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畅运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事迹材料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思想汇报 > 正文

党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总结汇报

时间:2022-07-12 12:4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总结汇报,供大家参考。

党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总结汇报

党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总结汇报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调研组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加强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新时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全国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基层治理创新方面形成了不少务实管用的经验。其中,天津市北辰区“一核引领、一网覆盖、六治融合”的创新实践,带动北辰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了诸多成效,其经验值得认真梳理总结。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北辰区是天津环城四区之一,是典型的城乡结合地区,基层治理问题十分复杂。近年来,北辰区大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初步探索了一套务实管用的基层治理思路和办法,破解了多年未解决的治理“顽疾”。

 第一,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天津市北辰区既强调区委统筹协调,抓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又坚持把镇街作为主战区,强化党(工)委基层治理“龙头”作用;既要求夯实村居党建基础,又推

  进党建服务中心标准化,着力强化阵地建设,成效显著。

 第二,以综治和警务网格融合为突破口,探索形成覆盖全域、便捷高效的治理网络。在这一过程中,天津市北辰区打造“1+3+N”模式,解决“发现问题难”的困境;通过“平安北辰”APP 研发,畅通工作流程,解决好“发现情况如何处理”的问题。此外,还延伸打造“全科网格”,真正实现全网覆盖。

 第三,不断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以善治为目标,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全面提高区域社会治理能力,还需要动员组织广大群众。天津市北辰区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进行创新探索,既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放手让广大居民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又始终坚持依法办事,引导干部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同时还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在提高基层治理效能上下功夫。

 总的来看,正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使天津市北辰区的社会治理局面发生了重大改变,并推动实现了从等问题到找问题、从各自为政到联合作战、从压事压责到赋权赋能、从集中整治到常态长效的转变。北辰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是新时代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具体实践,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积累了一些经验,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

 一是必须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根本,不断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号召力。党建引领直接影响基层社会治

  理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成效,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牢牢抓住市县这个基层治理的主战场,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同政府的资源整合优势、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社会组织的群众动员优势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基层治理的整体性、协同性。另一方面,要在加强基层党建上下功夫,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强化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为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城乡群众搞好服务、多办实事、破解难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有效社会治理和良好社会秩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就是要把良好社会秩序作为人民群众的幸福之基、和谐之本,畅通和规范群众利益协调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着力消除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三是必须在作风建设上狠下功夫,用心担当作为,敢抓敢管敢“碰硬”。基层治理涉及范围广,工作任务繁重,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发扬新时代斗争精神,主动担当作为,敢于动真碰硬,着力解决涉及城市管理、环境整治、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以更高的标准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再上新水平。

 四是必须注重广泛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多管齐下、全民参与的强大合力。从天津市北辰区的实践来看,广大群众中蕴含着参与社会治理的巨大热情和力量。加强社会治理必须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

  群众,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丰富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和渠道,为基层治理注入多元力量,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党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总结汇报

 

 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汇报材料:“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常态

  党建+“四张清单”,解决社会治理难题 党建+“四张清单”全面推进后,基层干部工作有目标、办事有流程、考核有指标、评价有尺度,大家干事创业的劲头和攻坚克难的勇气有了明显提升,主动跨前一步的意识显著增强。在执行过程中,各基层单位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四张清单”在工作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在今年的拆违整治中,漕泾镇结合“四张清单”工作法,并发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助推拆违,在全镇推广护塘村“拆违”公开墙做法(全村违建户名、违建面积、违建户身份、干部责任人、完成拆迁时间等明细一一上墙)。在全民公开、全民监督下,漕泾镇的拆违工作顺利推进,今年在全区率先完成拆违任务。

 在环境整治后续管理上,蒋庄村制订《土地巡查员每日巡查制》聘请熟悉本地情况、有较强责任心的同志担任土地巡查员,对违建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制度实行以来,发现的两起违建情况都第一时间得到了有效处置。

 党建+民主管理,实现基层自治共治 漕泾镇在创新社会治工作中越来越发现实行民主管理的重要性,基层社会治理不仅要自治更要共治,效果才更有效。漕泾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民主管理模式,各村(居)根据自身实际,积极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共约,发动村(居)民参与到社会治理中。

 海涯村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等方面制定了 16 条《村民自治条例》,并公开在村委会门口醒目位置。条例把村民享受相关待遇和是否遵守村规民约相挂钩,针对毁绿种菜、乱搭建等都有明确的具体约定、自我约束,使权责明晰,村风民风得到了进一步好转。

 水库村党总支部积极探索宅基公约,在“开门宅基”--张家埭建立了张大妈议事堂、红十字驿站、妇女之家,并有张大妈担任“埭”头人,讨论研究并制定了“宅基公约-三字经”。每户门前做到绿化统一,三园篱笆统一,晾衣架统一,洗衣板统一,无违章统一,以点带面,带动全村村民共同参加到环境治理中。

 党建+阵地建设,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为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提升村民幸福指数,漕泾镇积极加强阵地建设,村(居)党建服务站、志愿者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并建有 24 个“聚

 心堂”党建服务点,构建服务性群众网络。村(居)党建服务站点俨然成了社会矛盾调解点、便民群众服务点、党员群众议事点、法律政策咨询点…… 护塘村党建服务点成立以来,党员们围绕“五违四必”环境整治、水环境治理等多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并将讨论结果上报村党总支部,有问题的予以解决,有不足的予以改进。水库村特困户姜奶奶在位于水库村 6 组第三党建服务点得到了帮助,圆了她的“危房翻建梦”,这个背负家庭重担的老人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儿真好,像家一样,共产党我信得过。”

党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总结汇报

 

 机关党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初探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做出“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结合起来发挥作用,这为机关党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指明了发展方向和思路。机关党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是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治理理念创新,也是治理体制和方式创新,是党建全面融入社会治理的切入点。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做好、做精、做亮机关党建工作,让机关党建走在前列、做好表率,共筑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

 一、机关党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意义 (一)机关党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意义和时代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心所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并指出要“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推动社会治理由传统的“管理”理念向现代“治理”理念转变,他关于社会治理的系列论述和思想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内涵和逻辑。因此,机关党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治理思想的必然要求。

 社会意义和实践意义。机关党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是机关党组织“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的重要实践,也是机关党组织联动整合资源的重要方式。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机关党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机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俯下身去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让机关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

 机关党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是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合力的必然要求。只有实现机关基层党组织全覆盖、机关党员作用发挥全覆盖、机关党建

 工作全覆盖,让组织机构延伸到各方面、各领域,让组织力量下沉到各角落、各细节,才能逐步推进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

 (二)机关党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纽带作用 机关基层党组织在党和群众联系中,担当着桥梁作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不只是简单地维护社会秩序,而是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基层,是将党的领导和执政为民理念融入到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从而全面打通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

