,狠抓落实
领导小组要按照创建要求,一把手总负责,及时将创建任务分解、落实到位,要落实专人负责,确定信息联络员,负责收集、整理、报送开展依法治医示范创建活动信息稿件等材料。制定针对性强、措施有力、目标明确的具体方案。
(四)加强监督,强化问责
我院将对依法治医示范创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对推进依法治医示范单位创建工作不力的,未完成目标任务的科室和相关负责人,将进行通报和约谈,对不作为现象将严肃问责。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篇三:医院八五工作实施方案
我国现有精神卫生体制的历史沿革
摘要:自建国以来,伴随着对精神卫生理念认识的提高、对精神卫生工作重视的加强,我国的精神卫生体制从初期对精神疾病的救治发展形成了现在完善的精神卫生领导组织、筹资体系、管理体制和服务、保障体系。了解我国建国以来精神卫生体制的历史沿革有助于站在发展的角度上评述现有体制的优劣,并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精神卫生体制;历史沿革
我国现有的精神卫生财政保障体制,是随着建国后对精神卫生认识不断加深、政策不断完善、配合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而产生的结果。我国精神卫生政策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至全面开展阶段三个历史时期。了解和梳理我国精神卫生体制的历史沿革,有助于我们理解现有精神卫生体制的形成原因,从发展的角度探讨其现存的矛盾与问题,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起步阶段
我国的精神疾病防治工作,是从1958年在南京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精神病防治工作会议开始起步的。会议上提出了“积极防治,就地管理,重点收容,开放治疗”的工作方针,制定规划,建立机构,完善管理,从此推动了我国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的发展。当时的工作方针,是和当时的社会经济水平和实际需要相适应的,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之后,进一步建立了由卫生、民政、公安部门为骨干组成的精神疾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依靠初级卫生保健组织,开始在城乡建立精神病三级防治网。这一时期的工作不仅建立了我国精神卫生体制的大体框架,而且大大促进了精神卫生理念认知、服务体系、防治水平的发展。
从世界范围看,精神卫生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重点是保护社会,其对象主要为重性精神疾病的收治。因此,1958年后的20多年的工作方针,大致与此相适应。第二阶段,则为保护患者,扩大精神卫生服务,促进健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2006)。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精神卫生第一阶段的任务尚未完成,公众对精神卫生的了解还很少,还有不少重性精神病患者没有得到恰当的治疗。由于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我国正处于进入现代化的快速进程中,各类与社会变革相伴的心理行为问题明显增长,因而精神卫生第二阶段的工作,也已提上议事日程。新的指导原则,兼顾两个阶段的需求,既要重视预防,又要加强治疗;既要抓住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又要不断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同时,还要加紧立法,依法开展工作,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我国精神卫生工作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
二、全国精神卫生工作的发展阶段
“七五”(1986—1990年)规划明确提出发展社区精神卫生保健的方向。在城市推广以专业机构为中心的三级防治组织,提倡基层卫生组织和精神卫生服务相结合的形式,或以社区为中心开展精神卫生工作。在农村建立精神卫生三级防治网,开展家庭社会防治工作。此外,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家庭结构、人口结构改变,人类预期寿命延长,生活事件和各种心理卫生问题增多,要求精神卫生服务必须从对精神病的防治扩大到预防和减少心理卫生和行为问题的发生,把开展社区精神卫生保健工作提到议事日程。
1986年全国第二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和1990年卫生部、民政部联合召开的全国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经验交流会,促进了城乡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进一步发展,精神卫生服务从精神病院,扩展到综合性医院、基层卫生机构乃至学校、工厂和社会。大多数医学院校建立了精神医学教研室、教学基地。医学心理学已列入教学计划。部分院校开设了精神卫生、行为医学或精神医学专业,国家组织了包括精神残疾在内的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根据国务院批转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将探索建立社会化、开放式的精神社区防治康复体系列入国家规划。选择30个市、30个县进行精神病综合防治康复试点,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精神病院、社区、单位、家庭密切配合,各尽其责,使精神病患者安定情绪,缓解症状,解除关锁,参加劳动,改善生活的要求,国家卫生部、公安部、民政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根据这个计划纲要制定了《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八五”实施方案》。
《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八五”实施方案》着重强调要提高人们对精神卫生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尤其是要加强卫生、民政、公安、教育和中残联等有关部门的协作,争取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精神卫生事业。逐步扩大精神卫生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研究和推广适合我国国情又确有成效的精神卫生技术,使更多的人通过精神卫生服务而受益。
在“九五”(1996—2000年)规划中提出扩大试点,又新增加136个市县,在覆盖2亿人口、200多万精神病人的200个市、县对120万严重的精神病人进行综合性的康复治疗,使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稳步发展。
三、精神卫生工作全面开展阶段
我国近10年来的精神卫生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0—2004年的规划阶段、2005—2007年的全社会意识阶段以及2008年以后的实施性政策阶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2006)。(一)规划阶段
2001年10月30日,全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指示精神,确定新时期精神卫生工作的重点、发展策略与目标,动员全社会参与,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对卫生部等有关部门起草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及《中国精神卫生工作2001—2010年规划(草案)》进行了讨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2006)。
但是,由于《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发布部委中没有财政部,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经费问题的挑战。经过各方面的协商,2004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和中国残联等7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意见》明确提出要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精神卫生工作发展思路,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把防治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社区和基层。针对社区和农村精神卫生,《意见》要求各地区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精神疾病患者治疗与康复中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在社区建立精神康复机构,并纳入社会福利发展计划(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2006)。
(二)全社会意识阶段
2006年10月11日,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的部分中,提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心理和谐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而维护精神健康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工作组成。2005年,国家开始编制“十一五”规划。部分精神卫生知名专家联名向国务院副总理递交了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建议,呼吁“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我国的精神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卫生部经过研究上报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建议》(高强,2005)。监理部门间精神卫生协调制度,申请成立由卫生部、公安部、民政部、残联、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财政部等部门组成的全国精神卫生协调领导小组,进一步推动精神卫生体系建设和工作机制的形成,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团体参与的精神卫生工作体制和组织管理、协调机制。2006年11月14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全国精神卫生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卫生部等17个部门和单位组成,卫生部牵头。国务院要求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研究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有关问题,互通信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张明园,2005)。
