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家校共育案例故事小学
家校共育案例
家校共育是指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家校共育的理念下,学校和家庭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家校共育的案例,以期能够启发更多的家长和教育者,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案例一,学校开展家长学校活动。
某中学每个月都会举办家长学校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比如,学校邀请家长参观学校的教学环境,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管理制度;学校还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课堂教学,让家长亲身感受学校的教学风采。通过这些活动,家长更加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形成了学校和家庭的良好互动关系。
案例二,学校开展家长沟通会。
某小学每学期都会组织家长沟通会,邀请家长到学校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家长可以就孩子的学习情况、学习习惯、性格特点等方面与老师进行深入交流,老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和建议。通过这种形式的沟通,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渠道得到了畅通,孩子的成长也得到了更好的关注和指导。
案例三,学校开展家长教育活动。
某幼儿园每学期都会开展家长教育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为家长们讲解孩子的成长教育知识。这些活动涉及孩子的情感教育、性格培养、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的内容,让家长们更加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更加懂得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通过这些活动,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好的统一,孩子的成长也得到了更好的指导。
案例四,学校开展家长志愿者活动。
某中学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志愿者活动,比如,学校组织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图书馆服务活动等,邀请家长积极参与。通过这些活动,家长们不仅可以亲身感受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还可以与学校老师和其他家长进行更多的交流,增进了家校之间的情感联系,也让孩子更加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关爱。
综上所述,家校共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育人,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密切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希望更多的学校和家庭能够关注家校共育,共同努力,为孩子的成长搭建更好的成长平台。
篇二:家校共育案例故事小学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家校共育教育逐渐成为了重要的教育模式,甚至成为了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原因在于,家庭是一个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环境,而学校则是一个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家庭中,孩子可以得到父母亲人更多的关爱,在学校中,学生则可以接受更为系统、全面的教育教学,因此,两者的结合,使得孩子的教育能够更好地达到目标。本文将介绍几个关于家校共育教育的案例,以便于更好地了解这种教育模式的实践效果。
案例一:某小学并行教育
某小学采取二级管理模式,即以班级为基本单位,每个班级设置一个班委会,由家长组成。在班委会的统一领导下,每个班级配有一名班主任负责教学生活,同时还配有一名家长协助班主任共同管理班级。这种并行教育方式,既让孩子在学校中接受了更为全面、系统的教育教学,又能够得到家长更为细致、关怀的照顾,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
案例二:某初中“校园家长会”
某初中注重家校共育教育,建立了“校园家长会”。家长会每周固定时间进行会议,校方派教师参加并进行讲座、答疑等。此外,学校还设置了家园共育专区,供家长讨论交流。这种家校共育教育方式,能够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案例三:某大学“家长访校日”
某大学设有“家长访校日”,随着学期进行,定期邀请家长来校交流,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情况。家长参观教学区域,与教师进行对话,让学校了解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和建议,进一步提高了孩子的教育教学质量。
在家校共育教育中,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也要给予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家庭与学校的紧密结合,让孩子在成长中得到更好的教育。
篇三:家校共育案例故事小学
家校共育案例
案例一:绿色家庭
在广州某小学,有一对特别注重绿色教育的家长,他们在孩子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让孩子参加小区里面的环保社团。这个社团里面有很多爱好绿色的小伙伴,每个周末都会带着自己爬过的山、河流和湖泊进行分享。在孩子们的眼中,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和色彩,他们开始懂得了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这对家长还为孩子挑选了一些绿色的文化艺术类图书,每天和孩子一起阅读,提升孩子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另外,他们还花时间带孩子去周边的自然公园和绿地,让孩子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妙。
学校方面,孩子上课会有一些前沿的科学知识介绍,课堂上也会着重介绍社会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这对家长还经常找时间参加家长会和社团活动,通过和其他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断优化家庭教育,让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这种家庭和学校多方面的教育开发,让孩子对环境保护和大自然充满了热情,同时也具有了比较完备的环境科学和人文文化的知识积累,对于孩子未来的人格发展和未来的人生道路都会有着实质性的帮助。
