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民营企业将何去何从
浅析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论文
联邦快递、TNT、UPS、DHL四大国际快递巨头纷纷抢滩国内国际快递业务,面对国内民营国际快递公司在国内快递业务的强劲竞争力,国际快递巨头在布局国内快递业务上下了很大的血本。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析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全文如下: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快递业形成了国营、民营、外资相互竞争的市场状况,民营快递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是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目前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本文对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的现状及优劣势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快递企业
竞争劣势
对策.近年来,我国快递行业形成了国营、民营、外资相互竞争的市场状况。
中国邮政(EMS)处于政策垄断的地位,有着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世界四大快递公司已经全部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办事处,凭借资金、设备和技术优势,对中国民营快递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民营快递企业何去何从,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是目前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一、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现状.
(一)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发展规模及现状.中国的快递业高速发展,据调查,中国快递业的增长率达到
20%以上,而其中,民营快递企业的规模与市场份额日益增大,速度远高于国内快递市场的增速,据国家邮政局和国家统计局
2007年联合开展的全国首次快递服务业统计调查表明,仅国内同城快递业务收入较
2005年就实现了54.4%的增幅,市场份额提升了6.8个百分点,这表明民营快递企业的增速发展。
截止
2011年在中国从事快递业的民营企业达到近万家,从业人
员在120万人以上,年营业规模150亿元人民币左右。我国民营快递市场发展较快的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以江浙沪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和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当前,发展得比较成功的民营快递企业有申通、宅急送、顺丰这三家快递公司。
民营快递企业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同城快递这一市场板块上。大部分的民营快递企业的规模不大,其业务能力范围只能够在同城之内,国内异地的快递市场占取市场份额仍然较低,当然,规模较大的民营快递企业的业务就有主要包括国内异地快递业务和国内同城快递业务。
由于大部分的民营快递企业业务主要是同城快递,因此在同城快递这一市场板块上民营快递企业同行竞争相当激烈,甚至出现无序的竞争状况。按企业的规模来划分,民营快递企业可以分为大型民营快递企业和中小型民营
快
递
企业。大型的民营快递企业发展得比较成功,都能建立出自己的品牌,在快递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大型的民营快递企业只是占民营快递企业的少部分,大部分民营快递企业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属于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而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结构松散、信息技术落后、资金匮乏、人才短缺、管理混乱、服务水平差的现象。
(二)民营快递企业与邮政EMS、外资快递企业竞争力比较分析.通过表
1我们不难看出,民营快递企业无论与享有政策垄断地位的国营快递企业还是拥有丰厚资金、设备和技术的国际外资快递企业相比,都具有很大的弱势。民营快递企业想要在市场上谋求长足的发展,只有寻求与国营快递企业、国际外资快递企业的错位,提供国营快递企业和国际外资快递企业无法提供的服务,实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尽量发挥长处,才能在中国快递市场上长足发展。
二、民营快递企业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行业管理.1、价格低廉.EMS标准资费不论路程的长远统一定价为
22.5元,而民营快递收费则是根据路程远近进行灵活定价,如在长三角或者珠三角区域内,基本价格大概只需要
8—10元。而外资快递企业的标准资费是在三大
经济主体上最高的,比EMS和民营快递企业要高。国内快递市场上,民营企业在价格方面有着国外快递巨头们不可比拟的优势。
2、速度快.民营快递企业的国内快递速度比EMS和外资快递巨头都要更快,无论是同城快递,还是城际快递,民营快递都比
EMS快约
50%。民营快递企业就是由于速度快赢得了大众的支持,才能够在市场上异军突起。
3、服务方式灵活.民营快递实行门到门、手对手交接,上门收件送件的服务方式,对大客户还可派驻专人到客户处服务,且对寄件封装、重量、尺寸等没有过多限制。民营快递业运输机制灵活,飞机、轮船、火车甚至汽车也不能到达的,他们就用摩托车、自行车直至步行解决。无论何时,客户只需一个电话向业务中心提出服务请求,业务中心即通过电话或短信联系客户,并尽快地为客户解决问题。因此服务方式灵活,更符合大众的需要。
4、国内网点比外资快递多.国有快递企业平均建设一个营业网点需十几万元,而国外快递巨头为了满足规模经济的要求平均建设一个营业网点需几十万元,有的甚至达到了一百多万元。民营快递企业网点建设初始投入少、注册资金较低,而这些都是国外快递巨头和国有快递企业所不具备的。但国有快递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服务网点依然是覆盖面最大的。
(二)劣势(weakness).1、管理体制问题.民营快递企业由于行业进入门槛比较低,管理方面良莠不齐,总体来讲体制很不完善。民营快递企业大多采用家族管理模式,缺乏现代的管理技术,管理水平较低。管理体系尚不成熟、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信息化水平不高、经营理念和管理体制落后等问题普遍存在。
2、企业规模小.我国民营企业的代表如顺丰、申通、宅急送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中型快递企业为数较少,大多数民营企业还是属于中小型的快递企业,呈现出小、散、弱的现象。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状态,出现恶性竞争,竞争激烈。
3、技术落后.我国民营快递企业技术水平明显落后于竞争对手,表现在,基础设施落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普遍不高,技术装备和设施落后,运输工具转载率、装卸设备荷载率及仓储设施利用率不高,多数仍然以劳动密集型方式运营;信息处理技术落后,民营快递企业在信息处理技术方面大都没有建立统一集中的信息管理系统,缺乏必要的公共信息平台,各快递系统之间兼容性、协调性较差,在全球性的货物追踪系统、网上自动货物动态查询系统等关键的信息系统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外同行,严重制约了我国民营快递企业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4、缺乏专业人才且素质不高.现阶段我国民营快递企业主要以粗放型为主,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员工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削弱了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其次,员工文化水平层次较低,企业中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接受过高等教育或专业教育的较少,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非常少;再次,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民营快递企业不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愿花费较高成本引入高素质人才。
5、品牌知名度还比较小.民营快递企业普遍不注重品牌建设,广告宣传力度不够。和国外相比,我国民营快递品牌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不足,有的企业甚至都不为人所知。即使有些民营企业有意识进行品牌建设,也是缺乏内涵,效果不是很明显。
(三)机会(opportunity).1、良好的经济环境.我国加入WTO后,中国GDP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2001—2004年,大体上GDP增长1%,快递市场规模增长
3%;2006—2010年,GDP的年增长率将持在8%以上,这为我国快递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快递行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近几
年来,快递行业保持了年均
20%以上的增长速度,即使在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2008年全年快递业务量平均增长达到了22.7%,业务收入平均增长也达到了
18.6%。经济的发展为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铺好了光明的道路。
2、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上网人数的迅速增长,使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在中国盛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民营快递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3、政策的扶持.国务院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通知,物流业入选国家十大行业振兴规划之一。另外,2009年出台的新《邮政法》为民营快递企业确定了法律地位,也为今后快递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大、中型民营快递企业正可以借此机会重塑市场秩序,走出低价恶性竞争的怪圈,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淘汰,促进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四)威胁(threaten).1、来自国营快递企业的竞争.EMS作为中国本土上最大的快递企业,拥有政策上的绝对优势,具有中国最大的快递服务网络,是民营快递企业在市场上的最大竞争者。
EMS是唯一一家在国际快递市场、国内异地快递市场、国内同城快递市场三大市场板块中都运营的服务提供商,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
2、来自国际外资快递企业的全面冲击.国际外资快递四大巨头在中国凭借其丰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机制,在中国占有很大市场份额,且知名度远远超出民营快递企业的知名度。特别是在国际快递这一块业务中,国际外资快递企业是占有绝对的优势,对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威胁。
3、政策的不利影响.刚出台不久的《邮政法》对邮政专营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党政军
机关的公文,商务信函同城
50克、异地100克由邮政专营,邮政专营实质上是一种行政垄断行为。这些政策问题给广大的民营快递企业带来新的挑战。另外,新邮政法提高了快递的准入门槛,这是对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来说是又一新的挑战。
三、案例分析———以顺丰速运为例.
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于
1993年成立,总部设在深圳,是一家主要经营国内、国际快递及相关业务的服务性企业。在1996年,随着客户数量的不断增长和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顺丰将网点进一步扩大到广东省以外的城市。
至2010年初,顺丰的速递服务网络已经覆盖国内32个省及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成为中国速递行业中民族品牌的佼佼者之一。顺丰速运发展至今,无论是在速度、还是在经营方式上都具有优势。
一是速度快。据了解,不管是同城快递还是同城异地快递,民营快递企业都比EMS快50%,而顺丰,则比其他民营快递快约20%。同时,顺丰在
2010年创办了属于自己的航空公司,有着自己的专运货机,这使得顺丰在配货及输送快件上都具有主动性,而且这也是造就顺丰速运成功的因素之一。
二是服务更加灵活。在服务方式上,民营快递实行门到门服务,手对手交接,上门收件送件,对大客户还可派人到客户处提供收发件服务,且对寄件封装、重量、尺寸、递送要求没有过多的限制。在服务时间上,灵活的民营快递企业更具有竞争力,顺丰速运目前实行两班制,属于昼夜不间断的运营机制,保证客户的快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进行中转派送。
从顺丰速运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顺丰虽然是国内发展最好的快递企业,但依然存在不小的困境与问题,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质量及服务质量;如何加强组织结构的优化与控制;如何制定合理的经营目标及公司长远的发展策略,这都是顺丰需要好好研究的课题。
四、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一)完善快递业法规,促进快递业规范化发展.我国快递业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产业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部专门的《快递法》,新《邮政法》虽然在明确经营主体条件与经营业务范围上有很大进步,但是依然延续了“邮政本位”
的惯性思维,把快递包含在邮政里,这对于快递行业的监管和发展是很不利的。
(二)提升快递服务质量,赢得消费者信任.据国家邮政局2010年10月调查显示,消费者对快递服务的意见主要集中在投递和售后服务两方面。
我国民营快递企业本身竞争力就弱,只有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上有较大提升,才能消除消费者对民营快递企业的信任危机,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三)加强快递企业间的联合与协作,增强整体竞争力.金融危机加剧了快递市场的竞争,对于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金融危机可能是一个加快兼并扩张、做大做强的机遇;对于中小物流企业,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优势互补,“抱团取暖”,进一步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尤其重要。
(四)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益.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快递行业不仅可以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而且可以使快递服务更加安全便捷。国际四大快递巨头之所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占取快递市场份额的原因就是不断开发和应用新技术。如
UPS于
2006年
9月在中国指定的城市部署了
DIADIV(第四代速递资料收集器)。DIADIV拥有与蓝牙、WiFi、GPRS以及CDMA四个无线网络实时连接的能力,确保一对一的可靠服务。所以,民营快递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服务。
■参考文献
①李谦,吕利平.:我国快递业的产业环境分析[J].商业经济,2008,(8):110—111.②肖磊.我国快递业发展的思考[J].商业现代化,2008,(7):343.
③晏敬东,石银萍,李谦.我国快递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8,(18):205—207.④黄菲菲.中国民营快递业的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9,(7):21—26.
