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6篇
202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篇1
“他是我人生的偶像。”他的孩子拉迪尔·拉齐尼说。
“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是我的挚友。”与他一同学习的木沙江·努尔墩说。
“他是一名优秀的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阿力甫·木沙说。
人们称他是“帕米尔雄鹰”。鹰,是塔吉克族的图腾,他们认为鹰是英雄和正义的化身。
他是拉齐尼·巴依卡,两个孩子的父亲,一位共和国的护边员,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一名优秀的全国人大代表,一名忠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2021年1月4日,新疆喀什塔吉克族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为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年仅41岁。
作为一名守卫祖国西部边陲的共和国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16年来勤恳敬业,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在他工作的地方,留下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在那条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长年与风雪为伴的边境线上,他会迎着暴虐的风雪,把自家牦牛聚集在一起,形成厚厚的墙壁,为巡逻官兵抵御严寒;他会在接到边境管区牧民那西尔江塔西坎迪的电话后,顶风冒雪,将牧民患急病的母亲送到医院直到老人恢复健康;他会舍命营救掉进雪洞的解放军战士,却丝毫不顾自己的安危,以至于在医院被紧急抢救3小时才挽回生命……他的足迹踏遍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善良、正直、无私是对他的评价,忠诚、勇敢、无畏是他的标签。
2018年,拉齐尼·巴依卡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从此,每当巡边时,他不仅帮助边境线上的牧民,尽力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还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把祖国边境线上的声音带到两会上。在两会结束后,他还主动宣讲两会精神,把党和国家的声音真真切切地传递到基层。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护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常说的一句话。而今,数九隆冬,英雄已逝,这铮铮誓言将永远传颂在帕米尔高原的天地之间,传颂在共和国西陲千里的边防线上,“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巴依卡的精神也将世代相传。
202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篇2
通知指出,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忠实践行者,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坚定推动者,是新时代共产党员坚守初心使命的优秀代表,是全国人大代表忠诚履职的杰出榜样,是新时代退役军人忠诚奉献的先锋模范,是爱国拥军、巡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英雄壮举和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充分彰显了退役军人忠诚奉献的真挚情怀,鲜明展示了爱国拥军模范关心支持国防的时代风采。
通知要求,要把向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学习作为当前双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实,将学习活动与党史学习教育、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旗帜引领、同心铸梦”年度双拥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把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先进事迹作为鲜活教材,通过专题学习、集中研讨、座谈交流等方式,学习他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爱国拥军的奉献精神、戍边守边的家国情怀、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要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看齐”等学习实践活动,采取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形式,动员广大军民见贤思齐、锐意奋进,不断巩固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
