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畅运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事迹材料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讲话稿 > 正文

城市更新大会讲话

时间:2022-07-15 10:1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市更新大会讲话,供大家参考。

城市更新大会讲话

城市更新大会讲话

 

 城市更新暨建筑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提纲

 “三水之城”镌刻的是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的时代印记,今天的我们要以敬畏之心继往开来

  敬畏历史,就是要溯本追源,继往昔之往,赓续传承姜堰城市的历史荣耀,充分认识到以旧城改造为主的城市,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历届党委政府、全区人民的接续奋斗。

  敬畏历史,就是要立足当下,开未来之来,再造一个城市建设的奋进年代,以“水”为城市的根与魂,着力发展产业经济、城市经济、生态经济,追求金色财富之美、金色环境之美、金色生活之美,进一步凸显“水韵古罗塘、最美金姜堰”的城市特质和发展追求,打造“幸福水天堂”的生动样本。

  “精致姜堰”承载的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今天的我们要以工匠之心精雕细琢

  必须以民意为导向,补好城市短板

 树立“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发展追求,坚持“民生视角”,坚持问题导向,提供贴心服务,提升城市亲和度,解决好当前规划不够前瞻、功能不够完善、品质不够精致、特色不够明显、记忆不够深刻的问题,让外地来客一走进姜堰就感到亲近,在外游子一想到姜堰就觉得温馨,老百姓一提到姜堰就脱口而出“我们姜堰”。

  必须以精致为追求,提升极致品质

  精准规划城市发展,兼顾“地、水、绿、文、产、居”等要素,让一桥一路有特色、一街一坊有韵味,留住“姜堰元素”;

  精心布局道路体系,兼顾好当下与长远、整体与细节、沿线与节点、地上与地下,推动外部成环化、中部快速化、内部成网化;

  精美呈现城市内涵,突出抓好城市的骑行绿道、慢行步道和景观水道三道共建,做好“水+”文章,丰富提升水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展现一个桨声灯影里的水韵姜堰;突出抓好休闲业、新商业和旅游业三业共享,打造以休闲业、新商业和旅游业为代表的融合发

 展业态;突出抓好五彩绿化、三水文化、美丽亮化三化共现,树立“全域旅游”理念,融入“绿、水、古、文、秀”等元素,以全新的城市形象迎接省运会。

  必须以问题为突破,创新治理思路

  进一步聚力攻坚,推动所有安置房小区全面开工,致力破解城市开发中偏重房地产、城区黑臭河道根治难、城建资金筹集、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等问题。

  “建筑之乡”绽放的是姜堰人团结拼搏奋进的无上荣光,今天的我们要以关爱之心重振雄风

  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服务要求、发展追求,要敏锐把握企业发展中的新要求,当前特别要关注人才需求、融资需求、司法需求。

  各镇街、部门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综合资质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形成以大带小的抱团格局;要深化建筑业金融担保服务,探索信用担保融资途径,依托国有公司供应链金融平台,组建建筑材料采购中心;要以实体化机构专门服务企业,帮助企业降低法务成本。

 广大企业家要坚定开拓意识,争当转型发展的“奋进者”,进一步强化技术转型、强化市场导向、强化资本运作,以自我革命的创新力锻造市场竞争力;要弘扬实干精神,争当品牌强企的“笃行者”,继续发扬“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优秀特质,全力凸显实力担当、精益管理;要饱含家乡情怀,争当同气连枝的“模范者”,努力把我们的姜堰建设得更加美好。

  城市工作关键靠人,作为城市发展的建设者和受益者,要重担当、出精品、守底线,以“主人翁”的姿态为城市发展争做贡献。

城市更新大会讲话

 

 — 1 —

 城市更新大会讲话

 同志们:

 今天,区委、区政府专题召开全区城市更新大会,回顾总结城市建设工作,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聚焦聚力目标任务,高质高效推进城市更新和展。马上,书记还要讲话提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越是艰难越向前”,交出一份合格成绩单 近年来,面对新冠疫情等不利影响,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团结拼搏,迎难而上、逆风起飞,推动城市建设和建筑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是抓好布局、拉开框架,承载能力变强了。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确定“一主两副三片区”功能布局,融合步伐加快;抢抓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契机,核减生态红线范围41.83平方公里,新增中心城区建设用地24.7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至65,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