篇二:民营企业将何去何从
拨开中小企业倒闭潮、停工潮、跑路潮的迷雾(3)“潮”起的反思——温州模式何去何从
FT中文网上《一个温州女人》报道描述了温州小企业的焦灼生存状态。项碎兰,这个小学五年级学历的农村女人从卖毛线起家,在“温州模式
”兴起的大潮中开起了棉纺厂,在企业经营成本利润微薄时渴望转型,却由于关联担保工厂负责人的逃跑,被银行纷纷追讨担保贷款导致企业陷入绝境。这个温州小企业的案例,一如信泰的倒掉使十家担保企业陷入困境。从中,我们看到了企业主对金融风险和财务控制能力不足,依靠互相联保获取资金又为更多企业埋下了财务隐患。
在外部环境恶化与国家推进产业升级转型的背景下,粗放的温州模式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自我转型升级?周德文:“温州模式”与“温州制造”的命运集中反映了中国中小企业的情况。温州制造业大部分是改革开放初期由家庭作坊发展起来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温州企业缺乏创新和人才、管理不足等短板日渐暴露。然而,虽然温州制造已经不再有低成本、低价格优势,但温州几十年积累的产业集群等优势依然存在。温州企业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关键在于提升传统特色产业,转变盈利模式;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整治和淘汰落后产业。另外温州企业要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无序竞争引发的行业内耗。
陈建华: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企业一定要了解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深入研究产品性能和市场需求,找到自己的标杆企业,去追寻它的经营和管理之道。民营企业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只做产业链中的一段,应该主动寻求上下游整合之道,提升产品附加值。企业还应该多加入商会、行业协会等平台,共同向政府呼吁如何改善政策和经营环境。
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我触动很大。我们的包装产品不直接面对消费者,也很难做成品牌,订单和外部环境都非常不可控,因此我就考虑如何将企业发展与国家政策结合起来,最后形成了在农村开设连锁
集装箱超市的方案。我们给农村带来了社区生活服务,店中集成了网络购物、刷卡消费、文件打印、招工信息发布等服务,还解决了农村的就业问题。现在我们建立了村镇联通一体化的销售网点,在全国已经有了330家连锁店。建设好销售通路以后能够给我们的合作企业比如今麦郎、康师傅等更多支持,对我们本身的包装业务也是一种帮助,同时整个集团也有了充裕的现金流。企业经营模式从B2B衍生出了B2C,两条腿走路发展更加稳健。
潘恩考:传统温州企业一般都小而零散,抵抗风险能力很弱,虽然现在温州企业收购了全球大量的品牌,可是如何运营品牌却是个难题。品牌运营过程中从渠道建设到形象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小品牌很难吸引到一流的设计、市场运营人才,拿地、融资也面临着重重难题,因此我和其他10位企业家筹划组建了“温商品牌联盟”,希望能够通过一个平台让企业互助发展。我们希望在选定经营位置后联盟成员一起入驻,形成品牌的协同效应。整合优势资源,联合开发和分享渠道、人才等资源,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我们希望未来联盟能够成立公司,联盟内部的企业通过公司整合上市。
篇三:民营企业将何去何从
民企老板的泣血总结:做实业30年,终于看清3个真相
没有飞跃,没有暴利,没有奇迹。
阳信县是国家级贫困县。
从北京坐车到阳信,需要先坐高铁花三个多小时到山东淄博,然
后坐上大巴一路向北进入滨州地界,两小时后,还要再坐上40站公交,才能晃晃悠悠到达阳信县的东部大镇——商店镇。
「跋涉」到这里,只是因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在一个农业与人口大省的某个贫困县里,一家关系到当地几千人饭碗的地毯厂,决定大规模引进机器人进行作业。
这听起来,似乎完美符合《纽约客》杂志在去年11月发表的一篇封面特稿中对「工厂进入半开灯时代」的设定,也符合各种大会上专家们反复探讨的「机器替代人类打工仔」的某个典型。
然而我们在那里看到和听到的,却是另外一番事实:
中国民营工厂遭遇的变革,因特殊的中国国情与农村环境,并没有渲染上美国式制造业衰落与工人被迫下岗的悲壮色彩。
相反,一方面,农村的年轻劳动力们在竭尽全力把自己从车间中挣脱出来,而工厂,则迫切需要在劳动力极度短缺与竞争力低下的双
重推动下开始寻求新的出路。
在这里,「被迫」属于中国民营制造企业。
这家名叫瑞鑫的大型民营地毯制品公司,其前身是
1988年成立的小桑福利地毯厂,后来被现任董事长黄春生等人买下。
在存活至今的30年里,这家进行了数次体制改革(譬如曾与美国地毯销售商诺瑞合资建厂,方便出口创汇)的民营企业,经历过2010年前后地毯出口交易额屡破纪录的辉煌时期,也遭遇过全球经济进入萧条期后的外贸出口沉重打击。
但无论企业自身发展如何,它在当地人眼里都是镇上的「支柱产业」——全镇人口不到
5万人,但在地毯厂工作的当地农民,就有至少3000人。
当然,从商店镇在2018年上旬为自己申报的特色小镇名号——「地毯特色小镇」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家地毯厂的经济地位。
严格来说,瑞鑫的工厂并没有建在镇上,而是在离镇中心大概有
5公里的小桑经贸园区。在到达镇上后,我只能再次出发,坐上另一路公交,穿过大片麦田、交错狭窄且人烟罕至的小路以及稀疏破旧的砖瓦房。
「经贸园区到了,」公交车司机师傅指了指前方:「再走几百米就能看到工厂大门,这边做的基本都是地毯生意。」
就是这「几百米」,证明了所谓「支柱」并不是虚话。
路两旁的许多门头房做的都是地毯印染、分销、运输以及纺织机器一类生意。电线杆上挂着的宣传旗子上也印有「瑞鑫」和「扶贫」等字眼。
而围绕这些地毯生意建立起来的,还有园区内邮局、银行、餐饮等基础设施,其俨然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
「这一片都是我的厂子,一共有14个分厂,你看到的这里只是一部分,地毯仓库在旁边,棉麻纺织厂、光电机器还有数码印花在另外的厂区。」董事长黄春生刚刚到工厂,就带我绕了一圈。
很明显,这与我曾经拜访过的大型机械制造厂房完全不同。
入眼的只是一片看起来有些年头的平房,厂房与厂房之间的小道上几乎没什么工人经过,院子里显得空落落的,甚至连织机的声音都听不见,安静得有些尴尬。
这些情形甚至让我有些怀疑,所谓的「机器人」可能只是地方在用于宣传「扶贫项目」的噱头。
「实话讲,我们最鼎盛的时候,工厂里有12000多人,」黄春生大概50岁上下,虽然看起来精明老练,但说话非常直爽,很符合工厂主的形象。
他点了一根烟,一副对我在想什么完全了然的样子:「现在人其实也不能说少,3000多人吧,但真的是很难招到了。」
根据他的描述,如果是10年前,工厂一招工就会有三四百人呼啦围上来,周围村子里的人都需要托关系才能进厂打工。那个时候,地毯厂的工作就相当于一份铁饭碗,比「公务员」地位还高;
而现在,经济环境与结构都变了,人口红利一过,有时候要「求」着人来工厂。不仅仅是他们这一家普通的毛毯厂,「招工难」已经成为全国各地民营中小企业一个普遍的难题。
「农村的孩子读书读的多了,想法变多的同时,也变懒了,现在换成我们求着他们了。但即便这样也招不到人」,他摇了摇头,像在嘲讽他们「孺子不可教也」,也像在嘲讽中国的实体经济:
「技术创新、主动把握机遇,智能化革命?哪有那么多好听的话,好听的话都是你们和那些狗屁专家写出来的。从本质上来说,我们用上机器,全都是被逼的。」
「做实业做了30年,经历了太多心酸,我们做不了无用功。」
黄春生的感叹,让我想起阿耐的小说《艰难的制造》。
小说主人公刘钧回国继承了父亲不大不小的旧农机厂,走上所谓的「自主研发」之路。然而,融资困难重重,各种政策拦路虎,还有业内残酷竞争引发的抄袭风潮,外加高昂的成本投入、人才断层与绞尽脑汁的员工管理……
制造业的「江湖」,实在是太难混。
没有飞跃,没有暴利,没有奇迹。这是所有民营制造企业的根本属性。
「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还是在贫困县里,人才会来才怪,」黄春生指定的集团「接班人」,现任总经理周光明看起来比黄春生年轻很多,但据说销售经验丰富,现在主要负责开拓市场。
他看问题很现实,甚至倾向于「消极」,直接否定了我提及的「工厂能否招到技术人才」这个问题:
「现在城市和农村的年轻人都去做销售和互联网了,觉得来钱快,还不累;厂里现在大部分工人都是周边的农民。他们家里有地,同时又在工厂有份活儿干,一个月能挣三四千,暂时还觉得挺划算。」
的确,在整个工厂里,特别是地毯加工车间内,年轻人的身影并不多。
走进前扎生产车间(地毯加工分前扎和后序,前扎就是用机枪把地毯基本轮廓织出来的过程),每块高达两米的地毯案板前都有一位拿着电动织枪的熟练工人,他们多数时间都要坐在那里,提着手臂在白色底布上摆动织枪,有时候也要走下台子整理纺锭和纱线。
如果你靠近毯面,那些远处听起来时高时低的轰鸣,就会变成像缝纫机踏板一样密集的咔嚓咔嚓声,击打出的细碎浮毛也同时散入空气中,被吸入工人的鼻腔里。
很明显,厂间里大多是女工,而且年龄基本都在30岁以上,她们有些戴着口罩和手套,但大部分还是「赤手空拳」上阵。
「这个活其实不难,但是年轻人吃不了苦!有时候腰也疼,手指也疼,还会变形,」一位正在弯腰整理纱锭的女工脸色不是很好,「但是让我的话,也不会让孩子到工厂上班,要不读书干嘛,一天站6、7个小时,这么多毛,对肺也不好。」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她们都知道公司引进了机器,但却没有任何抵触的表现。但是,与其说是「不排斥」,不如说是这些朴实的中国工人对机器人的到来没有任何概念。
一位年龄40岁上下的女工在跟我聊天时明显有些谨慎,但她对纺织机器的形容让人眼前一亮——「上晚班的工友」。
「哪想那么多,现在本来人就少,而且挺累的,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能干到什么时候。」另一位年轻一点女工比较热情,「如果不是犯了重大错误,我们不可能被辞退。机器现在织不了太大的,好像是不能大于8尺?」她用手比划了一下。
显然,《纽约客》那篇文章中「美国制造工人们对机器的恐惧」,并没有发生在这个中国小镇上的纺织厂间里。
实际上,这群地毯厂工人们的认知,更加符合中国国情。
让中国著名导演周浩捧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的作品《棉花》,曾向我们清晰地展现出中国纺织行业小人物们的生活与思维方式。
无论是在阳光下因暴晒而「崇拜机器」的棉花采摘大叔,河南某棉纺厂因休不了假而哭闹的棉纺女工,还是因订单堆积不得不彻夜赶工的牛仔裤加工小哥,都是中国中小民营制造业的基层参与者。
他们,都可以被机器打上「可替代」的标签。
然而,身在其中的人,无不在盼望让机器解放自己;而身在局外的人,却总是在担忧这些人的何去何从。
但这绝不能说明「工人
目光短浅」,仅仅是因为「未来不代表他们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对很多「对技术一知半解」的劳动密集型乡镇工厂来说,用工短缺,相比降低成本,可能更为致命。
尽管一个偌大的前序加工车间可以容纳至少40块3米*6米的地毯案板,但算下来,人工每天的生产效率其实并不高。
「大概平均每个工人每天可以做7、8尺的地毯吧,不会再多了。」
即便在嘴上强调招工难,但无论如何,「在保证订单截止日期内完工的同时,尽最大可能降低成本」,才最终让黄春生一咬牙拍板进了几台机器。
他们仔细算过一笔账:一台机器织出来的是12个人的量,白天顶
6个,晚上顶6个,而且工人晚上不上班。
「我们找人算了很长时间,用机器之后,投入与产出差不多是1:4,也就是投入1块钱,产出4块钱,不过这个比例现在是达不到的。」
是的,制造业的投入与产出之间,有着相对漫长的时间差。这也是多数投资者对实体制造业「唯恐避之不及」的重要原因。
以这种叫做「枪刺地毯智能化机器人」的新生产设备为例。在
2017年刚开始引入时,一台的价格高达60多万,但即便后来降低了研发成本,每台价格也不少于30万。现在,工厂至少有20台机器在机器在日夜不停地生产订单。
用黄春生的话来说,「为了机器,这两年自己的血槽都被清空
了」:
「从找到东华大学的团队,再到现在真正用起来,我前后投入了
2000多万。我们总说投入产出平衡,但是一两年之内,根本不可能做到。」
实际上,工厂目前的经营情况谈不上乐观。
虽然黄春生透露工厂的年度总营收能够超过亿元,但他其实自始至终都没有否认地毯厂的效益已经大不如前。
除了不停地往机械设备采购与研发里投入资本,工厂每个月发给工人们的薪水总额也超过
1000万元。某种程度上,公司需要肩负镇上的「扶贫」重任;
另外,在
2017年中旬国家进入历史上环保最严格审查时期后,瑞鑫也在三废处理上砸进去了不少钱,排放成本骤然上升。
「去年
5月开始吧,那可真是最严的环保了。我一直都在鼓励管理层和员工,不能停工,任何人都不能倒,大家一起想办法去解决。所以在最艰难的那段时期,我们就真的一天都没停工。」
而我们也发现,根据天眼查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11月,瑞鑫集团旗下的阳信诺瑞纺织公司曾经两次向工商总局申请动产抵押
(动产标注为「买卖合同」与「机器设备」)。
这或许能说明,2015年2月中国工商总局颁布出台的《动产抵押管理办法》,曾给向来融资难,且一度进入破产高潮期的中小乡镇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解了燃眉之急。
近年来,在经济萧条,以及欧美品牌纷纷将各类代工厂搬至东南规模更大的潍坊地毯厂就已经宣布倒闭。
就是在这种无数与瑞鑫同等规模的中小纺织企业早已被历史吞噬的残酷现实中,黄春生觉得自己的厂子「能苟活」,已经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我们的订单现在来看还不算少,毕竟有美国诺瑞销售公司在那里,比较容易出口,而且我们还在北京建立了地毯设计团队。但实话讲,工厂的利润的确是越来越低了。
物料人力成本肯定是随着年份逐渐增长的,但现在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很多时候你产品价格却不得不调低,甚至要先放货,然后再收款。
招不到人,效率又低,人家觉得你产能不行,没有竞争力。一旦
亚的大环境下,死掉的民营工厂不计其数。譬如瑞鑫曾经的竞争对手,没有竞争力,必死无疑。」
因此,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即使短期内投入与产出再失衡,机器也成了「为工厂续命」唯一且最好的选择。
(图例:
在引入机器后,空余下来的大量扎板)
不过,作为一位60后的「土老板」,黄春生引入机器人织毯的想法,是被「顺带」引发的。
「东华大学做纺织方面的程序在业内挺有名气,我们一开始找到他们是因为做
ERP(一种生产管理系统),现在工厂都在做系统改造,最后我们才聊到了『机器人』
这个话题。」
在接触中,黄春生发现东华大学机械制造学院正在做织毯设备的算法研究与商业项目,就想试试能不能合作自动控制织枪的定制设备,毕竟自己的工厂真没这方面的人才,也招不到这类人。
「我们是真没人会做,那研发别人做,我只提需求还不行?一开始想的是,他们按照我们的想法弄一个程序,两边再一起搭个硬件框架,听起来可行呀。但最后真没想到会这么难,这么费钱!」
道理是这样没有错,因为我们在厂间里看到的机器人基本操作原
则,与他的这番描述没有什么两样。
与人工前扎加工车间相比,机器人呆的平房要小上数倍,但却明在进行「作业」。
每个机器人身上都安装有多个枪头同时在底板上进行「敲扎」,它们按照一定的轨迹把地毯图案中像「花朵」「太阳」等细节图形的边缘勾勒出来,然后再逐渐填充完整。
这个顺序很像小孩子学画画的步骤。
很明显,这里的工人看起来也更闲适一些:他们大多时候只需走来走去检查机器枪织的图案效果,或者检查枪头是否被线缠绕;
也会偶尔查看一下机器人旁边的操控面板,输入几个数字。只有在换纺锭和纱线时,才需要弯腰工作。
当然,这里的温度和噪声,也都要比人工车间里「温和」许多。
其实在专业人士看来,这些设备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机器人,它们更像是「被大型机械臂夹着的多根织枪,在白案上并肩作战」。
或者更直白点,这就是一种从若干年前就开始流行的工厂自动化改造形式,并没有用上像深度学习等更时髦的技术和理念。(其实除
显感到宽敞透气了许多,因为只有5名机器操作工人与8台「机器人」
了高度自动化的重工业,棉纺等行业也陆续通过了自动化改造)只要操作工人或者设计师预先输入一套设计好的地毯图案,并为每一个色块标好数字,设备就可以按照「图纸」自动在白板上填充色彩。
这一切听起来都似乎很简单。
「如果真这么简单,那咱国家的很多乡镇企业早不就做了?」实际上,整个「实施」过程,让黄春生放弃了三次以上。
机器织毯机研发中的无数次失败时常让黄春生暴跳如雷,有几次干脆向东华大学及厂内项目组发出过「放弃」和「暂停」的指令。「我好几次都说不做了,是真的不想做了,」黄春生回忆。
通常来说,一块色彩不那么复杂的工艺地毯也至少有6、7种颜色。如果是熟练工人,就可以按照标好的色块数字直接上手。譬如红色的色块都标1,绿色的色块都标2,织完一块断开线,再织另一块。
但如果让机器完全按照人的思路走,那就要做到,每次都能在不断线的前提下,把一张地毯上
n个区域内的同一颜色型号连贯得填充好并走下来。
先扎哪里,后扎哪里,机器需要一条基于成本、呈现效果与效率
的最优路线。
(图例:设计室的工作人员在计算机上把图案的每个色号都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出来,机器程序会按照给出的标注进行扎织)
「你不可能让机器织毯子,屁股后面还跟着一个工人给每个色块断线。譬如你用红线扎『高鹏展翅』这四个字,你得让机器沿着一条最短的路线,连贯得走下来,这太难了。」黄春生觉得这种活让机器来做,槽点简直数不清,「大学那边的技术员跟我们做实验断过的线都是成捆的,这还不算上机械自己的故障,枪头磨损。很多时候线头过大不好接线,甚至织出来很多时候不好看也不均匀。」
除了程序出现的问题,硬件的采购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黄春生对各个零部件的要求更高,最后拍板决定这套设备的机芯就用日本造的,而铝合金框架则来自香港供应商。
「成本高也有进口的原因在里面,不过这轴心控制系统国内产的真的有点悬,后面我们慢慢可能会找一些替换,但是自己用的机器,要想寿命长一点,必须得保证质量。」
就这样,从设计硬件架构,再到软件系统,整个研发过程,黄春生把「宝」压在了东华大学的团队身上。后者几乎可以被看作是外包的技术供应商。
一方面,作为地方民营工厂,工程人才的严重紧缺和断层不言而喻;而另一方面,东华大学在纺织机器人研发方面具备了学术与商业化的双重经验。
在与东华大学取得联系后,一位机械制造学院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生表示,学院已经早已有了可以承接业务的机器人公司,很多研究成果都已经商业化。
「不只瑞鑫一家,其实很多南方的地毯纺织厂也与我们取得了联系,正在引用这种类似功能的机器人。」
此外,我们搜集到的国内涉及枪织机器人轨迹算法的主要学术论文,其作者也基本来自于东华大学机械制造学院。
在论文中,他们找到了为机织图案进行自动规划与轨迹生成的方法,而「颜色量化与聚类」,「边缘检测」与「轮廓跟踪」,就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几个步骤。
通俗来讲,东华大学更像是为机械臂找到了一种类似
Uber计算
最优拼车路线的路径选择方法。
举个例子,在算法被执行的过程中,颜色A所在的8个不同区域,都会被算法标记出色块轮廓边界的「起始点」与「终点」。而织头每到一个点,就会划出合适的半径进行螺旋式填充,直到把同一个颜色的8个区域色块全部填满。
「理论上讲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在每个不同面积的色块上选择起始填充点与下一个候选填充点,毕竟每一个色块都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
但是论文,仅仅只能证明算法的可行性,而「现实中最难的地方」,就是软硬耦合完成后那些让黄春生大动肝火的工程性细节——有上面提到的关于机器本身的问题,当然,也有团队内部对产品成本的分歧。
「我们飞去东华大学好几次,他们也来工厂里检测过,双方也因为材料和价格闹过矛盾。他们会觉得我们有点吹毛求疵了。但我们用机器,东西做的不好效率再高有什么用,再说用人也能勉强应付工期呀,何必再费这么多功夫呢?」
不过总归是暂时熬过来了。
在经过各种摔摔打打后,厂房里几十台在织布上「手指翻飞」的机械手臂,已经不是那种只能在参观时才晒出来的「面子工程」,而是实实在在正在生产美国几家大型超市几百份订单的「金刚钻」。
「眼见为实!你看到的,就是现在这些开着的机器,都是在生产订单,昨天刚有一部分交货。我们没那么多时间演戏,只想尽可能把花出去的钱快点儿收回来。」
