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畅运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事迹材料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规章制度 > 正文

《梓人遗制》小木作制度研究(7篇)

时间:2024-09-26 09:54: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梓人遗制》小木作制度研究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题目一

  一,单项选择

  太和殿的屋顶形式是

  A.重檐歇山

  B.重檐庑殿

  C.单檐歇山

  D.重檐攒尖

  二,多项选择

  属于天坛的建筑有

  A.祈年殿

  B.圜丘

  C.皇穹宇

  D.斋宫

  E.佛香阁

  三,名词解释

  1,副阶周匝

  中国古建筑中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的平面做法,称为副阶周匝。

  2,金箱斗底槽

  中国古建筑中塔身、殿身内有一圈柱的平面做法,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称为金厢斗底槽。

  3,斗拱

  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的昂组成。斗拱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同时作为立面上大屋顶到屋身的过度部分,也起到装饰作用。斗拱也是等级的标志,明清结构作用已渐消失,成了纯粹的装饰。斗拱在古建筑中也起到模数作用。

  4,藻井

  是指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

  5,《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宋代将作监李诫。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工程质量。

  6,和玺彩画

  是最高级的清式彩画,用于主要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以龙为主要题材,7,举折

  举折是我国传统建筑确定屋面曲度的一种方法;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

  8,《考工记》

  记载了我国古代最早的城市规划学说。“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9,抬梁式

  古代木构建筑的一种结构形式。柱头上置梁,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托脊檩。这种结构在我国应用很广,多用于官式和北方民间建筑,特别北方更是如此.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10,穿斗式

  这是用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这种结构在我国南方使用普遍,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开阔

  11,井干式

  古代木构建筑的一种结构形式。将原木直接叠垒成墙壁,受到木头长度的限制。

  12,大木作

  指的是木构架建筑中主要的承重部分。包括柱、梁、枋、檩、斗拱等主要构件。并负责制造,组合,安装这些木构件的专业。

  13,楼阁式塔

  是我国古塔中为数最多,产生的的年代最早,塔体最为高大的一种塔。它是从我国高屋楼阁发展而来的。实例: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山西佛宫寺释迦塔。

  14,密檐式塔

  第一层很高,以上各层骤然变低矮,高度和面阔均逐渐缩小,愈往上收缩愈急,各层檐紧密相连,故称密檐式塔。实例:河南登封嵩岳寺塔、西安荐福寺小雁塔

  15,单层塔

  大都是僧人的墓塔,规模不。其特征是一多边形小屋,有拱门,上面是一或两层屋檐。再上覆以刹。山东济南附近神通寺四门塔是中国最早的石塔,也是现存单层塔中最早和最重要的一座。

  16,喇嘛塔

  在一个高台筑一个瓶装建筑;台基一般为单层或者双层须弥座,平面呈亚子形,台上有塔肚子和瓶颈状的十三天,再上则冠以宝盖。实例:北京妙应寺白塔

  17,分心槽

  是指门屋建筑中,用一列中柱将平面等分。

  18,天花

  天花板或穹窿顶的装饰,为凹下的方格或多边形木片构成。

  19,垂花门

  是指檐柱不落地,悬在中柱穿枋上,下端刻花瓣连珠等富丽木雕。屋顶用勾连搭。多用于北京四合院第二道门。

  20,合玺彩画

  清式彩画等级最高的一种,以龙为母题,只用于帝王系统主群中的主体建筑。

  21,斗口

  坐斗正面的槽口叫斗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即清代模数制.

  22,间

  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

  23,歇山

  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仅次于庑殿的屋顶样式,形式上看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宋称九脊殿,有单檐、重檐、卷棚等形式。

  24,祈年殿

  是北京天坛内天地合祀时的大祀殿;平面正圆形,上为三重檐圆形攒尖顶,外檐柱12根,内檐柱12根,象征十二时辰和二十四节气,同时井口柱4根,象征四季,与内外檐柱和起象征二十八星宿.祈年殿立于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底层径约90米),柱枋隔扇为朱红色,上为三重青(蓝)色琉璃瓦檐,顶尖以鎏金宝顶结束,檐下彩绘金碧辉煌;整个建筑色调纯净,造型典雅.祈年殿用台基提高,用矮墙来扩大形象,表现崇天的境界.

  25,《园冶》

  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艺术论著。作者是明代计成,字无否,出版于1634年.全书共分三卷。

  一卷:①兴造论②园说③相地④立基⑤屋宇⑥装折。

  二卷:栏杆(图示多)。

  三卷: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造石,借景.其造园目标是,"虽由人做,宛自天成".造园方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其造园优化标志,"妙于得体合宜,未可均率".造园步骤,"目寄心期,意在笔先".其造园构思,一般建筑上"三分匠,七分主人"。

  26,庑殿

  庑殿是屋顶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的建筑物,它共有五脊。因为面阔长于进深,所以前后两坡相交而成一条正脊,左右两山坡同前后坡相交而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可称为五脊殿、四阿坡。

  27,梁

  梁的功能是承受由上面桁檩传下的屋顶的重量,再向下传到柱上,主要的梁多支承在前后檐柱、金柱上,廓步在金柱与檐柱之间,另有次要的短梁,28,须弥座

  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后来逐渐出现了莲瓣,卷纹饰,力神。角柱,间柱等,造型日益复杂。

  29,雀替

  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可以用于柱间的花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雀替可用于柱间的挂落下,成为纯装饰构件。

  30,样式雷

  样式雷是清代二百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

  四,简答题

  1,简述故宫的艺术成就。

  (1)中轴对称,主体突出。

  (2)建筑群规模宏大,以院落空间组合。

  (3)主体建筑华丽,尺度巨大。

  (4)房屋等级制度明确。

  (5)装修色彩丰富。

  (6)技术设施完善,排水、防火等。

  2,中国古代常见的窑洞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1)靠山窑,沿陡壁开凿的窑洞。

  (2)地坑窑,从平地往下挖,四壁开窑。

  (3)混合窑,将靠山窑与地面建筑组成一个院落。

  3,简述佛光寺大殿的建筑造型特点。

  (1)唐代建筑稳健雄丽的风格。座东朝西,七开间,每间成方形。

  (2)单檐四阿顶,坡度平缓,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

  (3)柱有生起及侧脚,柱上有卷杀。

  (4)斗栱高大,斗栱与柱高比为1:2,屋面出檐近4m。

  4,中国古代的佛塔按其造型分,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1)

  单层塔。

  (2)

  楼阁式塔,仿中国式木构楼阁的外形建造。

  (3)

  密檐式塔,分下部塔身和上部紧密相叠的塔檐两段。

  (4)喇嘛塔,又称白塔。

  (5)金刚宝座塔。

  5,简述清式彩画的几种类型。

  (1)和玺彩画:用于主要宫殿,以龙为主要题材。

  (2)旋子彩画:主要用于官式建筑,因在藻头上画旋子而得名。

  (3)苏式彩画:主要用于民居与园林建筑,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以山水、人物为主要题材。

  6,简述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的造园手法。

  (1)把全园分为若干景区。

  (2)塑造自然山水的形象。

  (3)处理人工建筑与自然风致的矛盾。

  (4)巧妙处理园林建筑空间。

  7,简述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优势

  ⑴.取材方便;

  ⑵.适应性强,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墙倒屋不塌”

  ⑶.抗震性能好;

  ⑷.施工速度快;

  ⑸.便于维修、搬迁;

  ⑹.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属生态建筑,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

  ⑺.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地区;

  8,简述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缺憾

  ⑴.木材越来越少,造成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

  ⑵.不耐火,不耐潮湿,不耐腐蚀,不耐虫蛀,不耐久;

  ⑶.采用简支梁体系,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空间的需求

  9,简述中国古代主要建筑著作

  ⑴

  .春秋时期的《考工记》——书中论述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原理

  ⑵

  .五代,喻皓的《木经》

  ⑶

  .宋朝,李诫的《营造法式》

  ⑷

  .元朝,薛景石的《梓人遗制》

  ⑸

  .明代,《鲁班经》、计成的《园冶》

  ⑹

  .清代,工部《工程做法》

  10,简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类型

  1)中心塔柱型(支提窟):以塔为窟的中心,北朝

  2)佛殿型:以佛像为主,隋唐

  3)僧院型:供僧众打坐修行用

  11,中国佛教石窟的特点

  (1)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木构筑很少

  (2)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来决定

  (3)总体平面常依崖壁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纵深布局不同

  (4)由于建造需要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也长

  (5)除石窟本身外,在雕刻、绘画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早期建筑形象

  五,论述题

  1,试述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的造园特色。

  私家园林一般为"宅加园"型,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带.面积都不大。在有限的空间里,人工创造有山有水,曲折迂回,景物多变的环境,既要满足各项功能要求,又要富于自然意境。

  基本原则和手法:

  (1)把全园分为若干景区。

  ①变单一为多样,变单调为丰富。

  ②提供一个持续的欣赏过程。

  ③形成疏密相间的对比效果。其每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又互相贯通,联为整体.

  (2)塑造自然山水的形象。

  ①叠山。

  ②理水,聚分得体。

  ③选用水生植物。

  (3)处理人工建筑与自然风致的矛盾。

  ①采用隔绝式,如留园的五峰仙馆。

  ②尺度处理得宜,一般用小尺度建筑。

  ③虚化界面,例如将墙体表现为"爬墙虎"。

  (4)巧妙处理园林建筑空间。

  ①私家园林的空间追求境界,意境。

  (5)运用扩大空间的手法。

  ①化整为零。

  ②度处理。

  ③凹凸处理。

  2,试述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长安城与里坊制的规划等。

  (2)建筑群处理越来越成熟:宇文恺设计明堂,用1/100的图及模型送宫廷审查;大明宫的主体建筑在中轴线上;以及利用地形建造乾陵等。

  (3)木构建筑群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大明宫麟德殿。

  (4)木构件标准化:无过大或过小的构件;如南禅寺及佛光寺,构件受力作用明确,并富有艺术性,斗栱的装饰效果很好。

  (5)设计和施工水平提高:设专门掌管建筑设计、施工的职务,称“都料”。

  (6)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砖石结构发展,砖石枋木,砖石加工精细了。

  (7)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3,试述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区别:

  1)前者以祖国各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优美风景为创作源泉。

  2)前者以提供皇宫贵族休息,娱乐之处,后者是贵族富商以及官僚地主的生活享乐

  而建的。

  3)前者在大范围内以堆土形成山丘涧壑的地形,再适当点缀山石,山中叠山,假山与真山相结合。后者以山石造山为主。

  4)前者花木配植规模大而多作群植或成林布置,后者以单株为主。

  私家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

  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又互相贯通,联为整体。园中空间与景物布置主次分明,不宜均匀分布。大小空间疏密相间,构成有节奏的变化。

  水面的处理方面。池的大小有主次之别,水面处理有聚分不同。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

  假山是园景中的重要因素,叠石造山是为了创造山林景色。体形高大的山林,一方面可以在

  山上建亭阁,眺望园林,俯望全园,达到扩大空间感的目的,另一

  方面可以阻隔视线,增加园中宁静的气氛。

  建筑处理方面,建筑物在

  我国古代园林中占有

  极重要的位置。山池是园景的骨干,欣赏山池风景的位置,则常在建筑物内,同时建筑又是与山,池,花木共同的构成园景。所以它即是观察对象,又是风景观赏点。

  花木在

  私家园林中以单株为主观赏,园林以老树为难得,略有几株,能使园林显的苍古深郁。

  4,试述唐长安城的规划特点

  (1)

  长安城最显著的特点是整齐划一,功能分区明确,位于全城的北部正中为宫城,官府集中于宫城南侧的皇城内,与居民市场分开。全城东西18里,南北15里,中轴线北端是皇城与宫城。

  (2)109个里坊和2个市。东市与西市,东城与西城

  人口密度差距大。

  (3)街道与街景单调。

  5,试述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发展

  ①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在城南加筑外城,主要为手工业、商业区及天坛、先农坛。

  ②内城城门都有瓮城,上建城楼和箭楼。

  ③皇城位于内城中心偏南,呈不规则呈方形。宫城四角建有华丽角楼,西面辟们,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听政之所,城外有护城河。

  ④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所有城内宫殿及其它重要建筑都沿此轴结合起来。

  ⑤内城街道沿用元大都的,城内干道以平行于主轴的两条为主,胡同与胡同之间配次干道,形成相互垂直的方格网。

  ⑥饮水主要靠人工凿井。护城河只起防卫、排泄雨水之用,城中什刹海、太液池起空气调节作用。

  ⑦北京市肆相对集中在皇城四侧,形成四个商业区,各行业有“行”的组织。

  ⑧大小干道下用砖修排雨和污水的暗沟。

  六,绘图题

  1,绘出唐代佛光寺大殿的正立面图。

  2,绘出妙应寺白塔的立面图。

  3,绘出唐乾陵的总平面图

  4,绘出天坛的总体平面图

  5,给下图填空

  第一排:重檐庑殿、庑殿、歇山

  第二排:卷棚、悬山、圆攒尖、四角攒尖

  第三排:硬山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题目二

  一、选择(15分,可随机抽取15道题)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A穿斗B内柱升高

  C彻上露明造

  D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

  A小木作B大木作

  C铺作D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

  A宋B宋以前C明清D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

  A隆兴寺摩尼殿B晋祠圣母殿

  C华严寺薄伽教藏殿D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

  A斗口高

  B斗口宽

  C单拱宽B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A、宇文恺

  B、李诫

  C、蒯祥

  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

  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

  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

  A模数化

  B承重

  C装饰

  D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

  A晋

  B冀

  C苏

  D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

  A东周

  B西汉

  C唐宋

  D明清

  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

  A宗法制度B秦始皇C胡服骑射D丝绸之路

  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

  A南怀仁

  BW·钱伯斯CJ·朗世宁D汤若望

  13.以下哪条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

  A全面保护B重点保护C有限保护D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

  A历史主义B民族形式C中国固有形式D民粹主义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

  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

  A、兆域图

  B、西京长安图

  C、平江府图

  D、清明上河图

  17.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

  A、青龙

  B、白虎

  C、朱雀

  D、玄武

  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城的风貌。

  A、西汉长安

  B、唐长安

  C、北宋汴梁

  D、明南京

  19.我国宋代建筑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是指:()

  A、《营造法式》

  B、《木经》

  C、《冶园》

  D、《工程做法》

  20.下列建筑属于宋代建筑的是:()

  A、小雁塔(唐)

  B、摩尼殿(北宋)

  C、飞云楼

  D、西安钟楼

  21.目前我国保存有三城三河的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的城市是()

  A、春秋淹城

  B、曲阜鲁故都

  C、燕下都故城

  D、东汉洛阳。

  22.在汉朝,规定在皇帝登位()年开始营造皇陵。

  A、第一年

  B、第二年

  C、第三年

  D、第四年

  23.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是()

  A、唐乾陵

  B、汉文帝灞陵

  C、汉武帝茂陵

  D、宋裕陵

  24.下列属于道教建筑的是:()

  A、洛阳白马寺

  B、武当山建筑群

  C、天龙山石窟

  D、安徽九华山建筑群

  25.浙江普陀山供奉的是()菩萨道场。

  A、文殊菩萨

  B、普贤菩萨

  C、地藏菩萨

  D、观音菩萨

  26.()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

  A、山西佛光寺大殿

  B、山西应县木塔

  C、蓟县独乐寺山门

  D、河北正定隆兴寺

  27.有藏传佛教博物馆之称的是()

  A、布达拉宫

  B、普陀宗乘庙

  C、雍和宫

  D、席力图召

  28.下列属于楼阁式塔的是()

  A、河南嵩岳寺塔

  B、小雁塔

  C、苏州虎丘塔

  D、云南大理三塔

  29.天安门的屋项形式是()

  A、庑殿式

  B、歇山式

  C、悬山式

  D、复合式

  30.天坛的屋项形式是()

  A、庑殿式

  B、歇山式

  C、攒尖式

  D、复合式

  二·简释(10分,可随机抽取5道题)

  1.一池三山

  2.黄肠题凑

  3.抱厦

  4.叉柱造、5.缠柱造、6.永定造

  7.副阶周匝

  8.收

  山

  9.推山

  10.阑额

  11.普拍枋

  12.和玺彩画

  13.旋子彩画

  14.苏式彩画

  三、图释(10分,随机抽取5道题)

  1.两出羡道2.鸱尾

  3.悬鱼4.吻

  5.驼峰6.单槽地盘分槽图

  7.双槽8.分心斗底槽

  9.金箱斗底槽10.覆盆式柱础

  11.覆莲式柱础12.藻井

  13.重檐庑殿14.重檐歇山

  15.斗尖16.嫩戗发戗

  17.水戗发戗18.菊花头

  19.霸王拳

  四、填空(共20分,随机抽取10道题)

  1.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的模数制,宋代用“____”,清代用“_____”作标准。

  2.____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有六、七千年,这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3.《清式营造则例》是_____(人名)根据_____《

  》编著的。

  4.计成在《园冶》认为,第园筑之主,犹须什(),而用匠什()。

  5.“择中”思想见于《

  》一书,其中的“国”指()。

  6.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平面柱网由内外两圈柱组成,这种形式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_____”。

  7.中国营造学社诞生于()年,创始人是()。

  8.清式七檩举架的飞檐为()举,檐步为()举。

  9.我国近代建筑的主体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___、___、___。

  10.宋代用材的材等折变率为();清代斗口的等级折变率为()(数值)。

  11.唐宋木构殿堂有()个水平结构层,其中最复杂的一个实际上属于()结构。

  12.江南园林边界模糊的空间效果,主要是以()和()手法取得的。

  13.中国古代营居喜用木构,这与()观念不无关系,也是()结构不发达的一个原因。

  14.上海大厦(百老汇)属于()风格,是()的端景。

  15.历史上外来建筑文化移入中国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其英文表达可用()一词,而当代建筑的一大倾向是“趋同”,英文表达为()。

  16.在我国古代氏族社会时期,房屋营建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主要有两种:_______、_______。

  17.我国现存最早的塔是_______。

  18.我国的古代佛塔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基本类型。

  19.中国古代城市有三个基本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国的五大古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地方城市的基础设施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窑洞主要的三种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试举出我国民居的四种具体实际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故宫中的前三殿和后三宫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三种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6.五岳、五镇是山神,其中五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我国古代的宗教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浙江普陀山供奉的是_______菩萨道场。

  29.我国的佛寺的组合形式,大体上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的两大类型。

  30.我国现存最大的经幢是_______。

  31.我国的佛教石窟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我国摩崖造像的代表建筑有:_______、_______。

  33.大约六、七千年前,我国广大地区都已进入氏族社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有主要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的___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的___房屋。

  34.中国最早的佛寺是建于()朝的()寺,现存元朝以前最大的佛殿是()朝的()大殿。

  35.古代木构建筑用材的模数制,大约开始于()朝,成熟于()朝,在清代称为(),是()式建筑用材的标准。

  36.古代屋顶色彩等级最高的是()色,最低的是()色,清代皇家建筑彩画主要为()彩画和()彩画。

  37.梭柱大约出现于()朝,琉璃瓦大量用于屋顶始自()朝。古代最高等级的建筑基座称(),是从()传入的。

  38.“民族固有形式”的口号盛行于本世纪()年代,但当时上海盛行的摩登建筑却是()风格,代表作是外滩的()和()。

  39.中国古代都城的居住区划分单位在汉朝称(),在唐朝称()。

  40.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是(),属于()门形制。

  41.秦始皇陵的陵台底边长达()米,这种陵台在汉代称()。

  42.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从()朝起开始建造佛塔,属于()门形制式。

  43.苏州传统住宅侧路上的主要建筑是(),为建筑中最精彩的部分。厅堂内的轩,以()椽构成。

  44.“阿以旺”是()族的一种典型住宅形式,特指住宅的()。

  45.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古代木构殿堂是()和()。

  46.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厅堂是(),现存最早的砖建筑是()。

  47.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清代的斗口分为()个等级。

  48.宋代名匠喻浩写过一部(),还设计了著名的开封()塔。

  49.宋辽金时期的木楼阁上下层结构连接方式多用()造,结构抗震的关键部位是()。

  50.上海沙逊大厦(和平饭店)是由()设计的,属于()风格。

  51.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是(),属于()风格。

  52.中国近代首批建筑师多毕业于美国的()大学,那里曾是()派的大本营。

  53.《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的作者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主编是()。

  54.春秋时期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的出现。

  55.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在()的开始兴起,到()有了较大的发展。

  56.河南开封国寺塔,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福建()寺两座石塔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塔。

  57.清式大木作中普通台基高等于檐柱高的();柱础高为柱径之()。

  五

  作图(20分,抽取4道题)

  1.河南偃师二里头1号宫殿遗址(平面)

  2.四川雅安高颐墓阙(立面)

  3.汉长安礼制建筑群

  (鸟瞰)

  4.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平面和立面)

  5.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平面、立面和剖面)

  6.西安荐福寺小雁塔(透视)

  7.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平面和立面)

  8.大明宫含元殿(平面和透视)

  9.独乐寺观音阁

  (透视、*剖面)

  10.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平面、*立面)

  11.晋祠圣母殿

  (平﹑立﹑剖面图)

  12.绘出四铺作斗拱正、侧面图,并绘出华拱和令拱断面

  13.楼阁式塔与密檐塔

  14.绘出清式歇山顶纵剖面图,并注明主要构件名称。

  15.试以不少于3幅的系列简图概括出江南民居的主要特征。

  16.宋式须弥座立面图

  17.清式7檩重檐殿堂剖面。

  18.北京天坛平面。

  19.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正立面

  20.北京四合院平面

  21清式栏杆立面图

  22.五踩斗拱

  23.北京天坛祈年殿正立面图

  24.南禅寺大殿正立面图

  25.元大都--总平面图

  26.北京故宫--总平面图

  25.抬梁式木构架剖面图

  26.穿斗式木构架剖面图

  27.清式五踩斗拱侧立面与正立面

  28.云南一颗印

  29.傣族干阑

  六

  简答题(10分,抽取2题)

  1.简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优势与不足。

  2.试简述春秋时期编写成书的《周礼·考工记》谈到帝王之都的设计时“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一段话的基本含义。

  3.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哪四个阶段?