通知强调,要把组织开展向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学习与抓好工作落实结合起来。各级双拥部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精神,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凝聚起军民同心铸梦的强大合力。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双拥系统要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创业、军人子女教育优待等工作,教育引导广大退役军人以拉齐尼·巴依卡为榜样,在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各条战线拼搏进取、再立新功。各部队要将学习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先进事迹纳入深化“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官兵坚定爱党报国情怀、牢记爱民为民宗旨,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篇3
记忆
一个无法践行的约定
2020年10月20日,北京京西宾馆,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
拉齐尼极为引人关注。作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吉克族护边员代表,习近平总书记与参会人员合影时,在拉齐尼面前驻足,与他亲切交谈。会议中,拉齐尼坐在会场前排,静静地聆听着李克强总理的讲话。
那一天,他的打扮格外帅气:洁白的衬衫,鲜红的领带,黛黑的帽子……而他的肤色,更与周边格格不入:黝黑黝黑的脸庞,只有额头一小块是皮肤本来的颜色——那是帽子遮挡的效果。他常年巡逻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将那里的紫外线尽情吸纳。
为了参加这次盛会,一直勤俭简朴的拉齐尼,破例花了1300元钱,从头到脚换了个遍。从遥远的中巴边境口岸红其拉甫骑牦牛、坐汽车、乘飞机,历时整整两天,终于来到首都北京。
拉齐尼的话很少。采访他时,如果我不找话题,基本上都是沉默,只有两只明亮的眼睛透出坚毅与执着。他默默地将那套民族盛装脱下来,小心翼翼地叠好,放到行李箱里,换上一身相对老旧的衣服,才坐下来同我说话。
拉齐尼捧出那个沉甸甸的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奖牌,一定让我看看。我接过来,感受到了这个奖牌的分量,也理解了拉齐尼的执著追求:“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今天我接过的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喀什地区7600多名护边员的。我一定特别珍惜这份荣誉,一辈子保护好祖国的边境线。”显然,这次盛会大大激发了拉齐尼的自豪感,他的话稍稍多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和灿烂的笑容。
71年来,拉齐尼和父辈踏遍塔吉克自治县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岗,和千千万万爱国爱疆、守边护边的群众一起,筑起“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钢铁长城。
临别时,拉齐尼将我送出门,突然说:“我在培养第四代接班人呢。如果身体好的话,我就这样一直守下去。最后守不动了,也要把接力棒传给儿子,让他继续为国戍边,保卫国家。”
“你儿子几岁了?”他的话让我不解。
“10岁。”他一脸严肃。
我却忍不住笑了,说:“等你和儿子交接班的时候,我要去帕米尔一趟,见证你们四代人的护边故事。”
拉齐尼非常兴奋,突然挥出黑黑的右手,狠狠地朝我的手掌击来:“一言为定。”
可是那份美好的约定,随着一个壮举变成永远的遗憾。
壮举
一份互相传递的大爱
因为疫情影响,我只能通过视频采访。一连几个电话,陈晓琴都没有接听。我给她编辑了一条很长的短信。作为被救孩子的母亲,陈晓琴还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来,对外来的电话,很少接听。