(像图中这种尺寸较大的地毯,机器暂时不能生产)
但是,就像黄春生说过的,他们可以信赖机器,与机器分摊责任,但经过这一段折腾,机器在他们眼里其实还没有「太大的本事」。
如今这20多台机器,其实只是能应对海外市场中档地毯的部分订单,这在某种程度上既与地毯的手工艺品属性有关,也与客户需求及技术能力有很大关联。
「很多客户就是指明要手工地毯,这倒是其次,机器目前只能织那种小于
2.3*3米的中档地毯。因为图案的复杂性与枪头同时织布的数量有关,而尺寸太大的话,机器也挪动不了。」周光明解释道。
因此,像杭州G20峰会定制的巨型地毯,只能靠瑞鑫厂子里的工人先一块一块织出来,再最后拼接到一起。
「其实工人织多大的都行,但运输很麻烦,所以五星级酒店大堂或者会展大堂用的那种地毯,都是先分成无数块,但这也比机器人织的大很多。」
但无论是尺寸还是复杂程度,对于机器人来说肯定有升级的空间,不过有几道加工工序是机器人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这些工序都必须
由后序厂间(为织出来的地毯做进一步加工整理)的工人一步一步完成。
挂胶、熨烫、裁剪、包边……在高温高湿的后序车间,没有一个步骤是机器能做到的。
挂胶工人们需要把毯子清理干净后,用刷子把胶体一道一道涂抹在毯背上,这种技术要掌握「火候」,不能厚薄不均,也不能涂出布边,更不能有漏胶。这些机器可能连碰都碰不了。
而熨烫、裁剪与包边,也都需要工人或跪或趴在毯面上「慢工出细活」,这些工作不具备批量完成的特性。
「后序车间的工人可能会更辛苦一点,」后序厂间的负责人正在检查地毯的包边完成情况,他觉得机器如果能把后序的步骤解决,才是真的神奇,「我们真的巴不得这些问题让机器解决。」
黄春生觉得,搞研发,给工厂引进新设备,绝大多数是从提升效率,缩短订单交付日期,解决用工难等层面考虑,但其实这里面还藏着他自己的一个私心:
希望能让新机器,带动整个工厂转变一下旧思想。
「中央提的『新旧动能转换』,其实最主要的还是想让乡镇的土工厂转变一下思想。譬如你看大家都提互联网思维,我觉得这也很适合乡镇工厂,要求我们服务也要跟上;
那使用机器人,搞数字化,就是要让工厂所有人知道,我们求变的速度也要加快。产品迭代快,跟得上消费理念。」
从一位贫困县里的实业家嘴中听到「互联网思维」,已经让人感到有些新奇;而当工人们打开仓库大门时,我们能明确感受到互联网思维与数字化革命对乡镇民营企业带来的深刻影响。
「这是北欧风,几何无规则的形状,现在年轻人都好这种风格,很干净简洁。」仓库里,所有地毯都是按照不同风格进行了分类存放,他把一些城市里年轻人喜好的品类,都挂在了显眼的位置,「当然也有阿拉伯风和中国风的,还有煤老板喜欢的金碧辉煌风格的,不管怎样都得按照客户机市场的口味来做地毯。」
追赶互联网与智能化风潮,学习互联网思维,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对于一家小镇上的地毯厂来说,做到这些实属可贵。
然而,对于整个中国乡镇民营制造行业来说,这些还不是活下来的充分条件。
落后的家族管理方式,微弱的品牌意识,粗放式经营产生的环保问题,政策短视以及贸易壁垒,都是目前这个群体难以跨越的重重关卡。而一些局内人已经看到了,并在挣扎着做出一些改变。
但让人叹息的是,在一个被消费思维所湮没的社会里,他们就如同远古的遗物,只能顺应非实体化构筑的新型宇宙,或者心甘情愿为中国实体经济做一块默默无闻的瓦片。
有人说,制造业这个行当里绝无理想主义者。但黄春生却认为,「能在制造业呆住,就已经算是一个可靠的理想主义者」。
「民营企业的存活率只有
2.4%,30年过去了,我们活下来我觉得很骄傲,不过也有可能几个月或者几年后就倒掉了。很多时候这也不是什么效率或者产品可以决定的,到头来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可能只剩下精神。」
临走时,工厂门口的警卫大叔还乐呵呵地送我出大门。我问他日子过得怎么样,他说
:
「现在就是跟着工厂过日子,工厂不倒我就在这里。工作也没啥可辛苦的,过得也就这样。那环保局三天两头过来查排放,我们都得一起竖着耳朵,跟着一起着急呗。」
的确,敢做实业,愿意耐得住性子,并敢主动寻求改变,也是一种精神。
篇四:民营企业将何去何从
数字经济下实体企业转型升级困境及对策
摘要:随着科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实体企业的融合中也愈发显著。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实体企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走上改革创新之路,这不仅给企业自身发展带来了生机,而且也为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然而,虽有很多实体企业尝试改变长期以来原有的模式和结构,但受限于自身等相关因素,使得很多实体企业难以成功转型,一些企业的改善效果也不明显,目前新型实体企业建设发展中仍存在问题。因此,如何加速新型实体企业的发展进程,改变当下企业发展现状,实现实体经济在数实结合下加速增长是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数字经济;实体企业;转型升级;困境;对策;
引言
数字经济的出现,使人们对企业管理的认知也提升到全新层次。在此机遇之下,我国大多数企业纷纷尝试将管理向数字化方向转变。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成为现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此外,在现代化企业中,发展数字经济也是不可避免的一项挑战。要求企业大力创新传统经济模式,从而削弱实体店的限制性,降低成本、提高收益,这对于构建客户与经营者的和谐关系十分有益。但在目前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人资管理、产品运营以及组织结构落后等问题十分常见。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很有必要开展针对数字经济时代的经营管理创新研究。
1数字经济的内涵
发展数字经济开始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载体层面,计算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这类用于信息处理的机械设备与物理装置构成了数字经济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这些信息设施在各大经济体实施数字经济活动的进程中提供了重要的物理基础;
从媒介层面看,凡是开展或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有关经营活动均属数字经济的重要一环;从产出层面上看,所有与互联网大平台服务或者产品销售相关的业务活动都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环节。按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说法,数字经济就是要把数字技术向各领域深度渗透,实现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进而加速经济的发展,是全新的经济形态。何枭吟认为数字经济是一种利用互联网平台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所驱动的新模式,新业态表现出来的经济活动,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时空界限。综合以上分析,学者们普遍认为数字经济就是将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及其他新技术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并与其他领域广泛结合,造成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2实体企业转型升级困境
2.1供应链、产业链协同发展较为欠缺
企业要想实现成为新型实体企业进行转型突破,企业就必须与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紧密结合,使企业的供应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整合及优化。虽然企业已认识到相应问题,但供应链协同与管理问题仍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譬如一些企业依然是单打独斗,没有从整体发展的角度进行创新和协同,效率低下;多元化发展程度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成长过程脱节;企业和供应商系统没有衔接等问题出现。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一些传统的实体企业转型发展并未成功,我国市场端上游产业链供给出现短缺,下游产业链出现需求不足,不能有效地提升企业整体供应链效能,进而影响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和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
2.2科技力量不足
企业本身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中介服务机构尚在成长阶段,科研机构特别是具有支持性的机构力量薄弱,无法为企业提供足够的服务。据有关资料显示,科技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下降,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带动,产业技术进步则基本上依赖于引进,本土企业的科技能力不能给国家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因此,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逐步由要素驱动型增长转向创新型增长是未来一个时期内企业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和科技发展战略的调整方向。
2.3企业核心技术、创新技术发展积极问题
数字经济时代加快到来,使大多数企业把发展着力点从技术转向数据。在数据化时代浪潮下,大部分实体企业不断地提升相应的核心技术能力,抓住时代发展机遇,提升企业能力,不断推动技术外溢,从而全面提升社会创新能力,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推动力。但一些企业的创新提升没有跟上,很多企业对基础技术、核心技术的研发明显不够,重大自主可控核心技术不能突破,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导致我国先进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的叠加效应和乘数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企业科技数字化转型之路也任重道远。
2.4社会缺乏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
数字经济同以往的经济管理模式有较大区别,可以说其在发展组成、展现方法、组织结构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具体落实到企业经济管理中,就要运用新型数字经济理念,使用数字经济模式去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就要推出福利政策吸引出一批优秀青少年,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发展,特别是那些能够熟练掌握数字化技术,有着丰富的数字经济领域经验的高素质人才。但反观眼前企业管理对数字经济领域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及培养缺乏重视,缺乏相应的数字经济领域人才,而现有的老员工一时无法适应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这就导致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时,企业在碰到数字经济领域的问题很难解决,导致不能很好地跟上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脚步。
3新型实体企业转型升级路径
3.1推动技术创新,完善公共服务
从政策的视角出发,政府积极推行技术创新带动发展的策略,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型人才吸引与资金整合的扶持力度。政府通过不断完善实体企业创新的制度体系,解决实体企业“不敢转”“不能转”和“不会转”的问题。解决企业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各地人民政府也必须根据当前具体的经营情况,给予实体企业必要的技术创新和资本保障,对实体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中的不足做出必要的完善。完善新型实体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时所必需的公共服务体系,补齐部分
短板。例如,地方政府部门将指导、鼓励电子商务平台公司开放基础设施以更好地服务实体企业,使更多的平台公司可以开放自己的大数据、物流和供应商信息,并提供更加有效的社会化的金融服务。又如,政府将进一步推进线上线下的公平竞争。与此同时,政府要对新型实体企业的监管措施进行相应的匹配改革,从统计、监管等层面建立“新型实体企业”标准与制度体系,以促进其发展。
3.2转变产品创新理念,建立创新数字化思维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企业产品创新理念有所滞后,致使企业产品的创新管理不能获得高质量的发展。为此,企业必须消除传统理念中存在的阻碍,推进数字化思维创新,由此带动产品创新,克服路径依赖,从而加速新产品、新品牌的更新速度及升级换代周期。而想要保证企业在数字化产品创新的进程中及时、准确地转变企业的管理理念离不开专业性人才。第一,企业需要强化原有管理人才培训,培养不仅懂数字技术而且业务熟练的人才;既了解企业流程优化点、数字化切入点及产品创新点,又熟知数字化工具技术应用价值及应用方式的数字化产业复合型人才。第二,对于技术型和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引进一批创新数字化人才,形成了数字化和现代化企业创新管理团队,采用数字化管理上的新格局、新视野、新思维和新理念来进行数字化运营管理。同时,利用新场景、新模式和新过程,促进数字化价值理念的普及,从而对各类业务进行数字化改造与优化,进行过程重构、理念变革、模式变革,实现从内到外得更新替代,借此来彻底改变企业的传统产品创新理念。
3.3加强管理团队建设,引进数字化复合型人才
高质量的团队对于战略管理的践行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要重视团队和团队人才的作用,采取科学而合理的方式加强管理团队的建设。首先是加快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建设。企业应当认识到数字化的特点,根据企业内部发展的要求和管理创新需要的条件,进行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从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地做出反应。其次是对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企业要结合战略管理的需求合理制定人才选拔机制,建立人才储备库。同时,企业要对现有的管理人才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能双方面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发挥团队人员之间的合作与配合,提升凝聚力。最后就是要建立企业激励机制,通过完善企业对职工薪酬奖励、晋升、奖励、保障制度的完善,调动企业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工作积极性,以便于可以团结大家为完成企业的数字经济战略目标而拼搏奋斗。再者,数字化复合型人才的紧缺仍然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跨界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保障。企业必须要吸引和打造能够熟练掌握新技术,有丰富数字领域实践的人才。人才引进时要与高校进行紧密的结合,助力学校产学研项目,打造一批数字经济的人才梯队,实现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的人才革新发展。
3.4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融合协同发展
为企业发展提出了备选方案,以提高产业链供应商的经营弹性与柔性,并有效应对企业断链的经营风险。通过引导“链主”公司出海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布局产业链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以补足企业开发、制造、营销、客户服务等环节的缺陷。实现产业链与供应链的融合创新发展,要通过增强供应链协同能力实现“一体化”,以加强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为发展方向,着力增强供应链韧性与产业链弹性,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资源整合、业务流程优化、组织协调对资源与效益进行合理共享。
3.5地方政府应推进地区新基础设施体系的数字化升级,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创新驱动力
新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使企业更加方便快捷地熟悉并应用数字技术,提高数字技术在企业内部的创新转型效率,加速企业拓范围和跨行业升级,加强企业经营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大力宣传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理念,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与设备支持。
结束语
综上,从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新型实体企业是推动数实融合的重要力量,有助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新浪潮,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当前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已迫在眉睫,转型发展后的新型实体企业未来的何去何从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热点。本文通过对当下时代快速发展的变革潮流下实体企业发展的“今天”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新型实体企业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同时也发现在实体企业在转向新实体的“明天”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但本研究还存在很多改进之处,本文所采用的主要是文献研究法,缺乏相应的数据理论支撑,今后可进行相应的实证研究,加强数据分析,为我国新型实体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数据化的理论分析。
参考文献
[1]吴非,胡慧芷,林慧妍,任晓怡.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表现——来自股票流动性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21.37(07).