  4.我国历代各朝宫殿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5.概述唐宋与明清斗拱的不同特点。

  6.中国佛教石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概述宋代材份制与清代斗口制的异同。

  8.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9.结合北京故宫太和殿谈清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10.概述宋代材份制与清代斗口制的异同。

  11.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12.魏晋山水诗对园林有何影响?

  13.清式彩画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14.概述颐和园的总体布局和组景特点。

  15.简述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形式。

  16.试述明清北京城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其在建筑史上的意义.价值。

  17.联系中国古代建筑实例,分析古代人的建筑观。

  18.试分析紫禁城规划及建筑特点。

  19.中国古建筑大木结构的基本构成方式及构件是什么?各起什么作用?20.谈我国古代建筑屋面曲线构造上的成因与演变过程。

  21.试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园手法。

  22.概述佛光寺大殿的建筑特点,并比较它与明清建筑在构架形式和外观造型上有何不同?23.试述传统私家园林的造园特点(比较北京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的异同)。

  24.中国古建筑庭院布局的特点。

  25.写出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构件名称。

  26.中国建筑开间的特点。

  27.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有哪些,请画出简图表示可加文字说明。

  28.斗拱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起什么作用,请用简图表示出“斗”、”拱”。

  29.元大都的规划特点。

  30.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期积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其主要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31.嵩岳寺塔的建筑特点

  32.北宋东京城的特点

  33.《营造法式》及其成就

  34.宋式建筑的风格特征

  35.唐长安城的特点是什么?

  36.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的特点是什么?

  七、论述题(15分,抽取1道题)

  1.谈谈

  《考工记》

  “营国制度”及对后世的影响。

  2.试述中国古代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佛寺中国化的过程

  4.中国皇家园林的特征

  5.试述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6.唐大明宫的主要有成就和特点有哪些?

  7.试述宋代建筑的发展与革新

  8.试述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发展。

  9.试述明代建筑的发展特点。

  10.五门制度及清代皇城五门

  11.儒家礼制对中国皇家园林的影响

  12.论述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艺术成就。

  13.论述明清北京天坛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和设计方法。

  14.结合实例分析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在造园手法上的异同。

  15.我国民居住宅构筑类型与主要分布地是怎样的?

  16.试论述中国宫殿建筑的礼制内涵。

  17.简述中国近代建筑中传统复兴的三个阶段、特征、代表建筑。

  18.从唐代到清代中国建筑造型的演变规律是怎么样的?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题目三

  识图题(绘图题)

  写出下图所示对象的名称、朝代、地点

  临潼姜寨原始社会氏族村落遗址平面

  陕西长安县客省庄原始社会半地穴住宅遗址平面

  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平面

  隋唐洛阳总平面

  唐长安总平面

  岐山凤雏西周建筑遗址平面

  唐大明宫总平面

  唐大明宫麟德殿平面

  明清北京城总平面

  四川雅安高颐墓阙,汉

  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石刻所示唐代佛殿

  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平面,唐

  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剖面,唐

  山西五台县南禅寺立面,唐

  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立面,唐

  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平面,唐

  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剖面,唐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立面,宋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平面,宋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剖面,宋

  山西太原晋祠飞梁,宋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宋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辽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剖面,辽

  山西永乐宫三清殿,元

  山西永乐宫三清殿立面,元

  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墓塔,唐

  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唐

  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唐

  山东济南神通寺四门塔,隋

  北京妙应寺白塔,元

  江苏南京栖霞寺舍利塔立面,五代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辽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剖面,辽

  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五代

  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平面,五代

  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剖面,五代

  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外观,唐/宋

  福建泉州开元寺塔,宋

  北京正觉寺金刚宝座塔,明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唐

  河北赵县赵州桥(安济桥),隋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

  陕西乾县唐乾陵总平面

  北京昌平明十三陵总平面

  明清北京故宫鸟瞰

  明清北京故宫午门

  明清北京故宫中和殿

  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立面

  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平面

  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剖面

  北京天坛总平面,明清

  北京天坛祈年殿立面,清

  北京天坛祈年殿藻井,清

  北京天坛皇穹宇,清

  北京天坛皇穹宇平面,清

  北京天坛圜丘,清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清

  写出下图所示的建筑类型名称、主要分布区域

  北京四合院

  黄土高原窑洞

  吊脚楼(四川、贵州)

  云南傣族民居

  藏族民居

  云南“一颗印”

  写出下图所示园林的名称、地点

  北京颐和园

  北京颐和园

  北京北海

  苏州网师园

  承德避暑山庄

  苏州拙政园

  给下图填空

  第一排:重檐庑殿、庑殿、歇山

  第二排:卷棚、悬山、圆攒尖、四角攒尖

  第三排:硬山

  从中轴线往右:明间、次间、梢间、尽间

  写出下图所示的结构形式

  叠梁式

  井干式

  穿斗式

  写出下图所示构件的名称

  答案:

  脊桩扶脊木脑椽脊垫板脊瓜柱三架梁上金桁2脊桁脊枋角背61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题目四

  选择题

  1.

  《营造法式》的成书年代:()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

  2.

  清代斗拱一般不再用于:()A装饰B结构C度量D象征

  3.

  如果用宋代殿阁地盘图来描述明清故宫太和殿的平面形制,应该属于:()

  A金厢斗底槽B单槽C双槽D分心槽

  4.

  以下哪一位是中国古代造园专著的作者:()A李渔B计成C张南恒D戈裕良

  5.

  平闇天花主要用于那个朝代:()A唐辽B宋元C明代D清代

  6.

  《营造法式》中规定材等分为几等:()A六等B八等C九等D十一等

  7.

  北宋“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景象是哪个城市:()A临安B汴梁C长安D洛阳

  8.

  佛光寺大殿的平面形式是:金厢斗底槽

  9.

  北京城的内城城门名称是:()正阳门

  10.

  嵩岳寺塔平面轮廓形状为:()正十二边形

  11.

  下面哪一个不是单层塔:()嵩岳寺塔(15层)

  12.

  出三跳的斗拱在宋代称为六铺作,出四跳的斗拱称为七铺作

  13.

  老子《道德经》“凿户牖以为室”的下一句为:()

  当其无有室之用

  14.

  隋大兴城的规划设计者为:()A宇文凯

  15.

  北京故宫天安门前院落的形状为:()A凹字形B工字型C“L型”D“T字形”

  16.

  清代工部工程做法中规定大木建筑斗口分为几等:()A八等B九等C十一等D十三等

  17.

  下面哪种不是我国传统木构架结构体系:()C穴居式

  18.

  “斗拱宏大,出檐深远”形容的是哪个朝代木构殿堂的风格:()A唐代B宋代C

  明代D清代

  19.

  歇山式屋顶又称为:()九脊殿

  20.

  下面哪本书是成书与元明之际的民间建筑书籍:()

  A营造法式B营造法原C鲁班经匠家镜D喻浩所著木经

  21.

  图片中的建筑的名称是:()

  A承德普宁寺大乘阁B宋画滕王阁C唐大明宫麟徳殿D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22.

  图片中的建筑的名称是:()

  A承德普宁寺大乘阁B宋画滕王阁C唐大明宫麟徳殿D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23.

  图片中的建筑的名称是:()

  A承德普宁寺大乘阁B宋画滕王阁C唐大明宫麟徳殿D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24.

  图片中的建筑的名称是:()

  A承德普宁寺大乘阁B宋画滕王阁C唐大明宫麟徳殿D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25.

  图示斗拱称为:()A四铺作B五铺作C六铺作D七铺作

  26.

  抄手游廊出现在哪种民居中:(北京四合院)

  27.

  三间四耳一颗印是哪里的民居:(云南一颗印民居)

  28.

  “三堂两横”是哪地民居平面布局方式:(福建五凤楼)

  29.

  唐代木构中普拍枋与阑额的关系是:()

  A宽于闹额B等于闹额C窄于阑额D无普拍枋

  30.

  “五山屏风墙”、“观音兜”是什么构件()。

  A园林中的墙B院墙、围墙C室内分隔墙D高出屋面的山墙的造型

  31.

  承德外八庙中普陀宗乘之庙是仿哪座喇嘛教建筑而建的:()

  A札什伦布寺B塔尔寺C布达拉宫D萨迦寺

  32.

  《营造法式》中规定的“侧脚”指的是:()

  A山墙向内侧倾斜B外檐柱向内倾斜C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逐间升高D即“移柱法”

  33.

  内之为城,城外为之郭,其中郭又称为:()A子成B大内C罗城D内城

  34.

  下面哪一个不是唐塔:()

  A西安小雁塔B登封净藏禅师他C西安兴教寺玄奘塔D定县料敌塔

  35.

  夏商时期宫殿的形式是:()

  36.

  秦汉时期宫殿的形式是:()

  A茅茨土阶B高台宫室C宏大的前殿与广阔的宫苑相结合D纵向三朝五门布置

  37.

  祖宗祭祀由庙祭到墓祭的转变发生在:()A秦B西汉C东汉D唐

  填空题

  1.

  第一组

  1.1.

  抬梁式

  、穿斗式和井干式为我国传统木构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中国建筑的图腾斗拱在很大程度上留有

  井干式

  建筑的遗意。

  1.2.

  先秦老子《道德经》书中“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的精彩论述堪称我国最早的建筑空间论。

  1.3.

  我国一直最早由绑扎转为榫卯连接的木构建筑遗址为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最能体现多组团向心布置的聚落遗址为陕西临潼

  姜寨仰韶文化村落

  遗址。

  1.4.

  庭院式

  和合院式为我国传统院落空间布局的两种基本形式,遗址最早的合院式布局实例为陕西岐山

  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

  1.5.

  秦始皇陵的巨大斗形封土称为

  方上

  ,明清两代帝王陵的穹窿形封土称为

  宝顶。1.6.

  明初官至工部左侍郎的苏州匠人

  蒯(kuai)祥

  为北京故宫乃至整座北京城的建造做出了巨大贡献,清末民初苏州匠人

  姚承祖

  著有《营造法原》,从中可以看出苏州工匠的技术水平。

  1.7.

  北宋汴梁是我国第一座有里坊制向

  厢坊治

  转化的君主专制时代的都城,中国古代城市化最高峰时期的都城是南宋的临安。2.

  第二组

  2.1.

  《考工记》关于城市营建的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2.2.

  四川雅安的高颐墓石阙

  是现存最雄壮优美的汉阙实例,后世唐代大明宫含元殿左右的翔鸾阁和栖凤阁,以及明清故宫南部的午

  门都还存留着这一建筑形式的余绪。

  2.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宫室主要殿堂采用了

  东西堂

  制度,隋唐时期宫室则在纵深方向上重新比附周礼中三朝制度,即大朝、日朝、长朝。2.4.

  一般认为建于公元523年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十二边形塔,同在嵩山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八边形塔。

  2.5.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殿堂为建于公元

  85年的佛光寺大殿,最古老的木构厅堂是建于公元782年的南禅寺

  大殿。

  2.6.

  北宋画家

  张择瑞

  的《

  清明上河图

  》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梁沿汴河两岸生机勃勃的城市景象。

  2.7.

  北宋文学家李格非的《

  洛阳名园记

  》是记录北宋园林面貌的重要文献。

  3.

  第三组

  3.1.

  梁思成研究中国古塔,把塔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

  、单层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3.2.

  我国建筑发展的特点是官式建筑时代特征明显,而民间建筑则

  地域性

  特征明显,而各种建筑类型空间构成同质化倾向显著,都有

  院落式

  布局的特点。

  3.3.

  北宋初年浙东木匠

  喻皓

  著有《

  木经

  》一书,可惜已经失传,现存沈括《梦溪笔谈》摘录了原书若干片段。

  3.4.

  出三跳斗拱宋代称为

  六

  铺作,在清代则成为七踩斗拱。唐代建筑光寺大殿外檐斗拱外出

  跳,成为七铺作。

  3.5.

  无锡

  寄畅

  园较多地保存着明末的布局面貌,集中而典型地体现了大造园家

  的回归现实主义的造园思想。

  3.6.

  应县木塔外观

  层,内部结构层为九层。

  4.

  第四组

  4.1.

  穿斗

  式木构架具有用料小,适应性广,整体性强的特点,适宜建造造价低的住宅屋舍一类建筑,而抬梁式木构架则常用于宫殿佛寺等大型重要建筑。

  4.2.

  《周礼·考工记》云“上欲尊而宇欲卑,上尊而宇卑,则

  吐水疾而溜远

  ”,使屋顶似乎可以排水快而远,是屋顶形成圜和曲线的原因之一,如翼轻展的曲线美也随之形成。

  4.3.

  《营造法式》的著述者为北宋时期将作监

  李诫

  ,汇集

  历来工匠经久可行

  之法,对技术的总结与传播起了很重大的作用。

  4.4.

  清故宫建筑有琉璃屋顶的剪边形式,如文渊阁是

  黑

  琉璃绿剪边,而御花园的浮碧亭等则是

  绿

  琉璃瓦黄剪边。

  4.5.

  清式彩画分为

  和玺彩画

  、旋子彩画、苏式彩画等。

  4.6.

  建筑屋顶中,为了防止屋脊显得短小,常常把庑殿顶的正脊向两侧

  推出

  ,从而使四条垂脊形成空间曲线,这种做法称为

  推山。4.7.

  与普通建筑台基相对应,富于装饰的华丽的建筑基座

  须弥

  座,形式来源于佛教莲花座。

  5.

  第五组

  5.1.

  斗拱在宋代称为

  铺作

  ,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清代称为斗科或斗拱,江南称为

  牌料。5.2.

  中国氏族社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

  长江

  流域多水地区的干阑式建筑,另一种是在黄河流域的木骨泥墙

  房屋。(由巢居发展)(由穴居发展而来)5.3.

  汉代木构建筑渐趋成熟,根据当时的画像砖、画像石、明器等间接资料来看,后世常见的抬梁式

  和穿斗式

  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

  5.4.

  北魏年间建造的嵩岳寺塔的形式为

  密檐式砖

  塔,它的二层以上部分为

  15层密檐,卷杀曲线优美。

  5.5.

  北宋末年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中规定,把

  材

  作为造屋的尺度标准,即将木构架建筑的用料尺寸分成

  八

  等,按照屋宇的大小主次量屋用材。

  5.6.

  明

  代末年私家园林有了很大发展,计成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著成《园冶》一书,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艺术著作。此书层传道日本,被称为《

  夺天工

  》。明代造园工人技术也提高了,有专门叠山种花的“山子、花园子

  ”。

  5.7.

  清代宫廷建筑设计和预算分别由样房和算房承担,样房是由雷姓世袭,称为

  样式雷

  ,其祖雷发达是木工,所存建筑设计模型称为

  烫样

  ,图纸称画样。

  5.8.

  唐代佛光寺大殿外檐斗拱外跳华拱第一、三跳头上不置横拱称为偷心造,第二、四跳头上置横拱,称为

  华拱。6.

  第六组

  6.1.

  北宋时政府颁布了建筑预算定额《

  营造法式

  》,它是王安石变法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财政开支,保证

  工程质量。6.2.

  清代北京沟渠疏浚有董姓商人世袭承揽,称为“沟董

  ”。

  7.

  第七组

  7.1.

  清式大木做法分为大木大式和

  大木小式,大木大式建筑使用斗拱结构

  ,有时又称为殿式建筑。

  7.2.

  战国时期城市大发展,里坊制确立: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定在一些定时开闭的“”中,均环以高墙,由专人管理。

  7.3.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石窟寺可以分为塔院型、僧院型

  和

  佛殿型

  三种。

  7.4.

  现存最早的单体木构建筑为唐代的佛光寺

  大殿和

  南禅寺

  大殿。

  7.5.

  明中后期,江南出现了一批造园专家,如计成、康熙时的、周秉忠等,他们原是文人,擅长绘画,又参与造园设计与施工。

  7.6.

  关于古建筑有些通假字,例如商周陵墓,常常四向有斜坡墓道向椁室,称为“木椁(guo)室

  ”,汉代随葬品冥器也称为“明器

  ”。

  7.7.

  1929年,民国政府曾经有一个“上海新市区规划”,想与租借争辉,以现江湾

  一带为中心共七千余亩土地进行规划建设,但未完成。

  8.

  第八组

  8.1.

  中国古代城市布置中,所谓“筑城以卫君

  ,造郭以守民”,城郭的功能区分很明确,城市保护国君的,而郭是

  看管

  人民的。

  8.2.

  明初规定,庶民所居房屋,不许超过“三

  间五架”,不许用斗栱彩绘,否则称为儹越,其中“”,指的是由相邻的两榀屋架构成的空间。

  8.3.

  长安城是汉武帝所建最大宫殿,他迷信神仙之说,在公众治太液池,池中堆蓬莱、方丈、瀛洲

  、诸山,象征东海神山。

  8.4.

  中国古代统治者崇尚儒学,全国普遍建文庙,各地均模仿曲阜孔庙,形成一个特殊的系统,如泮池、“”照壁、棂星门、“”牌坊、大成殿等,均为同一模式演变而成。

  8.5.

  北京故宫从大清门到太和殿,中轴线上依次布置通过

  座门、个封闭空间,总长1700余米,形成三处空间高潮:天安门、午门、太和殿。

  8.6.

  关于古建筑有些通假字,例如清式彩画中最尊贵的和玺彩画也称为“宫廷建筑

  彩画”,屋顶形式中的歇山顶也称为

  九脊顶

  屋顶顶等。

  8.7.

  1928年成立的中国营造学社,是近代建筑领域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术机构,在学社创办人朱启钤和主要研究人员

  梁思成

  和

  刘敦桢

  的带领下,进行了大量工作,出版了学术刊物《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9.

  第九组

  9.1.

  汉代的一种住宅形式

  坞堡

  ,即平地建坞,四角建楼,略如城制,坞主多为豪强地主,以加强防卫,现存福建

  永定客家土楼

  民居既是其影响的余音。

  9.2.

  天安门的屋顶形式称为

  重檐歇山顶

  ,太和殿的屋顶形式称为

  重檐庑殿顶。9.3.

  唐到五代是我国家具形式大变革时期,南北朝时期尚普遍保持的的起居习惯,至此基本绝迹,代之以

  的各种家具以适应当时已经普遍的垂足坐习惯。

  9.4.

  北宋是保持古代

  陵制的最后时期,献殿和龟头屋墓室在同一轴线上,到了明清,就成为:

  、方城明楼和宝城地宫的形式。

  9.5.

  明清时期佛寺布局逐渐规整化,沿中轴线对称布置建筑,如山门、钟鼓楼、天王殿

  、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

  、僧人用房等。

  9.6.

  北京故宫前三殿中的主殿奉天殿,明代原为重檐庑殿

  九

  间殿,属于最高级殿宇,清代改建为

  间,但总尺度没有大的变化。

  9.7.

  南京中山陵采用竞赛的方式选择了建筑师

  吕彦直

  的方案实施。

  10.

  第十组

  10.1.

  在构造上,檩条搁置在梁头上,梁再搁置在柱头上,这种木构架形式成为

  抬梁

  式。

  10.2.

  佛教石窟著名的有敦煌石窟、河南洛阳龙门

  石窟、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

  石窟、天龙山石窟等。

  10.3.

  现存单体尺度最大的木构单体建筑为

  佛光寺大殿

  和明长陵。10.4.

  上海真如寺大殿是江南保存最好的元

  代木结构建筑。

  10.5.

  计成所著《

  园冶

  》一书中有“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

  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的说法,来说明园林意匠的重要性。

  10.6.

  建筑角梁的构造做法在南方以苏州一带的水戗发戗和

  嫩戗(qiāng)

  发戗两种形式为代表,戗指的是建筑的戗脊,发戗就是

  起翘。10.7.

  清官式建筑屋面举高,其中飞檐为

  三五

  举,脊步为

  九

  举,其余按照檩数不同,分别为五举、六五举、七举、七五举等。

  10.8.

  清承德外八庙建筑群中的普陀宗乘庙模仿了藏地的布达拉宫

  形式。

  问答题

  1.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和特点

  答:1.穿斗式:用穿枋吧竹子串联起来,形成一品一品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

  2.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撑起较短的梁

  3.井平式;用天然原木或者经过加工成为方木,多角形的幕僚层层叠成为房屋墙体,木头围成矩形木框,层层叠叠,木头承重。

  2.

  屋面举架是什么意思?

  答:举是指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和屋面的材料而定。如《考工记》中即有“匠人为沟洫,葺屋三分,瓦屋四分”的记载,这表明至少在战国时已对草顶和瓦顶屋面规定了不同的坡度。

  3.

  中国古建筑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建材之一有何优缺点?

  答:优势是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缺点是木材越来越稀少,木架建筑易遭火灾,白蚂蚁对木架建筑的严重威胁,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

  4.

  分析北京故宫中轴线前三殿以南的空间处理手法?