案例二:懂得人情世故
在浙江的一所高中,有一位学生的家庭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在这个家庭中,父母引导孩子了解社会和人际关系。他们带着孩子去走亲访友、看看对方家庭的家庭氛围,孩子也会在家中和父母一起帮忙接待宾客。在活动期间,父母会和孩子分析对方社交场合的应对方法,邀请孩子也进行参与。
这位孩子在学校表现特别优异,尤其是在人文素养和人际交往方面,孩子身上表现出有独立见解、有条理性和成熟稳重的气质。这样的特质在未来的职业和人际交往中非常有价值。
学校方面,这所高中注重在课堂和社团活动中培养孩子人际交往、沟通和协调合作能力,使孩子能更加自信和独立。同时,在课堂上也重视文化语言修养的提升,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文化艺术类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
家庭和校园的共同成长,让孩子不但具有了比较稳定的家教参照和校园规范,也能得到更广泛的社会教育和未来人生的引导。
案例三:理性阅读
在北京的一所小学中,有一位出色的小学生,他的家长从小就鼓励他多读书,注重阅读的质量和深度。在这位家长的指导下,孩子阅读了许多来自不同领域和背景的优秀文章,包括一些名人传记、古今中外的文化典籍、学术性质的科普读物等等。
孩子的理解能力和阅读素质由此提高,不仅仅是在语文方面更是在思考和判断方面有了较高水平,孩子参加各类竞赛也获得了不少奖项。
学校方面,小学会开展一些课外阅读活动和阅读竞赛,老师也会在课堂上推荐和介绍一些有趣的读物。同时,孩子的家长也常常参加小学的家长会,与老师交流,将他们家庭中实践理性阅读教育的经验进行分享,从而谋求更好的成长。
家庭和学习的相互支持,让孩子获得了全方位的阅读教育,有助于孩子在未来更多地竞争和接触新的学习领域。
以上是三组家校共育的案例,当然,这些案例中举的不仅仅是教育方式的示范,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家校共育的思想和特点,即家庭和学校共同呵护孩子的健康、快乐和全面成长,让孩子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中吸取不同的营养和精神滋养,成为更好、更自信、更坚强的人。
篇四:家校共育案例故事小学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3篇
【篇一】
【案例概述】
xx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才刚刚进入小学半年的他是班里名副其实的“小蜗牛”。无论是理书包、整理桌板,或是写字,干什么他都会比别人慢上许多。每次老师、同学好心地催促他动作快点,他也总是一脸茫然,真让人替他着急。为了拯救这只“小蜗牛”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我便和他的妈妈一起出谋划策,试图学校、家庭两手抓,早日帮助他养成做事不拖拉,写字不分神的好习惯。
【目标与内容】
拯救计划的主要目标有三点:
一、认识拖延症的后果
这一阶段孩子做事拖拉,根本源于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当和良好教育方式的缺失。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凡事都依着孩子。当孩子开始出现做事磨蹭的迹象时,家长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孩子纠正坏毛病。同时,一些家长自身做事不遵守时间规则,也在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习惯。
因而,要帮助孩子纠正做事拖拉的毛病,教师首先要帮助家长们从自身的家庭教育方式上找原因,要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良好的教育环境。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在校还是在家,教师和家长都要让孩子认识到做事拖拉,注意力不集
中的后果和严重性。家长切不可给孩子任何借口,如发现孩子出现拖拉的苗头,一定要及时制止,不以任何的溺爱来对待这种不好的习惯。
二、好习惯从点滴抓起
由于现在独生子女众多,又多是由家中老人照顾生活起居,很多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做任何事都容易依赖家长,最终导致动手能力差,做事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教师要指导家长改变传统观念,从生活习惯着手,尽量放手让孩子尝试自理,从而学会主动去做。
三、培养孩子时间观念、效率意识
一个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绝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方面,更多表现在生活与做事的方方面面。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不但做作业慢,做任何事都慢,所以平时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而现在有些家长对于孩子溺爱,缺乏严要求,只会一味地催促、央求其快点完成。甚至有的家长会在孩子做作业时干扰孩子,这样日复一日孩子也就没有时间观念,更别提效率的概念。
所以教师与家长之间要反复沟通,形成合育联盟,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并给予指导,家长从自身端正态度并积极反馈孩子近况,双方合力研究制定教育方案,根本性地改掉孩子做事拖拉的习惯,最终帮助他达成摆脱小蜗牛,成为飞毛腿的终极目标,助力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拯救计划从第二学期初开始,根据三个目标共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我是一只小蜗牛
方法:在班级中设立小蜗牛榜,将每天完成作业最后的几名同学学号上榜,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奖惩制度。动作快的三个小组敲星星章,动作最慢的小组减去星星章。
时间:一个星期
过程:事先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到家长平日教育的方式存在过分宽容、迁就的情况,在一番商量讨论后家长同意积极配合小蜗牛榜的设立,并改变过去的教育方法,与学校合作尝试新的教育模式。
于是在小蜗牛榜设立的第一天,xx就“光荣上榜”了,他所在的小组也由于他的原因失掉了星星。尽管当天他的同桌、小组长不停地催促他快点,但似乎他的手脚就是快不起来,对于上榜的事情也不以为然。将情况反馈给家长,家长在家与孩子共同分析上榜原因。
第二天,学校作业一大早就布置下去,可是到了中午吃过午饭后,光是找本子的时间他就花去大半,结果一个午自修还是只写了一点,最后第二天也是“光荣上榜”。到了第三天有了些许的改变,或许因为前两天不仅自己失掉了星星,还连累了整个小组有点过意不去,当天他做作业的速度明显加快了,终于逃离了上榜的命运,但在放学理书包上又是最后一个完成。
经过了三天时间,我在课后和孩子进行了一次交谈。我先是询问他小蜗牛是什么意思,他告诉我就是指做作业做得慢的人。紧接着问他连着两天上榜的原因,他愣了愣,回答道:“每次想写得时候本子总是找不到,或者要写了就上课了。”再追问他当小组其他同学因为你的原因失掉了星星你怎么想的时候,他有点沉默了。“你应该怎么做?”“我应该快点完成!”