 二是打通堵点、攻克难点,人居环境变美了。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近三年,累计完成54个地块、120.3万平方米征收搬迁,综合整治老旧小区14个、微改造48个、惠及群众1.6万户;全力改善水环境,新建污水管网28公里,整治黑臭水体8条,东部片

 — 2 —

 区水生态治理工程建成运行,省考以上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创历史最高水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取消开发区化工集中区定位,城市肌体更安全、更健康。

 三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群众生活变好了。着力完善交通网络,建成32条道路;全市首座生态立体停车楼投入运营,年均新增公共停车位300个以上;新、改建三水初中、实验小学幼儿园等学校31所,人民生活的便捷度、满意度显著提升。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对标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对比周边城市新变化,对照人民群众新期盼,我区城市还存在不少问题:城市功能亟待完善,突出表现在配套设施落后于发展需要,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还不充分、不配套,快速路网体系有待加强,部分医院、学校、小区与主干道的出入口“微循环”不畅,出行、停车难题依然存在。城乡品位有待提升,部分干道两侧夹杂多处城中村,城村交织、风貌老旧,都市感不强;城市辨识度不高,特色建筑和节点景观打造不够,难以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记。城市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职责不清现象依然存在,市容环境管理还比较粗放,防违控违长效机制尚未有效建立。下一步,我们要把存在的问题作为主攻重点,持续加力发力,切实加以解决。

 二、“时不我待开新篇”,按下城市更新快进键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迈入新时代、开启“十四五”,我们发展进入“快车道”,城市建设更

 — 3 —

 要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绝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对我区而言,不抓城市更新,融合融入就会缺乏竞争力。

 作为“特色三城”之一,我们必须策应中心城市东进、高铁新城建设,着力提升我区在市域中的战略地位,才能把地理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争得“一席之地”。

 对我区而言,不抓城市更新,转型升级就会缺乏承载力。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是支撑产业增长、集聚资源要素主阵地。我们必须推动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互动并进,着力增强人口集聚度、交通便捷度、市场繁荣度,才能吸引人气、繁荣商气、集聚财气,打造经济发展的“强磁场”。

 对我区而言,不抓城市更新,民生发展就会缺乏持久力。

 人民城市为人民。我们必须聚焦群众呼声最强烈、意见最集中的领域,着力解决好城市功能与群众需求不相匹配、城市发展水平与群众感受度不相匹配的问题,让城市发展更加符合群众的所期所盼所求,才能让群众享有更加舒适、更加幸福的生活。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一主两副三片区”格局,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统筹推进“十大行动、154项工程”,凸显城市特质和发展追求,全力打造“幸福水天堂”的生动样本。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 4 —

 1.突出“功能大更新”,既要有格局、也要有格调,让城市发展更硬核。一座城市,大处看格局,小处见格调。要紧紧围绕功能硬核塑造,找准发力点,促进基础设施硬实力和服务功能软实力同步提高。

 一是做优交通功能。凸显区位特质,深化市区融合、城乡一体,加快构建外联内畅的新交通体系。全力服务三大市区共建工程,启动实施快速化改造,全面融入市区“20分钟通勤圈”;提升优化区内路网,新、改建34条道路,确保10条道路年内通车,力争2023年底基本实现城区道路“黑色化”;提档升级镇村公路,新建“四好农村路”100公里以上、县道大中修30公里以上,加快形成“镇镇相连、互联互通”的镇村路网格局。

 二是做精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学校布点建设,确保西校区一期建设年内启动,4所学校8月份投入使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开发区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建设,新、改建城西、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完善体育设施建设,以承办省运会赛事为契机,加快文体中心二期、射箭场等比赛场馆建设,做到以赛兴城、以赛惠民。

 三是做强商贸功能。合理布局大型商业综合体,以权威平台和主力榜单为依据,吸引知名消费品牌以及网红业态、空白业态向大型综合体、重点片区集聚;加快研究出台“首店”经济政策意见,吸引“首店”品牌入驻,提升商业魅力;着力培育艺术休