  答:利用建筑群来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的主要手法是在1.6km的轴线上,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宏伟。

  北京故宫从大清门起经过6个封闭庭院而后到达主殿:大清门北以500余米长的“千步廊”组成一个狭长的前院,再接一个300余米长的横向空间,形成丁字形平面,北端就是高耸的皇城正门——天安门,门前配有白石华表,金水河桥,形成第一个高潮。进入天安门,是一区较小的庭院,尽端是体量、形式和天安门相同的端门。这种重复,使天安门的形象得到加强。通过端门,进入一个深300余长的狭长院落,午门以其丰富的轮廓和宏伟的体量形成第

  二个高潮。午门内是太和门庭院,宽度达200余米,至此豁然开朗。过太和门,庭院更大,是一个面积4公顷多的近乎正方形的大广场,正中高台上的太和殿有10余座门、楼和廊庑环列拱卫,达到全局的最高潮。在建筑处理上,应用以小衬大、以低衬高等对比手法突出主体。

  5.

  南北朝时石窟寺有几种类型?

  答:石窟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塔院型,二是佛殿型,三是僧院型,此外还有一种小窟,分布在一、两类窟的周围,也属打坐用的禅窟。

  6.

  分析明清江南私家园林水面处理手法。

  答:手法:水面处理有聚分之别,小园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铺。池的平面以不规则状为佳,可与整体布局相协调。水面分隔采用桥、廊、岛为宜,尤以桥与廊为妙,能使水面空间既隔又联,相互交融渗透,层次丰富。这些都是小园设计中扩大空间感的巧妙手法。

  艺术成就:江苏无锡寄信畅园,苏州留园,苏州拙政园,吴江退思园,扬州个园

  7.

  清代皇家园林的造园指导思想,或者说常用手法如何?

  答:手法:苑囿,又更具自然山水改造而成,因此各国都巧于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形

  成各自特色。清代苑囿理景的指导思想是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根据各园的地形特点,把全园划分若干景区,每区再不止各种不同趣味的风景点和园中园,如静明园有32景,避暑山庄有康熙时的36景和乾隆时的36景,圆明园有40景,每景都有点景的提名。实际上,这种方法采自西湖10景等江南名胜风景区的理景办法。所以祖国各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优美风景,是清苑囿造景的创作源泉。

  艺术成就:圆明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8.

  请解释金厢斗底槽?

  答:宋代《营造法式》中列举的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厢斗底槽)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实例: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殿。

  9.

  进行穿斗式和抬梁式木构架优缺点的比较

  答: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空间。

  10.

  什么是斗拱?斗拱是由哪些构件组成的?每种构件的作用如何?

  A、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有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递到柱上.它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此外,它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B、斗拱是由斗、拱、昂、翘、升组成的C、。华拱:向外悬挑的短臂梁,是斗拱的主干部分;斗:拱与昂的支座垫块;昂:斜的悬臂梁,和华拱的作用相同(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唐宋以前,斗拱的结构作用特别明显,布置疏朗,用料硕大,明清以后,斗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丛密,用料变小)

  11.

  唐宋明清的建筑发展特点概述?

  答:唐: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单体建筑形式成熟,群体建筑轴线组成,主次明确,环境存托主体。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用材制度出现

  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都料”专业技术熟练

  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仿木结构,四边形为主。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熟练。斗栱宏大,出檐深远——宏大豪放的风格,屋顶舒展——斗栱的受力性质直接表现为建筑美。色彩明快,琉璃剪边为主,常见绿色、黄色、蓝色。

  宋

  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3.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题建筑。

  4.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明

  1.砖石普遍用于居民砌墙。

  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

  3.木结构方面,经元代简化,到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

  小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建卷杀简化。

  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日趋定型化。

  清

  1.园林达到了机盛期。

  2.藏传佛教建筑兴盛

  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4.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

  5.建筑技艺仍有提高。

  12.

  《营造法式》的主要内容、著书人、历史背景、历史评价如何?

  答:两宋手工业与商业发达,使建筑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但政治混乱,国力衰弱。《营造法式》是王安石变法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省国家财政开支,保证工程质量,《营造法式》是当时朝廷曾下令指定的各种财政,经济条例之一。(背景)

  著书人:将

  作监

  李诫

  评价: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书中资料主要来自历来工匠想传经久可行之法,不仅对北宋末年京城的宫廷建筑有直接影响。南宋时,还因在苏州重刊而影响江南一带。

  13.

  减柱法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答:元代一般寺庙建筑加工粗糙,用料草率,常用弯曲的木杆作梁架构件,许多构件被简化了,或者取消斗拱,使柱与梁直接连结,斗拱用料减少,不用梭柱,直梁、月梁,而用直柱、直梁,即使用草栿做法或弯料做梁架也不加天花等等,都反映了社会经济凋

  零和木材短缺而不得不采用了种种节约措施。(材料短缺,在祠庙垫宇中抽去若干柱子就是减柱、移柱法。构件简化,省略斗拱,用直梁、直柱)。山西洪洞广胜下寺和山西永济永乐宫。

  14.

  请比较明代建筑木构架与唐宋木构架的风格特点。

  答:唐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用材制度的出现,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进步,艺术加工真实成熟。斗栱宏大,出檐深远,宏大豪放,屋顶舒展,斗栱受力性质直接表现为建筑美。

  宋代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营造法式》成书。

  明代斗栱的结构作用减少,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简化。

  唐代多采用板行与直椂窗,宋代则采用格子门,格子窗,明代基本沿用。

  15.

  中国佛塔的主要类型是如何划分的?各举一实例。

  A、中国古代佛塔类型有:楼阁式塔、单层塔、密檐塔、喇嘛塔和金刚宝座塔

  B、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我国现存唯一的木塔、C、单层塔,山东济南隋代神通寺四门塔

  D、密檐塔,河南登封北魏嵩岳寺塔,我国现存最早的砖塔,E、金刚宝座塔,源于印度,北京明代正觉寺塔,F、喇嘛塔,源于印度,北京元代妙应寺白塔

  16.

  屋顶做法中何谓推山、收山?

  答:推山:是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

  收山:是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增加了顺梁或扒梁和采步金梁架等)。

  17.

  清工部《工程做法》的内容和评价如何?

  答:内容:列举了27种单体建筑的大木作法,并对斗栱、装修、石作、铜作、画作、雕銮作等做法和用工,用料都作了规定。

  评价:对加快设计与施工进度及掌握工料都有很大的帮助,而设计工作可集中精力于提高总体布置和装修大样的质量,是一份珍贵的研究清代建筑的档案资料。

  18.北宋的城市结构由里坊制转向厢房制的起点。

  答:北宋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唐以前的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以保证统治者的安全。但是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要求突破这种封建统治的制度。到了宋朝,都城汴梁也无法再采取里坊制度和夜禁,虽然保留“坊”名称,但实际内容已改变。

  19.北京故宫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名称

  答:

  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

  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钦安殿----神武门----景山(万春亭)

  余姚河姆渡

  干阑式

  榫卯技术

  西安半坡、陕西临潼姜寨

  木骨泥墙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

  汉

  河南偃师二里头

  庭院式建筑

  陕西岐山凤雏村

  第一座四合院

  用屋面瓦

  造长城

  中山王“兆域图”(最早总平面)

  秦始皇骊山陵(最大最高的陵)

  宫殿

  东西堂制(汉、南北朝)

  王陵

  黄肠题凑

  里坊制

  闾里

  南北朝

  隋

  唐

  用硫璃瓦

  宫殿

  三朝五门制

  王陵

  因山为穴

  大明宫麟德殿是清太和殿面积的3倍

  大明宫含元殿

  75m龙尾道

  斗栱比柱高1:2官署

  轴心舍(即工字殿)

  宋

  宋陵

  五音姓利

  宫殿

  工字殿

  御街千步廊

  东京汴梁

  沿街设肆,里坊制破坏

  汴梁

  清明上河图

  用“材”统一木构模数

  普拍枋(宽于阑额逐渐等于小于阑额)

  明

  清

  用砖瓮筑长城

  清式大木作以“斗口”为标准

  老子

  《道德经》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

  肖何

  刘邦

  未央宫

  “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

  明

  计成

  《园治》“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三山五园:

  清漪、静明、静宜、畅春、圆明圆。

  (畅春圆仿寄畅圆)

  中国古建筑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转变于宋代。

  木构类型:穿斗式、抬梁式

  (或加

  井干式)

  计心造、偷心造

  (偷心造:斗栱有一挑上横栱少掉)

  福建五凤楼:“三堂两横”,前厅、大厅、中厅三座堂,横屋、横楼两横。

  云南一颗印:“三间四耳”,正房三间,厢房东西各二间。

  副阶周匝

  抄手游廊

  雕刻分类

  彩画分类

  嵩岳寺塔(最早的塔)

  北魏

  敦煌莫高窟

  早

  大同云岗石窟

  中

  洛阳龙门石窟

  晚

  春秋

  鲁班

  《鲁班正式》

  汉

  阳城延

  北魏

  杨衔之

  《洛阳伽蓝记》

  隋

  宇文凯

  隋大兴城

  隋

  李春

  安济桥

  (现存最早的构筑物)

  山西五台山

  南禅寺

  (现存最早木构建筑)

  隋

  李春

  赵州桥

  五代

  喻浩

  《木经》

  “材”

  山西五台山

  佛光寺东大殿

  (现存唐代木构建筑最大、最好)

  宋

  李诫

  《营造法式》唐

  (仅用叉手,不用侏儒柱,柱网为金箱斗底槽)

  明

  荆祥

  大雁塔

  楼阁式塔

  小雁塔

  密檐式塔

  五代

  苏州虎丘

  云岩寺塔

  宋砖塔:多边形平面,双层塔壁,石蹬道

  山西太原

  晋祠圣母殿

  宋

  河北正定

  隆兴寺摩尼殿

  河北定县

  开元寺料敌塔

  (现存最高砖塔)

  河北开封

  佑国寺塔

  (第一座硫璃塔,又称铁塔)

  福建泉州

  开元寺双石塔(现存最高石塔)

  天津

  独乐寺

  (金箱斗底槽)

  辽

  金

  元

  明

  山西应县

  佛宫寺

  释迦塔(现存最早楼阁式木塔)金箱斗底槽

  山西五台山

  佛光寺文殊殿

  (减柱造)

  山西芮城

  永乐宫

  (道观

  壁画著名)

  妙应寺庙

  白塔

  居庸关云台(拱券技术用于地面上的最早实例)

  南京灵谷寺

  砖拱无梁殿

  明

  计成

  《园治》

  元

  郭守敬

  引西山昌平水

  清

  清工部

  《工程做法》

  清

  样式雷

  清

  朱啟衿

  中国营造学社

  清

  梁思成

  《清式营造则例》

篇二:《梓人遗制》小木作制度研究

  

  关于《鲁般营造正式》和《鲁班经》

  -

  .《鲁班经》是一部古代民间匠师业务用书。该书现存的最早版本,是国家文物局收藏的明万历本,不过,这一本缺失前面二十多页。其次,是崇祯本,图书馆和图书馆都有收藏,比较完整。往后,清代刻本种类很多,直到近代仍广泛流传,还有石印本、铅字排印本等。

  《鲁般营造正式》现仅存天一阁收藏的一本,其年代,据天一阁工作同研究志意见,当是明中叶成化、弘治间(公元1465~1505年)刊印。这也就是1931年万里先生在天一阁整理藏书时所发现而向中国营造学社介绍的刻本。当年,敦桢教授对此书进行校订,认为即是《鲁班经》的更早版本,这是因为《鲁班经》包纳了《鲁般营造正式》的基本容,因此,认为前者由后者增编而成。

  敦桢师曾指出:“此书总结江南民间建筑经验”,应“调查江南一带实物,访问匠工,推求书中所述各种做法和术语,进而校订文字图样,加以注释,使这部古代匠师苦心努力的著作与民间建筑艺术不致沉埋湮没”。他的愿望,没有来得及亲自去实现。

  英国约瑟博士在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到《鲁班经》,他无疑见到这本书,但没有作专节论述。

  近年,大学物理系所编《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主要成就》,也列有《鲁班经》一项,所加解说为:“总结我国南方民间建筑经验”。但未加论证。

  以上,是过去关于《鲁班营造正式》和《鲁班经》的研究和评价的大致情况。可以说,工作还处在开始阶段。

  本文不是全面的研究论述,而只是对两书的性质、源流、学术价值,发表一些粗浅见解,以为引玉之砖而已。

  2)1)一、《鲁班经》的编集情况

  实际上,《鲁班经》不是对《鲁般营造正式》的“增编”,也不是“改编”,而是名符其实的“新编”,它从性质和要求上完全不同于《鲁般营造正式》。看一下《鲁班经》的组成情况是很有趣的。如果拿它和现存的明代其他一些书籍作一比较,就会发现,这本书确是“汇编”而成,换句话说,是从其他书籍摘抄而成,《鲁般营造正式》不过是这些供摘抄的底本之一。现举一些例证说明摘抄情况。

  首先,举《阳宅十书》为证(此书列入《明史》卷九十八艺文志的五行类)。书前有写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的序,全文并收入清初编集的《古今图书集成》,看来,是明代比较重

  1)X2)X敦桢:《抄本<鲁班营造正式>校阅记》,中国营造汇刊1937年第6卷第4期。

  敦桢:《鲁班营造正式》,《文物》1962年第2期

  -

  -.可修编-.

  -

  .要的风水专著。这本书的成书年代,约与《鲁班经》相当,它也是一部由各种书籍摘抄而成的书。该书第三卷“论选择第九”的容,是关于房舍建造活动各工序的吉日选择,包括“起土动土”、“造地基”、“起工破木”、“定磉扇架”、“竖柱”、“上梁”、“盖屋”、“泥屋”等项的吉日凶日。这些容,和《鲁班经》的相应部分基本相同。估计由于这两本书所摘抄的来源相同,因而彼此也就相同了。不用说,在这两本书成书之前(万历以前),已经存在并流行着这样的书籍,可作为底本。

  果然是有这类书的。天一阁藏明弘治刻本《克择便览》,是一部手册性的选择吉日时辰的汇编。它搜集了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活动的吉日,加以排比;包括:塑绘神像、蚕桑、造酒醋、入学、会亲友等等容,而建造房舍也为其一。就建造房舍而言,且较《鲁班经》为详,它有《鲁班经》所无的“出火吉日”、“入宅归火吉日”、“移居吉日”、“修厨吉日”、“作灶吉日”、“作厕吉日”、“造仓吉日”等等。《鲁班经》所有的择吉诸条,《克择便览》均有,字句基本相同。《鲁班经》多次提到的“出火避宅”一语,未有解说,《克择便览》对“出火”、“归火”的涵义则予以说明:“归火者,移祖先福神香火入宅”。《克择便览》容详备,自成体系,早于《鲁班经》成书之前即已存在。可见,《鲁班经》的选择诸条,只能是从《克择便览》一类书中摘抄而来,不可能创意为之。

  再试看《阳宅必用》一书。此书不见于著录,卷首亦无刊印年代,但据书中用语推测,应成书于明代(书末“三干龙”一节,有“燕京天寿帝王都”,“近,尽海龙,一京并八省,南干旺气锺”等语。南北二京,惟明有是称)。《阳宅必用》卷一,开首便是“灵驱解法洞明真言秘书”、“鲁班秘书”两段,其文字附图格式与《鲁班经》全同,我所见清代刊本,文字且较《鲁班经》舛误为少。

  以上举例,表示《鲁班经》部分与其他明代书籍雷同。这种抄录者根据自己的目的和见解,摘抄他书而另成一书的风气,明清时期是很习见的。那末,《鲁班经》的摘抄目的何在呢?

  敦桢师曾指出,《鲁班营造正式》保留不少宋代习惯手法,而有些做法、名词,到编集《鲁班经》时,由于日久隔阂,已不可理解,产生误会,如“秋迁架”即是明显一例。又如,《鲁班营造正式》原有若干重要插图,与文字互为补充,而编集《鲁班经》时或被删除,或改绘失去原意,面目全非。可以看出,从《正式》到《鲁班经》,已有长时间的间隔,技术做法和术语,变化很大,《正式》的部分容,已与现实脱节,实用意义大为减弱。编集《鲁班经》时,对《正式》并不着眼于它的技术,而只是当作僵化的教条,着眼于保持一套行帮的规矩、手续、仪式、制度,因而全文基本照录。《鲁班经》更多地摘抄了大量选择、魇镇禳解的符咒等类容,这就呈现与《鲁般营造正式》的朴素实用、着重技术的本色全然不同的面貌。

  根据这两本书的差别,作如下推论:

  1、《鲁班经》的编集,是作为当时木工匠师的一种职业用书。其容着重于业务过程中所必需具备的知识和资料。实际上,技术的传授并不依赖这种书本,而是言传身教,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书本上着重列举的,却是其他方面的资料,如祭祀鲁班仙师的祭文本,各工序的黄道吉日,魇镇禳解所用的符咒等等,今天看来固然荒诞可笑,而在当时却是重其事,必不可缺。在技术方面,显然比较笼统、忽略,要从这里去了解技术上的问题,往往是不得要领,因为书的编集原意本不在此。

  2、《鲁般营造正式》一书虽残缺不全,但大致可以看出,以房舍(包括仓厩)为主。编集

  1)

  1)《鲁般营造正式》,《文物》1962年第2期

  -

  -.可修编-.

  -

  .《鲁班经》时,则加入大量家具、家业手工业木工具、手推车等容。这些木作器物,虽属木工,但历来与房舍建筑的大木作有分工区别,属另外行业。《鲁班经》收入这方面容,表明除了以房舍为主的大木作之外,兼有家具、农具等方面木工知识。这正好表示本书是考虑到广泛的民间的偏僻地区木工行业分工程度不高的情况下所用。书中所列举的,是常用的基本类型(例如车,为民间常见的手推车,而非复杂重大的辎车),及有关器物的型制、尺寸等说明,尚非具体的技术要点,因此,也仅止于大略的常识的水平,这是与《营造法式》、《梓人遗制》等技术专著无法比拟的。

  3、《鲁班经》明显地大量增加风水迷信容。一方面,固然反映明中叶以后风水迷信日益普遍深入的社会状况,另一方面,也出于职业需要。人们拘牵忌讳,动止须依吉利时辰方位,渗透日常生活各方面。皇家官府,有钦天监、阴阳官,国子监设阴阳学;民间则有职业的风水先生,从事选址、决定方位,选择吉日等。显然,社会上视这一套骗人本领重于生产技术。风水先生的地位与作用,反而高于工匠而处于支配地位,在基址位置、布局、尺寸、方位、施工日期这些重要问题上有决定权。报酬是按工作的重要程度来支配的,这就有了利害冲突。木匠深感自己也须具有这一方面的发言权,以便有可能排开风水师一类人物而由自己兼替其职能。这就需要一些最基本的风水和选择方面的知识和资料。《鲁班经》大量摘抄风水选择书籍,大约即出自这种职业竞争要求。另方面,匠师也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即环绕鲁班尺而来的一套讲究,是风水师无法取代的。鲁班尺的规矩如此根深蒂固,和这种社会背景有关。

  4、《鲁班经》又不止是为匠师而编。它的一些容,似乎在告诫“恶匠”,防“恶匠”。魇镇之为雇主与工匠之间斗争的工具,来历已久,宋《文公(亿.宋真宗时人)谈苑》就有这方面记述。魇镇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不过,在当时社会,仍然可以产生心理作用。《鲁班经》中“鲁班秘书”共二十七条,仅九条对房主有利,其他三分之二,则对房主预计有凶死、败家、充军、流浪失所种种恐怖后果,这当然是为了给房主造成心理上的压力。然而,有矛则有盾,于是,有禳解术。《鲁班经》的“禳解类”,是为房主解救帮忙的。因此,《鲁班经》不仅为匠工所需,而且也为雇主所需。他们着眼之点,并不在技术上,而是风水、选择、魇镇、禳解之类。《鲁班经》之传播经久不衰,直至近代(二十世纪初),当不是由于它的早已过时的技术容,而却是那些带有神秘色彩的规矩、仪式、符咒、选吉日、定门尺之类与技术无关的容。但《鲁般营造正式》的主要容,毕竟是通过《鲁班经》而保存下来的,这些早期民间匠师用书的翔实史料,无疑是很珍贵的。

  《鲁班经》的编集,就是这么一部容庞杂的涉及许多方面的工匠职业用书。我们应如实地说明它的性质,过高估价和过于贬低,都是不恰当的。

  1)二、《鲁般营造正式》的成书时期应该推前

  我认为《正式》是明代以前即已成书的一部大木作匠师职业用书。《正式》现存唯一的天一阁本,已经是残本,无从了解原书全貌,但仍可以看出它的早期特点,与《鲁班经》迥然有别。

  1)

  《杨文公谈苑》:“造屋主人不恤匠者,则匠者以法魇主人。木上锐下壮,乃削大就小倒植之,如是者凶。以皂角木作门关,如是者凶。”

  -

  -.可修编-.