阶段二:我每天都要往前爬
方法:先从生活习惯改进,在家培养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收拾书桌的习惯,在校通过儿歌、规定等形式帮他规划好整理次序,从而提高整理速度。
时间:一个星期
过程:很多时候发现他完成作业速度慢是因为本子藏在桌肚里找不到,因为他的桌肚永远是最乱的。文具、书本的摆放十分随意,每次本子一拿到就是随手一塞,导致真正需要用时一时找不到,从而也就拖慢了他的速度。
所以我先在班级里规定了桌肚里摆放文具、书本的要求与位置,并在这个星期里每天课前随机检查,有时还会利用午自修加强训练。他也从刚开始的杂乱无章,到第五天有所条理。经过几天的训练、检查,他理书包和找出学习用品的速度明显加快了不少,这样也能利用更多的时间完成学校作业。
同时,我还和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指导家长在家让孩子自己动手整理书桌、书包,给他一个规定的时间,要求他在时间内
整理完学习用品。同时也开导鼓励家长学会放手,让孩子学会自主、自理。所以这周结束后,家长也反馈到小家伙在家明显比以前勤快了不少,用好的东西也会主动去放好。
阶段三:摆脱小蜗牛,成为飞毛腿
方法:根据前两个阶段的内容继续提升要求,和家长采取联动机制,如果在校没有完成作业,就需要留在学校完成作业后再离开。如果在校上小蜗牛榜一次,在家取消一次休闲游戏的时间。如果在校上榜三次,就直接取消一次外出活动的时间。
时间:一个月
过程:通过前两个星期计划的实施,他开始认识到了自己动作慢的事实,也帮助他改进了整理书包、桌板的速度,这些都为了帮助他最终能够养成完成作业不拖拉的好习惯做下了铺垫。第三阶段计划的实施主要为了让他认清做事拖拉的严重性和产生的后果,然后主动地加快手脚,完成作业。
刚开始一个星期,他共上榜三次,于是反馈到家长,家长取消了一次外出活动计划。到了第二周星期一,我询问了他上周末做了些什么,他反馈到一直在家做作业,询问其理由,他也能清楚地认识到因为自己上周上了三次小蜗牛榜。“那么这周你的目标是什么?”“争取不要上榜!”
但结果第二周他还是上榜两次,其中有一次是因为之前作业订正的部分过多,导致作业量比别的孩子多而沦为了最后的小蜗牛。为此,我和他一起分析原因,主要是之前订正的时候态度就
不认真,如果之前订正过关,也就不会拖慢他完成作业的速度。于是我建议家长在家与孩子一起认真检查订正情况,保证作业质量。
第三周他上榜一次,因为当天桌板没有整理干净,本子一直被压在最里面而找不到,所以拖累到了做作业的效率。于是在第二天我又开始检查他的桌板,训练他找到学习用品的速度。终于到了第四周没有上榜。
【成效与展望】
一、大胆创新,奠定基础
在这次拯救小蜗牛计划中不仅首次试用了小蜗牛榜制度,还改进了以往家校合育模式。以前面对具有拖延症的孩子教师往往会选择单独进行教育指导,有时就会力不从心,而且缺乏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容易形成单打独斗的现象。而这次计划的实施不仅打好了教育拖延症孩子的基础,还在家校互动的过程中,为将来有效开展合作育人的模式奠定了基石。
二、互通互利,形成纽带
过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连结点比较片面,只有出现问题才会沟通,而这次计划实施保持了一周三问询,即周末问、周中问、随机问。教师始终与家长保持沟通,一旦出现苗头就能及时发现,这样使双方始终围绕着育人的目标前行,形成紧密纽带,提升信任感。
三、家校联盟,其力无穷
这次计划实施的成效基本上改进了孩子做事不拖拉的习惯,在校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布置的任务,在家能自己动手整理房间、书包。家长也反馈到在家明显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多了,不会再为了催促学习而弄得焦头烂额、手足无措。学生也反馈到,做作业速度快了,自己看书的时间也变多了!这一切的成效都是出自于家校联盟之手。这双无形的手只要紧密合作,就能挥出无穷的力量。
当然计划的实施不可能天衣无缝,过程中还有很多改进之处。这次计划只是想通过短时间内的严格要求、奖罚分明来快速帮助学生认识到做事拖拉的严重性和提高改掉坏习惯的意愿。时间上不持久,所以效果会有反复。xx的性格属于内敛型,但又活泼易忘,所以教师和家长还需坚持长期对其行为的指正与教育。其次在过程中要及时、经常性地和家长保持沟通,保持彼此的信息通畅,互相能够掌握到孩子在校或在家的表现,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计划或者教育方法。这也能让孩子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信号:在这件事上老师和父母是在一条战线上,所以没有讨价还价、任何松懈的余地。
最后尽管xx在做事的速度上有明显地提高,但是效率提升不多,要在保证速度的同时也要保证质量。所以在未来等他养成做事不拖拉的习惯后,开始要抓作业的完成质量,提升他做事的专注度。小蜗牛榜的设立也会在班级里持续存在,对于其他像xx一样有拖延症的孩子也能够帮助他们尽快自觉地改掉坏毛病。等
到高年级真正发挥集体家校联盟的作用,利用班级群教师反馈学生在校作业质量,家长在家实时公布完成作业速度,各自分工,双管齐下,合力帮助班级里每个小蜗牛们能早日脱掉头衔,最终个个成为飞毛腿。
【篇二】
主题与背景:
家长与学生。家长为生计而忙碌,早出晚归。通校生,好点的能问一下。住校生,一月回家三天,也谈不上几句话。
老师和家长。除家长会,就是家长看望学生碰到,三言两语的嘱托;或老师有事联系家长,直接针对具体的事宜,缺乏沟通的机会,也缺乏沟通的深度。
老师与学生。老师希望学生遵规守纪,认真学习;学生希望老师尊重自己,给与自由。期待不同,碰撞很多。
谈心式沟通方式,让谈话双方坐下来,姿态平等,全方位了解,评点建议。
对于班主任而言,能使家长感受老师的辛苦,对学校工作得以理解和支持;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有针对性加以指导和教育。对家长而言,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有的放矢地进行家庭教育;让老师感受家长的期待,产生情感的共鸣。对学生而言,摆脱命令式的交流,获得理解与尊重,人际关系走向和谐,健康全面地成长。
