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畅运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事迹材料 工作汇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思想汇报 > 正文

法治思想心得体会

时间:2022-07-13 10:5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治思想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法治思想心得体会

法治思想心得体会

 

 学习 法治思想 心得 体会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切实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

 在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而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时刻,党中央站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的新起点上,鲜明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我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不断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

 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规律的科学总结 如何治国理政、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不断对国家治理问题进行探索,取得重大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更加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发展环境越复杂越要强调法治。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坚持依法治理,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党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开创了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向前迈出一大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立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这一重要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强调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时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为做好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动力,指引我们增强理论自信、保持战略定力,蹄疾步稳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法治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开辟和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新境界。

 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就带领人民积极进行根据地法制建设,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颁布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初步奠定社会主义法治基础,并对法律的功能、价值等进行深入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不断深化对法治建设基本规律、依法治国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形成加强法治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并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不断取得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加强法治建设

 的思想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广阔的时代背景、深远的战略考量,指引我们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并科学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重点抓好的工作。这具体体现为 11 个方面的要求,即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 11 个方面的要求,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深远的战略思维、鲜明的政治导向、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确立了法治中国建设的鲜明航标。

 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 科学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习近平法治思想来源于实践、扎根于实践,为我们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

 发展格局的实际出发,着力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所以能够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这一重要思想既强调立足当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又强调着眼长远,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长期性的制度保障。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在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我们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努力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不断谱写新篇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制定路线图、施工图,按下全面依法治国的“快进键”。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提出新任务,描绘了到 2035 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宏伟蓝图。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作出专门部署、提出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新部署,要求

 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实践充分证明,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指引下,法治中国建设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期盼,不断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更好发挥了法治服务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我们要全面准确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更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更好发挥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效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全方位展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立足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习近平法治思想必将激励我们在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更好担当作为,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生动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上不断迈出新步伐,开创良法善治的社会主义法治新境界。

法治思想心得体会

 

 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心得体会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胜利闭幕,这次会议是我们党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最为重要的成果,是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概括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推进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各项工作,切实把科学思想转化为法治建设的实际成效。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和提出,是时代的要求、实践的呼唤和历史的必然。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所以取得重大历史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导。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等重大政治判断,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需要日益广泛,特别是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全面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同时也更加需要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法治中国的实践。习近平法治思想诞生于伟大的新时代,来源于共产党人对于法治不懈追求的历史和实践,也必将成为未来法治建设的指路明灯和根本遵循。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党的民主和法制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探索和智慧结晶。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与法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民主法律思想的丰富和深化,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坚持和创新,是对全面依法治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新实践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与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向前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持之以恒将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运用于全面依法治国新实践,不断探索解决中国法治问题的新路径,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的新认识,不断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理念、观点、论断的集大成者,是对中国特色法治建设规律的理性认识和准确把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依据、本质特征、指导思想、内在要求、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强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部署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列出任务清单,一项一项抓实抓到位。要紧紧围绕法治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找到症结所在,提出解决办法,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不断提高法治建设水平。中央依法治国办要切实发挥好统筹协调、督促检查职能作用,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督察,创新探索督察督办机制,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法治思想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心得体会

 在 2020 年 11 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我们党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不仅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具有非常深刻的政治和法治价值。习近平法治思想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出发,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一个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体系完备、博大精深的法治思想理论体系。我努力工作,确保自己永葆忠诚、担当、干净、奉献的政治本色。

 一、充分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创立,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其思想的光芒映照未来,其真理的力量影响深远,必将推动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在华夏大地上生机蓬勃、枝繁叶茂,必将为巩固和拓展“中国之治”、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千秋伟业夯基垒土、固本培元,更好地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光荣使命召唤铁的担当,壮阔征程需要铁的护卫。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公安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力量,是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者、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社会主义法治

 的捍卫者。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公安机关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贯彻落实到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各方面、全过程,不断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

 二、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法治公安建设。

 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法治建设规律、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认识、开阔凝练了法的诸多新概念、新范畴、新命题、新论断,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践性。深入学习法治思想,对持续深入推荐公安事业长远、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政治任务。现在的岁月静好正是革命先辈的付出所换得,作为一名公安民警应肩负责任,要有敬畏之心和底线原则,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

 三、结合自身岗位,明确努力方向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我们要下功夫深学细读精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