 — 5 —

 闲业态,融汇餐饮、酒店、文化、休闲娱乐等各种业态,打造更具时尚感、更加年轻化的特色区域,让更多年轻人成为主动打卡的“自来水”。

 2.突出“品质大更新”,既要有颜值、也要有气质,让群众生活更舒心。城市每一处“存在”都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无论是地标建筑、安置房建设,还是生态提升、文化打造,都要树立精品意识、注重品质塑造,力争“出手即精品、建成即网红、见面即打卡”。

 一是改善人居环境。处理好“面子”和“里子”的关系:“面子”上,要精雕细琢重要节点,追求个体建筑物的“造型别致”,精心打造店铺招牌、公交站台等城市家具,让城市经得起细品、耐得住细看;实施城市光彩工程,重点对城市广场、主次干道、水系两岸实施亮化景观提升,让城市的夜空更璀璨、更温暖。“里子”上,要注重背街小巷更新,扎实推进10个安置区建设,综合整治17个老旧小区,让群众迁有所居、住有宜居。

 二是彰显水城风貌。水是城市流动的韵律。要进一步做活城市水系,塑造水城水乡特色,让一城清水造福人民,围绕一纵一横城区水系,以运河文化、生态景观、商务休闲、全民健身为主题,重点建设串联10里滨水长廊,丰富提升水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让城市水系“环起来、游起来、亮起来”。

 三是擦亮生态底色。要把节点当景点、公园当花园、城市

 — 6 —

 当景区,推动从“城市中建公园”向“公园中建城市”转变。扎实推进城市“微添绿”工程,启动8万平方米滨河绿化建设,新建总面积17万平方米的公园;加快“空转绿”,充分利用街头巷尾零星地块,见缝插“绿”,让城市空间绿意盎然。

 四是提升文化内涵。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坚持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设计之中,嵌入广场、公园、场馆等公共空间,增强百姓对城市文化的识别度、认同感和归属感;注重对历史街区、名人旧居、文保建筑的修缮维护,努力打造成有历史、有记忆、有故事的城市。

 3.突出“城乡大更新”,既要有魅力、也要有活力,让融合发展更协调。城市更新,重点在主城区,但又不仅仅是主城区,各镇街都要同步推进、同步更新,加快形成“亮点纷呈、众星捧月”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一是做强城市“副中心”。要着眼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统筹推进游客集散中心、水上游线提升、大健康产业园等“十大工程”,高标准建设旅游公路环,全力争创四星级高中、人民医院硬件品质“双提升”,打造具有传统文化风貌、时代特征景观、鲜明特色的精品小城市;要积极策应主城区向西向南发展战略,借势高铁新城,从交通设施、功能配套入手,谋划建设融合发展先导区。

 二是增强集镇“吸引力”。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产业

 — 7 —

 积淀,精准定位集镇发展方向,做到宜游则游、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旅游、农业、生态等特色小镇;按照“城乡一体、适度超前”的原则,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向集镇延伸,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建设运营模式,推动城市建设元素融入集镇;加大老集镇建设的经费投入和管理力度,加快补齐短板,完善集镇生活配套,做好集镇主街道店面、立面出新工作,让老集镇焕发新活力。

 三是提升乡村“美誉度”。注重特色塑造,突出示范引领,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串珠成链、连片成景,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全域美”;放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持续推动村庄绿化、亮化、美化,新创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6个;激发内生动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更好地承接城市发展“溢出效应”,把美好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4.突出“管理大更新”,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让城市治理更精细。一个城市美不美,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城市管理者能不能为住在高楼大厦、后街背巷的人,提供精细的管理和服务。

 一是观念要“新”。要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成果,集中整治各类不文明行为,努力用文明习惯改善城市面貌、用道德风尚提升城市魅力;树牢人本思维,鼓励市民通过“有事好商量”等协商议事平台参与城市管理,构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生态;坚持“便

 — 8 —

 民不扰民、放开不放任”的原则,科学设置便民疏导点,让城市更有人情味、市民更有幸福感。

 二是机制要“优”。要按照“区镇联动、城乡统筹、层级负责”的原则,加快完善城市管理基础网络,明确管理标准、厘清责任边界,做到不留空白和盲区;特别是要抓好违章建筑、后街背巷、广告店招等各个领域的常态整治和管理,真正让“应该管的人能看得见、看得见的人能管得了”;要充分运用市场规律,探索推行市容秩序管理服务外包,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城市管理公用行业,推动城市管理社会化、市场化。

