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在园区企业培育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推进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创新暨科技奖励大会精神,总结前一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进一步凝聚共识、整合资源,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发展。上午,我们参观点评了X区、X区和高新区、经开区、X园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刚才,X县、X园区、市工商局、市商业银行等四个单位从不同侧面介绍了支持、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做法,希望大家相互学习交流,共同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充分肯定成绩,切实增强工作信心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支撑科技城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天的小企业,明天可能成为大企业。可以说,抓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就是培育支撑科技城未来发展“参天大树”的苗圃。抓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无奈之举,而是市委、市政府基于对形势的深刻理解和准确判断,做出的一项将长期抓下去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部署的重要举措,力争实现科技城“一年一台阶、三年大变样、五年大突破”的重要抓手,对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区域经济,实现率先“次级突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市委、市政府作出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部署以来,各地各部门全市
各级各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细化措施、狠抓落实,成立了组织工作机构,细化目标任务,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办法,切实加快工作推进。如科教创业园区和高新区分别设立了年度预算2000万元和100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鼓励创新创业、扶持项目申报和知识产权申报;X区建立了资金额度为300万元的科技信贷风险池,用于支持农村信用社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目前已经发放贷款近4000万元;X院等科研院所制订了“鼓励科研人员参与成果转化的激励办法”,X等企业制定了“推动内部创新创业计划”,X大国家大学科技园有本校的项目在孵化;高新区投资4500万元建设总面积2万平方米的孵化大楼,预计2024年10月中旬投入使用;X区大力推进X岭总部经济区基础建设,积极完善配套服务;经开区积极推进专业孵化器和“青年创业楼”建设;团市委以促进青年创业为突破口,抓好创业辅导、青年创业资金项目的对接和青年创业长效机制的建立;市工商局开展商标助企活动,并充分利用工商监管信息、协会资源,构建银政企社团合作平台,与邮政储蓄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三户五户联保”、“信用贷款”等方式,将在3年提供15个亿的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全市上下的齐心协力,支持参与,引进培育了一批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市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已有包括3名县级干部在内的28名机关干部创办领办科技型中小企业,42个市级部门与相关企业签订了帮扶协议,截至2月8日,我市已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X户,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6.07%o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凝聚着
大家特别是在发展一线的同志们的汗水和心血,这里,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发展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奋战在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一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第二、梳理找准问题,切实增强工作紧迫感
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当前取的成绩仅仅是阶段性成效,综合平时的调研和督导检查,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不够。县市区、园区资源配置集中度不够,力度不大,大多没有设立和落实发展专项资金;大部分院所、高校和企业对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工作主动性不强,行动迟缓,对支持鼓励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职工创办领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不够,导致创办领办工作无明显进展,在全市创办领办的28人中,无一人来自院所、高校和企业。二是发展不平衡,增长速度较慢,新增量不足。主城区及周边发展较好,其多余县市动得不够好,新注册的中小企业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比例明显偏低,不到10%。据统计,2023年5月召开全市创新大会以来,我市工商新注册各类企业2000余家,而有望培育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仅300余家,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的企业只有110家。三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整体发展质量不高。创新型领军企业较少,集群化程度不够高,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系列企业管理的具体问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仍是制约企业发展壮大的典型问题。四是大部分市级部门仅仅对现有科技型中小企业签订了帮扶协议,进行针对性帮扶,帮助新引进或新成立的科技
型中小企业几乎没有,而部门每年的企业帮扶任务早已明确,要有20%为新引进或新成立的企业。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必须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中央和省里对X科技城建设寄予厚望,在前不久召开的X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副总理认为科技城建设“形势很好、成绩很大,挑战不少、任务繁重,攻坚克难、前景美好”,对国家部委、省、市合力推进科技城建设作出X排部署,要求X争做全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今年2月,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X科技城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支持X科技城加快建设政策措施》10条,支持X科技城建成国家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自主创新示范区。落实中央、省对科技城建设新要求,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重要突破口和“杀手铜”。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既定部署,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重点,整合科技资源,聚集创新人才,搭建服务平台,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为推动X科技城创新型、开放式、突破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坚持质量并举,着力扩大总量规模
以市场需求为方向,着力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总量、提升整体质量,巩固科技城发展比较优势。要创办领办一批。深化“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创建成果,鼓励离退休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在职职工、在绵高校教师和国防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大学毕业生等采取多种方式,创办领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X、X等骨
干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员工创办领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出得去、回得来”的激励机制,启动实施内部创新创业计划,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实施“凤还巢”工程,鼓励引导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发展科技型企业。比如X的固锐就是返乡务工人员创办的,目前该企业发展得很好,每年产值增幅达到20%以上,拥有各类专利80件。要招商引进一批。围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2+4”优势产业,依托X、X等大企业,引进一批补缺核心链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抢抓X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机遇,结合开展“三网融合”试点,有针对性地引入一批网络通信、软件开发、设备制造等科技型企业,培育智慧产业集群。发挥驻外招商分局作用,集中力量引入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来绵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或设立研发机构,使一批科研成果在绵转化,一批自主创新项目在绵聚集。要改造提升一批。对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标准,从现有中小微企业中选择条件好、积极性高的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帮助企业引入创新要素,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传统企业从生产经营型向产学研结合型转变、从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催生一批科技型企业。