参与人员:
学生孙某某、班主任、家长
案例过程描述:
问题症状:相对内向,不与其他学生交往。
前期表现:
学生入学中下游水平;脑瓜灵活,消化知识快速,相对沉默,回答问题不踊跃;喜欢独处,不喜欢与其他学生交谈。
中期工作:
班主任与家长谈心:孩子,小时候性格活泼好动,遇人文明礼貌;慢慢地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交谈。家长最大的期望:“让孩子开朗起来,活泼起来。”
班主任与学生谈心:
一、鼓励自信,从优势科目入手。即使总成绩暂时落后,可以让部分科目优势化。优势科目的存在,使学生找到自信点,确立在班级的存在价值。自信使人开朗,使人光彩。班主任寄语:“找出你比别人强的地方,形成优势。”
二、鼓励交往,从付出入手。身边有需要帮助的同学,伸把手帮帮忙;班级有需要劳动的时候,站出来干干活。以心换心,有了付出,就有回报,更有了互动。互动,打开行为的门,更打开交流的窗。班主任寄语:“付出,让你身边活起来。”
三、鼓励坚持,从挫败入手。成绩有好时就有差时,只因为努力还不足;同学有亲密就有疏远,只因为交流尚不足。努力再努力,就只有进步;交流再交心,就只有融洽。班主任寄语:“挫
败,缘于火候不到。”
家长与学生谈心:讲一讲学习上的小收获,讲一讲相处上的小乐事,谈一点孩子的认知,说一点家长的评点。家长的倡言:“我关注你的成绩,更希望你活出精彩。”
后期发展:
学生成绩进步了,上游水平;学生性格活泼了,融洽交往;学生内心自信了,积极发言。班主任自豪,家长放心了。
案例分析反思:
谈心工作不能内容单一。
学生,不能脱离学习,但是也不能仅有学习,一位身心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一名合格的学生。学习与其他方面是互相促进的,正如孙某某同学,从优势科目中获取自信,从自信中获取交往需要,从交往中激励竞争欲望。
谈心工作不能一蹴而就。
什么事,都不是一次获得结果的,正如孙某某同学,个别学科也存在学习的难度,需要有进步的过程。不要使用绝对的言语,更多使用鼓励的言辞。谈心是跟进,而不是简单重复,最大的条件就是学生的现状。
谈心工作不能主体单一。
班主任与学生的谈心,只是突出环节,暨学生与家长、家长与班主任的谈心,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塑造一个融洽的环境圈。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很容易形成对整体效果的干扰或抗
拒。
谈心工作不能地位不等。
不要让班主任与家长的谈心,充满互相的指责;不能让家长与学生的谈心,充满斥责与抗拒;不能让班主任与学生的谈心,充满命令与不满。给与平等的地位,班主任、家长、学生,都需要被尊重,被了解,被理解。平等中,才能放下心来,以心换心,给出由衷的赞美或建议。
【篇三】
一、基本情况
(一)个人情况
1.性格懦弱、胆怯
xx是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生活中,她是个性格内向、行为拘谨的女孩子,在家访整个过程中我发现:xx几乎很少主动与老师交谈,回答老师的问题也是轻声细语、唯唯诺诺,甚至不敢直视老师;在父母面前也是个胆小羞怯的孩子,不太与父母亲近,仿佛更愿意与奶奶相处。学校里,由于性格比较内敛、沉默寡言,所以也很少与班级同学交流,常常独来独往。
2.学习效率低、热情不高
xx学前几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文化学习,属于零基础的孩子。课堂上发言不积极,虽然坐姿很端正,看似认真听讲,实际上学习效率并不高。课后,作业时有拖欠现象,家校练习册上父母很少留言、签名。学习成绩长期跟不上班级整体步伐,久而久之学
习热情越来越低,整体呈现出消极、自卑的状态。
(二)家庭情况
2.工作繁忙的父母
xx父母双方工作都很忙,平时很少有时间与孩子沟通、辅导孩子功课。孩子周一到周五住奶奶家,与奶奶相依为命,周末回自己家,但两家实际就住在邻近的两个小区,相隔不到一公里路。奶奶不懂文化,平时只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对于孩子的学习一概不闻不问。另外,由于奶奶与老师之间语言不通,所以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也屡屡不畅,无法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时传达给家长。因此,孩子的课后辅导这一块几乎是空白一片。
2.漠视孩子学习的父母
xx父亲几乎完全不管孩子的学习,老师几次与其沟通,都以工作忙、母亲负责辅导功课为由搪塞过去。而xx母亲的态度极其恶劣,总喜欢以一种趾高气昂的态度与老师对话,对学校、班级的各项工作都不配合,学校、班级活动不参与,孩子的语音作业不上传,老师多次与之沟通皆无效。在得知孩子学习跟不上时,xx母亲将孩子送到了一个由几十名学生组成的辅导班,将孩子的学习完全寄托于辅导老师,并将自身的责任一股脑儿的推卸给辅导老师。xx父母以及奶奶对待孩子的学习态度几乎到了不闻不问、完全漠视的程度,家庭给予孩子的也仅仅是温饱的保障,而非精神的源泉。
二、案例分析
家校联系册已经连续一个星期没有家长签名的xx看起来似乎愈发自卑和胆怯了,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都快要低到尘埃里去了。为了顾全小家伙的面子,我并没有当众点她的名,而是悄悄地问她原因,每次她都含含糊糊说父母不在家。在与她妈妈电话联系后得知父母其实每天都在“家”,只是这个“家”是没有xx的家。原来,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每天基本上都要加班,尤其是爸爸经常加班到深夜。所以,工作日xx都住奶奶家,衣食住行包括学习都由奶奶全权负责,住几公里以外的父母,偶尔有空过来看看孩子,真是完完全全的甩手掌柜。奶奶没有受过教育,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太会写,所以根本没办法给她签名。
三、指导过程
(一)学校教育
1.