 三是方式要“活”。扎实推进惠民智慧工程,打造智慧农贸市场10家、智慧技防小区220个、智慧技防校园85所;实战应用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进一步整合人口、交通、能源、建设等公共信息资源,加快打破“信息孤岛”,给城市装上“智慧大脑”,实现“问题发现、平台派单、响应处置、核查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

 推动城市更新,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需要全区上下共同参与、共建共享,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规划上要拜请高手。我们建设的是一座精致城市,精致首先体现在规划上。在这方面,要舍得投入真金白银,邀请高手参与重要区域、重要建筑设计,多留妙笔、不留败笔。结合“十四五”规划,我们正在编制交通、旅游等专项规划,相关部门要坚持系统思维,加强

 — 9 —

 统筹协调,从根本上解决“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等问题。需要强调的是,要尊重规划、敬畏规划、落实规划,规划一旦确定不得随意调整,做到项目始终跟着规划走,杜绝项目主导规划的现象。

 投入上要用好市场之手。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既要充分用好本地企业的资源,也欢迎区外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进来,积极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城市建设。

 破解难题上要敢于出手。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坚定意志,直面问题、迎难而上,拔除征收搬迁、违章建设等城市建设中的硬钉子。去年,我们成立了13个重点工程建设指挥中心,领导挂帅出征、部门协同配合、每月督查督办,工程推进成效显著。城市更新三年行动中,我们将延续这一工作机制,请牵头单位尽快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要求,用严密的督查推进机制推动重点工程早开工、快建设。

 同志们,把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更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期盼。我们不仅需要“一日千里”的豪情,更需要立说立行的作风,希望大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打一场漂亮的城市更新攻坚战,为打造“幸福水天堂”的生动样本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城市更新大会讲话

 

 拆除旧建筑物、 取得剩余几证、开工建设543.2.33.2.23.2.13.1.1216业主签署改造意愿书委托书委托单位申报纳入城市更新单元规划批准纳入规划编制更新单元的专项规划方案与业主签署拆迁补偿协议核发专项规划的批复申报改造的实施主体核发实施主体批准文件确 定改 造单 一主体注销原房地产证、 申请建设用地报备、签署合同3.1.2

城市更新大会讲话

 

 对城市更新模式的探讨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旧城改造、 旧城改造模式、 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 所谓“城市更新” 是指对特定城市建成区内(包括旧工业区、 旧商业区、 旧住宅区、 城中村及旧屋村等) , 根据城市规划和规定程序进行综合整治、 功能改变或者拆除重建的三类更新活动。

 城市更新不再沿用城中村改造、 旧村改造、 旧城改造等表述, 而采用了更具综合性、 更注重城市品质和内涵提升的新概念。

 作为人类定居和繁衍生息的地方,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是人类寄托梦想和希望之所。

 快速的城市化, 使城市渐渐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诸多问题, 如生态环境的恶劣, 城市热岛、 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城市区别城市的特性在慢慢消失, 城市建筑趋于单一, 城市风格趋于雷同; 城市化使得土地资源变得稀缺,城市有土地功能不能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需求, 城市处于不断的扩张中, 城市人口不断膨胀。

 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与不断升级的功能需求, 对现代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许多的要求, 旧城改造便顺势而生。

 旧城改造既是城市局部更新的过程也是个城市有计划、 有步骤地改善其全部物质经济社会环境的过程。

 旧城改造历来是城市建设中最复杂、 涉及面最广的一项社会工程, 是涉及到政府、 社会、经济和公众等方方面面的综合性工作, 面临着许多矛盾和挑战。

 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 旧城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五个:

 (一)

 市场化旧城改造的运作模式。

 市场化的旧城改造运作模式给公益性的旧城改造项目加入了不少开发商自身的意愿, 并不能够完全代表城市居民的利益,不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单一的旧城改造开发模式。每一个旧城改造项目都有着其不同的特点,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地对旧城改造项目进行开发, 因而需要选择不同的开发模式,开发模式的单一只能造成旧城改造项目个个都趋于雷同。

 (三)

 资金成为旧城改造的瓶颈, 严重阻碍着旧城改造项目的实施。

 旧城改造项目开发时间跨度大, 涉及人员多, 从而需要的资金额也非常的庞大, 改造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一直很突出。

 (四)