 机关党建,不仅在整个党建中具有极其特殊的重要地位,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机关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不断提高机关党建工作水平”。各级机关党组织是党委、政府决策和领导的中枢组织,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执行者,同时也是各级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者,在整个组织层面承担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当前相互联系、交融开放的社会体系下,机关党组织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充分把机关党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总体布局,并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充分调动机关党组织的能动性,尤其做好与街道社区、企业等基层党建的统筹谋划和通力配合,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好机关这一桥梁纽带作用。这也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机关职能作用的客观要求。

 二、机关党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动态框架 (一)当前机关党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困境 1.传统的“治理”理念束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提出“社会治理”这一概念,并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传统治理模式主要强调组织管理,以自上而下的管理推动模式为主,旨在维护辖区秩序和稳定,而基层组织及群众能动性和创造性往往难以调动,基层治理难以达到协同效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所提的“社会治理体系”

 强调共建共治、公众参与和社会协同的治理格局,即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级基层党组织统筹引领、通过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来实现。这是从传统“管理”理念向现代化“治理”理念的转变,体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方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是一个从理论创新到实践创新的过程,需要多元组织力量转变思想、转变角色,让组织力量融入各个领域和方面。

 2.机关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不足 当前,基层实践过程中对基层党组织的界定及发挥作用的路径相对模糊,尚未与社会治理真正形成深度互动。不仅如此,新形势下对治理能力和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传统的治理主体界定面临着新的问题,其引领职能难以有效实现,导致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程度有限,所发挥的作用难以达到预期。尤其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与中心业务工作容易出现“两张皮”,机关党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号召力不足、参与度有限。

 根据学者对**市某区的调研结果显示,39.79%的受访对象倾向于优先选择“社区党组织”解决社区公共问题,这一比例明显高于社区居委会、业委会及物业等组织。因此,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充分实现机关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才能真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形成。

 3.多元化治理主体作用发挥不足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强调多元“共建”,通过多元治理主体解决公共问题,其本质上是由党组织在治理体系中充当引领角色,多元主体则发挥专业化治理能力。近年来,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矛盾往往聚焦在社区、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三方关系中,而未来倡导的“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恰恰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治理。

 对于机关党组织,一方面要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助推各方力量协同共进;另一方面,机关党员干部在所在社区也要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主动参与自治、共同促进共治。只

 有充分调动多元治理主体能动性、协同性和创造性,才能依托组织力量理顺多元治理主体间的复杂关系,真正实现多元参与、协同共治。

 (二)机关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耦合关系 在当前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实践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需要机关党建融入基层社区治理的主战场,形成机关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耦合互动的密切联系,推进互促共融,增强治理效能和服务效能。

 基于此,本课题尝试建立机关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耦合框架关系(见图 1),基层社会治理的主战场在社区多元主体的自治,社区或街道以服务效能引领多元主体形成共建共治格局,而机关部门则补齐了社区治理短板,通过党建引领,形成跨部门、跨单位、跨体制的党组织和党建资源多方联动,凝聚行政资源、服务资源和社会资源。2018 年 11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北京市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这一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本质上正是机关职能部门党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

 在这一耦合框架关系中,机关、社区和社会多元力量形成共融、共治、共创和共建互动关系,基于行政资源力量为社区服务和自治提供保障。通过经济、民政、人社、教育、医疗、交通、司法等各机关党建的参与,切实丰富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优势、队伍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一揽子”惠民的体制力量,从各个方面提升基层治理的服务效能。

 (三)西湖区机关党建参与基层精细化治理实践 西湖区作为**市主城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城乡结合的城区,基层社会治理尤其面临多重压力。

 “小区兴则社会兴,社会兴则西湖兴”,机关党建参与基层社会精细化治理,将会极大推进打造“三全”首善之区的进程。

 西湖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和观念,积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社会多元主体维度,坚持以党建引领业委会、物业公司规范化管理,通过社区共治强化物业管理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形成以党建引领为特色的物业

 服务管理体系,实现三方合力共融共促,切实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在机关职能部门维度,坚持优化党建引领的多方联动关系。全区以“组织融入、活动融入、服务融入、管理融入”为引领,通过试点工作并不断扩大全区覆盖面,累计组织 118 个机关党支部结对居民小区,梳理 13项正面清单和 8 项负面清单,渗透式开展“党员进社区、每周一小时”活动,共同推进西湖区“全域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多元共治、协同共融的全域治理新局面。

 今年上半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西湖区,对充分运用数字手段推进城市治理提出了要求。西湖区委区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区委九届九次全会报告中,着重指出了西湖区作为城市大脑策源地和先行区,要加快更新理念、创新方式方法,以数字赋能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打造**城市大脑综合示范区。通过加快治理模式数字化转型,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切实提升政务效能和治理绩效。通过强化数字赋能,机关党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将更加精细化,有效覆盖面也将更加广泛。

 三、机关党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例分析 西湖区投资促进局作为区经济部门之一,承担着全区产业投资促进和外事服务等工作职责。区投资促进局机关党组织包括投资促进局、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和外事服务中心机关党组织,共同承担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责任。

 1.协调联动,以业务共推经济大局。以助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统筹协调全区产业投资促进工作,通过优质项目招引布局确保经济“源头活水来”。一方面,紧紧围绕精准招商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工作主题和职能定位,并密切结合投资促进工作的实际,准确把握业务工作与机关党建工作的结合点。2020 年尤其紧抓数字经济和新造业“双引擎”发力,重点布局打造相关产业生态体系,以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以经济增长推动社会发展。另一方面, 通过精准产业布局、招引,推动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同频同率。

 正如前文所述,从党政主导的社会治理向多元主体共治互动的社会治理,也是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区投资促进局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做好机关党建工作与中心业务工作的有机衔接和互促共融,以优质产业发展成果为基层社会治理植入新动能、新力量。

 2.党建下沉,以防疫共促基层社会治理。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行了一次大考。区投资促进局机关党支部第一时间组织防控资源和力量下沉基层,融入社区共筑联防联控第一道防线,在紫金港社区等 3 个社区累计出动 287 人次,关键时刻站出来守护在最危险的地方。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涌现出一批优秀党员干部和先进分子,他们多次主动请缨奔赴社区一线排风险、守卡口、备物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过程中,区投资促进局机关党支部继续加强党建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坚强组织和政治保障,积极支持服务企业复工复产,特别是外资企业、“双千”企业,推动局全体企业服务专员深入对口企业开展“三服务”,竭尽全力帮助企业及时走出困境,协助企业渡过难关促进提质增效。