第四,突出企业主体,着力积蓄发展动能
进一步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强支撑科技城发展的基础。要加强自主创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院所高校共建研发机构、联合开发项目,特别要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中,根据产业链需要吸纳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通过联盟研发重大创新
产品,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用好年度预算为100O万元的专利资助与奖励专项资金,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先进产能比重,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要加快成果转化。用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池和两个科技专营银行,依托科技城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院和X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转化平台,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绵申请和转化专利项目,对在我市实施产业化的专利项目给予资助和奖励。鼓励在绵科研院所实施一批军转民项目,开发一批军转民产品。特别要抢抓省政府10条措施中,开展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试点的机遇,鼓励院所、高校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发明成果在科技城转移和交易,转化为企业和产品。要善于借力发展。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在绵大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通过参与大企业的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与其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关系。定期举办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在绵大企业经济技术合作对接活动,发布配套协作需求信息、产品技术要求等,搭建大中小企业交流合作平台。要通过科博会、西博会等节会平台,积极吸引中科院、清华、北大、电子科大等国内院所、高校到X,利用他们的科技、人才等资源,与我市开展广泛的院地、校地合作,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使创新要素向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流动。
第五,强化政策支撑,健全完善激励机制
放大政策辐射带动效应,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要用好用活政策。认真研究省政府10条措施,加强与省直部门的沟通衔接,推动各项优惠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努力打造创新创业的“政策洼地”。加强对市级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细化、调整、完善,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决不能使政策放空,失信于企业,失信于社会。要强化金融支持。深化“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为从初创期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发挥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科技专营银行作用,运用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等方式,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支持有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整合各项政府性资金,采取项目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股权投入、政府增信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要激发人才活力。深入实施X科技城“千英百团”聚才计划,着力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力求引进一个、带动一片。对于特殊人才,要突破“条条框框”,做到引进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建立多元化激励机制,扶持造就一批懂企业管理、懂市场营销、懂技术使用的优秀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
第六,优化服务品质,全面提升保障水平
加强政务服务软环境建设,提供多层次、全方位服务保障,让企业能够创得起、办得好。要建好平台载体。支持科技城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院和X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载体建设,建立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体系,支持建设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技术
创新战略联盟。鼓励和支持各县市区建好用好孵化器,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地。办好2024中国(X)科技城科技博览会暨军民融合高科技成果交易会,组织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企业进行项目对接,促成转化一批科技成果。要加强协调服务。建立健全市级领导、市级部门联系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制度,及时掌握企业发展所需,帮助破解难题。支持引导科技中介机构发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政策、成果转化、科技信息等“打包式”服务。强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专题培训,在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及纠纷处理等方面提供专业化咨询服务。要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为本、创业立身的优良文化,大张旗鼓宣传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形成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社会风气,营造支持创新、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吸引各方人才踊跃来绵创新创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发展创造环境。
今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是1500户,市委、市政府已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和考核。这是硬指标、硬任务。越是任务重、压力大,越考验精神状态,越考验智慧和创造力。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党委政府是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责任主体和工作主体,要把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好工作责任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研究有效措施,强化统筹协调,形成整体合力,特别要未雨绸缪,围绕培育企业的新增量上想办法、添措
施、出实招,求实效,努力使新注册的企业数量有突破。在绵的院所、高校和企业也要积极行动,抓紧制定并实施内部创新创业激励措施,推动内部创业。各级领导干部要落实联系帮扶科技型中小企业工作责任制,盯住目标不放松,扑下身子抓落实,按期完成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转化科技成果(专利)任务。市级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靠前服务,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扶持政策,为企业提供持之以恒、系统全面的优质服务,也要围绕,在全市营造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百舸争流、千帆竞渡、万马奔腾的生动局面。
同志们,做好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举措,开拓进取、埋头苦干,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发展,夯实X科技城突破性发展的坚实基础!
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情况总结汇报
