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字是项具体又细致工作【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文字是项具体又细致的工作
最近与一朋友关于“写稿子”的故事,供大家分析研判。
这位朋友所在医院科室正在开展“青年文明号”评比,他虽然只是普通医务人员,但被领导“压了担子”,赶鸭子上架,着手写汇报稿、做ppt。
很少加班的他,连着一个星期成“加班狗”,累不说,关键没干过、整不明白。知道我在部队机关干过,遂向我诉苦和讨教。
是日,做着ppt,相当困顿,但称,再做个十几张就好了。
“汇报稿定了?”我问。
“稿子还没写好,先ppt做完,再结合写稿。”
“稿子都没定,做ppt有软用,后面改不死你。”按照部队类似工作程序,我直言。
“ppt有现成的,可以参考和修改,没问题的。”但他沉浸在即将完工的ppt中,听不进去。我便不多说,毕竟,对医院的工作我也不了解,说不定他是对的呢!
几天后,我接到夺命连环call,称稿子被否定。眼看工作进入倒计时,大盘却被推翻,他急的乱窜,希望我帮忙润色。
“你在部队就干这个,文采好。”
这一方面证实了我的判断,部队和地方的工作汇报形式相当,可以类推。
另一方面,我心中犯难,他单位工作我全然无知,怎么下手?工作汇报,又不是心得体会!
“你文采好,能写,我不会。”对方又来了个“文采好”,把我说毛了。
“别停留在中学写作文了,还文采好!写稿子,主要是工作梳理和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采虽是加分项,但是次之的次之。内容,才是根本问题。”关于“文采”这个话题,不是我第一次和朋友讨论了,很多人对文字存在与生俱来的认识偏差。
“你可以的,我先把稿子发你看看吧。”他只想立竿见影。
打开稿子,真是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仿佛看到了自己初写材料时被领导屌飞的模样,三个小标题华丽丽,但内容却任性随意,挂牛头卖狗肉。
陌生的是,这样一篇将由他主讲的汇报稿,看不出一丝他的情感代入,见文不见人,我仿佛看到了他汇报时的尴尬场面。
在我的提醒和要求下,他发过来了一些单位资料,我抓紧“补课”。
一份五年前,也就是他们科室上一次“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的汇报稿,引起了我注意。
三个小标题,一字不差,完全照搬。五年过去了,科室干的工作变了,但稿子的结构却不变。
照搬的框架,决定了生硬的内容。这应该是他稿子的主要问题所在。
认真看完他的资料,东西还不少,整篇稿子完全够了。但我只是提炼了三个小标题,让他结合实际工作,亲自把相关内容填充进去。
“时间紧,我给你写来不及,有些工作我根本不了解,边写还得边问你。你自身势必有更深的工作体悟,写出来的东西,更有说服力。”
我是实话实说,但对方难免听出推诿之意。最后,他费了大心思写的稿子,经过单位内部数次修改,才得以成型。过程比较坎坷,但我想,他对文字的理解也随之加深。
和这位朋友交流的更多细节,没法详述,但有些微妙之处值得分析,其中,也代表了很多人对文字的态度。
一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我想,如我这位朋友般稿子没定、先做ppt的人,大概在少数中的少数,这是基本工作程序问题,是先有父母还是先有孩子的问题。而他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ppt有现成参照的,有图有字,看起来也直观。在他看来,ppt是整个工作的大头,文字相比都是大同小异。
说浅了,这是对文字的认识偏差,说深了,是缺乏对文字的根本信仰。回到工作上,没有正确的工作思路,往往是吃力不讨好,工作还没开始,可能就失败了。
二是“文采”与“文章”的关系。很多人十分迷信“文采”,认为这是决定文章好坏的关键因素。很多人写不出文章,也理所当然怪自己没有“文采”。不得不说,“文采”这个词伴随我们很多年,尤其是青少年时期。不得不说,它引导了一批人,但更误导了一批人。
年少时,我们认知狭窄、知识受限,没法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只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比喻、拟人等修辞运用上,也就有了“文采”之说。工作后,我们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发现相比“怎么写”,“写什么,写清楚了吗”是更加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相比那些“长篇大论、重复反复、不知所云”的稿子,我们其实更能接受“条分缕析、一目了然,哪怕缺乏修饰”的文章。
这其实是另一个层面“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只有文章有观点有内容,在此基础上,文采才是锦上添花、妙笔生花,否则,就有无病呻吟、哗众取宠之嫌。
进一步说,这是文字作为表达工具的根本职能问题,脱离了表达,文字就失去了意义,实现不了表达,文字就荒废了作用。
三是“能写稿”和“能写所有稿”的关系。答案是不言自明的,能写稿,不代表能写所有稿。但有些人的逻辑却不是如此,你在单位就是写稿子的,我们单位要求肯定没部队高,不是随便搞搞嘛?
现在我们接触的稿子,大多是工作方面的。刚开始,我们也不会写,写的“四不像”,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们也掌握了其中门道。严肃得说,这个门道不是套路,而是来自工作的思考和总结。这是文章的根本来源,应了毛主席的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上述“门道”,当然有相通之处,文字的精神是相通的,但写什么,却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单位而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章,不是文章,而是套话。
我们都知道,新闻写作不能凭空捏造,要基于采访事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材料写作,当然也不例外,离不开工作研究。
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受领一个材料,想图省事快速解决,便找个类似的材料套一套。但随着写作深入,发现与人家的差异越来越大,他的这句话用在你这里并非合适,最后改啊改,改得面目全非,还不如一开始就重新写省事。说的也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四是“虚”和“实”的关系。文字,在很多人眼中是虚的,是纸面上的东西,实际工作中还得看着办,这是知行不一在文字上的生动表现。这背后原因,可以深挖到很远,在此不赘述。
话说类似看起来虚的东西,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比如,理论学习、氛围营造,等等。这里,我再提个事。
有个朋友知道我在部队干过党建工作,正值党史学习教育,单位要求搞个展板,便想着从我处寻找现成。
“党建展板,搞点啥好,哥?”
“什么党建展板?”
“你们部队不是经常搞的吗,都可以啊。”
“我们部队党建工作展板多了,你说哪方面?”
没头没脑的一通聊天,把我整得晕晕乎乎的。他根本就没搞清楚党建工作有哪些东西,也没有领会单位的工作要求,以为这种“原则性”的东西,都是通用的。
事实是这样吗?即使面上的要求是相同的,但落到各个单位,那也是不一样的。只有贴合实际的东西,它才是实的,不然,难免就虚了。虚的东西,上了板报、进了橱窗、挂上横幅,有人看才怪!
最近和同事讨论《毛泽东选集》,感言,这样一本理论著作,读起来并不枯燥,相反,有些东西穿越时空,越读越带劲,为什么?
那都是毛主席根据革命斗争形势发展阶段,作的分析归纳总结。看似说的东西与我们普通老百姓无关,但它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特定事实中挖掘普遍真理,说的是革命斗争,也是思维训练、日常管理、人际关系、战斗意志,等等。如此,与我们的当下便发生关联,从虚走向实。
套用《人类简史》中一句话:人类社会本无所谓意义,自从人开始讲故事,便赋予万事以意义。文字本无所谓虚实,人把它做实了,它便实了。
文字是项具体又细致的工作,和社会上任何工作一样,都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一切速成的文字,都是耍流氓。
推荐访问:细致 文字 工作 文字是项具体又细致工作 文字是项具体又细致的工作 文字工作需要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