 3.结对共建,以机制共筑治理常态。根据西湖区全域统筹要求,区投资促进局机关党支部先后主动对接黄姑山社区、华星社区和古荡湾社区,积极组织党员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指导服务、平安巡防志愿服务、认领微心愿服务等,为社区建设和治理赋能助力,并逐渐形成互促共融的社区服务机制。一是积极规划古荡湾社区结对共建方案,制定《西湖区投资促进局机关党支部“党员进社区、每周一小时”活动实施方案》,扎实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真正从自身行政和服务资源效力出发,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力量。二是通过巡河治水、文明劝导等定期或不定期服务活动建立常态化机制,渗透式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发挥机关党建行政能力和服务能力。三是机关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和志愿活动,让党徽、小红帽和红马甲融入社区,通过“西湖先锋”“志愿汇”等 APP“红”遍社区服务点位。四是机关党支部结合部门业务特点,进社区、走企业,创新志愿服务联盟活动,为意向企业提供服务、为校企提供外

 事服务。

 四、探索机关党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举措 新形势、新时代,党建引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创新势在必行,是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战略之举。在“大党建+社会治理”思路指导下,机关党建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共建共治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中主动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协同、共进、互促。

 (一)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提升“引领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落实的基础”。要充分结合西湖区面积大、人口多、区情复杂的实际,把政府机关、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企业等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关键点,以党建为引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机关党建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一是夯实“有形覆盖”,强化“有效覆盖”。要树牢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引领地位,发挥好机关党建的纽带作用,让组织优势和力量真正落到基层的每个网格空间。二是充分结合部门中心业务特征,强化共性服务和个性服务“双管齐下”,经济、税务、人社、民政、司法、交通等各个方面“面面俱到”。三是机关与社区党建充分耦合互动。根据市委组织部最新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居民小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文...

党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总结汇报

 

  1 城市 基层社会治理 体会文章- - 以党建引领“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

  基层社会治理是城市治理的重心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所在。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社会治理当中,努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这为我们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科学指引。“飞地”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由于行政区划和管辖权不统一、职责不明、责任不清而存在基层治理和服务的真空区域。如何解决好“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问题不仅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党的领导基础和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工作列为 2020年天津市重要民生工程和全市重点推动任务,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坚决破除思想障碍和体制机制弊端,下大力气消灭“飞地”问题,切实补齐基层社会治理短板。

  2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统筹谋划,大力推动“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实施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大力推进“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实施的根本保证。市委书记李鸿忠同志亲自实地调研了解情况,连续五次作出批示。市委精心部署,按照“飞地”治理排查摸底、分析研判、制定方案、组织覆盖、压实责任、清理整治、转入常态七个步骤进行顶层设计和全程谋划,大力推动“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的落地实施。

 一是迅速组建“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领导机构,分别成立由市、区两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工作领导小组和解决“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问题的市专项工作组、工作专班、工作督查组,牢牢把握党对“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的领导权。二是迅速组织开展“双摸排、双到位”工作,在深入梳理分析全市“飞地”点位底数和实际情况后出台《“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工作标准》和《关于解决我市“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有关问题的督办方案》,为全市大力推动

  3 “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实施指明了方向、要求,提出了实施步骤、措施,凸显了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和全局掌控。三是根据城中村、接壤“插花地”、不接壤“插花地”和责任不清地带四类“飞地”情况构建市、区两级“飞地”工作台账和点位分布图,狠抓重点难点突破,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逐案销号,牢牢把握党领导“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的主动权,紧紧抓住党领导“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的关键环节。党对“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的全面领导、顶层设计和全局掌控,有力有序推进了“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工作的实施。

 二、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确保“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全面铺开、稳步推进 基层社会治理是城市治理的薄弱环节,是党必须担当的执政责任,也是扩大社会影响、强化党执政根基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就要有担当,这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多大担当、尽多大责任才能干多大事业、有多大成就。勇于担当不仅是人民群众的期望,也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需求,只要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担当的勇气来,坚定不移地干下去。为此,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深刻认识“飞地”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严峻性,牢固

  4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主动加强责任担当,主动融入全市“一盘棋”的治理布局,不闪、不躲、不推,直面痛點、难点、堵点,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相关决策部署,切实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确保“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工作全面铺开、有序推进。

 在职责上,由市委、市政府负首责和总责,相关区委、区政府负主体责任,市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形成了“区里主办,市里督办”、市区整体联动的强大工作合力。在分工上,市专项工作组既要督也要办,以主要负责同志一线暗访调研、“一对一”听取汇报和召开每月例会、专题会议等形式了解工作进展、研究重点难点、做好下一步工作部署和审定、指导督办组工作;市工作专班召开周例会、研判会和通报会,沟通研究、精准督导督办,狠抓重点难点突破,建立完成治理的“飞地”点位,印发《工作动态》,通报工作进展;相关区对照“六清楚六到位”标准,做到“一地一策”治理方案和“一地一册”治理清单,及时汇报治理完成情况;市工作督办组,每两个月轮换一次联系区,对照“六清楚六到位”标准,采用“红”“蓝”对抗方式进行实地复验复核,并按照部门职责研究和

  5 解决难点问题,督办本领域工作。在实操上,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带队深入一线反复摸查梳理、加强区区对接和属事属地的协调配合,严格遵循“快融合、零过渡、保稳定”的工作原则,通过理清管理边界,明确责任分工,切实解决两地“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区划调整和交接事宜等问题。

 三、坚持推进“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的党建工作模式,有效促进“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落地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基层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确保党的领导能够“一根钢钎插到底”,天津积极开展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实践,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街道(乡镇)和社区(村)作为基层治理的主战区地位,强调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主体责任和“关键作用”,坚持向基层赋权,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沉,有效推动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了将基层党建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6 为继续发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作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全力消除“飞地”存量,杜绝“飞地”增量,破除“飞地”服务管理的空白,天津市在“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工作中,坚持推进和优化“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的党建工作模式,灵活掌握属地“吹哨”权,形成了运用主体责任、整体联动、属地发起、吹哨报到四个机制。由属地牵头负责行政区划内的所有“飞地”治理任务,负责与有关区和相关的驻区单位进行对接。区内“飞地”以属地街道(乡镇)为主战区,充分利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组织优势和网格化治理体系,起底摸排区域内所有“飞地”点位,并就疑难问题直接进行“吹哨”调度,相关职能部门和执法力量闻哨报到,共同研究解决由原区、原单位负责的历史遗留问题,必要时由区委、区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带队报到、研究解决;区间“飞地”和超出职权范围或确实无力解决的,由属地区发起“吹哨”调度权,召集市有关部门到区里报到解决,仍未解决的可以发起二次“吹哨”调度权,由市委常委或副市长牵头研究解决,全力保障“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的落地实施。