2023年以来,县公安局紧紧围绕交通管理“三项专项整治”和“五项重点工作”,以“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为中心,狠抓交通秩序管理,确保了全县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
一、以“专项行动”为重点,严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成效明显。以“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设年”、“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平安X、畅行交通”等专项行动为重点,深入推广“重庆经验”,严防重特大交通事故,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全县共发生各类一般程序处理交通事故332起,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一是抓货运源头,强化普通公路“双超”治理。联合交通运输局、食品药品和工商质监局、农机局等部门,开展货运源头单位联合巡查12次,设置固定治超点1处、流动治超点3处,加大公路治超工作。2023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568人次,检查车辆47132台次,纠正处理“双超”车辆4495辆,卸载35台次,转运货物420吨,查处非法改装拼装机动车626辆。二是抓重点违法,强化道路交通秩序整治。突出酒驾毒驾、超速超员、假牌
套牌、无证驾驶、非法改拼装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开展了“二季度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平安X、畅行交通”、酒驾专项整治、机动车涉牌涉证等专项整治行动,并将客车超员、酒驾、无证驾驶、货车超载、非法改拼装重点违法行为查处纳入每月绩效考核内容,进行常态化治理。截至目前,共查获交通违法40977起,其中饮酒驾驶409人,醉酒驾驶7人,超员Ill起,违反装载规定258起,无证驾驶371起,涉牌涉证126起,超速4457起;查处毒驾1起,涉毒案1起;行政拘留121人。交通肇事立案39件,危险驾驶立案13件,刑事拘留2人,移送起诉40件,取保候审16人。三是抓“重庆经验”,强化农村交通安全管理。以“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设年”为载体,深入推广“重庆经验”,在“两站”、“两员”建设上下功夫,在农村交通管理上出实招,农村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善。目前,全县63个镇乡全部规范建成了交管办,落实了交管办专项经费263万元,落实了劝导员762名,设置劝导站573个;落实了36个派出所72名协管民警参与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2023年,派出所查处道路交通违法4185起。四是抓源头管理,强化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联合交通、安监部门,在重要节点、深入客货运企业、重点道路,以“五类重点车辆”及驾驶人为重点,开展排查治理,有效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共排查重点车辆513辆、重点驾驶人871人、重点企业34家;共排查道隐患133余处,事故隐患治理常态化。
二、以“城区交通环境治理”为重点,进一步巩固交通秩序综
合治理文明成果。按照县政府城区交通环境治理要求,联合交通、城管等部门开展了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守点、巡线、控面”,开展城区秩序综合整治。以“三站、三口、一场、一中心”(即:旅游汽车站、北坝汽车站、妇幼保健站,县人民医院门口、中医院门口、民政局门口,西门市场和政务中心)为管控重点,以“两高峰一双休”(即:上下班高峰、上放学高峰和双休日)为重点管控时段,采取“守点、巡线、控面”措施,严查电动三轮车无牌无证上路行驶、非法营运和人力三轮车非法加装动力装置等违法行为,净化了城区交通运输秩序和交通环境。2023年,共查扣电动三轮车26辆、收缴人力三轮车加装动力装置电机16个,电瓶24个,查处酒后驾驶320余起。二是开展午夜专项整治行动,打击摩托车“飙车”违法行为。针对城区午夜后的摩托车“飙车”违法行为,及时研究部署,抽调精兵强将,在城区后北街和“飙车”违法行为常出没的路段设置卡点开展集中整治,共查获摩托车“飙车”违法行为6起,有效打击与遏制了夜间飙车违法行为。三是完善交通设施,实现了动静组织“最大化”。为缓解县城区交通拥堵,采取限时限制货车入城措施削减交通总量;在后北街、解放下街等街道采取禁止机动车直行、左转单向通行措施,减少交通冲突点;通过科学渠化新西门口、北门口、城北加油站等路口、路段,保障了车流通过路口的连续,大大提高了路口的通行能力。2023年,共投入150余万元,在县城区新增交通信号灯3处,对县城区新西门、少年宫、城北加油站等8处老化的交通信号灯进行了更新,重新施画交通标线2854平方米,清除标线280平方
米。四是整合部门资源,提升城市智能管理水平。利用“数字城管”、电子警察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对城区机动车乱停乱放、不按指示标志行驶等违法行为开展数字化巡防,形成“街面巡防”与
“电子监控”相结合的“常态化”整治格局。2023年,共查
处机动车乱停乱放23805起,违反禁直禁左标志行驶5023起。
三、以创新交通宣传方式为重点,营造浓厚的交通安全宣传氛围。一是建立交警微信公众号。为开辟警民沟通新阵地,主动适应移动互联网新形势、新常态,创新宣传教育手段,提升公安影响力。县局交警大队于5月开通微信公众号“X交警”,及时通过朋友圈转发关注信息,把公安交通管理、便民服务等信息通过微信手段直接快速推送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通过微信公众号,搭建起“指尖”上的警民互动“连心桥”。二是健全完善宣传教育基地。完善太和、天池、天府驾校教育基地,南河路宣传一条街、新西街老县政府宣传教育广场、广化东尚小学宣传教育基地和车辆管理宣传教育室建设。以县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为基础,在西平镇建立了道路交通安全协会西平工作站,通过教育基地和协会及其工作站,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普及交通安全常识。三是利用媒体平台开展宣传教育。利用X日报、X广播电视台、X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和XFMlO0.1、XFM103.3及手机短信平台、主岛公司、银行和交警大队LED屏等,开展交通专项整治行动宣传,并主动邀请电视台记者随警作战,宣传报道整治效果,提高影响力。四是集中开展安全生产月主题宣传。以全国第十五个安全生产月为契机,围绕“加强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为主题,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宣
传平台,以社区和客、货运企业、学校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声势浩大的“安全生产月咨询日”活动,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不断扩大活动参与面和受众面。共悬挂宣传标语60余幅,制作宣传展板20余套,发放宣传资料10余万份,播报(发布)道路提示信息120余条,发送手机短信5万余条,制作宣传扇2000把,报刊网络刊用310篇。
四、以车管服务为重点,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审验换证提示。针对A、B类驾驶人逾期未审验、未换证和“三率”较低的实际情况,以争创全国“一等车管所”为契机,对逾期未审验、未换证的1374名A、B类驾驶人落实专人,采取“以车查人、以人查车”的办法,一对一对督促,促使驾驶人审验、换证。目前,有672名AB类驾驶人完成了审验、换证,重点车辆年检率达99.8%、注销率达100%。为确保车管业务下乡活动取得成效,开展了“车管业务下乡”特色服务活动,提高群众满意率。二是开展“零距离”服务。在交警中队建立“车管业务下乡”服务点,改变车管业务“坐等办理”的传统模式,利用双休日,采取“服务上门和现场办公”等方式,将交通安全源头管理工作、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和各类车驾管服务有机结合,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6月3日下午,车管所副所长怀孕5个多月,仍然坚持带队深入开展下乡服务活动,路途中,为一交通事故受伤妇女撑伞遮挡烈日受到过往行人和驾驶员的称赞。三是车管服务“窗口”前移。将车管服务“窗口”前移到边远镇乡,依托镇乡交管办、派出所、安全联组、西平道协工作站专兼职人员、劝导
员,充分利用镇乡赶集、民俗活动及节假日等有利时机,以偏远镇乡为重点,深入镇乡现场为群众提供服务,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使“车管业务下乡”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家门口的车管所”o对于集体办理五台车辆以上车管业务的大型企业,实行电话预约上门服务,安排专人上门办理车辆注册、过户、年检等业务。四是开展“特色”服务。以创建“一等车管所”为目标,开展“民生车管”创建活动。推行业务短信通知服务,提前梳理汇总需要办理车管业务的驾驶人,利用短信告知其办理时间、地点和需带材料;推行错时服务,结合群众的生活习惯,适时调整“车管业务下乡”服务时间;推行特事特办服务,针对部分群众急需办理驾驶证换证,但又尚未到换证日期的,在特定期限内,实行先收材料,后办理,完结直接送达。五是改革驾考预约方式。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139号令,对机动车实行考生自主预约,不需再经过驾校。139号令实施以来,共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驾驶人考试预约11321人次。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道路交通事故仍多发,特别是县乡道和农村道路,仍是交通事故高发地区。二是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发展不平衡。镇乡交管办发展不平衡,个别镇乡参与交通管理工作成效还不明显。三是货运源头和普通公路“双超”治理还需加强,特别是货运源头监控设备安装还处于“零安装”,货车非法加装栏板,超限超载现象仍时有出现。四是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特别是农村地区仍存在“事