  -

  .焦竑(字弱侯,人,明万历十七年状元)所撰《经籍志》,著录有《营造正式》,注明为六卷,而天一阁本《正式》也为六卷,这就是认为焦志所录与天一阁本即为同一书的理由。不过,焦志列此书入“史类·职官篇”,不明其根据为何?是否原书篇首列有官修的说明文字,抑标明纂修者的官职身份,已不得而知。但“职官”的说法,是与我们指认的“民间”概念有抵触的。我们既不知焦竑的根据,只好姑置勿论。现在我们就天一阁本作直接的观察分析。

  天一阁本也不是本来面貌。它的残缺不全,不是简编散佚所致;它的页码首尾接续,并无缺失,但是各卷容则残缺不全——不是个别字句的删削,而是整页缺失。推测其原因,大约翻刻所据底本,本来如此残缺,由于无从臆测填补,只得仍如旧貌。

  这里,我作一设想:本书早先曾以抄本形式流布民间,经历年久,保存者渐见稀少,且有阙佚。嗣后,书贾以残本翻刻,遂为天一阁本。但是,可能官府收藏有较完整抄本。焦竑撰《经籍志》,不是私人撰述,而是他任职翰林修撰时,作为正史的一部分而整理的。他纵然未必逐本查对政府藏本,但至少有藏书档案记录为据。后来重新编《鲁班经》时,大约所依据的,就是这类官府保存的为数很少,但尚完整的抄本。可能所据的抄本无附图,只好以意为之,于是就出现《鲁班经》的图全然不同于天一阁本《正式》,且有“秋迁架”这样的误解等现象了。

  《鲁般营造正式》的成书时间,自然应比天一阁本的成、弘年间为早,那么,可以上推至何时呢?估计,成书时间大约至迟为元代。

  敦桢师曾指出:《鲁般营造正式》在体裁上,列地盘真尺、水绳与水鸭子、鲁般真尺、曲尺等四种工具于篇首,均有图及说明,基本上沿袭宋《营造法式》体例;“小门”用于墓前,柱上斜板为宋代日月板遗制,曾见于宋平江府城图及元人绘画;创门、垂鱼、掩角、驼峰、毡笠等,犹存宋式面貌。所示各点,均表示《正式》源起甚早,基本上保持宋代风格。

  我国古代,南北建筑风格的差异,唐、北宋时期尚不甚明显。而南宋与金的一百余年对峙,接着南宋与元的四十年对峙,使南北差异日益明显。元代中国统一,但南北差异,仍存其旧;南方多存宋代风格,而北方已形成明清官式做法先声。这种风格差异,基本保持到近代;但各个时期的具体手法特征仍各具时代特点,可以识别。如果以《鲁般营造正式》中反映的技术和风格推论成书于宋末至元代一段时期,是不违反历史实际的。

  最为直接的证据,是在天一阁本《正式》的“请设三界地主鲁般仙师文”中,有“今为Δ(古简体“某”字)路Δ县Δ乡Δ里Δ社奉大道弟子Δ人”字句。元代地方政权级别,是于行(中书)省下设路,相当于府,如集庆路()、庆元路()等,路以下为县、乡、里、社。明代有别于此,明版《鲁班经》“禳解类”中有“大明国某首某府某县某都某图”字句(“瓦将军”条)。这是明代地方行政级别。清代版本则改为“大清国”云云。天一阁本《正式》所据底本,大约是直接录自元代抄本,仍保持当时称谓,由此得以判明《正式》成书时期。

  如果《正式》成书时间提前到元代,有一个问题要解决,利用磁针的定向工具——“罗经”(旱罗盘),究竟开始于何时用于建筑工程?《鲁班经》中若干条,例如“论东家修作、西家起符照方法”、“结砌天井吉日”、“营寨格式”中,均提到用罗经(旱罗盘)定向,看来,明代前遍用罗经是无疑问的。其中“西家起符照”和“营寨”两条,可能为《正式》旧文,是否元代已采用旱罗盘?中国早期谈磁针指向的文献如《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梦梁录》所记,均指水罗盘,如何过渡为旱罗盘,有一段含混不明的时期。元代汸《葬书问对》中说:“闽士有求葬法于者,不遇其人,遂泛观诸郡名迹,以罗镜测之,各识其方,以相参合……”。所谓“罗

  1)

  1)

  1)1)《鲁班营造正式》,《文物》1962年第2期。

  引自《古今图书集成》

  -

  -.可修编-.

  -

  .镜”,当即“罗经”,用以测定方位。虽不明指为旱罗盘,但按所述遍游名迹,随处测向的活动方式观之,自以旱罗盘为宜。罗经(旱罗盘)至少在元代已常见使用的说法,是站得住脚的。

  三、关于“鲁般尺”

  “鲁般尺”对木工匠师,犹如金科玉律,影响至大,用“鲁般尺”成为传统习惯,直至今日,仍然见用于传统方法修建房舍之时。《鲁般营造正式》(以及《鲁班经》)有相当篇幅涉及,其源流宜略加考察。

  南宋元靓所编《事林广记》,今存较早版本为元至顺刻本。《事林广记》经后人增编,因此,不全为宋代原貌,但多数为宋代情况是无疑义的。其“别集”卷六(“林别六”)“算法类”有“鲁般尺法”一节:

  “《子》曰:鲁般即公输般,楚人也,乃天下之巧士,能作云梯之械。其尺也,以官尺一尺二寸为准,均分为八寸,其文曰财、曰病、曰离、曰义、曰官、曰劫、曰害、曰吉;乃北斗中七星与辅星主之。用尺之法,从财字量起虽一丈十丈皆不论,但于丈尺之量取吉寸用之;遇吉星则吉,遇凶星则凶。亘古及今,公私造作,大小方直,皆本乎是。作门尤宜子细。又有以官尺一尺一寸而分作长短寸者,但改吉字作本字,其余并同”。

  这是关于“鲁般尺”的最早记载。

  《鲁般营造正式》中关于鲁般尺的记载为:

  “鲁般尺乃有曲尺一尺四寸四分;其尺间有八寸,一寸准曲尺一寸八分;有财、病、离、义、官、劫、害、吉也。凡人造门,用依尺法也。假如单扇门,小者开二尺一寸,压一白,般尺在“义”上;单扇门开二尺八寸,在八白,般尺合‘吉’;双扇门者用四尺三寸一分,合“三绿一白”,则为‘本门’在‘吉’上;如财门者,用四尺三寸八分,合‘财门’吉;大双扇门,用广五尺六寸六分;合‘两白’,又在‘吉’上。今时匠人则开门四尺二寸,乃为‘二黑’,般尺又在‘吉’上;五尺六寸者,则‘吉’上二分加六分,正在‘吉’中为佳也。皆用依法,百无一失,则为良匠也”。

  《鲁班经》与此同。

  在《事林广记》,鲁般尺合官尺(普通标准尺)一尺二寸,本身分为八“寸”,这一“寸”合官尺一寸五分;在《鲁般营造正式》,鲁般尺合官尺一尺四寸四分,本身仍分八“寸”,这一“寸”合官尺一寸八分;后者较前者增大。《鲁般营造正式》所记述的尺型,后来沿袭不变,直至近代,凡是使用鲁般尺,基本同此。

  比较明代的“门尺”与近代制作的鲁班尺,可知门尺的制作,并不依据唯一的本、或者刊印流行的书本,而是各有自己的师承,以口授言传方式延续下来。因此,《阳宅十书》中门尺的字句和故宫藏尺上的字句,正面几乎全同,而背面则差别很大,只有涵义大体相近而已。可见,故宫藏尺并非抄录《阳宅十书》或《鲁班经》,而是自为一格。

  我们还可举一例说明这种自相授受的情况。《鲁班经》的“鲁班尺八首”(与《鲁般营造正式》全同),列有财字、病字、离字、义字、官字、劫字、害字、吉字各诗一首;清代著名的样式雷有家传秘本《鲁公输祖师秘录安门诀序》清末手钞本,有财字、义字、官字、吉字诗(无凶字),称为“添财门”、“义顺门”、“官禄门”、“福德门”。拿雷代钞本的四首诗与《鲁班经》中相应的吉字四首相比较(见附录),可以看出各对应诗涵义相似,有些句相近,有些则不同。雷氏钞本重录时,不难觅得《鲁班经》原书,但他们并未据以校正自己的钞录词句,而是沿袭-

  -.可修编-.

  -

  .与之不同的祖传秘本。估计,雷氏钞本根据的是源起甚早、与《鲁般营造正式》本相近的钞本或口授词句,后来,按自己祖传钞本传授,差异积累渐多,成为两种不同系统。此例说明了古代匠师自相传授的钞本的存在,又说明了《鲁般营造正式》(然后《鲁班经》)是建立于编集民间匠师的钞本、口诀的基础上而加以整理成书的。

  鲁般尺的使用场合,按《正式》所记,只用于决定门的尺度,故明代的《阳宅十书》迳称这种尺为“门尺”。但事实上,鲁班尺使用围较广。《事林广记》关于“鲁般尺”的应用,虽也说“作门尤宜子细”,但又说,不限于门尺,而是“亘古及今,公私造作,大小方直,皆本乎是”,围颇广泛。《阳宅十书》对“门尺”即“鲁般尺”有一段说明:

  “用门尺法

  海相传门尺数种,屡经验试,惟此尺为真。长短协度,凶吉无差。盖昔公输子班,造极木作之圣,研究造化之微,故创是尺。后人名为‘鲁班尺’。非止量门可用,一切床房器物,俱当用此,一寸一分,灼有关系者。”

  这是明代记载。不过,没有说清楚用于“床房器物”的具体办法。故宫藏鲁班尺侧面有字综上看来,从宋代而后,鲁班尺虽主要用之于门,但围实际大得多。如果我们今后在调查句云:“阳宅门主灶院天井,高低宽长俱要合吉星,此为上吉之宅”,则围扩大至庭院尺度。

  民间建筑和家具器物的时候,注意测量其尺寸(以公制折成当时标准尺),当能发现这一尺法的实际应用情况,即合于“财、义、官、吉”四字的“吉星”尺度的具体要求部位。

  与鲁班尺有连带关系的是“曲尺”,《事林广记》中叫做“飞白尺”。二者同为长一尺,分“曲尺者,有十寸,一寸乃十分。凡遇起造至开门高低,长短度量,皆在此上。须当(凑)对鲁般尺八寸,吉凶相度,则吉多凶少为佳。匠者但用傲(仿)此天吉。”

  为十寸,这实际上就是标准尺。《鲁般营造正式》关于“曲尺”的说明为:

  这就是说,曲尺和鲁般尺是结合使用的。但具体办法反觉不如《事林广记》所述为详:

  “《阴阳书》云:一白、二黑、三绿、四碧、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皆星之名也。惟有白星最吉。用之法,不论丈尺,但以寸为准,一寸、六寸、八寸乃吉。纵合鲁般尺,更须巧算,参之以白,乃为大吉。俗称之“压白”。其尺只用十寸一尺。”

  单用鲁般尺不够,还要尾数(寸)合于飞白尺(即曲尺,也即标准尺)的一寸、六寸、八寸上,叫做“压白”。《鲁般营造正式》的“三架屋后连一架法”、“五架房子格”、“正七架三间格”、“正九架五间堂屋格”诸条,其柱高尺寸,可以明确地看出尾数是合于“压白”之法的。其中“五架房子格”的说明中,更明确地提示:“此皆压白之法也”。从这里,我们也可看到《正式》与宋代匠师用尺的关系。这一点,对于我们研究古代建筑(宋以后,特别南方地区)所用尺度的某种规定或形成为常数,可能有启发。当然,证实这一点还有待实际调查测量。

  《鲁般营造正式》的曲尺图,为一直角折尺,其一边为一尺长(十寸)、第六、八寸处,标出“六白”、“八白”,而漏去“一白”;另一边无刻度,长度不明,似不用于量度。这种工具,实际就是木工划线操作最为便利的直尺形式,直到现在仍在使用。这又从一个侧面表示宋代以后木工技术变化不大的状况。

  《鲁班经》中还有关于“玄女尺法”的一段话,接于“推起造何首合白吉星”条后:

  “按九天玄女装门路(格),以玄女尺算之,每尺止得九寸有零,却分财、病、离、义、官、劫、害、本八位;其尺寸长短不齐,惟本门与财门相接最吉;义门惟寺观学舍义聚之所可装;官门惟官府可装;其余民俗只装本门与财门相接,最吉。”

  这一段话不见于《鲁般营造正式》,却与《克择便览》中所引的全同。这里指出,玄女尺-

  -.可修编-.

  -

  .止九寸长,仍分八字;并且,进一步指明:财、义、官、本各自的适用围,限制似乎更严。但是,为什么存在玄女尺法这又一系统,没有任何说明。幸亏《事林广记》的“玄女尺法”一节有一段说明:

  “《灵异记》曰:玄女,乃九天玄女。造此尺专为开门设。湖湘间人多使之。其法以官尺一尺一寸为准,分作十五寸,亦各有字用之法,亦如用鲁般尺。遇凶则凶,遇吉则吉;其间尺有田宅、长命、进益、六合、旺相、玄女六星吉,余并凶。”

  所谓十五寸的各寸字语为:田宅、疾病、长命、少亡、外家、招害、孤寡、官非、须劫、进益、十恶、外姓、六合、旺益、玄女。

  《事林广记》所记与《鲁般经》不同这处是:一为一尺一寸,一为九寸;一分作十五寸,一分作八寸。看来,《事林广记》所记翔实,《克择便览》则表示后来经过改变的玄女尺,已非本来面貌。值得注意的是,《事林广记》指出玄女尺的流行地域是“湖湘间”,即长江中游一带,和鲁般尺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系统。可见,宋代各地木工的讲究规矩是不统一的,且各有一定的地域围。这样的自成体系的地域究竟可以划分为几区?相互的关系如何?各有一些什么技术做法上的特点?这一点,也是今后调查研究中须予注意之处。看来,鲁般尺的地域围主要是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但是后来也到达一带。这一现象,大约和明清重要匠师常征调来自江南一带的历史事实有关。然而,明代玄女尺仍保持自己的势力围。因此,《鲁班经》才说:“大抵尺法各随匠人所传,术者当依《鲁般经》尺度为法。”当然,就是东南各省,也并非整齐划一。地域传统,墨守成规,这是封建社会狭隘保守的现象。

  四、《鲁般营造正式》和《鲁班经》的学术价值

  今天我们所见的《鲁般营造正式》非常残缺不全。虽说《鲁班经》基本抄录了《正式》的容,但可能仍然遗漏了相当多部分。譬如“正七架地盘”、“楼阁正式”、“七层宝塔庄严之图”,在《鲁班经》毫无痕迹。《鲁班经》中的配图,也和《正式》毫无关系,是按重刻者或编集者的意图重新绘制的,大失原意。因此,《经》不能代表《正式》原貌。

  天一阁本《鲁般营造正式》为我们留下了图文并茂、互相配合、注重技术(例如,重视测量定平工具,给出地盘侧样图例,给出垂鱼、掩角、驼峰的样例)的早期工匠用书的实物资料。参看其他有关书籍记载,我们可以说,至少从宋代起,我国古代匠师即已用手抄本形式记录建筑工程过程的各方面各环节的主要容,用文字和图配合表达。《正式》是在这些经过整理加工的简明扼要的口诀抄本基础之上再加工成书的,它本身的存在,迄今亦应达六百多年。这么久远以前,我国即已刊印了民间匠师自己整理的职业用书,不能不说是我国古代文化高度发展的表现。《鲁般营造正式》所保存的许多图,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须得进一步研究。

  《鲁班经》的优点则是比较完整,因此,也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譬如,大体上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研究:

  1、了解古代民间匠师的业务职责和围,工程进行中涉及的问题,所安排的仪式和程序以及某些行帮规矩。这些程序中,一些虽无技术意义,如起符、备三牲果酒、符咒、择吉,但可以了解社会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对建筑的影响。还有一些,是含有一定科学技术的道理,譬如施工从后步柱起始,入仓必须脱鞋。至于整个过程,不论蒙上多少迷信色彩,毕竟是符合施工本身的顺序规律的。在《鲁班经》,这个顺序大致是:备料、架马、画起屋样、画柱绳墨、齐木料、动土平基、定磉、扇架、竖柱、上梁、折屋、盖屋、泥屋、开渠、砌地面、砌天井阶级。

  -

  -.可修编-.

  -

  .从《鲁班经》的记载和近代东南各省民间建筑活动作一比较,可以看出,宋以后从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或施工技术本身看,都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只有手法和地区的某些差别。《鲁班经》对研究东南诸省古代民间建筑经验可以有启示作用。

  2、从技术上看,记录了当时常用构架形式,如“三架屋后连一架”(《鲁班经》误为“车三架”)、“五架房子”、“正七架三间”、“正九架五间”,“秋迁架”等基本形式和一些建筑部件的名称和做法要点,如:“方梁”、“界板”、“斗磉”、“川牌栟”、“水椹”(壁板)、“穿枋”、“腰枋”、“地栿”、“前楣”、“后楣”、“亮格”等词。同时还记录了一些建筑的成组布局及各部位的名称,如:祠堂的“明楼”、“茶亭”、“走马廊”、“中门”、“耳门”、“寝堂”之类。这些有助于我们调查研究时对于型制沿革和年代等方面的判断。保留了一些局部手法,如驼峰、垂鱼、掩角等的形象资料(《正式》本)。我们可以对现在遗留的大量民间遗物,以此为线索,作比较分析。

  3、《鲁班经》本身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关于家具和常用工具器物的记载。这一部分当是根据明代资料。对民间常用家具的一些基本类型、名称、尺寸和要点有简要的叙说,并有大量精确的图形互相映证。万历本的图最精审,以后每况愈下,清末版本,几至无法辨别。许多类型,至今仍见使用,、、南部、、,是这一系统家具保存最多的地区。但是,有一些类型,渐见淘汰,比较罕见。例如“衣褶”,原为“剑样”,用以折衣,数十年前尚可见于一带,近已绝迹。

  其他如水车、手推车、风箱、药橱、药箱等,均为人民日常生活所需,说明本书深入群众,这些,应是本书精华所在。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书籍,存者甚少。宋《营造法式》为近年多方搜求,据钞本而仿宋版重返其原貌,其校订研究工作,迄今犹未结束。而民间工匠职业用书,则唯此硕果仅存。然若注意搜求,可能还会发现一些藏于私家的钞本记录。关于民间匠师技术著作,钞本、口诀的搜集,以及对于我国各地民间建筑技术作系统(按其固有的分系和习惯)整理,仍然是今后相当时间努力的目标。如果众力以赴、积以岁月,必灿然可观。若此,则区区此文为不虚作矣。

  -

  -.可修编-.

篇三:《梓人遗制》小木作制度研究

  

  重庆大学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斗棋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

  A.小木作B.大木作C.铺作D.檐下作2.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

  A.宋B.宋以前C.明淸D.元3.宋代的“材”为()。

  A.斗口高B.斗口宽C.单拱高D.单棋断面4.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樺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5.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A.全而保护C.有限保护6.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7.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

  A.兆域图C.平江府图8.下列属于楼阁式塔的是()。

  A.河南嵩岳寺塔C.苏州虎丘塔9.天安门的屋顶形式是()。

  A.疣殿式C.悬山式10.天坛的屋顶形式是()oA.冼殿式C.攒尖式

  11.《营造法式》的成书年代:()。

  A.唐代B.宋代C.明代D.淸代12.以下哪一位是中国古代造园专著的作者:()。

  A.李渔B.计成C.张南恒D.戈裕良13.《营造法式》中规定材等分为几等:()。

  A.六等B.八等C.九等D.十一等14.《营造法式》中规定的“侧脚”指的是:()。

  A.山墙向内侧倾斜B.外檐柱向内倾斜C.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逐间升髙D.即"‘移柱法”15.原始社会晚期黃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

  A.城市布局严整、分工明确,以宫城为中心便于管制

  B.城市干道系统明确分工,设集中东西两市

  C.城市道路系统、坊里、市肆的位宜体现中轴线对称

  D.里坊制进一步发展

  11.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师包含以下()。

  A.吕彦直B.杨廷宝C.童窝D.董大酉12.中国塔五种主要类型包含以下哪几种类型()。

  A.楼阁式塔B.密檐式塔C.单层塔D.多层塔13.北京故宫太和殿谈淸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有()。

  A.斗拱的结构机能大大减弱,成为纯装饰构件

  B.斗拱的比例大大缩小,补间铺作的数量增加

  C.柱的比例细长了(唐宋1:8-1:9,淸1:

  D.屋而举折加大,坡度变陡,岀檐深度减小

  14.我国原始社会主要有哪两种建筑形式

  ()°

  A.干阑式

  C.穿斗式

  15.现存的唐代建筑包括以下()<>A.明堂

  C.佛光寺东大殿

  16.淸隋唐的三朝五门包括()三朝。

  A.外朝承天门

  B.抬梁式

  D.木秤泥墙

  B.南禅寺大殿

  D.小雁塔

  B.后朝景徳门

  10)

  C.中朝太极殿

  17.宋代时期的佛塔包含()。

  A.开元寺料敌塔

  C.佑国寺塔

  18.中宋代建筑风格特征包括()。

  A.精致绮丽

  D.内朝两仪殿

  B.开元寺石塔

  D.大雁塔

  B.装修细巧

  D.门窗格花样C.屋顶形式丰富

  式多

  19.虜代建筑风格特征有()。

  A.气概雄伟

  C.精致

  20.明代建筑成就有

  ()。

  A.琉璃制品水平髙

  C.制砖成熟

  21.院落式布局特征

  ()。

  A.以中轴为基准

  B.水平展开

  D.强调竖向C.院落为单元

  构图

  B.减柱造

  D.瓦的应用

  B.风格明朗

  D.斗拱雄劲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2小题,判断下列各题划线处的正误,在试题序号后,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X”。1.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W?钱伯斯。()2.在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减柱”、“移柱”的做法最常见于宋代。()3.“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屎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思想见于:《管子》()4.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中庇殿等级最低。()5.在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中,厨房和厕所通常布垃在:正房。()6."一颗印”是指一种石刻图案。()7.和玺彩画的内容以龙和莲草为主。()8.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是梁思成、刘敦桢。()9.“塊埴以为器,当苴无,有器之用。凿户翩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几句话精辟地论述了:空间与使用的辩证关系。()10.《营造法式》编修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贪污浪费,保证设计、材料和施工质量。()

  11.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采用的结构、空间样式为:分心槽。()12.硬山顶的双坡屋顶中两端屋而伸岀山墙外。()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2小题。1.和玺彩画

  2.底殿顶

  3.斗口

  4.计成

  5.须弥座

  6.勾阑

  7.举架

  8.升起

  9.单槽

  10.双槽

  11.额桁(阑额)

  12.雀替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2小题。1.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布局特征。

  2.中国古代宫殿布局特点。

  3.屋顶曲线的类型。

  4.中国佛塔的基本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5.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哪四个阶段。

  6.简述唐宋建筑风格的区别。

  7.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分期。

  8.中国古代主要建筑设计著作。

  9.简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优势与不足。

  10.传统的庭院式住宅形制。

  11?斗拱的主要构件、作用、发展演变。

  12.厲长安城的特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6小题。1.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2.论述抬梁式与穿斗式的特征。

  3.简述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优势。

  4.中国单体建筑的特点。

  5.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两种构架的不同特点。

  6.北京天坛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和设讣方法。

  答案

  一、单选题:12345.C.A.C.A.A67891.B.C.C.B0.C111111.B2.B3.C4.B5.B111126.A7.D8.C9.B0.B21.A二、多选题:1.ABD6.ABC11.2.ACD7.ABC12CD8.ABCD13.3.B4.ABC9.ABC14BC10.ABCD15.5.A

  ABCD16.ACD.ABCABCD1718..AD19ABCD20..ABCABCD.ABDAC21.ABC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2小题,判断下列各题划线处的正误,在试题序号后,正确的划上“J”;错谋的划上“X”。

  1.2.3.正确4.错误

  正确

  错误

  1?2.3.正确4.错误

  错误

  错误

  1.2.3.正确4.错误

  正确

  正确

  四.名词解释:1?