关注孩子的学习
1)以鼓励为主、树立孩子自信心
由于前期与xx父母沟通,多以负面消息为主,难免让家长对老师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毕竟每个父母内心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于是,我转变了与其父母沟通的方式,每次电话联系多以鼓励、表扬为主,并极力地去发现孩子少有的闪光点,例如“最近小家伙字写得越来越端正、漂亮了”,“课堂上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了”。
课堂上则尽可能多给孩子发言的机会,但主要还是以简单易答的问题为主,例如:给生字找个好朋友、当小老师带同学们拼拼读读生字、说说图片上你看到了谁在哪里干什么。这样让孩子能在同学面前有表现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和存在感。同时,尽可能创造更多让她与同学交流沟通的机会,让她快速的融入集体。例如,课堂上设计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环节,让每个成员都有表现的机会。课下,安排她与同学合作的小岗位,无形中增加了xx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机会,慢慢打开了她紧锁的心门。
2)单独辅导、查漏补缺
在了解到孩子回家后,课后辅导几乎无人问津后。我主动与其家长联系,并表示愿意每天留半小时时间给孩子做单独的课后辅导,以弥补孩子课后辅导的这一空缺。在得到家长赞同的前提下,我们的课后辅导开始了。在这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主要是针对当天学习的知识进行温习和巩固,并尽可能地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机会,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孩子,让她会的自己说一说、写一写,不会的则问一问,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因为像xx这样的家庭情况,自主学习的习惯比起其他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专门针对xx觉得比较困难的生字词进行有计划的复习,并采用一些巧妙的识字方法。
2.走进孩子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
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
除了课堂上多给xx发言机会外,课后,我也时不时在不经意间跟她聊聊天,比如在她午间值日擦桌子时,会问问她在家里会帮奶奶做些什么家务;盛汤时会问问今天的饭菜你觉得味道怎么样;抑或是课后让她去老师办公室帮忙拿东西。这样闲谈式的对话,既不会显得突兀,也不会让孩子过于拘谨、紧张,同时也能让她消除对老师的畏惧,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我们之间真正的朋友式聊天,主要是在放学后课后辅导的那半小时,这是属于我俩真正地“私人空间”,虽然没有达到畅所欲言的地步,但我能够明显感觉到xx变得活跃得多,有时甚至敢问老师一些私人的问题,比如年龄、爱好、家庭。
(二)家庭教育
1.
把空闲时间留给孩子,参与孩子的校园生活
1)自己辅导孩子,而不是寄托于辅导班
在得知我愿意每天花半小时时间单独辅导孩子后,xx父母的态度忽然180度大逆转,不仅说话客气了许多,对待孩子在学习上的态度也认真了许多。家校练习册不仅愿意签名了,还时常给老师留言,了解孩子近期的学习情况。于是,我趁机建议父母与其把孩子扔进一个由几十个孩子组成,老师辅导力不从心的辅导班,不如自己每天抽点时间、花点心思给孩子做做辅导。并建议
xx父母多与孩子沟通,多给孩子关爱,不要让孩子的童年记忆中只有奶奶的陪伴。后来,xx离开了辅导班,xx的母亲渐渐开始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陪孩子,还主动从我这里咨询一些关于如何辅导孩子学习的小妙方。
2)多参与学校活动,感受孩子的校园生活
xx父母对于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向来不过问,不过问不代表不好奇。其实,看得出来,xx父母也很想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只是缺少沟通、难于表达。于是,在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中,我都会亲自打电话邀请xx父母参加,让他们来看看孩子在学校活动中的精彩表现,即使他们实在不能参与,我也会现场发图片给他们,满足父母的好奇心。这样,xx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2.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给孩子一个真正的“家”
在与xx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xx对综艺节目十分感兴趣,一提到当下热播的综艺节目便眉飞色舞、津津乐道,什么“跑男”、“爸爸去哪儿”、“真正男子汉”完全不在话下,有的甚至我都没听说过。原来xx父母周末与孩子短暂相聚的时间几乎都花在观看综艺节目上,很少有亲子互动,父母也很少静下来陪孩子看看书、聊聊天。于是,我建议xx父母让孩子平时尽可能与父母住在一起,多跟孩子沟通、聊天,可以聊聊学校、同学、学习,甚至其他,进而打开孩子的心结。周末陪着孩子接
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参观博物馆、科技馆或者去图书馆安静地看一会书,而不是带着孩子看毫无营养的综艺节目。xx性格内向跟长期与父母分离有很大的关系,只有给孩子一个真正的“家”,才能让孩子去主动亲近父母。看得出来,xx的母亲慢慢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孩子身上。虽然,平时,xx依然和奶奶住在一起,但xx母亲会尽可能地抽时间出来陪xx,周末一家人经常聚在一起参加有意义的亲子活动。
三、效果与反思
(一)效果
1.孩子重展笑容、自信满满
通过半学期的努力,xx越来越乐观、积极,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多了起来。课上敢于举手发言了,虽然声音还是不够响亮,但相比之前已经有了很大改观。成绩虽然提升不是很高,但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培养起来。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化的鼓励式教学,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和鼓励孩子孩子进行学习和思考,培养孩子自学、自强、自治的能力。在平时的课堂和对xx单独辅导的过程中,我常常引用一些生活化的例子来帮助孩子去记忆生字词、理解课文,慢慢地孩子懂得了学习生活化的一些小妙招。尤其是xx,原来难记忆的一些生字词能够学着自己去找方法记忆。此外,xx回家后能做到独立自主地完成课后复习和预习,并坚持每天阅读,涓涓细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看到xx不菲的收获。
2.家长重视教育、关注孩子
xx父母对待孩子的学习态度有所改善,从被动告知、不闻不问到主动询问、经常询问。尤其是xx的母亲时常与老师保持家校联系,家校联系册经常还能看到母亲充满鼓励的话语,现在的xx再也不会因为家校联系册没有签名而抬不起头了。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也多了起来,还经常和其他家长参与到班级活动的策划中,为班集体出谋划策、贡献智慧。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再是单纯的父子关心,更是融洽的朋友关系,经常能在xx母亲的个人空间里看到一家人充实的周末聚会。
(二)反思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就好比一块大理石,想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xx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长期和没有共同语言的奶奶生活,这样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孩子自卑、懦弱的性格特征,而父母对待孩子学习的漠然态度也决定了孩子对待学习的消极态度。因此,家庭因素是问题的关键,xx自身的原因是问题的主要原因。要帮助xx走出困境、重树信心,必须从家长和孩子两方面着手。
我相信生活中不止一个xx,还有千千万万个xx等着我们用
慧眼去发现,用爱心去关注。对待xx这样一类性格内向、胆怯、懦弱,父母不重视学习的孩子,首先要从孩子入手,找到孩子的兴趣点,用心灵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真心与他们交流沟通,一步步走进孩子的内心,打动孩子。只有打动了孩子才能进而打动家长,得到家长的理解与配合。最后家校合力才能使孩子有所突破和进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一个孩子都有春暖花开的一天,只是需要老师和家长齐心用爱去浇灌、用心灵去呵护,给她一个真正的“家”。
篇五:家校共育案例故事小学
小学家校共育典型案例研究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两个最重要的教育环境。只有当家庭和学校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才能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这就是所谓的“家校共育”。家校共育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探讨小学家校共育的典型案例,以期为未来的家校共育提供参考。
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承担起教育责任。这种教育方式强调家庭和学校的平等地位和共同责任,旨在为孩子提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教育。
案例一:某小学在实施家校共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学校定期举办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孩子的在校表现。同时,学校还设立了家长热线和家长信箱,方便家长与学校沟通。学校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如家长授课、家长助教等。学校还组织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加强家庭与学校的。
案例二:某小学注重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同时,学校还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咨询和指导服务,针对不同家庭的孩子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案例三:某小学在家校共育方面充分发挥了家长的特长和优势。学校设立了家长委员会,由家长代表组成,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学校还组织了家长义工队,由有特长的家长组成,协助学校开展各种活动。
加强沟通与合作。学校应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家长也应主动与学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只有双方形成共识,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
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家庭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应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决策和管理。家长和教师应尊重彼此的观点和意见,以达成最佳的教育效果。
丰富家校共育的形式和内容。家校共育的形式和内容应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家庭和孩子的需求。例如,可以组织亲子活动、家长授课、家长助教等活动,以增强家庭与学校的和教育效果。
注重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应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支持,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能力。这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家校共育的效果需要有效的评价机制来衡量。学校应定期对家校共育工作进行评价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
进。
小学家校共育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沟通与合作、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丰富家校共育的形式和内容、注重家庭教育指导以及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推动小学家校共育工作的开展,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发展机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家校共育模式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小学家校共育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家校共育模式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这种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提高学生的学校适应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小学家校共育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
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家校共育模式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有效的沟通。这导致家长无法准确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老师也无法了解学生在家庭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家校共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这导致学生和家长对家校共育活动缺乏兴趣和参与度。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无法对家校共育模