[2]陆雨菁.传统企业供应链协同与管理存在诸多弊端急需通过数字技术构建全新生态圈[N].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2019-08-20.
[3]刘明.新型实体企业助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N].国际商报,2021-09-15(002).
[4]王震.数字经济驱动下传统企业转型问题与对策[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2(01).
[5]崔吕萍.围绕“新型实体企业”,委员学者业界人士都聊了些啥?[N].人民政协报,2022-02-22(005).
[6]洪晨阳.数字经济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现代化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22(34):14-16.
篇五:民营企业将何去何从
2023年6月,当前经济形势究竟是什么样子
前言
宏观层面上,舆论比较乐观,原因大家都知道。这其中包括前沿的军事科技、民用科技、新能源、人工智能、央企国企市场垄断性企业及资本密集型企业。当然了这些都是普通百姓或绝大多数人无法触及的领域,只能在低端产业里面卷来卷去,社会分工不同。
微观层面上,舆论比较谨慎,鼓励居多,就是没有明确的方向。灵活就业和摩擦就业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当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收入不稳定,且竞争越来越大,收入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做视频直播、音频主播,做自媒体等(收入不稳定,年轻的人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彻底重构,社会道德伦理底线不断被突破)。
普通房地产消费是彻底熄火了,无论是地产商们怎么样促销,还是有的地方政府不得已欲拒还迎的政策。可能有的城市别墅豪宅的消费是可以的,毕竟对于这部分消费群体来说,这些是稀缺品,是资产。普通老百姓没有了买房子的期待和拖累,一些家庭暂时有了结余可支配的钱,可能会对消费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023年6月22日,夏至日,高考中考都已经完结,暑期到来了。就看今年暑期的整个消费形势,后期可以从旅游市场的表现和暑期大学生电子产品消费来做具体研判,这是后话。
现在来分析一下当前的经济形势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总体来说
一般性结论:短期复苏形势不及预期,长期复苏形势方向迷茫。需要深刻学习“毛泽东思想”,以不断革命的思想看待和处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
一,目前面临的四大挑战
(一)整体债务率超过美国,且缺乏制衡;貌似目前没有什么明确有效的办法化解;
(二)老龄化进一步加深,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增长迅速;出生率断崖式下跌,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及相关母婴行业产业发展;
(三)在一定程度上国有经济挤压民营经济生存空间,民营企业家不安全感强烈,直接影响了投资生产就业;
(四)当前社会各阶层流动越来越困难,阶层固化愈演愈烈,社会板结失去活力。
简单分析
现在的经济,宏观的话:稳中向好,一切在疫情后缓慢恢复。微观来说:各方向的债务始终不断积累。
货币政策的结果是社会上不缺资金,但是政府、企业、民众都没钱。社会上不缺资金是指有些人很有钱,但不投资不消费,就是存着过冬。
所谓缺钱是指一些地方政府被地方债,城投债的偿息压力压的不轻、企业3年疫情负重经营、普通百姓因为房贷压力,卡贷压力每月支付大部分收入。
根据统计数据,1-4月全国工业企业利润下滑幅度比较大,不同类型企业中,利润降幅最大的是私营企业,降幅为22.5%。要知道私营企业基本上都是民众生活需求品消费,国有企业基本上都是垄断性企业和装备制造。私营企业利润大幅度下降,表明的是内部需求严重下滑。而内部需求下滑,疫情三年仅仅是一方面因素,根本原因是百姓债务比率过高,居民部门杠杆率超过60%,国际清算银行估计的是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为70%。
过去40年我国遇到经济难题都是对企业实施贷款帮扶。今年遇到的情况和过去几十年都不同,今年是百姓对于未来没信心,也没多少钱,以往的措施全部失效。如果还是建议振兴实业,发放贷款的方法,必然毫无作用。从去年的数据就可以看出来,去年发放了28万亿贷款,GDP增长只有7万亿,大部分贷款根本没有进入消费领域。经济发展是一个系统,货币政策的信贷投放拉动增加的边际效应太弱了。
大规模卖地建房子,贷款上产能生产更多商品,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今年出口受阻,内需不旺,过剩表现在一切传统的事物上。疫情三年催化了这个过程,这种情况提前了,债务危机提前爆发。
中国过去几十年经济驱动力是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及消费。投资分为政府投资,企业投资,政府投资很大部分是基建投资,企业投资里很大部分是扩建及房产企业拿地。岀口这20年有一定的产业升级,从最初的低端工业品成衣到现在的机电产品中端为主,但是美国加息直接让岀口的增幅很难大幅度提升。而基建由于地方债的扩大增
速也在下降。最主要的是消费,房产消费断崖下降,基本品消费甚至在通缩。这3条路全部被堵住了。前途暗淡,至少中期是这样。从根源上讲,就是全社会债务过高引发的衰退。
现代社会经济属于“债务经济”,发展是由信贷扩张实现的,这一点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是一样;投入一元钱能产生多少价值,是可以衡量的。美国有全世界兜底,还要不断提高债务上限,就是那个“美元庞氏骗局”。中国也是一样的道路啊,但是中国没有全世界兜底。
以往解决的思路是给企业贷款扩大生产创造就业岗位,地方政府搞基建创造就业岗位,让劳动者获得报酬,然后劳动者有钱后扩大消费,多么完美。
现在问题出现了,老百姓的购买力被有限的几样占满了还不够,尤其是房子透支了最长三十年的贷款。三年疫情尤其是2022年全面封锁居家,恶化了整个的财务状况,严重损伤了对未来的信心。这就造成了生产岀来的房产,商品没人买;再扩大生产,生产出更多无人买的房产,商品?
早几年地方负债搞基建,当时叫基建狂魔,很多人对负债这个事不敏感,认为未来不过用通胀冲销就解决了,从长期角度说这是没问题
的,未来20年通胀冲销是个很好的办法。但是,眼下这个坎就很难过去。没有中央政府财政帮助,标准的隐形的地方债,偿债压力就
很难偿还利息。已经发展到公交地铁发不出钱的地步。这只是政府层面。
企业层面: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只有降价打价格战,比如年
初的汽车价格战,比如房企
很想降价销售,但是当地政府不让降价,企业利润下降必然会降薪裁员,失业会显著增加,新招年轻员工会减少。
就业市场,一是美团多个城市人员满额,二是滴滴多个城市出现满员预警,三是打螺丝工价下调,四是头部房企在明显裁员,五是互联网大厂裁员,六是设计院裁员。
这代表的是技术企业,低端制造企业都在裁员,失业人口剧增,连美团,滴滴这样的工作都难找到了。
和历史以往最大的不同是,经济没有了新的增长点,过去20年里,2008,2016年再难,互联网企业都是蓬勃发展的,今年互联网企业也已经到头,所谓的流量人口红利到头了,没有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只能搞存量博弈,,也只能搞价格战,会非常残酷。
个人层面:大量民众负债,特别是房贷卡贷车贷经过3年疫情,都在主动缩减开支。居民部门杠杆率太高,从表内业务上看,达到了60%的警戒线。但是实际是远超的,因为存款分布是高度集中的,大量民众没有多少存款。
如上所述,今年的问题和过往几十年都不一
样,靠老办法基本很难解决了。
因为现代科技加成,如今工业机器人发展迅速,AI又来了,意味着将来少量人就可以生产满足全社会需求的产品,那么众多的社会劳动力何去何从?只能靠服务业来完成就业,现代新兴服务业实际满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
快递,美团,滴滴,直播,教培,这些都是15年来新出现的服
务业,从业人员总体超过8000万。从就业人员来说,已经超过基建地产直接就业人员,低于基建地产全产业链产业人员。
到今天还有人喊着实体经济很重要。确实实体经济很重要,实体工厂是满足的生产能力问题,可是服务业满足的是就业人员问题。现在实体经济是过剩的,而不是不足的,是不缺资本,只缺消费的。你生产岀来的东西销售不完,你还想着扩大生产继续生产?