  位。

  2.庇殿顶:即五脊顶或四坡顶,正脊两端各有两条直抵屋角的僦脊。

  3.斗口:斗或升上放构件的槽口,淸代模数单位。

  4.计成:明代的造园家,著有《园冶》一书,我国造园学的重要著作。

  和玺彩画:淸代彩画的最高等级,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等部

  5.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朿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后来逐渐岀现了莲瓣,卷纹饰,力神。角柱,间柱等,造型日益复杂。

  6.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7.举架:举,是屋架的髙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而材料而圧。折,是汁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槻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而横断面的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F?折线组成。8.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9.单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山四晋祠圣母殿)。

  10.双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

  11.额訪(阑额):柱子上端联系与承重的构件。有时两根叠用,上而的淸谓之大额材,下而的叫小额桁(由额),二者用垫板(额垫板)传于内柱间的叫内额,位于地脚处的叫地袱。

  12.雀替:是置于梁扔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榜的净跨距离。可以用于柱间的花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住替。雀替可用于柱间的挂落下,成为纯装饰构件。五、简答题

  1.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布局特征

  (1)以宫城为核心,居全城中央。左祖右社,面朝后市。(2)宫城内前朝后寝。(3)有一条明显的以三朝五门为主的中轴线。(4)采用棋盘式道路网,环绕宫城对称布程。(5)一般有三道城墙。

  2.中国古代宫殿布局特点

  (1)"三朝五门”制度(2)“前朝后寝”制度(3)轴线组织院落式布局。3.屋顶曲线的类型

  (1)檐口曲线(2)屋而曲线,包括纵向曲线和横向曲线:(3)屋脊曲线。

  4.中国佛塔的基本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中国化的佛塔建筑,造型多姿,形式多样。从造型上看,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单层塔、喇嘛塔(藏式塔)、傣族塔、金刚宝座塔等;

  5.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哪四个阶段

  (1)?“茅茨上阶”的原始阶段。(2)?盛行髙台宫室的阶段。(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4).纵向布置“三朝五门”的阶段。6.简述厲宋建筑风格的区别

  唐代建筑柱础矮平,柱身镂,举折平缓,斗拱尺度宏大,建筑出檐深远,装饰简洁,整体造型舒展大气:宋代柱身加高,举折变陡,斗拱相对减小,补间铺作数量增加,屋顶组合多样化,装饰丰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建筑呈现秀丽、精巧的特点。

  7.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分期:

  (1第一阶段:城市初生期(周以前)(2)第二阶段:里坊制确立期(春秋至汉)(3)第三阶段:里坊制极盛期(三国至唐)(4)第四阶段:开放式街市期(宋以后)

  8.中国古代主要建筑设计著作

  早在春秋时期的《考工记》一书中就论述了城市规划建与筑设计的原理:五代,喻皓的《木经:宋朝,李诫的《营造法式》;元朝,薛景石的《梓人遗制》:明代,《鲁班经》、计成的《园冶》;淸代,工部《工程做法》。

  9.简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1)取材方便(2)适应性强中国古典木构建筑属框架结构体系,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离且适应于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条件(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

  不足:首先,木材越来越稀少:其次,木构架建筑易遭火灾;再次,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10.传统的庭院式住宅形制(1)入口有屋3间,明间为门,左右次间为塾:(2)门内为庭院,上方为堂,既为生活起居之用,又是会见宾客、举行仪式的地方;(3)堂左右为厢:堂后为寝。

  11.斗拱的主要构件、作用、发展演变:主要构件:斗、拱、昂、升:作用:(1)结构作用:承托屋檐重量主体;(2)装饰作用:(3)其它。发展演变:汉代形成,唐代完善,宋代成熟,明淸转变为以装饰作用为主。

  12.唐长安城的特点。唐长安:布局仿北魏洛阳城,(1)南北中轴对称、严整:(2)功能分区明确(东西两市),皇城居首(城北):(3)道路采用纵横方格网:(4)采用严格的里坊制。

  六、论述题

  1.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2)独特的单体造型(3)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4)变化多样的装修与与装饰(5)写意的山水园景2.论述抬梁式与穿斗式的特征。

  (1)穿斗式建筑:用穿桁将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棉栩房架,在柱头搭接槻条,将一棍棍的房架串联起来形成整体的房架。特点:穿斗式木构架用材料少,柱子密集,只适用室内空间较小的建筑。(2)抬梁式建筑:柱子上搭粱,在梁端搁苣楝条,再在梁上支撑短柱,短柱上再搭短梁,如此层叠,梁总数3-5根。特点:抬梁式木构架,用材料较大,柱子少,采用跨度较大的梁,能满足有较大室内空间的建筑。3.简述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优势。

  ⑴.取材方便:

  ⑵.适应性强,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墙倒屋不塌”

  ⑶.抗震性能好:

  ⑷.施工速度快:

  ⑸.便于维修、搬迁:

  ⑹.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属生态建筑,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

  ⑺.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地区:

  4.中国单体建筑的特点。

  简明、真实、有机。简明:平而以“间”为单位,以“间”组成整栋建筑物。间:相邻两棍房架之间的空间。真实:建筑的结构貞?实地显示,一般建筑物都亳不保留地将梁、柱、斗拱等木构件。有机:指建筑内部空间可根据需要自由地分隔:室内外空间通透,并且易于环境融为一体。其他:平面、结构、造型三者不可分割。5.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两种构架的不同特点.我国木构架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穿斗式的特点是:用穿卞方把柱子串联尼来,形成一棍棍的房架;梯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櫟条方向,再用斗桁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这种木结构广泛用于江四、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是: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梯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到5根。当柱上采用斗棋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棋上。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少,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寸不大时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6.北京天坛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和设讣方法。

  总体布局1.天坛的规制仍存明初天地合祭的痕迹,北面两角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2.整个建筑组群有内外两重|卞|墙环绕,总面积280公顷。3.由于传统礼制关系,天坛位于大街东侧,主要入口设在四面。4.按使用性质分为四组,南部有祭天圜丘及附属建筑:北部以祈祷丰年的祈年殿为主体:内席I墙西门内南侧为斋宫:外囤墙西门内建有饲养祭祀用牲畜的牺牲所和舞乐人员居住的神乐署。

  建筑特点:1?建筑设讣遵循严格的思想要求,在艺术上表现天的崇髙、神圣和皇帝与天之间的密切关系。(圆形平而、附会天为“阳”使用奇数,屋面使用蓝色琉璃瓦)2.在空间组织上,通过轴线及空间对比手法的运用,明确突岀主体。(举例分析)3.大片的松柏在创造肃穆、静谧的环境方而发挥了很大作用。

篇四:《梓人遗制》小木作制度研究

  

  四川农业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考试

  中国建筑史复习题

  (课程代码25233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斗棋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

  A.

  C.铺作

  小木作

  B.大木作

  D.檐下作

  2.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

  A.宋

  C.明淸

  3.

  宋代的“材”为()。

  A.斗口高

  C.单拱高

  B.斗口宽

  D.单棋断面

  B.宋以前

  D.元

  4.

  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樺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

  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5.

  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A.全而保护

  C.有限保护

  6.

  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7.

  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

  A.兆域图

  C.平江府图

  8.

  下列属于楼阁式塔的是()。

  A.河南嵩岳寺塔

  C.苏州虎丘塔

  9.

  天安门的屋顶形式是()。

  A.疣殿式

  C.悬山式

  B.歇山式

  B.歇山式

  D.复合式

  B.小雁塔

  D.云南大理三塔

  B.西京长安图

  D.淸明上河图

  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D.安阳疽北遗址

  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

  D.西B.重点保护

  D.酌情保护

  10.

  天坛的屋顶形式是()oA.冼殿式

  C.攒尖式

  11.

  《营造法式》的成书年代:()。

  A.唐代

  C.明代

  B.宋代

  D.淸代

  12.

  以下哪一位是中国古代造园专著的作者:()。

  A.李渔

  C.张南恒

  13.

  《营造法式》中规定材等分为几等:()。

  A.六等

  C.九等

  B.八等

  D.十一等

  B.计成

  D.戈裕良

  14.

  《营造法式》中规定的“侧脚”指的是:()。

  A.山墙向内侧倾斜

  C.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逐间升髙

  B.外檐柱向内倾斜

  D.即"‘移柱法”

  15.

  原始社会晚期黃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

  A.干阑式建筑

  C.穴居

  16.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开凿于:()。

  A.北魏

  C.明清

  17.

  我国用琉璃瓦的历史始于()A.唐

  B.木件泥墙房屋

  D.巢居

  B.宋以前

  D.元

  B.春秋

  D.南北朝

  C.西周

  18.

  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樺卯技术构筑房屋的实例是:()。

  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

  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19.

  我国瓦的普遍使用是在()时期。

  A.西周

  C.战国

  20.

  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的设计人是:()。

  B.春秋

  D.秦

  A.李诚

  C.宇文恺

  21.

  我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是指:()。

  A.五台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

  C.武当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

  1.

  属于我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是()。

  A.五台山

  B.李春

  D.鲁班

  B.五台山、武当山、峨嵋山、普陀山D.武当山、五台山、峨嵋山、九华山B.九华山

  D.普陀山

  2.

  淸代斗拱一般含以下哪几种功用

  ()。

  A.模数化

  C.装饰

  B.承重

  D.材等

  3.

  我国的古代佛塔一般可分为()

  三种基本类型。

  A.宫殿式

  C.密檐式

  4.

  中国古代城市有三个基本要素:

  A.统治机构

  C.手工商业区

  5.

  我国的五大古都包含以下()城市。

  A.西安

  C.开封

  6.

  窑洞主要的三种形式:()。

  A.开敞式靠崖窑

  C.砖砌锢窑

  7.

  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三种基本类型是:

  A.祭祀祖先

  C.先贤祠庙

  8.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基本形式有(A.底殿

  C.攒尖

  9.

  石窟寺有()基本类型。

  A.塔院式

  B.楼阁式

  D.单层塔

  ()。

  B.居民区

  D.军事区

  B.洛阳

  D.成都

  B.下沉式窑院(地坑窑)

  D.封闭式窑

  ()。

  B.祭祀自然神

  D.祭祀君主)。

  B.歇山

  D.悬山

  B.佛殿式

  D.组合式)。

  C.僧院式

  A.

  城市布局严整、分工明确,以宫城为中心便于管制

  B.

  城市干道系统明确分工,设集中东西两市

  C.

  城市道路系统、坊里、市肆的位宜体现中轴线对称

  D.

  里坊制进一步发展

  11.

  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师包含以下()。

  A.吕彦直

  C.童窝

  B.杨廷宝

  D.董大酉

  12.

  中国塔五种主要类型包含以下哪几种类型()。

  A.楼阁式塔

  C.单层塔

  13.

  B.密檐式塔

  D.多层塔

  北京故宫太和殿谈淸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有()。

  A.

  斗拱的结构机能大大减弱,成为纯装饰构件

  B.

  斗拱的比例大大缩小,补间铺作的数量增加

  C.柱的比例细长了(唐宋1:8-1:9,淸1:

  10)

  D.屋而举折加大,坡度变陡,岀檐深度减小

  14.我国原始社会主要有哪两种建筑形式()°

  A.干阑式

  B.抬梁式

  C.穿斗式

  D.木秤泥墙

  15.现存的唐代建筑包括以下()<>A.明堂

  B.南禅寺大殿

  C.佛光寺东大殿

  D.小雁塔

  16.淸隋唐的三朝五门包括()三朝。

  A.外朝承天门

  B.后朝景徳门

  C.中朝太极殿

  D.内朝两仪殿

  17.宋代时期的佛塔包含()。

  A.开元寺料敌塔

  B.开元寺石塔

  C.佑国寺塔

  D.大雁塔

  18.中宋代建筑风格特征包括()。

  A.精致绮丽

  B.装修细巧

  C.屋顶形式丰富

  D.门窗格花样式多

  19.虜代建筑风格特征有()。

  A.气概雄伟

  B.风格明朗

  C.精致

  D.斗拱雄劲

  20.明代建筑成就有()。

  A.琉璃制品水平髙

  B.减柱造

  C.制砖成熟

  D.瓦的应用

  21.院落式布局特征()。

  A.以中轴为基准

  B.水平展开

  C.院落为单元

  D.强调竖向构图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2小题,判断下列各题划线处的正误,在试题序号后,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X”。

  1.

  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W?钱伯斯。

  2.

  在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减柱”、“移柱”的做法最常见于宋代。

  3.

  天材,就地利,故城屎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思想见于:《管子》4.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中庇殿等级最低。

  5.

  在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中,厨房和厕所通常布垃在:正房。

  6.

  "一颗印”是指一种石刻图案。

  7.

  和玺彩画的内容以龙和莲草为主。

  8.

  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是梁思成、刘敦桢。

  ()()

  “因()()()()()()

  9.

  “塊埴以为器,当苴无,有器之用。凿户翩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几句话精辟地论述了:空间与使用的辩证关系。

  10.

  《营造法式》编修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贪污浪费,保证设计、材料和施工质量。()

  11.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采用的结构、空间样式为:分心槽。

  12.

  硬山顶的双坡屋顶中两端屋而伸岀山墙外。

  ()

  ()

  ()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2小题。

  1.

  和玺彩画

  2.

  底殿顶

  3.

  斗口

  4.

  计成

  5.

  须弥座

  6.

  勾阑

  7.

  举架

  8.

  升起

  9.

  单槽

  10.

  双槽

  11.

  额桁(阑额)

  12.

  雀替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

  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布局特征。

  2.

  中国古代宫殿布局特点。

  3.

  屋顶曲线的类型。

  4.

  中国佛塔的基本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5.

  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哪四个阶段。

  6.

  简述唐宋建筑风格的区别。

  7.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分期。

  8.

  中国古代主要建筑设计著作。

  9.

  简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优势与不足。

  10.

  传统的庭院式住宅形制。

  11?斗拱的主要构件、作用、发展演变。

  12.厲长安城的特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6小题。

  1.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2.

  论述抬梁式与穿斗式的特征。

  3.

  简述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优势。

  4.

  中国单体建筑的特点。

  5.

  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两种构架的不同特点。

  6.

  北京天坛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和设讣方法。

  中国建筑史

  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C6.B11.B16.A21.A

  2.A7.C12.B17.D3.C8.C13.C18.C4.A9.B14.B19.B5.A10.C15.B20.B3.BCD8.ABCD13.ABCD18.ABCD4.ABC9.ABC14.AD19.ABD5.ABC10.ABCD15.ABCD20.AC二、多选题:1.ABD2.ACD6.ABC11.ABCD16.ACD21.ABC

  7.ABC12.ABC17.ABC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2小题,判断下列各题划线处的正误,在试题序号后,正确的划上“J”;错谋的划上“X”。

  1.正确

  2.错误

  1?错误

  2.错误

  3.正确

  3.正确

  4.错误

  4.错误

  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四.名词解释:1?

  和玺彩画:淸代彩画的最高等级,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等部

  位。

  2.

  庇殿顶:即五脊顶或四坡顶,正脊两端各有两条直抵屋角的僦脊。

  3.

  斗口:斗或升上放构件的槽口,淸代模数单位。

  4.

  计成:明代的造园家,著有《园冶》一书,我国造园学的重要著作。

  5.

  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

  叠涩与较高朿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后来逐渐岀现了莲瓣,卷纹饰,力神。

  角柱,间柱等,造型日益复杂。

  6.

  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7.

  举架:举,是屋架的髙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而材料而圧。折,是汁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槻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而横断面的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F?折线组成。

  8.

  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9.

  单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山四晋祠圣母殿)。

  10.

  双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

  11.

  额訪(阑额):柱子上端联系与承重的构件。有时两根叠用,上而的淸谓之大额材,下

  而的叫小额桁(由额),二者用垫板(额垫板)传于内柱间的叫内额,位于地脚处的叫地

  袱。

  12.

  雀替:是置于梁扔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榜的净跨距离。可以用于柱间的花

  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

  马住替。雀替可用于柱间的挂落下,成为纯装饰构件。

  五、简答题

  1.

  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布局特征

  (1)以宫城为核心,居全城中央。左祖右社,面朝后市。(2)宫城内前朝后寝。(3)有一

  条明显的以三朝五门为主的中轴线。(4)采用棋盘式道路网,环绕宫城对称布程。(5)

  一般

  有三道城墙。

  2.

  中国古代宫殿布局特点

  (1)"三朝五门”制度

  3.

  屋顶曲线的类型

  (1)檐口曲线

  (2)屋而曲线,包括纵向曲线和横向曲线:(3)屋脊曲线。

  4.

  中国佛塔的基本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中国化的佛塔建筑,造型多姿,形式多样。从造型上看,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单层

  塔、喇嘛塔(藏式塔)、傣族塔、金刚宝座塔等;

  5.

  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哪四个阶段

  (1)?“茅茨上阶”的原始阶段。(2)

  ?盛行髙台宫室的阶段。(3)

  ?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

  合的阶段。(4).纵向布置“三朝五门”的阶段。

  (2)

  “前朝后寝”制度

  (3)轴线组织院落式布局。

  6.

  简述厲宋建筑风格的区别

  唐代建筑柱础矮平,柱身镂,举折平缓,斗拱尺度宏大,建筑出檐深远,装饰简洁,整体造

  型舒展大气:宋代柱身加高,举折变陡,斗拱相对减小,补间铺作数量增加,屋顶组合多样

  化,装饰丰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建筑呈现秀丽、精巧的特点。

  7.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分期:

  (1第一阶段:城市初生期(周以前)(2)第二阶段:里坊制确立期(春秋至汉)(3)第

  三阶段:里坊制极盛期(三国至唐)(4)第四阶段:开放式街市期(宋以后)

  8.

  中国古代主要建筑设计著作

  早在春秋时期的《考工记》一书中就论述了城市规划建与筑设计的原理:五代,喻皓的《木

  经:宋朝,李诫的《营造法式》;元朝,薛景石的《梓人遗制》:

  明代,《鲁班经》、计成的《园冶》;淸代,工部《工程做法》。

  9.

  简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1)取材方便(2)适应性强中国古典木构建筑属框架结构体系,承重结构与维护结

  构分离且适应于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条件(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4)施工速度快(5)便

  于修缮、搬迁。

  不足:首先,木材越来越稀少:其次,木构架建筑易遭火灾;再次,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

  式

  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

  展的前景。

  10.

  传统的庭院式住宅形制(1)入口有屋3间,明间为门,左右次间为塾:(2)门内为庭

  院,上方为堂,既为生活起居之用,又是会见宾客、举行仪式的地方;(3)堂左右为厢:堂

  后为寝。

  11.

  斗拱的主要构件、作用、发展演变:主要构件:斗、拱、昂、升:作用:(1)结构作用:

  承托屋檐重量主体;(2)装饰作用:(3)其它。发展演变:汉代形成,唐代完善,宋代成熟,明淸转变为以装饰作用为主。

  12.

  唐长安城的特点。唐长安:布局仿北魏洛阳城,(1)南北中轴对称、严整:(2)功能分

  区明确(东西两市),皇城居首(城北):(3)道路采用纵横方格网:(4)采用严格的里坊制。

  六、论述题

  1.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

  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2)

  独特的单体造型

  (3)

  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

  (4)

  变化多样的装修与与装饰

  (5)

  写意的山水园景

  2.

  论述抬梁式与穿斗式的特征。

  (1)

  穿斗式建筑:用穿桁将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棉栩房架,在柱头搭接槻条,将一

  棍棍的房架串联起来形成整体的房架。特点:穿斗式木构架用材料少,柱子密集,只适用室

  内空间较小的建筑。

  (2)

  抬梁式建筑:柱子上搭粱,在梁端搁苣楝条,再在梁上支撑短柱,短柱上再搭短

  梁,如此层叠,梁总数3-5根。特点:抬梁式木构架,用材料较大,柱子少,采用跨度较大

  的梁,能满足有较大室内空间的建筑。

  3.