视频里终于出现陈晓琴的身影时,我发现这位34岁的大学老师比想象中要痛快得多。我小心地问及,她毫不掩饰地回答:“刘旻骞,5岁,幼儿园大班。我想让他永远记住,是拉齐尼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事情发生得格外突然。1月4日中午,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的老师陈晓琴带着儿子刘旻骞在校园湖边玩耍,就在她去车场开车准备接孩子回家的两分钟时间里,意外发生了。刘旻骞踩塌冰面,落入4米多深的湖水中。陈晓琴想救起孩子,同样落入水中。
陈晓琴大声呼救,正在大学参加培训的拉齐尼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恰巧走在去往餐厅的路上,他们迅速向湖边跑去。
孩子在冰冷的湖水中时沉时浮,情况万分危急。拉齐尼没有丝毫犹豫,第一个冲上冰面,直奔落水的孩子。伸手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跌入水中。
当天喀什气温低至-6℃。刺骨的冰水,很快浸透拉齐尼厚厚的棉衣,毫不留情地消耗着他的体能。他一边拍打水面,一边抓住孩子的衣服,奋力托举。
木沙江·努尔墩拿来长长的围脖,和拉齐尼一起施救。见木沙江拖不动两个人,拉齐尼松开了自己的手,使劲将刘旻骞推出冰面。此时,喀什地区消防救援支队世纪大道特勤站班长杨鹏飞和战友闻讯赶来,陈晓琴和刘旻骞得救了,拉齐尼却永远闭上了他那明亮的双眼……
对陈晓琴的采访很漫长,一句话没说完,她已经泣不成声——1月7日,刚刚离开医院重症监护室的陈晓琴,放下仍然住院中的刘旻骞,奔向拉齐尼的家乡——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她要送孩子的救命恩人最后一程。
汽车一刻不停地开了6个小时。陈晓琴抱着拉齐尼的两个孩子,哭成一团。晚上,两个孩子又来到她住的宾馆,一直聊到夜里11点。因为父亲的突然牺牲,两个孩子已经几天没有睡一个安稳觉。陈晓琴让他俩躺在床上,安静地听他们说话。
11岁的男孩拉迭尔(音译)说:“我在班里是第6名,我爸爸更疼我一些,他带我去过北京。姐姐却没去过。”
13岁的女孩多尔罕(音译)说:“我也想去北京,还想到北京大学读书。”
拉迭尔说:“其实爸爸最心爱的,还有一头白牦牛,它跟了爸爸6年,爸爸说它是出生入死的亲密战友。2014年,这头白牦牛在巡逻途中受伤死了。爸爸特别伤心,还流了眼泪……”
多尔罕说:“爸爸一直相信我能行。可是,要是我考上了北京大学,到哪里去告诉我的爸爸……”
看着两个再也没有父亲的孩子,陈晓琴失声痛哭。她悄悄打开百度地图,找到多尔罕就读的深塔中学,在疏附县,离喀什不算太远。她心里默默盘算,等过了这段特别的日子,她要把多尔罕接到家里,和亲生的孩子一样,给她做最好吃的东西,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辅导她,助她实现爸爸的心愿。
“拉齐尼把生命给了我的孩子,我也要把自己的爱传递给他的孩子。”陈晓琴说着,泪水又流下来……
护边
一个可以把生命托付的“战友”
新疆喀什军分区红其拉甫边防连三期士官、通信技师刘宗鑫在帕米尔已经干了12个年头,啥苦都吃过,从来没有掉过一滴眼泪。但是一提拉齐尼,刘宗鑫无框眼镜的后面,瞬间晶莹了。
“他是英雄!”刘宗鑫说得底气十足。2001年,刚刚下连的他开始巡边,他骑的牦牛过河时,因为恐惧停止了脚步,怎么抽打都不动身。队伍已经走出七八百米远了,走在最前面的拉齐尼突然跑回来,脱掉鞋袜,拉着牦牛蹚水向前走。“那时候的水啊,冷得刺骨。他每次巡逻都走在最前面,自己先试一试水深不深、水流急不急。确认安全了,才组织战士一个一个地过去。”
“最刻骨铭心的一次,是牦牛踩在水中的石缝里,腿拔不出来,用力过猛,腰断了。这位‘战士’已不能继续同行,拉齐尼和我们真伤心啊,全流下了眼泪。在边防,牦牛和战士的作用是一样的,缺一不可。拉齐尼给它打针、敷药、喂料,白牦牛还是没有站起来。拉齐尼抱着白牦牛失声痛哭,这只通人性的白牦牛也哭了。拉齐尼说:‘实在没有办法了,不能带你回家了……等腰好了一定要自己回来!’拉齐尼把很多草放在牦牛身边,边哭边回头,期待白牦牛能好起来,因为它认得回家的路。可当我们再次路过那里,它已经变成一堆尸骨……”
“拉齐尼家的10头牦牛先后累死在巡逻路上,9头牦牛摔伤失去劳动能力,但他家不要一分钱报酬。拉齐尼前几天还给我讲,‘正在训练家里的4头小公牦牛,等三年后这些牦牛训练好了,家里就有5头牦牛能参加巡边了。’可是,现在……”刘宗鑫讲不下去了。
拉齐尼是退役士兵,但在全连官兵心中,他仍是战场上可以为自己挡子弹的战友。拉齐尼牺牲后,刘宗鑫的生活变得茫然。拉齐尼家的草场离连队只有一公里,夏天,他们全家就在草场附近生活,那是刘宗鑫和战友们最喜欢的乐园。喝他烧的奶茶,吃他亲手做的酸奶,看他操起琴杆硕长的萨塔尔演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着他的节拍一起轻唱……
202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篇4
望着挂在家中的那套新西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人泪水满面。要是往年,这时的拉齐尼·巴依卡已经带着他在基层工作调研所得,踏上了去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路程。如今,他已长眠在帕米尔高原,守护着他魂牵梦绕的边防线。
时光回到今年1月4日13时56分,在喀什大学参加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带着哭腔的叫喊:“快来人啊!救救孩子!”