  7 四、强化社区党组织的轴心力,以民为本、共治共享,全面提升“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的精准性、持续化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是人民群众生活休憩的家园,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党建工作的难点,也是党建工作的亮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服务是基层党建发挥党组织轴心作用的基础,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社区的执行者,社区党组织既是社区公共事务和政治生活的主要领导者,也必须是广大社区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飞地”问题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痛点和难点,数量多、面积大、成因复杂、情况多样、解决难度高、群众反映强烈。在解决“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工作中,必须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轴心作用力和战斗堡垒作用,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让人民群众成为“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工作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才能把共治共享的同心圆越画越大。

 在治理框架上,坚持和完善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轴心,居民为主体,居委会、居务监督委员会为基础,物业公司、业委会、驻区单

  8 位、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框架,努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工作机制上,积极推动基层党组织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全覆盖,积极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和参与社区治理渠道,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各方力量进行沟通和对话协商,群策群力,确保“飞地”治理过程由群众参与、成效由群众评判、成果由群众共享。在工作方法上,建立社区岗位责任制,明确和压实社区党委、居委会、网格员和社区民警的责任,确保管理地域和管理事项无空白,努力在具体细致的服务中凝聚人心;依托智慧党建平台,以精准化服务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分类管理、综合施策、深入摸排,重点了解群众的主要诉求和问题症结,重点关注独居老人、低保户等重点人群和特殊群体,努力做到每户一图、每户一册,形成指导“飞地”治理的社区台账,努力实现对“飞地”群众的全员管理和无缝隙服务;将“飞地”区域全面纳入社区基层党建工作范畴,广泛调动“飞地”党员、“飛地”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邀请党员、群众参加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和各项治理活动,将“飞地”住户发展为维护“飞地”管理的堡垒户,加强群策群力、联动协商,促成共治共享的“飞地”动态长效治理格局。

  9

党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总结汇报

 

 党建引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为我们加强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推进社会治理,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四川省内江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加强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径,深化“党建引领+”体系建设,注重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这就迫切需要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力和政治引领力。

  内江市深化“党建引领+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领导,按照“一格一支部、支部建在网格上”的目标,实现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形成“市县委—街道党工委—社会党委(社区区域党委)—网格党支部”纵向管理链条。强化网格党支部的政治和服务功能,构建以网格党支部为核心,网联委主导、居民自治、社会力量参与共治的“一核多元”运行机制。完善党员议事会、民主生活会、党务公开、重大事项通报等制度,形成“组织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党群议事、调解工作方式,将基层党建工作与网格服务、社会治理、文化活动等在网底结合起来,构建起网格党员、居民共同参与的服务管理新格局,基层党建形成一池活水,充满生机。

  深化“党建引领+依法治理”,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效力。内江市坚持把党建引领依法治理落实到基层。依托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引导群众民主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将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知识和基本道德规范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内容。落实“一乡镇一法律诊所”“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法律援助体系,深入推进“法律七进”,建设常态化宣传阵地,努力实现依法治理观念在基层扎根、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民心在基层集聚。

 大力培育居民参与力量

  党领导基层治理的基本思路是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注重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为此,内江市深化“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感召力,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大力培育居民自治力量。充分尊重村(社区)人民主体地

 位和能动作用,总结推广“大院长”“小物管”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完善村(社区)居民议事会和理事会、监事会等自治组织,80%的网格建立居民议事室,引导居民共同制定自治章程、自治公约,凡公共事务和涉及居民切身利益重大事项,在网格支部引导下,均通过居民自主、自愿、自治方式讨论决定。

  深化“党建引领+便民服务”,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凝聚力。内江市以网格为单元,对基层社会治理“微单元”开展房屋信息、家庭基本信息、特殊人群信息等“三单”摸底,实行建立民情台账、精准掌握民情、现场协调处置、综合反馈信息、监督跟踪落实服务居民的“五步工作法”,有效提升基层特别是网格服务能力。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民生服务事项“窗口前移”,依托微博、微信等平台构建党政移动快捷服务体系,在县区网格中心层面开通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便民服务信息和网格工作动态。开通民心通 APP,为居民提供民生事项便捷查询服务,让群众在掌心里、指尖上就能办成事、办好事。

 多层次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此,内江市深化“党建引领+社工组织”,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合力,利用网格系统提供的数据支撑,分析研判居民迫切需求,制定详细的“菜单式”服务,大力培育各类社会组织,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使社会组织服务成为政府服务管理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成功引进“12349”为老服务热线和“543”社工中心等社会组织到网格开展助老扶困等工作,并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按照“网格居民迫切需求、精准专业提供社工服务”的原则,为网格居民提供周到服务。

  深化“党建引领+文化引领”,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内江市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践行十爱·德耀甜城”主题活动,引导人人爱党、爱国、爱内江、爱社会、爱自然、爱家庭、爱学习、爱劳动、爱健康、爱人生,营造崇德向善、邻里相望、礼尚往来、和谐互助的社会文化氛围。围绕建设“我们共同的家园”,在基层党组织的带动下,在网格内组建各类居民兴趣活动团队,举办道德讲堂、健身舞展演等社区文化活动,实现社区居民“人与人之间不再冷漠、更多一份亲情和融洽”。

  深化“党建引领+平安建设”,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内江市组织党员平安志愿者全面开展“五排查”工作,即消防隐患排查、矛盾纠纷排查、治安隐患排查、涉毒人员情况排查和其他有关重点人员情况排查,在邻里纠纷调解上坚持小事网格调、大事社区调、涉法涉诉专业调的“三调”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在调解矛盾纠纷中的优势和作用,有效筑起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深化“红色细胞工程”,做到“三清楚”:网格安全基本情况清楚、安全隐患重点问题清楚、隐患排除进度清楚,守牢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三条底线”。

 (作者:马波,系中共四川省内江市委书记)

党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总结汇报

 

  党建统领基层社会治理的衢州经验

  基层党建是执政党必须不断回应的永恒命题,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环节,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

 一

 党的领导是做好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

 (一)基层治理中党建必须正确面对的问题

 1. 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第二条指出:“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基层党组织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决策的关键,是凝聚基层党员的核心,是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基层党组织能否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直接关乎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牢固。但当前部分基层党组织出现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以下简称“三化”问题),定位出现偏差,战斗力减弱,必须尽早着手解决。

 基层党组织弱化主要表现为个别基层党组织对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坚决贯彻落实到位,意志薄弱、执行力欠缺从而导致党的各项决策不能“一根杆子插到底”;基层党组织虚化主要表现为个别基层党组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搞形式主义,总结汇报“天花乱坠”,实质内容缺失,遑论实际行动实际抓手;基层党组织边缘化表现在个别基层党组织由于领导力、行动力皆差,在党员群众心目中缺乏“存在感”,不再是凝聚基层党员群众的核心。

 “三化”问题已经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提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2. 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缺位

 支部和党员发挥作用缺少载体,造成基层党组织“失职”“失管”,基层党员“散养”“放养”,出现了“党组织不认为党员是党员,群众不认为党员是党员,连党员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党员”的三个“不认为”现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下降直接导致基层党员缺乏有效的