  简述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优势。

  ⑴.取材方便:

  ⑵.适应性强,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墙倒屋不塌”

  ⑶.抗震性能好:

  ⑷.施工速度快:

  ⑸.便于维修、搬迁:

  ⑹.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属生态建筑,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

  ⑺.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地区:

  4.

  中国单体建筑的特点。

  简明、真实、有机。简明:平而以“间”为单位,以“间”组成整栋建筑物。间:相邻两棍

  房架

  之间的空间。真实:建筑的结构貞?实地显示,一般建筑物都亳不保留地将梁、柱、斗拱

  等木构件。有机:指建筑内部空间可根据需要自由地分隔:室内外空间通透,并且易于环境

  融为一体。其他:平面、结构、造型三者不可分割。

  5.

  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两种构架的不同特点.我国木构架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穿斗式的特点是:用穿卞方把柱

  子串联尼来,形成一棍棍的房架;梯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櫟条方向,再用斗桁把柱子

  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这种木结构广泛用于江四、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抬

  梁式木构架的特点是: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梯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

  层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到5根。当柱上采用斗棋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棋上。这种木构架多

  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少,整体性

  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寸不大时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

  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6.

  北京天坛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和设讣方法。

  总体布局1.天坛的规制仍存明初天地合祭的痕迹,北面两角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

  天圆地方。2.整个建筑组群有内外两重|卞|墙环绕,总面积280公顷。3.由于传统礼制关系,天坛位于大街东侧,主要入口设在四面。4.按使用性质分为四组,南部有祭天圜丘及附属建

  筑:北部以祈祷丰年的祈年殿为主体:内席I墙西门内南侧为斋宫:外囤墙西门内建有饲养祭

  祀用牲畜的牺牲所和舞乐人员居住的神乐署。

  建筑特点:1?建筑设讣遵循严格的思想要求,在艺术上表现天的崇髙、神圣和皇帝与天之间

  的密切关系。(圆形平而、附会天为“阳”使用奇数,屋面使用蓝色琉璃瓦)2.在空间组织

  上,通过轴线及空间对比手法的运用,明确突岀主体。(举例分析)3.大片的松柏在创造肃

  穆、静谧的环境方而发挥了很大作用。

篇五:《梓人遗制》小木作制度研究

  

  彩虹梯1~100天汇总|考研不止眼前的彩虹梯,还有我和你樱花大道的约定

  不管你是胸有成竹气定神闲

  还是正忐忑不安手忙脚乱

  不要担忧,不要心急

  奋斗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小凡也会全程陪你走完辛苦的旅途

  记得今天必须很努力,才能面对明天的残酷

  明天必须更努力,才有可能看到后天的太阳

  考研成功=实力+心态。

  愿你不负韶华

  青春无悔

  话不多说

  今天小编继续为大家

  带来第N波小彩虹~~~答案

  1最低

  2光强

  3饱和蒸汽量

  4日照时数

  5达莫斯托克居住区,柏林西门子居住区

  6路斯,装饰即罪恶

  7底层架空,屋顶花园,横向长窗,自由平面,自由立面

  答案

  1内尔维,薄壳,丹下健三,代代木国立体育馆,悬索

  2英国建筑电讯派

  3模度理论

  4国际住宅展

  5太阳辐射热

  室外空气的传热

  6水蒸气的重量

  7色温

  1建筑造型,乌德勒支住宅

  2加尼埃

  3佩雷,富兰克林路25号公寓

  4防烟分区

  518℃

  ℃·d。

  6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7东北、华北、河北

  1风格派

  2柯布西耶,佩雷

  3德国斯图加特魏森霍夫住宅展

  4特拉尼

  5冷巷时建筑排列组合形成的比较窄的巷道,或者是在建筑的一侧留出的一条小廊道。冷巷截面面积较小,经过这里时风速会增大,风压会降低,与冷巷接通的各房间较热的空气就会被带出,较冷的空气就会进入补充,从而达到通风效果。多用于南方地区,与当地建筑特色相结合。

  628℃

  7镜面反射

  1路斯

  2风格派,表现主义

  3不割裂与历史的联系

  4里伯斯金

  5光束角

  6声能

  7多孔材料

  112推拉窗;平开窗;悬窗;下旋平开窗

  33%;3~5%;15%

  4《木经》

  开宝寺塔

  5刘致平

  刘敦桢

  6姚承祖

  《营造法原》

  7南北朝

  阿富汗

  1初始光通量

  2光反射比

  3实用性织物

  装饰性织物

  4直达声

  混响声

  5巴黎蒙马特教堂

  6罗西

  7天安门

  1采光均匀度

  27631300mm;800mm;240mm;100mm

  4包赞巴克

  5亮度阈10-5asb16sb

  6形

  色

  质

  光

  73m10m

  1《中国科学技术史》

  李允鉌

  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

  设计原理分析

  2明朝

  3现象学

  430o2.3m

  50.3w/m·k

  6凡·艾克

  7颜色的宽容度

  1宋

  工料控制

  2梁思成

  林徽因

  梁思成

  3四川宜宾李庄

  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

  4热流强度

  5墙身

  屋顶

  6过去的呈现

  后现代

  71.0-1.51弗莱彻

  非历史性风格

  2苏式

  3蒯祥

  雷发达

  4纽约

  格罗皮乌斯

  密斯

  柯布西耶等

  5修缮使用

  6汉长安

  7声音衍射

  112131004魏晋南北朝

  5500mm

  6类型学

  7重复

  渐变

  近似

  对比

  1道教与现代建筑空间

  2南北朝

  南北朝

  唐

  宋

  元

  3须弥座

  印度佛教

  4四分尖券肋骨拱

  5托马斯·阿奎那

  63s710phon

  1伊东忠太

  非神权统治

  2材料填缝防水

  构造防水

  弹性物覆盖防水

  31050120427m24m

  536尖券和肋骨拱

  7布鲁乃列斯基

  1北魏永宁寺塔

  二

  2380-780nm

  3显色性

  红外辐射

  紫外辐射

  469dB

  5晚,早

  6伯拉孟特,米开朗基罗,马丹纳,伯尼尼

  7240mm*180mm190mm*190mm

  1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2对流

  辐射

  蒸发

  蒸发

  3黑体

  黑体

  色温

  4高

  低

  5意大利,威尼斯,文艺复兴

  6意大利,16,人文主义,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圣彼得大教堂穹顶

  7构造柱

  圈梁

  10°

  2累年最冷月的平均温度和累年最热月的平均温度

  3铝箔减少了空气间层的辐射换热

  4罗马风

  5圆券肋骨拱

  尖券肋骨拱

  6珊索维诺

  7阿尔伯蒂

  1河北定县料敌塔

  2分隔缝

  引条线

  3残疾人

  老年人1;124住宅Ⅰ号-住宅X号

  俄亥俄州大学维克斯纳艺术中心

  5印度

  巴克里希纳·多西

  6彼得·卒姆托(PeterZumthor)

  7建筑拓扑学

  1东汉

  白马寺

  北魏

  嵩岳寺塔

  金

  华严寺上寺大雄宝殿

  2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344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5统一立面

  6文艺复兴

  7伯拉孟特

  1冬至

  2LED

  3多孔吸声材料

  4路易十五时期

  5维康府邸

  6伯尼尼

  7圣卡罗四喷泉教堂,四河喷泉雕塑

  11000Hz

  2梯段梁

  3掩盖门框和墙面抹灰之间的缝隙

  417c法国宫廷文化主导下的建筑潮流

  5手法主义

  6圣卡罗四喷泉教堂,耶稣会教堂

  7罗马复兴,国家浪漫主义

  1全部现浇

  内浇外挂

  内浇外砌

  2短边

  3150mm

  4佩罗

  5古典主义

  6勒·杜克

  7手法主义

  1汉

  楼阁式

  2硅酮结构密封胶

  硅酮建筑密封胶

  3降板排水

  后墙排水

  4路斯

  5芝加哥,沙利文

  6门德尔松,德国表现主义

  7巴黎万神庙

  1均匀度

  2高

  3是否采用尖券

  4辛克尔

  5温克尔曼

  6圣日纳维夫图书馆

  7霍华德

  1维康府邸

  2古典建筑/文艺复兴建筑

  31包容性,综合的2主导性中心3无限延展性4劝导性空间力量5交流的6复杂但综合的420世纪20~30年代

  5平均照度

  6亮度分布

  7光刺激

  光刺激

  13km

  2波洛米尼,伯尼尼,圣阿涅斯教堂立面改造,四河喷泉雕塑

  3奥斯曼

  4大理石或地砖

  5墙体、门窗、屋面

  楼地面

  6PMV指预计热感觉指数

  7柯布西耶

  1布雷,勒杜

  2巴黎万神庙

  3自然界的图案纹理,东方艺术,新材料

  4外表面积

  所包围的体积

  5对建筑主体结构构件,如框架结构的梁、柱等在工厂预制加工,运到工地安装就位后,将预制构件搭接部位的预留钢筋通过现场二次施工进行焊接连接并浇筑混凝土材料,以此形成完整的框架结构形式,其梁、柱构件采用预制加现浇一体化的施工模式(预制装配和现浇相结合)。

  6预制钢筋混凝土薄板

  7伊顿,默霍利·纳吉,阿尔伯兹

  1功能关系分析

  建筑空间组合

  2《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城市建筑学》《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后现代建筑语言》

  3城市总体规划

  41mm

  5面光源

  663Hz8000Hz

  7天然光

  人工照明

  1公共政策

  2《拼贴城市》《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3夯土

  白灰面

  4柱子

  檐部

  52006747小木作

  1城市详细规划

  2苏式

  3巢居

  穴居

  4176Hz

  5300cd/m26经济

  适用

  绿色

  美观

  7《梓人遗制》

  1可识别性

  场所感

  2汉代

  司空

  3城市或区域设计

  4土朱刷饰

  5照度

  光谱

  6增大

  宽

  7施工管理

  运营管理

  1蒯祥

  2帆拱

  3金属框架

  箱型

  4《走向新建筑》

  5平閣天花

  平棊天花

  6内廊式

  7集中

  1《论建筑》

  2结构理性主义

  3拉斯金

  装饰

  4平面

  立体

  集中性

  连续性

  5缓冲

  分散

  67雅典宪章

  1显色性

  2红色

  3沿街后退

  车库出入口

  建筑高度

  4联想型

  5主体意识

  功能意识

  科学技术意识

  生态环境意识

  6标志

  图像

  象征

  7隋代

  1意向性

  2图像

  3相邻两榀房架构成

  4丁头拱

  5哈夫拉金字塔

  6粉土

  陶钉

  石材

  7伯拉孟特

  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

  1四等材

  2太阳神庙

  3曼特赫特普三世墓

  4化整为零

  善用曲线

  采用地方性材料

  维堡市立图书馆

  5高频

  61007中轴线对称

  1维也纳分离派青年风格派

  2路径、节点、边界、区域、标志

  3框架体系、剪力墙体系、筒体体系

  4光通量

  5沃尔夫特

  文艺复兴

  巴洛克

  艺术风格史

  6卡米洛

  西特

  7舒瓦西

  1计成

  《园冶》

  2帕拉迪奥《建筑四书》

  3显色性指数

  475mm200m25瓦萨里

  《意大利伟大的建筑师、画家、雕刻家》

  6缝隙

  支承尺寸

  7截光角

  1抬梁式

  穿斗式

  2圣德尼教堂

  3居住、交通、工作、游憩

  4采集

  储存

  释放

  5翘

  6春秋

  725m

  1各种例外、排斥、冲突、矛盾

  2色适应

  3分心槽

  4内侧

  5塞里奥

  680ms

  7图拉真广场

  凯撒广场

  1德国

  谢林

  2大木作

  3380-7840.35帕提农神庙的面积最大,高度最高,采用列柱围廊式,形制最高。是举行仪式环绕的主要建筑

  6草图

  7采光

  热量吸收

  热量流失

  1曼弗雷多·塔夫里《建筑学的理论与历史》

  2温和地区

  严寒地区

  3民国

  4横向支管

  竖向支管

  5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

  6《外部空间设计》

  70.041田园城市

  2宋代

  31.5m

  4空气温度

  空气相对湿度

  风速

  环境平均辐射温度

  52%

  6抗风压

  空气渗透

  雨水渗透

  7发光强度

  1勒·柯布西耶

  2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

  3贵活变

  4覆盖

  凹

  凸

  肌理

  架起

  5窗位置的高度

  窗间墙

  6柯布西耶

  7法律认证

  1西汉

  220s60年代

  3并列关系序列关系主从关系

  41:5露点温度

  6诺伯特·舒尔茨

  场所精神

  7理性思维

  价值判断

  1时空性

  技术性

  艺术性

  民族性和地方性

  历史性和时代性

  2浙江余姚

  河姆渡

  3梁思成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454北京

  51m1m

  6《时间

  空间

  建筑》

  吉迪恩

  7文化

  1有机疏散

  2创造适宜步行的街区

  350415m

  5城市最高温度

  郊区温度

  6评价

  7艾科

  符号学

  1米开朗基罗

  2明代家具

  3照明、声学、空调、消防

  (任选2个)

  4冬至日25坡度

  角度

  高跨比

  6米开朗基罗

  7悬山

  歇山

  1《雅典宪章》

  2赖特

  3踢脚

  墙裙

  勒脚

  4太阳直射光

  天空漫射光

  地面反射光

  5恩瓦利得新教堂

  于·阿孟莎

  6出际

  7下垫面

  建筑群布局

  选用材料

  1织物

  2柯林·罗

  3城市重点地区开发与更新设计

  430o2.3m

  50.3w/m·k

  6凡·艾克

  7颜色的宽容度

  1费城

  2喻浩

  3读者

  4热流强度

  5墙身

  屋顶

  6过去的呈现

  后现代

  71.0-1.51以人为本

  2降板排水

  后墙排水

  3秦汉

  4纽约

  格罗皮乌斯

  密斯

  柯布西耶等

  5修缮使用

  6汉长安

  7声音衍射

  1全球在地

  2宗法制度

  3刚性基础柔性基础

  4魏晋南北朝

  5500mm

  6类型学

  7重复

  渐变

  近似

  对比

  1风速

  2水蒸气

  364日照时间

  日照质量

  5表面法线

  6唐朝

  7集散广场

  活动场地

  停车场地

  1北京

  2司空

  3安阳

  开封

  4风覆盖面积

  57%-10%8年

  6明朝

  7粗野

  1廊院式

  2现象学批评模式

  3卡米洛-西特

  4地下凉风

  风洞效应

  烟囱效应

  5面层

  附加层

  结构层

  顶棚层

  6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7《新精神》

  《走向新建筑》

  1新城市主义

  2《设计结合自然》

  3多孔吸声材料

  445o26-33o

  5苏州顾辟疆园

  6肌同质,理同序

  7钢化夹层玻璃

  1300-5021003频谱

  4安全性

  5立筋隔墙

  条板隔墙

  砌筑隔墙

  6巴黎万神庙

  7批评思维

  1点

  线

  面

  块

  2春秋战国

  3《建筑七灯》

  4宋

  汴梁

  5集中式

  6《城市设计》

  评价

  表达

  实现

  7法国古典主义

  1《小行星上的城市》

  2历史街区和近代老大楼,近代工业遗产遗址,里弄石库门建筑

  3琉璃瓦

  河北正定隆兴寺

  4格雷夫斯

  5《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

  有机疏散

  表现原则

  相互协调原则

  有机秩序原则

  6分析

  评价

  判断

  教育

  7要素

  组合

  1单槽

  双槽

  分心槽

  金厢斗底槽

  2切断毛细作用,避免雨水渗透

  3明代

  4内外一体化

  布局灵活化

  陈设多样化

  图案象征化

  5色相

  明度

  彩度

  6美国

  以交通为导向的设计

  传统性街区设计

  7在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自稳态声压级衰减60dB所经历的时间

  1批判的地域主义

  220世纪60年代

  3被动式

  主动式

  4可供人们使用的空间

  5灰绿色

  6宋

  方

  70.99截止频率

  1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

  社会性活动

  20.91.053西周

  隋唐宋

  4格拉斯哥

  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图书馆

  5利用环境

  改造环境

  创造环境

  6方尖碑

  7难进易出

  由小到大

  1魏晋南北朝

  2胜利神庙

  3沙里文

  形式追随功能

  4连续

  起伏

  渐变

  交错

  5巴塞罗那

  6后现代主义

  7固定特征

  半固定特征

  不固定特征

  1间

  架

  2伯拉孟特

  3流动空间

  通用空间

  4自然景观要素

  人工景观要素

  5公共浴场

  6帕拉迪奥

  奥林匹克剧院

  7走廊

  楼梯

  电梯

  门厅

  1里纺制

  厢坊制

  2《大都会》

  3历史价值

  4市场

  神庙

  518oc28oc

  6全阴天室内某一点的照度值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室外无遮挡的情况下照度的比值。

  7包豪斯

  巴黎美院

  1垂足而坐

  高床式

  高度

  2散点

  3原真性

  4柳宗元

  5频率

  声压级

  声强级

  6日光

  7有效日照时数

  1辽金时期

  2珊索维诺

  3类型学

  4《管子》

  5单位面积重量

  入射声波频率

  6魏晋南北

  宋

  7法国

  路易十五

  1绿色设计

  2风压

  热压

  3傅里叶定律

  4遮阳形式

  遮阳计算

  5可逆性

  可识别性

  最小干预

  6阿尔伯蒂

  圣塞巴斯蒂安教堂

  7翼角

  1宗法制度

  2雍州

  3300lx

  488dB

  536《后现代建筑语言》

  后现代建筑

  7里纺制解体

  1西周

  铺地

  2树巢

  3200cd

  4亮度

  5表面吸热

  结构本身传热

  表面放热

  6城市集中主义

  印度昌迪加尔规划

  7米利都城

  圣地

  公共建筑

  住宅

  1江南

  2建筑类型

  取材方便

  阴阳五行

  30.4等效(连续A计权)声级

  556民族性

  地域性

  历史性

  时代性

  7主要使用部分

  次要使用部分

  交通联系部分

  1德·昆西

  2弗莱彻

  380ms

  4明框式;隐框式;半隐框式;点支式;全玻式

  5UGR

  6考古发现有重大突破

  温克尔曼对古代艺术史的研究

  7亮度

  大小

  亮度对比

  识别时间

  眩光

  1大同

  正定

  2斗拱

  3热阻

  热惰性

  41/1000s

  5色温

  6卡比多山市政广场

  手法主义风格

  7视觉肌理

  触觉肌理

  1补色

  2并列

  序列主从

  3魏晋南北朝

  宫廷布局

  4午门

  稚门

  5蓝色

  6文丘里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7早期衰减时间

  明晰度

  围蔽感

  总声压级

  1多样统一

  2浙江余姚河姆渡

  3匠人营国

  刘秉忠

  4抗风压

  水密性

  气密性

  保温性

  隔声性

  采光性

  5晚期

  威尼斯

  维琴察

  6美国

  约翰

  ?波特曼

  7地理因素

  文化因素

  1里坊制厢坊制

  2《论建筑》《建筑四书》

  3匠人营国

  《周礼

  考工记》

  4﹣0.5~0.55维康

  波波洛

  6高技派

  蓬皮杜艺术中心

  7拉图雷特修道院

  1萨伏伊别墅马赛公寓

  2《城市建筑学》加拉拉特西公寓

  3十分钟以上

  4导热系数

  λw/(m·k)

  5巴西利卡

  集中式

  十字式

  十字式

  6罗西

  历史的特征

  抽象的特征

  7土

  木

  竹

  石

  皮革

  1卒姆托瓦尔斯温泉浴场

  2半网格树形

  3围合

  匝居

  42内排水

  5罗兰?巴特

  6巴黎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

  7吉伯德

  《市政设计》

  1理论批评实践批评应用批评

  2开放性

  3同构

  亚细亚生产

  4防水侵入密闭程度

  53000-4000hz

  6偶数

  魏晋南北朝

  7一个地方环境气候和风俗民俗的总称

  1实体概念关系概念

  2社会群体性

  3基座

  4陕西岐山凤雏村

  铺地

  5750lx

  6对高技术手段带来的美感的追求和强化。

  7约翰?西蒙兹

  1加强外遮阳可控性

  22%~3%250mm

  3架空隔热屋面蓄水隔热屋面种植隔热屋面

  4列雪格拉德音乐厅

  5穹顶

  6美国

  室内建筑师

  7芝加哥

  1列柱围廊式,柱子,檐部

  2平面形制,中世纪基督教堂,伊斯兰礼拜寺

  3《论建筑》

  4奥斯曼

  5126爱奥尼柱式

  7点

  线

  面

  体

  1散水

  明沟

  2主体结构

  装修

  设备

  3古西亚砖石拱券技术,古罗马穹隆技术,方形平面上使用原型穹顶的问题

  4托马斯·阿奎那

  5意大利,威尼斯,文艺复兴

  6柯里亚

  7改善气候

  美化环境

  组织空间

  陶冶性情

  1辛克尔,拉布鲁斯特等

  2珊索维诺

  34545106弗兰姆普敦

  有限城市

  7日本

  东京帝国饭店

  1门德尔松,德国表现主义

  2霍华德

  3白

  4光源水平线

  5砖

  块

  板

  幕墙

  690mm;600mm;190mmX190mm

  7魏布

  莫里斯

  1温克尔曼

  2布雷,勒杜

  3照度

  4光效

  5立筋隔墙

  条板隔墙

  砌筑隔墙

  6丹下健三

  城市轴

  7混合砂浆

  1巴黎万神庙

  2自然界的图案纹理,东方艺术,新材料

  3维护分隔

  填充墙

  4干密度;材质;含湿量

  5西班牙

  马塔

  6沉降缝;伸缩缝;防震缝

  7梁柱式

  墙架式

  钢架式

  1光通量

  2维吾尔

  中厅

  3举架

  提栈

  4琉璃瓦

  隆兴寺摩尼殿

  5厅堂

  殿堂

  6TEAMX,功能主义

  7古典主义

  1高温→低温

  2冷空气;霜冻

  3能量守恒

  4升起

  外

  侧脚

  5《画山水序》

  6斯图加特州立美术馆加建

  7AB21折射、衍射、扩散反射

  2噪声源;接受者

  3钱伯斯

  可欧花园

  4历史

  装饰

  5结构主义,柏林犹太人纪念馆

  6建筑历史

  空间

  7维也纳

  对现有建筑进行净化,使之回到基本的起点从而创造新形式。

  118;22清晰度

  3截光;半截光

  4国际历史纪念建筑与遗址理事会

  《威尼斯宪章》

  5弱形式,非古典,解中心等

  61500mm*1500mm

  7赫尔佐格与德梅隆

  19mm

  2800mm;1300mm;240mm;100mm

  390mm;600mm;190mmx190mm

  4意大利,威尼斯,文艺复兴

  5意大利,16,人文主义,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圣彼得大教堂穹顶

  6詹克斯

  7周朝

  1蓝色

  2明适应;暗适应

  3统一立面

  4手法主义

  5片段性,边缘性

  6《癫狂的纽约——关于曼哈顿的回顾性宣言》

  7不割裂与历史的联系

  1一般照明

  2发光效率

  3空间层次的阅读

  4阿尔多·罗西

  5时代精神

  6用浅色

  用镜子

  使用推拉门

  减少家具尺度

  71.4h

  1提高夏热冬冷地区玻璃幕墙建筑节能性能主要应采取哪些构造技术措施?