拉齐尼·巴依卡循着声音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小孩陷入人工湖的冰窟里,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
来不及细想,拉齐尼·巴依卡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也跌入水中。冰冷的湖水迅速带走身体的温度,拉齐尼·巴依卡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尽量托在水面。
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一起施救,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10多分钟过去,孩童成功获救,但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冰水中浮上来,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回忆拉齐尼·巴依卡救人的情景,木沙江·努尔墩泪流满面:“他说救孩子,救孩子,我把围巾递给他,他抓好后我把围巾往回拉,拉过来一米多,冰突然裂开了,我也掉到水里。我快上来时他说赶快救孩子,我回过头一看,他慢慢地往水里沉下去了,整个过程大约10分钟,他一直托着孩子……”
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乡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50%,冬季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0多摄氏度,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是我国唯一只能靠牦牛出行的巡逻线。特别是在中巴边境的重要通道吾甫浪沟一带,每次巡逻都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达坂,还要80多次蹚过刺骨的冰河。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都是帕米尔高原上的护边员,从他的爷爷开始,就和当地边防战士一同守护着红其拉甫边防线。2004年,拉齐尼·巴依卡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家里的第三代护边员。
2011年10月的一天,拉齐尼·巴依卡和战士们巡逻时突遇暴雪,狂风夹着暴雪让人睁不开眼睛,一名战士不幸掉进雪洞。危急时刻,拉齐尼·巴依卡爬到雪洞旁,脱下衣服,奋力将战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自己却被冻得不省人事,在医院抢救了3个小时才挽回生命。
说起拉齐尼·巴依卡,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边境派出所副所长阿布都贾米·龙吉克说:“巡逻的时候每次看到界碑,拉齐尼·巴依卡都会去擦干净。颜色浅了,他专门带油漆去描红。‘中国’这两个字永远在他心里,也永远在我们心里。”
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多次带着儿子拉迪尔·拉齐尼来到国门和护边一线,让他从小感受护边守边的精神力量。拉迪尔·拉齐尼说:“我爸爸是一个英雄,我长大要当像他一样的人。”
拉齐尼·巴依卡的女儿说,爸爸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为国戍边,让自己和弟弟上大学。她希望爸爸放心,姐弟俩一定会好好学习,实现他的心愿,把他的精神传给所有人,要让全世界知道,爸爸是个英雄。
拉齐尼·巴依卡离开了大家,巡逻的队伍和巡逻的脚步从没有停息。每当巡逻的人们休憩时,都会唱起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大家知道,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最喜欢唱的一首歌,也是他每次巡逻时都在唱的一首歌。唱起这首歌,仿佛拉齐尼·巴依卡就和大家在一起,就一同走在巡逻的路上。因为这只帕米尔雄鹰,永远翱翔在帕米尔的天空。
202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篇5
拉齐尼·巴依卡,男,塔吉克族,新疆塔什库尔干人,1979年4月生,200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护边员,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劳动模范。2021年1月4日,为抢救落水儿童,英勇牺牲,年仅41岁。
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对党绝对忠诚、对伟大祖国无限热爱,驻守边关始终牢记使命,奉献一生始终初心不改,是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先锋模范,是坚定守卫边疆安全的忠诚卫士,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时代楷模。他扎根雪域高原、弘扬爱国传统,把为国护边当作毕生事业追求。12岁跟随父亲巡边,25岁接过父辈传承55年的护边“接力棒”,16年如一日守卫在我国海拔最高的红其拉甫边防线上,每年巡边12次、行程1500多公里,每次都要冒着生命危险翻越8座雪山达坂、蹚过42条冰河,穿越经常雪崩的“死亡之谷”,家里随他巡边的牦牛累死了7头,在帕米尔高原书写了“一家三代人、护边七十年”的传奇故事。他退役不褪本色,密切鱼水深情,把人民子弟兵当作亲人对待。从边防部队复员后,立志“一辈子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义务为边防部队巡逻当向导,遇到危险总是冲在前面,为救起掉进雪洞的战士曾被冻得昏迷过去,为探出一条安全的山路曾被滑落的石头砸晕在悬崖边上,多次帮助巡逻部队化险为夷,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我们守在云端的雄鹰”。