 1、强化理论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心有所信,方能远行。作为一名党员,我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持之以恒提高党性修养。我将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学、系统学,把学习纳入日常工作计划。在积极参加支部组织学习活动的同时,踏实开展自学,充分利用好各类学习资源,及时跟进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反复研读经典,提高个人政治素养,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

 2、学习先进模范,立足岗位,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要以“七一勋章”获得者为学习的楷模和标杆,积极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先进人物学习,对自己负责,对人民负责,带着问题学习和工作,不断增强本领,克服本领恐慌,边学边干,保持热情的工作态度和勤奋刻苦的工作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就。

 3、增强政治自觉,强化责任担当。同心向党,致敬百年。“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成为广大干警自我激励的铿锵誓言。要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和生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号召,接续奋斗、继往开来,强化“强国有我”的担当,树立主动融入的自觉。在车驾管窗口工作中,端正态度,沉下心来,多看多听多想,向经验丰富的同志学习,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不偷懒、不抱怨,实心实意地付出,将强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切切实实的行动,以担当精神干事创业。

 4、扎根群众,执法为民。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来自人民,人民警察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此,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政为

 民、真抓实干,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要求。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兢兢业业地做好工作。杜绝公安机关对群众“冷、硬、横、推”甚至侵犯人民群众利益的现象;杜绝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说”的四难现象。

 5、加强自身思想纪律建设,严格自律为警清廉。切实筑牢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时刻紧绷法纪这根弦,保持严谨的生活态度和工作作风,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向人民警察队伍授旗时的训词,坚决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用铁的纪律维护公安队伍的良好形象。

 今后工作中,以授旗为新起点,以训词为根本指针,以警旗为光荣号召,进一步增强荣誉感,激发自豪感,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嘱托转化为奋斗拼搏的强大动力;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忠诚履职、担当作为、严明纪律,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忍不拔的毅力,不断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

法治思想心得体会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提高农业农村工作法治思维 能力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理论的生命在于实践,学习贯彻习近平的法治思想的关键在于把总书记讲话精神转化为饱满昂然的精神食粮和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将博大宏伟的蓝图设想转化为法治社会的生动实践。作为基层党员干部,为了开展推进农业农村工作,更好地提升法治思维和能力,将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 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学习,增强法治意识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就是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领导干部作为党纪国法的执行者,要树立法治观念,深刻认识我国法律制度是党和人民意志的根本体现,做到自觉尊崇法治,坚持法律至上,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增强新时期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 领会法治思想理念要义,贯彻运用到工作实践 首先端正工作理念,自觉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按照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的要求,紧密联系当前工作实际,准确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推进“三农”工作,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保障作用,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法治化水平。

 三、 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以学法促普法,建立普法长效机制 围绕建立完善法治决策监督体系,严格落实行政决策程序有关规定,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一把手最后发言机制,切实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作为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的同时还要带头普法,积极推进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强化执法人员培训,推动建立农业农村普法长效机制。

 当前农业农村法治制度建设有待强化、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措施还要再深化细化实化,基层领导干部应该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农,紧紧围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农业农村各项改革,促进农业农村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法治思想心得体会

 

 坚持“法治思想”心得体会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会议强调,全党全国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

  “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广大党员干部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在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于与时俱进的治国理政具体实践中,从“心”出发,致远以航。

  用心用情学法懂法,不骄不躁不动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习是实践的基础。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现美好法治愿景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不竭动力。党员干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也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少数”,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学法懂法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自觉摒弃权力至上的错误观念和人治习惯,坚决杜绝“拍脑袋决策”等情况,用心用情营造以上率下、以点带面的学法氛围,毫不动摇地行使法定职权,提升管理水平,自觉培

 育法治理念和法治信仰,切实将“依法治国”的思维和理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尽心尽职遵。

 法守法,不偏不倚不懈怠。“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此次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为建设法治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各级党员干部首先是普通公民,是公民就必须遵守宪法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仅如此,领导干部对法治的态度,也投射和映照出其“为官做事的尺度”,甚至影响和决定着社会大众对法治的态度。只有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遵法守法,做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者、示范者,自觉养成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律手段解决群众矛盾和问题的工作习惯,让“言必合法,行必守法”成为一致共识和执政风尚,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

 诚心诚意崇法敬法,不折不扣不放松。“治国者必先受治于法。”尊崇法治是法治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各级党员干部都应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循法而行,依法而治,自觉培养崇法护法的法治情感。在新时代的中国阔步走向法治化、现代化的今天,如果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那么党员干部的信念、决心、行动,就是价值“风向标”,更是重要“推动力”。“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尊崇法治,必须破除所谓的侥幸心理,心中高悬明镜,手中紧握戒尺,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既

 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把对法治的尊崇和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法治的时代离不开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只有心中有“法”才能手中有“法”!