不关己”和“侥幸心理”心理,对交通安全常识认识淡薄“一知半解”,安全意识不强。五是城市缓堵保畅工作还未从根本上取得实效,老城区街道狭窄,停车场建设跟不上机动车发展需求,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六是横向纵向的联系和沟通不够,造成部分工作被动。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接下来,我局将继续围绕年初确定的“三个专项整治”和“五项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基础信息化建设、警务实战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队伍正规化建设,努力提高道路交通安全防控能力和行政执法服务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以“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为目标,狠抓五类重点车辆管理,杜绝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遏制重大交通事故、减少一般交通事故,努力实现事故少、秩序好的目标。二是以“城区交通环境治理”为载体,持续开展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治理,加大城市交通组织优化工作,减少交通拥堵,巩固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成果,提升文明城市形象。三是深化普通公路“治超”治理,联合交通、水务、食品药品和工商质监等部门,严打严控货运非法改拼装和装载源头;联合交通部门,加大普通公路现场执法和违法查处,切实形成普通道“治超”的强大声势。四是强化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推广“重庆经验”,加强镇乡“交管办”的督导,强化农村“两站”、“两员”建设;加强派出所参与交通管理工作的指导,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确保农村道路不失控,不漏管。五是加大改革创新工作力度,深入开展“车管业务下乡”活动,积极探索“互联网+交管服务”模式,不断拓展公安交通管理便民利民服务新举措。
篇二:在园区企业培育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在开发区知识产权、品牌和质量提升
专题培训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开发区知识产权、品牌和质量提升专题培训班,是在全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争创国家级开发区的关键时刻,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和市科技局、市场管理局联合举办的一期培训班。此次培训我们荣幸地请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市政府###副市长、徐州市质量技术培训中心###主任给大家授课。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向莅临开发区授课的张市长、蔡主任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加此次培训的全体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举办这次培训班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同志们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创新举措,抓好企业知识产权、品牌和质量三方面工作的提升,促进创新驱动战略顺利实施,推动全区乃至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工作成绩
近年来,开发区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品牌和质量提升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扎实推进专利、标准、品牌、上市“四大战略”的实施,园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品牌质量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一是知识产权水平不断提高。####年,开发
区专利申请###件,同比增长##%,其中发明专利申请###件,同比增长##%。授权专利###件,同比增长##%。目前全区共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家,共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个。二是品牌建设成果不断涌现。园区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件、省著名商标##件,省名牌产品#件,徐州市名牌产品##件,质量品牌建设走在苏北开发区前列。三是研发平台建设成果丰硕。全区已拥有企业院士工作站#家、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家。园区先后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省两化融合示范区”、“省区域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省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省先进制造业基地”等殊荣,我区已成为是苏北地区单位面积拥有创新平台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开发区之一。
二、客观分析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知识产权和质量品牌总体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主要表现在:一是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占比仍然偏少,大部分企业新产品开发力度小,产品附加值少,产品结构调整、升级换代缓慢,企业原始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已成为影响我区整体竞争力的极大障碍。二是企业品牌质量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特别是不少企业对创建品牌、名牌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喜欢打“短、平、快”,缺乏长远发展思路,还有些企业对创品牌创名牌有着畏难情绪,舍不得花时间、花财力、花精力。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影响了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现在政府手中的土地、环境等资源要素已经十分有限,广大企业要发展,就要靠提质量、靠创品牌、靠科技投入,来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
三、切实做好下步工作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更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知识产权、品牌和质量提升关键在于企业。广大企业一定要强化主体意识,将知识产权、品牌和质量提升工作与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统一起来,与企业发展壮大统一起来。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增加品牌含金量的关键方式。广大企业要下大力气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培育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要建立知识产权挖掘、申请、利用、保护的长效机制,要加强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要研制开发新产品,为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不断增添新的活力,推动企业竞争实力的全面提升。企业要主动开发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自主标准,着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专利成果转化能力。
第二,积极创立自主品牌。围绕培育、注册、使用、管理、保护、宣传商标和争创驰名/著名商标为重点,做到既有规划,也有目标,还要有一整套策略组合拳来保证战略实施。企业要把商标战略与其它发展战略统筹起来推进,在人才、技术、资金、组织、制度等各方面,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要抢抓机遇,积极主动地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覆盖面。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宣传,充分利用新闻舆论、广告宣传、社会活动等手段,不断提高企业商标的知名度、美誉度。
第三,强化产品质量管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要以“质量兴区、质量兴企、质量兴业”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要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既注重生产制造过程的管理,又注重设计开发和营销服务的管理,既注重工艺、现场的管理,又注重整体品牌的管理,形成面向市场、适应竞争、快速反应、科学决策的质量管理机制。要大力推进与国际接轨的质量体系认证工作,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形成良好的产品品质。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加强生产过程管理,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工艺制作、性能检测、产品包装等各个环节入手,确保产品的高质量和优性能,特别是在涉及健康、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要积极向国际标准看齐。
第四,积极推动品牌扩张。品牌扩张是企业实现市场扩张和利润增长的“高速公路”,企业只有对现有的成功品牌充分开发