他牢记根本宗旨,恪守代表职责,把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作为神圣天职坚守。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不足3年,就围绕群众所难所盼提交建议、议案12件。今年1月,在喀什大学参加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听到落水儿童母亲的呼救声,第一时间赶到、奋不顾身抢救,在冰冷幽深的湖水即将夺走自己生命的最后关头,拼尽全身力气将孩子托出水面,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共产党人舍己为人、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
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先进事迹、英雄壮举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担当作为、奋发有为,自治区党委决定追授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全区共产党员、广大干部要以拉齐尼·巴依卡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习他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激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把岗位当阵地守、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奉献当本分看,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做到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学习他不忘初心、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用实际行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我们党成立100周年。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广泛学习宣传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稳定发展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篇6
神秘的帕米尔高原,处处暗藏杀机。但无论多苦多险,都阻止不了戍边官兵和护边员前进的脚步。
红其拉甫边防连巡逻的目的地是中巴边境的一条重要通道——号称“死亡之谷”的吾甫浪沟。吾甫浪沟地势险峻,是全军唯一一条只能骑牦牛巡逻的边境线,往返一次要花3个月。路上,巡逻队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的达坂,需蹚过刺骨的冰河80余趟,雪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都是“家常便饭”。如果没有熟悉当地地形的人作向导,巡逻队根本寸步难行。
一次前往吾甫浪沟巡逻时,拉齐尼·巴依卡担任向导,不料队伍中途突遇山体滑坡。“那里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们怎么过呀!”战士普合毛回忆道。
那一刻,山上碎石不断滑落,一块石头击中拉齐尼·巴依卡的额头,鲜血直流。强忍剧痛,拉齐尼·巴依卡继续探路2个小时,终于找到一条石壁路,确保官兵们安全通过。
戍边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拉齐尼·巴依卡却始终坚守。他生前曾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各族群众生活越来越好,我们在边境上更是一天都不能放松。”
“他是英雄!他的足迹遍布了帕米尔。”上士刘宗鑫一字一句认真地说。接着,他讲述了一个拉齐尼·巴依卡与牦牛之间的感人故事:“最刻骨铭心的事是在一次巡逻中,一头白牦牛踩进水中的石缝里,腿拔不出来,因用力过猛,腿骨折断了。这位‘战士’已不能继续同行。我们真伤心啊,全都流下了眼泪。”
刘宗鑫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在边防,牦牛就像我们无言的战友,同样亲密无间。面对受伤的牦牛,拉齐尼·巴依卡给它打针、敷药、喂料,但它还是站不起来。他抱着白牦牛失声痛哭,这头通人性的牦牛流着泪,不停地用头蹭着拉齐尼·巴依卡的胳膊。拉齐尼·巴依卡抚摩着牦牛的头无奈地说:‘实在没有办法带你回家了,等你伤好了,一定要自己走回去!’他抱来一大捆草料放在牦牛身边,边哭边回头,期待白牦牛能好起来,因为它认得回家的路。可当我们巡逻返回再次路过那里时,这头白牦牛已经变成了一堆尸骨……”
推荐访问:观后感 花儿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 歌曲为什么花儿这样红听后感 科普作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歌曲赏析 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为啥这么红 花儿为什那么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品分析 花儿为什么这么这样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欣赏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