法治思想心得体会

 

 学习法治思想的心得体会

 2020 年 11 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隆重召开,会上首次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党和国家法治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研讨、交流讨论、观看解读视频,让我对习近平法治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任何政法工作、法院工作都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都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根本要求,确保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勇前进。

 一、要从政治意义深入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十一个坚持”为主要内容,从法治领域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打破了西方法律学说体系长期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我们的影响及思想理论障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创造“两个奇迹”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而取得这样的成绩,归根结底是因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行了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并在其指导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从实践来看,这条道路前途光明、越走越宽,有力说明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制度,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们的法治完全符合中国国情、完全符合时代要求。

 二、要从全局视野深入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表明其在治理国家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实践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十九届四中全会为时间节点,法治建设、制度建设被摆在了更突出的位置,要保证政令统一、长治久安,要实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特别是在新发展格局之下保障“大循环”“双循环”畅通,就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切实用法律准绳统一各方面的标准和尺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法机关要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任务。我们认识履职问题,既要从业务要求上看,更要从政治要求上看,把履行司法职能作为实现中央、市委战略意图,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中央、地方党委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督查问效,充分运用司法手段维护稳定、保障权益、化解矛盾、促进发展,特别是紧扣辖区实际需要,在深化扫黑除恶、防控重大风险、优化营商环境、解决内需之短、服务结构转型等方面加强作为,以实际行动深入践行“两个维护”。

 三、要从系统层面深入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其中,党的领导是法治之魂,以人民为中心是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唯一正确道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首要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总抓手。要正确把握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和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对法院工作的具体要求,加强行政审判促进法治政府建设,抓实法治宣传和普法工作,聚力突破司法改革堵点难点,推动各环节法治工作相互贯通,切实发挥整体效益。要正确把握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和国体、政体不动摇。要正确把握政治与法治的关系,深刻认识法治当中有政

 治、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通过抓实抓深理论学习、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强化重点工作管理等举措,将中央、地方党委部署创造性地落实到审判执行工作中;同时通过健全细化权责清单、加强案件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分析等方式,促进司法权力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提升把握“三个效果”的能力水平。要正确把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着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执法办案中,兼顾天理国法人情,在涉及弱势群体、人伦道德、基本价值等案件中充分发挥司法惩恶扬善功能,真正让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四、要从实践要求深入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 要紧紧围绕大局发展需要,紧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把对党忠诚体现到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实际成效上。要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十四五”目标优化工作布局,依法做好司法需求对接、重点项目保护、重要载体服务等工作,确保在精准、定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取得更大的实质化成效;要服务保障社会高效能治理,立足法院特点和辖区实际,加强风险排查和多元解纷工作。要服务保障群众高品质生活,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重要要求,持续优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任务事项和抓落实机制,在涉民生案件办理、执行工作攻坚、一站式诉讼服务等方面为群众排忧解难;同时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在依法维护市场交易、服务消费升级、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拿出更多实招硬招,让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成色更足。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正蓬勃发展,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为做好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生动实践,不断开创 XX 事业新局面。

法治思想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心得体会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胜利闭幕,这次会议是我们党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最为重要的成果,是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概括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11 月 12 日下午,我们学习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丰富内涵,其中所强调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体系、法治文化“四位一体”。这为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信、法治理论自信、法治体系自信和法治文化自信提供了引领、夯实了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卓泽渊分析,立法对于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要转化为实体和程序的规范,而不能是简单的原则。卓泽渊说:“告诉人们、告诉社会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法律所主张的,什么是法律所反对的;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的;什么是正义的,什么是不正义的,要把这些价值准则和结论通过立法表达出来。”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必将引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的诸多调整。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怀德建议中央依法治国办着重做好三项工作:第一是依法治国办公室加大督察

 考核的力度;第二是加强评估、评价,构建科学的依法治国指标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力量源泉。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依法治国的主体。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要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证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崇高价值。要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发展道路和正确方向。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决定前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法治基础。我们要学习借鉴人类法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决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决不能走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的路子。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良法善治的必由之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