和利用,才能使品牌不断得以升值,产品市场份额不断得以扩大。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以品牌经济实体为后盾来分割世界资源,拓展全球市场,任何一个行业和企业,都无法依赖过去的经验来处理时代所产生的全新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经营理念的转变和创造名牌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真正决定一个区域品牌的崛起和一个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所以目前我区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要进行切合实际的品牌扩张。要对名牌产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技改步伐,使其尽快形成规模经济,并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促进企业改制改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新型企业文化,形成一批具有规模经济的大公司、大集团。
同志们,今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吹响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角;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作会议,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的部署,明确了到2020年江苏省主要创新指标要力争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以上水平这一目标。使命光荣,任重道远。我们必须以此次培训为新的契机,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品牌和质量水平,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
同志们,参加这次培训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希望大家切实摆正位置,当好学员,遵守纪律,端正态度,利用好这半天时间,集中精力投入学习。
最后,预祝本期培训班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篇三:在园区企业培育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阶段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是我国一项重要发展战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要求大力培育“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全省工信系统将坚持把“专精特新”作为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在细分领域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培育壮大“专精特新”方阵,更好发挥补链固链强链作用,有效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省着力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梯度培育体系,持续引导支持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有力有序推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扶持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科技创新体系顶层设计,形成有助于增强创新活力的竞争机制,先后制定《**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指导意见》《**省“千企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文件,统一“专精特新”企业的内涵和标准,明确培育目标和工作措施。二是强化示范引领。充分发挥标杆示范作用,制定标准条件,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工作。对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
不求数量,但确保名副其实,围绕**聚焦培育的16个先进产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等优势领域,既重视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认定,也兼顾初创期、高成长型企业认定。三是强化财政支持。从2013年开始,在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中,专门设立“专精特新发展”项目。2013-2021年,累计扶持“专精特新”培育项目1579个,资金总额11.1亿元。部分设区市、县(市、区)都设立了财政专项资金,对“专精特新”企业予以支持。
二、规范入库培育,增强发展动能
明确以培育库为载体,形成省市县联动培育工作协同机制。建立企业网络在线培育库,由省市县联动共同确定入库企业,在各地高成长潜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四新”模式企业、创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等优质企业中,按照“专精特新”标准,量化选出入库培育企业;对入库企业每年滚动调整,政策和服务资源向入库企业聚焦,打破信息孤岛,与省中小企业政策发布平台打通数据交换通道,各类资源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实现互通共享,并实施“点对点”精准推送;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认定和遴选推荐从入库企业中遴选,目前全省入库企业超14000家,省市县联动梯度培育工作机制已初步形成。
三、靠前精准服务,加快创新发展
梳理编制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建立“一企一员”帮扶制度,落实责任单位,明确办理时限,并建立跟踪督办机制,确
保每件事落地落实。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题,建立“专精特新板”,设立“专精特新贷”,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专属的挂牌展示、股权托管、股权融资、转板上市等服务。目前已有48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挂牌,转新三板1家,启动IPO辅导1家,实现股权融资15亿元。针对人才短缺难题,实施“英才名匠”人才培训工程,每年培训10000名专业技能人才。组建省专精特新企业家俱乐部,为企业家搭建一个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平台。培育认定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支持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服务资源,让更多企业享受更大政策红利和优质服务。分行业摸排“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会同金融机构共同开展各类融资对接和路演活动,搭建对接合作平台,增强银企互信共赢。实施优质中小企业上市培育计划,重点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拟上市企业培育库,开展上市辅导、政策解读、企业家沙龙、投融资对接等专题活动,促进企业直接融资。
四、聚焦企业管理,促进提质增效
开展企业高质量发展巡诊服务。利用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广泛收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管理经营提升需求信息,梳理问题和服务需求清单,打造管理提升咨询诊断专家团队,建立团队咨询服务机制,实时动态跟踪服务,开展现场诊断,查找漏洞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提升企业行业竞争水平。各市县同时面向同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巡诊服务。开展卓越绩效模式、精益管理等质量方法培训,深入挖掘全面质量管理赋能制造业竞争优势提升、促进先进
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质量管理标杆。在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开设管理升级培训专栏,精选各类企业管理培训课程课件,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网络在线培训服务。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长三角地方标准等各类标准的研制修订。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积极开展标准赶超、标准对比活动,打造一批“**精品”。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力度,争取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列入《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
五、强化数字赋能,提速升级改造
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内外网络改造,力争实现省级以上产业园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G网络全覆盖,加快5G、工业互联网标识、IPv6等新型网络设施到园区“进企业、入车间、联设备、拓市场”,深化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企企通”工程。在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普及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标准,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落地实施形成数字化管理的典型案例。在细分行业打造一批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业态模式创新典型的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综合运用数据采集与集成应用等技术,实现生产制造以及产品、工厂资产和商业的全流程优化。聚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关键需求,推动建设一批智能制造服务平台,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加快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增强装备的可接