现在中国民众有很大一部分人看似还是财务正常健康,但是都是高杠杆生存,和那些头部地产企业没有什么区别。特别是最近5,6年买房的,背负巨额房贷,一旦失业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房产不能再短期继续上涨,如果工作不稳定,如果有什么急需要用钱,都可能造成贷款逾期破产的情况,当然中国社会个人没有破产法,是终身追责。
特别是失业潮有可能扩散,现在失业的重灾区在房地产企业,部分IT,部分外贸企业。失业扩散是需要时间的,经济困难扩散也是需要时间的。绝大部分行业都有上下游和终端需求。如果终端需求受到削弱,那么上游企业早晚也会裁员破产,多米诺骨牌推倒需要时间。
无论是地方债务,企业销售困难,地产下滑、民众失业,消费减弱。本质上的原因还是因为房价涨幅太大,远远超过民众的承担能力,民众贷款买房透支未来几十年的收入。断供潮下,不知有多少人承受着无比的煎熬。
当前的经济形势一个字“难”,未来一段时间内会更难,且不清楚要多长时间才能走出来。对于未来的方向展望,我在另外一篇文字里有提到。
希望总是在将来,随着AI技术的发展,新的生产力处于萌芽状态,生产资源的占有与分配将和以往有所不同,新的生产关系会替代现有的生产关系。
世界会变得不同,且耐心等待未来。
篇六:民营企业将何去何从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北大EMBA毕业论文
题
目:
民营企业战略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院(系):
北
京
大
学
民
营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专业年级:
宁
夏
领
袖
班
第
一
期
姓
名:
田
宝
银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5年11月20日
-1-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目
录
摘
要┅┅┅┅┅┅┅┅┅┅┅┅┅┅┅┅┅┅┅┅┅┅┅┅┅┅┅┅┅┅┅4前
言┅┅┅┅┅┅┅┅┅┅┅┅┅┅┅┅┅┅┅┅┅┅┅┅┅┅┅┅┅┅┅41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内涵┅┅┅┅┅┅┅┅┅┅┅┅┅┅┅┅┅┅┅┅┅┅┅┅┅┅51。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51。2如何理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52、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62.1民营企业的起源和发展┅┅┅┅┅┅┅┅┅┅┅┅┅┅┅┅┅┅┅┅┅┅┅┅┅┅62.2民营企业的产业分布及现状┅┅┅┅┅┅┅┅┅┅┅┅┅┅┅┅┅┅┅┅┅┅┅┅62。2.1产业分布┅┅┅┅┅┅┅┅┅┅┅┅┅┅┅┅┅┅┅┅┅┅┅┅┅┅┅┅┅┅┅62。1.2民营企业现状┅┅┅┅┅┅┅┅┅┅┅┅┅┅┅┅┅┅┅┅┅┅┅┅┅┅┅┅┅73、民营企业存在和面临的问题┅┅┅┅┅┅┅┅┅┅┅┅┅┅┅┅┅┅┅┅┅┅┅┅?74、民营企业如何摆脱困境┅┅┅┅┅┅┅┅┅┅┅┅┅┅┅┅┅┅┅┅┅┅┅┅┅┅?84.1民营企业应怎样选择正确的企业战略┅┅┅┅┅┅┅┅┅┅┅┅┅┅┅┅┅┅┅┅84.1。1考察企业的规模、发展阶段和影响力,确定企业经营机制┅┅┅┅┅┅┅┅┅┅94.1。2定位产业链价值链,确定经营策略┅┅┅┅┅┅┅┅┅┅┅┅┅┅┅┅┅┅┅┅94。1.3挖掘和培育企业竞争优势,确立经营内容┅┅┅┅┅┅┅┅┅┅┅┅┅┅┅┅┅94。2民营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04。2.1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改革┅┅┅┅┅┅┅┅┅┅┅┅┅┅┅┅┅┅┅┅┅??104.2。2内部环境的变化决定企业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105、民营企业应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05。1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民营企业应注意的问题┅┅┅┅┅┅┅┅┅┅┅┅?105.1.1如何突破民营企业家族化管理模式的瓶颈┅┅┅┅┅┅┅┅┅┅┅┅┅┅┅┅?105。1.2民营企业如何化解发展中遇到的人力资源危机┅┅┅┅┅┅┅┅┅┅┅┅┅?┅115。1.3融资难┅┅┅┅┅┅┅┅┅┅┅┅┅┅┅┅┅┅┅┅┅┅┅┅┅┅┅┅┅┅?┅115。1.4企业信用缺失┅┅┅┅┅┅┅┅┅┅┅┅┅┅┅┅┅┅┅┅┅┅┅┅┅┅?┅┅115。1。5企业规模太小,不具备规模效应┅┅┅┅┅┅┅┅┅┅┅┅┅┅┅┅┅┅┅┅┅125。1.6企业发展战略不清晰,盲目多元化┅┅┅┅┅┅┅┅┅┅┅┅┅┅┅┅┅┅┅┅125.1.7企业的核心能力差,品牌意识模糊┅┅┅┅┅┅┅┅┅┅┅┅┅┅┅┅┅┅┅┅125.1。8国家政策法规因素┅┅┅┅┅┅┅┅┅┅┅┅┅┅┅┅┅┅┅┅┅┅┅┅┅┅?135。2、民营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135.2。1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努力实现民企的民主化管理┅┅┅┅┅┅┅┅┅┅┅┅┅135.2.2用人唯才┅┅┅┅┅┅┅┅┅┅┅┅┅┅┅┅┅┅┅┅┅┅┅┅┅┅┅┅┅┅??135。2。3建立有效的资源获取和利用制度┅┅┅┅┅┅┅┅┅┅┅┅┅┅┅┅┅┅┅┅?145.2。4树立企业的诚信形象┅┅┅┅┅┅┅┅┅┅┅┅┅┅┅┅┅┅┅┅┅┅┅┅┅?145。2.5提高决策者素质,建立有效科学的决策制度┅┅┅┅┅┅┅┅┅┅┅┅┅┅┉┉155。2。6加强品牌建设,参与国际竞争,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155。2。7建设一个平等互利,民主集中的企业文化┅┅┅┅┅┅┅┅┅┅┅┅┅┅┅┅┅┅┅
-2-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165。2。8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66、民营企业新时期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探索┅┅┅┅┅┅┅┅┅┅┅┅┅┅┅┅┅┅┅┅?166。1开放的政策,完善的法律,是企业形成的基石┅┅┅┅┅┅┅┅┅┅┅┅┅┅┅┅176.2规范的组织机构,促进企业的快速成长┅┅┅┅┅┅┅┅┅┅┅┅┅┅┅┅┅┅┅186。3以人为本的管理战略,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核心┅┅┅┅┅┅┅┅┅┅┅┅┅┅┅┅196.3.1以人为本,尊重员工主体意识,增强凝聚力┅┅┅┅┅┅┅┅┅┅┅┅┅┅┅┅196.3.2以人为本,唯贤是用,构筑施展舞台┅┅┅┅┅┅┅┅┅┅┅┅┅┅┅┅┅┅┅196。3.3以人为本
采用科学激励机制┅┅┅┅┅┅┅┅┅┅┅┅┅┅┅┅┅┅┅┅┅┉207、民营企业前景展望┅┅┅┅┅┅┅┅┅┅┅┅┅┅┅┅┅?┅┅┅┅┅┅┅┅┅┅?21致
谢┅┅┅┅┅┅┅┅┅┅┅┅┅┅┅┅┅┅┅┅┅┅┅┅┅┅┅┅┅┅┅22参
考
文
献┅┅┅┅┅┅┅┅┅┅┅┅┅┅┅┅┅┅┅┅┅┅┅┅┅┅┅┅??┅┅┅23-3-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摘
要
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形态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经济形态单一、社会起点较低、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较差、资金补给能力薄弱、抗风险能力较差等众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民营经济的良性有序的发展.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势必有着深远的意义,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世界经济普遍陷入了经济衰退浪潮,国家经济支柱产业相继陷入困境,内忧外患的经济环境使得民营经济体陷入了更加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国家经济如何发展,民营经济何去何从,民营企业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本文就国家大力倡导国民经济新形势新常态的前提下,对民营企业战略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战略
战略转型
企业可持续发展
前
言
民营企业属于个体私营企业的体制范畴.一直以来,民营企业在为国家和社会增加税收和提供就业岗位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有了较大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亮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大,民营经济进入了优化提升和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少数企业不断尝试,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发展
-4-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的道路。然而,更多的企业局限于各种因素,依然滞后不前.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市场挑战,如何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实现新的飞跃,是当前中国民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5-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1、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内涵
1.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战略(简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其内涵与特征也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和探讨,尽管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和公认的理论模式,然而其基本含义和思想内涵却是相一致的。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2如何理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描述,国内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如刘力钢教授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此外,孙孝科等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经营条件,长期安全和稳定地生产经营,全面持续提升企业生存与发展质量,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协同优化的发展。
综合学界的研究,本人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应包括如下特征:1)
长期性。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具有诞生、成长、成熟和衰亡的过程。如果企业想持续发展,必须保持长期存在性.2)成长性。即企业的规模和财富长期内要不断的增长,如果保持不变或缩小,不能称之为可持续发展。
3)竞争性。即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各方面的能力应得到进一步提升,如获取和控制市场或资源的能力,创造财富的能力,创新能力及对环境的应变能力等,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综上所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较长的时期内,通过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使企业的规模和财富不断增长,竞争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2、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
2.1民营企业的起源和发展
上世纪我们国家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革命,第二件事是改革。建国以前都是革命,1949—-1980年,还是在革命,以后就是改革。
-6-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1980年集体所有制经济与全民所有制经济占中国经济几乎是百分之百,但是经济很不景气,存在许多问题,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就企业本身来讲,大量企业都是亏损的,难以维持下去。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国从80年代开始慢慢摸索,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就是把公的变成私的。
首先是提倡个体户的发展,后来允许私人办工厂。中国的民营经济是这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当时许多青年下放到农村,加上一些待业青年还有下岗职工没事干,于是,他们中的部分人开始搞个体私营。其实,这样是发展增量,因为公有制的存量不变。
80年代后半期,主要是90年代,公有制的存量慢慢开始改革,把集体所有制卖给职工、厂长,分给大家,到后来把国有企业或者一个车间卖给职工、厂长,这样使得存量改革。民营经济发展分两块,一块是存量,后来增加了一块私营的,个体户、私营企业。除此之外,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初是存量改革,即把国有制企业逐步改为私有制。就此,中国的民营企业开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迎来了民营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
2.2民营企业的产业分布及现状
2.2.1产业分布
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科技研究中心对广东、浙江、湖北、四川和吉林等五首的民营企业进行了调研,将民营企业步入的行业分为农业、采矿业、制造业、房地产业、交通业、商业、服务业、通信软件业、公用事业、商务投资业等10大类,其结果如下:
制造业87%
商业、房地产
各4%农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公用事业、商务投资、采矿业、通信软件业
共计5%
机电31%纺织18%化工11%文教日杂7%
食品6%
建材、金属、木材家具、橡胶塑料
各5%造纸印刷3%家电2%
-7-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通信电子1%
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集中在制造业中,但即使在制造业内部分布也不均衡。而高科等轻型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且分布比较杂。
2。1.2民营企业现状
中国民营企业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以后,现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04年末的大概现状是,全国有3千多万户个体和私营企业,在他们中从业的员工大概有1.5亿人,新增就业的70%是在个体和私营部门,而个体私营部门也积极参与到国有企业的改制和重组中去,其中有一部分已经成为了上市的公司。中国的个体私营企业所占中国GDP大概50%左右,并且每年在增长.04年底有2100家中国的私营个体企业他们的收入超过了2500万美金,中国民营企业他们的资产和净利润等诸多指标,在过去的几年都几乎以每年30%的速度在成长。是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和增长最强劲的一部分.同时,中国民营企业现在绝大多数规模小,产品比较单一,管理不够科学,生存周期短。家族式管理方式普遍存在于家族企业中。尽管部分民营企业在不断的摸索和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但绝大多数企业依然局限在旧的发展模式。
3、民营企业存在和面临的问题
纵观我国民营企业现状,在发展方面存在和面临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企业核心能力薄弱,生产专业化程度低,难以实现快速反应。
(2)
企业生产计划控制能力弱、生产管理计算机程序化低,企业往往以高库存保证连续生产,生产成本高.(3)对市场反应迟缓。企业大多采用的是滞后的产品推进方式,而不是灵敏的顾客需求牵引方式,企业内联网和外联网的发展不足,致使信息不畅、反应滞后。
(4)企业组织结构臃肿、管理层次繁多,、决策缓慢,生产柔性差。
(5)
企业人员素质较低、部门分割、本位主义严重、协同意识薄。
(6)
推崇“先做大后做强”的发展思路,甚至把“做大”当成企业追逐的目标,盲目地贪多、贪快、贪大,严重地超出了企业各种资源的综合承受能力,使得原本是一家好端端的企业一夜之间败下阵来。
(7)
企业经营目标模糊,失去了发展的方向,走一步看一步,走到哪算到哪,导致企业路子越走越窄,越走越被动。
-8-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8)
在企业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渐渐地失去了企业固有的本性,时常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举动,如以牺牲公司利益为代价换取一些无关紧要的“虚名”,久而久之,造成企业外强中干,缺乏发展后劲。
(9)企业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缺乏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能被动地步人后尘。
(10)不顾企业自身的管理、人才以及资金等条件和可能,大量地收购企业,有时不得不依靠自己的主业“养活”被购并的企业,掉进了企业资本扩张的陷阱。
(11)发展信心不足、缺乏悟性、决策滞后,常常在犹豫和等待中丧失了企业发展的最佳机遇.(12)一味地通过实体经营的方式发展,造成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企业负担沉重,市场需求稍有变化,企业便陷入了经营危机。
(13)过于迷信企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甚至以为战略是万能的,在企业日常工作中教条主义思想严重,跟不上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越做越被动。
4、民营企业如何摆脱困境
4。1民营企业应怎样选择正确的企业战略
中国制造的崛起和中国经济的转型,为中国企业创造了极大的创新空间.民营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果,反过来,民营经济发展又加速了中国经济转型。在经济转型中,中国民营企业需要快速学习全球范围内绩优公司的最佳实践,挖掘本土化优势,基于全球经济背景,发现和培育核心竞争力,选择和调整企业发展战略,通过技术、体制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提高全球竞争能力。由于产业链的分解速度不断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家对企业发展的探索不再停留在产品、技术、市场等业务层面,还深入到谋求企业在多变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包括经营机制、经营模式、企业组织等多个层面,这些构成了企业的“战略选择”;战略选择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应结合社会经济背景,从自身定位和资源基础出发,综合对比各种力量,做出理性的选择。企业只有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才能走出困境。本人认为,民营企业可从如下几个层面进行企业的战略选择:4。1。1考察企业的规模、发展阶段和影响力,确定企业经营机制
民营企业由于在所有权上已经明晰,因而在战略层面上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是经营机制的问题.经营机制对于不同发展阶段和层次的民营企业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9-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对于大型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常是其发展的必然,因为只有以现代公司制为主的企业制度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对于中等规模的民营企业,其经营机制在于现代公司制度和家族式管理之间。当企业上下对改革的意识和准备尚未成熟时,强行变革会引发种种矛盾,适得其反。这时候,可维持其家族所有或合伙经营,但可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的方式,改善组织机构和管理水平,为日後的长远发展做好变革的部署。当企业发展到较大规模、较高层次的时候,才转向股权结构多元化的现代公司制.对于广大小企业,不能因为家族经营的种种弊端而否定家族经营,相反家族经营有其必然性。但有着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应将加强企业组织建设、改善管理作为重要的经营策略。
4。1.2定位产业链价值链,确定经营策略
结合当前全球化、区域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民营企业应充分考虑其在产业链中的经营地位及发展空间.区域价值链和行业价值链是进行战略选择的两个方面:
从区域来看,我国经济布局导向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的地区对产业培育和支援的力度亦有不同,民营企业应充分考虑空间因素,明确空间价值链.例如在发达地区,国家倾向于借助民间资本的强大实力,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参加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在中西部地区,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国家大力鼓励生产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的非公有制企业;在广大山区,重点是通过培育和发展民营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资源的加工增值。
从行业选择来看,过去我国的民营企业多分布在制造业、服务业、餐饮业,随着市场的放开、行业准入规则的放松,新兴服务业(房地产、咨询服务业、资讯服务业)、能源、电信产业都为民营企业的战略选择打开了新的视野,提供了新的竞争空间。行业价值链的定位在于选择某一行业的一段生产或服务的片断作为经营内容。
4。1。3挖掘和培育企业竞争优势,确立经营内容
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其实是企业在市场营销上做策略考虑,它以产品和客户为中心,围绕产品技术、服务、价格及市场空间、渠道、竞争态势等内容展开,形成不同的战略选择组合.关于企业采取专业化还是多元化,采用横向一体化还是纵向一体化的战略发展模式争论由来已久,决策的关键除了考虑市场的需求,还需要从企业自身能力和资源供给水平出发,实事求是地做出合理安排.