 指导着整个旧城改造工程实施的旧城改造制度还不够完善, 旧城改造的许多操作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五)

 整个旧城改造过程中, 被拆迁户的利益和旧城改造工程的进度有很大的冲突。

 旧城改造模式研究 由以上分析得出, 旧城改造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要完全避免它们是不可能的, 但是要将问题出现后所产生的损失降低到最小还是可能的, 因而要从源头开始就对旧城改造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以防备。

 首先, 要选择适合自身城市旧城改造的整体运作模式; 其次, 要针对不同的改造区域类型选择适合的开发模式;再次, 在以上二者都具备的情况下, 针对当前预计拆迁情况和财政情况选择不同的拆迁和融资模式; 最后, 建立健全旧城改造制度体系, 从而使得旧城改造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并有效地促进城市未来的发展。

 (一)

 旧城改造整体运作模式。

 该运作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即政府型、 开发商主导型、 政府主导下的开发商参与型。

 政府型运作模式即政府掌握控制权, 强化住宅的保障功能, 实施主体不用开发商, 改造区域不进行商品房开发, 所建房屋全部用于居民回迁。

 开发商主导型即将亟待改造土地交给发展商去进行整体规划改造, 政府不参与, 发展商根据自身利益去进行房地产开发。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 政府划出地块由开发商进行投资, 独立承担拆迁补偿、 安置、 回迁和商品房建设。

 政府主导下的开发商参与型模式, 即政府主导下的开发商参与。市区两级政府共同做好居民的搬迁安置,进行总体规划、 土地开发和市政设施建设, 然后实行土地招牌挂, 由开发商组织进行设计、 建造和运营。

 开发商可以是由一家具有良好资质、 经济实力和旧城改

 造经验的企业独立完成, 或者是分片区由不同的开发商完成。

 这三种类型各有利弊, 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开发大都基于开发商主导型模式。

 (二)

 旧城改造项目开发模式 。

 以大规模和小规模渐进式开发模式为基础, 诸多学者们研究创新了其他旧城改造模式, 如模块式开发模式、 软性开发模式、 改造开发模式、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整旧如旧” 模式)

 、 整合开发模式等。

 大规模改造属于巴洛克式改造, 它是对现有城市进行全盘否定, 追求“宏伟” 与“巨大” 。

 该种改造方式导致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将贫民窟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

 由于片面追求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和开发效益, 导致很多城市中心区域的改造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对城市的连续性和多样性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因此, 简· 雅各布斯认为:

 “大规模改造并不能解决城市中现存的问题, 同时还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

 因此, 有必要以渐进式小规模更新改造代替大规模改造, 通过渐进式小规模的整治改造,该模式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还可以实现居住社区与历史街区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模块式开发模式是针对大规模、 多功能的旧城改造项目, 由单一的开发商、 单次难以直接完成, 利用模块划分的思路, 保证模块的相对独立性与完整性, 保证模块开发的资金收回, 同时利用规划组与开发商的互动, 保证整个项目目标的实现。

 该模式适用于大型的、 需要进行全面的功能改变、 开发目标明确的多功能配套地区。

 软性开发模式的突出特点是, 它采用渐进式小规模理论, 在城市改造过程中不强制居民一次性搬迁, 而是采取边改造边搬迁的方式。

 改造开发模式主要是针对街道进行的改造, 旨在快速实现大规模的改造。

 首先, 大型开发商负责城市中心区位较好的街区改造, 将其改造成为大范围的、 高档住宅区;其次, 小型开发商负责不位于或者不挨近城市的中心区, 但是区位上仍有改造优势的区域, 可以将其改造为小范围的家庭住宅, 以此来换取一些公寓住宅进行出售, 从而获得利润; 最后, 在区位没有优势的区域, 房屋所有者可以用自己的积蓄改造住宅, 或者等到所在区域租金上升到能吸引小开发商时再对街区进行改造。

 (三)

 旧城改造拆迁模式。

 “阳光” 拆迁模式做法是坚持以人为本、 公开、 公平、 公正的原则, 规范拆

 迁行为, 制定好阳光拆迁政策, 阳光拆迁补偿安置标准, 阳光拆迁管理。

 把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毫无保留地摆到群众面前, 接受群众的监督, 让群众明白拆迁政策、 参与评估裁决、 受惠补偿安置, 坚持拆迁公开, 保障群众的知情权, 努力从制度环节上杜绝“暗箱操作” 。