入水平和装备间数据交互能力,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设智能车间。支持面向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大力推广网络协同制造、共享制造等新模式,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引导企业因地制宜开展智能制造,不断提升精益生产、精细管理和智能决策水平。
篇四:在园区企业培育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XXX在全市扶持千百亿工业企业(集团)加快发展座谈会议上的讲话
(2年
月
日)
我们今天这次会议,主要是深入贯彻市十二次党代会关于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重大决策,专题研究部署扶持重点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措施,着力培育一批百亿级、千亿级的工业大企业大集团,带动我市工业发展实现大突破大跨越。大家实地观摩了兖州的4家重点企业,现场感受到企业加快发展的蓬勃势头。刚才,兖州市和4家企业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其他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和部分企业作了书面交流。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培植工业大企业大集团的重要意义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大企业大集团建设,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自2009年实施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以来,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全市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1家、过百亿元的达到5家,其中兖矿集团突破了600亿元,太阳纸业、华勤集团突破了200亿元,山推股份、如意科技突破了100亿元,为促进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深刻认识市情、科学总结经验、把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鲜明提出坚持工业化、城市化“两化并进”,把“工业强市”作为第一发展战略,以工业经济的跨越带动和支撑全市发展的跨越。可以说,这是XX发展到现阶段的不二选择,是一个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战略性决策。通过近一个时期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外出考察学习、纵横对比分析,现在看,我们全市上下、各个层面,在发展实体经济、大力突破工业这个问题上,思想高度统一、认识不断深化、行动更加自觉。抓发展重在抓工业,抓工业必须抓好大企业。大企业大集团作为工业经济的主力军,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中所处的位置很重、肩负的责任很大。市委、市政府在全面展开新一轮发展布局的基础上,把培植大企业大集团摆上了重要位置来抓,专门研究制定了扶持销售收入千百亿工业企业(集团)加快发展的《意见》,并召开这次会议进行系统部署。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突破工业、抓好大企业的坚定决心。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深刻领会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深化对加快发展大企业大集团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实现工业强市目标关键靠大企业大集团来支撑。要成为工业强市,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工业经济总量要大,二是核心竞争力要强,二者缺一不可。我市作为全省重要的工业中心城市,多年来工业经济一直保持了较快发展态势,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
售收入突破4000亿元大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培育出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但也要清醒看到,目前我市工业发展的水平和实力,与XX在全省应有的地位相比,与省内经济总量曾和我市相当的潍坊、淄博比,与同处淮海经济区的老工业城市徐州比,既存在总量不够大的问题,也存在竞争力不够强的问题。2011年,我市工业经济总量为4276亿元,潍坊、淄博、徐州分别为9378亿元、9497亿元、6903亿元;我市过百亿元工业企业5家,潍坊、淄博、徐州分别为12家、10家、7家,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春节后我们到徐州、前不久又到江苏浙江的五个城市进行考察学习,普遍感到这些地方之所以发展快、势头猛、实力强,关键就靠大抓工业,特别是有一批大企业来支撑。徐州市近年来工业投资额连年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已形成了6个千亿元产业。沭阳县树立“工业领先才是真正领先”的理念,高举“工业强县”的大旗,去年规模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增长502%、44%、63%。淮安市始终坚持“工业强市”第一方略,去年工业投资突破1000亿元、增速全省第一,今年计划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50个、完成投资1200亿元。杭州市有22家企业入选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30家入选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56家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无论老牌发达地区,还是后发快进的地方,他们的发展实践都一再表明,工业强则经济强,大企业强则工业强。大企业大集团在膨胀工业经济总量、提升市场竞争力方面,作用无可替代。我市的5家过百亿企业,去年的销售收入就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34%,利税占到394%,利润占到407%。我们要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实力,实现五年内工业规模过万亿的目标,必须把培植大企业大集团牢牢抓在手上,为建设工业强市提供坚强支撑。
其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关键靠大企业大集团来带动。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经济战略转型,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较好成效,去年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64%。但从根本上讲,我市经济结构层次还比较低,产业集中度不够高,技术创新能力不够强,整体竞争力比较弱,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仍然十分紧迫。现阶段工业仍是我市经济的主体,决定了转方式的重点是转变工业发展模式,调结构的重点是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大企业大集团在产业链中居于核心地位,可以支配的资源众多,市场影响力巨大,尤其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方面基础好、潜力大、前景广,是带动工业经济乃至整个区域经济转型的龙头和引领力量。抓住了大企业大集团,也就抓住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牛鼻子”,可以通过其资产纽带、上下游配套、技术扩散等,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可以通过产业价值链、技术传递链带动所在行业的发展,为全市中小企业起到良好的辐射示范效应;可以有效改善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靠大企业大集团来保障。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高度关注民生福祉,确立了奋战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让全市人民普遍过上经济殷实、文化丰富、生态宜居、安定和谐的小康生活。要兑现这一庄严承诺,必须牢牢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尽快做大总量、提高均量、提升质量,为全面达小康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与省内东部沿海城市还有较大差距,要在五年内实现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赶上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需要付出艰辛努力,必须采取非常之策。一方面,要深入开展全民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注重扶持成长性强、发展潜力大的“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致富。市里将出台扶持政策、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全面部署。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扶持“顶天立地”的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不仅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其在壮大地方财力、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群众增收等方面的龙头作用,为富民增收提供重要保障。应当看到,XX资源富集、区位优越、工业基础较好,特别是有一支勇于创业创新的企业家队伍,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更有责任,把企业做大做强,把工业做大做强。各级一定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毫不动摇地大抓工业,持之以恒地抓大企业,不断打开XX发展的新局面。