式的实际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提高认识,加强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座谈会等活动,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家长也可以主动与老师沟通,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创新家校共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亲子阅读、户外拓展、社会实践等,吸引学生和家长参与。同时,还可以开设家庭教育课程,提供家庭教育咨询和服务,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参与度。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通过对家校共育活动进行评价和反馈,可以了解活动的实际效果和存在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评价可以从学生、家长和老师等多个角度进行,采用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
实施上述解决方案后,小学家校共育模式将会取得显著的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增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家校共育模式的有效实施,将使得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共同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形成教育合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适应能力。通过家校共育模式,家长可以更加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同时老师也可以更好地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家校共育模式注重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参与和合作,这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参与度。通过家校共育活动和家庭教育课程的开设,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和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参与度。
小学家校共育模式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创新家校共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并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共赢,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
家校共育,成就学生家校联动教育案例分析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家校共育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家校共育强调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配合和协作,通过共同参与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家校共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家校共育,联动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小李是一位初中生,他在学校的表现一直很好,但是在家庭中却表现得有些叛逆。他的父母很担心他的行为会影响到他的未来,于是向学校寻求帮助。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制定了家校共育计划,旨在促进小李的健康成长。
家校共育模式的实施,使得学校和家庭形成了合力,共同为小李的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具体来说,这个案例中,家校共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家校共育模式强调学校和家庭的密切配合,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得以相互支持和补充。在这个案例中,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制定了计划,使得小李在家庭和学校中都得到了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家校共育模式的实施,不仅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个案例中,小李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引导下,逐渐提高了自我认知、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素质。这些素质的提高,为他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在这个案例中,通过家校共育模式的实施,家长得到了学校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有效地增强了家庭教育的效果。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家校共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家校共育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家校共育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保证家校共育工作的持续开展。例如,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等活动,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和。
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例如,可以组织家长进行学习、培训等活动,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家校共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例如,可以通过家长会、社区宣传栏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和作用。也可以通过经验分享、交流会等方式,推广成功的家校共育案例。
家校共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加强宣传和推广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推进家校共育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家校共育,成就学生——家校联动教育案例分析报告
在教育领域,我们常常强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的概念。其中,家校共育以其独特的价值和影响力,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重视。本报告将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探讨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家校共育,指的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协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家校联动,旨在发挥家庭和学校的各自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教育环境。
案例一:北京市某小学,实行家长助教制度。每周有一位家长走进课堂,参与授课,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丰富了课堂内容。同时,家长通过与教师的深入交流,更好地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有效地促进了亲子沟通。
案例二:上海市某中学,开展家长进校园活动。定期举办家长座谈会,交流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和经验。同时,家长志愿者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如运动会、艺术节等,形成了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
增强教育效果:家校共育能有效地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效果。家长和教师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共同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案。
促进亲子沟通:家校共育为家长提供更多参与孩子教育的机会,从而增强亲子沟通,形成更加和谐的家庭关系。
丰富教育资源:通过家校共育,可以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的各自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教育环境。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建立家长、学校之间的定期沟通机制,包括家长会、家访、电访等,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问题的及时解决。
鼓励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组织多样化的家长参与活动,如家长助教、家长志愿者等,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学校生活中。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技能,引导家长正确地参与孩子的教育。
共享教育资源:学校和家庭应积极共享教育资源,如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家庭提供经验和技能等,形成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家校共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优化教育环境。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鼓励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以及共享教育资源等策略,可以有效地实施家校共育,从而成就更多的优秀学生。
家校共育,温暖前行——浅析高中阶段家校合作的意义和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家校共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家校合作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浅析高中阶段家校合作的意义和方法。
高中阶段是学生知识储备、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家庭和学校的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和支持。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发展。同时,家校合作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家校合作可以增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与互动,让家长更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也让老师更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这种互动和沟通可以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家校合作可以让学校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从而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与学校的合作,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是家校合作的基础。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会议、家长志愿者活动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短信等方式,与家长保持日常,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制定具体的合作计划和方案是家校合作的关键。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具体的合作计划和方案,明确每个阶段家校合作的目标、内容、方式和方法。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家长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调整和完善合作计划和方案。
加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与互动是家校合作的核心。教师可以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短信等方式,与家长保持日常,及时解答家长的问题和困惑。
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是家校合作的重要方面。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决策,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