 组织领导,成为“一盘散沙”,久而久之人心涣散的党员淹没在普通群众之中,无法再发挥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淡忘了初心,漠视了使命,便与普通群众无异,甚至有极少数党员的思想觉悟还不如普通群众,艰巨任务面前无人勇挑重担,遇到困难危险不再挺身而出,甚至畏缩退后,此类党员早已违背了入党誓言,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党员”。

 (二)基层党建不力影响依法治理成效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依法治理是做好基层治理的关键,但依法治理一旦忽视和弱化党的领导、一旦脱离基础党建,就可能事倍功半。

 实践中,基层党组织“三化”问题和基层党员三个“不认为”问题影响了党群关系和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动摇了党的执政根基,更会影响法治的权威。这种副作用会表现在各项工作中,可能导致工作偏离既定方向,甚至违背最基本的原则、准则。在社会治理工作中,一旦不能将党的领导贯彻到底,则可能侵害群众利益,衍生新的矛盾,人为割裂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大局。

 例如,在坚持和发展新时期“枫桥经验”的社会治理实践中,个别地方采用了一方面强迫当事人进行调解、另一方面强制收取调解费的不当做法。在多元纠纷化解尚处于探索完善阶段,调解人员素质和调解过程结果的合法性皆不能充分保证、调解权威性有待进一步确立的前提下,强制调解可能违背当事人意志,甚至有损害当事人诉权之嫌。特别是利用诉讼费作为杠杆,对不愿调解的当事人加重诉讼费负担的做法更违反了《民事诉讼法》等上位制度规定。以市场化的名义对选择调解的当事人强制收取调解费用的做法在现阶段也显得操之过急。市场化是社会调解发展的必然方向,但在公众尚未充分认可这种解纷手段也不能以过硬的调解质量保证“物有所值”的当下强制收费,未免太急功近利。两种强制性手段叠加在一起,直接导致当事人“愿调解要交钱,不愿调解也要交钱”,造成群众反感甚至对调解工作和多元纠纷化解理念产生误解与排斥,影响“枫桥经验”在新时期的生命力。

 诸如此类的不当做法在基层实践中出现,其根源还是作为领导者的基层党组织无力,基层党员干部党性不足、政治站位不高,没有把握住各项具体工作的政治方向,造成的社会风险不可低估。基层党建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和由上至下、由点到面的全面贯彻落实。

 二

 衢州党建统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

 作为浙江省西部的一个地级市,近年来,衢州在基层治理工作中深刻认识到,必须坚持大党

 建统领大联动治理,真正实现党建、治理“一张皮”。衢州在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和打造“基层治理最优城市”工作中注重写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党建+基层治理”两篇大文章,初步构建起以“四大五加”[1] 为主要内容的党建体系架构和“主”字形党建统领基层治理运行架构,加快形成“三位一体”“三治融合”“三防齐抓”“三共并推”[2] 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衢州在基层治理中有意识地贯彻基层党建工作,回应党建的新时代命题,不断丰富基层党建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努力为“中国之治”的基层之治提供标准、方案、样本。

 (一)思想认识到位

 衢州“党建治理大花园”建设之所以取得明显成效,首先源于思想认识到位,把党建摆在一切决策和工作的首要位置。决策者深刻认识到“平时不在党建上下苦功,一定会在关键时候吃苦头”,对党建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在思想上明确意识到“党建是用来统领基层各项工作的;党建是用来为中心工作服务的,特别是用来克难攻坚的;党建是用来充分体现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以这种认识作为开展工作的逻辑起点,方可坚持“党建统领活的灵魂、一根红线贯穿始终”,在基层治理中把党建作为基础、核心、灵魂、关键,将党建、治理工作有机统一起来。

 在对党建工作重要性保持清醒认识的前提下,开展基层社会治理的问题意识也十分强烈,能够准确把握治理工作的难点、痛点。例如,衢州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乡村大花园时,提出乡村组织建设不平衡、主体责任不充分的问题,看到了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抓党建抓治理的水平与新时期要求还不相适应的症结所在,由此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即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键在基层基础。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其中,党的领导为首要任务,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基层政权,夯实基层基础,统领基层治理,充分激发各级党委总揽全局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调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在衢州基本实现党建、治理“一张皮”。

 (二)制度建设先行

 主观上有了正确认识,客观上还需要制度进行保障。衢州把党建统领写进城乡社会治理的各项重要制度文件中。《关于构建新时期衢州发展战略体系加快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的决定》将“坚持党建统领、贯穿到底”作为基本原则统领衢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继而在战略规划体系中将“建设中国基层治理最优城市”这一重要发展战略直接定义

 为:坚持大党建统领大联动治理,抓实抓好“三个三”基层党建工程,着力构建“四大五加”体系架构和“主”字形运行架构,加快形成基层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由此可见,衢州的实践紧紧围绕党建工作展开。通过《打造中国基层治理最优城市攻坚任务书》,将全面推进“三个三”基层党建工程细化为深化完善清单制等7 项具体任务,并规定了完成时间和责任主体。《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乡村大花园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党的建设引领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目标,并再次强调党建统领的基本原则,在乡村治理工作中明确农村党建作为重点任务,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化党旗行动、坚持“三课一会”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均作出明确部署。

 通过《关于实行“周二无会日”制度的通知》《关于全面开展“组团联村(社)”工作的通知》《关于建立村(社)党员“1+N”联户机制的通知》《衢州市乡镇(街道)服务指数考评办法(试行)》《衢州市村(社)党组织堡垒指数考评办法(试行)》《衢州市村(社)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文件明确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和实操细则,通过《关于实施党建统领和智慧治理大联动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的指导意见》《关于构筑“红色物业联盟” 共建共治共享有礼小区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农房体系构建和风貌提升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通知》,在具体工作中贯彻党建统领原则。

 (三)运行机制顺畅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衢州三横一竖“王”字形运行机制的核心在于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支撑。

 “王字”的“顶线”代表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将市级资源力量沉淀于县级。衢州市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共 1000 多名派驻人员下沉到乡镇(街道)成为“平台干部”。对下沉到乡镇(街道)担任“平台干部”的人员力量实行“双重管理、属地为主”的管理方式,年底考核以乡镇(街道)为主。

 “王字”的“中线”代表在乡镇(街道)条块联动、块抓条保,明确属地统领、捆绑考核。以提升乡镇(街道)统筹协调能力为目标,以基层治理“四平台”[3] 为载体,形成统一指挥、联合执法、联动治理的乡镇层级治理新模式,着力破解职能部门“管得了的看不见”、乡镇(街道)“看得见的管不着”的问题。