二、全力推动工业大企业大集团跨越发展
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的大企业大集团建设,要始终突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按照“三个高于、三个提高”的要求,围绕“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产业发展园区化”,坚持发挥优势、因地制宜、科学把握,在膨胀企业规模实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上狠下功夫,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57户,其中,过千亿元企业1户、过500亿元企业4户、过300亿元企业1户、过百亿元企业15户;百亿元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的50%以上,50亿元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占70%以上,带动全市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一)骨干企业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争当XX跨越崛起的排头兵。我们现有的一批骨干企业,既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又是我市工业经济的支撑,要勇于担当责任,树立高远追求,全力全速做大做强,争当XX跨越崛起的排头兵。一要增强战略掌控能力。大企业之间的竞争首先体现在战略层面的竞争。要认真分析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发展趋势,借鉴国际性企业的成功经验,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发展战略,使发展目标、技术前景、产业方向、市场分工、品牌形象等都有一个科学明确的战略定位。当前要重点对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行细化深化,通过排产品开发、排市场拓展、排项目投入、排品牌创建,进一步明确做大做强的路径和措施。二要大抓项目大抓投入。投入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底盘和基础,是企业跨越崛起的“驾辕之马”,“只有投入才有产出”永远是经济学的第一原理。我市一批重点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扩张,主要得益于多年来的连续投入、集中投入、快速投入。今年全市已排出135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在座的大多数企业都是项目建设的主体,一定要全力推进,确保资金投入量和建设进度与时序进度同步,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大企业也是招商引资的主体,要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形成签约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三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着眼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逐步建立全球化的采购体系、生产体系和研发体系。要舍得拿出优质资源,与跨国公司开展合资
合作,利用他们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完善的全球市场网络,加快企业国际化进程。要积极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和并购,加快对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多形式整合,实现低成本扩张,尽快做大企业规模。要灵活运用境外上市方式,积极争取到香港、美国、新加坡等境外主要资本市场上市,筹集发展资金。四要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市的这些大企业,无一不是走创新发展的路子成长起来的。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如果一个企业老停留在引进别人的产品、借用别人的技术,就不会有核心竞争力。我们有些企业与外地同类企业的销售收入差不多,但实现的利润差别很大,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差异上。要高度重视自主创新,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新产品。要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力争企业技术中心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以上。要进一步拓宽技术创新途径,深化产学研联合攻关,有条件的大企业要与国际知名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进行各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和交流,共建研发中心。要更加重视产业链的整体创新,持续增强产业链创新的主导能力,加大对上下游配套企业的技术指导和资源控制,谋求更大发展空间。五要切实加强企业战略管理。要强化系统思考,对发展中的经营风险保持应有的警惕,有目的有意识地培育和提高风险管控能力,降低风险发生时的影响程度。要善于通过战略、文化、品牌、技术、管理等纽带,把各分公司、子公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高企业一体化经营水平。要注重优化组织结构,改进集团管控模式,加强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六要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大企业要带头节能减排,大力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和工艺,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节约型企业。
(二)倾力支持、扶优扶强,为大企业跨越发展提供优越条件、创造良好环境。我多次讲过,企业创造财富、政府创造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营造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应尽之责。而大企业作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支柱,是推进XX跨越发展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对他们更要支持到位、保障到位、服务到位。完全可以说,支持大企业就是支持发展大局,服务大企业就是服务中心工作。一要全面落实扶持政策。为推动大企业加快发展,市委、市政府下了很大决心,出台了八个方面的奖励扶持政策,含金量很高,操作性很强,各责任单位一定要严格落实。企业只要符合条件、达到标准,就要及时兑现,决不允许棚架、截留,切实发挥好政策的导向作用。市委、市政府两个办公室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二要优先保障要素供给。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能源、资金、运输、土地等要素供应紧张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而大企业在发展扩张过程中对要素的需求又会更高,所以我们的保障水平也要相应提高。要加强生产要素的调度,切实保障大企业的用电、用气、用水需要。当前用电高峰即将来临,有关部门要加大协调争取力度,确保大企业能够开足马力生产。要做好项目建设用地的整合、挖潜和争取工作,新增用地优先满足大企业需求。对有扩张规划的企业,要提前在用地规划中留有余地,给予预先保障。大企业要倍加珍惜宝贵的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单位投资强度和产出率。要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建立多元
化的融资渠道,深化银企合作,优化金融服务,对每个大企业“量身定做”贷款产品和融资服务方案,对急需资金要一事一策、特事特办,切实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要积极支持企业上市、发放企业债券,为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三要切实加强扶持指导。进一步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严肃查处针对大企业品牌、商誉、知识专利等方面的侵权行为,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要重视大企业在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根据大企业集团的产业特点和发展需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集团发展配套产业,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格局。四要满腔热情服务企业。对政府来说,为企业服务是一个永恒主题。今年市委市政府集中开展“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活动”,下大力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构建服务企业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要坚持领导带头,组织力量深入企业,对企业需要办理的各种审批、备案、核准手续要主动帮助办理,对企业在用地、人才、资金以及战略重组等方面的问题要积极协调解决,真正当好企业的联络员、办事员、服务员,切实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务。