议。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课外活动和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了解和信任。
家校合作是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制定具体的合作计划和方案、加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与互动、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等方法,可以推动家校合作的深入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和支持。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校共育的现状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家校共育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我们将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推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校共育的发展。
在当前的农村背景下,许多家庭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务工,将孩子留在家乡接受教育。这些留守儿童往往面临许多困境,如家庭经济困难、心理压力、学习资源匮乏等。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出现性格孤僻、学习困难等问题。因此,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家校共育问题亟待解决。
本研究主要围绕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校共育的现状和影响展开。我们
希望能够回答以下问题:1)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校共育的现状如何?
2)家校共育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有何影响?3)如何有效地改进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校共育的现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我们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了解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校共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情况。我们进行了个案调研,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家庭和学校的具体现状和问题。我们还进行了访谈,邀请了相关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探讨家校共育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通过实际调研,我们发现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校共育存在以下问题: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留守儿童家庭往往缺乏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也难以与家长取得有效的沟通。2)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紧张,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都无法与城市相比,这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面临更大的困难。3)心理问题不足: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家庭和学校往往缺乏有效的和干预措施。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学校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为家长提供参与孩子教育的机会。2)优化教育资源:政府
应加大投入,提高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3)心理问题:建立心理辅导机制,针对留守儿童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干预和,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校共育能够得到更多的和支持。通过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我们也希望本研究能够对改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家校共育现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家校共育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在这种视角下,小学班主任的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将从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义、现状和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增强教育效果。家校共育能够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协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班主任作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桥梁,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家校共育视角下,班主任需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方案。这种合作能够增强家庭
和学校之间的,让家长更加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同时也能够让学校更好地了解家庭的教育需求和教育情况。
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效率。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班主任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情况,为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与班主任的沟通和合作,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为家庭教育和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沟通不畅。目前,一些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还不够畅通,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渠道。有些班主任只是简单地通过或短信通知家长学生成绩和表现,而缺乏对家长的沟通和互动。
合作不深入。一些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合作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层次,只是简单地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或会议,而缺乏对家长的深入沟通和合作。
缺乏专业指导。一些班主任在家校共育方面缺乏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对于如何与家长沟通和合作还不够熟练和掌握。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互动。班主任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与家长保持沟通和互动,例如通过、短信等方式与家长,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
和教育情况,同时也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深化与家长的合作。班主任应该深化与家长的合作,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方案。例如,班主任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和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加强专业指导和培训。学校应该加强对班主任的专业指导和培训,让班主任更好地掌握家校共育的理念和方法。例如,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课程和讲座,让班主任了解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和方法;同时也可以邀请有经验的班主任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做法,为其他班主任提供参考和借鉴。
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班主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互动、深化与家长的合作、加强专业指导和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需要家庭和学校的紧密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家校共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趋势。为了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我们需要为家庭和学校提供
更多的主动赋能。
我们需要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与合作。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双方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定期的家长会、家访、沟通等方式,家庭和学校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表现和需求,共同商讨教育方案,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
我们需要为家庭和学校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为此,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渠道,为家庭和学校提供在线课程、家庭教育方法、学校教育理念等方面的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教育孩子。
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增强家校共育的效果。例如,可以组织亲子活动、家长经验分享会、学生课外活动等,让家庭和学校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同时也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和信任。
我们需要为家庭和学校提供更加全面的评价和反馈机制。通过定期的测评和反馈,可以了解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中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也可以为家庭和学校提供更加准确的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
为家校共育主动赋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只有通过加强沟通与合作、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开展各种活动以及建立更加全面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的目标,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在教育领域,惩罚和奖励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改变而采取的两种主要手段。尽管这两种方法在实践中都有其争议,但它们确实是教师专业权力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理解,惩罚和奖励并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用来引导和激励学生的手段。惩罚的目的在于阻止不良行为,而奖励的目的则在于鼓励良好行为。这两种方法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都是在教师的专业权力范围内进行的。
对于惩罚来说,它是一种有效的行为改变工具。当学生做出不良行为时,教师可以通过惩罚来使学生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后果,从而避免再次做出同样的行为。惩罚可以是轻微的,如口头警告或短暂的隔离,也可以是严重的,如扣除分数或开除。无论程度如何,惩罚都应该是公正、一致和合理的,并且应该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进行。
另一方面,奖励也是一种重要的行为改变工具。通过奖励,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做出良好的行为,例如努力学习、遵守规则或参与社区服务。
奖励可以是物质的,如奖品或奖金,也可以是精神的,如赞扬或认可。奖励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正面行为,并鼓励他们继续保持下去。
尽管惩罚和奖励都是教育的必要手段,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它们的风险和局限性。过度的惩罚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而过度的奖励也可能导致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因此,教师必须在使用这些手段时保持平衡和谨慎,以确保达到预期的效果。