 “王字”的“底线”是在村一级深耕网格、做实网格,团结好“一长三员”,四力共用。衢州在做实“底线”、重心下移和深化基层上下功夫,以“六个规范化建设”[4] 为抓手,确保

 全科网格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地落实,推动相关管理资源下沉到底。全市所有村(社区)共有网格 4174 个,成立专门市场等类似专属网格 140 个;建立起以“两委”班子成员为主的基层网格员队伍,实现村级组织力量与网格力量双向打通,形成了“事在网中办、人在格中走”的工作格局。

 “王字”的“竖线”是指打通顶线、中线、底线,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目标。主要借助“雪亮工程”“城市数据大脑 2.0”等技术,搭建起“县里大联动中心+乡镇综合指挥室+四个平台+全科网格”的技术链条,通过信息集成平台、联动指挥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制度技术、网络网格、系统集成、整体联动。

 (四)紧抓队伍建设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人是将一切理想付诸实践的核心,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衢州在党建工作中紧抓队伍建设不放松,打造了一支能战斗的团队、奔跑的团队、温暖的团队,全力助推“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设。出台《关于构建抓人促事机制 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队伍建设”战略落地,最大限度融合政治导向、干事导向、用人导向,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着力构建抓人促事机制,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

 衢州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各级党员干部政治站位;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乡镇(街道)讲习所,高标准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完善政治考察方式,落实党员管理“十条红线”。在用人之际坚持以事择人,推动人岗相适。选优配强党政“一把手”,重用实绩突出的干部,大力培育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建设优秀干部资源库。加强监督约束,构建全方位干部监督体系,对“为官不为”干部建立退出机制,按照有关规定稳妥有序处置不合格党员,从严整治党员干部作风;同时强化激励关爱,健全干部履职容错纠错机制,完善干部澄清保护机制,可谓宽严相济。

 衢州着力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化开展万名党员“亮身份、立家规、晒承诺、赛业绩”活动,开展“衢州有礼、党员先行”行动,以好党风引领好家风促进好社风。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注重发挥乡村干部特别是村书记的“领头雁”作用,打好“上下管育爱”组合拳,严管厚爱,培养一批想为、能为、敢为、善为的村干部,让村干部特别是村主职干部真正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和农村发展“领头雁”、农民群众的“主心骨”。

 (五)举措手段务实

 衢州为党建统领社会治理工作规划了明确的任务书、路线图,通过“三大主体工程”做实党建责任内容。落实乡镇(街道)主体责任,抓镇促村、镇村联动,党委统揽...

党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总结汇报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体会文章- -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逻辑、困境与路径

  基层党组织是基层各项工作与各个领域的领导核心,只有坚决筑牢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根基不动摇、坚强战斗堡垒作用不削弱,才能保证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全面引领作用,把制度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全周期全过程管理意识,将党建引领嵌入社会治理全部脉络,不断创新丰富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方式与路径,从而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和实效。

 一、 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逻辑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既是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1.加强和深化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政治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与要求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确立了基本原则与根本遵循。我们应当通过强化政治引领、组织保障、机制创新以及价值引导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这不仅能切实增强党的全面领导,还能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与此同时,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应当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工作的靶向应当对准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服务供给以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并将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治理体系的各个环节,从而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奠定牢固根基。

 2.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坚强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是现代化国家治理的基础环节,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党的基层组织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引领者与推动者,在整个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高低与党的基层

 组织的作用发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时期基层党组织在思维理念、能力素质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组织建设、能力建设以及作风建设,从而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坚强保障。

 3.注重优化统领与融合协调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内在需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社会阶层日益丰富多元,利益格局重新分化整合。与此同时,各种“两新”组织以及群团组织不断涌现,基层原有的碎片化、单一化以及扁平化的管理工作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嬗变的现实要求。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做好基层党组织与其他各类社会多元组织群体之间的指导和衔接以及在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多元组织群体的正面作用,将会成为影响基层社会治理成效的关键问题。同时,应当不断优化重构党领导下的对社会多元组织群体的统领整合与相互衔接的模式和机制,实现基层党组织与社会多元组织群体的融合协调,从而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强大合力。

 二、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困境

 1.思维理念的陈旧僵化制约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推进。思维理念的更新与变革是新时代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当前一些地方在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方面,仍然存在着思维误区。应当清醒地看到,有些地方和部门单纯认为开展党建工作没有实际效用,既不能提升工作效率,也不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往往认为党建工作具有明显的“务虚”特点,导致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就党建抓党建”以及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同时,某些部门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解存在较大偏差,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往往集中强调的是“管理”的价值理念,将传统“管控”思维观念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指导。这种思维理念已然不适应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时代要求。

 2.体制机制的转型滞后降低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功效。体制机制的完善与高效是新时代视域下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重要保障。但是,当前时期基层社会治理相关体制机制的欠缺与落后严重影响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成效。在基层社会治理

 过程当中,基层党委政府往往面临着权责不匹配的情形,“权小、责大、事多”依旧是困扰基层党委政府的难题。同时,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尤其需要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不断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渠道。但是,在现实中不难发现,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仍然面临着路径单一、组织不力以及效果不佳等问题,严重影响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成效。

 3.素质能力的欠缺不足弱化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础。基层干部队伍素质能力的欠缺与不足严重弱化了黨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础与支撑。现在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暴露出软弱涣散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班子不强、内耗严重、能力不够等情况,由此导致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同时,还有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存在着不愿学习的现象,对于新理念、新知识以及新技能的学习存在明显的抵触与畏难心理,因而造成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暴露出观念陈旧、思路不宽以及能力不强等问题,导致基层党员干部“头雁”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三、构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

  只有不断推进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与全部过程,才能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功效与水平。

 1.紧抓政治引领,加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要充分发挥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引领作用,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构筑坚实的政治基础。首先,基层社会治理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教育引导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践行“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要求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其次,要打破惯性思维与主观臆断的桎梏,坚决摒弃党委政府全方位“管控”社会的僵化理念,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的多元化社会治理格局。最后,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让基层各方社会治理力量与资源紧密围绕团结在基层党组织周围。

 2.增强组织引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组织引领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成效的重要保障,是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支撑。因此,要坚持全覆盖和全周期管理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根据经济社会的

 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完善新产业、新业态以及新阶层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管理与指导的运作形式和工作方式。积极推进探索构建区域性或者综合性基层党组织,并且不断打通和拓宽各级党组织与“两新”组织的联系渠道。同时,要切实推进以大党建增合力。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应当不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轴心作用,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每一环节,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与动员力,从而不断发挥各种类型“两新”组织所特有的专业优势与力量资源,进而共同打造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3.注重能力引领,全面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基层社会治理干部队伍。要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将爱农村、爱社区以及爱奉献的人选拔出来,并为其提供锻炼的平台,促进其增长才干。同时,要注重将各领域专业人才广泛吸收纳入到社会治理人才资源库当中,对于其中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以及职业素养好的人才,应当将他们选拔到重要岗位加以锻炼培养,这样可以为基层社会治理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同时,要围绕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供给需求以及治理短板的困境与问题,切实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服务供给能力、创新引领能力以