(三)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企业家之间素质的竞争,企业家的境界、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各级要把培育优秀企业家队伍和创新型人才队伍,作为基础工程来抓,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着力造就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发意识、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在这里,我对企业家们提几点希望:一要具备战略眼光。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做大做强企业,固然要靠基础、靠机遇、靠环境,但更重要的一点要靠企业家的眼光、气魄和胆识。希望我们的企业家们进一步树立战略眼光,善于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谋划企业的发展,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企业的方向,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空间,从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汲取经验和智慧,科学确定本企业在市场和产业链中的经营地位和战略目标。要以超前的思维、敏锐的眼光,洞察国内外市场变化、科技进步和形势发展,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并根据企业自身规模、发展阶段、行业态势、产品结构、技术档次制定企业的经营策略,努力占领市场发展的制高点,始终把握企业发展的主动权。做到这些,关键是加强学习。企业家一定要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认真学习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现代管理知识、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等,不断地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从而提高认识机遇、把握机遇、用好机遇的本领,提高发现市场、创造市场、占领市场的能力。二要富于创新精神。现在企业的发展环境出现了显著变化,稳定可预测的环境一去不复返,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面临巨大的冲击。可以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以变应变、不断创新,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发展之路。当前形势下,企业随时可能处在命运的转折点,随时可能面临两种前途命运的抉择,企业家必须始终保持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把开拓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毫不放松地推进企业技术、组织、制度、管理、产品、市场创新,不断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三要担当社会责任。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比尔·福特说过:“一个好的企业和一个伟大的企业的区别在于,好的企业可以向社会提供好的服务和好的产品,而伟大的企业不仅能够提供好的服务和产品,更重
要的是能够向社会尽到企业的公民责任。”一般来讲,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吸纳就业,就算尽了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但从更高要求上讲,企业家应该把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起来,始终以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职工群众负责的态度,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我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胸怀。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企业家个人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长期以来,我市一大批企业家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立潮头、拼搏进取,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是全市发展的功臣,是推动XX跨越崛起的宝贵资源。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企业家、爱护企业家,认真落实企业家的各项待遇,积极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着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企业、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让那些实业报国、发展为民的企业家们有地位、有美名、有荣誉感、有安全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干大事、创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切实加强对培育工业大企业大集团工作的组织领导
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是全市工业经济的重中之重。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千百亿重点企业(集团)扶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负责指导帮助重点企业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明确阶段发展目标,调度督导重点工作事项进展,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重大问题。同时,建立市级领导包保重点企业制度,每个重点企业由1名市级领导包保,并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人,包保领导每季度至少要到企业调研一次,每年至少要到企业召开一次现场办公会。市直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从职能特点出发,切实做好本部门本系统服务大企业大集团的相关工作。要加大公开评议和问责力度,对企业满意度高的服务部门和窗口单位给予表彰,对排名靠后的通报批评,对影响企业发展环境的问题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铁腕整治、严格问责、公开曝光。培育大企业大集团,要加强舆论引导,靠典型引路,用样板说话。各新闻媒体要开辟专栏专题,既要深入宣传市委市政府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也要深入挖掘各大企业大集团抓住市场机遇、坚持质量品牌、创新经营模式的成功经验,更要充分宣传那些在困难面前仍然关心员工生活、心系困难群众、热心公益事业的优秀企业,通过有深度有力度的报道,营造促进工业大企业大集团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
今天,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都参加了会议,利用这个机会,我强调一下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工作的问题。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召开一系列动员大会作出战略部署的基础上,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经济工作,强化了对经济运行的督导调度,加大了对重点工作的督促检查,市委常委会坚持每个月都排出工作计划,增强了抓经济工作、抓重点工作的主动性。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市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1-4月份,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1%、居全省第2位,工业经济回暖势头比较明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较高水平,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但经济
运行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下滑,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通过近一段时间到各县市区的集中调研,切实感受到大家抓发展、抓落实的干劲和氛围,同时也感到在抓经济工作上,精力还应该再集中一些,重点还应该再突出一些,谋划还应该再用心一些。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偏移。看一个地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关键看抓经济、抓项目的水平。我们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既然在其位,就必须谋其政,就必须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用心研究、用心谋划、用心推进经济发展。县市区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每月每季度都要研究几次经济工作、重点工作,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对重点工作的督导调度。领导干部要加强对经济知识的学习,对涉及经济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要入耳入脑入心,对本地的各项经济指标、在全省全市的位次、存在的问题症结都要了然于胸、了如指掌,要说“内行话”、当“明白人”,决不能情况不熟、心中无数、一问三不知。市督查办、各项重点工作推进班子和市直相关部门,要持续加大督导调度、督促检查的力度,定期排名、公开通报、张榜公布,确保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和标准要求扎扎实实推进,确保达到“三个高于、三个提高”的要求,确保主要指标同比有增长、环比有提高,确保发展一月比一月好、一季比一季好,确保实现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推荐访问:在园区企业培育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园区 培育 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