-10-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4。2民营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2.1、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改革。
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二十多年.我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经历表明:中国的民营企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与潜力。伴随着世界政治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已加入WTO,有此引发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浪潮.而与此同时的成功申奥更是为中国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带来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黄金期。巨大的机遇摆在面前,残酷的挑战也随之而来。面对众多早已成熟的国际大品牌的强力冲击,我们原本脆弱的民营企业该如何应对?故步自封还是迎风而进?是摆在每个企业经营者面前的首要问题。更多的外国企业进驻本土,必然引发企业在各类资源和市场方面的加剧竞争.时代在进步,很显然我们过去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然而企业的资源有限,为了生存,民营企必须进行改革,重新整合企业的所有资源,以己之长,攻其之短,进而全面参与市场竞争。
4.2。2、内部环境的变化决定企业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
入世前,我国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摸索式发展,逐渐适应中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和规则。然而大多数企业都在本土发展,国外产品参与国内程度不高,这就掩盖许多民营企业的不足和弊端。随着中国加入WTO后,民营企业的缺陷立即暴露无疑。无论是经营模式还是在企业的管理方面,我们都存在着诸多问题。许多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国外同行存在着差别,更多的民营企业在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时,没有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状况.片面追求眼前利益,不能树立全局发展观.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现有的企业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民营企业的发展要求。只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保持我国民营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5、民营企业应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1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民营企业应注意的问题
5。1。1如何突破民营企业家族化管理模式的瓶颈
家族化经营在是管理成本较低的一种经营形式.在创业时期,家族化经营是比较理想的,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中国社会法制的逐步完善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形成,家族化经营便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其固有的弊端,出现职权不清、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等现象.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具有很大的优势。如何突破民营企业家族化管理模式的瓶颈,向现代企业
-11-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管理模式转换,是当前众多民营企业所面临的新问题。
5。1.2民营企业如何化解发展中遇到的人力资源危机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在资金和其他相关资源方面均处于劣势,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便成了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然而,由于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特殊历史背景,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十分复杂,要取得突破显然很难。因此,如何加强和完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急待解决的问题。
5。1.3融资难
这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块“绊脚石"。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因为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小企业,小作坊,因此相对来说,资金并不是企业发展的障碍.但随着原始积累的完成,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时,资金问题便是很突出的了。企业单靠自身的力量很难满足规模迅速扩大的资金需求.由于中小企业的“自然融资屏障”和“融资缺口",再加上我国有关政策的限制,及对民营企业的一些偏见,使得民营企业在募集资金方面举步为艰。
5。1。4企业信用缺失
我国企业的信用状况不容乐观,拖欠(货款、贷款、税款)、违约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现象比较严重.具体到民营企业的信用,就更不乐观,在六种经济类型中信用度列第五位,仅高于集体企业。由于我国环境的特殊,许多民营企业原始资本的积累都是靠机制和政策上的漏洞相对容易地完成的,或多或少都有些灰色收入.但随着市场体制和政策法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WTO的加入,企业的行为必须诚信守法。但多数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在如何发展企业的问题上,并不是以产品的改进和顾客的需求为出发点,而是继续热衷于寻找捷径,投机取巧,有的甚至不惜丧失企业信誉经营生产和销售。对一些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由此受到欧美国家的侵权起诉是常有的事。产品是企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载体,也是企业的生命.在买方市场时,如果产品设计落后,质量低劣,或一味仿冒,造成消费者的满意度低,消费者对企业的诚信度认可程度也就很低。所以说,诚信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信誉。当企业失去顾客的信任,也就失去了市场,最后只能消失。
5.1。5企业规模太小,不具备规模效应
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民营企业在资金量、企业规模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同国有企业、国外跨国公司相比规模还很小,发展时间还很短。如中国最大的家电企业之
-12-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一美的,其总资产还不到索尼公司的3%,而其它许多民营企业的规模多在几十亿,规模就更小了。企业的规模同其产品的成本、利润息息相关,只有规模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具备规模经济效应。较小的规模势必造成较高的产业从银行获取抵押贷款的能力有限,又无法达到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要求,从而也难以获得风险资本的支持。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较为突出,约38%的民营企业认为融资难。由于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导致扩大生产难,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升级困难,最终竞争力下降,企业发展受阻.因此融资难是目前民营企业的一个较大的障碍.5。1.6企业发展战略不清晰,盲目多元化
美国兰德公司曾经做一个调查:世界上每倒闭1000家企业,可能有800家企业是决策失误造成的.而在这800家企业中又有650家是多元化所致.我国许多发展迅速的民营企业,都是由此造成的。如巨人集团就是由计算机业迅速扩展至房地产、医药等行业,最终破产倒闭的。多元化确实可以为企业开拓新的市场,分散投资风险.但多元化不是企业的唯一选择,也不是企业的必然选择。如麦当劳只经营以汉堡包为主的快餐、可口可乐专营汽水饮料。他们至今仍是业界的领头羊,生机勃勃,没有人可以无视他们的存在。我国不少民营企业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后,自身规模逐渐扩大,在管理、规模、资金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分散风险,开始迅速扩张,走上了多元化的道路.多元化经营战略是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很多民营企业也正是靠着成功地运用多元化经营战略,不断积累资本,将企业做大做强。但是,在步入21世纪后,面对激烈的国际化竞争,更多的民营企业却陷入了多元化的困境,究竟是做大还是做强,值得深思。
5。1。7企业的核心能力差,品牌意识模糊
核心能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简单地说,核心能力就是企业的看家本领。如:沃尔玛的物流管理、索尼的小型化设计与制造,这是它们的看家本领也就是它们的核心竞争力。现阶段我们的许多民营企业比较弱小,归根到底是缺乏企业核心竞争力或者是竞争力不强。具体表现在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品牌意识模糊。
5.1。8国家政策法规因素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为了吸引国外资本在国内投资,往往对外资给予很多优惠政策,而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却没有更多的激励,因此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不利.另外,由于政
-13-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府一直把非公经济作为公有经济的补充,使得民企业处于次国民待遇。而在市场准入方面对民营企业的限制,如能源、公共事业等,也使得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束缚.5。2、民营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
5.2.1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努力实现民企的民主化管理
由于家族式管理向专业化管理转变,最重要的是要任人唯贤,严格按照制度来选拔优秀人才。
首先,要求业主转变观念,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走出任人唯亲的圈子。要逐步推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经营者与生产员工的积极性,把企业经营目标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和努力方向,从而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目标的早日实现。
其次,要引进竞争机制,大胆聘用能人,把实行“能人战略"作为振兴企业的重要措施。因此,确立全新的用人标准,用全新的理念认识和发掘人才,用全新的方式在国内外招揽人才,用全新的管理模式配置和激励人才,是打破家族式管理的重要标志.从而极大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快速发展.5.2.2用人唯才
现代企业经营日益复杂,对各种人才的要求亦日益提高。与人才的亲疏关系不应是用人的标准,只有用人唯才,才能维持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亲者而德才兼备,自然最好,可是这种人才是很少的。如果亲而无才身居高位,那只会影响管理上的健康,影响团队的士气,使人才鄙视和疏远你.有些人对非亲非故者身居高位总存有担心,而不信任,不放心,这完全没有必要.现代管理区别于传统的特征之一就是在于能否领导原来并无联系的人,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挺进。企业如果连这一点都达不到,那离现代管理就太遥远了。
人才激励和技术创新是紧密联系的,没有有效的人才激励制度,技术创新便无从谈起.民营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起有效的选人、育人、用人、留人制度。充分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关心人才。有了人才,才有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才能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必须改变员工只是用劳动换钱的思想,建立起现代人力资源制度,让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稳定感.只有一套真正能激励员工,充分发挥员工潜力的制度,企业才能不断发展。
同时,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等企业员工购买企业股份,或者对作出突出
-14-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贡献的员工奖励企业股份,或者对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实现股票期权制,分散企业股份,并利用股份形成企业和员工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建立彼此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通过出聘请职业经理人等等方式,让那拥有较高管理水平和高科技人才,由他们来负责企业的决策、管理,勾画下一幅蓝图.5.2。3建立有效的资源获取和利用制度
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而资本市场是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民企上市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种有效途径。利用资本市场的筹资功能,可广泛地吸纳社会资金,迅速扩大规模,实施有效的市场竞争战略,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优势地位.企业还可利用上市,从制度上规范自己,从管理、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等方面提升自己,形成具有其本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民营企业质的飞跃.但是,通过股票募集的方式对很多企业来说是不可行的.因为,对于不少民营企业来说,目前从银行获得大规模贷款的可能性不大,这是政策和观念造成的,短期内恐难以改变.由于目前民营企业规模及自身核心竞争力都是很有限的,在资本市场难以得到认可。自身积累又过慢,可考虑采取合适的方式充分利用民间的闲散资金,尤其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也可考虑纵向或横向一体化,通过兼并,收购相关企业建立企业集团.5。2。4树立企业的诚信形象
在卖方市场条件下,顾客可能被迫选择无诚信企业的产品,因为别无选择。但在买方市场的环境下,企业有无诚信,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由于民营企业自身条件及成长过程限制,建立诚信制度就尤显迫切了。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国家标准的信用制度,只能依靠企业自身建立。民营企业必须关注诚信,并将其制度化.对内,可以将诚信融入企业文化,对外,可以树立企业的品牌和形象.当顾客相信了企业的诚信,他们也就认可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因为顾客就是市场,市场就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顾客。
另外,国家也要在政策和制度上为民营企业创造合适的环境。只有给外界以良好的诚信形象,民营企业才能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进而快速地可持续发展.5.2。5提高决策者素质,建立有效科学的决策制度
作为企业决策者,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属于最高层次.决策者,可以是一个群体,还可以是一个个体,还可以分出高中低很多层次。对于企业决策者来说,不管他处于哪个层次,都操纵着这个企业的经济命脉,操纵着这个企业所有人的经济利益和前途,在企业管
-15-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民企的决策者要及时调整知识结构,要努力学习科技知识、专业技术知道,更要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提高决策能力,主动适应市场,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方面,应将“决策层”送出去参加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在民营企业中,老板的思想不改变,其他人改变是很难的.可以为企业领导培训创造充分的鼓动气氛,并且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有影响的培训师和衫的培训课程,要让领导感觉参加这培训“值”。
建立有效科学的决策制度,民营企业的创业机制决定了其所有者便是经营者,这种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二为一的企业结构特征,在企业规模小的时候,所有者个人决策相对快捷有效。可企业规模较大时,企业所有人很容易相信自己个人和亲近人员的判断,并主观上排斥家族以外的管理人员的参与决策,由此容易陷入决策盲目和不科学。所以民营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要有科学的决策制度,它能够充分分析企业自身的资源和条件,所处的环境,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制定发展战略。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目前多数企业规模偏小,技术不够先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所以不宜实行多元化.也不宜进行大规模的扩张,因为我国很多民营企业不具备大规模扩张的条件,如资金,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同时,民营企业主也走出一个思想的误区,即所有权与经营权不能分离。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主并未接受过专门的企业管理的训练,他们实践感受比较丰富,而理论水平却比较缺乏.当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时,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民营企业主便应适时地退居二线.5.2。6加强品牌建设,参与国际竞争,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
品牌是由企业培育、经市场检验而缔造出来的。培育一个品牌,必然是一个从设计理念到生产、从销售到服务的长期努力过程;形成和提升一个产品的品牌竞争力,更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艰难过程。国外品牌大举占领国内主流市场的态势,让我们不少企业家深刻地认识到品牌的力量.面对我国民企自主创新能力弱,自主品牌少,在高端市场形不成竞争力的现实,创建和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成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当务之急,也是中国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5.2.7建设一个平等互利,民主集中的企业文化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尊重和信任员工,将创业热情转变为长期的核心价值观,并有系统地传递给企业员工,使之成为共同的行为规范,逐渐培养起价值认同感。老板是企业
-16-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文化的主导人物,老板不仅要改造自己的经营管理理念,更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结合以关键人才为主的员工的文化需要,打造全新的有自己个性的企业文化,针对民营企业易犯的毛病,提出民营企业尤其要注意提倡平等互利、互相尊重、民主集中、共同成不等式的文化精神,而要严防出现老板掌控,唯我独尊,封建等级制度的文化精神。做强企业需要胆略和眼光,需要精神和时间,做大企业则需要文化精神的统一.5.2.8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要严格按照《公司法》建立并完善科学的企业领导机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善于经营、敢于决策的领导班子,使企业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职责明确。确立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规范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建立奖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治理机构创新,使民营企业管理走向社会、走向成熟、走向科学。同时建立工会组织,员工的合法利益在这里能够得到基本保障,他们敢于放手去拼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一个没有法律的国家,不称其为好国家;同样,一个没有制度的企业,也不是一个企业。企业没有健全的制度,就不可能对人产生约束,大家各自为政,造成企业的混乱,企业自然不可能发展。而如果有健全的制度,但不是对企业一体人员都起约束力,亦然。古人有去:“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只有企业全体人员都遵守,并且谁触犯了制度就要受到惩罚,才能做到有令即行,企业才能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企业按照员工的能力和业绩来分配其工资,就可以为企业招徕有能力的人.而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必定全心全意为企业办事.这样不仅他们个人获利,企业亦能从中获得巨额利益。各种福利制度和保险制度的建立,为员工解决了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才智,为企业谋利益。