 及化解风险能力,这是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要为基层社会治理人才搭建实践平台。不断强化基层各类社会治理人才的锻炼培养力度,积极探索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科学化设置岗位的职责任务与评价体系等,并对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考核评价,从而为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4.把握机制引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活力。注重机制的变革与创新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动力源泉。因此,要全面构建“市-区-乡镇街道-社区农村”四级联动体系,不断创新乡镇街道基层党建工作方式与载体,通过进一步推进权限下放破解基层“权小、责大、事多”的枷锁,从而解决以往基层权责不匹配的倒挂困境,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专业化、智能化、系统化以及精细化水平,进而持续激发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与潜能。同时,要科学设置基层社会治理的评价机制。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全面纳入到地方党委政府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当中,以城市社区与农村为单位,探索构建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主要衡量标准的社会治理考核评价机制。此外,探索构建基层党委政府与各种类型“两新”组织之间的指导协调机制。创新完善共治自治紧密结合

 基层社会治理广泛参与方式,不断激发社会多元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价值效能。

党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总结汇报

 

 基层社会治理主题发言:党建引领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街道)

 近几年来,xx 区 xx 街办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先行先试开展“民呼我应”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努力实现“有呼必应-即呼即应-一呼百应-未呼先应”,切实呈现组织有活力、干部起作用、群众更满意的良好局面,着力构建“民呼我应”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突出“主心骨” 街办党委成立“民呼我应”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民呼我应”基层社会治理调度中心,辖属各村(社区)结合实际成立“民呼我应”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小组,把“为民服务解难题”作为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主线,强化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龙头”作用。

 着力延伸“街道党委-社区党委(村党支部)-小区党支部-楼栋(院落)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纵向组织链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工作中的核心作用。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着眼于为群众和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整治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四弱三高”问题,大力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参与、党员下沉、“x 包 xx 户”小网格、“民呼我应”等工作机制,对现有问题收集、

 分拨、处置工作流程进行再升级再优化,力争实现运转有序、群众满意目标。

 以打造“具有汉江特色”的社会治理品牌为着力点,搭建“比学赶超”平台,进一步巩固“楼栋长微治理”“逢六说事儿”“三事分办”以及群众议事会、村居结对互助共建、楼宇(商超)党建引领社会特色治理工作成效,不断优化工作方式方法,助推街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凝聚“向心力” 街办党委始终把为群众搞好服务、多办实事、破解难题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民智、依靠民力,调动广大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

 打造“掌上社区 APP”,为居民提供在线办事、在线查询、生活交费等多种服务。并充分借鉴“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经验,在 APP中设置“党员报到”等平台,构建“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党员送单、群众评单”服务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整合党建、民生服务等信息资源,搭建党群沟通的区域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截至目前,“掌上社区 APP”服务范围覆盖辖区 xx 个村(社区),各村(社区)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xxx 余次,线上解决问题 xx 条,线上代办事项 xxx 次,通过“点单式”服务,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温馨服务。

 坚持以网格为支撑,充分“壮筋骨” 疫情防控期间,街办把网格员和楼栋长(中心户长)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按照社区“x 包 xx 户”、村“x 包 xx 户”的标准优化调整小网格,坚持“一格一长”原则优先选用党员干部、退役军人担任楼栋长和中心户长。截至目前,xx 个村(社区)共选任小网格长 xxx 名、中心户长 xxxx 名。

 街办 xx 名网格员均明确了网格四址边界,并以村(社区)为单位绘制网格平面图,规范建立网格住户档案。围绕“小事不出户(中心户),大事不出村居,难事不出片区,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目标,组织开展网格“大走访大摸底大排查”专项活动,调查研究网格内矛盾纠纷的类型特点、发生规律,完善调处化解机制。对一般矛盾纠纷,立足抓早抓小,及时在网格内化解;对行业、专业矛盾纠纷,借助“吹哨”机制进行调处,及时在领域内化解;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上级部门交办或信访部门委托移交的信访矛盾纠纷,加强内整外联、合力攻坚,及时在区域内化解。建立闭环调处机制,对不适合调解或调解不成的矛盾纠纷,引导当事人通过阳光信访、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

 坚持以结果为导向,把正“风向标” 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街办治理难点在村(社区)。街办党委坚持“一盘棋”思想,把更多资源和力量下沉到各村(社区),优化责

 任考核办法,全面压实包保干部责任。片长、联系点组长和组员履行联系责任,督促、指导联系单位抓好“民呼我应”工作落实。街办将“民呼我应”工作纳入片区考核内容,实行每月排名、年度综合排名。街办考核以群众满意度作为落脚点,把维护良好社会秩序作为人民群众的幸福之基、和谐之本,畅通和规范群众利益协调机制,及时开展回访督查工作,确保问题得到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切实满意。

 自“民呼我应”工作机制推行以来,街办信访量大幅下降。例如对辖内 xx 问题,通过“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大大提高了矛盾纠纷化解率,辖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xx 街办建立“民呼我应”工作机制,旨在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丰富村(社区)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手段,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更好地倾听民声、了解民情、维护民利、凝聚民心,做到诉求服务在身边、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处理在村居,不断提高街办、村(社区)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彻底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充分兑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承诺。

党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总结汇报

 

 “党建+微网格”打造基层社会治理

  一、建设背景 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

 2020 年 3 月 9 日,**市召开市委常委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行“党建+微网格”的实施方案》。会议指出,工作开展得怎么样,关键看是否落到实处、发挥实效。“党建+微网格”是一种新的治理架构,要求化整为零、互为监督,以达到精细治理的目的。全面推行“党建+微网格”工作,推动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同频共振,努力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之路”。

 二、实施方案 1、完善“党建+微网格”的运行架构 针对县域社会治理点多面广、千头万绪的特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按照“化整为零、以小搏大”的思路,构建覆盖各区域、各领域、各群体的微网格,形成“一核引领、一网覆盖、一体多元”的“三个一”治理架构。一是设置全覆盖的网格体系。按照“就近、就便、就熟”原则,综合考虑各村(社区)所辖范围、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党组织设置和分布等情况,因地制宜将全市划分为 3.2 万个微网格,覆盖全市 41.92 万户群众,做到户户有人联、有人管。明确微网格长政策法规宣传员、民情信息收集员、和谐稳定促进员、推动发展引领员“四员”定位,并将工作开展情况在村(社区)党务公开栏或其他显著位置予以公示。二是构建立体化的组织框架。按照“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思路,