 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国家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通过宪法法律确认和巩固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并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保障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稳定性。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推进国家治理的制度化、程序化、法治化,在宪法范围内和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体系、法治文化也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向指引、理论支撑、制度保障和文化根基,深刻蕴含和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体系自信和文化自信。

 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我国未来法治建设的思想灯塔和根本遵循。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和到 2035 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任务,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在法治建设的康庄大道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出发,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

 长远的保障作用,再接再厉,乘势而上,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进军。

法治思想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关于法治思想的

 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律依据。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和根本成就,确立我国的国体、政体和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各方面重要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一、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的历史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我国宪法制度发展历程,我们愈加感到,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

 贵经验紧密相连。”时间越久远,事业越发展,我们就越能感受到宪法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致力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宪法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开始对人民民主政权的总章程进行谋划设计。其中,代表性制度文献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在局部地区开展的依宪执政实践与探索,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宪法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我们党对未来新中国的宪法体制也提出了基本构想和原则,代表性理论文献是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和《论人民民主专政》。这些重要成果,为我们党依宪执政积累了重要制度和理论经验,对新中国宪法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制宪行宪的伟大实践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构建了新中国宪法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1953 年,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普选,人民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自下而上逐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1954 年,第一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这部宪法确认了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的英勇斗争,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掌握国家权力的伟大历史变革,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本架构、根本原则和活动准则,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在中国宪法发展史乃至世界宪法发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意义。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级政权机关尚处于初创阶段,而党的领导机关和各级组织则比较严密、健全,对党政军民各项工作的具体领导有丰富经验,因此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党委一元化领导格局继续沿用下来。这对于当时统一指挥、协调一致地完成民主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任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民政权逐渐趋于稳固,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党开始重视运用宪法和法律制度来实现更加有效稳定的治理秩序。新宪法通过后,我们党带领人民贯彻实施宪法,完善法律制度,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依宪执政的制度与实践呈向好之势。但后来,由于“左”的错误影响,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建设走过了一段弯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建设的新要求,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这部宪法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和根本成就,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领导核心、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奋斗目标,规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规定了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等等,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我国宪法有力坚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治保障。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的制度与实践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摆在治国理政重要位置,作为全面依法治国首要任务,就加强宪法实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首先要带头尊崇和执行宪法,把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

 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具有持久生命力。现行宪法颁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对现行宪法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2018 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完成了对现行宪法的第 5 次修改。这次修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宪法修改,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在我国,党的宗旨、人民利益和国家意志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成为宪法制定和修改的指导思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通过制宪修宪原则和程序,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转化为国家根本意志,是我们党依宪执政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体现。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实现了党的主张、人民意志和宪法精神的高度统一,保证了我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紧跟时代步伐。在宪法序言已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基础上,宪法又进一步将中国共产党领导明确写入宪法总纲第一条,使宪法对国体的规定更加清晰明确,有助于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有助于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推动依宪执政的制度

 与实践创新。例如,设立国家宪法日、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实施宪法规定的特赦制度和国家荣誉称号制度、根据宪法精神处理辽宁拉票贿选案等重大问题、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主动进行释法。这些实践成果和工作经验,充分彰显了宪法精神,有力推动了宪法制度体系不断走向成熟定型。

 四、坚定宪法自信,开拓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新局面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我国宪法是历史经验的总结、现实成果的确认、未来发展的指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宪法确立的一系列制度、原则和规则,确定的一系列大政方针,具有显著优势、坚实基础、强大生命力,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发展成果,显示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中的强大生命力。在此意义上,坚定宪法自信,本质上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坚定宪法自信,就是要对宪法确认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对宪法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奋斗目标充满自信,对宪法确认的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

 人民对于宪法的自信,在根本上源于对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坚定宪法自信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就包括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和根本成就,确认了党的执政地位,为党长期执政提供了根本法律依据。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都是从根本上违反宪法的。对于这一点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丝毫不能含糊。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的实践探索与光辉历程就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我们要将学习宣传宪法同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光辉历程紧密结合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紧密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习宣传宪法过程中,特别要讲清楚中国宪法蕴含的历史脉络和经验、承担的历史使命和任务,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讲清楚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中国社会一百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广大理论工作者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

 正确阐释新时代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科学内涵,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宪法建设规律、治国理政规律的认识,不断增强对宪法制度的理论解释力、话语说服力、实践推动力,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学术观点,为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提供深厚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善于运用学术话语讲好中国宪法故事,弘扬中国宪法精神,在宪法旗帜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法治 思想