  2“十次小组”名词解释

  3“巴西利卡“名词解释。

  答案:

  1玻璃幕墙建筑节能途径可以通过改善玻璃幕墙的热量传递、空气交换、日光照射、噪声控制来实现:

  1)采用镀膜LOW~E玻璃、热反射玻璃、中空玻璃;

  2)采用复合绝缘(断桥)铝合金玻璃;

  3)减少开启窗面积、提高密封性胶性能、改进节点密封性能等,降低空气渗透热损失;

  4)采用百叶、格栅等遮阳设施,以减少太阳辐射;

  5)采用玻璃贴膜(相对简易可行),利用现有玻璃贴膜,阻隔大量紫外线,使之既能满足隔热又提高安全性能等级(玻璃碎而不掉);

  2十次小组

  (TeamX):以史密森夫妇为首的一个青年建筑师组织。他们因在CIAM十次大会上公开倡导自己的主张,并对过去的方向提出创造性的批评而得名。十次小组提倡以人为核心的城市设计思想:建筑与城市设计必须以人的行为方式为基础,其形态来自于生活本身的结构发展。

  代表人物:史密森夫妇,A·范艾克,J·巴克马,G·坎迪利斯,S·伍兹

  3一种平面形式,特点是当中有中央大厅,旁边有侧廊,那时两端还有圆形收头空间,仪式空间做,议事大厅,做法院,交流公共空间,后转为一种教堂的平面形式对后来(中世纪的基督教堂与伊斯兰礼拜寺)空间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到了基督教的中世纪时期,主要用于教堂建筑。

  1隔声主要针对撞击声的隔声,对钢筋混凝土而言,构建密度越大,重量越重,对撞击声的传递就越快。

  A.对楼面进行构造处理(直接铺设地毯、橡胶地毡、塑料地毡、软木板等有弹性的铺装材料)。

  B.利用弹性垫层进行构造处理(在楼板构造层和面层之间增设一道弹性材料做垫层,防止声桥,这样使楼板和楼面完全隔开,形成浮筑楼面,也称浮筑楼板)。

  C.增加楼板吊顶构造处理(增加吊顶,同时也可在吊顶里面铺吸声材料)。

  2为了使德国商品能和其他国家抗衡,1907年出现了由企业家、艺术家、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全国性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它的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制品的质量以求达到国际水平。思考工业化时代下的文化标志,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建筑也产生了影响。创造了艺术新的形式,艺术一定要和工业联系起来,用艺术家的方式影响艺术形式的探索。

  核心人物:贝伦斯

  格罗皮乌斯和A·迈尔

  3通过建筑朝向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布置,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色彩的巧妙设计,以及建筑材料的组合、构造措施恰当,并采取一些与建筑构配件密切结合的太阳能装置。使建筑达到冬季采暖,夏季制凉的目的,是被建筑师接受并广泛应用的节能建筑设计方法。

  法兰克福商业银行

  德国国会大厦

  芝柏文化中心

  1一种结构形式,产生于拜占庭时期,借鉴了古西亚的砖石拱券技术与古罗马的穹窿,主要解决了在方形平面上架设圆形穹窿的形式与结构转换的问题,成为后来众多穹窿顶的基本结构基础。配图说明最好: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

  2米开朗基罗:卡比多市政广场、劳伦齐阿纳图书馆的大楼梯

  帕拉第奥:维琴察巴西利卡、圆厅别墅

  罗玛诺:茶宫

  珊索维诺:圣马可广场

  1)幕墙与主体结构内的楼板、内隔墙交接处的空隙部分必须严格进行防火填缝处理,一般采用难燃烧材料填缝,并用厚1.5mm以上的镀锌耐热钢板封口,不得采用铝板,在接缝处与螺丝口另用防火密封胶封堵。

  2)规范规定幕墙在窗间墙、窗槛墙的填充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当其外墙面采用耐火板年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材体时,其墙内填充材料可采用难燃烧材料。

  3)对不设窗间墙和窗槛墙的建筑幕墙,必须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

  高度不低于0.80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其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

  4)同时,在靠幕墙处的的吊顶内需加密设置自动喷淋的喷头。

  5)对防火要求高的玻璃幕墙,可用单片防火玻璃或由其加工成的中空或防火玻璃。

  柯布西耶,自由平面,建筑漫步,萨伏伊别墅

  密斯,流动空间、全面空间

  巴塞罗那德国馆、克朗楼

  赖特,空间环绕运动,统一教堂

  1)土地功能混合使用

  2)街道短且多转角

  3)不同年代和条件Ll晶诅i计教育

  4)人流往返频繁

篇六:《梓人遗制》小木作制度研究

  

  学术论文专刊 AJACDEMICARTICALISSUE《梓人遗制》小木作制度释读——基于与《营造法式》相关内容的比较研究ANALYSISOF“ZIRENYIZHI”INJOINERYWORKS:BasedontheComparativeStudyofItsCounterpartsin“YingZaoFaShi”张昕1陈捷2ZhangXin,ChenJie摘要/ 陈明达先生发现的《梓人遗制》小木作制度现存文本包括格子门与板门两部分,合计2600余字,附图40幅。文章通过与《营造法式》相关章节的逐句释读对勘,总结出其与《营造法式》存在的明显继承关系,分析出其于混制、菱花样式、隔扇比例、造作功限、构件做法上的诸多特点,显示出金元之际小木作技术的传承与发展。关键词/ 梓人遗制营造法式小木作格子门版门ABSTRACT/Theexistingmanuscriptofjoineryworksin“ZiRenYiZhi(Woodworker’sBequeathalSkills)”,whichChenMingdafoundcontainstwoparts(thepanelleddoorandtheplankdoor)inmorethan2600wordsand40illustrations.Throughthesentence-by-sentenceinterpretationandcomparisonbetweentherelativechaptersof“ZiRenYiZhi”and“YingZaoFaShi”,theircontinuationissummarized,thecharacteristicsofconvex,decorationstyles,proportionofpartitionboard,manpower,andmanufactureofmembersoftheformerareanalyzed,andthesuccessionanddevelopmentofjoineryworkskillsfromSongtoYuanDynastyarerevealed.KEYWORDS/ZiRenYiZhi,YingZaoFaShi,joinerywork,panelleddoor,plankdoor《梓人遗制》是我国元代一部重要的民间木作匠书,现存部分包含了纺织机械制造与木门制造两部份内容。此书成书于元代初年,是介于宋《营造法式》与清《营造则例》之间,兼有两者特征的重要民间匠书。尤其是陈明达先生发现的小木作木门制度内容,更是尚未得到充分发掘的金元时期木作技术珍贵史料,是《营造法式》相关内容的重要补充与发展。1 《梓人遗制》小木作制度内容的发现与研究现状《梓人遗制》作者薛景石为河中万泉(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字叔矩,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亦失考。原书前元中统4年(1263年)《梓人段成己1)所做的序言成为此书作者与写作时代认定的力证。遗制》织机部分内容源于《永乐大典》18245卷,早在1932年经朱启钤、刘敦桢两位先生校注图释后,即以单行本刊行。时至今日,多数著述论及此书时亦仅认为《梓人遗制》为针对纺织机械的专著,这显然有失偏颇。事实上,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梓人遗制”词条中,陈明达先生已指出大典卷3518-3519《九真门制》两卷2)亦包含梓人遗制的内容。检诸文献,卷3518《九真门制》内所录内容多处提及《梓人遗制》,且其内容均未见于18245卷。由此可知陈先生所言不谬,这也直接印证了《梓人遗制》是一部包含丰富营造技术信息的专著。陈明达先生的发现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通过《梓人遗制》这部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元代木作匠书,学术界首次得以接触宋清之间的木作营造技术史料。通过《梓人遗制》与《营造法式》相关内容的比对研究,可以发现自北宋末年至元代初期百余年内木作制度、特别是小木作制度发生的变化。此类研究无疑可以起到拓展建筑史学研究领域,增强营造技艺研究连贯性的作用。北京工业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X1066000200802)作者单位:1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北京,100124)2 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北京,100011)收稿日期:2009-08-15就学界研究现状而言,自1932年以来,除营造学社出版的单行本及《营造学社汇刊》收录外,山东画报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了《梓人遗制图说》单行本。经过刘敦桢先生等多位学者的长期研讨,织机部分得到了较为详细的校勘注释及关联性研究,其内容已基本明了。然而,二者所依底本均未包含小木作木门制度相关内容,从而未使与古建木作技术关联最为密切的部分得到深入发掘,实为极大缺憾。有鉴于此,本文尝试通过与《营造法式》的比勘研究,逐句进行释读,冀能抛砖引玉,以裨后来者。限于篇幅,关于《梓人遗制》的产生背景、小木作制度特点与疑点等内容另有专文详述。2 《梓人遗制》小木作制度的基本内容与体例《梓人遗制》小木作制度内容见于《永乐大典》卷3518,主要包括格子门与版门两大部分。其基本体例和内容与法式有诸多类似乃至相同之处,体现出宋元之际木作制度的传承关系。同时文内亦有大量差异存在,尤以格子门部分为多,反映出百余年间小木作制度的变化。小木作制度文字部分的叙事体例与18245卷类似,格子门部分前有少许解释性语句,类似“叙事”条,但简略许多。随后的用材、功限则与18245卷无异。版门部分则相对简单,仅包含用材与功限两部分内容。卷中现存配图11页半,共40幅;文字两页半,共2600余字。其内所载格子门种类之繁多,样式之繁复均大大超出了法式所载,亦远非现存实物可涵盖,实为反映宋元之际小木作技术状况的珍贵资料。全文现存配图计有格子门三十四式,分别为串胜嵌亚口、双串胜亚口、斜水文万字、平水文万字、珊瑚枝万字、子母龟儿万字、方胜斜亚口、斜拐子万字、香药龟背万字、聚四龟嵌合子、凌花乱建筑学报2009ARCHITECTURALJOURNAL82a 串胜嵌亚口(斜串胜嵌亚口)b 双串胜亚口(斜双串胜亚口)d 方胜斜亚口e 聚四龟嵌合子g 睞文艾叶h 合子嵌满天星(三绞格子艾叶间睞文嵌满天星)j 龟背嵌蒺藜k 聚六龟嵌芙蓉合子(聚六龟嵌合子)83c 斜水文万字f 艾叶龟背i 凌花艾叶龟背(凌花艾叶龟背间睞文)l ARCHITECTURALJOURNAL2009建筑学报

  学术论文专刊 AJACDEMICARTICALISSUE句4:用双腰串造,展上下。门,串内用心柱,小则不用)。下是促脚串,并障水版。每扇各随其长。此句所述为五抹隔扇的基本构成。法式为“用双腰串或单腰串造”,未见“展上下”一句。然而,法式小木作制度二—堂阁截间隔子相关内容中述及边展高度时有“上下者”的说法。参考小木作图23[1]202,可见“上下者”意即位于边展上下的门框之上下展封盖边展,成为一种与常见斜45°拼合不同的特殊门框组合方式(图3a)。1《永乐大典》载《梓人遗制》小木作附图“心串”之意不明,亦未见于法式。但法式小木作制度三——拒马叉子一节中有“穿心串”一词。依据上下文,此处心串似可作穿心串解释,即位于门中心部位的横木。整体看来,所指即为腰串。由此“心串下空广五分”系门高一尺时双腰串之间广五分,即腰华版广五分,较之法式四分的规制略大。“串内用心柱”的做法未见于法式格子门一节,但心柱在阑槛钩窗、截间隔子、障日版、佛道帐各节中均可见到,同为起加强作用的短柱。“促脚串”一词未见于法式,但““脚版”两词却多次出现于法式小木作制度内乌头门、井亭子、棵笼子、佛道帐等节。脚”意为环绕脚部,清代“绦环板”、“裙板”亦”亦可写作上施串一条”的对应脚版”的合称。有类似环绕之意。同时““促”。法式乌头门一节有“或下安头门一节的注释,可知“促脚串”乃“的那道串。分安障水版。“除及两头”一句法式作“除及腰串”。此处“两头”当针4)对使用“脑串”或“促脚串”,格子门整体形成类似清代六抹隔扇2 各混制复原[a 素通混压边线;b 心过双线四混压边线;c 混内出边线压边线;d 心内素平两下破瓣压边线;e 心内平三过线两下破瓣压边线;f 起心线混内破瓣压边线(心出单线);g 出心线压边线(心出双线);h 混内破瓣压边线;i 通混;j 心出双线平绞;k 通混压边线心出双线内破瓣压边线;l 破瓣单混;m 破心混向里压边线;n 心过双线内破瓣压边线;o 心出线破瓣(心出单线)]做法,“促脚串”显然就是此处所施之串。再参考梁思成先生对乌句5:除展及两头,内分作三分,腰上留二分安格眼,腰下一时的情况(图3b)。意即计算三分尺寸时,除腰串外上述两部分尺寸亦须预先刨除。后面内容与法式相同,均为2∶1的比例划分方法(图3c)。3 格子门图样(a 展上下、双腰串带促脚串造;b脑串、双腰串带促脚串造;c2:1比例关系;d单腰串造;e四直方格眼双腰串造)句6:或分作二分,合心一串。巳下双串内腰华版厚六分至一寸,展四角入池槽,下是障水版。“或分作二分,合心一串”为三抹隔扇的比例划分方法之一,具体为上下之间按1∶1划分,中置腰串一道(图3d)。此种1∶1的分割比例未见于法式,而与清代《工部工程作法》所载比例类似,呈现出承前启后的过渡特征。《永乐大典》格子门附图中所用比例均取1∶1,区别仅在于双腰串及促脚串的有无,前述2∶1的划分方法反而未见使用(图1)。据此推断,这种1∶1的比例在元代早期,至少于山西地区已是一种与法式并行的通用做法,某种程度上可能较之更为流行。在山西境内,目前仍可见到类似实物留存(图4)。“巳下双串内腰华版……”所述当为用双腰串时的情况。参考下文版门制度句30可知,“巳下”即“已下”,意即“以下”。法式所载为“腰华版及障水版皆厚六分,展四角外,上下各出卯,长一寸五分,并为定法”。此处腰华版厚度规制较法式为大,且有一个浮动区间,未如法式那样以六寸为“定法”,恐为大尺寸格子门而设。可以认为,这是实践中对法式规定的一种调整。展木连接方法此处仅述及“四角入池槽”,未如法式那样给出端部榫卯尺寸,当亦与尺寸浮动有关。钵。上多刻镂牙口、华版、壶门,盖神佛堂殿、富贵之家厅亦云,隔截其格子门,所以隔内外也。非实硬版所,故云软门。从此段文字可以明显看出《梓人遗制》的写作参考了法式的相关内容。值得注意的是“秦晋亦云”表明作者对于山西、陕西两省的相关情况较为熟悉。因为薛景石的家乡万荣县恰位于毗邻黄河的山西省南部,与陕西省隔河相望,所以此4字进一步证实了这段文字当为《梓人遗制》所述内容。句2:用材:造格子门之制有数等混。或素通混压边四混压边,或心内平三过制却无一相同(图2a-e)。句3:其门下用者,或分作六扇。此句与法式相同。建筑学报2009ARCHITECTURALJOURNAL压边,各跬尖。此段与法式行文类似,混制定义方法亦与法式相同,但所述混84句7: 其名件广厚皆取门展每尺之心出单内破瓣压边或单一尺广三分,厚二分四络至六络。脑串、腰串、促脚串,厚皆同展(展谓之门扇框)。一尺条径广一分,厚八络(或三空一实材,或两空一实材)。或通混不出压边混内破瓣法式四斜睞文格眼部分为:“展长视,广三分,厚二分五厘,腰串同”。可见此处尺寸较四斜睞文格眼规制略小,而与四直方格眼基本相同,广厚1.2∶1的比例也类似,而非前者的1.3∶1。“脑串、腰串、促脚串,厚皆同展”。顾名思义,脑、腰、脚即上、中、下三部分,实为类似清代六抹隔扇的做法中,除上下展之外,中部的四根串。“展谓之门扇框”一句显得非常口语化,体现出《梓人遗制》作为民间匠书的特征。句16:子展广一分二络至一分四络,厚一分至一分二络。斜割角内破心混向里压边絬。广取门展厚之一半。法式四斜睞文格眼部分为:“子展广一分五厘,厚一分四厘。斜合四角破瓣单混造”(图2l)。四直方格眼部分另有“子展广一分二厘,厚一分”。与门展类似,此处子展尺寸仍略小于四斜睞文格眼,而接近四直方格眼,广厚比例也类似,为1.2∶1而非前者的1.1∶1。“斜割角内破心混,向里压边线”即45度斜角拼合,表面单混,中心破瓣压边线(图2m)。句17:腰华版是双串之内,或就版上雕华入池槽,或衬版外别安华版。各随四周之广,华版上压难子。法式四斜睞文格眼部分为:“腰华版长随扇内之广,广四分。施之于双腰串之内,版外别安雕华”。四直方格眼部分与之同。此处大意与法式相同,因前面已提及腰华版之广为五分(见句4),故这里只说“各随四周之广”。与法式不同之处在于,此处多出了“就版上雕华”的雕刻方法。85ARCHITECTURALJOURNAL2009建筑学报