 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化组织框架。市级成立微网格办,乡镇(街道)成立微网格管理中心,着力构建“市—乡—村—党支部—微网格”五级体系,形成一贯到底的“动力主轴”。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左右互动、无缝对接”,推动“少数人管多数人”向“共建共治共享”转变。三是搭建大统筹的运行平台。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党建+微网格”社会治理指挥调度平台,打造集线上交流、信息反馈、问题领办、跟踪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云生态体系,作为开展微网格工作的“中枢大脑”,实时掌握、及时解决民生诉求、矛盾纠纷等问题。同时,每个微网格均建立一个微信群,全市共建立微信群 3.7 万个(含党支部包片群),作为日常主要交流平台的“神经系统”。实现问题快发现、快掌握、快反应、快处置。

  (图 1:数据流程图)

 (图 2:系统架构图)

 2、增强“党建+微网格”的治理效能 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是打通“最后一步路”。**坚持党建引领,紧扣矛盾化解、问题破解、情绪疏解、隐患排解这条主线,充分发挥微网格的触角和探头作用,把社会治理工作

 压实到第一线、最底层,实现“人在网中行、力在网中聚、难在网中解、情在网中结”。一是疫情防线一筑到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围绕“切断传染源”,充分发挥微网格了解情况最快、掌握信息最早、发现问题最及时的优势,推动全市微网格长上门入户做宣传、抓排查、摸情况,构筑起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坚实防线。截至目前,**确诊病例仅 4例,没有发生一起二代病例和聚集性疫情,被省里划定为第一批低风险区。二是安全稳定一盯到底。成立市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指导中心,通过“党建+微网格”社会治理指挥调度平台,对全市矛盾纠纷实行分类管理、分流指派、联动联调、限时办理、全时监管。力求“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问题不上交”,着力打造“零非访、零事故、零发案”“三零”村(社区)和“三零”微网格。三是民生问题一跟到底。坚持把“话筒”交给群众,发挥微网格在听取群众意见、搜集群众诉求、化解群众困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四是服务发展一促到底。围绕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注重挖掘微网格内的人才、信息等资源,充分发挥微网格在帮扶就业、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3、构建“党建+微网格”的长效机制 **以全面落实省委加强基层建设“1+5”文件精神为契机,将力量、资金、管理、服务等下沉到基层一线,为“党建+微网格”提供坚实保障。一是构建常态化的调度机制。把“党建+微网格”工作纳入党委中心工作专题调度,建立市级层面“周碰头、月调度、季总结”的常态化协调调度机制。二是构建精细化的激励机制。全市按照每个乡镇(街道)1-3 人的标准,专门下拨 69 个编制用于开展“党建+微网格”工作;市财政每年拨付 600 万元作为“党建+微网格”工作经费,充分调动微网格长的积极性。三是构建科学化的考评机制。研究出台“乡镇(街道)‘党建+微网格’工作考核管理办法”,把“党建+微网格”工作纳入党建述职评议、党支部“堡垒指数”和党员“先锋指数”考评,作为评价班子和干部的重要依据,以精细化考评压实工作责任。

 三、应用效果 截至目前,**已建起了 3.2 万个微网格,35411 名党员直接联户,3725 名入党积极分子、950 名非党员的乡村能人和 6809 名志愿者热情参与到“党建+微网格”工作当中,实现了户户有人联、事事有人帮。线上系统采用分层级授权设计,全市 32 个街道,345 个行政村,1000 余个党支部全部注册入驻。各级管理员帐号均可在平台发布消息通知和公告资讯,根据层级可见,如村级账号推送的文章只有本村居民手机可见,市级账号推送文章全市群众可见。既相互独立,有实现了数据汇聚。系统目前已注册市、镇、村、支部、行政职能单位工作人员、微网格长累计 34052 人,注册市民群众 159456 人。每一个用户都可以用手机将遇到的民生问题、商事纠纷等上报,后台各级管理员收悉审核后进行直接办理或上交下派进入处理程序。据统计,全市通过微网格收集群众意见 6229 条,累计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 16828 个。1-9 月,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均同比减少 33.3%,信访总量批次和人数同比分别下降 51.9%、48.2%。“党建+微网格”工作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中组部“共产党员”公众号、新华社“高管信息”、省委《新*评论》和《***新闻联播》、《***日报》等广泛推介。以“党建+微网格”为依托打造的“全域覆盖、全线协同、全心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画卷正在 5007 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徐徐展开。

 四、特色亮点 1、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的同频共振

 “党建+微网格”社会治理平台将党员的履职情况实现了数据化管理,驻区的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党员志愿者和工青妇等社会各类型组织进驻网格,形成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真正实现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同频共振。

 2、实现了为基层减负

 一是实现了电子化办公,让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路。二是减轻了基层工作量。以往,报送材料需要逐级统计报送,苦不堪言。而现在,所有的资料都实时汇聚在后台,数据既真实又便捷。三是节省了办公经费。系统为各级单位开设了大屏展示端口,将辖区相关重要数据一屏尽显。接待汇报无需制作物料、展板。节省了办公经费。

 3、一套系统尽揽,解决基层所有问题 以往群众遇到问题,需要不同的部门,通过不同的渠道去反映、解决。而现在通过居民只需要通过手机反应一次就能解决,管理员在后台可以实时看到工作进度,对工作进行督促、调度和指导,形成了合力。

 4、系统人性化设计降低使用门槛 平台的前端采用微信小程序的方式,无需单独下载安装 APP,功能设置尽量精简,平台增加了语音上报诉求功能,语音方言也可以提交。平台设计的大屏端,为镇、村、支部部署了专用的数据分析界面,全面为基层管理减负、赋能。

 五、推广价值 把党建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构筑好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以微网格打通每一个“神经末梢”,“**之治”正在激发基层治理的新能量,汇聚现代化发展的大合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实现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同频共振,构建“党建引领、多元互动、全面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本平台不断完善情报库、人口库、产业库。借助微网格长的前端探头作用,可以在平时走访、联户活动中,就将矛盾问题及时进行收集和办理。群众的问题不容易升级、激化,防患于未然。大大节省了行政成本,增加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平台接地气、技术成熟、工作模式先进,已经成功输出到全国多个省市、地区,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和成效。

 六、应用简介

 “党建+微网格”社会治理平台是**市融媒体中心旗下**广电云商有限责任公司 2020年打造的一套线上基层社会治理辅助系统,目前已经在**市全域落地,并成功外输到国内多个省市。**市平台已注册市、镇、村、支部五级微网格长累计 34052 人,注册辖区群众 159456人。全市通过微网格收集群众意见 6229 条,累计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 16828 个。1-9月,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均同比减少 33.3%,信访总量批次和人数同比分别下降 51.9%、48.2%。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民调满意度明显增高。

推荐访问:党建 基层 汇报 治理 社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