6、民营企业新时期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探索
闻名全国的苏宁电器连锁集团始创于1990年,历经十余年的艰辛、奋力拼搏,苏宁现已发展成为年销售规模80多亿、上缴税收过3亿元、员工万余名、连锁企业遍及全国24个省市地区的大型零售连锁企业集团.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之一、全国民营企业10强、全国连锁企业10强、中国商业企业名牌企业、江苏省著名服务商标等殊荣。
更可喜的是自1995年起,是苏宁率先在中国家电流通领域尝试连锁经营的模式。在
-17-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江苏省内及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成都、合肥、杭州、西安、深圳等地以直营和特许形式建立了数百家连锁店。自2000年苏宁确立了以综合电器升级,连锁扩张提速为战略的二次创业阶段.2003年在南京山西路开设18000平方米的专业自营旗舰店堪称亚洲电器单体店之首,这意味着苏宁电器从空调专营到综合家电经营,再到信息家电拓展的第三次腾飞。在经营品类上,苏宁在做大做强传统家电的同时,大力培育信息家电;在连锁网络建设上,苏宁坚持以时间换空间、数量决定质量,快速建设苏宁在全国的连锁网络。如此种种,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同时,也见证了苏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苏宁集团从当初的“小个体”铸就成今日的辉煌,它成功地昭示了我国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1开放的政策,完善的法律,是企业形成的基石
苏宁的诞生,绝非偶然,它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逐步完善。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中产生了两个重大的变化:一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二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替代单一公有制经济,二者密不可分的。私营企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我国政治、社会、人文等已产生长远的影响。更据资料显示,浙江、贵州、重庆等省、市的工商联合会会长由民营企业主担任。在曾经召开的中共“十六”大上,至少有7位民营企业主党员的代表.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们进一步的强调要毫不动摇的发展民营经济,而且提出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共同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之中,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据此,我们不难看出民营企业在我国正稳步地、持续发展,同时,关注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理应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热点和重点,1993年底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第二次审议稿的基础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而随着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民营经济在这个阶段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1992年到1995年这一段,民营经济每年增长的速度都保持在100%以上,甚至超过120%.1995年以后,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民营经济增长的势头有所回落,但依然是保持在20%以上.1998年修改后的宪法增加了“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内容,这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这个阶段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个体工商户数量减少了,但是私营企业的数量却有了很大的增量。苏宁集团成立于1990年,创业者以犀利的眼光,敏锐的市场嗅觉,从家电业寻
-18-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找切入点,挑战国营企业,灵活经营,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6。2规范的组织机构,促进企业的快速成长
苏宁电器组织体系的设立原则是:专业化分工、标准化作业、模块化架构、层级化管理。在内部管理中突出强调架构、职责与流程的建设。公司的组织架构伴随经营发展不断完善,现在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九大职能、三级管理体系。根据连锁经营与管理特点,苏宁电器内部组织体系划分为品牌营销、市场策划、连锁管理、物流配送、售后服务、行政后勤、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九大专业职能领域,集团总部决策层-地区管理中心经营层-终端作业层三个管理层级,并且在全国连锁网络中实现的岗位设置与职能的统一化、标准化,所有的苏宁子公司,都遵循相同的组织体系运作。苏宁电器建立了齐全的各岗位作业流程与管理规范体系,汇编了《经营管理手册》,作为整个连锁体系运行的基本行为准则。
与此同时,苏宁电器采用服务定位、全程全员服务的经营模式。服务定位包括对供应商的服务、对分销商的服务和对消费者服务三个方面,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服务于分销商是为了发展连锁网络,壮大规模,更好地服务于供应商;服务于供应商能获取稳定的产品、价格、促销以及售后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分销商和消费者;服务于消费者,树立商业品牌,带动和培育供应商产品品牌.确定了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三位一体的服务对象,苏宁电器内部经营中贯彻售前、售中、售后全程服务,决策者、管理者、经营者全程服务。在企业经营中,苏宁电器注重互惠互利的厂商合作、平等尊重的厂商关系。在以利益为纽带的前提下,注重满足供应商的长远利益,为供应商培育品牌、提供生产启动资金,共同拓展和维护市场。联合分销商力量,形成统购分销,整合分散的渠道力量,为供应商提供规模采购订单。苏宁的经营风格,倡导以价值战取代价格战。从品牌资源、服务开发和价格组合上体现服务创新.通过创新经营手段,体现个性化、差异化的价值竞争。通过品类开发,开拓新的经营门类,新的经营品牌和新产品,带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通过科学引导消费,了解顾客真实需求,让顾客买到满意的商品,通过全程监管的配送和售后服务,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得到物超价值的服务.如此比较规范化的组织架构,促成了苏宁由单一的电器公司向综合型集团公司的良好过渡.6.3以人为本的管理战略,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核心
近年来,私营企业发展速度虽然很快,经济实力也逐步增强,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小型企业,同时私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虽呈逐年上升
-19-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的趋势,但在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结合的家族企业为主体,是我国私营企业处于初始阶段的显著特征。产权结构单一,股权分布集中,主要投资人占有绝大部分股份,绝大多数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紧密结合,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统一于主要投资人手中。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办公会议的人员,具有很大的重叠性。党的基层组织、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等,一般不参与企业决策。截止到2002年6月底,境内A股市场上共有139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民营企业,它们仅占同期境内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1.84%。
尽管如此,借鉴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及结合本国成功民营企业的启迪,苏宁集团依托“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性化管理,取得了成功。
6。3。1以人为本,尊重员工主体意识,增强凝聚力
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就是充分肯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私营企业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员工们自我意识到其工作的结果对自身有意义,值得为之奋斗;同时又能意识到其奋斗对社会或企业有一定的意义,应该为之效力。自成立以来,苏宁就本着“至真至诚"的为人之道、做事之本、与天下人合作、成天下之大事。随着苏宁连锁事业的发展,一批又一批社会人才加盟全国各地的苏宁,成为苏宁大家庭的一员。企业社会化、人才本地化已成为今天苏宁的发展现实。苏宁在企业发展规模成倍增长的过程中,能保持稳健的扩张态势,归根结底是因为苏宁有一支过硬的员工队伍和领导团队。苏宁员工对企业的热爱,并不是来自企业的灌输,也不是来自制度的约束,而是一批又一批苏宁老员工身体力行的榜样作用.苏宁的老员工在跟随企业多年的发展中,随着企业的壮大而获得个人利益和事业的发展,苏宁员工的社会地位和家庭生活质量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提升。成就与发展、尊重与荣誉、利益与保障是维系苏宁员工对企业热爱的纽带,正是这种热爱之情维系着苏宁由小到大、由大到强。
6.3。2以人为本,唯贤是用,构筑施展舞台
苏宁集团认为:只有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员才是人才,判断人才的标准是为企业的贡献的大小,即便拥有学历、资历或文凭,也要考察它的真正价值。苏宁电器选拔人员强调能力适度.所有人员的引进与配置都要符合岗位要求,合理搭配。同时倡导分工合作,不鼓励脱离集体的个人主义。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是苏宁员工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是苏宁电器人才引进的重点途径。苏宁电器与全国各地几十所重点高等学府建立了人才输出的长期合作关系,每年都将从高校引进大批优秀的应届毕业生。2003年初,苏宁电
-20-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器着眼于未来2—3年需要,启动了应届大学生“1200工程”,计划从全国各地的高校招聘1200名应届本科以上毕业生,经过1—2年精心培训与培养锻炼,最终充实到公司各个中层管理岗位中去。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苏宁电器在总部专门成立培训管理部,组建了一支由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能熟练的技术人员组成的教师队伍,根据"专业化、个性化”原则,汇编了《经营管理》、《营销管理》、《连锁筹建》《售后服务》、《物流配送》等一套培训教材,为新进员工和在岗员工提供岗前适应性培训和在岗提高性培训。各管理部门也将培训工作的部门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制定了各自的年度培训计划,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的专业培训,并且在月度的工作考评和年终的部门评优中都将人员的培养输出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之一。
创业10多年的苏宁实际上正处于企业发展的青年期,要想全面形成苏宁的企业文化也许还不太成熟。但是,面对全国5000多名苏宁员工的向往,面对社会舆论、行业公众的关注,苏宁提出一些苏宁企业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涵,昭示于员工,公诸于社会.集团统一企业和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价值观是利益取向和利益分配的基础。苏宁在创业之初,企业的利益也就是创业者个人的利益,当苏宁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企业利益的实现与员工利益和社会效益满足之间的关系的越来越密切.所以,今天的苏宁早已把企业的利益与员工个人利益融为一体.苏宁强调个人利益,但对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的理解和实现手段有企业的原则。苏宁要生存,苏宁的生存离不开与社会的协调、与环境的共融,因此相对于企业利益而言,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高于一切.苏宁要发展,要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相对于个人利益而言,企业的利益大于一切。苏宁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苏宁员工的辛勤劳动是实现企业利益的现实力量,因此苏宁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创造财富的财富,不断地提高苏宁员工的利益回报是我们办企业的目的。每一个苏宁人,不管职位高低、不管能力大小,都是在苏宁品牌下、在苏宁团队中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每一个苏宁员工都要理所应当地在优先满足企业根本利益前提下。
6。3.3以人为本
采用科学激励机制
苏宁电器建立有系统的评估考核制度体系。各岗位采取月度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从工作职责、计划、精神风貌三方面对员工每月工作进行全面考评。量化考核、个性化考核是苏宁电器考核体系的一大特点,各项考核制度与评估指标都采取评分方式。由于连锁体系岗位设置比较繁多复杂,苏宁电器还着力突出个性化考核,针对不同岗位设置不同考核方案,制定了品牌营销岗位、职能部门岗位、连锁店营业员、配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工程业务岗位等系列化的制度。
-21-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苏宁的成功得益于其“以人为本”的独特管理理念,也是最高决策层能善于学习、高瞻远瞩、广纳贤才,始终领先于同行的结果。但它真正的成功之处是始终贯穿于苏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7、民营企业前景展望
2015年召开的十八大,给中国的经济腾飞注入了催化剂.它强调了要保护私人财产,这就是要鼓励大家创业,去创造财富。保护私有财产就要承认和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同时对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也要保护。十八大文件里强调劳动、资本、技术、管理,按照他们的贡献参与分配,显然意义非同寻常,这对发展民营经济非常重要.同时放宽了民间资本进入市场的领域,市场准入拓宽了.十八大提出:除了一些有关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都要开发,而且提出来在投融资方面,在税收、在土地和外贸等领域里面,要和国有企业一样实行平等待遇.民营企业由此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并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阶段。这期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诸如万达地产,奇瑞汽车,腾讯软件,阿里巴巴,蒙牛乳制品,雅戈尔服装等无一不是行业翘楚,更有部分企业比如联想,华为等更是成功的走出国门,成为世界名牌.由于其机制灵活,产权明晰和决策自主,在未来的几年里,中国民营企业的规模和经济实力将会逐步扩大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将会进一步提高。同时,本着对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和责任感,一直以来,民营企业在为国家创造税收和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方面,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即将召开的十八大出台新的措施,指导民营企业继续向前迈进,掀开中国经济新篇章。届时,逐步融合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的中国民营企业,综合素质将提升一个新的高度.持续健康,稳定快速的民营企业将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致
谢
首先,我要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让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感谢各位老师在这
-22-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几年里对我的关怀与照顾,在此致以我深深的谢意。
我国古代有句成语叫做“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本文对关理论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但是,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在理论的描述、资料的运用等方面难免有不当、不深,不周之处,有些观点也尚欠成熟,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最后,我还要向所有曾经帮助过我的同学和朋友们致敬。你们的鼓励和帮助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小企业经营战略》刘冀生/刘伊伟/王书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版
-23-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2、《企业营销战略》汤寿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
3、《走进悟区-民营企业战略管理》王民均,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4、《中国民营企业成功模式分析》
田洎源,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年12第二版
5、《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全书》何
兴,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年1月
第一版
6、《中国经营报》2006年07月24日,总第1663期
-24-
篇七:民营企业将何去何从
福建民营物流企业发展浅析
[摘要]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物流市场环境显现活跃现象,这使得物流行业显井喷式发展,随着实力雄厚的龙头物流企业进入福建物流市场,给福建民营物流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对当前福建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与面临的困境进行浅析,对促进福建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福建
民营物流
发展
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物流在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比邻,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随着福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正式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福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这给从事物流行业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拒统计,福建物流企业有数千家,当中民营企业占大多数。这几年,随着物流市场的扩大化,国外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也开始进入这个分饼的行动中来。面对国有物流企业与国外大中型物流企业的两面夹击,福建民营物流企业该何去何从呢?