  学术论文专刊 AJACDEMICARTICALISSUE句18:障水版长广各随其展,四周入池槽。正面用牙口,或直难子。后使结角罗文福(小则更不用)。此处第一句与法式相同,其后再次体现了《梓人遗制》小木作技术的混合特性。“牙口”、“罗文福”等做法均出现于法式乌头门、软门做法内,而于格子门一节并未出现。句19:额长随间之广,广八分,厚三分二络。用双卯下入柱心内。法式四斜睞文格眼部分为:“额长随间之广,广八分厚三分,用双卯”。四直方格眼部分为:“额长随间之广,广七分厚二分八厘”。《梓人遗制》此处记载在尺寸上与四斜睞文格眼接近,但于广厚比例上则等同于四直方格眼的2.5∶1,而非前者的2.7∶1。句20:附柱、立颊长同展,之緇,广五分,厚同额,卯在外。两颊广狭,先量摊壁扇数足,加减,二分中只取一分为心卯。法式四斜睞文格眼部分为“釬柱,颊长同展,广五分。量摊擘扇数,随宜加减,厚同额。二分中取一分为心卯”。四直方格眼部分为:“釬柱,颊长随门双腰串造;一丈广一丈,四扇,双腰串,表通混方格眼小口绞,额、限、附柱、展并子展、障水版、牙口、立一丈共广一丈一尺,格眼:一混不出线,一十三功;门展及附件5):格子门展,事件在内6),四混出双线,一十九功。装配:安卓功,四直方格眼格子门一间长厚同额,广七分”。四直方格眼部分为:“地一丈,即肘广二寸,厚一寸四分,长加两一尺则广厚各加一分,减一如之。此句与法式两明格子门一节所述基本类似,仅肘广与立厚法式为一寸六分,与此处差别很小。3.1.5  格子门设计方法与功限句24:凡造格子门,先量间之广,上下五尺至二丈四尺,广与一丈,则每扇之广不过五尺。如减广者不过五分之一。谓门扇合广五尺,如减广者不过四尺。其名件广厚皆取门每尺之不过七尺,低不过五尺。此句与法式版门制度一节开篇基本相同,仅“高五尺至二丈四4 格子门实例(a 侯马董海墓,金;b 代县文庙大成殿,明)5 菱花样式(朔州崇福寺弥陀殿三绞格子艾叶间建筑学报2009ARCHITECTURALJOURNAL86尺”一句法式为“高七尺至二丈四尺”。另末句“低不过五尺”法展8×4式未载,但从功限内容来看,法式亦照此执行。额16×4门簪4×4鸡栖木4×63.2.2  版门部件做法身口版10×2.6脑楣1×4肘版10×3句28:门鸡栖木展立楣额菪4×3.4肘版脑楣身口版立楣立颊菪门砧8×22地8×4门砧地一尺则广一寸,厚三分。谓门。尺丈不得,依此加减。7 版门复原此句与法式所载基本相同,尺寸数据则完全一致。仅“则肘版广一丈”之“丈”当为“尺”之误。“尺丈不得”之“得”当为“等”之误。参考法式与实物,肘版身口版长度理应超出门高少许,使上下贴于额与地一丈二尺巳上用副肘版。其緇小门子随版广狭成造。此处与法式所载基本相同,仅法式厚度为二分五厘。另法式尚有“长厚同额,广同颊,若断砌门,则不用地、立一尺则广加立颊一分之广,割角混向里。脑楣广厚与立楣同,长则与门额齐。脑楣、立楣减立颊之厚,不得加其立颊。“脑楣”、“立楣”的做法未见于法式。参考《梓人遗制》附图一尺广四分,厚三分四络,约魔加与现存实例可知,所谓“楣”与前述“展”类似,指得是围绕额颊减。三福至一十三福止。之内另加的一道细长木框。具体做法为脑楣、立楣顺其厚度方向围“副”、“福”均通“菪”,法式对应者为:“菪每门广一尺则长合,贴于额颊之内,角部45°合拢,向内修整为半圆弧状,即所谓九寸二分,广八分厚五分”。此处法式以门广为单位,折算为以门“割角混向里”。在现存实例中,亦有将脑楣、立楣工艺简化,直接高为单位时当取1/2,即菪广四分厚二分五厘,与梓人遗制尺寸差在额颊边缘做出曲线造型的做法(图6)。距不大,仅厚度较之略小。“广则加立颊之广”指立楣位于立颊内侧,整体上增加了立颊句33:额,门的广向尺寸。“门高一尺则广加立颊一分之广”为立楣之广的计算方法,其中“分”当为绝对尺寸0.1寸,而非比例关系。即门高一尺则立楣广为一分,门高一丈则为一寸。若“分”为比例关系,一分即1/10,则门高一丈时立楣之广即与立颊之广相等,高于一丈时反超立颊,这显然不甚合理,《梓人遗制》附图与现存实例亦未见类似比例。“长则与门额齐”之“长”当指两颊之间的门额长度,而非门额全长。“脑楣、立楣减立颊之厚,不得加其立颊”即脑楣、立楣之厚不可超越立颊之厚。87ARCHITECTURALJOURNAL2009建筑学报

  学术论文专刊 AJACDEMICARTICALISSUE句37:蔓一丈以上,句43:功限:独扇版门一座,额、颊、限、楣、伏五尺,三功二分。功五分。六尺,四七尺,六功六分,解割在外。此处尺寸划分与法式完全相同,但用功较法式多出许多,类似前述格子门的情况。如七尺版门含安卓功,法式所载仅二功七分。),方广四分,内栓蔓聪木。两楣之内分四分,两壁各留半分,合心安合九功二分。一丈三尺,三十五功。二功。丈一尺,一百二十功。百五十功。一尺长二寸二分,广取长之一半,厚八分。地袱木口外各留二分,緇向里錾臼窝。法式所载为:“门砧长二寸一分,广九分,厚六分。地挑肩破瓣,杀向外砧之广。限顺合心一丈九尺,八十二功。心内再分三分,更安句44:双扇版门,额、颊、限、楣、蔓聪木、手栓、两砧并五尺,六功三分。九尺,一十六功。一丈一尺,二十三功。一丈五尺,五十一丈七尺,六十五功。二二丈三尺,一七尺,广同颊,即广八分。如门砧亦厚八分,则与地广七分,恰有一分空余容纳“掩缝”。句40:伏广厚同菪,长令上下至菪,手栓长二尺至一尺五寸,广二寸五分至二寸,厚二寸至一寸五分”。此处伏兔尺寸与法式相同。法式手栓为绝对尺寸,此处则为相对比例,具体尺寸随门高而变。3.2.3  版门设计方法与功限句41:凡版门制度,内木眼内安铁柱、柱门拐上,安铁子,内铁柱”中,“开”字含义不明,疑为误增之字。句42:如断切,立螾、卧螾或用石地袱。杂硬木植其地螾,版随立螾。门之广如一丈巳下,只用伏版的做法。此处伏兔手栓的适用范围为门广一丈以下,法式则为七尺以下。“其无楣门子”即在门广一丈以下时,前述立楣、脑楣取消,只用门额与立颊。建筑学报2009ARCHITECTURALJOURNAL88

篇七:《梓人遗制》小木作制度研究

  

  艺术研究|艺术理论056《梓人遗制》小木作版门形制装饰研究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张娅妮摘要:《梓人遗制》小木作所载素版门,为民居建筑以及小型官式建筑所用的一般形制,相比《营造法式》,多出门桯、脑楣和立楣等构件,门额加宽,不设泥道版。门构件呈装饰化趋向发展,如门簪已从宋代早期的圆形、方形、四瓣花式样发展为云形、写实花卉形、六瓣花形、米字形等;铺首从汉唐的兽面发展为六菱花、八菱花等;门钉也不限于普通的圆钉,出现了各式立体状的花瓣钉等。关键词:素版门形制装饰《梓人遗制》的作者是金末元初万泉县(今山西省万荣县)的一位木工薛景石,这部专著记叙了木制机具和建筑上小木作构件形制、尺寸、用料和功限。作为《营造法式》之后重要的文献资料,其中所载小木作内容,记叙了格子门和版门的形制、尺寸、用料和功限等,是宋金时期民居门制的典范。格子门比例构成规范,菱花图案多样,混制样式灵活,障水板上壸门装饰模式化,版门形制成熟,构件装饰化,为明清建筑门制规范形成奠定重要基础。些。“《梓人遗制》小木作制度考析”①中对版门做出了复原图(图1、图2)。一是门桯的增加,门桯意为门扇框,包围在立颊和门额之外。《营造法式》中的版门没有门桯之说,《梓人遗制》记载“门高一尺,桯广八分,厚四分(桯谓之门扇框)”。将格子门门框的设计方式运用到版门中,不同的是,格子门是回形门桯,版门门扇下方有地栿的设置,门桯下方不封闭,整体为半围合的形式。根据墓葬实例可知,门桯混制多样,既可采取通混样式,又可采用出线压边线的样式。《梓人遗制》版门取消了版门立颊两侧的榑柱,门桯相当于在榑柱之上对门扇、门额、立颊做出围合之态,愈加重视版门的整体构造。二是脑楣和立楣的增加,《梓人遗制》记载“立楣长厚与立颊同,厚则加立颊之广,门高一尺则广加立颊一分之广,割角混向里。脑楣广厚与立楣同,长则与门额齐,脑楣、立楣减立颊之厚,不得加其立颊。”脑楣位于门额之下,立楣位于脑楣之下,立颊内侧,形成将门扇半围合的线脚装饰。脑楣与立楣的设置,和版门的其它构件不做结构上的支撑之用,无实用功能,装饰寓意明显。三是门额加宽,《梓人遗制》记载“额,门高一尺广一寸六分厚四分,长随门扇两颊之外。如额长一尺则颊外引出一寸至一寸二分。”一、《梓人遗制》素版门形制研究(一)《梓人遗制》民居版门形制特征《梓人遗制》小木作中的版门为民居版门做法,与官式版门在构成及做法规范上基本一致,但是一方面,由于建筑体量较小,开间较低窄,局部的构件尺寸有所不同,另一方面,民居建筑相比官式建筑更为灵活,构件更为实用,装饰性更强一图1《梓人遗制》小木作“素版门”图2《梓人遗制》版门复原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057ARTRESEARCH

  二、《梓人遗制》版门装饰特征(一)宋金元版门上门簪的样式演变《梓人遗制》文字记载“门簪高与楣同(或高),方广四分,内栓鸡栖木。两楣之内分为四分,两壁各留半分,合心安簪两枚。如安四枚者,两簪合心内再分为三分,更安簪两枚。”依据文字和图样,素版门门簪呈方形、不规则云形图3白沙宋墓一号墓后室北壁的版门图4稷山马村金墓中的版门或花瓣形,依据更多的墓葬实例可知,宋代早期,门簪多为《营造法式》版门的额为“长随间之广,其广八分,厚三分。(双卯入柱)”一方面《梓人遗制》门额在宽度与厚度上尺寸增加很多,另一方面关于额伸出两侧立颊之外(与门桯及立柱相交部分)的尺寸规范明确,固定仔细,可见额在门上装饰作用的提升。根据发现的相关墓葬砖雕壁画,证明门额加宽的做法在当时较为流行。如山西省长子县小关村金代大定十四年(1174年)的壁画墓,墓室北壁画有版门,门额明显较宽。(二)宋金元墓葬中的民居版门实例山西夏县上牛宋墓(1056年)北壁和西壁的版门,设有桯,无脑楣和立楣构件,额较宽。以白沙宋墓一号墓(1099年)为例,后室北壁的版门构造上已经出现了桯、脑楣和立楣构件,而且桯表现为两层(图3),额宽度与立颊一致。开化寺宋代壁画上有一处版门,设有桯和脑楣立楣构件,可知北宋时期建筑小木作版门门扇框的设置已较为成熟,但在脑楣和立楣的构件上还未形成规范,在额的宽度上还未形成后期较为流行的宽额做法。《营造法式》成书于1103年,应是对这种做法没有收录。金元墓葬中的版门形制与《梓人遗制》文献所载十分接近,可见版门形制逐渐成熟,门桯、脑楣、立楣、宽额做法已成模式。如侯马101号金墓墓室北壁的版门,大李金代纪年墓(断砌造)墓门以及稷山马村金墓中的版门(图4)。(三)宋金元建筑中的版门形制演变小型官式建筑、宗教建筑在形制上和民居建筑差别不大,从晋南以及晋东南地区现存的元代宗教建筑实例中可发现,版门形制规范也基本符合《梓人遗制》文献所载,如位于河津市樊村镇古垛村的后土庙,创建于元贞二年,现存的元代大殿面宽三间,中间设有版门,两侧各开有一扇直棂窗。位于垣曲县皋落乡埝堆村的玉皇庙,创建的具体年代不详,现存的元代大殿面宽三间,中间设有版门,两侧各开有一扇直棂窗。位于稷山县马村西侧的青龙寺,现存的大殿和腰殿均为元代建筑,设有版门和直棂窗。位于垣曲县北阳村的元代建筑二郎庙北殿,面阔三间,当心间开有版门,两侧间开有直棂窗。方形,圆形或者简单的四瓣花样式,如山西新绛三林镇宋代砖雕一号墓版门有两枚四瓣花门簪,河南白沙宋墓一号墓以及三号墓中的版门上设有圆形和四瓣花式样门簪。河北井陉柿庄宋墓群中的墓室版门门簪也多为这几种式样。发展到金元时期,版门门簪形式多样,各式几何形、花瓣形以及云形等,有的为素面,有的在素面上进行雕花。门簪的数量多为两个或四个。如襄汾县上庄村金墓东北壁装饰有两枚方形门簪。山西长子县小关村的金代壁画墓,墓室的东壁和西壁以及襄汾县西郭村金墓后室北壁的版门门额上设有两枚四瓣花(四叶)形门簪。侯马乔村金元墓北壁,侯马牛村M1金墓北壁以及夏县上冯M1金墓南壁4版门额上设素面菱形门簪。侯马牛村M1金墓的墓门门额上设菱形雕花门簪。侯马牛村西壁中间的门、夏县西阴金墓北壁和西壁的当心间版门、夏县上冯M2南壁版门门额上设米字形花瓣门簪。侯马大李金代纪年墓断砌造墓门门额上设八瓣圆形花式样门簪。侯马乔村金元墓的东壁版门上设云形门簪。在汾阳东龙观宋金壁画墓,M6西南壁版门上设有两枚写实莲花门簪,汾阳高级护理中学金墓M5西南壁版门上设有两枚花卉门簪,雕刻十分精致。(二)版门上立体花瓣状的浮枢样式门钉形似水面上的水泡,所以宋朝称门钉为浮沤、浮枢。版门的门扇需要固定在门后的楅上,因此门扇上方布满铁钉,为了隐藏铁钉痕迹,装饰有浮枢。在北魏之前出土的相关青铜器以及画像石的门像资料上,大多具有铺首或门环,而没有门钉。“目前所知,最早在门上使用门钉并且有准确年代记载的是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年)的宋绍祖墓”②,明间的墓门上每扇各设有三排五列门钉,其中第二排靠近门扇开合处的一个门钉为莲花状。其余各间门钉设置则无规律,纵横不齐。根据目前考古资料,门钉早期多用于寺庙建筑且多出现在少数民族的墓中,如太原北齐库狄业墓,北周粟特人康业墓葬,北周婆罗门后裔李诞墓等,可见此种装饰与北魏时期民族融合以及宗教传入有关。门钉在民居上的应用规制经历过由北魏的发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艺术研究|艺术理论05图5晋城金墓六瓣花门钉图6晋城金墓六瓣花铺首展变化到唐代的形成规制,宋金元时期,门钉在民居建筑版门上的应用已较为成熟,门钉花瓣形式多样,宗教寓意减弱,装饰性愈加突出。《梓人遗制》素版门的门钉为圆钉,转道门的门钉为梅花钉,装饰性更强一些。宋金元时期版门的门钉多为圆钉和花瓣钉,如侯马市交电二级站金墓甬道两壁的版门上设有圆钉。“河南洛阳道北金墓”③墓室北壁设有一扇版门,每个门扇上各设有五排三列十五枚六瓣花门钉。侯马金代董氏墓墓门的两个门扇上各设有四排五列梅花钉,襄汾县西郭村金墓北壁版门,每个门扇上各三排三列六瓣形门钉。夏县西阴金墓北壁的当心间版门,每个门扇各三排三列,共18枚八瓣莲花状门钉,西壁与之相同。建于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的一座山西晋城墓,前室转道版门的两个门扇上各有五排五列二十五枚六瓣梅花钉,十分精致(图5)。(三)版门上六菱花式样的铺首衔环铺首衔环是我国古代建筑门扇上常用的实用装饰构件,追溯其图案源流,铺首早期为立体兽面,多为变形的牛、羊、龙等形象,西周早期,铺首与衔环开始结合,直至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出现在青铜器上,两汉时期,厚葬风气盛行,不仅青铜器和玉器上出现铺首衔环,而且平面化的兽面形象被广泛应用在画像石墓门之上,铺首呈兽面、人面、神像等多种形态。魏晋之后,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兽面开始与忍冬、对鸟、佛教名山以及佛教人物共同组合成铺首形象。”④门扇之上出现了莲花及狮子样式的铺首衔环。隋唐时期,铺首多采用逼真、威严的狮子形象,宋金元时期,除了兽面铺首外,还有各式素面、几何以及花瓣铺首,呈现典雅、自然的特点,发展到明清,铺首样式更为多样,宗教寓意减弱,装饰特征明显,铺首也不具威严的形态,吉祥寓意增强,逐渐世俗化。《梓人遗制》所载素版门的铺首样式为花瓣铺首,本寓意辟邪防御的兽面铺首到植物铺首的转变体现了时代纹样运用的流行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大融合,带来了忍冬纹、莲花纹等外域植物纹样,唐代在吸收外来纹样的基础上,形成了卷草纹、朵花纹等本地特色的纹样,宋代,纹样精致典雅,建筑构件上的植物装饰已形成模式化。金元少数民族也受到宋文化的影响,从山西金元墓葬中发现不少实例,如“侯马65H4M102金墓”门洞两侧各有一门扇,上安一六瓣花铺首衔环,两层花瓣都呈圆润朵花状。以及“晋光药厂M1墓”甬道门,“侯马金代董氏墓”墓门的两个门扇上各设有一枚六棱花环饰。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的一座山西晋城墓,前室转道版门的两个门扇上各有一六瓣花铺首,没有门环,贴于门上的花瓣呈莲花状,鼓起的花瓣呈朵花状(图6)。(四)版门门扇四角处的燕尾状合页《梓人遗制》素版门与转道门图样显示门扇上下四角均为燕尾状铁页,山西稷山青龙寺腰殿北向版门和大殿南向版门各设有四片素面燕尾状合页,前者燕尾形态宽大,固定的铆钉也比较大,后者相对较小。山西洪洞广胜寺明代韦陀殿的版门现存三片铁合页,尾部呈燕尾状,合页上刻镂空莲花。在金墓中发现版门上多采用此种形制的合页如晋光药厂墓甬道门,侯马乔村金元墓北壁版门,山西新绛三林镇宋代砖雕一号墓版门等。河南“洛阳道北金墓”墓室北壁的版门抱角呈燕尾状,向里圆润收口,中部刻有菱形,两侧有铆钉装饰。三、《梓人遗制》转道门形制研究(一)《梓人遗制》转道门形制解读《梓人遗制》所载版门图样中除了素版门制,还有一页转道门制,文字记载仅有一句,“如是转道破混撺尖夹额华版细造,更加素版门备功。”根据图样可知,“夹额华版”的意思是在立颊与额的部分空间加上华版,门额和立颊呈九十度,形成半围合带状,意为“转道”。华版由多块版组成,华版与版与版相交处用破混心柱连接,华版与门额之间,与立颊之间以细长木条分隔,心柱与细长木条和脑楣立楣呈“撺尖”相交。华版意为雕刻华丽的木板,转道门图样华版上刻有莲花纹、卷草纹和如意纹等,纹样与格子门腰华板纹样相似,《梓人遗制》格子门腰华板图样相对《营造法式》较为简单,题材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059ARTRESEARCH

  图7《梓人遗制》“转道门”图8晋城金墓转道门主要为莲花纹和叶纹。门额设有四枚云形门簪,门扇四角安有四个锯齿状合页,方便转动,避免磨损,两个门扇上方各有四排七列二十八枚梅花钉,各设有一个八菱花门环。转道门不仅具有素版门“桯”“脑楣”“立楣”等构件,增加的转道护版也具有格子门腰华板的特征,极为奢华,极为费工(图7)。(二)《梓人遗制》转道门墓葬实例转道门形制复杂,目前没有发现地上建筑转道门现存实例,但是在金墓中发现了转道门实例,该墓位于山西晋城市郝匠社区,是砖砌仿木结构双室墓,转道门位于前室一壁,设有门桯,门扇、石砧、额、门簪、脑楣和立楣等,额加宽,在门额和立颊上施以转道华版,雕刻精致花纹。不同于文献的有三处,一为此门在门簪后面的额上也雕刻花纹,二为文献上,立颊局部面积施以华版,靠近门框一侧还有素面的立颊空间,而此门,立颊部分没有空余,全部雕饰花纹。三为此门华版之间没有用心柱隔开,图案更具连续性。额上设有四枚门簪,中间两枚为八瓣花式样,两边的为四叶纹式样,两个门扇上方各有五排五列二十五枚六瓣梅花钉,各设有一个六菱花门环,门钉和门环是目前发现的最为精致立体的多层花瓣式样。转道门虽未在《营造法式》中有所记载,但在北宋时期,转道门的形制已经在墓门上有所运用,如白沙宋墓一号墓(纪年1099年)前室南壁的墓门,拱形门洞外侧形成转道,上刻缠枝纹,纹样形式构成成熟。至金元时期,转道门形式的墓门运用已成模式,转道华版和门额的处理十分灵活,华版上刻纹样相比北宋时期,多为莲花和牡丹,更为世俗化。如侯马102号金墓后室南壁墓门,门洞作壸门状,两侧各刻有一个花瓶,向上伸出缠枝牡丹,上方还有两个童子在嬉戏。侯马晋光药厂墓南壁西侧的墓门,两侧立颊和抹角形门额上刻有荷花和荷叶,门扇刻于墓道两壁,不能开合,“每扇版门上刻门钉四路,每路五枚,上雕门环一具,肘板上下雕燕尾形铁叶抱角。”侯马市交电二级站金墓的南壁东侧夹道上方刻有转道门,上部同样刻着缠枝莲花,不能开合的门扇刻于墓道两壁,“门面各饰门钉四排,计二十个,门环一副。”四、结语《梓人遗制》作为重要的民居小木作文献,所载版门图样,其中素版门整体形制成熟,构件呈现装饰化演变特征,转道门雕饰华丽,使用可追溯到唐以前,装饰题材已从缠枝葡萄纹、卷草纹等异域宗教纹样演变为牡丹、莲花等模式化的世俗图案。通过大量的遗存文物实例印证,见证了宋元时期小木作技艺的成熟与发展,是研究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重要依据和参照。在时间跨度上,有利于我们发现北宋末年至元代初期百余年内,小木作制度的变化,形成木作制度在历史发展上的连贯性。在适用地域及范围上,和《营造法式》存在差异,有助于我们了解宋金元时期北方建筑的样貌,尤其是山西、河北、河南以及陕西一带,通过了解金元之际民居的小木作形制,进一步了解建筑所赋予的当地文化,挖掘背后的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拓展在中国建筑史、设计史的地位。此研究还将应用于晋冀豫陕等中原地区宋金元时期的建筑中小木作的修缮,乃至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注释:①陈捷,张昕.《梓人遗制》小木作制度考析[J].中国建筑史论汇刊,2011(00).②朱庆征.门钉的起源发展与礼制关系考略[C].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上).北京:中国紫禁城学会,2007.③张建文.洛阳道北金代砖雕墓[J].文物,2002(9).④李文娟.中国铺首衔环源流探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0.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推荐访问:《梓人遗制》小木作制度研究 制度 研究 梓人遗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