(三)实施性政策阶段
2008年以后,我国的医改进入攻坚阶段,精神卫生在大卫生以及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重视。精神卫生联席会议成员中的16个部委和文化部于2008年1月15日联合印发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纲要(2008—2015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确定了精神卫生体系的基本原则。第一,以预防为主,部门分工负责,依托现有力量,建立和健全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的人员队伍。第二,开展防治结合,增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预防和社区康复功能,实行区域卫生规划,整合调整现有精神卫生资源并逐步完善社区康复功能,实行区域卫生规划,整合调整现有精神卫生资源并逐步实现功能分化,通过改建和新建,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第三,实施重点干预,完善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衔接机制,建立健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第四,加强领导协调指导,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张明园,2009)。《纲要》提出了精神卫生体系建设的目标,包括心理卫生问题预防。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网络、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精神维护心理防治服务网络及中小学心理辅导。实行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各级政府制定精神卫生体系发展实施计划;精神卫生资源的配置首先满足重性精神疾病的急性治疗需要;新增机构主要设在综合医院精神科成为《纲要》的三个亮点。
四、用发展的眼光看精神卫生政策的沿革
(一)对精神疾病认识的逐渐深入
纵观我国有关精神卫生工作政策的发展,不难看出政府对于精神卫生认识的逐渐深入。从1958年全国第一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以来,精神卫生工作逐渐由“积极治疗”发展到“治疗为主,防治结合”,对预防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
从最初的治疗为主,到逐步突出预防的作用;从最初的避免精神病人对社会造成危害,逐渐发展为保障精神病人的权益。这两项对于精神疾病和精神病人政策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于精神卫生事业认识的逐渐深入。但是,从具体实践来看,社区由于缺少必要的经费和医疗专业人员,在精神疾病预防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医疗机构没有足够动力进行预防工作。因此,一个全面具体的预防体系和配套实施方案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精神卫生地位的变化,也体现了人们对于精神卫生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入和重视程度的逐渐加强。1998年我国部委调整后,精神卫生工作从由卫生部医改司负责改为疾病预防控制司负责,精神卫生开始走向公共卫生领域。
(二)对精神卫生工作重视程度的逐渐增加
200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要重点抓好四件事,其中第二件事是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加强地方病、职业病、精神病防治”。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在国家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与精神卫生相关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政府对精神卫生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2006)。
《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由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和残联等4部委联署;国务院转发的《意见》,由卫生部、公安部、民政部、残联、教育部、司法部和财政部等7部委联署;最近的《纲要》
由17部委联署,新增了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总工会、共青团、妇女联合会、老龄委,包括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纲要》得到更多部委的认同。这三份文件首先都确定了精神卫生的重要性,认为其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对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卫生部、民政部,2002)。
(三)对精神卫生工作投入的逐渐增加
政府对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视不断加强。从投入的角度来说,从最初的指导性工作,到对精神卫生工作专项投入的不断增加,可以看出政府对精神卫生工作的不断重视。2008年12月1日,《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和配套文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卫生部下发,拟安排中央专项投资加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包括精神专科医院和有精神专科特长的综合医院)建设。2009年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和民政部下发补充通知,要求各地依据本地区域卫生规划,统筹考虑,整合区域内卫生、民政、企业等所属精神卫生资源,原则上每个地市中央支持一所地市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设。建设任务是承担精神疾病急性住院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各省已上报90亿建设资金预算和投资计划。这将是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硬件改造的首批大规模国家投资。政府对于精神卫生领域的投入显著提高,精神卫生机构硬件建设有效地促进了精神卫生工作的落实和开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对精神卫生领域“软件”的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于从事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待遇,包括医生、护士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等。
2003年“非典”的防治经验使中央决定要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为此,国家开始了第一个三年的中央补助地方卫生经费项目。“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以保护社会稳定和提高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疗可及性为切入点、以探索医院社区一体化的全程服务模式为目标,作为当年唯一的非传染病预防控制项目列入了2004年中央补助地方卫生经费项目,成功地进入了国家公共卫生改革的行列。因2004年获批中央经费686万元,项目以后被简称为“686项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2006)。
2009年3月18日,国务院印发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明确指出要从四个方面着手,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在第一方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中提出,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定期为包括精神疾病在内的5大类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在第三方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中,提出重点改善精神卫生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提出要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包括对中医院、传染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
参考文献:
[1]高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Z].2005.
[2]卫生部,民政部.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Z].2002.
[3]张明园.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政策性文件——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J].上海精神医学,2005(17):1-2.
[4]张明园.全球化和中国的精神卫生及其政策[J].上海精神医学,2009(21):1-6.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推荐访问:医院八五工作实施方案 八五 工作实施方案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