 该模式源于成都的旧城改造, 在做法上主要有以下两点阳光之处:

 拆迁评估补偿方面; 实施拆迁听证制度, 确保拆迁程序的规范化、 社会化。

 “不动迁” 拆迁模式的核心就是能不拆的尽量不拆, 重点强调对老建筑的内部设施进行改造, 而建筑的外形和结构按照规划保持原貌或进行适当修复, 对于确实不能使用的房子或者因改善片区整体水平的基础设施水平, 部分需要拆除的必须拆除, 修建时可根据当地规范的风格特色, 进行就地的修建。

 该模式也可以说是一种综合整治模式, 即在满足城市形象、 居住条件、 周围环境的情况下, 不动迁原地居民, 由居民自筹资金进行改造。

 该模式的优点是保护当地的历史文化, 保留了城市原汁原味的形象和内涵, 维护了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 解决了全盘拆迁中可能出现的许多问题, 政府用于拆迁的成本也大大减少, 而且也体现了政府更多地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意见, 更多地充当协调角色, 这种改造可谓是深得民心。

 “模拟” 拆迁模式即在正式发出拆迁公告前, 所有之前的程序都预先进行模拟。

 这种做法的优点是避免了被拆迁人认为旧城改造是政府与开发商的单边行为的误解, 大大降低了居民在拆迁中可能产生的抵触情绪; 避免了群众因不满而可能出现的群体事件等, 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大大降低了拆迁中的阻力因素, 加快了拆迁的进度。

 再者是“自主” 拆迁模式, 政府依法明确被拆迁居民土地和房屋的权益, 并在整个过程中进行监督和指导。

 这种做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实现了居民、 政府、 企业的多赢, 将“拆” 和“被拆” 变为利益的共同体。

 但要注意的是, 居民在拆迁中得到的好处主要由居委会主导的拆迁公司掌握, 这就对居委会的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而且要防止少数人垄断权力和利益, 产生新的损害被拆迁人利益的问题。

 (四)

 旧城改造融资模式。

 融资模式有很多种, 但究竟哪种最适合旧城改造项目, 还需要针对项目特质进行分析, 通过对西方旧城改造经验的分析, 我们知道旧城改造的发展必然是

 一种政府主导的, 走向三方的合作伙伴关系, 因而那些注重各方合作的融资模式就比较适合旧城改造项目, 如PPP 和PFI 模式, 资产证券化和产业基金模式。PPP 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 是以参与方“双赢” 或“多赢” 为理念的新型融资模式, 是指为了完成某些公共设施服务(包括公共服务领域其他服务内容)

 而在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之间达成伙伴合作关系, 签署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

 旧城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 PPP 模式与旧城改造项目的结合, 以政府作为主导方, 可以积极地制定激励政策引导私人机构的进入, 一方面可以缓和政府的财政压力, 另一方面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 私人机构的高效率带入到公共部门, 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部门的绩效水平。资产证券化 (ABS 融资)模式以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 以项目资产带来的预期收益为保证, 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

 实质是将基于旧城改造或资产的现金流收入与原始权益人完全剥离, 过户给特设信托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

 , SPV 通过金融担保、 保险及超额抵押等方式取得较高的信用评级,然后以债券的方式发售给资本市场的投资者, 筹集项目建设所需资金, 并以设施的未来收入流作为投资者收益的保证, 不需要以发行者自身的信用做债券的偿还担保。

 产业资金模式中, 旧城改造基金采用杠杆原理, 即通过少量的政府财政投入和国有企业投资吸引大量的中小企业资金、 居民储蓄以及旧城改造中被拆迁居民的拆迁补偿费入股投资。

 结论 针对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模式的特点, 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一)

 政府主导、 开发商参与的旧城改造整体运作模式是旧城改造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改造地块的旧城改造开发模式;

 (三)

 旧城改造拆迁要树立人为本的观念; 拓宽旧城改造融资渠道;

 (四)

 制度创新, 建立完备的旧城改造制度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简· 雅各布斯.

 美国大城市的死于生[M] .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6.

 8.

  何深静, 刘玉事.

 房地产开发导向的城市更新———我国现行城市再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人文地理, 2008

推荐访问:讲话 大会 更新 城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