一、福建民营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1.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的整体辐射效应为福建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海峡西岸经济区,主要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海西经济联系网覆盖闽粤赣浙20个城市,分别为福建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宁德、南平、三明、龙岩、浙江的温州、丽水,衢州,广东的梅州、汕头、潮州、揭阳,江西的鹰潭、上饶、赣州、抚州市。从2006年全国“两会”把福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去,这为福建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与台经贸和各项交流项目的不断扩大,福建成为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地区,截至2009年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79743个,实际利用台资492.8亿美元。其中在闽落户的台资投资项目共计10091项,累计吸引台资216.36亿美元,占比43.9%。两岸贸易的蓬勃发展,使得物流需求显直线上升形式,这位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而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位于福州市东南部海域。东临台湾海峡,距台湾新竹港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县份;北面、西面和南面分别与长乐市、福清市和莆田市秀屿区隔海相望。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重点推进六大区域建设:产业发展区、国际旅游发展区、商贸合作区、现代物流港区、科技文化产业区、城市发展区。
平潭综合实验区设立有利于加强全方位招商引资、建立新的产业链条区域、加强两岸商贸合作区,使其形式“产业做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环境做美”的要求,提升人口和经济的聚集度,使之成为拓展海西沿海城市话格局的新增长点,为其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
2.福建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福建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快构建衔接顺畅、便捷高效、绿色和谐的海西高速公路网;铁路已形成4条进出省通道,加快建设快速干线铁路。温福铁路通车、福厦、龙厦、厦深、向莆等快速铁路的建设。依托福州港务集团、湄洲湾港口开发公司、厦门港务控股集团三大主体,分别加大力度,开发福州、湄洲湾、厦门三大港,打通港口集疏运通道,改善港口和内河航道通航条件。机场建设取得新进展,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交通设施和条件的不断推进,福建民营物流企业在发展上具备了强有力的基础做支持。
3.跨国物流企业的进入促进了福建民营物流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转变
目前,以FedEx、UPS、TNT、DHL这四大跨国物流企业巨头静静盯住中国这个市场。跨国物流企业资金雄厚、规模大、业务能力强,突出特点是业务附加值高,能提供高质量的综合物流服务。这些大型国外物流企业的进入促进福建民营物流企业改变其原有方式,提高其服务水平。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转变起经营方式才能在优胜劣汰中站稳脚跟。
4.福建省政策扶持为福建民营物流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
近几年,福建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和《福建省“十一五”现代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在其规划中,明确指出保障物流用地、确保物流通畅、拓宽融资渠道。一直以来,福建民营物流企业面临着用地困难、车辆流通过程中收费过高、资金周转困难。政府的优惠政策给相关物流企业吃了定心丸,让他们能够向规模量化、产业质化、服务优化转变。
二、当前福建民营物流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1.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物流发展受限
在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物流专业人才奇缺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物流业跨越性的发展随之需要一大批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复合型和领军的物流人才及其人才储备。虽然各高校紧跟社会变化设置物流专业,但在客观上只是杯水车薪,初级的物流人才缺乏实践性,中高级人才发展有限,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如何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实现物流人才实践性、理论性、创新性的培养成为发展物流教育的一大难题。物流人才职业发展的提高、实现机械化,薪酬的配比性成为企业储
备物流人才所必须考虑到的问题。
2.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民营企业起步晚,普遍存在规模小、运输布点少、运营成本偏高、固定资产少,抗风险能力低的问题。首先在民营物流企业中,大多数企业没有机械化的装卸设备,基本靠人力装卸搬运,这样造成成本过高,企业本身现金流就有限,在没有配套的专业化管理下,导致服务质量差,形成付出多收益少的局面。而要改变其现状就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二是现资金来源最主要是向银行进行贷款,由于国家对银行贷款考核严格并且随着这几年利率的不断攀升,给自身基础就薄弱的民营物流企业增加了融资的困难。福建省众多物流企业希望在融资上能给他们一个宽松、平等的环境。三是民营物流企业未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资金在循环上不能做到良性运转。
3.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不高,物流信息技术普及率偏低
首先,福建省民营物流企业普遍存在专业化程度低,无法形成物流一体化和现代化。“散、小、弱、差”是福建省民营物流企业突出的弱点,民营物流企业在组建过程中,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屈指可数。除了少数知名的企业外,大部分企业服务能力和品质都偏低,导致顾客反馈差,使得民营物流企业在市场上口碑下降,无形中与国际物流企业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恶性循环。使得近几年国际物流企业进军福建市场时,出现收购民营物流企业现象,轻松占据本有的市场份额,使得本国的竞争力下降。二是物理信息化较弱,其中存在大量问题,如观念、管理、标准化问题等。观念问题:认为建立信息化是浪费资金,是赶“时髦”,除非万不得已,不会用物流信息系统。管理问题:民营物流企业组织结构建立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业务流程不清晰,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无法适应现代化管理需要,规则存在很大的人为性和随意性。在对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总体规划上没能形成整体性。福建省很多民营物流企业,没有配备配套的信息化管理,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与外界进行沟通的工具还是停留在初期的电话、传真上,使得物流服务效率低下,准确率不好,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凭证。标准化:企业管理人员认为标准化会降低生产效率,多头管理导致物流行业标准化矛盾突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信息格式不统一,接口不统一,阻碍了物流信息化市场的发展。
4.民营物流企业价格竞争激烈
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明白进行物流外包能给其带来空间利润,使得自己能够更专注于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大量业务的进入使得物流企业的市场活跃起来,从事物流业务的人员增多,品种也多样,从单一的运输到报关、代收费等增值业务的扩展。民营物流企业想在市场这块肥餐中分得一份羹,各民营物流企业用降低成本来迅速占领这个市场,降低成本带来了服务低下,破坏了市场本有的竞争机制。市场占有率固然重要,但牺牲服务质量来提高占有率是不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三、福建民营物流企业发展对策
1.培养物流人才
物流行业如火如荼地发展,人才需求量骤增,而福建在物流人才上缺口重大。首先,福建省需要引进一批物流专业的中高级人才,满足物流企业中综合能力人才缺乏的现象。二是在福建省高等院校开设物流专业,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由于物流专业在实训环节投入巨大,使得很多高校更愿意投入成本低、收益高的专业,使得物流专业的开展受阻,政府应加大在其模块教育的投入。三是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形成“产、学、研”机制,培养实操能力强、适应力高、能吃苦的物流从业人才,而非在教育中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在温室中培养花朵,应与企业联合办学,并在校企合作中完成岗前培训。
2.创造良好的内外部金融环境,加大对民营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
首先,保证资金的使用安全,加速周转和增值,在内部建立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应参与物资购销合同的审核;资产的分配、使用应严格按照资金计划继续,并且进行严格的各项资金审核制度;资金回笼,财务人员必须自始至终进行监控,避免产生坏账。建立资金定额管理;搞好资金筹划,提高资金使用率。二是进一步强化物流产业的地位,将其纳入各级政府的长期发展规划中,并为其提供体制、政策和法规保障。政府应每年都拨出专项资金作为国家、省扶持物流项目建设的地方配套资金,配套资金应按财政体系分级负担,支持物流项目的建设,给民营物流企业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政府与金融机构签订合同,对于合格企业应放宽贷款额度,加速民营物流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3.提高专业度,物流信息化
首先,建立起标准化、国际化服务理念,加快自有传统模式的转型步伐,同时改变其人海战术,投入自动化设备,达到节约成本,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效率。二是应提升民营物流企业的管理理念。让民营物流企业管理者认识到物流专业化和信息化对效率提高的好处,并且积极投入到建设中去。三是对于民营物流企业来说,应优化其管理模式,建立起健全的、规范的绩效评估体系,并根据具体自身情况进行优化。对福建民营物流企业来说,物流的信息化的建立需要企业自身立足长远,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坚持走信息化道路,构建属于自己特色的物理信息系统。并且加强与政府部门、信息化设计商的沟通和协调。
4.建立公平健全的价格竞争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物流的需求显井喷式发展,服务业竞争激烈,市场必须建立在一个良好的竞争机制下,抑制价格战、垄断现象的出现。民营物流企业间的低价竞争路线会随着各种成本的上涨,进入两难境界,民营物流企业应走差异话路线,走好自己特色的服务。相关政府部门应出台一个指导价格,企业可以上下浮动,但不能超过一定范围,用良好的机制来规范市场。
参考文献:
[1]黄小晶:《2010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
[2]福建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
[3]郑颖:当前福建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探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篇八:民营企业将何去何从
浅谈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现状与发展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民营企业社会规模和实力的大大提升,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中国也逐步开展起来。但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实力分布不平衡,总体实力先天不足,很多企业接触社会责任概念时间较短。文章以舟山市的部分民营企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深入了解民营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现状,分析问题背后的形成原因。然后针对主要问题从政府、企业、社会三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旨在加快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建设。
标签:企业社会责任
民营企业
利益相关者
美国的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他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中为我们展示了当今世界经济活动怎样在全体分为内一体化解决,在经济活动中,资本具有与生俱来的强势。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与研究就一直是国内外的学者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焦点。那么当下的中国企业在经历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转型之后是如何在营利和社会责任加以抉择的,民营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又该何去何从。
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厘定
1.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虽然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已经有很大的发展并为人们渐渐接受,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的、被一致认可的定义。许多学者和国际组织都对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的定义进行了不同的界定和阐述。欧利文.谢尔顿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含道德因素在内,是指企业或公司经营者应该承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田虹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取决于它所拥有的那些密切的利益相关者,企业要满足这些利益相关者的愿望和要求,实现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满意。卢代富认为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
2.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不一,其内容的界定也各有不同。本文采用比较经典的卡罗尔的内容界定。他指出企业社会责任应涵盖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环保责任四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经济责任,企业最基本的身份是一个经济组织,那么它首先要考虑的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企业应当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或服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该从最基本做起,制造好的产品,提供好的服务,不污染环境,不亏待员工,不欺骗顾客。同时,企业也是一个由物质资本提供者和人力资本提供者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契约组织。其次是道德责任,企业的道德责任是企业在企业、个人和社会三者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德归属和精神义务,从精神本质上我们可以用“敬业求精、贵和乐群”来概括。实际上,每一个企业都无数无可不被道德所约束,企业的每一个活动都是通过有道德的个人去实施的,因此说企业本身就是一个道德主体,道德责任始终贯穿于企业的经营活动。第三是法律责任,企业要遵守国家的法律规章,依法经营,照章
纳税,要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公平竞争,诚实守信。同时,鼓励倡导企业的雇员、企业所在的社区等共同遵纪守法,共建和谐法治的社会。
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基于对舟山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调查发现:舟山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众多民营企业已经意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但是舟山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仍有很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劳动合同问题。根据调查我们发现,民营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合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缺失:合同签订的比例方面:民营企业不与职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即使有些企业跟员工签定合同,其劳动合同的内容也非常简单、粗糙,不规范;
合同的实效性方面:在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中,我们还发现有些合同集体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做到合同的真实性、有效性;
对妇女权益的保障方面:很多企业在妇女权益保护方面做得很差,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合同条款规定,只要妇女一旦怀孕,就逼迫她离开现有岗位,这样,企业就逃避了妇女三期保护的问题,企业试图通过劳动合同条款规避这些责任。
2.工资待遇与工作时间不协调。我国《劳动法》及《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对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特殊原因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与劳动时间严重不协调的是,舟山企业员工的工资待遇达不到法定标准。根据舟山市最低工资标准(2010年是950元,2011年是1160元),被调查的对象中48.6%的员工月收入在1200元以下。更有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因为企业惩罚而被克扣工资;15.6%的员工遭遇拖欠工资。
3.认识上的偏差。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还没有彻底完成。民营企业往往在市场不成熟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很多民营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功能仅仅认为是企业财富的增加和利润的最大化,经济效益才是企业的命脉所在。社会缺乏按信用规则办事的经济环境、经济基础和成熟的信用意识。迄今有关信用规范的法律制度仍然比较零散,尚未形成有效的保障诚信的法律体系,人们的意识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三、分析和对策
针对上文分析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困境的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了三角型的对策和建议:其中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根本,企业建设管理机制是关键,社会公众的督促和监管是有力保障。
1.企业如何将社会责任融入经营管理之中。民营企业应该跟上时代的大潮流,积极主动的改变现有的不适宜的经营发展理念。逐步形成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基调的企业文化,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切实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状况的发展战略,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加强凝聚力,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为此,企业首先应该加快自身建设,完善自身的经营和管理层次,实现企业的壮大与发展。其次,加强企业的诚信道德建设,从一开始就把商业道德融入企业血液之中,寻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再次,增加企业自身的软实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将是壮大企业发展的加速器。2.法律法规和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整合。中国从不缺完整的法制,但是对于法治建设这种舶来品来说我们的政府还做的远远不够。我国目前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劳动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已经不能够发挥法律作为促使企业社会责任执行的最有效手段的作用。所以,政府应该完善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建立与之相关执行监督机制,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公正高效的司法环境。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社会是检验一个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试金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在很多方面的作用主要是整体的宏观调控,而具体的协调、沟通更多的是利用行业协会、社会团体这种半官方半民间的组织来完成的。翻开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史,我们会惊奇的发现行业协会的角色独一无二,其形式灵活、方式多样、高效快速的特点可以为化解企业与社会利益的冲突提供新思路。因此,政府可以借鉴国外的社团成功经验,鼓励支持我国的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的发展,引导和规范它们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正如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王茂林[]在“建设和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国际峰会”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一个和谐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作为民族经济代表、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的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应该到了对企业社会责任慎重思考、付诸实践的时刻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应该从点滴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当然,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有一个循序的过程,虽然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很多地方都还不完善,但是我们应该坚信,在政府的扶持引导、社会舆论的监督和法律的规范下,市场的竞争秩序会越来越有序,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维护也会越来越有效,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工作也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Sheldon,Oliver.ThePhilosophyofManagement[M].London.IsaacPitmanSonsLtd.1923.(1):12-20.
[2]田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推进机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38-50.
[3]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
社.2002.28-33.
[4]黄安琪.企业社会责任的“中国启蒙”[J]..瞭望.2011年34期.
[5]王泽应.论企业道德责任的依据、表现与内化[J].道德与文明.2005年3期.
[6]张亚越.宁波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调查及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年3期.
[7]http://csr.pudong.gov.cn/portal/index/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