惩罚和奖励都是教师的专业权力之一。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行为表现来灵活运用这两种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我们也应该不断反思和调整我们的方法,以确保我们的行动是公正、合理和有效的。
在当今社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家校社协同共育的新模式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这种新模式强调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合作,共同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来,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提高教育的效果。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个教室,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个老师。因此,家庭对学生的成长和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校和家庭应该密切合作,共同培育学生。这种合作不仅包括家长和老师的交流,也包括家长和
学校的互动。
家长和老师应该经常沟通,了解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家长可以向老师反映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老师也可以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通过这种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更好地指导他们的成长。
家长和学校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互动。例如,家长可以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来,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学校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共同制定课程计划和教育内容。通过这种互动,可以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信任,也可以提高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但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需要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会知识和文化。因此,学校应该与社区进行合作,拓展学生的视野。
学校可以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利用社区的资源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例如,学生可以在社区中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学生还可以参与到社区的文化活动中来,了解和体验不同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内容。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和文化,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还可以与社区共建共享教育资源。例如,学校可以与社区共同建设图书馆、科技馆、艺术馆等教育场所,共享教育资源。这些场所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和更加生动形象的学习体验。同时也可以为社区的居民提供更加便利和优质的教育服务。
家校社协同共育的新模式是一种教育的创新。这种新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育的效果,还可以促进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通过家校合作和校社合作,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和资源的作用。家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温馨和舒适的学习环境和生活保障;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和全面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养;社区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和实践性的学习平台和文化体验。
一是要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只有建立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
二是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因此在协同共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才能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方法。
三是要注重及时反馈和调整。协同共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
进行及时反馈和调整。只有及时反馈和调整,才能更好地保证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构建家校社协同共育的新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通过家校合作、校社合作以及协同共育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同时也可以提高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促进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小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个背景下,加强家校合作共育,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了小学教育的关键。本文将从政策背景、家校合作共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三个方面,对“双减”后小学家校合作共育路向进行探析。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机构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强调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平衡。这一政策背景下,小学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家校合作共育能够更好地整合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共同作用于学生,实现全面素质教育。
目前,小学家校合作共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许多学校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教师协会等方式,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同时,学校也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增进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加强了家庭与学校的。但是,家校合作共育还存在一
些问题。
家校之间的沟通不畅。有些学校缺乏与家长的沟通渠道,导致家长无法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有些学校虽然建立了沟通渠道,但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导致沟通效果不佳。
家庭教育缺失。有些家庭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导致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和引导。有些家庭甚至存在严重的家庭暴力等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家校合作共育缺乏深度和广度。有些学校只是简单地邀请家长参加一些活动,而没有真正发挥家长的作用。有些学校虽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共育活动,但缺乏深度和广度,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家校合作共育工作,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发展。
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学校应该建立多渠道的沟通机制,包括家长会、家长代表会议、家长教师协会等,及时向家长反馈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同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学校还可以通过建立、QQ群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
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培训。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亲
子活动等,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同时,对于存在问题的家庭,学校应该及时介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拓展家校合作共育的深度和广度。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共育活动,如亲子运动会、家长义工活动、学生社会实践等。学校还可以通过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等方式,增强家长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双减”后小学家校合作共育路向探析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只有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培训拓展家校合作共育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家校共育,改变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现象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尤为明显。由于年龄较小,身体和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往往更容易分心,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然而,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现象。
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合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家庭和学校的协作对他们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家校共育,以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家校共育的关键。家长和老师应该保持密切,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情况。通过定期举行家长会、沟通等方式,家长和老师可以共同探讨如何解决学生的注意力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环境对他们的注意力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在家里,家长可以限制干扰因素,如关闭电视、手机等,以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学校里,老师可以采取措施减少外界干扰,如增加课堂秩序维护力度、使用教学辅助工具等。
合理的作息时间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也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可以协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合理的起床时间。同时,还可以安排适当的学习和休息时间,以避免学生过度疲劳。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改变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重要途径。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复习、分解任务、使用时间管理工具等。同时,还可以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如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等。
适当的奖励和激励可以增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家长和老师可以为学生制定一些奖励措施,如口头表扬、小礼物等,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还可以设置一些激励目标,如达到一定成绩或表现可以获得额外奖励等。
家校共育是改变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激励等措施,我们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
推荐访问:家校共育案例故事小学 案例 小学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